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4节气活动方案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4节气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4节气活动方案1
活动领域:
科学领域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立秋“三候——寒蝉鸣”后,激发寻找寒蝉、探究寒蝉的兴趣。
2.能够感知和发现寒蝉叫声的变化,发展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3.通过寻找和观察寒蝉,探索寒蝉能够发出鸣叫声的原理。
家长指导建议:
1.帮助幼儿理解立秋“三候——寒蝉鸣”的意思和由来。
2.家长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寒蝉,探究寒蝉能够发声鸣叫的原因。
3.推荐书籍:《昆虫大百科——寒蝉》、《寒蝉的日记》
立秋养生
立秋过后,秋燥袭来,天气也是无比闷热干燥,人也容易上火,这季节很容易引起囗干舌燥,咳嗽,皮肤干痒等等这些小症状,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的身体也要学会随之适应和调整,平时家里面除了多煲汤喝汤之外,还可以多煮一些清凉下火,滋阴润肺的糖水,滋润滋润身体,降降火气。
立秋保健小妙招
1.防暑: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2.防燥: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3.养阴润肺:中医认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集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4.防感冒:初秋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头重等。
5.早起早睡: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6.做运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慢、爬山、球类运动等,秋冬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自古以来,便有许多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一起看一看有哪些适合小朋友学习吧~
立秋
【作者】刘言史【朝代】唐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日
【作者】刘翰【朝代】宋
乱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立秋二绝·三伏熏蒸四大愁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朝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朝代】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4节气活动方案2
活动领域:
科学领域
活动目标:
1.在立秋时节发现季节转换间的事物变化,对大自然感兴趣。
2.结合前一阶段对每日温度的记录,能运用对比方法发现温度的变化。
3.通过身体的直观感受和衣物穿着的'变化去发现气温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家长指导建议:
1.帮助幼儿理解“落叶知秋”、“秋老虎”等谚语的含义。
2.结合立秋前后气温的变化,帮助幼儿观察、记录、统计温度,通过比较知道立秋节气后天气逐渐变凉。
3.推荐绘本:《给孩子的节令健康绘本——二十四节气——秋卷》、《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自然笔记·秋收节气——立秋》
立秋寓意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朝时到了“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啃秋——吃西瓜
咬秋——食秋桃
粘秋——贴秋膘
抢秋——吃饺子
饮秋——喝立秋水
24节气活动方案3
教学目标:
了解节气立秋的特点与相关习俗。
通过观察树叶,了解树叶的形状以及结构进行自由设计。
认识点线面的基础知识,侧重练习运用点线面的平面装饰。
活动重点:
了解树叶的形状以及结构进行自由设计。
活动难点:
用点线面的方法装饰树叶。
活动准备:
卡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幼儿观察讨论:
1、节气立秋有什么特点?
2、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说到“秋”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3、你都见过哪些形状的树叶?
4、你想怎么装饰树叶?
重点讨论:
色彩:运用线描的方式装饰树叶,以黑白线条装饰为主。
形状:树叶形状各异:椭圆形、心形、披针形、扇形等,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进行创作。
创作指导要点:
分析作品
色彩:树叶的叶脉以黑白线描装饰主。
树叶的结构:叶脉、叶柄、叶片:
幼儿自主创作树叶外形并用线描装饰树叶
步骤一:先用铅笔轻轻的在水彩纸上勾勒出造型,小朋友们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叶子进行
步骤二:再用记号笔在铅笔描绘的造型上描画一遍,注意线条的流畅程度,描画完记得用橡皮把画面上的铅笔痕迹擦拭干净,保持画面的整洁。
步骤三:将画好的'树叶造型用点、线的技法进行丰富,让整个画面更加饱满、生动。小朋友们可以根据素材自由设计。
重点提示:
1.采集自然中几种不同形态的树叶带到课堂中,进行观察用笔表现出观察到的形状和细节。(或图片写生,准备不同类型的图片可供选择)
2.在观察叶脉的基础上,在画面上进行主观的设计和创作,为叶子进行点线面的装饰。
作品评价:
1、美术知识点总结:
(1)技法:点线面的组合、黑白线描画。
(2)造型:树叶的形状
2、活动评价:
(1)24节气知识点总结:24节气立秋的习俗、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等等。
幼儿创作方法总结:运用点线面的组合
幼儿作品单独点评:
生生评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树叶形状、花纹等
师生评价:幼儿活动中行为习惯评价(如:上课表现、配合度)
幼儿各方面学习能力评价(如:观察能力、控制方面、个性创造、表达能力)。
3、幼儿综合评价:
(1)美术方面:
物体造型逼真、层次分明、良好的画面气氛、画面整体效果良好
(2)能力方面:
创造能力强,观察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手灵活程度强,注重细节,刻画仔细,敢画敢表现、敢于探索和尝试新的东西、专注能力强、逻辑思维强、理解能力强。
话术交流
向家长介绍的美术知识训练综合表现能力
1、幼儿了解树叶的构造以及组成部分。
2、幼儿进一步加强了点线面的技法练习。
3、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反思
说起“秋”孩子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树叶,所谓一叶知秋就是如此,通过观察树叶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到来,在本次立秋美创活动中幼儿大胆的创作树叶,并用点线面的方式去装饰,幼儿自主创作设计,即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加强了幼儿的技法练习。在活动中若能多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树叶让幼儿们都能用手去感受触摸,这样可能会激发幼儿更多的灵感,创作出更多不特点点的树叶。
24节气活动方案4
一、指导思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利用传统节日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深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学思路幼儿园近年来一直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让幼儿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本学期,xx幼儿园尝试以节气为切入点,将围绕民俗传统之"二十四节气"展开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在愉快的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发挥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让祖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与美德能代代弘扬与传承,让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田中。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三、活动内容: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四、具体实施:
【立春】
立春,春天的开始时间:2月4日前后习俗:
(1)迎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家家户户做好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
(2)咬春:用饼皮包裹生菜,做成春卷或春饼,大家分食,祈求身体健康。
(3)鞭春牛:用鞭子轻轻抽打农牛三下,象征着春天的开始。
幼儿园可以做什么:
(1)带孩子去户外游游春。
(2)请食堂制作春饼作为点心。
(3)观察迎春花、小燕子。
【雨水】
雨水,有绵绵的春雨时间:2月19日前后习俗:
(1)接寿:女儿给父母、女婿给岳父母送礼,表达感恩。
(2)拉保保:给孩子找个准干爹,为其指引命运。
(3)占稻色: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今年的'收成。
幼儿园可以做什么:
(1)穿上雨衣,去室外看看雨、踩踩水
(2)去幼儿园里找找雨后初生的嫩芽。
【惊蛰】
惊蛰,小动物被春雷惊醒啦时间:3月6日前后习俗:
(1)打小人:用清香熏家中四角,祛除害虫,逐渐演变为到庙里打小人驱赶霉运。
(2)吃梨:惊蛰吃梨,提醒你不忘祖先,努力创业。
(3)炒豆:爆炒盐水泡过的黄豆,用噼噼啪啪的声音象征害虫在锅中受煎熬。
幼儿园可以做什么:
(1)读读《昆虫记》,上一节关于昆虫的教学活动。
(2)玩传统游戏“炒黄豆”。
(3)今天的水果可以吃梨呢。
【春分】
春分,把春天劈成了两半时间:3月20日前后习俗:
(1)竖蛋:“春分到,蛋儿俏”,找一枚合适的鸡蛋,努力让它竖起来吧。
(2)放风筝:春分阳光和煦、春风平缓,是放风筝的好时光。
幼儿园可以做什么:
(1)在教室里开展一次竖蛋活动。
(2)去公园开展亲子放风筝大会。
(3)和孩子们一起在教师里摆上几盆植物做装饰。
【清明】
春分,万物生长时、清洁而明净时间:4月5日前后习俗:
(1)扫墓:去陵墓中打扫,祭拜祖先、祈求平安。
(2)插柳:将柳枝插在屋檐下,预报天气、纪念神农氏。
(3)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连皇帝都忍不住参与呢。
幼儿园可以做什么:
(1)组织一场插柳的活动。
(2)请食堂制作青团作为点心。
(3)玩传统游戏“斗鸡”。
【谷雨】
谷雨,雨水下、百谷生时间:4月20日前后习俗:
(1)喝谷雨茶:传说谷雨这天的茶清火、明目、辟邪,人们喝茶来祈求健康。
(2)祭海:祭奠海神,祈求海神保佑,捕鱼时能平安。
(3)走谷雨:青年妇女去野外走一走,象征与自然融合、身体健康。
幼儿园可以做什么:
(1)带孩子们喝一杯“谷雨营养水”。
(2)在幼儿园的绿化间走一走。
24节气活动方案5
活动领域:
语言领域
活动目标:
1.结合儿歌的内容,萌发探究立秋时节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兴趣。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能跟读复述儿歌,熟知儿歌所描写的立秋特点。
3.在学习儿歌后,主动尝试体验有关立秋节气的活动。
家长指导建议:
1.家长帮助幼儿理解人和动植物在立秋时节的变化。尝试将儿歌场景画出来,试着做成图画书;带领幼儿到郊区农场欣赏秋天的风景,参与收获农作物的活动。
2.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品尝立秋里的美食,观察记录身边或家里饲养的小动物有没有长新毛。
《立秋到》
时到立秋年过半,南方有涝北方旱。
暑去凉来天气好,夏秋交替要记牢。
梧桐落叶报秋到,早秋作物丰收了。
立秋习俗贴秋膘,瓜果蔬菜不能少。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候:白露生
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24节气活动方案6
目标
(一)帮助儿童了解立秋的基本地理知识与物候;
(二)认识“立秋”的传统民俗活动;
(三)了解关于立秋的冷知识和农事谚语;
(四)参与“立秋”这一节气的各种活动。
内容:
(一)地理知识
“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的意思,也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小朋友们可以观察一下到了立秋,上海街道上所种植的梧桐树便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在这里呢,立秋的立字是开始的意思,“秋”字由火字和禾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因此立秋不光是天气由热转凉的开始也象征着庄稼成熟,喜庆丰收。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在我国古代,穿下秋冬四季的划分方法主要依靠古代先民对天象变化的观察,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即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虽然已到立秋但并不意味着天气已经不再炎热,上海在立秋这个阶段的气温还是非常高的,小朋友们还是需要做好相关的防暑措施。天气真正变得凉爽还需要等到白露这个节气以后,感兴趣的小朋友们可以来观看“白露”这一期视频。
(二)物候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立秋一候凉风至,之所以有这样的气候是因为在立秋之后我国的许多地方就开始刮偏北风了,来自南方的暖湿空气势力也在此时逐渐减弱,而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可以逐步降低南方各地的气温,因此会说一到立秋凉风就会来了。民间常有的说法“立秋一日,水冷三分”就是这个道理。
立秋二候白露降,立秋以后,虽然在秋老虎的作用下,中午和下午的天气还是比较炎热,但是早晚却因为刮风的缘故,导致气温降低,由于早晚的温差比较大,夜间的湿气接触到地面后遇冷会凝结成水珠。所以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就会在清晨的时候凝结成白雾,尤其是在空气比较湿润的地区,往往会出现大雾弥漫的现象。
立秋三候寒蝉鸣,寒蝉是蝉的一种,但是比一般的蝉体型要小,最擅长在早秋鸣叫。古时的人们一听到这种蝉的叫声,就知道已经立秋了,真正的秋天也即将到来,天气也要逐步转凉了。
(三)立秋传统
1.啃秋: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啃秋”就是咬住秋天的意思,在我国的南方呢又被称为“立秋啃秋瓜”。秋天到了,天气会渐渐干燥,人体会产生很多的不适应,这种现象在民间一般被称为“秋燥”,所以需要预防与调养。在我国古代,每年的立秋这天,家家户户为了预防秋燥就会买一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啃秋”的习俗。慢慢地,啃秋在我国农村又演变成另外一种形式。每年立秋节气,农人们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从一种秋日习俗升华成为一种丰收的喜悦,庆祝伴随秋季而来的丰收吉庆。
2.晒秋:“晒秋”的意思就是指在每年的立秋时节,将成熟的果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进行架晒、挂晒,以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售卖。晒秋往往流行于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地的农村或山区中的村民之中。因为这些地区的地形地势较为复杂,平地较少,且气候较为湿润,不易于农产品的长期保存,所以这些地区的人们就会采取这种方式延长食物的存储期。全家老少一起动手晾晒,在劳动的过程中体味丰收的喜悦。
3.贴秋膘:相传古时候,在我国北京、河北一带的民间流行有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的习俗。他们将立秋这天的体重与立夏时的体重做对比,如果立秋时的体重轻于立夏时,就叫”苦夏“。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所以,等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时,就要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这就是“贴秋膘”的由来。
同时这样一种“贴秋膘”的习俗,也是因为冬天天气寒冷,且可以吃的农作物较少,秋季农产品大丰收,食物充足。人们就会在秋天获得更多的能量,吃更多的食物,积蓄脂肪作为过冬的储备,以抵御冬天的寒冷。
4.秋忙会:所谓的秋忙会在现代已经并不流行了,但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还是有所保留。所谓的秋忙会呢,就是指为秋收做准备的农贸集市。通常会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市、以及布匹市和杂货市。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且往往会和当地的庙会活动联合起来举办,过会期间还会有各种戏曲演出、马戏、猴戏等表演节目助兴。秋忙会上的商品主要以各类粮食、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各类农畜为主。
(四)关于立秋的冷知识和农事谚语
冷知识:
小朋友们应该想象不到,立秋居然还会分公母,杨心佛在《金陵十记》中有所记载:“单日公秋,双日母秋”,立秋在农历日期的单日就算公秋,双日就算母秋,所谓“公秋凉飕飕,母秋热死牛”,以此推断“秋老虎”是否会发威。这一个俗语在南京等江南地区流传,但是这种判断天气的方法似乎可信度并不高。
农事谚语: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
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五)立秋活动:“摸秋”
啃秋”之外,还有“摸秋”一说。相传民间俗语,“八月半摸秋不算偷。”“摸秋”,有点儿真实版“偷菜”的意思。为了图个好彩头,丢了“秋”的人家从不叫骂,即便晚上“抓”到了“偷瓜贼”也多一笑而过。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或独自行动或成群结伴,到别人家的田地里“摸”些新鲜农作物。在有些地方,大人会让小孩到别人家的田中摘取各种农作物。孩子“摸”来不同的蔬果,还代表着不同的寓意,而被“摸”的人家也代表着丰收。
现在没有这样的环境条件,而且这样也不是很“可爱”小朋友们可以请家长帮忙,准备多种农作物,放在小箱子里或者放在篮子里用布盖上,小朋友们来摸一摸并猜一猜这是什么,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农作物,并体验丰收的喜悦。
关于“摸秋”起源的传说不少。其中一个颇为动人。元朝末年,淮河流域一支农民起义军纪严明,从不侵犯农名财产。一次,起义军在淮河流域露宿,深夜几位战士饥饿难忍,在菜谱中摘取一些瓜果充饥。主帅得知后想要严惩战士,却被百姓劝阻。为了给战士开脱,百姓编造了一个“八月半摸秋不为偷”的说法,无心插柳,这一习俗便被保留了下来。
【24节气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冬至节气活动方案12-23
大暑节气活动方案06-17
节气小雪的活动方案05-05
夏至节气活动主题方案06-23
学校冬至节气的活动策划方案11-24
冬至节气活动方案9篇12-23
节气立冬的活动方案(精选10篇)11-06
冬至节气活动方案(9篇)12-23
幼儿园节气活动方案04-16
24节气之雨水节气谚语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