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

时间:2023-02-01 16:32:13 活动策划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10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1

  目标:初步了解、认识电池,知道要把电池装进玩具里是有方法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10篇

  准备:

  1. 各种圆柱体电池

  2. 装有5号电池的电动玩具若干

  3. 电池宝宝的家的图示

  一、感知不同大小的电池。

  1. 教师出示电动娃娃。“说一说它为什么会唱歌?猜猜它的肚子里藏着什么?”

  2.教师拿出娃娃里的电池,对幼儿的话进行验证。教师把电池宝宝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看一看,电池宝宝是什么形状的?

  3. 教师把电池宝宝调个头站在桌子上“为什么它会倒,站不牢?看一看,它的两端一不一样?(没有突突头的一端是电池宝宝的屁股,有突突头的一端是电池宝宝的头)请每位幼儿拿起电池进行验证。

  4. 教师出示其他圆柱形的电池宝宝“它们张得一样吗?(有点粗,有点细)

  二、给电池宝宝排队

  1. 请个别幼儿上来给电池宝宝排排队,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排。

  2 教师小结:你们看,这个电池宝宝最粗最大,其他的一比一个细小。这个电池宝宝是最小的,把它排在第一个,其他的一个比一个粗。

  三、玩电动玩具,知道装电池是有方法的

  1. “现在,请你们来玩电动玩具,我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电动玩具和电池宝宝,请你们自己来装电池,然后玩一玩!”

  2. 幼儿自由操作

  3.“你们在玩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朋友的玩具响了,有的却没响,这是怎么回事呀?”(电池装错了)

  4. 教师请玩具会响的幼儿说一说他的电池是怎么装的?它的屁股坐在哪里?(弹簧)

  5. 教师出示电池宝宝的家的图示“原来电池宝宝的家有弹簧,还有什么?(白白的,像铁一样的东西)

  6. “嗯,这是一个帽子”教师边出示电池宝宝住进家的'图示边念:电池宝宝是怎样住进家的?是“屁股坐在弹簧上,头儿顶在帽子里

  7. 教师演示装电池

  8. 请幼儿重新试一试,拿起玩具出去玩一玩

  四、延伸:知道还有其他形状的电池

  今天,我们认识电池宝宝,也能把电池宝宝正确地装进玩具。你们知道吗?除了有圆柱体的电池宝宝,还有其他形状的电池宝宝,如正方形的,纽扣形的等,回去请你的爸爸妈妈帮你找一找,看看它们是装在什么玩具的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2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分享交流、归纳整理,了解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而不同的过冬方式;

  2.能在个别、小组、集体交流中大胆、有条理地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同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活动准备:

  1.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如图书、图片以及教师自备一定数量的动物图片:

  2.收集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生动形象的录像资料;

  3.分类整理资料的展板4张,不同类别过冬方式的动物标记卡一张(图文并茂),记录纸和笔若干,胶棒若干;

  4.用于促进幼儿良好科学学习品质养成的评比表一张。分别用嘴巴,耳朵,手作为标记。

  活动过程:

  环节一: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关于动物过冬的资料,如图片,图书等

  1.鼓励幼儿自由交流自己的经验,充分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从而激发幼儿的科学学习积极性。(达成目标2)

  教师导入:小朋友们,看到你们手里都带来了关于动物过冬的资料,你一定很想跟朋友们分享吧?这可以让别人知道你多么有学问哦。那你也一定很想从别人那里知道更多的知识,让你自己更有学问。那现在老师给你们三分钟时间,去分享交流,注意哦——老师有两个秘诀帮助你们成为有学问的人。1.如果你想要别人喜欢听你说,你一定要仔细的、有条理的把话说清楚;2.如果你想知道得更多,你一定要专心听别人说。最后,我们来看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哪个小朋友最有学问哟——到时候,请每一组派小朋友代表发言,看哪一组的小朋友代表说得最完整、最有条理,我会给他们的评比栏的小嘴巴标记栏目贴上小红旗哟!

  2.请每个小组选取一名幼儿代表集体分享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培养幼儿学会搜集信息,有条理完整讲述,获得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师提出分享交流的.要求,每一组推荐或自荐一名代表,把刚才自由交流搜集的信息有条理的讲述,分享。从而不仅让幼儿学会整合信息,更让幼儿体会到交流分享的意义。达成目标2)

  师:请每一组的代表来跟大家分享动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吧。谁说得更有条理,更丰富,就会赢得小红旗。

  3.教师小结

  教师引导:小朋友真厉害,通过分享交流,了解到那么多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不过,你们还有一些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不知道哦,现在我们一起去视频中了解吧!这一次我们评比,仔细观看和专心倾听,不漏掉任何一点知识的本领,看哪一组会得到小红旗呢?

  环节二:通过视频帮助幼儿进一步全面了解动物过冬的多种方式

  分段观看《动物过冬》视频。

  (分为三段:冬眠,迂徙,换毛。看完一段,帮助幼儿归纳分析,教师在记录板上贴上过冬方式的标记。标记图文并茂。为下一步幼儿分类整理做基础。达成目标1)

  1.看完第一段

  提问:通过视频,你了解到刚才那些动物都是怎么过冬的?为什么它们要过冬?

  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为什么要冬眠。

  2.看第二段以前

  提问: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会冬眠呀?我们接着去了解吧。

  引导幼儿归纳,动物迁徙也是为了过冬。

  3.第三段视频之前

  提问:动物赊了冬眠,迁徒之外,还有其他的过冬方式吗?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想象。了解动物还有其他的过冬方式,如换毛。

  教师小结: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各自有不同的过冬方式。

  4.评比出认真看、专心听的小组,培养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重点观察,倾听的良好习惯。

  环节三:鼓励幼儿将已有动物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突破重点,达成目标

  1.幼儿讨论自己带来的动物属于哪一类方式过冬,在展板上归类整理粘贴。

  2.教师小结。分析评比结果,鼓励幼儿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习得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

  活动延伸:

  教师引导:你还想知道关于动物的哪些秘密?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记录。顺应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下一活动。

  我们下一次再来比一比,看谁最会学习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3

  活动目标: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变化,产生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2、乐于用语言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发展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室内有从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2、镜子、剪刀、固体胶、铅笔、橡皮泥、纸等若干,分别装在塑料筐中。

  3、幼儿具备有关镜子的感性经验,并会用多种方法制作图案。

  活动过程:

  1、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①游戏:镜子和光。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②提问与交流:你是怎样玩的?这些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动?

  ③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2、引导探索光斑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

  ①墙上的光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明白光斑的形状与镜子的形状及其照射角度有关)

  ②光斑照在墙上像什么?

  3、深入探索怎样使光斑的形状发生变化?

  ①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②幼儿操作、实验。引导幼儿将自制的各种图案或图形粘贴在镜子上,再玩“镜子和光”的游戏。

  ③幼儿相互交流发现了什么。

  延伸活动:

  1、针对幼儿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带他们到室外作进一步的探索。

  2、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除改变光源的位置和在镜子上贴物外,还有哪些方法能改变光斑的形状。

  3、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实验:把月光、灯光作为光源,探索镜子能否制造晃动的光斑。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4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入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式制造“彩虹”。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2、部分制造“彩虹”的材料:镜子、浅盘、透明的圆珠笔笔杆、水、七彩颜料等。

  活动过程

  1、产生兴趣。

  有个小朋友在雨过天晴的日子里看到过一条美丽的彩虹,可是它一会儿就消失了。这个小朋友感到很遗憾。他就非常想要一条属于自己的彩虹。

  启发幼儿为这位爱彩虹的小朋友想办法。

  2、人造彩虹的诞生。

  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尝试制造“彩虹”。如:房间里的彩虹。在浅盘里装上水,把镜子斜放进盘子,然后对准太阳转动盘子,使太阳射到镜子上,调整镜子的角度,“彩虹”就会出现在墙壁上。

  一滴油彩虹。在一盘水上放一滴油,也会有产生“彩虹”效应,但这需要耐心调整观看的角度。

  笔杆彩虹。让阳光通过透明的圆珠笔笔杆射到白纸上,小心地转动笔杆,白纸上就会出现“彩虹”了。

  3、交流实验结果。

  制造出“彩虹”后,请幼儿互相欣赏。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演示自己制造彩虹的'过程。

  我们不仅帮助了那个小朋友,而且连我们自己也能轻松地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彩虹了。

  活动建议

  1、人造彩虹的制造方式多种多样,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使他们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2、若幼儿对制造彩虹的过程非常感兴趣,教师可延长活动时间,允许孩子充分探究。

  3、其他制造彩虹的方法:如在晴朗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的方向,用喷雾器,能形成“彩虹”:将七种颜色的油画颜料滴进水里,用小棍轻轻搅动,制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花纹,将白纸平放靠近水面,使七彩颜料印到白纸上,晾干后成为彩虹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6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活动过程

  1、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2、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3、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4、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5、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6、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7、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拓展思路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7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1、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3、教师总结: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

  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8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昆虫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常见的昆虫,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

  2、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和推理,进一步积累昆虫方面的经验。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具:昆虫的视频,各种昆虫的图片、标本。

  学具:蝴蝶、七星瓢虫、蚂蚁、蜘蛛的仿真模型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故事:《蝴蝶飞飞和苹果树》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较短。

  二、引导幼儿观察昆虫标本和图片。

  1、这里有一些标本和图片,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提问:你认识它们吗?长得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瓢虫、蚂蚁、蜘蛛,认识名称。

  提问:说说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3、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对比瓢虫、蚂蚁、蜘蛛,比较哪个是昆虫?

  小结:昆虫有六条腿、两对翅膀。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一节一节的。

  三、活动分享:

  1、观看昆虫的视频。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见到的昆虫。

  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昆虫?长得什么样子?

  四、尝试进行分类:

  1、提问:数一数有几只昆虫能除害?它们分别是谁?

  2、教育幼儿爱护益虫、保护环境。

  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大胆向自己的同伴讲述。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9

  设计意图

  一天,有个孩子带来了一整段藕,放在自然角里,它那特殊的造型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但是孩子的兴趣似乎都是在藕的表面,对藕本身所具有的很多秘密还是知之甚少的。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家乡的藕》,并从各个领域设计了一系列关于藕的活动,比如有水墨画“美丽的荷花”,印章画“藕片印花”,科学活动“藕怎么成长”等。本设计主要从藕中的孔这一细节进行探索和认识活动。

  教学详案

  教学备注

  [课时建议] 1课时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数数、玩玩中感知藕的一些基本特征,体验藕中有孔这一有趣的现象。

  2.乐于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情况。

  3.在游戏过程中,发现藕的有趣性。

  [活动准备]人手一段鲜藕、藕的图片一张;吸管、水(装在小塑料瓶里)、玻璃丝带、电线人手一份;焐熟藕、炒藕丝、嫩藕丝每组各一盆。

  [活动过程]

  一、感知藕的外部特征(出示一节藕)

  1.今天我们带来了什么?(藕)

  2.请小朋友看看、摸摸、闻闻、藕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可以从颜色、形状还有气味等方面来说。)

  (1)白白的,长长的,象小朋友的手臂。

  (2)摸上去滑滑的,象一根小棍子。

  (3)闻着感觉有点臭。

  小结:藕是乳白色的,摸上去比较光滑,看上去象一根小棍子,也象小朋友的小手臂。

  二、感知藕的内部特征

  1.发现藕中有孔这一现象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藕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请阿姨和老师帮忙把藕切开,看看里面是怎样的?(当老师和阿姨把藕一段段切开来时,一阵阵的清香溢满了整个教室,教师急忙抓住这个契机,再请小朋友仔细闻一闻,现在的藕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一阵阵:好香啊!……终于还了藕的“清香”之身!)

  (1)里面有一根长长的丝连在一起。

  (2)藕里面还有孔。

  2.数数藕有几个孔

  (1)藕里的孔排成了什么形状的队伍呢?象什么? (排成了一个圆形,象一朵花。)

  (2)你藕里面的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在这个环节中,看得仔细的孩子会发现:藕里除了有排成圆形的',象花瓣一样的孔以外,边上还有很多不规则的,象很多小气泡一样的小孔,这对问题“数数藕中有几个孔”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为了能排除这些小气泡的干扰,于是我设计了请小朋友数数藕中有几片花瓣这个问题,使得每个幼儿都能非常形象地知道,哪些孔是要数的,哪些孔是不需要数的。)

  (3)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的方法在黑板上一一展示。小结:藕切开来里面有长长的细细的丝,里面有孔,这些孔排成了一朵花的形状,这些花瓣有大有小,每个藕都有9个孔。

  三、试试藕的孔是不是通的。

  师:这些小洞洞到底有多深,能不能通到下面呢?1.介绍材料(玻璃丝线、电线、吸管、水)

  2.怎样才能证明这些藕的孔是通的呢?(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幼儿在操作前就能理解什么是通,什么是不通,以便在操作是能针对这一标准作出准确的判断。) 3.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工具,以证明藕的孔是通的还是不通的。(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讲:你选的是什么材料,证明是通的了吗? (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小结:不管你的藕是粗是细,是短是长,是老是嫩,我们都能用各种材料证明,藕中的每一个孔都是通的。

  四、介绍藕的出处和功效。

  师:你吃过藕吗?你吃过的藕是怎样的呢? (幼儿根据经验介绍。) 那吃藕有什么好处呢?

  五、品尝。

  品尝用不同烹饪方法制作的藕的味道。

  在这环节中,认识藕的外形特征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请幼儿闻一闻藕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藕是臭的,这和原计划中藕是清香的有很大的出入于是我又进一步问:为什么你闻到的藕会有点臭呢?为什么藕的身上会有淤泥呢?在这个环节中,很自然地引导出平时美味的藕是生长在淤泥里的。

  在数的过程中,由于藕中的孔数排成圆形的,这是一个难点所在,所以在第一次数数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有7个、8个、9个等。在请幼儿讲述经验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是少数了,有的幼儿是把一个孔数了两遍。于是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怎样才能不多不少的把这些花瓣数出来呢? 在多次尝试以后,孩子们探索到了很多方法:如,可以先按住其中一个孔再数,也可以在一个孔的边上做个记号,也可以从小孔开始数,从大孔开始数,还可以从边上有个小黑点的地方开始数。当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以后,孩子们得出结论:藕不管大小、粗细,中间都有9个孔。

  教师选择这四种材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们的软硬程度不一样,在穿过藕的孔时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需要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认真选择。

  生的藕可以清热解渴.’还能止血化痰;藕煮熟以后可以补血养胃,还有止泻的功能。

  [活动延伸]和个别种植藕的家长取得联系,带孩子们到藕池观看藕的出泥过程,同时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的情感。

  [活动反思]

  1.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的主题——“藕”就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很多孩子的家门前都有荷花池,但是孩子们平时关注的也许只有那碧绿的荷叶和娇艳的荷花,对埋在淤泥里的藕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吃的层面上。通过今天的实践探究,让孩子认识藕,并借此推展到其他活动。本次活动的关键在于提炼了有利于促进幼儿科学素养提高的内容。

  2.把感知数量巧妙地融入活动中大纲要求中班幼儿目测数群,但幼儿在目测数量较多的、排成圆形的物体时,容易受排列形式的影响,不能正确感知物体数量。所以在数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数到8个孔,而有的小朋友会数到1O个呢?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数数量时每样东西只能数一遍,不能多数也不能漏掉——要记住自己是从哪一个开始数的,在第一个开始数的地方做个记号,一直数到它前面的一个,以此来突破难点。通过数藕中间的孔,孩子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学会了怎样数排成圆形的物体的数量。先前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都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本次活动培养了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幼儿的教育应遵循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孩子确立科学的自我,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比如,本次活动就有一个环节,就是请幼儿闻一闻藕是什么味道。按照活动设计上的安排,幼儿闻出来的藕气味应该是清香的,但是当天才从荷塘里挖出来藕有一股淤泥的气味,所以当孩子们发现藕是“臭”的时候,教师没有因为幼儿的发现违背了原计划而显得束手无策或反复让幼儿闻以达到教学目标,而是灵机一动,接着反问:“为什么你闻到的藕好像有一股臭臭的味道呢?”自然而然地引导出藕是生长在淤泥里的话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教学机智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非常重视的。

  4.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原则本次活动有一个环节是探索藕中间的那么多孔到底是不是空的,教师根据操作的难易程度和材料的不同材质为幼儿准备了多种操作材料,有比较坚硬但有较强可塑性的电线、有较柔软但不会分叉的玻璃丝带、有空心但外表直直的吸管、也有随意变化的水。在操作过程中,幼儿选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尝试,每一种材料的尝试都能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惊喜。本次操作活动不仅仅是让幼儿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10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1-07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方案11-09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5-2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方案08-16

幼儿园大班教案科学活动教案12-23

幼儿园大班科学的活动教案12-22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7-13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5篇11-07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5篇)11-07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策划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