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工作计划实用(1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普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普工作计划1
20xx年我街道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社区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紧密围绕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的中心工作,以“创省级科普示范社区”为目标,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根据社区内不同人群的需求,普及科学知识,努力营造社区良好的科普氛围,从而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为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科普进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南华社区在开展科普工作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科普法》,努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贯彻实施,创新地开展好科普工作,加大科普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宣传阵地的建设,以社会单位为依托,以科普活动为载体,以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为目标,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整体推进社区科普工作,为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营造良好的科普宣教氛围
经过半年来的科普宣传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在社区上下已蔚然成风,成为大家的共识。为了加强社区科普宣教工作的力度,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推进科普宣教的广度和深度。社区成立了由社区主任负责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其他人员为成员社区科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布置落实科普宣教工作,研讨科普宣教的新思路、新方法,大大提高了科普宣教工作的实效。
科普宣教工作直接影响到社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质量。本着一切从居民出发的思想,半年来,在社区办公室组织学习了科普知识、青少年如何制定学习目标等科普讲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居民真正从自身开始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为进一步有效的做好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社区利用这些优良的硬件设施,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并开办了社区四点半学校辅导班。改造了社区图书室,为社区图书室补充更新科普类图书。为居民的科普知识的掌握提供了便利。
二、抓好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的业务培训
科普工作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科普内容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复杂,而我们的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不可能样样精通,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落实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到社区科技教育质量。因此社区邀请遵义市科协的老师作科普知识讲座,对社区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开展系列科普讲座,这些讲座有效地提高了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的科普知识水平和科普辅导能力。这些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在社区内广泛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在培养居民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积极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1、20xx年3月26日,街道邀请柳沙消防中队的武警战士给辖区居民群众在中山路开展消防演练活动。
2、20xx年5月7日在街道办事处九楼开展了一次摄影知识讲座,邀请了何小敏老师给大家讲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20xx年5月15日在桃源南社区开展了“关爱生命,红十字会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工作计划2
本年度,我校将进一步加强科普教育,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为内容,以青少年科普创新活动为重点,以提高学校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整体素质为目的,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上水平,使我校科普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科普教育管理,使科普教育规范化
1.健全机构,强化领导
我校继续坚持由校长亲自分管教务处负责协调的科普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科普教育的领导工作。组织信息技术、美术科组、物理科组等学科组老师参与到科普教育工作,充实科技辅导员队伍,提高科技辅导的水平,对科技辅导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集体攻关。
2.加强组织和辅导,提高竞技水平。
学校制订详实的科普活动方案和科技教育计划,班主任老师兼任班级科普辅导员,认真组织日常的科普活动,同时依托学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增加科技含量,强化科普实践能力,尤其是计算机、综合实践活动等科目中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层层落实,定期检查、评比与奖励,在全校形成浓厚的科普氛围。
本年度我校将在积极开展科普教育的基础上切实抓好科技竞赛,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使学校科普竞赛水平再创新高。
3.鼓励学习,支持研训
去年,我校争取名额,派出两名教师参加市科技教师培训。今年,我校将一如继往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科普教研活动和培训。
二、创设环境,建立共识,浓厚科普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为此学校要把校园环境建设、创设科普教育氛围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普教育手段摆上重要位置。
1.加强校园建设,提高科学素养 校园绿树成荫、花草植被、文化景观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然中的各种花卉草木及其科目属性,增长自然知识意识。
2.重视校园科普文化建设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聘请校内外有经验的老师,讲授创造思维和方法,用科学知识分析身边的自然现象;充分利用科普教育网、学校阅览室、宣传板报等提供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信息资料,通过多种途径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的渗透,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使科普知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4.充分发挥学校的实验室、图书室的作用,增添系列图书,为学生科普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5.抓好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艺术月,为学生提供广阔舞台,引导同学锐意创新,展示自我。
三、工作重点
1、在市住建局地震办的支持下,结合我校新校区建设重点跟进新校区地震观测台和地震科普中心建设。
2、继续开展一年一度的“防震演练”和科技活动月活动。
3、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比赛和小发明、小创造比赛,为科技大赛做好准备。
4、参加各项竞赛,本学期继续扎实推进各项科技活动,在做好普及的基础上,认真选拔组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力争有所突破。
5、大力推进课题研究,带动更多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同时学生科研工作也要起步,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科研工作有新起色。
科普工作计划3
一、办学宗旨:
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服务,为构建和谐丹东做出贡献。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助于全体公民了解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生活常识,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二、教学对象:
全体社区居民。面向社区,发挥社区科普教育的作用。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社区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无论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是人员结构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下岗、待岗的人员及双休日的职工、外来人员滞留等,对生活学习、娱乐、交往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待岗、下岗人员需要重新学习,以便重新上岗;双休日的职工需要丰富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外来人员需要尽快适应环境,找到自己的位置;未成年人需要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这就为社区科普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再加上终身教育的确立与实施,社区教育面向社会将成为构建和谐的一个重要载体。
三、课程的组成分类:
社区科普大学所开设的课程必须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百姓喜欢的课程。主要分为:素质课,如:市民文明礼仪,社交礼仪等;健康课,如:家庭用药常识,家庭保健,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养生之学等;休闲课,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文化课,如:日常英语,计算机,板报设计等;综合课,如: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美容美发等等。
四、教学目标:
通过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学,推动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公民素质大幅度提高。不同的专业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和侧重。如:医疗保健专业侧重家庭用药和家庭保健;膳食健身专业侧重饮食卫生与安全,科学健身等。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由于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学时数少,每月8学时,因此各门课程的学时不够,并且学员们的基础、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授课时应贯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内容,侧重具体做法,少讲深奥的理论。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学习,使学员掌握最基本的作法内容和原则。
六、分校办班及学员毕业
社区科普大学各分校的办班原则是长、短结合。市级社区分校要严格按教学计划,选择适合本社区居民的专业,办二年长班;区级社区分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办班,可办单科短班,可办长班。
丹东市社区科普大学的学员只要修满150学时(二年)学分可达到15分,即可荣誉毕业,发给荣誉毕业证书;若学员修满40学时(一学期),所学课程合格者,可发给结业证书。
科普工作计划4
一、前言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本《科学素质纲要》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与措施和到20xx年的阶段性目标。
二、方针和目标
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
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将《科学素质纲要》纳入有关规划计划,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公共投入,推动《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社会各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
全民参与―――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要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提升素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科学素质纲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推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和谐―――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等公共服务的公平普惠,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目标:
到20xx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
到20xx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三、主要行动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措施:
――通过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科学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测科学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
――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制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和《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指导面向农民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
――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使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达1000万人;重点培育10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xx万个农户。发挥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化技术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有关大中专院校和其他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示范体系。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建设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好它们的示范作用。
――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按照《20xx―20xx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1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等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工作队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的科普能力。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在广大城镇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合理分工、加强合作。
――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
――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城镇职工在职培训达到2.5亿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500万人,农民工培训2亿人。使新增劳动力接受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比例由目前的70%提高到90%。
――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
――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在职业培训中,加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
――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
――以城镇社区为依托,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建设学习型社区,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在面向领导干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突出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机关,调动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措施:
――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
――各级机关在创建学习型机关中,其学习培训制度应体现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
――各级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
――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组织公务员参与科普活动。
――报刊、电台、电视台和各级网站创办有关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栏目和节目。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及题库中,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
四、基础工程
配合上述行动计划,“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以下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形成适应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的教材教法。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措施: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和农村化技术学校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尤其重视县以下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
――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教授协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者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先进适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编写教材。重视少数民族文字的教材编写和音像类教材的开发制作。
――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增强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学校、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任务:
――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繁荣科普创作。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出一批紧扣时展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并推向国际市场,改变目前科普作品“单向引进”的局面。
――集成国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立全国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措施: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建立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
――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引进国外优秀作品,借鉴国际先进创作理念和方法,促进我国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
――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科普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任务:
――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大幅度增加。
――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提高科技频道、专栏制作传播质量,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形成一批在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出版机构。
――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培育、扶持若干对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
措施:
――鼓励、支持“科技博览”、“科技之光”、“科普大篷车”等电视科技栏目进一步提高质量,使其成为有广泛影响的媒体精品。择优扶持若干有特色、覆盖率高的知名科普网站。
――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积极培育市场,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
――建立与市场、公众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引进现代营销模式与先进编创技术,注重市场调研,提高播出和编辑出版质量。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普出版物发行渠道,加强网点建设,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发行工作。
――提高各类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对现有科普设施进行机制改革和更新改造,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整合利用社会相关资源,充分发挥科研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前提下,新建一批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科技类博物馆。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至少拥有1座大中型科技馆,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至少拥有1座科技类博物馆,全国科技类博物馆的接待能力有显著增长。
――发展基层科普设施。在城乡社区建设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增强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有条件的市(地)和县(市、区)可建设科技馆等专门科普场馆;在一些市(州、盟和县)配备科普大篷车,以“流动科技馆”的形式为城乡社区、学校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提供科普服务。
措施:
――突出社会公益性,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指导。制定科普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标准、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对科普教育功能薄弱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基层科普设施的功能;引进和开发适应公众需求的活动项目,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吸引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社区科普设施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为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条件和机会。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部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总数由目前的300余座增加至500座,省部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总数由目前的1000余座增加至20xx座,定期对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团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和生产车间。
――培育科普展览、展品市场,推动设计制作社会化;制定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的资质认定办法;择优扶持一批设计制作机构,提高设计制作水平。
五、保障条件
(一)政策法规。
完善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对现有政策法规进行修订、补充和调整。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细则。
――制定鼓励和吸引境内外机构、个人独资或合作兴办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机构的政策。
――制定表彰和奖励政策。
(二)经费投入。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有关规定,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中央财政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各级政府要从中央财政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落实各相关部门实施经费。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
――鼓励捐赠,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进一步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和相关实施办法,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化人才,发掘兼职人才,建立志愿者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通过高等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培养大批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门人才;改革文博专业课程内容,为不同类型科普场馆培养适应性广泛的专业人才。
――建立有效机制和相应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和奖励。
――增强科技界的责任感,支持科技专家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
――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把握基本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提供指导。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国务院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成立《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领导小组,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地方各级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将《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业绩考核。
――建立和完善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工作机制。《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
(二)监测评估。
――制定《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成果,围绕公民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并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
――建立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并纳入国家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科普工作计划5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特制定20xx年城头实验学校科普工作计划:
一、活动主题:
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
二、活动重点:
1、强化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学生中形成自觉、自愿的环保意识;
2、通过学习和创新,能利用生活中废旧的物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制作,积极迎接科技创新大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将科普教育工作常态化,确实提高科普教育的工作成效。
三、活动对象及要求:
1、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2、具体要求:
(1)以班级为单位,各班主任为科技辅导员,其余学科教师为兼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须全力配合班主任开展各项活动;
(2)各班可根据不同的爱好成立多种的科技兴趣小组,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成立校级的科技兴趣活动小组;
(3)各活动小组除要求根据学校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外,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自行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科技活动。
四、活动内容:
1、营造科技氛围,增强科技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技学习氛围,让师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多姿多彩的科学教育人文气息,增强科技创新意识。主要做法有:
学校利用宣传橱窗开辟专门的科普宣传栏,各班利用角柜的第一格为“科技角”展示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利用班级的黑板报或学习栏宣传科普知识或进行优秀科技书画作品的展示。
2、深化课程改革,强化科技教育
将科普教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特别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劳技、美术等应用学科课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意识。主要做法是:
(1)扎实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操作经验;
(2)确实按学科要求开足、开齐、开好每一节综合学科课程,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提高;
(3)组织和成立各种不同的科技兴趣小组。
3、广泛开展活动,搭建广阔平台
丰富的科技活动是科普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最有效的途径。
因此,学校将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搭建各种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既丰富和深化活动的内涵,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施展:
(1)深化“书香校园”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读书获取更多的科普知识;
(2)成立校级、班级科技活动小组开展各类科普活动;(3)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科普应用竞赛或科技创新大赛4、注重教师培养,促进专业成长
学校在注重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的同时,多鼓励学科教师通过各种不同途径,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1)积极向上争取多名专职学科教师,以优化我校教师结构;
(2)各学科教师要养成自我增强科技教育的意识,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的内容;
(3)多鼓励和要求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4)积极推荐相关教师参与各级各类专项科技培训。五、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20xx年学校科普工作计划。
2、开放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进行借阅;
3、开辟校园网站“科普专栏”,发布活动通知、主题网站、主题视频等信息;
4、成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
三月份:
1、开辟和布置校级和班级宣传橱窗;
2、开展为垃圾分类活动;
3、出一期科普主题宣传黑板报。
科普工作计划6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区示范期达标升级活动,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科普工作开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普工作格局,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普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促使全区科普队伍不断壮大、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手段不断创新、科普组织网络不断健全,形成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和制度化;加快适用技术推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学普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面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1、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确定重点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2、积极开展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工作,推动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快乐科学校园行”、“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社区)等活动,重点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金钥匙”等中小学生科技竞赛科技活动;整合校外科普教育资源,利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社区科普活动室等资源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3、积极开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工作,推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和科学文明生活等方面的科学素质教 育,制订年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发挥好农广校、“三农”网络书屋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4、积极开展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的工作,推动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等;城镇失业人员通过培训掌握适合再就业的生产技能,其中一批人走上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好社区科普学校等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
5、积极开展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工作,推动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教育,制订培训教育计划和方案,配发科普读本;组织2次以上针对区直属部门干部和乡(镇)领导干部的科普报告会;积极组织公务员参与各项科普教育活动,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
6、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区级学(协)会、企业科协组织机构健全并正常开展工作;乡(镇)、村(社区)两级科普组织健全,并有专人负责科普工作。
7、基层科普队伍发展壮大。建立由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团(讲师团);区、乡(镇)、村(社区)建有科普志愿者队伍,并经常开展各种科普活动;各行政村要有10户以上科技示范户、30个科技带头人,形成以科技致富能手为主体的农民科普队伍。
8、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年内购置科普大篷车;建成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极实施“站、栏、员”建设,各乡镇都要建成10米以上科普画廊1个。区、乡科普画廊和村(社区)科普宣传栏的.内容定期更新;培育市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或科普特色学校2处(所)以上;在区属中、小学建有科技活动室;推进社区科普“站、栏、员”建设,新建2个社区科普活动场所。
9、开展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科普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开展科普周(月)、科普日、科普之冬(春)等活动,并覆盖所有乡镇;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教进社区”活动;在社区围绕居民需求举办身边科学应用展示、社区科普大讲堂、培训、广场科普、科学健身、科普游园等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
10、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办好《淮阴科普》报,及时更新维护“淮阴科普网”内容,反映基层科普工作动态。利用互联网或其他传媒广泛开展科普宣传。
11、广泛动员社会资 源开展科普活动。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科普事业或参与科普活动;利用学校、社区等单位科普活动室、科技园区、示范基地等公共资源,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
12、形成科普示范体系。开展科普示范乡(镇)、村、社区、科普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培育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技示范户,评选城市社区科普示范家庭。
13、做好科普宣传信息工作。乡镇、部门、各协(学)会、企业科协要及时反映科协工作动态,及时报送信息,由办公室负责审核把关后向省、市科普网站推荐。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信息工作目标任务。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科普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级科普组织,紧紧围绕发展淮阴经济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制订好年度工作计划,继续加大对科普工作的奖惩力度,做到目标、任务、措施、奖惩“四落实”。
2、加大科普经费的投入。继续按年度将科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科普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区级人均在20xx年基础上增加0.15元、乡镇人均1.4元以上。
3、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以“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目标为新要求,建立更加严格的检查、评比、考核、表彰制度,加强对科普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督查,尤其是对乡镇和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和督查,确保科普工作取得新突破。
4、促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根据淮政发〔20xx〕161号《区政府关于印发淮阴区鼓励科普事业发展优惠政策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学校科普活动室。区科协与教育局、乡镇、学校、社区联手共建探索创新机制,实现展教品在科普活动室之间的巡展使用,促进科普资源共享。
科普工作计划7
我们社区居委科普工作根据区科协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社区科普工作作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的要求,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学习型社区,推动整个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以下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
1、科普画廊宣传栏每两月出版一期,全年共出版六期。
2、科普出版内容(四块版面)即:现代科技、生活常识、环境保护、卫生保健。
3、出版资料收集由专人负责,出版后交由居委安排宣传。
二、科普讲座
1、科技知识讲座年内安排2~3次。
2、保健知识讲座年内安排2~3次。
(具体内容根据需要由居委安排)
三、科普活动
1、年内组织科普录像,电视或电影观看1~2次。
2、在全国和市科协举办科普活动周期间组织科普志愿者和部分居民群众参观学习。
3、积极参加区、街道组织的`各项科普活动(包括黑板报、宣传栏、出版展示等活动)。
科普工作计划8
20xx年科普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科普惠农、科普惠民行动计划为第一要务,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为提高我市公众科学素质,夺取抗灾救灾新胜利,开创我市科普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科普工作计划。
(一)履行纲要办职责,抓好《纲要》落实
1、协调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抓好“四个重点人群”、“四项基础工程”等9个方案的完善和落实。
2、适时召开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推动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发展。
3、开展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办好工作简报,促进工作交流,工作计划《科普工作计划》。
4、进一步强化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做好对区县(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督查工作,促进区县(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的落实。
5、进一步整合社会科普资源,结合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组织开展好“全国科普日”等一系列活动。
(二)抓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组织实施“科普惠农乡村行动计划(20xx-20xx年)”,年内全市60%以上的乡镇和40%以上的村达到“四个一”建设的要求。
2、3月底前完成对安化县“科普示范县”的复查工作。
3、继续深化科普示范的创建工作。年内完成一批“科普示范村”的申报和验收评比工作。
4、组织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工作。认真完成市委、市政府“五下乡”春节慰问活动。年内联合有关区县(市)科协开展2-3次送科技下乡活动。
5、继续做好市级科技示范户、科普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联络管理工作。
6、认真做好“科普惠农兴村”项目的.评选、推荐工作,加强对已获资助项目的督促检查。
7、组织对沅江市珍珠产业协会、南县洞庭草龟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桃江县练佑明授牌。
(三)抓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促进社区建设
1、按照省科协、省文明办《科普惠民社区行动计划20xx-20xx年》的要求,加强社区“四个一”建设。年内力争60%的社区达到“四个一”建设的要求。
2、继续抓好科普示范社区和科普文明大院的创建工作。
3、利用“全国科普日”和各种科技纪念活动,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教育进社区活动。
(四)抓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
1、组织举办第xx届益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积极组队参加第xx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组织参加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3、开展经常性的青少年科技传播活动。
(五)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行动
突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能力。
科普工作计划9
一、以抓示范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普工作中,科普家庭的评选,使科普工作更加接近居民,接近人们的生活。今年,我们继续加大此次评选活动力度,树立典型在村里推广,以点带面使村科普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加大村各个阶层,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文化、养生、环保、科技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
二、以科普培训为载体,加强科普活动建设
公众的参与是科普宣传的`主体,今年,我们将继续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心态。每个季度,我们都准备开展大型科普活动,本年度计划第一季度培训安全知识,第二季度培训健康知识,第三季度培训生活科技常识,第四季度对村群众代表培训科普宣传技巧。
另外,我们还利用青少年节假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激发他们对科技,对自然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这样既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自信心。
三、工作安排
1、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举办各类科普培训讲座,全年不少于四次,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本年度计划第一季度培训安全知识,第二季度培训健康知识,第三季度培训生活科技常识,第四季度对村群众代表培训科普宣传技巧。
2、科普阅览室图书定期定时开放,开设各类科普读物,各种报刊杂志。
3、针对青少年特点,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普宣传活动。发挥团支部的带头作用,发动广大青少年共同参与到村的科普、学习化新村建设工作中来,形成广泛的学科学、树文明新风的新风尚。
四、反对邪教,崇高科学
加大对伪科学,邪教组织反对力度,我们利用村已有的宣传阵地,组织居民观看碟片、宣传画等,使居民自觉加入到反对邪教,反对伪科学的队伍中来。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跃村居民的业余生活。
五、以科普教育为载体,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把十七大精神融入到科普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科普工作,努力增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自觉性的责任感,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六、认真完成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交办的其他事务性工作
科普领导小组本着弘扬科学、传播文明、服务村民为宗旨,不断开拓创新,发挥村科普工作者队伍作用,倡导全民参与,将我们的科普工作越办越好,把我村建设得更美好,形成人人学科学、信科学的新局面。
科普工作计划10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这是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务。集贸社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以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普工作领导的意见为动力,按照上级科协关于社区科普工作载体创新的要求,在街道科普协会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做好科普宣传活动,努力打造社区科普工作的品牌亮点,提高广大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制订未来三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把十七大精神溶入到社区科普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社区科普工作,努力增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自觉性的责任感,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以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养、创建“文明社区”为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进一步健全科普组织网络,完善科普工作领导机制,整合社区科普资源,完善社区科普设施功能,加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以“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创建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让科普工作家喻户晓,营造“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科普氛围,使科普工作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壮大、发展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和团,并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辖区内人才资源,将热心于社区科普工作的各方面人才,聚集到社区科普人才资源库上来。
二、以科技周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社区科普工作是以社区科普服务站为主要科普活动阵地,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所以公众的'参与是科普宣传的主体,我们将继续每月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心态,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还要利用学生放假期间,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激发他们对科技,对自然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既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自信心。把科技周活动推向高潮。
三、抓示范、突特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普工作中,我们继续加大以点带面使社区科普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在坚持组织好创“全国科普示范区”等大型科普活动的同时,社区同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下,我社区创办了自己的“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特色品牌科普活动。结合这一主题,举办“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科普大课堂系列活动,开展了公共卫生、防灾避险、传染病防治等内容的科普宣传活动,宣传对象除社区干部、青少年、社区居民外还扩展到工地、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同时,加大社区各个阶层,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法律、文化、养生、环保、科技等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将定期邀请检察院、法院的干警,到社区为居民讲解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及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制作更多科普画板,在社区广场展览;成立社区科普专家服务室,邀请社区学历较高的居民定期到社区来做各方面的知识讲座;准备设立“科普体验区”,把科普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到居民面前,使居民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科学、学习科学,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广泛运用到生活中来;建立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室,定期邀请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坐诊健康服务室为居民免费进行诊疗,方便居民的同时,更帮助了社区困难居民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社区科普网,建立居民科普服务平台,开通社区科普服务邮箱,使居民能够通过网络得到必要的服务和帮助。
四、反对邪教,崇高科学
加大对伪科学,邪教组织反对力度,利用社区已有的宣传阵地,组织居民观看碟片、宣传画等,使居民自觉加入到反对邪教,反对伪科学的队伍中来。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我们集贸社区将打造省级标准化社区,社区办公总面积达到998平米,科普工作也将是一项重要指标,为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集贸社区将建275平米教室,用于党史、国防教育展室、科普大学教室等。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图书阅览室的建设标准及其开放、维护和管理制度,对科普志愿者的登记、管理及开展活动的组织制度,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制度和教学制度。科普工作将就此更上一层楼,科普宣传工作会辐射到整个社区,使科普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将在上级各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把社区的科普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做到及时总结,不断改进。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及时收集居民对开展科普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加以改进,调动居民主动参与的热情,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科普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学科学、信科学的新局面。
科普工作计划11
“六五”普法工作刚一启动,局领导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普法宣传工作作为气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年初定期召开普法宣传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六五”普法工作,落实责任分工,明确目标任务,把具体工作细化到各个业务环节,使这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二是及时成立了“六五”普法领导小组,由一把手局长担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包括业务科、办公室、防雷中心等科员,明确了“六五”普法分管领导和联络员。三是结合气象工作实际,制定“六五”普法工作规划,做好法治宣传检查与总结工作,将普法与年度工作目标共同考核,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四是积极组织本部门气象志愿者投入到“六五”普法中去,做好普法宣传材料的发放。
确培训主体、内容和形式,不断强化各级干部法律素养。并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内容。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考评机制,全面提高各级气象主管机构领导干部的依法决策、依法执政能力。
通过党支部学习、职工任职培训和部门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学法。开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xx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及其相配套法律、法规为重点的学习宣传,结合当地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加大普法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宣传质量,注重宣传效果,扩大社会影响,全面提升全社会的气象法律意识和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全年全区气象行政执法投零诉案、零复议。
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宪法意识和法治思维为目的,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三中、四中全会报告和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宪法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制定法律培训计划,明我局积极开展广场宣传咨询、气象科普进校园、设立气象科普基地等活动,深入科普和普法宣传。
结合3.23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周、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契机,与教育局、区科协、安监局等相关部门联合,积极开展广场宣传咨询、气象科普进校园、设立气象科普基地等活动,深入科普和普法宣传。我局利用短信发送平台、微博、室内外显示屏向公众发送公益短信和宣传口号,并在“xx气象”公共信息传媒上滚动播放法制、防灾减灾、气象灾害防御等短片,在学校放置科普挂图,布设科普展板,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法治理念、安全生产意识,为全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同时打造一个走进气象、认识气象、宣传气象的宣传平台,不断创新气象科普的方式方法,有力促进气象科学知识传播与普及,进一步做好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工作计划12
20xx年是“七五”普法的关键之年,我院不断提高我院全体职工的法治素养,紧紧围绕市政府下发的《“七五”普法规划》和市人大下发的《“七五”普法决议》等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在院内认真开展“七五”普法相关工作,进一步推进医院健康稳步的发展。现将我院“七五”普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我院“七五”普法领导小组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普法工作,成立了我院“七五”普法领导组。
组长:李祥林
副组长:周武荣南晋生曹永年
成员:各职能科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院办负责日常普法工作。
二、明确各自分工,责任落实到人
根据“七五”普法相关文件内容,制定了我院“七五”普法工作计划。促进“七五”普法工作在我院落地生根,明确了责任分工、目标任务,基本要求,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方面的内容。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制。将普法教育工作与我院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罚,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建立普法工作责任制,将普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考核。
三、组织实施普法工作,开展活动深入人心
为使我院“七五”普法工作从能在全院开展,达到预期目标要求。我院采取了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大力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我院采取了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大力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按照20xx年卫生计生法治工作要点及市直示范机构工作任务清单,收集、整理医院普法宣传工作的各项图文材料并汇编成册。在院领导的带领下,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法律知识,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共4次,发放宣传手册共300余本;组织职能科室全体人员利用晨会交班时间集中学习《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宪法》等多部法律法规。
20xx年6月30日我院组织临床科室、职能科室相关人员在南风广场开展了中医药法专项宣传活动,向来往的市民介绍、讲解《中医药法》,发放宣传手册及中医药法报纸,普及《中医药法》的重大意义。我院利用每日晨会交班时间,组织各职能科室人员集中学习《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宪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此外要求各科室、各病区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自觉增强依法意识,努力提高自身法律水平和能力,把法制教育与医院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从医院各个方面保证普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20xx年6月30日我院承办了运城市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提升民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增进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均为我院职工。
20xx年7月1日我院院长李祥林率我院30余名专家职工,参加了运城市卫计委组织的“20xx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启动仪式”我院表演了太极拳,进行中医药法宣传并发放“中医养生保健素养”120本,义诊101人次。激发民众对中医药的热情,促进了医院与社会,医务人员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关系。
20xx年7月2日,我院联合市卫计委执法大队赴盐湖区安邑办事处东城社区(关铝花苑)宣传中医药法及中医药健康文化,向广大居民发放中医药宣传手册并进行知识宣讲,让居民感受到送进家门口的健康咨询服务,得到了社区居民一致好评。
四、采取新形势,强化宣传力度。
“七五”普法以来,我们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运用各种形式,采取大厅屏幕滚动播放,悬挂条幅、微信公众号消息、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大力宣传宪法和医疗行业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
五、存在不足
目前我院“七五”普法工作还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1、各科室学习时间不够充足,学习领悟不深。
2、没有设置宣传专栏
六、下一步打算
今后,我院将进一步严格按照制定的年度计划以及中期检查指导标准,继续做好七五普法工作,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把握方向、保持定力,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法治平台建设;全面聚焦普法工作职责使命,落实责任,凝聚合力,着力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取得新成效,为营造我院良好的普法氛围继续努力。
科普工作计划13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超额完成年度造林任务。以“一轴、三廊、三环、多点”为重点,大力推行工程化造林。仅上半年就完成新造林14万亩,植树1740万株,绿化村庄716个,超额完成年度造林任务。深入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上半年全市共有340万人履行了植树义务,其中直接以植树形式尽责的有万人,尽责率达到。进一步创新林业发展模式,启动了万亩林场建设。五市三区申报建设万亩林场15处,符合条件的14处,规划面积万亩,截止6月底已开工建设的有11处,共完成新造林5万亩,栽植各类苗木万株,其中胶州市的山洲、明山万亩林场莱西市的宫山万亩林场胶南市的长阡沟万亩林场等4个林场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形成景观效果。
(三)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实现了“有虫不成灾”。坚持疫情调查和监测预报制度,每周发布一次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和防控动态报告,监测普查面积322万亩,监测覆盖率达到。组织对全市万亩松林进行监测普查,界定死亡、濒死、衰弱松科树木11309株,重点对161株疑似松材线虫病死亡植株进行了取样和焚烧处置。综合采取多宗措施防控美国白蛾,防治率和无公害防治率均达到100%,成灾率为0‰,其中人工防治作业面积达万亩,飞机喷洒生物药剂防治面积万亩,有效遏制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的.势头。
(四)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了林政资源管理能力。严把行政许可关,上半年全市共办理各类林业行政许可1万余件,占用林地538亩,采伐面积万亩、蓄积万立方米。特别是在办理林地征占用和林木采伐许可时,认真落实林木采伐后异地或就地恢复造林等规定,有效防止了森林资源流失。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集中开展了春季护绿、“绿盾20xx”等专项执法活动,查处林业案件80起,补种树木8500株,案件查办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积极开展多项资源调查工作,目前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市内四区已完成“一张图”建设,是全省第一批提出申请验收的区市;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已完成总任务量的,在全省处地位;林木种质资源和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已完成人员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
(五)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林业发展活力。扎实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活动,对林改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自查整改,加快新发(换)林权证进度,积极稳妥的做好林权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调处,确保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积极筹备建设市级林权交易服务平台,经多次洽谈,已经与--市产权交易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正共同筹划起草《--市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方案》。抓好胶南市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试点工作,鼓励林农参加林业专业合作社,我市3家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研修班专门参观了胶南市张家楼镇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现场,并给予充分肯定。
(六)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促进了兴林富民。坚持把植树造林与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种养业,合理利用林地空间,提高林地产出率。上半年,全市共发展薄皮核桃、大樱桃等经济林万亩,培育了以胶南市大村镇为中心的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基地。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上半年全市35处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景点吸引游客200多万人次。部分镇(街道)立足实际,将植树造林与种苗产业发展相结合,政府负责把土地从农户手中流转出来,企业负责苗木、栽植、管护等其他一切费用,减轻了镇(街道)财政负担,解决了造林及管护难题,推动了种苗产业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效果很好。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我市森林覆盖率排末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排第9位,还需要大量增绿。森林蓄积量相对偏低,树种单一,杨树和黑松占了70%以上,分布不均匀。二是产业发展相对较慢。我市缺少大型的涉林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科技支撑不到位。缺少专门的林业科研机构,基层科技人才缺乏,林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使用得不到有效开展。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尽快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按程序尽快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见》,并召开全市动员大会。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抓紧制定市和各区市的创城工作规划或3-5年林业发展规划,8月组织一次各区市林业发展规划成果展。
(二)继续做好今年的植树造林工作。加强对今年新栽树木的后期管护和抚育,适时开展雨季造林和秋季造林工作,加快推进万亩林场建设。同时,做好大沽河堤顶路和规划节点、河滩与堤防背水坡等绿化规划的编制工作,11月中旬开始实施绿化。
(三)提前谋划好明年的植树造林工作。提前对明年的造林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活动,在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制约我市林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和障碍,尽快拿出我市20xx年的造林工作计划。
(四)持续做好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各项资源保护指标任务。加快推进各项资源调查,10月底前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建设任务,9月底前完成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任务,11月底前完成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和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外业调查任务。
(五)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坚持以兴林富民为宗旨,进一步推进七大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扶持和培育林业龙头企业,打造林业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在前期引进薄皮核桃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林业经济作物引进种植工作,实现经济作物引进的多样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科普工作计划14
一、坚持“震情第一”,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监测管理能力
1、合理规划地震前兆台网建设。严格按照地震前兆台网的建设规范,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市地震前兆台网建设总体设计,建好市地震前兆台网。切实推进南渡深井水温、水位台和茅山断裂附近钻井应变、分量应变等新建项目。
2、科学推进数字台网遥测工作。在现在的地震速报基础上,优化操作流程,科学组织实施遥测的技术准备工作,为实现值班人员相应减少、监测管理质量不降的目标打好基础。
3、充分发挥地震监测管理公共安全服务作用。加强市域内震情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震情趋势会商,有情况及时会商,为政府决策提供地震专业技术支撑;严格执行震情监视、短临跟踪和异常落实等工作规范,及时澄清地震谣传消除公众恐慌情绪,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地震专业知识服务;组织开展地震监测管理业务培训,提高地震监测管理能力。
二、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4、根据《省防震减灾条例》的相关要求,及早开展城市震害预测相关工作的前期准备
5、依法规范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有序地推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贯彻落实新修订实施的《防震减灾条例》,年底前出台市规范性文件;会同相关部门,将建设工程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将项目备案纳入“三合一”网络平台运行。
6、推进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按照《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和民防工作的意见〉》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同时要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坚持标准,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确保2013年底前完成年度社区建设目标任务。
三、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升地震应急救援综合实力
7、加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上半年完成市地震局预案修订;编制地震局应急响应流程,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备案、督查、评估和演练制度;贯彻落实《省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管理办法》,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收集更新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推进“三网一员”队伍建设,配齐人员,完善通信网络,组织业务培训,实施动态管理。
8、强化地震应急演练实效。组织地震系统内的应急演练,熟悉预案规范,熟练工作流程,提高地震系统自身的应急响应能力。同时要立足本地实际,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
9、完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上半年,完成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联网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工作,年底前,建立以省、市联网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联网平台,制定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联网平台管理制度,规范全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联网平台管理。
10、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技术指导,做好本区域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推进工作。
四、坚持面向社会,进一步扩大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
11、抓好《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计划(2011-2013年)》的落实,健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制定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规划、年度宣传工作方案和落实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强化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为主线,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全国法制宣传日、科技三下乡等重点时段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社区宣传阵地、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设置宣传展板和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连载地震科普知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营造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提高社会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12、深入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工作,要求全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一是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特别是要完成地震应急预案和地震紧急疏散预案的编制。二是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以紧急疏散、逃生避险、自救互救为主要内容的'防震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学生逃生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地震科普知识竞赛、举办地震科普讲座、制作防震黑板报、播放地震科普影视宣传片,在重要纪念日开展防震减灾主题活动。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地震灾情速报员,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五是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展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的创建。已荣获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称号的学校,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带头作用。
科普工作计划15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这是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务。今年,我们以认真贯彻落实并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普工作领导的意见为动力,在街道科普协会的正确下,积极做好科普宣传活动,努力营造社区良好的科普氛围,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广大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制订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把十七大精神溶入到社区科普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社区科普工作,努力增强新时期拉普工作的自觉性的责任感,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成立科普领导小组,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利用辖区单位的资源优质,成立了老年合唱队等几个业余文化团队,使科普意识渗透每家每户。同时,充分挖掘辖区内人才资源,将热心于社区科普工作的人员,聚集到社区科普人才资源库上来。到目前为止,已有10多人被吸收。此外,我们还根据社区的自身特点,实施科普工作信息化战略,在社区开通博客,在网上对居民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推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联”机制,即科普教育联抓、科普活动联搞、科普设施联建、科普基地联办;定时定期传播科学知识。
二、以科技周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公众的参与是科普宣传的主体,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每月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心态。在5月份,我们将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组织广大群众参与此次活动,并邀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为居民服务。我们还与共建单位联手,以文艺演出、盆景展览、手工制作、宣传画板展等形式,把科技周活动推向高潮。另外,我们还利用青少年节假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激发他们对科技,对自然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这样既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自信心。
三、抓示范、突特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普工作中,科普墙门、科普家庭的评选,使科普工作更加接近居民,接近人们的生活。今年,我们继续加大此次评选活动力度,树立典型在社区里推广,以点带面使社区科普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加大社区各个阶层,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文化、养生、环保、科技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如我们制作了科普画板,放在居民的楼道上,使居民日日可以学到科学知识,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反对xx,崇高科学
加大对伪科学,flgxx组织反对力度,我们利用社区已有的宣传阵地,组织居民观看碟片、宣传画等,使居民民自觉加入到反对xx,反对伪科学的.队伍中来。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把社区的科普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科普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学科学、信科学的新局面。
【科普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科普工作计划05-17
学校科普宣传工作计划03-28
科普征文05-17
科普的作文04-29
【精选】科普征文05-30
科普工作计划书(通用5篇)07-16
科普年度工作计划05-15
科普的解释及造句07-21
科普征文范文01-02
科普馆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