- 相关推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本单元的文章,均是记录成长的话题,我从中可以收获一些启迪。学习本单元,重点是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第一篇重点讲读课文,也是作者回忆儿时的快乐生活和求学生涯的回忆性散文。具有示范性学习作用,本篇学习课时设定为2个课时。
1、教学目标:
总目标:以情入手,品情学技。
分目标:
a、结合个人情感学习课文内容
b、把握文章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的设定力图体现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情感熏陶三维结合。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点,感受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学习其具体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孩子们感受文中天真烂漫的童年乐趣,引导孩子们联想自己的童年趣事来激发其共鸣,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
2、教学重难点:
本篇作为重点讲读课文,其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意,所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成为教学的侧重点;本课的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童年的向往和思索之意,感受作者深情成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年龄小、好动,思想不能长时间集中起来听课并且自主阅读和自主研读的锻炼还不够,无法使语文阅读的高效积极开展开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更多采取以学生自主阅读研读为主,老师引导示范点拨为辅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阅读学习习惯。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采用朗读和问题引导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散文的特点进行学习,由不散的神(主旨)到散的形(内容),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表达手法到无处不在的真情流露。师生共同讨论分享,大体上以个人品读――感悟――集体讨论――分享四个环节进行。
三、教学思路:
课前安排学生参阅本文相关背景知识,这也是文章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课堂上以自己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也可以是不好的回忆)接着引入本篇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接着合作学习,分为“作者眼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两个部分,分别以三个小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研读讨论,并且分享学习成果。
四、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乐景春夏秋
百草园乐闻美女蛇的故事快乐
乐事冬天补雀
童年
读书故事
三味书屋苦乐相伴
描红乐事
五、课业布置:
学习本篇文章后,联系自己的童年中记忆深刻的事或人,运用文中学到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训练(600字以内)
六、课后题处理:
在文章课堂学习研讨的问题设置上,结合课后思考训练的问题进行设置,并在课文学习后进行点拨总结。
问题: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X,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2
1、教材分析: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单元同时入选的还有《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外国诗两首》以及《伤仲永》,纵观全单元,虽然各篇文章文体不同,其中有散文,小说,童话,诗歌,还有古文,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成长”。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应整体感知,总体把握,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情,所言之理。此外,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启发他们有意识地培养成长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品质。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写作此文时,鲁迅时年45岁,全文语言一改鲁迅杂文式的晦涩激扬,取而代之的是平易,清丽,富有韵味的话语。全文描写了作者童年看似几个毫无关联的生活片段,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的一种天真的童趣。全文意旨紧扣,因此,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并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散文化的精彩语言
(4)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久远,加上七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高级的鉴赏能力,因此,很难把握作者的心境,也很难领悟所描写景物之下笼罩着的主观心理色彩。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应是教学的重点。
3、教学设想
本课时整体感知文章,围绕“童趣”这两个字共同品味鉴赏文章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通读整单元的课文,并通过书籍或网络的途径选读鲁迅的生平。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导语:同学们,你们了解鲁迅先生吗?你知道他的家乡在哪儿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鲁迅先生成长的足迹吧。
A、导入法
首先教师与学生作一次平等的`交流。如教师可以问学生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觉得开心吗?小时候都做了些什么,有什么趣事可以和大家分享吗?”之类的问题。目的在于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寻找到学生情感的爆发点。此讨论预期的效果为热烈,自由,但教师要注意控制时间
B、移情法
使用录音机,播放一首《童年的回忆》,并对这首曲子作简短的介绍。音乐也是一种审美。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手段和途径表达情感的方法,陶冶心灵。
2、整体把握阶段
A、诵读法
再次使用录音机,放课文录音,使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B、活动法
教师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文章,那么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为什么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呢?学生会回答说是因为主要描写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两个地方,教师闻言可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下面画上下划线。那么教师可以接着提问:那这两个地方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呀?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比较喜欢哪一个地方呢?为什么?鲁迅先生经历过的事情比如说捉蟋蟀,听鬼故事等等,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呢?还记得那时候的心情吗?
因为都是与学生情感,生活经验相似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C、填充提纲法
教师在黑板上给出一个初步的提纲。接着可以说:经过同学们刚才热烈的讨论,相信大家已经把握到了两个不同地方的特点,那么,下面请同学们上来用最简练的语言把这个提纲补充完整。
此环节还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团结合作共存的心理,然后让全班学生评价各个提纲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此环节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系统和完整的印象。
3、品味鉴赏阶段
A、朗读法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最为喜欢的描写片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朗读,并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断。教师可以从表达技巧语言的遣词造句等方面教会学生初步鉴赏散文的方法。
B、质疑法
比如学生会问“为什么私塾里的先生不回答我关于怪哉虫的问题?”老师的这种做法好不好呢?为什么等等。在一环节中老师不要急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应该问学生“你们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吗?”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弊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此时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点拨和引导学生拓展眼界的引路人。
4、总结升华阶段
A、前面已经说过,此文作于鲁迅45岁时,选自《朝花夕拾》,鉴于七年级学生的思想水平,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个时期鲁迅先生的生活状况,并指出《朝花夕拾》是他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之时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苦闷或是挫折时应该如何排遣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并有意识地开始学会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C、全文洋溢着天真的童趣,全文取胜的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童心”两个字。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家,科学家,漫画家等人的事例告诉学生保持童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5、作业设置
写一篇文章,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篇幅可长可短,提倡“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作为一篇经久不衰的老课文,不管教材编排如何变化,总少不了它的位置。不得不承认其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范文形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童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本文通过对百草园美丽景物和奇闻趣事的描写及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熟教育的若干侧面。
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将本文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采用朗读和问题导引等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三、说学法
首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与老师同学网络等的合作中质疑解难探究。
其次应依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抓住“神”——主旨,然后掌握“形”——内容。同时应用学习散文最基本最好的方法是读——抓关键。
最后具体到本文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作者是文学大师鲁迅等特点,学生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自行解决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等事情。同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用成人的眼光看来课文中的内容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学生应联系自我,将生活感知迁移到课文内容这一新知上,激活学习的兴趣,增加了探究的自信。
四、说程序
设计思路:
其一,我力图突破传统的教法着力贯彻新课改精神。“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削减了文章的语文味,影响了学生的审美兴趣。而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其二,加强对课文的朗读。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多读,静下心来读,读出节奏,读出美感,读出情怀。一定要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从文字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带着一种当事人的参与感来真实体会,而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其三,本文篇幅较长,要讲的东西也很多,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尽量删繁就简,长文短教。我在交代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安排两个课时教授。第一课时主要是交流学生预习的情况,包括对作者的了解和字词的掌握;其次是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并提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由阅读和思考。我今天要说的是第二课时,本堂课淡化对主题的解读,重点放在分析第一部的描写,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语句的表现力,使文章生动富有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
具体程序如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熟悉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思路,感受了大师叙事的功力,放的开又收的拢,内容繁多,而不芜杂,叙事清晰而有条理。今天我们将深入文本,品味大师语言的魅力,随作者一起感受美好的无可复制的童年。
二、品读文本:
(一)走进百草园
1、问题导引,品析语言。
①同学们,你认为百草园里什么东西最吸引你?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欣赏图片。
③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这样精彩?
(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融入情感、讲究顺序、多个角度、联想想象、恰当修辞、精选词语。)
这个环节落实了本堂课的重点,即“分析第一部的描写,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语句的表现力,使文章生动富有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而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思路来品析文章,理解“景是儿童心里的景,情是儿童心里的'情”。同时图文并茂,从感性到理性,比较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④百草园里有许多乐事,你觉得哪一件最有意思?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雪地捕鸟”这一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补充朱自清《背影》里一段关于父亲买桔子的动作描写,进一步加深对动作描写的认识。
⑤要求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型说一段话。
⑥请一同学上台表演在人多的食堂买饭的艰难,提醒全班同学注意观察,完了,每个人写一段话,描述表演者的动作变化。
学以致用,遵循由简到难有样可依的原则,从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挖掘他们言语表达的潜能。
⑦大家的注意力好像都在于百草园的美景趣物乐事,那美女蛇的传说在文中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呢?
过渡自然,问题直接。学生对话交流,教师点评总结。鲁迅借助这个故事饶有兴趣地从另一侧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得百草园更加充满神秘色彩。更重要是的是它反映了儿童的心理,满足了潜存于他们心灵深处的好奇。可以想象得出,孩子们对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欢又害怕的。在技巧上看,这一插话是转描写为叙事,别开生面地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园一渗入人情,就更具魅力了,这实是一记妙着。
2、朗读训练,感性认识。
语文课堂需要书声琅琅,散文的赏析更需要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增强语感,丰富对语言的感性认识。
3、小结百草园的生活。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短墙根的趣味
美女蛇的传说
雪地里的捕鸟
“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
这一总结回归整体,百草园作为乐园的形象一目了然,并突出了“自由自在”的快乐,以便引出下面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分析和感受。
(二)走进三味书屋
1、作者写了三味书屋的那些生活片段?
提问题遭拒绝
全心习字对课
忙里偷闲寻乐
有口无心念书
瞄准时机画画
“苦中有乐”的三味书屋生活
将看似杂乱的三味书屋生活梳理成片,苦乐相伴,有助于学生客观的认识。
2、你如何看待三味书屋的生活?
我特意把问题设计得很开放很主观,力图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自由轻松愉快的对话,达到对文章主题的个性理解。
三、联系自身,感悟童年,小结课堂。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培植世界上所有的花鸟虫鱼,可以放飞心灵上所有的梦想希望,可以播洒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永远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和求知进取的心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4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创意说明】
本设计用两个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文章。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
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朗读带。
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
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根据课题划分文章段落。
3、拓展延伸:
⑴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
(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
学生读、圈、议,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
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散文“绚丽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⑵主问题: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事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
(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
学生读、圈、议第一部分,教师可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小结: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所以少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
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领悟作者深情。
学生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讨论后各抒几见。说“异”说“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
4、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资料整合平台】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室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幼时……,稍长……。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9年回国,1918年《狂人日记》,1927年定居上海,1936年病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宁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侯(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5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是作者儿童时代生活的恋歌。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的鲁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制度表示不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领悟本文写景的手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情。
教学方法:
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章,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三、检查预习情况,读准字音
确凿?záo?菜畦qí?蟋蟀?shuaì??缠络luo?竹筛shāi觅食mì??鼎沸?dǐng??锡箔bó?鉴赏jiàn?脑髓suǐ?盔甲kuī?蝉蜕tuì?秕谷bǐ??锡箔?bó?倜傥tì?tǎng拗ǎo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
2、学生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请指出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哪一段是过渡段?
明确: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五、合作交流,感悟探究(百草园的生活)
1、阅读1-8段,读后请同学们给个这几段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
(1)有趣的景物;
(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2、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这几段文字的文眼。
3、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明确:(1)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2)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4)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5)融情入景,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6)善于运用联想。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明确: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5、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语文新教材六年级(上)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作为一篇经久不衰的老课文这次又在新教材中亮相,不得不承认其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范文形象。作为一篇散文,作者鲁迅选取了若干个不同的材料,围绕着百草园、三味书屋抒发对童年生活追忆和怀念的情感。
二、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通过描写(以景物描写、动作描写为主)增强语句表现力、文章感染力。
2、熟读课文,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把握鲁迅通过对两个童年生活场所中景物、事件的描述,逼真地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态,表达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掌握文章通过描写(以景物描写、动作描写为主)增强语句表现力、文章感染力。
2、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如:修辞手法、感官体验、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等增强语句的表现力,使文章生动富有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设计思路:这次的教学设计,我力图突破传统的教法和一期课改教法,着力贯彻二期课改精神。在老教材和H版中,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中有一点是:学习文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未免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过于上纲上线了,这就削减了文章的语文味,影响了同学的审美兴趣。而且,“对比手法”一说也值得商榷,不如说“比较”更为妥帖。这是一篇老课文,如果按照传统的、一期课改的上课模式来教,那就完全背离了入选新教材的初衷。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德育与各学科的整合。所以,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尽量以此为指导、为落脚点。
其二是,我在备课时,把“描写”作为了“教学目标”之一。我们都学习了于漪老师关于在二期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要把握的“三个维度”的文章。其中的第一维度就是“知识、能力”要为同学所用,要加强语文学科的实用性。而“描写”对于学生的“写作”甚至“口头表达能力”都有直接促进作用,能使写作和表达更具生动形象的特点。
其三是加强对课文的朗读。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多读,静下心来读,读出节奏,读出美感,读出情怀。一定要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从文字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带着一种当事人的参与感来真实体会,而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以上设计,都是本着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为宗旨的。
三、谈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1、课前准备:完成“走近鲁迅”的课题研究。
本文的作者是一代文学大师鲁迅,是初高中阶段广泛接触的一个名字,而对于预初的学生来说,又是第一次与这位文学大师接触,仅靠对书下注释的抄写、背诵,是不能达到学习效果的,因而采用几个方式分别让学生“走近鲁迅”(课外完成,一周前布置,2到4人小组,自由结合)
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从各种图书馆书籍中查找有关资料
实地走访鲁迅公园,参观纪念馆。
我希望学生能通过这种零距离的接触加深对鲁迅生平,文风,作品的理解,达到一种熟识度,拉近学生与文章的距离,最终形成小组交流文章(内容包括鲁迅的照片,铜像,故居,生平简介,作品介绍等)。同时,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思维方式、思考角度都可能受到限制,而自由结合的2到4人小组,既弥补了这种不足,又不至于人员太多而人浮于事。
这个环节的设计,有别于一期课改的文学常识“满堂灌”——教师强行将大量文学知识布置给学生识记,而是根据二期课改的全新理念,改变学生传统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改为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实践,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而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同时,这是个以小组形式完成的作业,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应有“集体观念”,“合作意识”,这又无形中实践了二期课改核心理念之一:突出德育的重要作用,改进德育方式,拓宽德育渠道,加强了德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同时这也是坚持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良好途径。
这个课前作业,在上课的前8——10分钟作全班的汇报交流,请两到三个小组代表以或演讲或展示或多媒体介绍的形式向全班展示,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达到德育目标的再一次落实。
2、课题的解析:
在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从”字和“到”字下打上深深的两点,引导学生注意课题,并关注课题在内部结构上的特点。果然,很多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了讲台前。并开始思考这个“从……到……”的介词结构表示了什么?它与全文在结构上的关系是什么?
很明显,本文篇幅较长,占据24—28页的5个版面,难免使刚上中学的预初学生在阅读和分析时,产生畏难情绪,为此,先从破题入手,题目“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显然是一种“从……到……的短语,很明白地显示两个空间的转换,所以一经点拨,学生很自然地把全文看作三大部分:百草园+过渡节+三味书屋,无形中舒缓学生对大量文字扑入视野的应接不暇。
3、文章的学习,围绕一个“主干式”大问题而展开: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属于鲁迅童年的生活经历,时隔多年,作者回忆起来,感情更倾向于哪边?这两部分,完全可以独立成篇,为何要合二为一,在一篇文章中谈及呢?
基本环节设置:
①请两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百草园”部分和“三味书屋”部分;
②老师提出问题;
③个人独立思考;
④四人小组讨论;
⑤推选发言人阐述本组观点
请同学朗读,一来可以激发部分学生的朗读兴趣,二来可以无形中给其他同学正音或暴露预习时的不到位,而问题则一下将学生引入情境,展开思考。学生一旦开始思考为什么,就无形中又一次沉浸到对文本的阅读中去。
从操作来说,在这个部分,既有个人的动脑与对书本的有目的研读,又有不同的学生个体思维的交织碰撞,更有对发言人语句组织能力的`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再次增强,集体荣誉感也得到体现
其实,两者都是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都是很真实的展现孩子经历的事和眼里的世界。但是,从情感上说,两者有区别。
大多数小组都会认为:更喜欢百草园,关键的“为什么”则较难回答或回答不全。可以引导学生先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概括,再进行比较。在百草园部分,主要写了三个内容:
1、对百草园内动物、静物的描写,有声有色的大自然景物描写充满情趣,符合儿童对大自然热爱的天性,当然是小鲁迅的“乐园”。
2、美女蛇的故事和赤练蛇的传说,为百草园蒙上神秘色彩,令小鲁迅又害怕又向往,符合儿童的心理。
3、“捕鸟”片段,更是对儿童热爱小动物的天性的展示,极富儿童特点和生活情趣。
这样三个原因,要边引导边点拨。那么,这些内容又是依靠什么展现的呢?引导学生注意写作手法。
第2小节,主要是抓住景物,动物,几件趣事的描写,引导学生划出他认为能表现百草园的特点的语句;适当引导学生主要从视觉(颜色+形状),触觉,听觉,味觉的角度进行描写,结合比喻的修辞手法,加上繁多物种的罗列,几件趣事的概括,一个“景色优美,趣事繁多”的百草园出现了。
除了第2节,第7节也是一个教学亮点。“捕鸟”这个片段很贴近学生实际,大家都觉得捕鸟很有趣,它与前几件趣事的关联在于是春、夏、秋与冬季的在百草园的活动的差别。
基本环节设置:
(1)同桌二人中一人有表情的朗读,一人表演捕鸟动作,感受动作描写的魅力。
(2)同桌交换朗读、表演。
(3)找一组动作比较准确的上台表演。
这个部分中,朗读又一次得到落实,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捕鸟动作,一来围绕文本有主题的活跃课堂气氛,二来让学生实地感受“捕鸟”乐趣,体会作者心情,三来动词在动作的表演中被观注,印象被加深。如此这般通过动作描写,百草园的“趣”味又呼之欲出了。
学生大多能从第一节的“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和过渡段对百草园的百般留恋可推知鲁迅是不太喜欢“三味书屋”的。教师要引导孩子百草园的一切是符合孩子年龄特点,满足孩子心理需求,而在三味书屋,孩子求知、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天性被遏止。
具体表现在:
1、有疑问而老师拒答。
2、学习内容深涩难懂。
3、只能偷偷去后园玩、在老师读书投入时才能偷偷在下面画画。
这样的生活,不能满足孩子对大自然和知识的向往,孩子当然不会喜欢。前半个问题在同学的回答,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
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要写进同一篇文章呢?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注释①,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何意呢?——早上的花晚上去拾。这当然只是表面意思,其实是讲鲁迅到一定年龄后再回忆童年时的一些事情。那么,三味书屋当然也是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对童年的追忆和怀念,两部分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童年生活的回忆。
总体说来,这是一种有别于“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的。学生原来用单纯的接受法进行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学生主要负责记忆。对以前的学生来讲,学习是不包括发现过程的。二期课改教材明确强调探究发现的重要,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很重要。
同时,这个主干问题的提出也是对我校的“问题教学法”的一个实践。问题教学法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和基本的教学。我国古代就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只要通过自身思考,自身体验,感悟到的东西,学生才会倍觉亲切,倍加珍惜,这种学习效率与教师完全嚼烂再点滴喂于学生的效率是天壤之别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经过思考不得解,必然痛苦困惑,急于求知,在这种基础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是“甘泉玉露”,接受时“就会甘心情愿”,而非被迫接受了。
由此看来,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悟的境界是多么重要。“二期课改”告诉我们: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设情境,不要离学生的生活太远,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课后练习:模仿文中“捕鸟”片段,写一段你喜爱的活动,注意动词的选用,表现年龄特点。
课后练习的设计,遵从了“学以致用”原则,将课文作为一种范本来学,无疑是明智的。如果学而不用,那学有何用?
四、从学生的适应性来看
课前准备阶段,大家的准备热情都空前高涨。课间、中午频繁出入阅览室,不管怎么说,毕竟从其他地方把这些人抓回到书本前是不容易的。三五成群的在那儿或是轻声交流,或是争得面红耳赤,来找我做评委,一切都体现了他们对活动的重视和投入,这,令我满意。
课堂上,大家也都积极参与,朗读的朗读,表演的表演,总结的总结,都是各展所长,学得很扎实。甚至我们的英语课代表在课结束后跑到我身边,大声的对我说:老师,你这节课上得太有劲了,我们小学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我朝她笑了笑,心里在说:这是二期课改的魅力啊!从学生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从教师的“一言堂”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再到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无不是二期课改的春风使然!
五、反思不足、微调改进
静下心来想想,其实还有做的不够的地方。因为新教材课文较多,所以总感觉课时不够。在课堂上很想放手让学生尽量多体会、多交流,可是又因为怕收不回来而影响教学进度,这种矛盾的心态导致了教学设想不能尽情发挥。可能我还需要在课内外结合教学上多研究研究,毕竟,二期课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且让我在二期课改的旗帜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作一名“走小步、不停步”的西南位育人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我对课堂教学的构思:
一、说教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北京课改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40多岁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童年生活的恋歌。
教材内容:作者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较,告诉我们什么叫童心?童心就是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含蓄的表达了时代在变,童心不变的哲理。
教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升入初中首次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内容丰富,部分含蓄难懂,同时从初一学生认知心理出发,决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生字、新词基础上抓住事物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精彩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质疑、讨论、问题的习惯和方法;3、性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守护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纯美童心。
教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百草园、三味书屋的景物、人物描写。难点: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度。
二、说教法
1、方法:朗读:启发
2、依据:朗读: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渐熟悉课文内容:逐渐产生共鸣;逐渐接近教学目标。启发: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归纳解决问题;能产生时代在变,童心不变,童心共鸣的教学效果。
3、教具:录音机,配乐朗诵,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1、读:粗读全文,精读重点语段,细读关键词句,在读中体味作者情歌;在读中探究、享受童年成长的乐趣。
2、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生活。
细细品味“百草园”、“三味书屋”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用恰当的顺序,精读的词句,挖掘生活情趣,表情达意,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为自己深层写作做准备。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教时:分三步:
第一步预习:解决字、词、句。
解题:解决文学常识。
第二步读:熟悉课文,产生共鸣。
第三步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百草园”。
(板书三个方面内容)
醉人的自然景观:(新)
从百草园迷人的历史传说:(奇)欢乐乐人的雪地捕鸟:(趣)有趣
第二教时:分三步
第一步1、巩固新知:听写词语。
2、读课文,拾取感性线索。
第二步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三味书屋”
(板书五个方面内容)
陈设单调
先生博学
到三味书屋读书枯燥枯燥无味
园中自由
画画珍惜
第三步迁移:让学生讨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对比:“百草园”快乐,“三味书屋”枯燥。
关系衬托:“百草园”有趣,“三味书屋”无味。
和谐:“百草园”热爱,“三味书屋”追求。
“关系”的选择,“情感”表现,教者不必主观归纳。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生活体验有不同的选择,对作者的感情也有不同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百草园”一部分是“三味书屋”,板书浓缩概括的表现了主题思想,即“百草园”快乐生活与“三味书屋”枯燥生活,含蓄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束缚。
板书在授课中同时进行,具有形象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8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我给本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记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教学难点:
对主题的理解,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针对这一实际,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法和设疑讨论法来巩固加强学生的诵读水平,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讨论。
(二)说学法
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的学法指导:
1、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通过听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3、深入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4、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我将用两个课时讲授,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激趣导入
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童年的时候都喜欢什么游戏,有什么难忘的趣事吗?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回答)“同学们的童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想知道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谁能告诉大家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从…到…”,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全文后说一说百草园生活的三味书屋生活各自的特点。(让学生明确百草园生活特点: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特点: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三)品词析句,合作探究
1、朗读第1到8自然段,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①作者是如何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作者从句式、描写的范围、对象、不同的观察的角度,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百草园的景物。)
②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文章第三自然段“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起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从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过渡到百草园传说中去。)
③百草园的传说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
(讨论归纳:其一传说符合儿童的好奇冒险心理,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这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引导儿童去了解它;其三,百草园的丰富生活和美女蛇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④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七自然段,找出冬天捕鸟所用的动词,分析这些词汇的妙处。
(明确: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系列的动词,清晰明确地描写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2、解决以上问题后,我将对全篇进行小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
3、布置作业:学习课文写景的手法,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
五、板书设计
根据力求简洁,突出重点的板书要求,本课板书设计如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百草园生活:自由
快乐
无限趣味
三味书屋:单调枯燥
乏味
受束缚
写景:抓特点
多角度
按顺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9
[说教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
[说目标]
1、知识能力:掌握生字词;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
2、过程方法:理解课文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
[重点]
理解本文写景的方法;
[难点]
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
点拨法、朗读法、讨论法、交流法。
[学法]
1、圈点批注。
2、诵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回忆童年最有趣的事,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四、合作探究:
1、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百草园中哪些景、物很有乐趣?乐趣体现在哪些词语上?画出这些词语;
②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些角度描写百草园的景、物?
③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从低到高、从静到动、由动物到植物
2、默读课文3至6段,思考:
①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7、8段,思考:
①这两段写了什么?
②画出写捕鸟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如:能把“便罩住了”的“罩”换成“盖”吗?
4、齐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这一段的三个“也许是因为……”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5、自读课文第11、12两段,边读边考虑:“我”对三味书屋和先生的印象如何呢?
6、分角色读课文第13段至末尾。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个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读叙述部分)读完后概括:
①这几节写了在三味书屋的哪些生活?流露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态度如何?
8、讨论主题:课后练习一3
五、拓展延伸: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认为应该如何写景?
六、布置作业:
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写一篇小作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就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百草园的传说,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而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这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将本文《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任,又蕴涵哲理,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三大目标:
⑴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⑵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⑶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本册、本单元的的第一篇课文。在上学期的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单元语课文特点,因此要把指导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习惯与掌握学习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将美好的童年生活内容与情趣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与针对性的探讨,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二、说学情
为了符合新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顺应教育人本化的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消除畏难情绪,提高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关键,将奠定整册课文学习的基调。所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引导,让学生达到思维兴奋点从而产生乐学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也要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充分预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来预习朗读课文,梳理生字词与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熟悉课文。通过课后练习一至三的问题提示自学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为课堂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个工作也是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联系自我,激活学习兴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用成人的眼光看来课文中的内容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通过联系学生平时生活中的游戏与娱乐,利用此处切入点,将学生生活感知迁移到课文内容这一新知上,利用平时生活的趣味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发挥示范、竞争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处在这个年龄段,比较好胜,通过开展:预习谁最好、资料收集谁最多、朗读谁最棒、研究谁最深、活动谁最积极等,选出学习上具有示范作用的学生,通过榜样带领全体来更好的学习。同时在示范性上,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朗读等,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学生、教师的示范,通过竞争比赛,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形成学习的动力。
4、自主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团结互助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学生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与关键性的语句、内容理解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这也符合学生的`学习的实际能力与学情,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5、创设情境,鼓励发挥,营造气氛。
学生在轻松愉悦、活跃自主的氛围中学习,更能掌握知识,通过课件、音乐、图画、影视、讨论、探究等手段学懂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一环一环的过渡与小结,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我学到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问”,既明确了学习重点,又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考、寻疑、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再次推向高潮。将学生直接引入自我感悟与学习的氛围中,达到全身心的投入,达到忘我境界。
6、以疑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疑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散文的方法,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语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读然后寻疑,解疑,再寻疑,培养良好的探究心理。同时学习散文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抓住“神”――主旨,然后掌握“形”――内容的构成,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圈圈点点中养成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虽说教无定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是有一定的、主要教学模式或方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特点与重点,我决定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该方法教学时先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收集作者资料与平时趣味游戏资料――情景激趣DDDD讲究激励性,初读感悟了解DDDD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DDDD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DDDD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DDDD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DDDD鉴赏性,重点熟读成诵―DDDD活动感悟、积累延伸。
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学习”,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激励法、设疑探究法等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自主探究性”的学,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设疑能力、创新精神。
四、说学法
学习散文的基本方法是读――抓关键,学习散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抓关键,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重点语段,让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品读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寻疑、品味、成诵等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在分析课文与语段时,学会在读的基础上,自我先思考抓关键性的语句,采用划一划、圈一圈、点一点等方法,理解内容,在与他人合作探讨研究,突破重点。
五、说教学过程
1、预习铺垫、打好基础
本层次是实际课堂教学的前奏,通过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来预习课文,梳理生字词与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熟悉课文。通过课后练习一至三的问题提示自学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为课堂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这个工作也是为了更好的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2、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景和联系生活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让学生在活泼的音乐、背景动画中说说自己以前与现在平时喜欢的活动与游戏的趣闻,在看看课文作者童年的生活,将生活与新知学习内容相结合,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3、初读,整体感悟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初读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感受教师或录音的范读,在自己初步读,从而了解课文内容,提出初步疑问,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探究奠定基础。
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破重点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下位寻找伙伴,自由组合,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对重点语段,在老师的引导下,先提出问题,在握思考,再合作探究,在汇报合作成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交流辩论、达成一致,既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说、辨、析等能力,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
5、创设情境,品读成诵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法,对重点语段,如:百草园趣味景物的描写与捕鸟段落,进行品读。通过抓关键性的语句、字词,如百草园趣味景物的描写段落,先抓过渡句,再抓动物与静物,依照一定的顺序,再读一读、品一品语言。而捕鸟一段可以抓抓动词,来读一读、品一品,最后能够品读成诵。在读的过程中配上音乐与画面,营造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诵读的空间与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促进了品读效果,积累了语言。
6、活动感悟、延伸积累。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活动反和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重点。同时,通过到学校的墙根处或操场等地,也找一找趣味;通过再玩玩丢手帕、跳皮筋等忆一忆趣味等,更加体味文章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与成长,感悟童年生活的趣味。推荐鲁迅相关的文章,如《朝花夕拾》其他的文章,或鲁迅经典性的文章阅读。同时推荐关于童年趣味的文章书籍,让学生去阅读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六、说板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对比
乐园――――――无味
向往自由快乐生活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惜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相关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09-0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01-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原文03-1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阅读理解11-0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09-10
有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01-0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09-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精选10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