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运算律与简便算法这一小节是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与简算方法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联系、对比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辨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技巧,进一步发展数感。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学情分析:大部分孩子对于如何有效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算这一能力还有所欠缺,尤其表现在对应用“凑整”思想的意识淡薄以及不能灵活、合理地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决问题这两个方面上。有些式题同时包含了几种简便方法,让学生防不胜防,教师“唠”而无功。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如下
1.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计算复习课应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创设“高斯求和”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渗透从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简算在生活中的价值。
2.自主整理 完善认知结构
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我设计了预习单,引导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常见的运算律、运算性质和简算方法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通过课前的自主整理,学生对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更有了充分、完整的认识。教学时放手让学生交流整理的知识,互助评价,教师则及时点评、激励、提升。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把整理知识置于课前,在时间、资源的利用上给予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这样学生到课堂上交流的时候,才有话说,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3.练习实践,应用简便
由于本课的教学点众多,哪些是基础的、必须的,哪些是领悟的、理解的,哪些是忽略的、弱化的,需要用整体建构的思想来实现。为此,在练习与实践中我安排了基础练习与重点突破两大板块,旨在让“形”(运算律和简算方法的结构化外形)与“式”(具体的简便计算题)完美对接,学生深层次解读式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既循序渐进,立足基础,又层层推进。
基础练习环节,首先设计了“快速判断,下面各题中哪些题可以运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让学生仔细阅读每一道题,交流。通过这样的环节,可以使学生知道在计算中一定要养成“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想想能否用简算”的审题习惯。同时,能进行简算的题往往在数和运算符号上都具有一定的特点,这样的练习也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数感。然后集中呈现不同类型的简便计算,重在立体拓展简便的涵义,逐步完善学生对简算的认识。通过让学生直接运用运算律和简算方法进行计算,使学生对简便计算的意义、结构类型的理解更加完整、透彻。
重点突破环节主要是一些变式的习题或不能直接用简便方法而需要通过转化的式题。这些题,学生只有边审题,边运用整体思维观察算式,寻找特点,才能算得又快又对又合理,从而形成娴熟的运算技能。其间突出简便计算“分”的思想和“变”的思想25×4.4 21× 5.17×1.53-51.7×0.053
学生错例的讲解原本是设计好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题,让学生查找根源,寻求对策,受贲友林老师平面图形复习的启发,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学生收集学生评讲,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这也与我们学校推行的先学后教理念相吻合,所以我把这一环节改为学生课前自己收集错例、分析错误原因,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评析,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及辨析的能力,让学生在反思中提升计算能力。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精彩,我们看到大多数同学呈现的都是属于负迁移的题目,也是容易混淆的题目,通常为了凑整改变运算顺序,学生分析的也很透彻,尤其是张沈阳既有错例分析改正对比小拓展,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量,你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地,学生就会演绎出更多的精彩,收获成功的快乐。
解决实际问题、运算规律的拓展和自我挑战的介入,不仅是使课堂生出许多数学味来,而且顺应了学生追求创造与突破的学习愿望。
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
今天的教学,我觉得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看似简单的运算律和简便计算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因为时间关系不得不取舍。简便计算通常学生对于单纯的简算比较在意而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的简便计算常常忽视,缺乏那种简算意识比如圆环面积计算、相遇问题等,因为时间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少了些,犹如蜻蜓点水。另外对于多加要减、多减要加这样的题型其实掌握的也不好,容易混淆课上没有涉及到。混合运算,可以按顺序进行计算,也能依据运算律使计算简便,如何体现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本课淡化了这一目标,比如 ,我是放在快速判断中的,这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数感和口算能力,只顺应了少数优秀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感觉,如果以对比的形式出示乘法分配律计算和按运算顺序计算两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知道有的时候不需要运用运算律,反而会更简便。这样处理学生感悟要深刻些。
说课稿 篇2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课文《美丽的小路》。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思路:第一是教材分析,第二是教学目标,第三是教学环节。
【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美丽的小路》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鸭先生小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小朋友要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只有保持环境卫生,这样才有美好的生活。本文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小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效果,非常适合分角色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这堂课我想让学生达成目标有三点: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认真临摹书写“先、干”等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其中如何抓住描写“美丽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颇为为难的地方。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通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教学环节】
一、图片导入,激趣揭题
(点课件)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采用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利用课件展示引起孩子们对小路探究的兴趣,为揭题做铺垫。问学生:小朋友们都很熟悉每天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老师也看到了许多小路,你觉得这些路怎么样?然后出示鸭先生小屋前那条美丽的小路再问学生:老师这儿还有一条长长的小路,它的路面上是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到处都是花草树木,你觉得这条小路怎么样?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先试着说说这儿美丽的景色。师回答:对,这真是一条美丽的小路(板书课题),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首先学生初读课文,自主学习。问学生: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亲自读一读吗?那就快把书翻到45页吧!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标出自然段序号,别忘了圈出生字娃娃和你交朋友呀?
(点课件)接下来,是识字教学环节,这是本课的重点。因为文中的生字较多,我主要利用课文的学习,分部识字。识字方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有效的方法识字。我打算选用以下的方法:
1、可以让学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多读几次,读准字音。
2、还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教大家认字。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识字量不太均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识字量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不再觉得识字枯燥无趣,识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认读,也不至于丧失信心。这样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自愿学习。
3、根据反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容易读错的生字。如:“净、生”等。
4、进行识字方法指导。可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字,例如:争取的争加两点水变成了干净的净。汽车的车加上两只的两变成了车辆的辆。形近字比较法识字,如:堆积的堆和推开的推,千篇一律的千和干净的干。反义词比较法识字,如:后和先,快和慢。同音字比较法识字,如:九个的九和永久的久,母鸡的鸡和积极的积。字意识别法等。
5、通过识字游戏巩固汉字的认识。游戏能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巩固生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最后,再把生字放回文中来读。让孩子在语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首先带音节认读:看到小朋友们这么用心地学习,生字娃娃们可高兴啦,忍不住跳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出示生字卡)让我们开火车叫叫生字娃娃们的名儿吧,我的火车往哪儿开?(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纠正生字的正确读音)其二去音节认读:生字娃娃们可淘气啦,现在它们脱掉了拼音小帽,变了样儿,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其三认读生字竞赛: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生字,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最后出示词组:生字娃娃把它们的好朋友也带来了,让我们认识认识它们吧!(出示生词卡,多形式认读,正音。)
三、朗读课文,促进感悟
(点课件)接着进入朗读课文,促进感悟的环节。这是学生本课学习中的难点。在童话、故事等内容中,不仅蕴涵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而且还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提供了机会。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朗读。
1、师范读:
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带者问题注意听:“故事里都有谁”?
2、分角色朗读:
例如:文中有许多让小朋友感兴趣的角色,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训练朗读,体会每个动物的不同特点以及说话的语气。兔姑娘和鸭先生看到美丽的小路时发出感叹:“啊,多美的小路啊!”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看到一件美丽的物品时是怎样的心情,会发出怎样的感叹从而来体会文中的感情。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部分:一是出示小路高兴的表情“想一想为什么小路会高兴呢?”学生读1-3自然段。二是小路不高兴的表情“为什么呢?小动物们怎样说的?”。学生读4-7自然段。最后小路又满意的笑了“为什么?小动物们怎样说的?”
3、自由读:
在理解了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将课文重新朗读一遍:“想一想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识字游戏——捉迷藏
玩法:小孩小孩真好玩,你也藏我也藏,我说**快出来,学生把字卡拿出来。游戏反复进行。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赶、起”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教师范写。(赶和起都有走字旁,重点指导这个偏旁的写法)在指导写字的这个环节中,重点指导的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例如:“起”字和“赶”字的走字旁,笔画要伸长略平些,“土”字的横左长右短,给 “干、己”留出空隙。注意要写得外大里小,捺是平捺,要拖住干字和己字。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c#=Ogv(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 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1.提问:
(1)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2)是光的反射定律?
2.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录像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3.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三】:
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体演示)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研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
〖提出问题: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四】:
利用光的折射仪演示:
① 光线斜射入水中;
② 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③ 光线垂直射水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②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 (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④ 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
【演示五】:
①电脑课件模拟演示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改变入射角度,在电脑上直观显示及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
复习: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教师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提问:如果光线从水中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
继续演示:
②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
〖结论:
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让学生动笔画出光折射的光路图,并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3)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现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 [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二:原来碗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 [学生讨论,代表回答]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问〕: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河底变浅的原因]
〔讲述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AWCKF~?+a
[提问]: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4)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①下图那个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向水中.
②请画出光经过三角形玻璃柱的折射光路图.
(5)复习小结:
利用电脑多媒体小结
(6)布置作业
①课本p67材料《海市蜃楼》
②小实验:观察压在厚玻璃板下的图像文字有何变化 并用折射规律加以解释.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①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 平面上;
②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⑤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4)人从空气看到水中的物体是看到物体的虚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通过观察、讨论、思考我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我对于学生的预期太高,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熟悉生活中的现象,但缺少深入思考和完整描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有的问题没有深入的认识,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物理原理。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我要多注意学生的具体情况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由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而成。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同时,这篇课文也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四年级学生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茅塞顿开、晌午”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激发学生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用写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教学重点: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教学难点: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 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中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采用引导学生通过“读----思---悟”从而全面阐释课文的教学方法,运用开放性、拓展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避免烦琐的情节分析,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三、说流程
为达到以上目标,本课的教学拟采用利用资料、自主研究、分工合作、交流汇报、表演等多种方法。
(一)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阅读、查资料、问长辈等形式,了解三国背景、故事、人物,在课前交流。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更多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发展,学习语文的方法得到实践,而且这种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自主的行为中,与教师融洽的合作中实现的,实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二)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达到两个目标:
(1)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整体感知课文中讲的内容。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3.研读感悟
(1)在初读的基础上,提炼“诚”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找伙伴对读、师生对读等方式,在阅读中发现、感悟、提炼并赞美“诚”。
课文开头写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以下各段都是围绕“诚心诚意”这个词语,具体写刘备怎样“诚心诚意”地邀请、尊敬诸葛亮的故事。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带着如下的问题阅读课文:
A.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B.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
C.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
(2)在表演中加深对“诚”的理解。有刘备跟张飞的对话表演,有刘备与诸葛亮相见的表演。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使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
小结:由此可见,刘备的诚心真的是达到了极点。正是因为这样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刘备这样的诚心为了什么?——求才。
(三)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清晰、明了。是根据引导学生“读----思---悟”的教学方法来设计的。
8.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 —————→ 诸葛亮
←—————
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