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1
本学年我校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教育科研为“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科研方向,围绕“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提升学校品位”这一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推进课程改革,真正使教科研走向实践,走近每一位教师,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本年度科研工作取得较大的发展,现将该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科研的具体目标
1、激发全体教师的教科研兴趣,把教研课和课题研究有效整合,并在教科研工作中做到“突出个性、潜心研究、大胆实践、勇于突破、深化创新、形成特色”。
2、全面实施省市级立项课题《山区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粤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等课题的研究,规范并细化课题研究工作,及时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
3、加强各学科的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以及科学研究与自主创新的能力。
4、抓好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资料建档工作,积累好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为课题研究的顺利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强化科研的具体措施
1、更新观念,营造氛围。
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的科研能力来自于学习与实践。倡导全体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以导学、自学、互学等形式,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每位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科研氛围。
2、完善机制,明确职责。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率先垂范,青年教师要努力成为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科研工作的合力。完善直接服务于师生共同发展的、不断开放的教科研网络,为教师、教研人员和学生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和学生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3、抓课题研究,促进科研成效
我校继续承担广东省清远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注重抓好科研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本学年已经申报正在研究的省级课题有:李力主持的《落后山区高中政治课堂突发问题的研究》,廖志坚主持的《高中化学学习心里的研究》,以申报正在研究的市级课题有:李力主持的《粤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莫新华主持的《高中分层教育的研究》,戴何明主持的《高中地理习题设计的研究》,另外还有一批县级课题被批准立项研究。
总之,本年度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将此项工作做的更好。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2
中小学生体质近年来持续下降已被社会公认。造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的,还有学生自身的。中小学各年龄段多数指标呈普遍下降趋势,力量素质全部下降,耐力素质大部分下降,其他素质也在下降。学生体质明显减弱,且出现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的现象。综合以上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为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及对相关课题的研究做出总结。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的希望。现如今学生体质呈普遍下降趋势,特别是城市学生下降幅度较乡村学生更大。学生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等等。以上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中结果呢?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趋向如何呢?这有待于我们基层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趋势
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民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导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地扩大。从总体国民体质上看,成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迫切需要以及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必须从青少年儿童和学生的健康抓起。
根据许多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样呈逐年下降的趋式。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弱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还不只如此,又出现了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青少年明显增多,体弱多病的儿童骤然剧增等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但身体形态指标有较大增长,特别是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增长幅度较大。
二、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的因素分析
1、学生、家长重智轻体的观念,对体质健康意识的淡薄。
近年来,学校教育一直受到"高考和中考"指挥棒的束缚,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为了争取好成绩,把智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体育教学就更不用说了,放在了若有若无的位置之上。加之学生从小在家长重智轻体的影响下,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有辉煌的前程。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家长认为子女的体质健康只要平时注重增加营养,参加体育锻炼用处并不大。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反映出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存在很大问题,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还非常缺乏,重智轻体的观念占重要地位。
2、学生课余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体质健康的提高。
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为此教师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量,学生因为要做作业,做完作业后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额外作业。等作业全部完成后,睡觉时间也差不多就到了;部分学生晚上或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提升班,学习各种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学校参加一些体育课或活动课规定内容的锻炼外,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一些课余体育锻炼,只能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才会有极少时间安排锻炼活动。这样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阻碍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影响体质健康的发展。
3、教育、教学观念落后,阻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消极影响,现在的升学考试、毕业考试,还是以"分数线"、"及格率"作为评价标准。一些学生在主课老师眼里成绩不理想,所以占用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就理所当然了,殊不知,这些在文化课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健康体质也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如此的恶性循环,不仅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其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无法按制定的计划完成。如学校有什么重大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在班主任和学生的要求下,只能在体育课上练习。体育教师不得不放弃上课的内容去完成不是体育课上的任务,教学质量则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因枯燥无聊的练习,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校的活动课或课外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学生缺少了教师的教,没有了教师的组织,没有了锻炼内容上的指导,也就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务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很喜欢体育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体育课看法也有所不同,有的认为自己"体质不错"没有锻炼的必要;有的认为体育课"毫无意思"不想上;还有的认为"长大了还在蹦蹦跳跳不象样子"怕丢人等等。体育锻炼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想有强健的体魄,并非一朝一夕。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体育老师还应该从自身的专业素养出发,认真的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体育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运动能力,优美的示范姿势以及恰当的教育语言,都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另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也能唤醒学生对体育课的重新认识。
5、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的影响
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青少年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非常有限,虽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各类体育场地设施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都用于本单位职工健身娱乐,面向群众开放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其重要原因一是管理方面的不便,二是器材的维护),由于社会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少,造成双休日学生无处去锻炼的现象,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互动,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促进学生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形成家庭带学生,学生促家庭的体育健身格局,促使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
6、体育硬件设施和师资的不足,也是影响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的原因。
目前尚有不少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重严重失调。同时体育教师心中还要提心吊胆,生怕学生人数太多发生碰撞,会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遇上这种情况,教师有时只能采用占地面积不大的体育项目,久而久之学生的运动量受到限制,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再有专业体育教师仍然缺乏,只好请其它任课教师兼任,这对指导学生正确参与体育锻炼是很不利的,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增强体质健康的机会。
三、结论与建议
俗话说"亡羊补牢,尤未晚矣"。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体质的下降不是一种偶然,是由客观存在的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只有真正和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家长的意识培养、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得以实现。只要家长、社会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场地器材得到切实解决,体育教师敬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学生的体质自然会增强。学生的体质增强了,有利于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
学生的成长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这一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这也正符合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要求。我们相信在国家正确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学校、家长和学生本身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督促和确保学生每天至少坚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实现学生的强健体魄将指日可待。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3
20xx年,我园“十二五”课题《幼儿园生活化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步入正轨。年初,此课题正式成为苏州市教育科学立项课题,并于3月份成功举行了开题论证活动。我园教师个个参与课题研究,在一日生活中的音乐渗透、电子白板辅助艺术领域课堂教学等方面已初显成效。现就本学期我园的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做潜心阅读的观察者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走得远,首先要有一颗宁静的心。这一点对于好胜心强,对新事物、新信息较为敏感的青年人来说,尤为不易,但这却又是踏上科研之路必须跨出的第一步。而阅读,则是静心的首选之术。也只有让教师在多看多学,读得全面、而且能读得有实效,才能为生活化的艺术教育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1、用信息技术,读无遗漏。
一方面,我们每月各年级组都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学习内容,通过幼儿园课题网站、校园网等方式供大家阅读学习,丰富研究知识。另一方面同,我们以“出门学专家”、“日常学师傅”等方式,让教师尽可能地多观摩学习。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我们要求教师用录像记录完整的教学过程,以便能在观摩后反复揣摩专家、师傅的一言一行,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用观察量表,读有侧重。
沿袭“十一五”的课题研究,我园仍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的艺术教育作为课题研究重点之一。在园内开展观摩活动前,我们先将执教老师的活动设计发给青年教师,让他们在观摩前就能对活动有大致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发给她们一张观察量表,让每个教师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有选择性地关注执教者的提问、回应等,有侧重地了解和研究执教者的生活化艺术教育手段,从而深入剖析其科学原理。
二、做虔心修炼的践行者
俗话说,只看不练假把式。只在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教师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教育、实施科学的教育,为此我们引领每一位教师参与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
1、选课题,依照特长各取所需。
作为苏州市级立项课题,我们按照开题论证活动中几位专家的建议,将《幼儿园生活化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进行分解,确立了从生活化艺术教育途径、内容及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在研究途径方面,我们以市级课题《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作为重要辅助,将其立为子课题之一。全园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子课题,实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有研究课题。如缪丽娅与缪祺的市级课题《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李娜的《幼儿园情境性音乐游戏的实践研究》,惠春燕的《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教学策略研究》,钱静的《幼儿园绘本教学组织策略研究》等等。而所有这些课题,又都来源于我园的《幼儿园生活化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属于其不同级别的子课题,经过开题论证活动后,大家的'研究思路更加清晰。
2、选阵地,百花齐放各显其能。
教师们以小组研讨与个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先是小组商讨计划,教师独立自主开展研究,取得初步成效后,在年级组内推广,得到年级组成员认可后,再在全园集体研讨活动中展示。如在音乐活动中,借助电子白板演示的圆圈舞中标识性人物的动态变化,就让幼儿一目了然地观察和掌握了舞蹈队形;再如一日活动中各环节的音乐指令,由大班组率先应用于日常活动中后,在观摩活动中进行展示,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也掀起了各年级各班引入音乐指令的研究与应用,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班额超多的情况下常规难把握等现实问题。一日活动中皆有音乐的浸润,我们的艺术教育特色也初显端倪。
三、做悉心剖析的研究者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反思,在观察现象中了解原因,再以相应的理论指导实践。我们引导教师做个有心人,以各种方式浸入到对细节的探究中,在所有的活动后都能够多回顾、多评议,在分析与反思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其中的得与失、成与败,以此获取经验和教训。
1、写故事,案例分析省课题研究。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在生活中不同时间内每个孩子的艺术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求执笔上岗,随时记录孩子有意义的言行,抓住其中的亮点,以便有空时能分析孩子的言行,或将现状与同事们探讨,深入剖析、认识其中的原由。这样的方式让教师对教育现象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联变得敏感起来。我们还开展故事讲述活动,不定期地让教师们晒一晒自己的生活化艺术教育故事,分享活动自己的发现和做法,实现经验共享。
2、写设计,同题异构品艺术整合。
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各自不同的创意,而这往往都来源于教师有目的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以说课比赛、同题异构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课题研究成果的机会。在说课活动中,教师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具的使用、活动过程等方面入手,全面地展示自己在教学中的生活化艺术教育的渗透,解决重难点的教育艺术。在同题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教师以百花齐放的方式,现场展示艺术教育在各领域中的融合,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智慧,实现了成果分享,达到了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
进入课题研究以来,我园教师已认可了自己作为教育者同时又是研究者的角色身份,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园的“十二五”课题研究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在生活化艺术教育的内容、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这将是我们以后的研究方向。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4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是进城打工子弟,家长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教育。孩子没有礼貌,学习状态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实验小学的孩子难教育是困扰在老师心中的难题。鉴于这情况,我便把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研究作为研究课题。这几个月,在市区两级教研室专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认真实践,及时反思,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半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
对于我来说,课题研究虽在以前搞过,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的.理念,教学方法已落后于当前的青年教师,所以当研究课题申报后,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我和我校其他课题研究老师探讨,向专家请教,翻阅资料,借鉴已有的经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分析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进行。
2、分析课例,深入课堂,潜心钻研,总结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学习名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先进的经验,针对性的进行课题研究。
3、总结经验,探索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可行性策略。
4、撰写研究论文,上传读书心得,教学案例分析,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作细致分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总结课题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
1、大多数学生知道关心父母并主动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懂得了家长的爱并不是理所当然的,遇到事情会和父母沟通,会听取父母的意见,不再强词夺理。
2、在学校里,学生比以前文明了。午餐时不管在教室还是餐厅,做到了静悄悄,吃完饭还能主动摆放好桌凳,帮助阿姨打扫卫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犯了错误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3、以前升国旗时尽管老师强调,可就有同学说话,甚至有嬉戏打闹的,现在同学们都能正确对待这庄严而又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校园里很少看见果皮纸屑,吵嘴打架更是没有了。
4、学生更加懂得资源的珍贵,没有浪费水的现象,以前教室里到下午时到处是纸屑,现在没有了。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课题研究在实施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社会、家庭环境给学生的某些负效应应重视。
2、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法纪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今后努力方向
虽然课题研究接近尾声,但德育教育还要继续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在反思、总结中继续探索。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正反面的典型事例,充分认识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2、明确目标,扎实推进。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征文、演讲等形式,寓教与活动之中,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家校结合,齐抓共管。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要坚持家校结合。
4、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美术、音乐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堂,老师结合课型渗透德育教育。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5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一、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整体间构与和谐教学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点: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己。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因为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三、对培养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探索
1、整体建构,梯度上升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运用对比、类比等方法,自觉搜索留在大脑中的某些表象,揭示事物间丰富的多元化的联系,从而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或因果互及的丰富联想。如在探究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时,我借助了几何画板,让学生总结它的性质:
⑴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⑵打开《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任意画⊙O和⊙O的内接四边形ABCD。
⑶量出可试题的所有值(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内角,对角线,周长,面积),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⑷改变圆的半径大小,这些量有无变化?由(3)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⑸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这些量有无变化?由(3)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移动三个顶点呢?
⑹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让学生回答)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设计具有内在联系和一定梯度的数学问题,构成"问题系列"。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不断解决问题和原有认知水平构成矛盾的良性循环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呈现出积极建构态势,开发了学生创造潜能。
2、发散思维,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在研究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设计变式题、开放题进行训练,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纵横沟通,并留给学生课后继续思考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舞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创新思维,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不再仅仅作为信息简单传递,它应该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对象,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象征,成为引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载体。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迅速转变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成为:
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②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③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努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我们的科研素质也得到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
四、本研究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1、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中,过于容易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选择恰当的问题并非易事。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承受能力,准确掌握学生的思路和意图以便于及时引导。
2、应该尽量避免教师主导性过强:新教学培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主要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一学习过程中来。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搭建一个框架,让学生自主地将已有的知识和需要了解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3、应继续完善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我们教学主要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为主,如何调动起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是个难题。
虽然这个学期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如何培养,如何使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与合作等,这些都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的策略,争取以后能使得课题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6
我们宜陵小学在“xx”和“十五”期间承担过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几年来,我校得到了上级领导,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为我们把脉,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我校正在研究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紧紧围绕此项课题,开展了多项措施并重,各项课题和谐的教科研工作格局。
一、构建和谐网络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这项课题的研究需要家长和社会密切配合。于是我们十分重视学校和家庭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立体教育网络。
1、让课题研究走进家庭
我们将课题研究具体落实在与家长沟通与交流工作中。学校通过家长会、电话、家访、校访等形式向家长了解、汇报学情况。尤其是家长学校授课活动更是有声有色,毕业班老师们在家长会上抓住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地进入中学,设身处境地为家长解决他们心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家长们的参与热情普遍很高,部分家长意犹未尽,会后还向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请教有关问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耐心地向家长解释,直至他们满意而归。
2、让课题研究走进社区
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加强与社区的交流与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在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中,学校分别邀请了市教育关工委的“五老报告团”、宜陵派出所、宜陵交警中队来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让学生深入社区、农村、敬老院、工厂,进行实习、考察,调查研究。
二、加强科研培训
我校的德育课题研究成员一般为班主任老师,因此,我们在加强对研究队伍培训的时候,进行了培训范围的再扩大,将全体班主任老师以及其他有志于教育科研课题的老师作为研究骨干的培养对象。
聘请一些知名教育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专业素质、理论素养等方面的再学习。4月份,我们集中德育课题组的成员以及宜陵镇全体小学班主任,聆听了市关工委黄主任所作的以“责任奉献”为主题的班主任工作专题报告。并写出相关的学习体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学习,就是将所有学习心得文章整理成集,组织全体老师再次学习,让老师们以专家为引领,以身边的优秀为榜样。
每年暑假,我们都派出教师参加由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培训。最近,我们还参加了江都市教育局组织的课题负责人培训班。
“青蓝工程”是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一个亮点,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青蓝工程”进行了移植。在签署“青蓝工程”合同的时候,将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作为合同的重要内容。徐香老师拜扬州市教育局特级教师陈萍为师,陈萍老师作为《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编委,经常进行研究讨论。功夫不负有心人,徐香老师代表江都市参加扬州市《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了扬州市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为我校德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获得又增加了一枚厚重的砝码。也激励了老师们以教立研,以研促教的信心。
三、强化过程管理
我校加强教科研的日常管理,杜绝了“假、大、空”现象,提高了课题管理的实效性,论文的写作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习惯和自觉行动,及时进行教育教学论文的推荐。值得高兴的是,20xx年来以,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赛的篇数和质量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我们深感教育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乃至全校各项工作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几年来,我校把教育科研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一把手校长亲自参加课题研究工作。从研究队伍的的建设,科研资金的投入以及研究的过程管理,给予了制度上的倾斜,并且将研究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地进行。教师们也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将课题研究和正常工作有效地融为一体,积极学习新的理念,收集新的科研信息,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重视研究成果的回收与总结。
四、张显校本特色
1、以德育课题引领其他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我校最大的课题,也是研究时间最长的课题,所以在德育课题引领下,重点抓好学校各项课题的研究落实工作,理顺大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指导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效性,确保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有序。
《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的功能定位与相互关系研究》、《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三项立项课题在经过组织申报、成功立项后,成功进行了开题。并进入了实质性的研究阶段。尤其值得介绍的是,在德育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将村小的教师吸收为课题组成员,以寻求协调研究,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有效提高了村小教师的科研水平。这在我校教科研工作中又是一个创新,也是学区所有学校捆绑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2、以校园文化承载课题研究
我们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校设计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造型别致的宣传栏,配合极具个性化的学校大门,让人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学校两个宣传栏张贴着百年老校的历史与未来。
树人楼过道两侧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加上学校的规划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校园墙壁上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3、关注留守儿童
上学期,我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排查了解。目前全校共有留守儿童643人。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学生有145人,父亲外出打工的学生有451人。母亲外出打工的学生有47人。虽然所有学生都有了托管,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托管责任不能落实;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家校沟通不够,影响了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家庭和社会不能有效对接,影响留守儿童身心。这一系列的问题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我们觉得: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不能忽视这样的现状,我们建立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档案,并且进行跟踪记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并且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同时,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了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留守儿童的思想品格和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重视活动开展
我校把课题研究工作融进了学校日常工作中
1、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们创新红领巾监督岗检查,要求监督员同学在检查的同时,将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映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这样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坚持每周一,在集体晨会上公布夺得常规流动红旗的班级,每当此时,总能听见出、操场上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欢呼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极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热烈的爱班之心,爱校之情。
2、感恩教育循序渐进
今年暑假,我们编订了宜陵小学第二套校本教材《感恩的心》,对各班的晨会以及班对会的内容进行了指导,要求各班主任充分利用校本教材的资料进行品德教育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挖掘教育的内容,研究教育的途径,提高教育的效率,巩固教育的效果。
3、主题活动异彩纷呈
“三八”妇女节、举行了“妈妈,我爱您!”主题演讲比赛。清明节来临之际,组织六年级学生前往江都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墓。六一儿童节,举行了表彰大会。积极参加上级的所有活动。参加了市局的《中国骄傲》读书征文活动。各班开展感恩教育宣传月活动,我们分年级统一备课,统一利用晨会、班会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举行了“感恩教育”故事征集评比。系列感恩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4、阵地建设各具特色
升旗仪式除了雨天改为集体晨会之外,每周一次,正常进行,而且做到每次定主题,定主讲人。黑板报和手抄报正常出刊,并且评比及时,同时将赏心悦目的的手抄报在橱窗内展出,形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校园风铃”是本学年刚开辟的一块宣传阵地。辟有“跟好书做伴”、“与名人为友”、“从历史走来”以及“校园风铃特别版”四大版块。其中,“与名人为友”主要介绍名人名言。定期分类介绍古今中外的相关名言,使学生在阅读名言的同时,感受名人的精神,学习名人的品质。并做到与相关的主题相结合。比如:九月份以“尊敬老师”为主题,十月份以“热爱祖国”为主题。让学生在阅读名言中同名人对话,与名人为友。“从历史走来”以介绍历史上的今天为主,让学生了解历史。
五、实施基础保障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课题是《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面对兄弟学校的研究工作,我们感到肩上压力重大。我们决心化压力为动力,以这一课题为研究的支点,全面开创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因此,我校从一把手做起,由校长担任主持人,人人关心这个课题,参与这个课题,支持这个课题的研究,认真做好这一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竭尽所能地为教科研提供方便,切实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育科研经费的落实,大力支持教师的各项科研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搭建形式多样的研究平台和学习平台,使学校成为一个研究型群体和学习型组织。
六、优化成果展示
现在的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最亲赖的是听课评课。对于教科研却不是很关心!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要求教师跳出课堂,对我们的工作进行高位思考,形成不要与课堂零距离。要知道对课堂上的德育渗透进行理性和深层的思考。并且注意总结。几年来,我校在德育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潘湘云校长被评为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他的论文还被评为一等奖,另外,先后被评为一等奖的老师还有尤兴胜、姚克扣,几年来,先后获得等级奖的论文近20篇。
我们相信,在专家和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硕果累累,取得圆满成功,一定会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7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目标与课堂两层皮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现今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已转到了如何去制定和落实我们的目标这一操作性问题上。鉴于此种情况,我校提出进行“语文课堂目标达成策略”的求真务实的课题研究。我积极参加此课题研究,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本课题是本学期新申报的一个语文课题,我们认真系统地学习了课题申报书以及语文课堂目标达成策略相关的理论。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对于目标的制定和达成大家都是按部就班,但是未引起关注,现在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通过学习和交流,课题组老师认识到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明确和准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明确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二、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不是做“假、大、空”的资料,只有实实在在将课题落实到课堂之中,在实践中探索,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才有其真正的价值。
1.本课题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我努力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切实进行课堂目标如何有效达成的研究,及时将做法以及经验得失做好记录,在课题组活动时相互交流。
2.开展课题研讨课,本学期课题组成员倪谷香﹑丁莲香分别执教了课题研讨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广玉兰》,从减负增效方面交流了课堂目标的达成度,我和课题组老师从具体的案例中分析了如何有效达成既定的课堂目标,在交流碰撞中引发思考。
3.认真参加教材培训及集体备课:积极参加举办的论文评比。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定期提交相关论文、总结、心得体会,写好教学反思。
三、取得的成绩
本人在课堂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课题研究在学校“减负增效”课堂教学比赛中,我执教的《蚁国英雄》获得了三等奖,受到了听课老师的的好评。
四、今后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收集整理实验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如参加市级课改论文评选获奖、汇编的教改论文等,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并将其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如些反复,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并对操作策略和所形成的学生能力进行评价。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8
在本学期,教科室在市教研教科室、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教科研工作以学校发展为宗旨,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工作,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切实加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促进我校教科研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现就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思想观念
要开展好教育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要求教师确立“学会学习”的思想,一线教师每学期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着。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阅读相关的教学刊物。在上学期结束时候,教科室要每位教师在暑假期间都要撰写学习理论的心得笔记,于本学期初上交。因此在学期开学就把教师在暑假撰写的心得笔记收集上来。同时在本学期中,成立了教师论坛交流,在每周一的例子会上安排2—4位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观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他们注重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来发现、研究问题,着眼于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和随笔。其次,开好二次会,即期初教科工作会议和期末教科工作表彰会议。在参加市级教科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向全体教师传达教科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教科意识。开好总结会议,为下学期的教科工作作好动员,把教师从“行动型”转向“研究型”。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为学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深度和广度的思维动力,使青年教师在教育学业务和教育科研工作上速度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
二、加强课题研究,规范过程管理
1、制订计划,扎实过程研究。
围绕我校的苏州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研究》展开研究活动。结合平时具体的教研组活动,课题组老师构思活动设想,撰写活动方案,总结活动得失,把具体的活动与理论的逐步提升相结合。
2、搭建舞台,打造研究团队
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我们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各项教科研活动,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创设条件、搭建舞台,全力打造一支师德好、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青年教师队伍。并组织课题组老师针对研究内容有目的地进行讨论和评价,使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本学期中,我校针对教研组活动情况,制定了与课题相关的校本研究活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定时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评价,以教促研,使教研和教科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教科工作立足于教师的课堂研究,以开展生态课堂研究,打造生态课堂的实践为基础,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科研平台。学期中组织了青年教师的评优课比赛、骨干教师的展示课比赛、各学校的评优课比赛等等,在比赛中锻炼教师教研的能力,在评价中提升教师科研的意识,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快速提高。苏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立项、研究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课题准备于2012年1月期末进行鉴定工作,已经得到市教科部门专家的指导,并向苏州教科院提出鉴定申请。
课题组全体教师的认真研究也得到了丰硕成果的回报。2011年10月z校长的论文《用文化的力量打造和谐校园》在《基础教育论坛》上发表,IssN1674-6023。zz老师的论文《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在《读写算》上发表,IssN1002-7661cN42-1078/G4,邮发代号:38-520。同时学校在2011年11月11日承办了zz市第12次名师引路活动,特别邀请了来自昆山市教研室的特级教师张敏华来校讲学。张特级的讲座从语文教学的“本色”出发,让我们一线语文老师清楚语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侃侃而谈。我校教师在本学期中共有23人次发表23篇文章,教师获奖论文有31人次共37篇。
3、着力学校微型课题研究的开展,提升教师的教科能力
本学期中,学校启动了微型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期初教科大会上,要求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人参与学校微型课题的研究,人人申报微型课题。
第一,规范了申报的过程。教科室下发了微型课题的申报表,学校教师申报微型课题17个,教科室对每个申报的课题都进行了审查,并组织了学校主管教科的领导一同参与,最后对申报的微型课题进行立项。在教师的工作会议上通告,通过了17项微型课题的立项。
第二,规范了微型课题的规范管理,针对每个课题的立项,对每个微型课题成立了单独的管理档案,由课题的负责人负责收集,整理,归档,并撰写微型课题的实施情况小结,总结微型课题的成果。
第三,针对微型课题的教师理论专业层次不一,因此教科部门:
一是要求课题研究者能够常常更新,研读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及时充电,二是及时将微型课题研究的适时动态让课题负责人了解,推荐相关理论书籍和文章,供他们阅读,提升理论水平,为他们提供在研究过程中的理论依据,及时答疑解惑。第四,定期检查,督促实施。使课题的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在学期末,要求微型课题的.负责人将本课题的实施情况小结,并做好相关成果的整理工作,及时归档。规范管理。
三、依托信息资源,提高科研实效
1、及时收集、反馈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报刊的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着力组织教师参赛、投稿、推荐发表。
2、注重校园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给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的了有力的保证。本学期,我们继续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不断充实完善校园网信息资源库,积极探究信息化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科研实效。
3、加强了课题网络化的实践和管理,将课题的相关信息传到网上,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监控,有力地推进学校教科研的进步。
四、注重科研总结,做好年报工作
本学期,我们根据上级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安排,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课题组老师、青年教师)认真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
每学期末,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学校教科结束工作,做好教科研百分考核的相关资料。以务实的态度反思学期教科工作的现状,争取在新的一学期中能够做得更好,更有特色。
回顾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9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所以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研究和尝试。
一、研究活动
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我们从写和改两方面出发进行研究。现在,教材中所需要写的一般是由要求的作文。过去的做法是当堂布置,当堂指导,当堂完成。学生没有充分准备,急得团团转,写了又勾,勾了又写,一节课下来,连个作文开头还没写出来。
我们全组老师坐下来展开讨论,如何让学生作文时既感到轻松,又言之有物。大家一致认为,要给学生充分地观察、走访、查阅的机会,并且交稿时间延长到一周。稿子交上来就万事大吉了吗?不,改这一环节不可忽视。怎么改?大家各抒己见。一致认为首先是自批自改,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初稿进行加工,修改;然后组织互批互改,小组内4名同学轮流交换,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最后全班交流,每组选出一篇优秀作文,在全班宣读,学生发表评论,指出优、缺点,以利于进一步修改,实现共享。
当然,在修改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文题的'确认,主题的确认,题材的确认,文章层次的安排等,同时包括对字、词、标点的修改。
二、研究进展
一学期共有八篇大作文,每次作文教师都相机进行实践。并且对写景作文和叙事作文进行重点研究操作。
在写第一篇作文时,在真正让学生写之前,让学生去观察,查阅资料,或去体验,从物到人仔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静下来开始习作,很多学生初稿就很棒。再经过一系列修改,作文就更棒了。
写人间真情的叙事作文前,先让学生走访,也可以查资料或向家长了解相关事例,使学生受到触动,然后成文。现在全体教师都集中精神探索不同类型作文的指导和修改,探索作文后进生的补救办法,总结前段经验,在新学期作文教学中加以落实。
三、研究成果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实践,各位老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自己写出了高质量的反思、案例、小故事等。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10
本学期学校正在紧张进行新校搬迁的筹备工作,虽然紧张忙碌,但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从不松懈。我们紧紧围绕和谐德育子课题《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
1、课题组经过认真地讨论和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研究课题的各级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必要的充实与调整。课题组负责人卢世勇校长总体负责,课题秘书覃和秋主任具体负责,带领课题组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学习、集中讨论等多种形式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业务修养和德育水平。本学期组织莫永秀、江自霜、韦文丹老师到兴义市参加全省和谐德育研究年会,学到了一定的优秀经验,也对学校老师进行了二次培训。
2、发挥学校22位县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根据老师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平。教师们的研究成果,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创建德育工作研究体系,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1、德育工作主题明确。
学校根据年度德育工作的重点,制定学校月度德育工作主题,围绕这个大主题,再制定每周的德育工作小主题。学校领导班子和课题研究组成员对这套德育工作研究体系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做了许多的工作。才使这项工作在探索中逐步实施。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思索,反思,力求完善,使各方面的工作更具体,更深入,更有实效。
2、以校园文化承载课题研究
我们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校大门过道左右两边建造两个造型别致的宣传栏和五心教育标语。学校荔泉书院陈列百年老校的历史,展示了我校的先烈邓恩铭的事迹和学校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校园墙壁上展示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良好习惯》及《师生图书推荐目录》等。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
(1)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们创新红领巾监督岗检查,要求监督员同学在检查的同时,将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映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这样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常规管理抓得实,抓得细。经过逐步的完善,学生德育管理制度、班级的量化管理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学生的量化工作以《荔波一小雏鹰争星》、《我为班级争光彩》为准则,支持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2)周德育课的开展:根据每周的德育工作小主题,各班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进行本周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这个活动中有老师的专题教育,更有学生的实践参与。例如:清明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墓。
(4)德育主题队会的观摩教育。
根据学校的德育工作重点和德育工作主题,组织开展主题队会活动评比观摩活动。本学期学校进行了一次主题班队会评比活动。为使各班的主题队会有成效,各班的学生团结协作,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搜集与活动相关的各种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精神,班级的团队意识,求新求异求好的思想都得到高层次的提升。
三、课题实验阶段性成果
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我们课题组在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工作时,也相应的作了一些经验总结,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1、课题组老师积极研究,认真探索,将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体会形成文字,上升为理论,部分文章在各级各类获奖发表,如:12月24日,陈才玉老师的论文《伸出爱的手》在《中国当代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上发表,玉春艺老师的论文《诚信是明亮的灯塔》在《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上发表;江自霜老师的论文《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在《劳动时报》上发表;朱元玲老师的论文《给思想品德教育开个好头》在《黔南日报》上发表;欧红念老师的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荔波教研》上发表,本学期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共计19篇。张秋明老师的《我的家乡荔波欢迎你》等共计11篇论文、教学设计获省金茅杯和谐德育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比一、二、三等奖;全国和谐德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也在紧张地整理之中。
2、课题组老师的实验成果还表现在他们的工作和成绩得到学校及师生们的认同。胡国兰、徐荣慧执教的《我爱我家》和韦建仙、颜鑫执教的《让诚信永驻心间》获得省金茅杯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二等奖;姚志细、蒙转执教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获得荔波县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一等奖;韦建仙、颜鑫执教的《最美少年梦》获得荔波县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三等奖等奖;何柯磊等4名同学荣获全县优秀学生,胡森然等4名同学荣获全县优秀学生干部。
四、今后课题实验的规划和方向
我校的《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德育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已进行将近三年。在阶段性实验中亦取得了初步成绩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很不够,有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使之逐步完善。下一段应着力研究与实践如下几个问题:
1、继续落实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家长会,每学期班任家访率要求达40%以上,力争全学年普访率达100%。
2、重点抓好个案研究,以点带面,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对行为规范训练的落实,从细小处入手,有待不断完善。
总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在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相信,在专家和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硕果累累,取得圆满成功,一定会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总结06-17
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总结03-02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03-04
课题研究心得03-29
小学课题研究工作总结05-16
小学课题研究工作总结03-12
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03-12
关于课题研究工作总结04-14
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总结02-20
课题研究心得范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