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故乡》说课稿

时间:2021-01-12 09:54: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故乡》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乡》说课稿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故乡》说课稿

  《故乡》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鲁迅笔下的小说《故乡》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呐喊》,课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以“我”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的巨大变化为基本内容,通过主人公闰土20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是一篇成功的短篇小说,特别是课文通过对比写法来揭示主题、通过议论来深化主题的成功运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故乡》是人教社九年级(上)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一篇小说,是一篇教读课文。根据教材编排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注重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材中。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故乡》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文中用对比手法来揭示主题的写法,是开启本单元的《我的叔叔于勒》和第五单元《范进中举》教学的一把钥匙,也是开启第六册第三单元《变色龙》教学的一把钥匙,可见其地位尤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能感受作品中的形象,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又反复强调教学设计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鉴于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强调“三突出”原则,即突出“新课程要求”、“教材单元目标要求”、“学情特点”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小说相关的文体知识,已学的鲁迅的作品;预习提示中的有关字词。

  (2)能力目标:理解运用对比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习对贫富悬殊的封建社会有深刻的认识,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产生无比的愤慨,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是小说,其突出主题的关键在于文中人物形象的对比描写。因此,《故乡》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描写揭示主题的.写法;

  (2)理解议论在文中的作用。难点是:我离开故乡时心情与感受及课文最后两节关于“希望”的深含哲理的议论。

  二、说教法

  大纲及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贯彻启发式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鉴于此,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点拨导学法;《故乡》是现代文学的精品,全文共88个自然段,可教可学的内容很多,为使学生学有所得,宜长文短教,目标单一,所以我又采用了“课时目标教学法”。

  三、说学吧法

  世界上没有哪种先进的教法,能离开相应的学法而取得成功的。语文教学要倡导“养习得法”,形成积极的行为定势,以达到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教学中要求学生牢记课时目标,速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感知课文,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程序(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复习旧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同时也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教学的。

  同学们都知道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于1921年的《呐喊》集中的另一篇小说《故乡》(板书课题)。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有表达对故乡思念的情感,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融入了浓浓的思乡情,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鲁迅笔下的故乡又是怎样呢?

  (二)介绍写作背景

  为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是必要的。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鉴于此,写作背景介绍采用学生介绍与老师补充相结合的方式:课前让学生复习初二(上)中国历史第六章——第十章,了解1900—1921年间中国的社会现实,上课时教师适当补充作者写作缘由,二者有机结合,实现学科的整合。

  (三)展示本节课目标(目标(1)及目标(2)中理解课文运用对比描写揭示主题的写法)

  (四)研读课文,落实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根据课前预习,检查学生完成以下几顶任务的情况:

  (1)预习提示及文中相关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2)会按照小说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结构简要复述故事情节。(3)能找出三个情节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明确:闰土、杨二嫂)

  设计意图:了解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扫清语言障碍,落实目标(1);把握全文脉络线索和基本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2、对教材作深入分析,落实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

  《故乡》一文主要是通过对比来揭示文章主题的,因此,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抓《故乡》中的“三变”来分析课文,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的。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文中的“闰土”“杨二嫂”20年前后在外貌、动作、神态以及对我的态度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这个问题意在落实《故乡》中的“一变”即“人物之变”。具体做法是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请男女同学在书上分别划出描写闰土、杨二嫂的有关文句;然后请男同学填写少年、中年闰土变化表;教师再指导学生细读描写这两个人物的重要语句,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特别是文中45—52自然段,要引导学生摹拟人物的口吻读,然后让学生讨论并归纳人物性格。(板书人物性格)

  (2)20年前的故乡和20年后的故乡也不一样,画出描写故乡的主要词语。

  设计这个问题意在落实《故乡》中的“二变”即“环境之变”。具体做法是先要求学生阅读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并画出重点词语;然后请学生举手作答,教师作适当点拨。

  (3)“我”对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的情感是一致的吗?为什么?

  此题意在落实《故乡》中的和三变即“我的心情的变化”。具体做法是先要求学生勾画、品味有关语句,并结合上述“二变”理解其含义,学生举手作答后然后教师点拨分析:“我”——对记忆中的故乡无限向往、无限怀恋,不仅因为从此要迁居他乡,更因为故乡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孩提生活;对现实中的故乡,则只有怅惘失望之情,而这种心情之变,是因为故乡的人情、环境之变。

  落实文中“三变”分析后,我设计了问题(4):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故乡萧索、破败,故乡人的麻木、恣睢呢?

  此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通过“变”来揭示蕴藏于作品中的深刻主题。具体教师谈谈个人的见解。这样设计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即欣赏文学作品,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写出自己的评价。

  (五)小结,点明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无非是例子,教给学生阅读和欣赏小说的方法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我先请学生根据这节课学习小说的体会谈谈阅读和欣赏小说的方法,然后教师再点拨阅读和欣赏小说的方法有三:赏人物、赏情节、赏环境,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赏人物和赏环境来认识小说主题的。

  (六)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结语,应收到余音绕梁的实效,鉴于此,我是这样设计结语的:

  闰土多不幸啊!西瓜地的小英雄不复存在,多子、饥荒、兵、匪、官绅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那“豆腐西施”已变成了“细脚伶仃的圆规;记忆中的美丽故乡变得如此萧索!难道这就是我日日夜夜思念的故乡?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对故乡的苦难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无动于衷;他一定会有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一定会有!

  (八)板书设计(略)

  (设计意图: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像十字架,旧社会劳动人民苦难深重,像钉在十字架上。板书上部是闰土的前后变化,下部是杨二嫂的前后变化,中间突出一个“变”字,体现了对比的写作特点。也提纲挈领地概括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展示目标,落实目标”这条主线进行教学,教学中贯彻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及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抓住“三变”直奔主题的写法,好比牵牛抓住了鼻子,又如撒网捕鱼,纲举目张。既突出了重点,又避免了从头至尾逐段分析的做法,激发了学生兴趣,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故乡》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故乡》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九年级第三单元第14课,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本文通过写作者在回故乡接母亲和侄儿北上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童年伙伴闰土的着重描写,体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和思想对人性禁锢的批判,突出了作者对封建制度与思想的摒弃。本文通过倒叙的手法对主要人物闰土加以较为立体的形象塑造,并且在人物形象的转变体现了本文的中心主旨。因此我会将对于人物形象转变的原因分析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九年级的学生对于基本词汇的积累已经到达了熟练的程度,对于小说这种文体也不陌生了,但对小说中心主旨的理解仍存在难度,对于小说叙事方式的把握也要有方法上的归纳,对于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因此我将小说叙事方式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分别设计为授课的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决绝的摒弃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决绝的摒弃态度。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是将学生从生活中带进文本的过程,因此,在此环节我会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请学生说说在以前学过的鲁迅的小说中,重复出现的元素有什么,互动几轮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关注到:鲁镇。在导入环节就加以互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方便抓住其注意力,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首先,请学生回忆学过的鲁迅的小说,谈谈鲁镇在鲁迅小说中的意义,学生应能较为迅速地回答出鲁镇是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同时为人物活动和故事情节进展提供了空间。紧接着,我会提出第二个问题,即本文的叙事顺序是怎样的,由此引导学生关注到“插叙”这个手法上来。通过这样的流程,学生能够顺利分析出线索,概括出文章的脉络,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我会请学生回顾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并使用这种方法快速分析少年闰土的形象,这是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师对于学习方法的示范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有效的回顾起少年闰土的内容,同时也对人物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巩固,这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紧接着,我会请学生通读课文,分组分析中年闰土的形象,经过互动和点评,学生会发现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形成了人格上的强烈反差,这也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必经过程。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个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即为什么闰土会发生这样的转变,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会发现“外部原因—动荡的时局,统治阶级的压迫;内部原因—闰土自己的性格使然;闰土自身性格的形成深受封建制度浸染以及所处的社会时代的影响。”通过这一回合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到本文的中心主旨了。为了进一步突出主旨,我继续提出了如下的拓展问题:如何理解“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鲁镇在这篇文章中又有怎样的意义?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学生们不难找出: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一方面“路”指的是作者一家离开的水路,另一方面指的是作者正在走的思想的路,即摒弃旧社会旧制度的民主科学的路,鲁镇在鲁迅的小说中一直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地区,在本文中,鲁镇就是封建思想及制度的象征,作者离开鲁镇再不回来,代表着与封建思想及制度的决裂。至此,我的三维目标均已达到。

  (四)小结作业

  在这个环节,我会请学生按照板书进一步简述本课内容。并且以人物描写与主旨的关系作为作业,学生可深化对主旨的理解,同时为下一课时人物描写语言的分析做了预习准备。

【《故乡》说课稿 】相关文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说课稿12-06

故乡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04-24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说课稿04-24

故乡故乡经典现代诗歌02-02

故乡谚语诗歌10-14

故乡江南散文01-30

故乡教学设计12-20

《故乡》课文赏析01-17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范文11-08

关于故乡的谚语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