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说课稿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是北师大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成长的经历”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回味成长的快乐与艰辛,体验成长的经历,更加热爱生活,懂得珍惜童年时光、健康成长。课文叙述了一位小姑娘从“不愿意长大”到觉得“长大的感觉也不错的”成长经历。阅读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小姑娘,养成独立自理的好习惯。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的1~8自然段,主要通过小姑娘和妈妈的对话,表现出当时的小姑娘很不理解妈妈,她埋怨妈妈“为什么不带我去动物园”“为什么工作离不开身”,最后她不高兴了,说“我不愿意长大”,紧扣课题。
在这部分中人物的对话直接反映出小姑娘的内心世界,许多学生也一定与小姑娘有同感,透过两个“为什么”,能读出小姑娘其实是喜欢妈妈的,内心渴望着总能跟妈妈在一起。因而,后来她又“心疼妈妈”,对妈妈说“不上动物园,不要照顾我,我的事情我自己做”。课文的第二部分是9~12自然段,这部分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段落。四个自然段主要分三层写出了小姑娘逐渐长大的过程。首先,因为心疼妈妈,小姑娘就先学着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洗脸、叠被、吃早饭、梳小辫子”,不再让妈妈为自己操心,当她梳小辫够不着后边时,第一次产生了想长大的愿望“要是我能长大一点就好了”;接着,妈妈病了,小姑娘很心疼妈妈,就说“放心吧,我会让大家过得很好。”她“买菜、洗碗、做粥、洗衣服、晒衣服”,开始学着关心、照顾妈妈,当她因为个子小,够不着水池时,又一次产生了长大的愿望“要是我能再长大一点就好了”;再后来,妈妈大病初愈,身体虚弱,小姑娘就更心疼妈妈了,她让妈妈好好休养、还替妈妈做了许多家务事,甚至帮妈妈完成工作。
此时,看到自己高大起来,小姑娘坦然接受了,甚至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愿望“为了妈妈,还得再长大一些”。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描写了小姑娘的行动、语言,更突出了她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表明她正长成一个懂事、善良的小姑娘。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最后1个自然段,小姑娘听了人们的赞美,微笑着心里想“长大的感觉也不错”。自然结尾,简洁明快。课文篇幅较长,记叙的事件较多,但故事的内容从学生生活中来,浅显、朴实的儿童化语言很能贴近学生,适合在朗读、探究中体验、感悟,并产生共鸣。
二、学情分析:
学习到本单元,学生已完成了三年级上册一多半的语文课程,在识字方面,具备了较强的认字和写字能力。分析本课认字表,可在学生独立识字之后,从中提出两组字重点指导:“粥-----弱”观察两个字的异同点,借助部首表义的特点识记、区别;“卧-----柜”在书写前着重比较易混的地方,加强对比、区分。借此引导学生在今后的识字过程中,学会抓住重点、辨析难点。
阅读方面,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开始学习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本课教材,着重训练学生抓住小姑娘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深入阅读,并继续学习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感悟,体验小姑娘内心发展的历程。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无法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即父母工作忙,有时顾不上自己,甚至有的人会有抱怨情绪,通过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爸爸妈妈是为了全家的生活,自己也要体谅爸爸妈妈,不再让他们操心,因此要养成独立自理的好习惯。延伸文本,拓展迁移,创造美好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认识本课8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小姑娘心理的变化。
3、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真正的长大是能够独立自理,并学会理解、关心、帮助别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姑娘的成长过程,难点是理解她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原因。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长大的感觉吗?
生:我感觉到能长得很高,会做很多事情等等。
师:(富有诱导性地问)你们愿意长大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做不同回答)
生:不愿意,因为长大了会有很多烦恼。
生:不,我愿意。因为长大了有事可以自己说了算,还能管着别人。
生:因为长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还可能帮大人做事情。
(学生争论热烈,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为上课做了良好的铺垫。)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那么现在你们可以先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必再争论,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里。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位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是怎样长大的。
板书课题《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课前谈话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拉进了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又为本课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课文中的这位小姑娘吗?(想)那你们愿意跟她交朋友吗?(愿意)请大家自读课文。
要求: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成长经历。
(学生立即行动起来,可以同位互读,也可以小组内读。让识字这一训练点不脱离课文语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和探究的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认真的画出了生字词,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了,现在老师就得考考大家了。(实物投影出示生字词)
聪明 衣柜 照顾 休养 收拾 虚弱 自言自语
(请同学们先小声朗读一边,然后齐读一遍,再指名学生朗读,教师及时纠正)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这么快就把课文中的生字词都学会了。好,咱们都来为自己鼓励一次。(同学们都高兴的鼓起掌来)
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我发现同学们比以前更加会学习了,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
(各小组的组长纷纷举手,指一个小组来展示。)
(全班交流)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样?
生:他们读得很流利、也很有感情。
生:他们读得声音很美,也很洪亮。
(力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创新成功的乐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师: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把课文读熟了,你们真能干,如果你们在读书时能发现不懂得问题,并且能自己解决,你就会受到老师、父母、同学的夸奖,你们说是吗?
生:(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
(老师用鼓励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 朗读感悟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继续和小姑娘交朋友吗?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学生绘声绘色的读,读后争先恐后地举手,师指一名学生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姑娘不愿长大,但她心疼妈妈,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师:那么小姑娘为什么不愿意长大?
生:因为长大后就会有很多烦恼。
生:因为长大后就不能像现在一样玩儿了。
师:那么,你们都想想自己有没有不愿长大的想法,有没有因为父母太忙顾不上自己而抱怨,决定怎么办。
生:有,我看到父母外出打工,都很辛苦。我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师:说得真好,这才是个好孩子,你真棒!请大家都会向你学习的。
(让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感受,具有真情实感,感染力强,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学生更能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9——12自然段。
要求:说说小姑娘在成长过程中,她都做了些什么?请划出相应的重点词句。请各小组读后讨论交流。
(各小组活动的很热烈,师巡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以自身行为引导学生乐于帮助别人,学会合作,使合作真正落到实处)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讨论得很热烈。那么,谁能够很勇敢地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全班交流)
生:她每天早晨自己洗脸、叠被、吃早饭 ?她买菜、洗碗、做粥?她擦玻璃、刷厨房、收拾衣柜?她还帮妈妈送奶呢!
生:她是个善良、能干、漂亮的小姑娘。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她是个怎样的小姑娘,你们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她是个善良能干漂亮的小姑娘。我从她身上学到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还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从中学到了生活中要自立,学会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师:请同学们结合小姑娘的成长经历,谈谈自己如何看待长大的。
生:通过学习这课,我懂得了长大的意义,我觉得长大了也不错,因为能帮大人做事,还能使自己健康的成长。
(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感受,富有真情实感,感召力强,再加之老师的鼓励,学生更能够感受到自己成功的乐趣。)
(四) 课外延伸,思维拓展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得都很棒。老师很受感动,老师觉得你们仿佛也长大了,那你们在家里都会做些什么呢?
生:我会扫地、擦桌子、收拾房间?我会择菜、洗菜 ? 我会帮妈妈买东西?妈妈病了,我会照顾妈妈……
师:你们都会做这么多事情,那你们都有些什么想法呢?
生: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会关心、帮助别人了?我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
(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实践谈感受,从而增强了学生爱生活、爱劳动的意识。)
师:好,原来同学们都是些爱劳动的好孩子啊!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像小姑娘一样善良能干,同学们能做到吗?
生:(异口同声说)能,一定能!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那就快快行动起来吧!
(五)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一起交流你们课前搜集的关于成长的故事。
2.阅读罗大里的《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
(六)板书设计
第2课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我不愿长大”
每天早上自己洗脸、叠被、吃早饭
买菜、洗碗、做粥
擦玻璃、刷厨房、收拾衣柜、帮助妈妈送奶
长成一个人人赞美的高个子漂亮姑娘
“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在设计这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深的句子,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感情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二、说教材1、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时受到启发,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实施综合性学习,了解名人或自己熟悉的人的成长故事。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本课采用的是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把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定为教学重点。把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定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从内容上看,课文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沈阳的繁华、热闹;街道上灯红酒绿;伯父的担心与提醒;周恩来的不解与困惑;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周恩来的思考;课堂上大家关于为什么而读书的讨论和周恩来令魏校长为一振的胸怀和报负。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个串讲,不仅耽误时间,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经过一番琢磨,我发现在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场景与事件背后却有着一条内在的隐线,即:中华不振使少年周恩来立下宏伟志向。教学只要能紧紧抓住“中华不振”深入解读,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每一个文字都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周恩来吗?不仅全中国的人爱戴他,全世界都了解他,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表达哀悼之情。(补充对周恩来赞扬的资料)周恩来12岁时说的一句话令人喝彩。(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什么他的回答能受到当时校长的喝彩呢?学习第三部分体会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读书目的的与众不同,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为周恩来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所折服。然后质疑: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抱负呢?引起学生思考,学生探究之心马上被调动起来。
第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抛出问题“有一个词语能概括出周恩来为什么读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自渎课文一二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中华不振”。然后分别体会这两处句子的内在联系。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发现第一次是伯父提到“中华不振”,而第二次是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教师追问:“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激发学生继续探究。
第三、细读品味,落实思维、语言、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交流、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体会周恩来思想变化的过程,再补充租界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
1、读中思。在中学段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段内容是课文重点内容,是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直接原因,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读中品,读中议,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三次谈体会,三次谈疑问,让学生体会那位妇女的可怜及中华不振,从巡警的“不惩处洋人却训斥中国妇女”的做法中体会中国巡警的可悲及中华不振,从围观者的“拳头和只能劝劝那个妇女”的表现中体会中华不振。然后更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品味语言
语文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5课《鸟语》。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是培养学生感情朗读、锤炼语感,提高语言修养的佳篇。
由于学生对鸟儿的种类及叫声并不精通,与文中“我”所生活的环境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深入文本感悟其内在含义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依据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以学定教,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
3、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的感情。
“如何让学生了解文中几种鸟语的特点及给我带来的乐趣”作为理解本文的重点,“学会想象,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鸟的爱”是本文的难点。
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打算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首先,我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以几个关键的问题做为学生自读的主线,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呆愣愣、无拘无束、疏忽、怠慢”;通过查词典来理解“矫健、通晓、犒赏”;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催促、应验、预报”等词语。而读的时候,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指名读、评读等多种方式,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即从小爱鸟——与鸟交谈——倾听鸟语——猜想内涵——悟出道理——结下人鸟深情,并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作业,找到文中最能体现“我”爱鸟的句子,抄写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为下文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
这一课时的教学我设想通过三大步九小步教学来完成
三个环节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一、激情导入
在简要的复习之后,我引导学生听“百鸟争鸣”的录音,听到它们悦耳的鸣叫声,这时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被紧紧地吸引住了,他们边听边议论,都在猜测鸟儿们在说些什么?这时,我适时引出公冶长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对鸟儿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民主导学
1、抓住作者情感点,走进文本。
当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萌生了想成为一个通晓鸟语的专家的愿望时。我引导学生到文中去寻找小作者在听了故事后的想法,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想法的一句话,与同桌讨论。在学生交流时,我相机出示: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继而思考,作者为什么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人呢?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从小”“爱鸟”“爱看”“爱听”等词,及第三自然段中“谈谈心、聊聊天、经常、试探、交谈”等,来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对鸟语的极大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2、以“趣”为着眼点,自主阅读
课文的四——七自然段分别向我们再现了作者与几种鸟儿间交谈的画面,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画面,动笔圈一圈、画一画,找出重点词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里以“我与布谷鸟的交谈”为例,谈谈我的教法:学生在交流这一部分时,我将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评读等方式,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会作者与布谷鸟那无拘无束的对话,而后引读第五自然段,抓住“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懈怠!”一句话进行说话训练:声声催促仿佛在说——,让学生去切身体会鸟语带给作者的无限的遐想空间。
“我与喜鹊之间的交谈”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根据前一部分的方法自学,在“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一句中适时引发学生想象这喜事都是指哪些事。并抓住虽然……但是……这一关联句来体会作者对鸟儿的喜爱。
3、品味“鸟语”,学做“知音”。
在作者与鸟儿交谈的画面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对鸟语产生兴趣,让学生听一听鸟儿清脆的叫声,做出丰富的猜想,编织出有趣的故事,与同学交流。这时学生把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思考、想象、感受等和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后,我引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投影出示: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鼓励学生完成这样的小练笔:从------------- 的那里,我认识到----------;从------------- 的那里,我懂得了-------------;从-------------- 的 那里,我学到了-----------------。 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语言,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在总结课文时,我将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声情并茂地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继而引导学生当堂设计爱鸟的公益用语。使学生把爱鸟之情转化为护鸟的实际行动。
在课后我将为学生布置两个自主选择的作业:
1、仔细观察一种你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2、写一封爱鸟护鸟的倡议书,或者招贴画,来呼吁大家一起保护鸟。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识字5》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韵文。本课将与大海有关的词语串起来组成韵语(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押韵),让学生诵读。第一行三个词表现海滩上的情景,第二行表现海上的景色,第三行体现了海产的丰富,第四行表现了傍晚海港景色。一共12个词,恰如一篇描绘大海景色的诗歌,意境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识字、写字。
今天,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重点学习了第一、第二行,让学生感受到了海滩的美丽、孩子们在海边玩耍的乐趣和海面上的景色。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学时,通过音乐、图画、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展开想象,把图上所描绘事物同课文中的词语联系起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词语描绘的情景和蕴涵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感。
3、游戏巩固法:通过游戏“欢乐大转盘”中的转一转、读一读,“找朋友”中的贴一贴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4、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动脑想一想,动手拼一拼中,再次与生字接触,强化对生字的记忆。
三、说学法:
让学生运用在读中学,在玩中学的方法掌握、理解词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四、说教学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的确,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
1、一开始,我创设了去海边游玩的情景,通过音乐《赶海的小姑娘》、海边美丽的图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情景中,即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带动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2、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由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在情感朗读中,教师适时的指导和激励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对词语的理解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3、一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很难持久,游戏正好“投其所好”,刺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欢乐大转盘”、“找朋友”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个个能精神饱满,愉快主动地巩固知识。
4、写字是低年级的重头戏,我通过游戏“捉迷藏”引出生字,让学生在动手拼一拼、在与汉字朋友打招呼、给汉字找朋友的活动中,让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加深印象。通过“热身运动”——复习笔画、学习新笔画为写字作铺垫。指导书写时,通过电脑老师教笔顺,教师的范写,学生的描红、临写,师生的共同评议,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握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好。
说起来在石梅小学我只能算是小字辈,以上只是我个人对本课的粗浅认识,不足之出,请大家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研究课标及考纲
明确考纲对仿句题型的要求:
1、考查学生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2、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3、考查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为此,要真正做到“形神兼似”,解答好仿句题,就有必要先弄清需要注意的要素,找到突破口,理清解题步骤和方法。我教学的思路是:错例展示,辨析找错因,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在互相比对的评价中,了解仿句习题首先要注意的几方面要素;兼顾学生实际情况,降低一定的难度,安排一组练习,自主探究解此类型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找寻方法的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全面了解仿句,并能做到“形神兼似”。
2、提高学生仿句的能力。
(这2点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如此设定,一方面根据中考考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从学生长远发展考虑的,仿句过程中可以触动学生追求美感的心弦,将会为日后工作和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其成才提供可能。)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评价甄别的意识。
4、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追求,点燃创新的火花,增加作文习作的素材。
(这2点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方面从提高学习兴趣出发,另一方面从提高作文习作水平出发进行设定,均是根据我校学生其阶段性的心理特点而来。)
(2)教学重点
1.以仿句错例为切入点,掌握仿句习作的方法。
2.培养学生善于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
三、教学设想:
(1)根据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采取错例辨析切入法。
(2)根据仿句训练题型广,容量大的特点,注重精练、精评。
(3)在训练中,突出学生合作、探究、评价能力的作用。
四、教法
错例辨析切入法
考虑到我校学生多次分流,所剩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现状,在字词句上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的情况。将学生以往的错例,先行展示出来,以调动学生甄别的积极性。通过必要的启发之后,让学生明确应该注意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如何避免此种错误的产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正确的解题途径。这就完成了“由易向难”教学的转化。此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势必带来学生探究的热情。这样自然就建立起了自主学习的氛围。
五、学法
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辨析——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练习巩固”。即展示错例,学生思考,自主辨析;小组合作,给出最佳答案,探究解题方法;整理解题思路,总结共性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你喜欢《读者》和《青年文摘》中那些美文吗?那你想不想也写出那样备受读者青睐的文章呢?(生答)荀子曾说过:“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要说文章就是江河的话,那细流便是语言、便是句子。好的句子组成好的文章。那么,怎样写出好的句子呢?万事从模仿开端。仿句由此产生,并成为中考命题者青睐的题型。那根据大家的经验,仿句应该仿什么呢?你掌握的如何呢?为了解决大家共同的困惑,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如何仿句。(设计目的:在授课前,进行必要的学情调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现状,灵活掌握教学的侧重点。)
(二)错例辨析,找到错因:
(1)例: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__________ ______,是错误道路上的忠言逆耳。
错例: 是疆场上的奋勇杀敌
(设计目的:此错例意在让学生注意仿句要与语段或仿句主旨相符)
(2)假如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
错例:假如生命是草,不要顽强拼搏,要低下头颅在狂风暴雨中自惭形秽。
(设计目的:此错例意在让学生注意仿句要与语段色调相同)
(3)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例: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例: ①勇敢和智慧产生英雄。②鸡吃虫,猫吃老鼠,勇敢和智慧吃罪恶。
(设计目的:此错例意在让学生注意仿句要与例句句式相同)
(4)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式,以“时间”为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时间:(不超过6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例: 时间老人告诉我们要珍惜光阴。 三月如同春雨,它能给人们带来温暖。时间如同一颗尘土,它能带领我们漫游天际。
(设计目的:此错例意在让学生注意仿句要与例句修辞方法一致)
(三)小结:
在学生对错例的分析中,让学生注意仿句题型中四个统一:主旨要统一;色调要统一;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统一。
(设计目的:让学生利用形象思维、求异思维,找寻到错误的原因。难度适中,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的增强。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做系统的总结,加深印象,为下面的环节做了铺垫。)
(四)小组合作完成习题后,展示各组给出的最佳答案,并进行评价筛选(幻灯演示、实物投影)
(1)仿造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的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 ,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
(2)仿例造句:
例句:我若是彩虹,就用我的绚丽点缀晴空。
造句: 。
(3)模仿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相互就是:痛苦时一起倾诉,相互就是:快乐时一起投入。
相互就是: 。
(4)仿写句子,句式与前面的例句相同或相似。
例句:历史不是一张白纸,你想涂成什么颜色就可以涂成什么颜色。
历史不是 。
(5)仿造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 ,而是辽阔平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造句: 。
(设计目的:这五道练习题,由不同仿句类型组成,意在经过这组比较简单的练习之后,建立学生的自信,并从中找到正确解题的路径,为解较复杂题型做好准备。)
(五)总结:
学生讨论,回忆解题思路,由教师汇总明晰解题的步骤:审清题意(含四个统一)、“一定二仿三连”、检查验证。(见附板书)
(设计目的:让学生合作完成探究,解放老师单向讲授的束缚。学生交流自己解题方法时,也能够锻炼分析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概括梳理的能力等。)
(六)、布置作业:
《中考123》试题——仿句专项训练
(设计目的:专项训练,巩固运用方法的能力。)
(八)结束语:
今天,我们共铸了一把斩去仿句疑难的宝剑,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把它磨得越来越锋利,最终“不战则已,战必胜矣”!
(九)附板书:
(出示幻灯片)
一、准确审题
审主旨内容 (注意隐含义,保持与原句一致)
审感情基调 (如哀伤、喜悦、沉重、明快等)
审句式结构 (分句关系,关联词对应,标点)
审修辞格式 (比喻、比拟、排比、对偶等)
二、解题方法 “一定二仿三连 ”
第一步:确定对象(如仿句的主语、喻体等)
第二步:遣词仿写(注意形容词的润色)
第三步:连贯语句(注意词语搭配和语法关系)
三、检查验证
七、小结
这节仿句方法的总结课,通过错例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多媒体的辅助,我相信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训练,学生也能较轻松地从简单的例题中探究出解题的方法。通过调查和备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专题类的复习课,首先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确定是否先上一堂总结方法的课,“授之以渔”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这很重要。当然巩固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仅是一个后生晚辈的班门弄斧,希望在座的前辈同仁给予批评和指正。
语文说课稿 篇6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棱锥”这节教材是《立体几何》的第2.2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平面的基础知识,掌握若干基本图形以及棱柱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多面体的又一常见几何体。它既是线面关系的具体化,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棱台的概念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因此掌握好棱锥的概念和性质尤其是正棱锥的概念和性质意义非常重要,同时,这节课也是进一步培养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棱锥、正棱锥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正棱锥的性质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通过观察具体几何体模型引出棱锥的概念;通过棱柱与棱锥类比引入正棱锥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逐步探索和发现正棱锥的性质,从而找到解决正棱锥问题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做,学生会感到自然,好接受。对教材的内容则有所增减,处理方式也有适当改变。
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一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
通过棱锥,正棱锥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数学表达能力;
领会应用正棱锥的性质解题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对正棱锥中相关元素的相互转化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空间问题向平面转化的能力;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数学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空间观念正逐步形成。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往往是正棱锥,它的性质用处较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探索,自然而然地引出正棱锥的最重要性质及其实质;而如何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本节课则通过抓住正棱锥中的基本图形这一难点实现突破,教学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正棱锥的线线,线面垂直关系。
教法分析
类比联想、研究探讨、直观想象、启发诱导、建立模型、学会应用、发展潜能、形成能力、提高素质。
由于本节课安排在立体几何学习的中期,正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电教手段,把某些概念,性质或知识关键点制成了投影片,既节省时间,又增加其直观性和趣味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并没有采取把正棱锥性质同时全部讲授给学生的做法,而是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将正棱锥最重要的性质这一知识点发现的全过程逐步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立体几何教学的特点,这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严格证,多训练,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学生才会逐步感到数学美,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教学流程
课题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棱柱的有关知识,当棱柱的上底面缩为一点时,想一想,其底面,侧棱有何变化?
(可将金字塔,帐篷的图片以及不同棱锥的模型依次出示给学生)
将现实生活的.实例抽象成数学模型,获得新的几何体棱锥。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学内容(教材)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粤教版选修二,属于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模块,课程标准对此模块的目标要求主要有三点,即审美情操的培养,鉴赏评价能力的形成,文化底蕴的积淀。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它不是教学的产物,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我在处理《滕王阁序》这这篇课文时本着以上三个指导思想,把这篇文章作如下处理:字句的阅读理解放在预习课解决,对于课文思想主题及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主要采取学生自我总结与老师点拨相结合,不占用过多的时间。课堂主要教学内容是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二、说教学目标(课标) 在对教材作整体的处理之后,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点:进一步把握文言词句的意思和使用特点;学习本文写景技巧,体会语言美;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热爱自然的审美情操。课程标准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培养方面特别强调: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主要从培养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这三个方面考虑。
三、说学情(学情分析) 在设定好课文的教学目标后,我对教材重难点的设置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一般来说,经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获得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且也具备了初步的赏析语言的能力,但选修课对学生的要求与必修课有所不同,选修课中,学生个性化鉴赏评价应更多一些,当然个性化鉴赏不排除共性的理解,并且从认知的规律来说,共性的理解是个性化鉴赏的基础,因此这一点一定要在教学中贯通,防止学生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其次,学生经过必修课的学习,虽然获得了初步的鉴赏能力,但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全面完整地表达自己审美鉴赏感受的能力,这固然跟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关,但也与学生没有把握表达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基于以上理由,我设计的教学重点就是“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教学难点就是“如何把握表达技巧,完整表达审美鉴赏感受。”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环节我准备按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首先是导入新课,然后是巩固预习效果,再就是诵读讨论,最后就是对鉴赏活动的总结。诵读讨论是课堂主要内容。诵读的过程可以按照“老师范读、学生品读、自由诵读”等形式展开,讨论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一定要结合鉴赏技巧来有序表达,一般来说,对语言的鉴赏主要抓住这几个方面,其一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其二对语言表达技巧的把握,其三对语言情景的描绘及意境的体会,其四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感悟与明确。当然对语言鉴赏表达能力的获得不可能一蹴而就,本节课只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并且让学生有初步的收获。综上所述,我对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突出一个字“读”,我对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授之以渔”。
五、说教学方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建议中,对“诗歌与散文”模块是这样说的“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我主要用阅读与讨论这两种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我准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滕王阁历史,欣赏名家朗诵。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 、 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秋天多么美》是一首4/2拍的歌曲,曲调旋律优美,歌词生动的展现了秋天丰收的美丽景象。歌曲一共分为两段,第一段描述的是棉桃花,第二段描述的是稻花。这两种农作物对于身处城市中的孩子可能并不了解,但我会借助图片,让孩子们对两种农作物有一个形象上的观察了解。歌曲中也针对这两种农作物进行了特点的描绘,运用了许多“口语化”的词汇,如 “咧呀咧开嘴”、“把呀把手挥”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形态特点,“小呀小白牙”、“金呀金头发”表现了颜色特点。歌词中也有不少的叠词,如“张张”、“笑微微”、“串串”、“金穗穗”等,使得歌词在记忆上较为容易一些。两段歌曲的副歌部分都使用了啦啦啦的衬词,将歌曲情绪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孩子们喜爱秋天,热爱生活的喜悦心情和美好情感。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秋天多么美》,感受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启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美好情感。
(2)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够用轻快跳跃地声音演唱歌曲《秋天多么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改编,并启发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的创新能力。
(3) 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通过说说、唱唱、看看、编编、演演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根据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定位于:让学生理解歌词,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用正确的情感来演唱,并能够根据歌曲节奏创编歌词。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秋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其次我采用了整体教唱法。让学生在多次听唱的基础上跟着教师完整的学唱歌曲,这样一来学生能在连贯的歌词、完整的曲调中激发起音乐感受,并能在学唱中提高音乐学习水平。但在重难点乐句中,我会以语言引导的方法来解决。
最后我还采用了情绪感染法。在范唱时,我首先会用动作、表情和声音将生气和高兴的不同情绪表现出来作为铺垫,在学生整体学唱完成后,我会请学生自己用语言交流的方式说一说用怎样的情绪来表达歌曲,然后在用歌唱的方式加以表现,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怎样用表演去表达不同的情绪。
三、说学法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体验法: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听赏歌曲,自己总结歌曲中棉桃、稻花的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多种感官参与法: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看、说、听、唱、想、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
四、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找秋天
1、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中有一个季节它的颜色是金黄的,味道是香甜的,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秋天)你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感受秋天)
2、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请你找一找哪两张代表了秋天,说一说它们的样子。(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棉桃、稻穗,老师用白白的,金穗穗等词来简单小节)
(二)歌曲教学——唱秋天
1、聆听歌曲,初步感知
师:在这热闹的秋天里,棉桃和稻穗已经按捺不住了,它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要送给大家。(播放歌曲)
师:同学们听完歌曲,有什么想对棉桃和稻穗说的?
(学生通过自由发言表达对歌曲的情感认知。)
?请学生为歌曲取名字,师出示课题
2、整体学唱歌曲
再次听赏,请学生用自己的肢体方式来理解歌词
师:我们再来听一次这首《秋天多么美》,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们能跟随歌声自由的表演好吗?
?用la整体模唱,熟悉旋律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棒!现在我们来和棉桃姐姐比比赛,听听谁用la的方式把这首歌唱的更好听。
读歌词,熟悉节奏
④学生轻声跟琴演唱第一段,师纠正出错乐句
⑤学生说一说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并表现
⑥自主学唱第二段,想一想假如你是稻穗,你会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⑦全班完整演唱歌曲
⑧再次带入动作来演唱歌曲
(三)课后拓展——画秋天
师:我们用了这么动听的歌声来赞美了秋天,你还能用美丽的图画把它留在我们的教室里吗?(边听赏歌曲,边让学生画秋天,从听唱的角度转化的视图的角度,让学生多方位的感受秋天的美好)
(四)课后小结——说秋天
学生展示完图画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心中的秋天,教师最后加以总结。
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冰花》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二篇阅读课文。本文通过写小童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赞美,表现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第六条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本课以故事的形式,通过小童的观察和赞美,向学生生动形象地介绍和描写了“冰花”这一自然现象的一些基本特征。文章语言浅显易懂,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认识冰花的一些基本特征。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培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冰花”的优美姿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冰花的美。
“他、她、它”的区别与应用。
4、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1、质疑问难,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对“冰花”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课前对课题进行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去仔细研读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
2、观察感受,自主探究。
课标中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因此在理解“宽大”、“柔嫩”、“丰满”等描写冰花的词语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观察想像、动手实践、对比感受等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培养其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的学习方法。
3、朗读积累,说话迁移。
课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上,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记忆,进行积累,然后再启发发挥想像力,照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冰花还像什么?”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各表达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三、说教学程序
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CAI课件,两种树叶,两朵花,一把小草。
2、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 品读课文,感受体味。
三、 感情朗读,背诵积累。
四、 学写生字,寻找规律。
五、 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我重点阐述一下对本课时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教学设计:
二、 品读课文,感受体味。(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精品】语文说课稿9篇】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7
【精品】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07-19
语文说课稿03-15
语文《手指》说课稿09-16
【精品】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07-26
四年级语文《钓鱼》说课稿精品03-06
高一语文《神的一滴》说课稿「精品」05-19
小学语文《恐龙》说课稿05-01
《语文》说课稿15篇11-08
中职语文说课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