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自强不息》说课稿

时间:2022-07-08 04:37: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自强不息》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强不息》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强不息》说课稿范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小到个人,大到社会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对于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生理的残疾带来了巨大的生理不便和心灵创伤,自强不息又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涵义。

  一、说教材特点

  《自强不息》是全日制聋校七年级实验教材思想政治第一册第二十课的内容,主要讲了肢残人洪仿毅在身体高度残疾,累受生活磨难的情况下,顽强不屈,自立自强,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的事迹。

  本课的主要编写意图是对学生进行自强不息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残疾人虽然遭遇生命的挫折,但只要不甘沉沦,勇于拼搏,一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信念,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搏取生命的精彩。

  由于聋校一直使用较为陈旧的人教版原编聋校实验教材,不仅教材编写理念落后,编写的结构生硬,而且内容贫乏,缺乏立体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大胆地挖掘、取舍,进行师本开发,以期在老教材的旧瓶中装入新思想、新理念的酒。

  教师的师本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舍弃。即去掉教材中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2、添加。即添加新的时代环境下有益教学的内容;3、改造。即对原来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和变化。

  二、说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聋生在年龄上达到了初中学生的阶段,已经具有了较好的认知能力,但认知的表面性、片面性也比较突出,情感、思维发展已较为丰富,但受认知局限影响,情感缺乏深度,抽象思维的发展也较为缓慢。而且,由于学生的残疾状况各不相同,残疾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较之健全学生要更大、更复杂。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聋校思品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前面的教材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自强不息”字面和丰富的内在涵义。

  2、懂得残疾人只要自强不息,一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

  (二)情感目标:

  1、欣赏、敬佩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

  2、立志学习残疾人典型事迹,做自强不息的人。

  (三)行为目标:

  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身残志坚,奋发向上。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信念,引导学生立志学习残疾人典型事迹,做自强不息的人。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生活中自强不息的丰富涵义并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

  四、说教学理念和方法

  根据本课特点并结合学生的情况分析,我对本课教学的设计主要基于以下基本理念:

  1、课堂生活相贯通。《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教学中,我通过“身边的榜样”、“生活中的案例”、“课后的实践”等环节,尽力打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课堂的教学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对话,便于学生的情意共鸣、知识融通以及行为生成。

  2、知情意行相联接。品德教学是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知是先导,情是生成,意是关键,行是目标。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四字真经,以知激情,以情启意,以意导行,促进学生从知向行的转化,努力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3、不同学生共关注。特殊学生的个别差异巨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提问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提供体现层次性、选择性,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基于以上理念,和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主要是在课前的导入中,通过学生身边的自强不息的典型--聋人教师吕佳佳的成长事迹,引导学生探索她能够取得成功的奥秘。

  榜样分析法:主要是“联系拓展”环节中,对古今中外的残疾人成功典型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成功因素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榜样人物、争做榜样人物的动力和热情。

  引导讨论法:主要是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进行学生深入、理性的分析,让学生在小组的合作和思维的碰撞中激荡情感,启迪思路,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故事喻理法:主要是通过残疾典型人物的成长故事、文艺作品中的形象表演等途径让学生直观感受自强不息的外在表现,并由表及里,领悟自强不息的内在含义。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分为“情境导入、感知涵义”、“学习课文、理解涵义”、“联系拓展、丰富涵义”、“辨析体会、明晰涵义”、“文艺欣赏、升华涵义”、“延伸实践、内化涵义”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围绕“自强不息”涵义的理解与内化这个难点逐层深入,从字面到内容,从外延到内涵,从远离到近身,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强不息”字面下丰满的涵义。对“自强不息”涵义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从知到行逐步学习深化的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涵义

  首先是出示我校的聋人教师,也是本市第一位聋人大学生吕佳佳的图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聋人需要面对的困难,体会吕佳佳成功的艰辛和不易。因为选取的人物典型是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人,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真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作为聋人,吕佳佳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她成功的原因是她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结果,并板书课题,解释“自强不息”的字面含义,“自强”就是自我努力,奋发向上;“不息”就是不停止。(二)、学习课文,理解涵义在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了解课文中的主人公--残疾人洪仿毅在各种逆境和顺境面前的所思、所为,领会主人公不怕苦、不服输、不自满、不停步的精神追求,从而理解“自强不息”涵盖了在逆境和顺境中都要奋发向上的道理。

  首先是让学生自学课文,按照“时间—发生的事情”的顺序思考: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情?

  教师与学生交流,共同理清洪仿毅在一岁半身体残疾的时候,在退学后十四岁的时候,在1983年他的软糖作坊不顺利的情况下,在事业顺利的时候,他所采取的态度、行为和相应的结果。

  教师与学生共同做板书归纳:身处逆境时,他能做到不怕困难,艰难求学;不怕辛苦,自食其力;不怕挫折,敢于创业;身处顺境时,他能做到不满现状,继续前进。

  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洪仿毅作为一个残疾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上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但是,在一个个困难和挫折面前,他没有灰心,没有沉沦,而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个的困难,取得了事业的成功。他虽然残疾,但是他用残缺的身躯,从农村爬向街头,从街头爬向城市,最后又爬到了北京,他用坚强的意志,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坚强之路。这,就是“自强不息”。

  正面的事例常给人以激励,反面的事例常给人以警醒。在正面理解了自强不息的激励作用的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设想一下如果他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而是自卑、消沉,一蹶不振,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吗?为什么?通过对反面后果的想象和探讨,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强不息”正向激励作用的认识。

  (三)、联系拓展,丰富涵义

  这是在课文中的典型人物之外的补充与添加。原来的课文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增加这一部分残疾人典型,是为了弥补课文中相关材料的不足,借此丰富学生对自强不息涵义的认识。这些残疾人先进典型分别是“用生命写作的人---张海迪”,“无声世界的艺术天使--聋人舞蹈家邰丽华”,“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人---盲人吴晶”,“生命奇迹的缔造者---海伦凯勒”。他们或是名闻中外的残疾名人,或是学生所熟知的身边典型人物。他们的经历、事迹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都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有不畏艰辛,奋发向上的奋斗过程。这一部分的信息量很大,需采用多媒体呈现的方式,以便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感受到这些先进人物不断奋进的艰辛历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概括他们的共同特点。

  教师在学生讨论概括的基础上,小结: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都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信念。这是他们能够不断克服困难和内心的自卑、自满,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阶梯。

  (四)、辨析体会,明晰涵义

  这一部分重在将前面获得的对“自强不息”涵义的认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相关问题情境下“如何做”的判断,让学生明辨自强不息应然的选择取向,以此指导学生的问题判断和行为选择。教师所选取的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如“小伟作业碰到了困难,就停下不做,等老师讲解”,“小明冬天天气冷,就害怕起床”,“小东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就骄傲起来”等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采用“选择---后果”课件演示的方式对比不同的选择导致的不同结果,以此启发学生要在自己的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因为同样是在不幸的命运或遭遇面前,有的人选择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取得了成功;而有的人却选择了沉沦,不思进取,成为生活的弱者。不同的选择,其实也决定了不同的命运。

  (五)、文艺欣赏,升华涵义

  这一部分也是在原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适当补充,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强不息相关内容的文艺欣赏,加深对“自强不息”内在概念的理解,形成超越具象的抽象概念。教师选取了《周易》以及胡文忠、列夫·托尔斯泰等中外名著、名人对“自强不息”的论述,让学生谈谈对名言的理解。而后通过欣赏由肢残人跳的感人至深的舞蹈,形象地感受残疾人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风采,从而激发起他们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积极情感。

  (六)、延伸实践、内化涵义

  这是课文的结尾部分,也是从课堂学习向课外实践的延伸起点。首先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以此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一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后短文《无臂青年宫宝仁》,二是通过网络搜索残疾名人和搜集身边残疾人事迹,举行宣讲故事会,三是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决心和打算,整理上交。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项作业准备完成。

  泰戈尔曾经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成功的品德教育也必是象“水的载歌载舞”一样,通过浸润而不是敲打,通过坚持而不是一时,慢慢地唤醒、激励、影响学生。因此,对一堂课品德教育内容的延伸将一直进行下去,这是教育的必然,也是学生成长的必然。

【《自强不息》说课稿】相关文章:

自强不息07-13

自强不息04-23

自强不息的座右铭11-22

挫折·自强不息05-03

挫折·自强不息04-12

君子以自强不息06-20

挫折·自强不息05-03

自强不息作文09-15

自强不息作文03-25

自强不息的名言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