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时间:2024-01-12 08:46:28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集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集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1

  第一步:“动起来”——开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启航之旅”

  (一)整体规划,“五动”连衡夯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础

  1、成立组织——发动。由教导处、教科室负责协调课程实施活动,做到问题有领导及时解决,计划有人制订安排,实施有人组织执行,从而保证了课程的层层落实。

  2、建立制度——推动。我们认为要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扎稳根基,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完善,从行动上重视起来。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制订了《海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办法和实施方案》,形成了有效的课程制度机制,真正落实国家提出的“地方指导与管理”的课程要求。

  3、骨干先行——带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到底由谁来领头合适,学校决定由教研组和课题研究组带头,骨干老师跟上,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

  4、检查督查——促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是必修课。因此,学校领导对课程实施的态度,对课程的常态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此学校加大对活动开展过程督查的力度。从而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落实。

  5、经费保障——驱动。要保证课程实施的正常开展,学校必须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学校召开会议,对课程实施经费问题作专门研究,拨出专款作课题研究经费。

  ㈡多管齐下,“三路”汇合培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的力量

  1、专家领导指路。学校邀请了省、市专家领导,来校进行课程实施指导,及时为我们开展课程实施指明方向,引领我校课程实施不断向纵深发展。

  2、专题讲座引路。多次对全体教师进行课程培训,从理论与操作两个层面上引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提升各阶段的指导能力。

  3、专题研讨筑路。就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策略等实施中的难点,学校教研组、课题组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教师在研讨活动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指导方式,获得直接的指导经验。

  第二步:“常态化”——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之旅”

  (一)课程开发规范——把握“五个性”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向学生生活延伸的经验性课程,它所关注的不仅是学校生活,还包括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课程开发首先要体现生活性。

  2、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直接体验来设计、实施的,这是课程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根本标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题设计要体现兴趣性。

  3、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以生为本,在学生“满堂言”的讨论中引发活动主题,体现学生主体性。

  4、因地制宜,在学生的生活资源中挖掘活动主题,体现主题的可行性。,不好高骛远。

  5、追求实效,体现其价值性。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自主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主题才能体现其价值。

  (二)课程实施规范——做到“五确保”

  1、制定方案,分步实施,确保活动的有计划开展。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制订指导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主题要制订活动方案,然后按部就班,让参与活动的师生非常清晰的知道,活动要按程序进行,决不能虎头蛇尾。

  2、明确目标,确保活动有目标开展。每一次进行活动之前,参与活动的师生都有明晰的三维活动目标,学生知道他们在活动中要掌握哪些知识,锻炼哪些能力,生成什么情感体验,谁来做调查、向谁做调查、调查什么、用什么形式调查、按什么步骤进行等等

  3、充分准备,多法并举,确保活动的有效果开展。比如要让学生去进行采访,那就得让学生先设计好采访表,确定采访目的和内容,明确采访对象和采访方法,预设采访提纲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4、组织严密,安全保障,确保活动的有秩序开展。组织的好坏,不仅是活动有秩序的保障,更是活动安全的保障。指导教师要预设预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策略。让学生在规范中进行有条不紊的活动。5、交流评价,各有所获,确保活动的有后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过程,兼顾结果”,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最有效的方法呈现自己最闪光的东西,体验与他人分享成果的快乐;要让每次交流活动成为下一次活动的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端。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2

  一、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课外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学生特点,利用当地资源,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它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其求知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为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机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开展野外植物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

  1、走进活动基地,了解家乡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2、深化素质教育,实施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生物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中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的思想,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

  三、 开展野外植物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计划和组织方式

  1、课时安排以两周宜。

  2、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

  3、学生带好采撷工具,带上一到两只照相机,拍些植物标本的照片。

  四、 开展野外植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地点选择

  观察地点选在校园、校园附近,有选择地采摘植物的器官,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和认识植物。

  五、 开展野外植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

  1、 采摘较为典型的花,观察花的组成、花瓣的颜色、雄蕊和雌蕊。教师简单介绍花的果实和种子的情况。

  2、 采摘较为典型的枝条,观察枝条的组成,介绍枝条的芽和枝条的关系。

  3、 采摘直根系,观察根的组成,指导学生观察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4、 采取果实,指导学生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5、 总结植物营养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六大器官的相互作用,加深对植物体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6、 解答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以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懂得保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生命的道理,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环保小常识,并学会一些简单易行的保护环境的方法。

  2.增强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树立一直为环保出力的信心。

  活动过程设计:

  一.环保小话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把目光投入到生活环境的美化、绿化、净化和香化上。生活中的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话题。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当中有一些生活垃圾、瓶瓶罐罐、还可能有你玩过的旧玩具、看过的旧报纸、旧书籍事实上,垃圾并不是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很多垃圾都是可以进行再利用的,它们经过处理之后,就像变魔术一样,成了有用的东西,有了新的生命。

  相信吗?许多垃圾都可以循环利用。

  如果你是有心人,如果你能珍惜地球上的每一份资源,并能尽量回收利用,那么,地球的宝藏就永远不会被掏空,我们也就会拥有一个美丽、干净、富饶的家园了。

  二.了解垃圾

  1. 生活垃圾:我们所扔掉的生活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其中约有30%~40%具有可回收利用价值。比如,啤酒瓶、酱油瓶、白酒瓶等可以直接回收利用;废纸、塑料、金属、玻璃等可以循环利用;还有一些可以堆肥、发电。

  2. 电池:电池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过的电池中含大量的重金属,如汞、镉、铅、镍及酸、碱等有毒有害物质,如随意丢弃,泄漏到环境中,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很大,将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其实,废电池并不是一废到底,其中含有大量的有色金属,而有色金属是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而这些有色金属如果不进行回收利用,而丢弃在大自然中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危害。电池中的'镉为人体不需要的元素,吸入过量会引起慢性中毒,表现为肺气肿、骨质改变和贫血。铬、镍等可引起肺癌;铅不易被排泄,可损伤肝、肾、神经系统和造血器官。

  大家应该主动向邻居、同学、父母和朋友宣传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并把他们用过的废电池收集起来,妥善保管,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商议处理办法。

  3.我国每天生活用水大约为2400亿立升!

  废水:我们每人每天要用约188立升水。我们所排出的生活废水中,除了粪便之外,还有许多可怕的化学物质,如洗衣粉、洗碗液、去污粉等日用化学品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也会随着排出,从而造成污染。

  保护水源,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节约用水,养成随手关紧水龙头的好习惯;不在河边或河里大小便;去河边溪边玩时,别忘了把垃圾带回家;使用无磷洗衣粉等。

  三.讨论:

  1. 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生活中的垃圾?

  2. 对于废旧电池,你想做点什么?

  3. 想办法把生活污水进行分类排放或循环利用。

  4. 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废弃物会危害环境。

 四.查找一些与生活环保有关的资料或图片,与同学和老师讨论。

  五.创办绿色家园环保手抄报,展一展,评一评。

  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起步环保 立足环保 美化家园活动,定期展示活动成果,汇报活动心得。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4

  一、主题提出:

  垃圾是伴随人类生活和生产而产生的,有人估算过,目前全世界一年产生的垃圾已逾100亿吨,人均达到两吨左右。在我国,一个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每天可产生100吨生活垃圾,加上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每日垃圾产生量不低于1500吨。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已给人类带来了极的危害、尤其是在城市中,垃圾问题已日益成为城市管理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它直接事关广民众的生活健康和城市的日常秩序。垃圾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主题内容,因此,具有非常良好的生活经验的基础,而对于这种经验,学生的认知又是非常感性的,多样的,这种多样性要升华到对垃圾的产生、危害、处理及回收利用得较为科学理性的认识,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实践、资源拓展和交流的机会。

  实践,是让学生真正观察生活,了解垃圾;拓展,是助学生扩视野,或者教师通过有意识的组织,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交流,是给多样性存在的学生经验以互补和提升的空间。通过开展有关垃圾的综合活动,引导学生自身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尸圾的危害与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意义,使学生懂得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自觉地保护环境、对环境负责的态度以及行为习惯。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产生、来源。

  2、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认尸圾分类的重要性,学会垃圾分类。

  3、根据垃圾的分类,如何处理垃圾方法。

  4、提高环保意识。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动脑实践能力。

  6、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课前调查、搜集,课上研究、讨论,课后实践、研究,使学生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7、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8、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9、利用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周围村民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10、通过小制作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环保科技意识。

  三、活动形式:

  组建假日小队、撰写分发宣传单、废物回收、废物小制作、书写张贴倡议书、设计广告标语、写心得体会、设计手抄报等。

  四、活动组织形式:

  根据学生选择的主题内容,以自愿为原则,同学们自行分组,成立58人的实践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工作,具体指导小组实践活动的开展活动。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探究性学习。整个过程由学生小组完成,教师具体指导,对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活动的认识和个人体验以及对调查的方法、资料的整理与综合进行综合评价,不要求研究的结果。

  五、活动实施的过程:

  活动一:任务:初步了解垃圾的资料。

  1、浏览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有关垃圾的图片和文字,分享阅读并回复。

  2、小组合作,整理本小组阅读的基本要点和看法,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了解一周当中家庭产生哪些垃圾?(建议采取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二:任务:针对家庭垃圾调查,进行交流和学习

  1、发布家庭垃圾调查的基本情况;

  2、对家庭垃圾进行初步的分类

  3、讨论家庭垃圾处理方法的优劣;归纳几种常见的家庭垃圾处理方法

  4、到推荐的网站搜索有关家庭垃圾状况的资料和图片,进行发表和交流。

  活动三任务:了解垃圾的危害

  1、结合废电池的危害,说说垃圾可能带来的危害。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或网络收集,或借助图书馆的相关图书资料进行有关垃圾危害的资料整理。

  3、发布小组收集的资料,进行相互的评价。

  活动四:任务:讨论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优劣

  1、小组合作,收集有关垃圾处理的案例、新闻或图片;建议注意有关使用数据的资料;

  2、相互交流共享垃圾处理的几种方法,并举例说明他们的优劣;特别对填埋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较为广泛的探讨。

  3、以家庭垃圾为例,探讨对它们应采取何种处理方法;

  活动五:任务:了解垃圾的回收和利用

  1、对家庭垃圾分类表进行再分析,哪些垃圾还可以回收利用?

  2、对垃圾的回收利用进行资料收集。

  活动六:

  任务:总结学习体验,评价学习效果,发出倡议书

  1、交流垃圾主题考察资料

  2、交流有关垃圾的手抄报和书签,做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3、对原有积累的过程进行再学习,设计一份环保倡议书、

  六、活动过程:

  (一)成立活动小组:

  1垃圾的种类

  2垃圾的危害性

  3垃圾的分类

  4垃圾的回收与利用

  (二)制定活动方案小组成立后,教师引导各小组成员讨论,拟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三)实施活动计划各小组按制订的计划开展活动,教师适时提出建议,给予指导。

  (四)拓宽视野,获取信息。

  1、通过观看录像,到图书馆、书店、网上等多媒体查找收集资料,做好笔记。

  2、指导查找的范围可包括一些垃圾的处理与环境保护,垃圾的污染与环境,垃圾处理中的科学??

  (五)信息收集通过发动、宣传,使教师和家长都愿意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双休日在家庭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首先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同学可以去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处寻找。可以通过书报、上网查阅,可以拍成照片。各个小组还可以在小区内实地观察,在公园、广场等地方对群众进行了采和宣传。

  (六)资料的整理及完善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整理成册,同时还以撰写小组活动报告,办宣传专刊,写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准备展示活动成果。

  (七)活动成果展示

  1利用一些家庭垃圾所制作成的小制作

  2学生自行设计的广告标语

  3学生书写张贴的关于环保的倡议书

  4学生设计的手抄报

  (八)活动评价

  1自我评价

  2小组评价

  3班级评价

  (九)评选“小卫士、小能手”活动。

  1、交流心得体会。

  2、评选环保“小卫士”、“制作小能手”、“最佳设计奖”(手抄报)

  3、颁发奖章。

  4、教师总结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垃圾的知识,知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与责任心,养成把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区普教科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推进活动学习的有效性,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辨析、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合理化建议。能进行简单规划、创想或合理化建议。

  (3)了解所处环境的特点,扩展学生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社会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世界去实践,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发展合群性、合作性、自治与领导能力,尊重他人,增进团队合作意识。

  三、活动的内容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规模比较小,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硬件设施,还是理论指导、师资力量,都比较欠缺。要想将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开展起来,并且做得有声有色,就必须另辟蹊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翔实可行的方案。为此我校拟定围绕以下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校本课程:课外阅读活动指导

  七年级:触摸语言世界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制作读书卡片;

  (2)明确阅读的意义,拥有自己的藏书;

  (3)点亮语言的灯,感受文字的温度。

  八年级:走进对话天地

  (1)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范围,和自己、亲人、自然、历史、艺术、哲学等对话;

  (2)广泛汲取文学营养,书写阅读心得;

  (3)前期阅读成果展示,举办班级成果展览。

  九年级:尽赏万紫千红

  (1)快乐阅读,阅读快乐,愉悦自己;

  (2)归纳总结,评选先进;

  (3)特色展示。

  (二)研究性学习

  七年级:快乐魔方

  八年级:趣味实验

  九年级:生活中的数学

  (三)地方课程:七、八年级开设,使用统一教材,专职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四)社会实践:详见实施策略

  四、涉及学科

  语文、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

  五、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相结合

  如开展“快乐魔方”、“趣味实验”以及“调查生活中的数学”活动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数学等学科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更能让学生在学中快乐成长。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引申开来的民风民俗调查活动。

  5、与学校班会活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团员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青果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通过撰写案例等方式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往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却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1)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实际,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3、实施步骤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成败的关键。这不是几个担任该课程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事。通过学习和研究,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习观,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2)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是一种新生事物,必须动员全员参与,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以协调和组织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必须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学校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与协作小组,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名单: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

  综合实践活动协作小组名单:

  二年级组负责人:xx

  成员:xxx

  三年级负责人:xx

  成员:xxxx

  四年级组负责人:x

  成员:xx

  五年级组负责人:xx

  成员:xxx

  六年级组负责人xx

  成员:xxx

  (3)选好主题,落实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和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选题既要体现学校特色(文学)和社区实际情况(城乡结合部),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4)加强联系,取得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区、家长有多效参与实践活动的新机制,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鉴赏。以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情感表现,注重实际环节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7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实地观察、调查访问、问卷调查等了解当地秸秆和落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焚烧秸秆和落叶的危害。

  2、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整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科学探索能力。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5、通过展示、采访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7、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0xx年6月

  三、活动设计

  1、组建小课题研究的四个活动小组:信息组,调查组,采访组,实验组。

  2、明确各组职责。

  信息组:上网或图书馆查寻焚烧落叶和秸秆危害的资料和再利用的方法。

  调查组:问卷设计、发放和回收,走访一些能够有效处理秸秆或落叶的机构,了解处理秸秆和落叶的常用方法。

  实验组:开展实验,探索更加有效的处理秸秆和落叶的方法或措施。

  3、实地观察:学生到收割后的'农田去看一看,走一走,了解农民处理稻草的办法,为活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4、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如万一人家不接受你的采访,我们一定要有理有礼;要注意人身安全等。

  5、与街道和居委会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四、研究方法

  1、查资料(上网、问长辈)

  2、调查、研究(实地调查为主)方法:

  五、活动形式

  个人或小组,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相结合。

  六、活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了解当地秸秆和落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分析焚烧秸秆和落叶的危害。

  可通过实地的调查、问长辈、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完成。

  七、活动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活动最终成果以小论文、手抄报、调查报告、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

  八、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根据主题,制定活动内容和步骤。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收集资料阶段。

  第三阶段:整理材料,总结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8

  一、设计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它既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人自然社会、水的综合利用等指定领域,也包括班队活动、科技周、读书节、艺术节等非指定领域。它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以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因而在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结合学校特色、学生特点、教育资源、教师特长等方面,创造性地整合、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达到学科间内容间整合优化的效应。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整合与校本化实施研究 》主课题引领下,提出了“以整合的思想及方法来重新规划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校办学特色”的设想。

  二、主题的提出:

  华南实验学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学生在校的闲暇时间比较充裕,这就给我们集中开展各类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春天来了,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写春天”,音乐老师带领学生“唱春天”,美术老师则带领学生“画春天”,我从他们身上受到启发,决定带领学生开展以“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迷人和万物的蓬勃生命力。

  三、资源的利用:

  1、 离学校不远处的丹阳花王公司是我们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之一,学生公寓后面有一块5亩见方的“红领巾种植园”,这是我们的校内综合实践基地。

  2、 学校的一大批生活老师勤劳朴实,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他们很乐意指导孩子们进 行劳动实践。

  3、学校图书馆藏书量丰富,设儿童文学馆、国学馆、外国文学馆等各一个,便于学生阅读查找各类资料。

  四、课程目标设计

  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走进自然、研究自然的系列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生机活力,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热情,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生态意识、生态责任感的提高,更好地建立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

  2、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内外和居住地的植物种类、形态结构及其生长规律,初步认识植物的丰富与精彩。

  3、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② 通过制作植物标本、繁殖植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准备:

  1、分组落实:教师把按活动要求进行分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小组;

  2、制订计划:各组长负责,小组讨论共同制订活动计划、调查提纲、活动记录表等;

  3、物质准备:自制花盆等器具、放大镜、记录本、尺子、照相机等;

  4、思想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安全,调查访问及与家长、生活老师等的交流过程中注意文明礼貌,讲究方式方法,获取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获得真切的实践体验。

  六、探究方法:

  1、资料分析法:以个人独立研究为主,要求每个同学从图书馆、网络上查阅有关身边的植物的相关资料(图片),了解在身边的植物种类、生长特点等;

  2、实地考察、实验观测法:在个人观察、动手移栽培植植物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到校内外和居住地实地拓展观察,做好有关植物观察记录。

  3、访问调查法:了解同学和家长对于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植物的建议,了解植物的培植及保护措施。

  七、内容要点:

  (一)、基本活动:初步认识植物

  通过图书馆、网络查询、搜集植物的相关资料,通过观察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长规律。

  (二)、延伸活动:尝试繁殖植物和艺术再现植物

  1、在园艺师、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尝试不同品种的野草、花卉栽培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创作,艺术再现植物,以植物为材料的贺卡、纪念卡、书签、叶脉画及小工艺品的制作。特别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花盆等,确立“变废为宝”的艺术观。

  (三)、探究活动:我们的绿色行动

  通过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规律,通过多样的活动加深“爱植物,保护植物”的生态意识。采用调查分析和采访有关技术部门、负责部门,对校园及身边的植物保护提出自己的“金点子”。

  八、实践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步骤:走近春天、抚摸春天、走进春天、享受春天。

  (一)走近春天。

  1、参观花王公司。

  通过参观,从花王公司及其园艺师、工作人员的介绍中,了解各种花木的名称、生长习性等相关知识。

  2、调查校园花木。

  布置同学们对校园里的.花木进行调查、识别,做好相关记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我们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

  (1)聘请花王公司工作人员做现场讲解;

  (2)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

  3、制作校园植物名片。

  指导学生每人精心制作校园植物名片2-3张,并选择其中优秀的名片封塑后给植物们挂上名片。

  4、学生及时写下感悟。

  (二)、抚摸春天。

  为了增强孩子们关爱生命的意识,使它们深刻感受到生命孕育过程中的艰辛,我们紧接着开展种子发芽观察活动。

  1、自制种子发芽观察盒。

  鼓励学生在美术课上自己动手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种子发芽观察盒。

  2、种子发芽观察。

  指导学生在自制的观察盒里种上豌豆和黄豆种子,定期适量浇水、施肥,观察它们的发芽过程。

  3、举办“种子发芽观察展”。

  等到大家的种子都发芽成功了,我们举办“种子发芽观察展”。

  4、学生及时写下感悟。

  (三)、走进春天。

  1、自制花盆。

  2、移栽野花野草。

  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放假时间,在家长的带领下去野外找一找、认一认各种野花野草,并选择1-2种移栽进花盆里带到学校。

  (为了避免太多重复,鼓励他们选择那些比较特别、少见的进行移栽。)

  3、调查认识花草。

  ⑴ 开展班级“移栽作品交流会”, 同学们争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⑵ 提出了问题;

  ⑶ 上网或到阅览室查找有关野花野草的知识。

  4、举办“移栽作品”展。

  在学校图书楼下面布置展览,让老师和同学前来参观。

  5、学生感悟展示。

  (四)、享受春天。

  1、开展种植园种植活动。

  ⑴ 在经验丰富的生活老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选种了青菜、黄瓜、蚕豆、苋菜、四季豆、玉米等多个品种,利用劳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课余时间翻地、下种、栽苗、浇水、锄草、下肥;

  ⑵ 成立了种植园跟踪观察记录研究小组,研究观察、记录情况。

  2、开展丰富多彩的收获活动。

  在蔬菜等成熟后,组织同学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实践体验。

  (如用自己种的绿色青菜下面条、包饺子,为老师送上一根鲜嫩的黄瓜,把蔬菜卖给食堂,用挣来的钱支援贫困学生……)

  3、学生记录感悟,教师撰写论文等。

  九、活动反思研究。

  就“如何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系统建构,充分发挥它的课程张力?”等问题作专题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9

  第一单元

  一、活动主题:居家生活安全

  二、活动目的: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三、活动过程:

  1、给学生讲述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提高学生警觉。

  2、读文,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3、交流:课文中讲述了哪些情况?

  烧水时;使用高压锅时;煤气、燃气器具的使用;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家人触电时采用的措施;使用电风扇、洗衣机时;不要在居室、和阳台上追逐打闹;不要将钮扣、珠子、图钉等东西含在嘴里,说笑吵闹;不要拿道具比划、打闹;不要拿飞镖、棍棒等互相打斗。

  4、玩小动物应注意的问题;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独自在家时怎么做;发现屋内有效透时:不能按时到家是怎么做;课间活动怎么做;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5、模拟练习:集体演示意外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比如,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课间活动怎么做分组练习。

  6、总结:要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第二单元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

  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学校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学校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分年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

  2、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活动总负责人。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破年级和班的界限,学生跨年级和班级自由选择活动小组。

  4、我们应当时时注意哪些问题?

  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实施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

  5、动员学生、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

  第二阶段进入问题情景

  1、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2、研究的主题由各年级定,先由年级确定总研究主题,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次研究主题。

  研究性课题活动程序:(各年级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方式)

  (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活动组长,小组成员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2)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3)针对活动研究主题的浪费情况,设计各种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证明实验研究的成果。

  (4)总结研究内容,了解研究的结果,讨论研究的对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设计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产品。

  (5)成果展示会:学生的成果展示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

  第三单元好看的动画片

  第一课:我们喜欢的动画片

  活动目标:

  1、能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观看动画片的情况。

  2、能描述活动结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成果,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乐意与同伴合作。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多途径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活动能力。

  活动过程:

  一、主题确定:

  动画片伴随着我们少年儿童的成长,我们每位同学都很喜欢看动画片,但据我了解,有的同学看动画片时不太注意姿势,看的时间不够合理,还有的沉迷于动画片中以至于影响了学习。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走进动画片》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具体了解一下大家观看动画片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二、制定方案

  1、讨论确定调查途径:交谈、采访、问卷调查等。

  2、确定调查对象:学生和家长

  3、学生分组:

  (1)学生调查小组

  (2)家长调查小组

  4、各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各小组抽几名小记者进行采访并作好记录。

  (2)各小组共同讨论设计调查问卷,并打印出来。

  三、开展实践活动

  1、记者进行采访、记录。

  2、发放调查问卷,并及时回收。

  3、对采访结果和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写出调查报告。

  四、交流汇报,成果展示

  (一)导入主题:播放动画片片段,让学生说出动画片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活动小结

  六、课外延伸,生成新课题师: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探寻动画片的奥秘,或者为动画配配音,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等都可以。到时,我们看看谁的收获最多!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标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标志的作用与特点。

  (1)作用:引导、指示、识别。(不能、应该)

  (2)特点:简单、醒目、直观。(一般来讲,绿色表示安全、环保等含义,红色表示紧急或禁止含义)

  (3)认识标志的基本分类(从作用、颜色、代表含义)

  2、初步尝试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进行设计。标志在为我们带来方便得的同时,也在规范着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因此在学习标志的设计语言、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的同时,引导学生能用生活标志知道自己的行为,从小树立学生的公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与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2、难点: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达到视觉传达的最佳效果。课前准备: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图片等等。

  教学设计:

  一、场景导入

  1、同学们,这周末过得快乐吗?都去老师和大家一样,也特别喜欢放假到各处走走,请大家猜猜看,老师这天都去什么地方了!2、老师的钱包被好心人送到了失物招领处,真是帮了我大忙。同学们,你们也要这样做,拾到东西要要交到失物招领处或者警察叔叔的手里。(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新授:

  (一)揭示课题虽然老师没有告诉大家我去了哪些地方,但是同学们仍然猜到了。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常常会见到这些能提醒我们、指示我们的图画,我们把这些图画称做标志。标志是一种视觉语言,在我们生活中起重要的作用。

  (二)联系生活对比分类出示生活中的标志,让学生辨识,简介标志的分类。

  1、按作用分:(1)引导;(2)指示;(3)识别。

  2、按颜色分:(1)红色;(2)绿色;(3)其他。

  3、代表含义:(1)商标;(2)公共标识;(3)徽标标识。

  小结:生活多姿多彩,标志形形色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使生活更多了一抹亮色的色彩。大家不必局限于老师对它们的分类,可以根据自己对标志的理解,对它们进行各种各样的分类。

  (三)对比分析(图画和标志)我们已然知道,标志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时刻指示、引导我们的生活,请大家看下面一组图:(保护环境&游泳)对比:

  1、图画与标志的区别,抽象出标志特点:简单、醒目、直观;

  2、不同的设计,有相同的符号。小结:标志其实就是从图画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概括性的特殊语言符号。

  (四)引发创作(过渡:标志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连我们的校园里也比比皆是。)

  1、看图回忆:作为大红门一小人,你了解我们的校园里那些地方存在标志吗?

  2、看图思考:我们的校园里那些地方缺少标志?

  3、引发创作:做为大红门一小的一名小主人,请你为学校缺少标志的地方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标志,使我们的校园萦绕在美丽的视觉语言所带来的和谐氛围中。

  4、提醒学生创作注意,加深学生对标志用途的理解,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1)标志的特点;

  (2)美感、有独创性。

  (五)提创作要求

  1、用绘画的方法为学校设计一个标志;

  2、抓住标志的特点;

  3、设计时注意颜色的运用。

  (六)学生创作

  1、巡视,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具体指导;

  2、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合作完成或自己独立完成标志设计。

  (七)展示评价采取自评、组评和教师评的方式。评价导向:

  1、评价自己或组作品是否有美感、有独创性;

  2、小组创作的过程中的点滴体验。

  第五单元巧巧手

  第一课时:玩纸

  一、活动主题:玩纸

  二、活动对象人数:三年级学生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折纸的民族风格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热爱这一传统工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制作简单的折纸物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中探讨折纸的民族风格,并在折的过程中悟出一些折纸的规律。

  四、活动准备:教师:布置折纸作品展览。学生:查找收集折纸资料。

  五、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参观折纸作品,提出问题。(一课时)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利用查找的资料,解决问题。(一课时)

  3、动手折纸,在折的过程中发现《折纸》规律。(四课时)

  4、展示成果(一课时)

  5、活动评价(一课时)

  六、活动方式与方法:

  1、布置折纸作品展览。

  2、大家觉得这些折纸作品怎么样?看完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想法?你想知道些什么?

  1、学生边看边思考问题。

  2、学生谈一谈参观后的感想。

  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观折纸作品,学生可以边欣赏边思考,提出质疑,为研究性学习作准备。大家认真地研究了折纸的特点、用途等等。对折纸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

  建议:

  1、以小组为单位选1―2个问题向全体同学汇报。

  2、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并简单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3、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4、展示折纸作品并向大家介绍作品的含义,及在创作中的发现。

  5、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这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也培养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和谐的分围中学会相互欣赏。

  小结:

  1、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对《折纸》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资料。继续研究探讨。

  2、分小组进行互评。

  3、继续查找资料研究折纸规律。促进学生相互欣赏,学会反思。

  七、总结与评价: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小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互评。

  第六单元光的游戏影的游戏

  活动目标:探讨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图书《熊的影子》手电筒、蜡烛、粉笔。

  活动过程:

  1、讲故事《熊的影子》。(这是一个讲一只熊想去掉自己影子的故事。)

  提问:

  (1)你知道影子是什么吗?

  (2)你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影子?

  (3)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影子?

  2、引导学生在室内做影子。

  (1)教师启发:你在教室里看见过影子没有?那怎样才能在教室里看到影子?

  (2)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的想法: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能用到的材料,如手电筒、蜡烛等。

  3、去室外找影子和光的关系

  (1)带学生去阳光下,让他们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老师观察他们怎么做。

  (2)提问:把你的影子藏到大的影子里会怎么样?在游戏场的阴凉处呢?

  (3)启发学生动脑:怎么改变自己的影子,让自己的影子变得大些、小些、瘦些、宽些?怎样改变影子的形状?并让他们试着用不同的物品制作影子,如伞、书等。

  4、观察光源和影子距离的关系,并学习记录。让学生结对在走道上游戏观察,并互相记录对方的影子。每2―3小时回到同一点,看看影子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变大了、变小了、还是变宽了、变长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又是什么样子?

  5、游戏:《捉影子》。一个学生试着通过踩另一个学生的影子去捉住他。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踩影子,如用自己的影子去碰别人的影子或用自己手的影子去碰别人的影子等。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江都区第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

  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2、课程特点

  (1)开放性

  实施主体开放(师生、专家、家长); 活动时间开放(分散与集中课时双结合);

  活动空间开放(教室、学校功能室、校外厂企、街道、景观等); 学习内容开放(学科、社会、生活、课题、活动设计……); 学习手段开放(读书、上网、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讨论等); 研究方式开放(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资料收集); 成果表达开放(论文、报告、方案、展品……)。

  (2)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我评价”。

  (3)探索性

  研究性学习从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成果的表现,都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完成。

  (4)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之一,说明它的特征是实践性,而且在学习内容上看,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实践、科学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研究学习的实施步骤

  1、培训教育。特别是对于七年级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3、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实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评价。

  各班每个课题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种方式在班中进行展示,同时学生小组展开互评和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并推荐出优秀课题参加级的优秀成果展示。

  第二部分:社区服务课程内容

  社区服务属义工或志愿活动性质,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领域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包括:

  1、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如

  (1)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及系列主题宣传日活动;

  (2)所在乡镇、街道居委(村委)文化管理、文化宣传,布置文化宣传长廊、展版,进行文化咨询;

  (3)进行城乡科技、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城乡文体活动;

  (4)组织同学在所在乡镇、街道开展文化宣传,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破除迷信。

  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

  (1)城乡环境卫生,城乡绿化、美化工作;

  (2)负责所在乡镇、街道、村委、公园、学校等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管理;

  (3)负责所在乡镇、街道、村委某一道路、厕所公共清洁卫生管理;

  (4)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居委政管理助理,帮助维护街道卫生、清理牛皮癣;

  (5)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

  (6)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居委街道交通管理助理,协作交通管理。

  3、帮贫助困活动,如

  (1)进行社会福利院的“爱心接力”,为所在乡镇敬老院孤寡老人提供服务;

  (2)开展扶贫捐赠活动,为所在乡镇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提供服务;

  (3)中小学生假期学习或活动辅导,帮组有困难的低年级学生;

  (4)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学习困难学生校外辅导员。

  4、行业辅助性活动,如

  (1)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

  (2)在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图书馆)参与管理服务;

  (3)担任所在乡镇、街道某一企业管理助理或义务监督员;

  (4)在厂家或商家的产销旺季进行帮忙;

  (5)支援农忙等。

  社区服务的实施程序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纪守法,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体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

  3、精心规划。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填在《江都区第一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对活动的计划与地点进行考察分析,并对服务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社区服务活动要在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认可并签字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4、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服务区负责人的领导。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每项服务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填写《江都区第一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可收集一些活动相片,还应该撰写一些有关活动的经历、收获、感受或体会等内容的文章。

  5、总结交流。每学年各班级安排一次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交流的内容应有《江都区第一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或视频等。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6、学生汇总。每项社区服务活动的原始材料,把填写的《江都区第一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及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粘贴在一起装订成《江都区第一中学社区服务登记手册》上交,由学校组织考核评分。

  第三部分:社会实践的内容

  1、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也是社会实践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2、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社团活动:可以郊游,参观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活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

  3、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

  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3、活动实施。新学期开学的第三周召开开题报告会,组成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成员职责,制订活动计划。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服从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每班推荐最好的一个活动小组参加级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评选出10个活动小组参加学校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交流大会,评选出优秀活动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时间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期中考后(5月上旬)。

  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评,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学分认定,教务处完成学分登记。

  四、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乔志军校长

  组员: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团委、总务处负责人及年级组长

  综合实践活动由下列部门和机构进行管理: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备课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由以上相关人员或代表组成的课程学习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指导。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课程实施规范化、科学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使课程顺利进行。

  五、教学的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除应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实践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综合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员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11

  一、活动时间:20xx.8.1

  二、活动计划:

  ① 吃过早过早餐后,早上7:00在学校对面的人人乐超市门口集

  ② 预计7:00——7:10左右一同前往随手公益志愿者之家。

  ③ 预计11:00结束活动,所有组员在12:00之前回到家,保证安全

  注意事项:因为连续40来天高温,天气炎热,请大家带好帽子、水,注意防暑。

  三、活动目的:

  8.1日是建军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随手公益湖南省志愿者之家要发送一批衣物到双牌县几个敬老院。我们5个同学去志愿者之家帮忙整理衣物和书籍,并将各种衣物整理归类、消毒、折叠、打包,发往双牌县。

  四、活动过程:

  气温39°,连续40多天的高温,阻挡不住我们前往随手公益湖南志愿者之家的脚步。7:30,大家带着要捐赠的衣物、书籍,踏着晨曦、烈日,兴高采烈的来到志愿者之家。因为今天要发送一批衣物去双牌县的几个敬老院,我们来不及休息,就开始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第一步先把桌子抬出来,等下好摆放清理好的衣物。

  我们把要整理的消过毒的衣物放在一起,为了方便、有序的整理,并把今天的任务给大家进行了说明:

  1.陆舜负责整理裤子;祝明岐负责整理棉衣;唐嘉俊负责整理外套;杨照之负责整理夏装;尹卓能负责整理毛衣。

  2. 整理完同学们一起打包,分类装衣物,写明数量及品种。

  3. 大家一起在打好包的.袋子上写发往地的地址、姓名、电话。

  4. 帮助他人将打包好的衣物送上货运车

  我们边整理,边打包,按照棉衣5件、毛衣10件、秋衣10件、裤子10条一摞各打好包。同学们清理的可仔细了,生怕弄错了哦。

  把消毒后的衣物分类整理、打包后,我们开始把衣物按类别装入随手公益特制的编织袋里。又开始分工了,两个扯袋子,一个装衣服,一边记下装入衣物的数量。然后,我们就在打包好的编织袋上写下要寄往的地址、接收人的姓名、电话。这个可不能写错,也不能涂改哦,大家都写得非常认真、工整!

  虽然天气炎热,我们平时也没做过这些事情,但大家都干得很认真,看着整理好的衣物,虽然很累但也很开心!想着我们亲手整理的衣物即将发送到需要人的手中,内心激动啊。

  五、活动评价:

  随手公益:随手公湖南志愿者之家的工作人员还给我们的这次活动发了新浪的微博上,非常感谢我们捐赠的衣服和书籍,并积极参与这次将各种衣物整理归类、消毒、折叠、打包,发往双牌县敬老院的活动,还传了我们认真整理、打包衣服的系列照片。

  六、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将整理的衣服通过市忠彪货运有限公司发往双牌塘底乡敬老院的衣服是: 毛衣55件、外套40件、棉衣25件、夏衣130件、裤子75条,共325件,5包(编号0008651-5)。双牌县上梧江乡敬老院的衣服是:毛衣60件、外套50件、棉衣20件、夏衣140件、裤子70条,一共是340件,5包(编号0008652-5)。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虽然天气非常热,但是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工作得都非常认真、用心,值得表扬。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参加类似的公益活动,我们做得还比较生疏,比如唐嘉骏同学经常放错衣服、尹卓能同学不及时把收集的衣服放好、祝明岐同学老把裤子和衣服分错,陆舜同学不及时数好衣物的数量,杨照之同学常把衣服裤子放一起……虽然我们都多多少少犯了一些小错误,但是我们还是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当志愿者,做公益。

  的确,公益活动不是刻意,不是形式,它是我们随手就可以做的事情。就像我们此次组织的活动——“随手公益”。我们希望,同学们在放假的时候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去温暖他人的一颗心,同时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就如同一句话所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同时,我们呼吁在放假时有条件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让公益活动丰富我们的假期!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经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以礼待人是一种美德,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尊及尊重他人的意识。

  2、经过活动让学生明白怎样去尊重别人,并在生活中能主动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尊及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生活中明白怎样去尊重别人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出示背景资料中的第3幅图提问:“这位学生在做什么?他的行为说明了什么?”请学生思考。

  二、活动过程

  1、讲故事。

  讲讲古人和现代人尊重别人的故事。

  教师先讲列宁的卫兵而理解检查的故事,讲完这个故事后,让学生体会到尊重他人是不分职位高底贵贱的。

  让学生讲讲学材中另一幅图的故事,中国古代的老学者向青年学者请教,使学生体会到老年学者对知识和人的尊重。

  2、议一议。

  (1)先选择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图在全班范围内辨析,其他图在小组内讨论。

  (2)教师加进与本班、本校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图进行分析,在分析几幅图后,能够点明:如果我们也有过类似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应当立刻改正。

  3、说一说。

  第1幅与第2幅图的资料能够让学生把自我的做法表演出来后阐述理由。第3幅图和第4幅图的资料能够让学生自我先进行充分的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做。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经过看图,说说应对这些情景,自我会怎样做,目的是为学生树立行为上的榜样。

  三、活动评价

  主要请学生谈谈经过活动获得的情感上、思想上的收获。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每一个学生都去做有礼貌的人。

  引导学生从这两方面去谈。也能够自由谈自我经过活动的收获。

  四、活动延伸

  请学生在家中与父母一齐讨论一下,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互相尊重。讨论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互相尊重。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13

  一、知识目标:

  教育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写观察日记和体验日记,学会以写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与数学的统计方法,科技的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科与社会的沟通,学科与学习者的内在统一,建构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

  二、情感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应该尊敬、热爱、关心长辈。并懂得知恩、感恩、报恩。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一)活动阶段构想:

  第一阶段: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通过观察、询问的方式,调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务、休息时间,了解父母的辛劳。并写出观察日记。

  第三阶段:实践体验阶段——通过一系列亲身体验活动,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如通过“护气球”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通过“本周我当家”活动,体验父母的操劳。写体验日记。第四阶段:回报父母的爱:通过给父母写信,写诗、送父母一份小礼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并回报父母的爱。

  (二)活动操作流程: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目的:

  时间:1~2周过程

  一,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并通过调查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写观察日记,记下生活中的点滴。

  二、利用兴趣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

  三、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

  四、教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情况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同时写观察日记。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目的: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写体验日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时间:3~4周过程

  一、通过“护气球”、“负重”等方式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

  二、开展“本周我当家”的活动,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

  三、写体验日记。(师随时通过日记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并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

  第三阶段:回报父母的爱目的: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去回报父母,同时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回报父母。学习用语文的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时间:(5~6周)过程:

  一、学生准备写给父母的信,及礼物。

  二、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班会活动。

  三、班会上学生朗诵诗歌《父母的爱》

  四、展示写给父母的信。

  五、各小组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准备的礼物,并说说为什么要准备这样的礼物。

  六、师小结寄语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4-03

综合实践的活动方案04-27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8-17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1-16

环保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3-17

推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3-23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04-10

【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4-12

【推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4-12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荐】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