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时间:2023-12-24 09:42:28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优秀(14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优秀(14篇)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1

  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面素质,促进社会实践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学生就业积累实践经验,我系决定在20xx年暑假期间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实践活动主题

  锻炼自我,服务社会,提高能力

  二、实践活动内容

  (一)做好志愿服务

  1、进敬老院:主要服务内容为前往敬老院开展尊老服务,协助敬老院开展各项义务劳动工作

  2、深入社区为生活困难的群体提供志愿服务

  3、到村委会服务,体验村官工作

  4、到公共场所参加公益活动,义务服务

  (二)参加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

  1、到保险公司社会实践

  根据历年就业招聘情况来看,招聘单位非常重视学生营销相关工作的实践经历,为了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提高就业竞争力,我系与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联系并建立学生暑期实践合作意向,具体工作内容为培训一周之后组织参加保险代理人考试,然后是新人培训,之后上岗实习。

  工作地点:东四十条113—2号

  乘车路线:地铁5号线张自忠路下车,b口出,东240—260米,港澳中心南侧

  上班时间:每天早8:30—17:00

  学生可根据自己家庭住址本着就近的原则自愿报名,经公司面试合格后确定

  2、远郊区县城关学生可自行联系家庭所在地就近保险公司参加实践

  (三)打工。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打工实践,重在锻炼吃苦耐劳精神,体验社会,为顺利就业积累经验。

  (四)专业调研。

  学生可结合所学专业知识,配合我系教师的`科研课题,积极开展服务“三农”的调研活动。本次重点是开展京郊农户征信信息调查。李艳芳老师课题问卷:《农户征信信息调查表》200份。注:金融0911班全体农户同学。

  因调查问卷数据为科研课题依据,要求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所以要求参与调研的同学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所填信息必须客观真实。班团支部要认真做好本班问卷发放与回收工作,做到发放问卷数和回收问卷数一致,并且保证问卷调查质量。要求开学第一周上交调查报告。

  三、实践活动方式

  1、根据以上内容,每一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任选其一,自主在城镇社区、专业对口单位或本村范围内开展活动。

  2、也可以视情况组成小组,几个人一起开展实践活动

  四、活动要求

  1、以就近就便为主,提倡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2、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3、社会实践过程中,如有可能尽量保留一些照片等音像资料,参加打工或社区服务要有单位证明。

  4、此次活动对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非常重要意义,要求学生思想重视,积极参加,注重实效。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0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情况作为总结评优依据,学生干部要带头认真完成社会实践任务。

  5、活动结束后,以团队形式参加社会实践的需撰写一份团队,字数不少于3000字(a4纸打印文稿),个人形式参加实践的需每人要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实践体会(a4纸打印文稿)。每班至少上交一份团队社会实践报告。

  6、报告内容要紧密结合实践内容,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收获。内容要求有具体实践时间,实践内容,实践收获和体会,科研调研的可以结合对调研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谈体会。

  7、开学第一周由各班团支部收齐实践报告并对本班社会实践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和评比,开学两周内,上交推选出优秀实践体会及班级暑期社会实践统计表和社会实践总结。

  五、总结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及成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测、社会调查课程成绩评定、三好学生与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评定的依据之一。各团支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及取得的成绩,作为团支部评选先进团支部和先进班集体的考评项目之一。

  活动结束后,系团总支根据各班总结上报情况,进行全系总结,将按照相关意见对社会实践完成态度认真、质量较好、成绩显著的个人和班级给予表扬。优秀的团体实践报告可推荐参与学院和团市委大学生社会实践评比,获奖者将给与奖励和表彰。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2

  一、 指导思想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往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却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1)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实际,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3、实施步骤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成败的关键。这

  不是几个担任该课程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事。通过学习和研究,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习观,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2)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是一种新生事物,必须动员全员参与,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以协调和组织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必须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学校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与协作小组,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名单:

  组长:黄学明

  副组长:刘仕梅

  成员:蓝鲸 魏玉英 唐伏刚 李长福 刘亚敏 冯江

  (3)选好主题,落实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和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选题既要体现学校特色(文学)和社区实际情况(城乡结合部),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我校的具体活动主题如下:

  一二年级:我是好孩子

  三四年级:走进蒲草,美化校园

  五六年级:辨别广告真伪,谨防上当

  (4)加强联系,取得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区、家长有多效参与实践活动的新机制,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鉴赏。以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情感表现,注重实际环节的开放性。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3

  暑假生活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具有时间长、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适宜户外活动等特点,为实现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过一个文明、有益、健康、充实的暑假,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制定小学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为目标,以“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参与实践”为主题,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了解国情乡情,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奠基。

  二、基本内容

  紧扣“把暑假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暑假的主人”这一原则来组织暑假活动,体现参与、环保、节约、和谐、亲情、奥运、关注四川地震灾区等主题。因校制宜,结合学校特点和周边社会自然环境确定活动内容和主题。主要包括:

  (一)社会参观活动

  通过社会参观活动旨在让学生充分融入社会,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在教师指导下,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调研报告,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社会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社会实践活动

  1、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调查了解,从而感受社会的变化,自己得出结论,如通过调查身边人、身边事的环保节能意识,人们的奥运情怀等,比在课堂上硬性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在小学高年级因地、因人布置不同的调查任务并写出调研报告。

  2、体验类活动

  体验类活动使学生融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了解、认识、提高,学会“换位思考”,锻炼交际能力,增加知识积累,激发学习动力。如参加收旧利废节能减排、和有条件的四川灾区小朋友联谊活动、节粮在我身边——20xx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

  3、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三)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是暑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到社区、公园、车站等实践基地参加环境保护、秩序维护、助残帮困、义务劳动等社会公益活动,供养社会新风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四)家庭服务活动

  号召学生孝敬父母,自觉地做家务,生活上的事情自理,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活动原则及要求

  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上采取集体活动、团队活动和个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第一。根据学生和地域实际,分析活动安全隐患,提出详细的安全,落实安全措施,并由家长把好学生活动的安全关,确保活动安全。

  (二)就近就便。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就近就便,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社区或者本村范围内开展活动。规模适中,不提倡开展跨区域的活动。

  (三)贴近生活。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关注社会生活,体验社会角色,关注生活问题;从而学会健康愉悦、负责而有创意地生活。

  (四)兴趣选择。捕捉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社会实践。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五)自主协作。关注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自己体验乃至创造。要充分发挥团队作用,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六)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社会实践基地等),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四、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年级班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要制定详细的学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安全预案,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并在暑假结束后及时报送总结。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4

  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按照中关工委关于“学雷锋、心向党、讲品行、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的部署和市、县关工委文件精神,不断培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根据县教育局关工委关于在全县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的部署与要求,我校特制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为指针,以对少年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深入贯彻中央[20xx]8号文件以及市、县关工委等一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贯彻《小学生守则》,引导全镇小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品德、见行动,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努力做到知行统一、学做统一、言行统一,促使全镇小学生在讲社会公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奉献他人的过程中培养文明习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切实推进全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二、活动目的

  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动员全镇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情操,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活动原则

  1.坚持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活动贴近化、效果目标化的原则。

  2.按照简单易行、切实有效、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

  3.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相结合的原则。

  4.体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开展实践活动的原则。

  四、活动内容

  根据我镇小学生实际情况和上级的工作安排,按照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原则,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为主题,着力开展如下系列活动:

  (一)组织开展学习活动:

  学习主要以德育课本为基础,同时结合下列内容:

  1.学习中央[20xx]8号文件,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2.学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经典著作。如《弟子规》等。

  3.学习古今中外道德典范人物故事。

  4.学习近现代道德模范人物事迹。如《雷锋的故事》、《郭明义事迹》、《小英雄葛鑫》等。

  5.要结合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坚持在校学习和家庭自学相结合。通过学习,使学生受教育、受启发、受鼓舞。要求每位学生查摆自己身上的陋习,形成文字,自我改正,同伴监督,逐步养成好习惯。

  (二)组织开展系列道德实践活动:

  1.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

  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老龄家庭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提供服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结合“送温暖、献爱心”、“捐资助学”等活动,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和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培养学生真诚交往、真心关怀、传递爱心的良好品德。

  2.开展“在家庭孝敬父母”活动。

  提倡未成年人主动分担家务,在父母的指导下买菜、做饭、洗碗、洗衣、叠被、扫地、浇花等,让学生体验父母或长辈的'辛劳,培养热爱劳动、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引导未成年人尊敬父母,组织学生开展“我为长辈做一件事”、“和父母说句贴心话”、“我当一天家”,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等活动,使学生理解父母、感谢父母,培养孝心,学会感恩。

  养成未成年人勤俭节约习惯,教育未成年人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开展“在学校尊敬师长”活动。

  推行校园文明礼貌用语。各班可以利用班会宣讲礼貌用语,如“我不给别人添麻烦”、“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保持公共环境卫生、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

  组织学生开展“三礼”即知礼仪、重礼节、懂礼貌活动,倡导同学之间结对互助,通过交流谈心、节日联欢、补习功课、赠送学习用品等形式,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

  开展“为创建和谐校园做一件实事”活动。通过给学校提一条建议,做一件好事,出一期小报等多种方式,提高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进班级、进课堂、进活动,从而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并转化为道德行为。另外,通过唱好一首道德歌曲,精读一本道德好书,宣讲一个中华道德小故事,举办一次道德专题队会,每个学生完成道德主题手抄报一份,每班出一期道德主题黑板报,确保道德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4.开展“在社会奉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学校要根据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组织开展“清洁家园、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结合“七个一”的要求(即: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培养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养成一个出行习惯),学习宣传礼仪知识,引导未成年人文明出行,文明上网,礼貌待人接物,做“文明小使者”。

  五、几点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

  我校把此项工作作为开学初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抓实、抓细,长期坚持下去。

  2.强化组织领导。

  我校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召开相应会议进行部署,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分阶段,分主次。

  3.营造浓厚氛围。

  我校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墙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加大对“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增强做好主题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使学生做到:在社会讲公德:遵守一切公共秩序,爱护花草树木,保护自然环境,语言文明、行为礼貌,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在校园讲美德:遵守《小学生守则》,不打仗骂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刻苦学习,保持节俭,崇尚先进,积极向上。在家庭讲孝道: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听从教诲,爱护幼小、关爱家人。达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的总要求,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5

  为了提升我校广大师生的文明素质和学校形象,增强全体师生的文明意识、交通意识,展示学校风貌,根据泰安市教育局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文明出行”主题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文明出行”是公民素质和学校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良好校风的重要体现。开展“文明出行”活动,要从学生抓起,从现在抓起;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先行。同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宣传发动、教育引导和有效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文明出行意识,努力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为保证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促进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文明出行”活动是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提升学校竞争力,树立学校形象的重要举措。现特成立学校“文明出行”

  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郝宝新

  副组长:纪之景 牛宝良 王德成 尚道宣 李波

  成 员: 孙中站 李冠群 吴玉奎 禹方留 聂根霞 宋剑 王传永

  高洪安 李玉同

  三、活动口号:

  “文明出行,从我做起”

  四、活动时间安排:

  宣传发动阶段(9月1日):根据我校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学校的组织协调作用,共同推进者一活动的深入开

  展。认真组织“八个一”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文明出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师生身心。

  组织实施阶段阶段(9月10日):根据学校制定的方案确定活动的内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组织实施,力求取得明显效果。

  巩固总结阶段(11-12月):对我校“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对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推广并积极表彰。

  五、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文明出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扎实开展,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实效、有总结。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宣传交通法规,传播文明知识,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加强师生的自律意识,充分发挥班会、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师生的宣传教育,结合“文明礼仪”专项活动,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真正提升学生文明素质的活动,使师生真正成为一名讲公德、守法纪、尽责任、有秩序的文明人。

  3、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学校领导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及时总结经验,力求取得良好实效。

  六、活动内容安排:

  1、9月15日发放文明出行倡议书,进行“文明出行”的启动仪式。

  2、9月22日各班组织“文明出行”的主题班会。

  3、9月25日举办一次“文明出行”主题的手抄报和墙报。

  4、9月28日“文明出行”千人签名活动

  5、10月15日举办主题书画展。

  6、11月底日对活动进行总结。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6

  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文明伴我成长”实践活动相关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积极作用,我校将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从本周起,连续三周周末进行上街活动,主要向市民宣传文明知识,针对交通协管、行人走斑马线和随地乱吐滥扔三大现象进行文明劝导,力图通过此项活动,推进“文明伴我成长”活动向纵深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习惯养成的明确目标,特拟定以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及地点:

  11月14日,11月21日,11月28日上午8:30--11:30在城东大道与中南路相交十字路口,路口超市处、校门外中南路段100米,进行文明宣讲、劝导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学生上街文明劝导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文明安全知识,提高市民文明安全意识,促进市民文明出行,文明待人文明处事,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

  三、实践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屈敏

  副组长:吴萍萍、屈文娟

  总协调:许小雍

  一小组成员:阙敏、李承忠(负责602班15名同学);蔡文、刘廷敬(601班15名同学)

  二小组成员:任晓研、严冬云(负责501班15名同学);张岭梅、唐丽(负责502班15名同学)

  三小组成员:李莎、陈云莲(负责401班15名同学);马桂秀、孟立江(负责402班15名同学)

  四、活动内容:

  1、在中南路路口超市设立中南路小学学生文明宣讲台,学生以快板、文明歌、小品等形式宣讲文明知识。

  2、学生发挥书法特长,书写文明提示语,向过往市民发放手写宣传单。

  3、在城东大道与中南路口向行人进行安全文明劝导活动。

  4、在中南路校门外100米路段进行卫生劝导及保洁活动。

  五、具体安排:

  1、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地点;与路口超市联系,在超市门口设立文明宣讲台。

  2、向学校四至六年级宣讲活动形式、内容及目的,学生自愿采取自愿报名,确定参加人员名单;

  3、以家庭作业形式将此项活动告知参加文明劝导活动的.学生家长,请家长签字;与带队老师签订活动安全责任状,建立活动学生通讯录。

  4、政教处准备好学校校旗、活动标语、学生文明劝导标识。

  5、学生做好活动准备:文明宣讲台学生准备文明宣传节目、文明标语、书写标语的纸、笔、墨等;卫生文明劝导员准备好一次性手套、火钳等。

  6、11月13日召开活动动员会,由政教处组织、各班正副班主任与参加文明劝导活动的学生参加,向学生介绍劝导方法、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强调学生个人安全。

  7、11月14日上午8:30--11:30,六年级30名学生参加上街文明劝导活动,活动主场设在中南路口超市,进行文明宣讲、分发文明传单;城东大道与中南路口人行横道为交通为交通文明劝导员,劝导市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扶老人过马路;在中南路校门外100米路段进行卫生劝导及保洁活动。

  8、11月14日上午8:30--11:30,六年级30名学生参加上街文明劝导活动;11月21日上午8:30--11:30,五年级30名学生参加上街文明劝导活动;11月28日上午8:30--11:30,四年级30名学生参加上街文明劝导活动。

  9、活动中及时做好小结和宣传,并注意留取活动资料。

  六、注意事项:

  1、学生参加活要注意路途安全,活动结束后马上回家,不要在外逗留。

  2、分小组活动,参与交通安全文明劝导的学生要注意个人安全,站在安全岛上;不要与被劝导人员发生争执。

  3、参与卫生文明习惯劝导学生要备好口罩、手套、筷子,在劝导过程中,注意来往车辆。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7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了磨练我校学生的学习意志,强健其体魄,培养其吃苦精神,强化集体意识、纪律观念和环保意识,并对其进行耐挫教育,特组织本次远足活动。同时,通过参观抽水站工程,了解跨流域综合性调水工程概况,增进学生对我县水资源情况的感性认识,培养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远足活动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传统特色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面向社会实际、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活动时间:

  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一日(星期六)。遇下雨天气,顺延。

  三、活动口号:

  不怕苦,不怕累,不流泪,不掉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齐心协力,战胜自我。

  四、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高一各班主任

  高一体育组教师及部分课任老师 xx

  五、准备工作:

  1.和大套抽水站管理处取得联系,协调有关工作。

  2.路线考察:活动开始前一周开始考察路线,一是要考察远足距离,一般在30—40华里;二是要考虑学生的安全,要选择车流较少的乡间小路,但宣传车和救急车辆必须能够通行;三是要考虑休整地点,要有利于学生席地休整,有利于学生入厕方便。

  3.宣传配置:宣传车辆一部,便于统一协调指挥;组织人员手持小喇叭;学校电教室人员备好摄像机和照相机随行;持校旗、团旗、班旗、宣传标语。

  4.医疗保障:救急车辆一部,校医务人员随行,带好常用急救药品、氧气袋,以备急用。

  5.通讯器材:活动总指挥、组织人员要配备对讲机或手机等通讯联络工具,以便组织指挥。

  6.饮料食品:学生自备,每人准备午餐食品及饮料。建议:矿泉水3瓶,面包2—3个,鸡蛋2—3个(走读生要为住宿生友情提供),榨菜1包。

  六、宣传鼓动:

  1.活动前召开班主任会议,讲清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纪律工作及注意事项等问题,并对班主任提出具体要求和希望。

  2.活动前班主任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宣传鼓动,准备好口号和歌曲的内容并对具体事项进行安排、布置、要求。

  3.各班要准备丰富多彩的小型活动。

  4.各班要组织摄影小组,拍摄以反映农村变化或人们治理通榆河所取得的成绩为主题的作品。

  5.利用主题班会时间学习孙云晓撰写的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并展开讨论,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如何迎接各种较量的挑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和昂扬斗志。

  七、路线及活动时间安排:

  1.路线安排:上午由学校南大门出发,经幸福路→S327→204国道→大套方向,到达目的地,行程14华里;下午,沿s327返回。

  2.活动时间安排:上午8:00在中心广场校训石前集合,由活动总指挥长进行全体总动员,8:10出发。到达之后,各班不解散作半个小时休整,然后参观翻水站工程和船闸;之后,高一年级在广场草坪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11:30左右午餐,13:00左右返回。

  八、纪律要求:

  1.全体学生要做到令行禁止,维护滨中的社会形象,要以实际行动,展示滨中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

  2.注意交通安全,二路纵队,女生在前,男生在后。

  3.队容严整。行进中队伍整齐,口号响亮,精神饱满,情绪高涨,要做到一路歌声,一路口号。

  4.除要求学生配带统一规定的`食品、饮水外,不提倡学生另带食物、饮料。行进途中不吃零食、口香糖。

  5.行进途中不搭车,不插近路,不离队,不掉队,不要家长接送。

  6.行进途中不乱扔废弃物,到达目的地不向水中、闸内抛掷物品,不践踏草坪,不留任何废弃物,注意环境保护。

  7.行进途中不你推我挤、追逐打闹,在过204国道时,听从命令,步调一致,注意安全。

  8.在规定地点休整,不远离,不下水嬉戏。

  9.参观水利枢纽设施时,服从指挥,听从安排,依次有序,不追逐、不皮闹、不推搡、不离队,确保安全。

  九、注意事项:

  1.要穿平底运动鞋,不宜穿高跟鞋、硬底鞋、薄底鞋和新鞋。

  2.学生可自带照相机、录音机及其它娱乐器材,要随身携带。

  十、活动总结:

  1.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要对本次远足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凝聚人心,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有生命价值的人,他的精神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2.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书写心得体会或征文放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各班于20日前挑选5篇优秀文章,送政教处参加远足心得体会评比。

  3.每班于20日前交5篇摄影作品参与赴大套翻水枢纽工程管理处摄影作品评比。

  4.利用主题班会活动时间集体学习孙云晓撰写的另一篇文章《千年警世钟》,结合远足活动进行讨论引导。

  5.班主任要对本班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政教处(16K打印)。政教处要通过橱窗、校报、校园广播节目对活动感想、感人。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拟以“生存教育”为主题,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技巧。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 ,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总体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懂得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个班各选择一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5、数学科教师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师要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课程内容框架:

  本学期开始,我校将紧紧围绕“生存教育”为主题开展活动,各年级任课教师根据学校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进而认真制订好“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课后反思1

  我在设计课程中没有将课想得那么复杂。而是创设一种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

  对教师来说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这个空间里,我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通过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二、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本学期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对于我设计的这些主题,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一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由我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课后反思2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一、在现有的条件下相信自己行,相信学生行。

  四年级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一学期的实验表明,以前的理解太狭隘了。综合实践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二、要改善课堂中的“收与放”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教”,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却离不开必要的“教”。这后一个 “教” 就是指导。尤其是课程启动才短短几年,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主选题”,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经过实践的摸索,我指定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甚至是训练。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我一开始就布置他们写方案,由于有生活中的基础,很快方案就出来了。但是在方案的实施阶段,一开始担心他们第一次在校外自己活动,安全问题是我比较担心的,还有一点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不够的。但是实践下来,现在的小学生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应在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三、要改变旧的观念,增强新的血液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新的师生观、新的教学观。而以前自己以教学主宰者自居惯了却浑然不觉,依赖讲授法多了却秉性难移。课程实验刚开始,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老用讲授法,介绍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结果两节课下来,学生就兴趣全无了。这时,我才发觉:不对劲!活动课不能这么上!活动活动,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旧的单一的讲授法必须淡去,必须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活动育人”。

  四、“单兵作战”与“集体协作”

  教师只是个召集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决不是一个教师就能全部包下的。综合实践课是集体课!怎么不叫学生去请其他指导老师呢?后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教师间的集体协作才能高质量地教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我的成功。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9

  为深入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换位思考、体察民情、体验民生,找准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按照《全区开展“换位实践体民情”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集中组织开展“换位实践体民情”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内容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单位、深入服务窗口、走进工作一线,与服务对象和普通群众互换角色、换位体验,通过当一次车主业户、跑一次手续、乘做一次公交(出租)车、上一次工地等方式,亲身感受服务对象和普通群众的辛劳疾苦,真实体验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效能、方式方法等方面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差距,切实找准、查实存在问题,进一步增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责任感、紧迫感。

  二、活动方式

  “换位实践体民情”活动重点在局班子成员、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局属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中开展,主要采取内部体验、跨行业交叉体验、一线工作体验等方式。

  1、以服务对象身份,到我局所属的行政审批科、客管站、运管站、路政大队、检测一站、检测二站、收费站等窗口单位,从首道程序开始办一次业务。

  2、以服务对象身份,到交通系统外的`其他部门,从首道程序开始办一次事。

  3、以普通工作人员身份,到我局所属的服务窗口担任工作人员,直接面对面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体验。

  4、结合分管工作,从事一次公路工程建设、公路养护、超限超载治理、路政巡查、出租客运市场整治、车辆检测等一线工作。

  5、以普通乘客的身份,乘做一次公交车或出租车,亲自体验群众出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6、通过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接待来访群众等其他方式体民情、查民意。

  三、时间安排

  从3月底至4月中旬,大体二十天时间。

  四、方法步骤

  1、部署发动

  结合交通运输实际,制定我局《开展“换位实践体民情”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任务要求、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并报区督导组审阅把关。同时要搞好动员教育和思想发动,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换位实践的目的意义,切实增强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组织实施

  (1)自主确定体验方式。相关人员要结合本人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自主选择确定2—3个体验角色和体验内容,并于4月20日前将确定的体验角色、体验内容、体验时间报活动办。

  (2)独立完成换位体验。相关人员要按照选定的体验内容,以普通群众身份,亲自参与、独立完成体验活动。体验过程中,要切实转变角色、查找问题、倾听意见,坚持做到“三带三不”,即:带着感情体验、带着思考体验、带着责任体验,不事先打招呼、不暴露真实身份、不敷衍了事走过场。每位领导干部参加体验的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

  (3)集体座谈交流。换位实践后,要做好活动记录,撰写一篇心得体会,4月20日前报活动办。局党委将在适时召开座谈交流会,组织体验人员谈体会、谈心得、谈收获,查找在服务群众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3、总结整改

  要认真梳理、总结在体验中了解到的群众困难、发现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方面问题,按照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要求,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

  五、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开展“换位实践体民情”活动是全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参与活动人员要切实把活动作为开展学习教育、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查找作风问题的有效途径,消除通常观念,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切实抓紧抓好。

  2、强化督导,严格要求。区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将运用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换位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参与活动的人员要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参与体验,保证活动质量。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局活动办将及时发掘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形成舆论声势,营造良好氛围。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10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师德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当名教师、做名校长、创名学校”主题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名”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丹徒区教育“十二五”规划,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在全校开展“当名教师、做名校长、创名学校”活动,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改革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三名”活动(即争当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名教师;争做理念先进、作风过硬、善于创新、有志成为教育家的名校长;争创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示范引领典型的名学校),不断浓郁“比、学、赶、超”的创先争优氛围,进一步壮大我校优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我校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到“十二五”末,使我校各级骨干教师队伍在现有基础上增长20%,校长成为丹徒区、镇江市名校长,学校成为社会公认、群众满意、办学质量突出的名学校。

  三、实施步骤

  (一)制订方案(20xx年4月28日一一5月15日)

  学校在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领会开展“三名”活动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集聚集体智慧,反复讨论研究,认真分析校情,科学谋划发展,细化策略举措,制订出顺应发展、以校为本、便于操作的“三名”活动实施方案,并于5月20日前报局人事科。

  (二)宣传发动(20xx年5月2日——5月20日)

  1.强化学习宣传。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等媒体及板报、橱窗等阵地,围绕“三名”活动方案,全方位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浓郁开展“三名”活动的`氛围。加大教职工学习力度,促使每位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开展“三名”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全员参与,全力推进。

  2.召开专题会议。召开炳荣中学“三名”活动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和要求,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3.扩大活动影响。在全校教师、学生、家长中开展“我心中的名师、名校、名校长”征文活动;关注区电视台 “教师、校长、局长谈‘三名’”专栏,对活动全程进行系列跟踪报道,让全社会知道“三名”、了解“三名”、支持“三名”,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树立丹徒教育的崭新形象。

  (三)学比争创(20xx年5月21日一20xx年6月14 日)

  1.开展“五学”(学为人师表、学爱岗敬业、学教育理论、学专业知识、学教学技能)、“五比”(比师德、比学识、比技能、比课堂教学效果、比教书育人成绩)专题活动,要求全校教师每学年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撰写2万字读书笔记、上好2节公开课(或专题讲座)、撰写2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参与(或主持)一个研究课题,进一步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师德水平和能力素质。

  2.要求全校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对照各级骨干教师的要求(教坛新秀、青年教师标兵、教学能手、区级骨干、市级骨干、市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找准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明确差距,找出不足,制订自己的年度专业发展规划,切实予以落实,增添前行与奋进的动力。要求学校各部门加强跟踪管理,强化考核,不断提高“名师工程”的实效性。

  3.校长要认真参与读书活动和“校长论坛”,每年研读两本教育专著,撰写2万字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不少于2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类文章不少于1篇,不断提高校长的科学管理水平。

  4.学校要认真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校园管理等十项基本管理制度,结合学校特色建设和各类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层次,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四)推荐考核(20xx年6月)

  学校根据开展“三名”活动的具体情况,对在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分别予以表彰奖励(具体考核办法另定)。

  四、组织保障

  为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丹徒区炳荣中学“三名”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炳荣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炳荣中学党支部委员、副校长

  炳荣中学副校长

  成员:炳荣中学政教处主任

  炳荣中学教务处主任

  炳荣中学总务处主任

  炳荣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炳荣中学工会委员

  炳荣中学语文组组长

  炳荣中学数学组组长

  炳荣中学英语组组长

  炳荣中学理化组组长

  炳荣中学综合组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党支部活动室,z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五、活动要求

  (一)学校要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教师业务考核档案,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考核。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按照《关于建立市、区两级骨干教师成长档案袋的意见》(镇徒教[20xx]20号)精神,建立骨干教师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骨干教师电子档案要及时公布在教育信息网、学校网站专栏,放大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学校要高度重视并精心组织好“三名”活动,确保活动有序推进,取得实效。20xx年下半年将根据《关于评选第二批“丹徒区名校长(园长)”的通知》精神,参评丹徒区名校长(园长)。20xx年上半年将参评丹徒区名学校。

  (三)学校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对各部门、各科室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和跟踪了解,检查结果将以简报等形式在全校通报并作为“三名”活动考核的依据。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核心课程。它向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将来的生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目前,此项工作在我们学校还未成熟。下面谈谈我校对此项工作的初步设想:

  一、课程目标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 “考察”、 “探究”、 “设计”、 “想象”、 “反思”、 “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 课程内容

  我们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内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

  三、课程实施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一)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技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四)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点进行小课题研究。

  3、课时安排

  各年级每周二课时。

  4、师资保障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组成,负责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大队辅导员组成,负责学生的活动指导工作。

  四、课程评价方法

  1、过程性评价

  本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所以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困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为每位学生自己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档案夹”,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自主性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3、开放性评价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12

  01、基本思路

  以“专业+社会实践”、“公益+社会实践”等新形式,建设社会实践课程体系,打造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为核心的有温度的国情思政金课,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02、活动主题

  不忘初心跟党走·携手共绘新蓝图

  03、活动时间

  2023年1月1日-2月27日

  04、活动形式

  活动参加人员

  要求本科生一二年级学生全部参加,本科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全部参加;鼓励其他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积极参加。

  活动形式

  本次实践活动原则上不组织集中队,采取个人分散实践和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开展。

  学生根据下列实践内容自主选题,在寒假期间返回家乡,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基层实践场所开展活动,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05、活动内容

  经学院团委研究决定,教育学院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内容包含如下“八个一”:

  (一)开展一项“调研河北”实践。准备申报或已经申报2023年xx省大学生“调研xx”的'学生,根据选题利用寒假开展相关调研,扎实推进“调研xx”项目调研工作,着力提升调研项目核心竞争力,同时拓展社会调研的深度和广度,为2023年“调研xx”立项工作做准备。

  实践成果形式:调研报告,不少于5000字。

  (二)进行一次思政课教学实践。根据《xx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相关通知,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内容完成实践教学。寒假期间,学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践报告或实践作品。

  实践成果形式:实践报告,不少于5000字:实践作品。

  (三)开展一项专项主题社会调研实践。深入各地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的深刻变化,围绕在党的带领下家乡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民生问题、农村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等主题,细化调研角度,深入走访,引导学生在实地调研中切实体会、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实践成果形式:最终形成内容详实、重点突出的社会民生调研报告,不少于5000字。

  (四)开展一次“四史教育”社会实践。可根据各地情况,挖掘当地“四史”相关故事,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着重开展百个“四史”红色记忆寻访、百个“四史”故事讲述、百个“四史”红色人物征集等活动,以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等形式做好整理,传承好本地艰苦创业的光荣历史,通过调研实践引导学生更加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实践成果形式:结合音频、图像、视频等形式撰写实践报告,重点对音频、图像、视频材料进行说明,如涉及人物或故事注意附人物简介、人物事迹或故事简介等,不少于5000字。

  (五)开展一项“我为家乡做件事”实践。协助配合“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充分发挥双语、师范生、学科专业等优势,在本村或本社区开展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如政策宣讲、义务支教、科普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以“我为家乡做代言”、“我帮老乡直播”等形式积极为家乡做贡献,培养社会责任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实践成果形式:实践报告或心得,附活动照片,不少于3000字。

  (六)采访一位老党员或中小学教师。走访家乡所在地的老党员或中小学一线名师,通过采集人物事迹、聆听奋斗故事,学习老党员、名师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职业精神和人生理想,坚定个人理想信念和职业理想。

  实践成果形式:访谈报告,包含访谈对象照片及简介,访谈内容提纲,不少于3000字。

  (七)开展一次“我给老乡讲乡史”宣讲活动(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专项)。协助配合“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优势,认真研读《大国追梦》,深度学习“四史”,坚定理想信念,并以就近、方便的原则在本村或本社区开展一次“四史”宣讲活动。

  实践成果形式:实践心得或总结,复宣讲照片,不少于3000字。

  (八)其他自主选题实践。要紧扣社会发展主题,选题力求从具体问题入手、整合实践资源,深入基层,贴近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第一线,鼓励多种渠道、多种调研方式相结合,为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相关工作提供对策建议。

  实践成果形式:调研报告,不少于5000字。

  06、相关安排

  (一)社会实践作为专业学习的有益补充,希望同学们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将社会实践与思政理论课实践、专业学习相结合。各院系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习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二)开学后,本科生一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以党支部为单位,上交以下材料:

  1.《社会实践登记表》:纸质版,一式一份

  2.实践成果:纸质版,一式一份;电子版,个人以“班/支部+学号+姓名”命名

  3.汇总表:电子版,以班级/支部名称命名

  4.提交时间:3月1日上午10:00之前,纸质材料交到团委办公室(学院239办公室),电子版发给学院科创中心负责人

  (三)根据学生提交的《社会实践报告》(盖章有效)和《调研报告》(不少于5000字)情况,由团委组织专家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进行验收:

  1.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提交有效实践成果并验收合格的学生可获得0.5分“第二课堂学分”;

  2.学院对验收合格的调研报告进行评选,评选10%院级优秀调研报告进行表彰;

  3.院级优秀调研报告将上报校团委,校团委将组织专家对提交的调研报告进行分级评优,根据验收结果,学生可获得1.0-1.5分“第二课堂学分”。部分优秀项目可直接作为2023年校内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并择优推荐参与“挑战杯”、“调研xx”等赛事活动。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13

  一、活动背景: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因为土壤能够给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和各种无机盐,并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但是土壤资源有限,而且土壤易受环境污染。以蔬菜为例,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土壤、地下水中含有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土地上种植的蔬菜也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样,我们吃的蔬菜就不那么香了,它们对人体也有害了。最近,一种绿色无公害蔬菜出现了。它不含有害的农药,营养丰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如果它是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直接供给植物水分和无机营养,并以水或其他基质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那么我们就可以不用土壤来栽培植物了,这种方法就称为无土栽培。这种栽培方法一点也不神秘,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在自己的家里动手种植这种无公害的蔬菜。

  无土栽培具有栽植方便、节约肥水、提高效率、种植工序简单、无污染、产量高、产品品质优良等诸多优点,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也许未来在太空中,人们可以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粮食和蔬菜,为星际旅行提供食品。

  二、活动准备:

  1、给学生讲解种子发芽和植物正常生长的条件。

  2、材料准备:中心统一配备。

  3、查阅有关无土栽培的资料,听老师讲解,并做好记录。

  三、活动过程:

  (一)查阅:

  1、植物生长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其中有16种是必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9种大量元素和硼、锌、锰、铁、钼、铜、氯7种微量元素。植物营养液是人工配制的无机盐溶液,应含有植物生长发育的全部必需元素,且各种营养存在状态、数量、比例及pH值都要适合植物的吸收和生长要求。不同植物所需营养液配方不同。

  2、无土栽培有哪些方法。

  基质是指用于固定植物并容纳营养液和空气的材料。根据基质不同,可将无土栽培分为水培法、雾培法、固形基质栽培法等。固形基质通常选用蛭石、珍珠岩、细沙、砾石、陶粒等。固形基质栽培是一种常用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可根据植物特点将一种或几种基质混合,也可单独使用。能够盛装营养液和基质的各种花盆、玻璃器皿都可使用,但也应根据家中环境和植物特点选择大小合适且美观的容器。选好容器后将植物根洗净植入基质中,加入营养液,选择合适的光照和温度,这样栽培的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二)设计:

  根据无土栽培知识,设计一个具体的无土栽培的方案:

  (三)体验:

  按照说明书及老师讲解要求,回家自行动手种植,注意深度,浇水量和营养肥料的使用。

  (四)活动时间安排

  1、4月初,学生自由结合,成立“无土栽培小组”。

  2、5月初,在种植过程中查阅更多的有关无土栽培知识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记录。

  3、7月初,种植3个月后,将自己栽培的成果和观察记录带回学校,与其他同学比较种植情况,交流体会,回家后对种植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四、可供活动评估的结果:(如总结报告、图像资料、获奖名次等)

  A:学生种植日记

  B:活动开展过程和活动成果的照片

  C:师生参加活动体验感悟

  五、实施规模

  参与项目实施人数:城镇第四小学四年级学生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14

  中心小学为了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采取“点班带动,面上推广”的工作策略,采取措施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程。

  一、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国明政校长为组长,张文渻为副组长,7位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课题组。国明政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张文渻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二、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人员兼职。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灵活性培训,第一就是校内培训老师,蔺国明老师先后组织老师们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时学习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习为我所用的东西。

  三、按课程表,科学运用活动课时。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在具体课时分配上,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2-3次活动,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四、充分利用现有地方教材。

  学校以寿光市教研室开发的小学3-5年级(6年级正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作为指导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分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好、实施好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形式多样化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六、保证活动经费投入,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尽管我们学校财力有限,但是,学校也拨出相应的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很理想。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组合,自己去活动,但我们的教师也出现过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另外,在管理上我们也感到困惑:参加综合实践的老师工作量很大,至今我校没有找到合理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