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科研处工作总结

时间:2023-04-12 09:44:25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科研处工作总结精选15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研处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研处工作总结精选15篇

科研处工作总结1

  中学科研处是学校基本的教学科研单位。学校科研处应当为学校推动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科学发展的基础意见,并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努力付诸实践和逐步取得成果。在深化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对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对如何提高各个学科和每位教师的教学教育水平,以及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状况、身心状况、接受教育的状况,从行为中反映出来的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学生思维走向和教育成果的发展趋势等等问题的研究,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而这种研究是学校科研处应当担负的任务。下面从四个方面对本学期科研处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紧抓教育教学常规工作

  1.组织安排各学科教师的校级公开课达79节,通过校级公开课,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我校目前教育教学的特色和不足。

  2.配合我校教师参加市、省级优质课评比,为参赛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及各项服务提供保障,使教师切身感受到我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

  3.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别有关教育教学的研讨会,拓展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4.四月份组织了以“九江实验中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大赛活动”为主题的开放周活动,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5.为推进九江实验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互相交流借鉴,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特开展“九江实验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跟踪调研”活动。

  二、加强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及管理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本学期由吕江花副校长具体负责的课题《中学师生关系与师生心理健康相关》获省级优秀课题,激励了教师,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2.科研管理规范化。为了使学校的科研工作顺畅有序的开展,学校科研处建立了分管校长、科研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教师全员参与的科研管理机制,形成“分管校长科研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全员”四级组织网络。

  科学的管理离不开科学的制度。科研处正在健全和完善教育科研制度,这包括课题立项制度、课题培训制度、课题汇报制度、课题检查指导制度、课题评估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科研成果推广制度、课题档案管理制度、课题经费管理制度、科研设备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将对课题研究质量、科研成果的评定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

  3.对各学科教研组20xx年度进行量化考核评估,促进了各学科教研组的竞争意识,规范教研组工作的管理。

  三、积极开展教师的培训工作

  1.本学期科研处组织了教师学习计算机基本维护,为今后学校的网络安全维护打下的`基础。

  2.本学期科研处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了江西省“英特尔未来教育”优秀应用团队及个人评比,并获得了优秀团体和两个个人一等奖,激励了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

  1.利用《世纪通20xx校园网管理软件》,对我校各办公室、各年级组及各教研组的各模块进行了更加规范的管理,加快了我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2.利用文星电教管理软件对我校现有软件进行了统一的管理,利用校园网服务器以方便教师查找和使用,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鼓励35岁以下教师建立个人网页。

  3.利用校园电视台,定期在每周二下午进行德育、科教、心理辅导工作。

  4、组织电教人员参加省级和市级的电教“三优”评比,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树立了教师的信心,带动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

科研处工作总结2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立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学期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本学期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思想观念。

  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本学期充分利用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组织认真学习与特教相关的教学刊物。通过看教学录像、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

  我校十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写业务笔记、教后反思、教学随笔,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开展课改实验研究,探索教改之路。

  1、坚持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校本教研机制,深化课题研究,推动课改进程。充分利用学校主课题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学科间的有效沟通与积极整合,带动语文、数学、英语等的课题研究,形成“科科有专题、人人搞研究”的良好局面。

  2、做好课题管理工作,对已立项的课题根据实验方案认真实施,动员教师“人人关心课题、人人参与课题”,教师人人有课题,积极建设科研骨干队伍。

  3、通过该课题研究和实验,通过组织骨干教师攻关,开展学习研讨,研究典型

  课例,总结实验成效,把实验不断引向深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定期进行课题研究交流会,注重了课题研究的计划性,实效性。

  5、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注意落实研究计划,搜集、整理课题实验有关原始资料,加强课题实验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每周开展活动,注重交流。

  三、加强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以理论阐述和案例剖析相结合的形式,向教师讲明新课改形势下,备课的形式、环节和要求,了解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些原则。要求教师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学习习惯并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贯彻和培养,并能通过学习培训,让实在、实用、高效的课堂呈现在沣东中学。

  突出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督促教师在普通话、书写、教研能力、微机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10、11月份,科研处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了秦都区教育局“有效教学系列活动”,通过学习研讨交流、开展“同课异构”听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师的反思能力。

  11月中旬,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市级教学能手大赛”。大赛前夕,相关教研组的教师们开展了一系列交流研讨活动,教研组事先认真分析了教材,研究了教法。参赛教师根据组内成员的评课和自身的'反思,进行多次备课、上课。目前我校参赛的两名教师已获得区级教教学能手称号,并被区教研室推荐参加市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11月末,学校又以 “教师自学材料交流汇报”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科研课题的研讨交流活动,阐述了如何将自学材料中好的方法借鉴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并将具有推广价值的资料推荐给其他教师。

  12月初,我校邀请教育专家、山东杜郎口中学副校长高俊英一行与沣东中学领导教师一起探讨交流课程改革工作经验,并就我校目前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指导,帮助教师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上示范课、进课堂听课、开座谈会,杜郎口的几位专家对沣东中学的课改工作进行了切实具体的指导,各位专家强调指出沣东中学的课改工作要克服目前的困难,创造更大的成绩,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了解学生。针对部分学生激励“疲软”,调动不起兴趣,

  学习积极性不高,发言不积极,思考不主动,课堂上成了旁听者、局外人等现象,专家提出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需求,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去安排教学内容,不能只按课本内容对所有学生的教学实行一刀切,否则采取的教学策略可能都是徒劳。

  2、发展学生。针对部分教师仍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主体作用,仍用 “讲”代替学生 “学”现象,专家提出要坚持四个 “不”:不为赶进度而讲;不为完成教学目标、顾及知识的全面性而讲;不为因要所有学生达到 “一刀切”的要求而讲;不为担心学生说不到点子上而讲,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讨论、自由展示,这样才能发展学生能力。杜郎口专家 “语文无差生,开口即语文”的语文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教师莫大的启迪。

  3、引导学生。比如占课堂份量最重的预习课,要求学生将课时内容先自学一遍,并掌握80%的内容,完成教师设计的预习任务。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应认识到预习不只是把任务分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下去完成分配的任务,不只是教师出一个预习题纲,然后把它交给学生那么简单的事情。预习应是在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逐步完成的。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学的相互帮助。

  二)、抓好教学设计、实施与效果检测。

  1、进一步充实做好课前备课,重点做好教材整合。特别在理科教材例题较少,学生难以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的情况下,指导预习时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的限制,而应根据课标要求,在备课过程中注意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特点,整合各版本教材的内容,依据学生实际和课标要求设计预习提纲。

  2、预习内容的设计,提纲的编写应在体现课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双基、逐层提高。题目任务的编写一方面要顾及中下游学生的实际水平,还应注意在难度方面应该是一个题一个题的逐渐拔高,题目之间要有层次、要有联系。

  3、实行分层教学,并以极大的力气落实检查。除教师做好课堂反馈落实、练习检测落实外,学校还要做好单元知识随机抽检,促使教师做好教学效果的检查落实,避免学生 “吃夹生饭”、教师 “溜西瓜皮”。

  4、要重视帮扶对子的建立,发挥帮扶对子的作用。在各学习小组内建立帮扶对子时,应当明确谁是帮助者、谁是被帮助对象,不能含糊其辞,不能让组内成员自行帮扶。同时在确定帮扶对子时应注意优差结合。对于已建立的帮扶对子的活动情况应时刻关注,督促其发挥作用。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做好对帮扶对子工作的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帮扶对子成员的细微进步与不足,在评价时对帮扶对子的两个成员应一起评价,实行利益捆绑。评价应及时到位,不能滞后。另外,教师应设法明确帮扶对子的阶段帮扶任务,做到限时、限题并及时检测。

  5、做好对学生赏识教育工作。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树立“开口无错”意识,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强调一切工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进步着想,教师就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学校的课改工作就一定会顺利向前推进。

  通过这次交流研讨活动,我校全体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课改认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方法得以充实和改进,课改信心更加坚定。

  12月末,学校开展了“校级科研骨干”的评选活动。本次活动设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评选小组,根据教师在工作中各方面的表现,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评选出校级科研骨干。本次评选活动严肃认真,在教师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和长远的影响,将促动教师在今后工作中更加认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四、注重科研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本学期,我们根据上级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安排,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课题组老师、青年教师)认真撰写了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教科室及时做好征文信息的传达、论文质量的把关、征文结果的反馈等工作。多篇论文、教学设计等在国家、省、市级范围内获奖。

  五、强化激励措施,提高科研积极性。

  本学期,我们在确保各项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的同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科研开展及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且纳入年度考核之中。对于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包括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交流等)的教师,根据学校奖励细则进行加分奖励。

  回顾本学期的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克服困难,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科研处工作总结3

  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本学期教研处加强内部建设,积极思考,锐意改革,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学工作全程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质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就以下五个方面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面对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本学期各教研组仍然把新课标的学习放在突出的位置,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研究本学科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进一步领悟课程论专家、学科论专家对课程标准特质的解读;进一步钻研了新教材,准确把握了新教材遵循的新理念,体会了新理念的特点,辨析了新教材和旧教材的异同;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组织、教学结构、教学管理、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深入思考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进一步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各学科指导意见,使每位老师吃透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使广大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消除偏难偏怪的无效劳动,走出事倍功半的困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营造学术研究氛围,使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已初步树立起较新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过程管理精细,实施有效教学。

  为了认真贯彻教育局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我们首先狠抓教学常规,切实贯彻“教学五认真”,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组织考试、认真辅导学生。学校不定期地对部分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加强对学科教学的调控。其次是认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学校分期组织新进教师亮相课、行政领导示范课、学校第三届优质课评比、教学公开日活动以及县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观摩。第三是加强备课组协同合作。充分利用每周半天集体备课的时间,认真钻研教材,交流备课体会,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讲义。第四是向训练要质量。学校要求教师要树立减负增效的观念,精选习题,精编讲义,强化小题训练,落实晚读效率。最后是加强过程监控,本学期组织了三次有效教学常规检查,检查各年级各备课组教师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学生作业批改情况,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促进了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迅速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自身建设也得以加强。本学期,进一步规范了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制度,教研组、备课组每两周活动一次,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内容、效果显著,特别是教研活动经费的发放,激活了人气,凝聚了人心。各组统一了思想认识,强化过程管理,优化学案建设,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有益身心健康、人格和谐发展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各组不断开展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内引外联,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专题教研活动,坚持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借助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和各类教学竞赛等形式,拓展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邀请2位特级教师来校教学、上课,语文组、英语组邀请兄弟学校来校指导交流,都有很好的收获。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动关注教师发展。

  本学期,我们进一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态度影响和带动学生,用勤奋工作、乐于奉献的行动感染学生,用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技巧吸引学生,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各类考试取得良好的成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本学期,严格执行《宜山高级中学教学考核条例》,开始实施有利于教师主动发展、多元化评价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体现管理重过程,考核重结果,以激发教师的“兴奋点”,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组织校内教学技能比赛。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开展诸如专业能力、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应用技术的大比武,以实践强素质、促能力。本学期举行的校优质课评比规模大、范围广,收到很好的练兵效果。

  第三切实抓好教学研究活动。各学科教研组积极开展了与学校及本组课题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使之与教科研有机结合,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引导广大老师积极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改变过去事倍功半的现象,通过效益的提高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营造学习型氛围,引导广大老师关注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反思自己的教学,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四、加强毕业班管理,力争高考再创辉煌。

  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充实了毕业班的管理力量,校长亲自领衔主抓高三段工作。学校多次召集高三全体老师专题分析研究高三年级的教情和学情,研究新的考试模式,力求较准确地把握新的考试要求,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1月份,高三段全体教师远赴桐乡、嘉善高中学习取经,就新课程高考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专题学习和交流。毕业班级都具体落实了高考指标,制定了相关措施。特别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宏观调控,对每门学科作业的量、教师的辅导时间都作了明确的安排,高三年级分学段分学科分班级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将这些计划落实到位,对每次模拟考试、阶段性测试都做详尽的分析,分析到班、到人,采取盯人、盯学科、盯班级的措施,细化到每个环节、每堂课、每个人,确保高考能取得好成绩。

  五、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新的世纪,综合国力竞争曰趋激烈,要使国富民强,民族昌盛,关键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学校则肩负着这一历史重任。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广大学生从中经受磨练,从而达到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目的。全校继续开足开好各类选修课、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正常开展好体育活动,加强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体育、音乐、美术、技术都开足开全。通过这些措施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努力实践,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进而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努力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开发与持续发展。

  我们进一步抓好了各学科兴趣小组活动,想尽方法,为兴趣小组提供条件,给学生以拓展个性发展的空间。开学初,教务处人员会同有关兴趣小组辅导老师,研究制订辅导计划,确定目标,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拼搏,争取发挥最佳水平。在各位辅导老师的精心辅导和有关同学的不断努力下,我校在各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本学期,共有11个人次在省级竞赛中得奖,43人次在市级竞赛中得奖,78人次在县级竞赛得奖,各个教研组、备课组也都举行了校级竞赛,大大活跃了学习的气氛,也促进了学科教学的提高。

  下学期我们要以争创省二级重点中学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硬道理,没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就没有学校良好的声誉。校荣我荣,全体老师为学校的美好愿景而奋斗,在为学校的荣誉而战。如果说,没有这个动力,我们就会失去拼搏的源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始终把“质量”放在心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钻研新标准,准确理解和实施新课程;

  二、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三、研究新高考,争取xxxx届再创辉煌;

  四、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五、重视基础年级的教学,一以贯之狠抓学风建设;

  六、认真推行学科发展规划,铸造品牌学科;

  七、注重内涵发展,重视教育教学科研。

科研处工作总结4

  科研处在学校的下,市教育学院、市教科所的指导下,在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下,完成了以下任务:

  1.编辑、印制了学校的第三期《教改论坛》。

  2.编辑、印制了第28、29两期《课改快讯》。

  3.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实验研究》申请了结题,经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验收合格,并颁发合格证。

  4.为姜育孝校长申请了黑龙江省“十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

  5.向黑龙江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申报了“十五”科研成果《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

  6.在鸡西市“十五”教育科研工作总结表彰中我校被评为鸡西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刘务才被鸡西市教育局和鸡西市教育学会评为鸡西市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工作者。

  7.向黑龙江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申请了“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8.向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申请了“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9.组织了“赴哈师大附中学习教师汇报会”

  10.经过对全校教师的宣传动员和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向鸡西教科所申请了鸡西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课题18项。

  11.协同高中教务处圆满完成了黑龙江省第三批示范性高中复评活动中的我校示范观摩课准备和实施工作。

  12.向全国创新研究会、黑龙江省教育学会推荐了上百论文及科研成果,使百余名教师获奖。

  13.认真完成了省教育学院、市教科所、市教育学院、市教育局师资科下达的各项任务。

  14.认真完成了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

科研处工作总结5

  20xx年度,在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硅藻土小组组长秦邦国先生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小组试验工作基本上完成本年度预期计划和课题指标。现将20xx年度工作状况报告如下:

  1、工作思维,求真务实的试验工作是硅藻土试验小组工作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小组试验人员工作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试验成果”的重要条件。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硅藻土小组的试验工作,多次强调小组试验作的重要性,在小雨公司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硅藻土小组的试验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

  2、营造氛围,鼓励交流:为浓厚小组试验工作的兴趣和科学的学术氛围,开拓视野,活跃试验气氛,优化所学互补所长的学习环境,先后多次组织硅藻小组例会,认真做好每一次试验报告并及时转发给小组各位成员,积极组织每次例会,认真讨论每次试验报告,发挥小组成员的.主动能动性,制定下次试验方案,目前硅藻土小组工作的成效均归功于公司总经理硅藻土小组组长的领导与支持。

  3、健全试验数据的积累制度,试验数据规范化:建立、健全试验数据管理制度和二级试验数据存档等,完成每次试验方案的制定和编制修改的管理工作;并根据试验实际情况部署安排试验工作的时间与进程。4、主要问题:本部门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相互交流需要加强,试验数据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今后硅藻土小组要加强学习,健全和完善各种试验小组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素质,使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推动工作持续发展。

科研处工作总结6

  科研处在学校的领导下,市教育学院、市教科所的指导下,在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下,完成了以下任务:

  一、省级和市级课题研究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1.对已经审批的.省级课题《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组织开展研究。

  (1)xx年6月7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艺体楼三楼小会议室,召开了课题开题预备会议,对课题研究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了研讨,并决定成立10个子课题组。

  (2)xx年6月19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子课题全体成员在实验楼二楼小会议室举行“”规划省级重点课题开题仪式,市教科所曹兴吉所长参加了会议。会上曹兴吉所长宣读《研究任务下达书》,科研处主任刘务才宣读《开题报告书》,姜育孝校长宣读《研究任务责任书》并对课题研究提出总体要求,曹兴吉所长对课题研究作了重要指导。

  (3)xx年6月23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在艺体楼三楼小会议室召开了会议,对每个子课题组的课题名称、研究内容进行商讨。

  2.对申报的18项市级科研课题做好研究的督促和检查工作。

  (1)3月6日组织市级课题负责人会议,指导填报好《研究项目议定书》。

  (2)组织课题负责人根据任务下达书,进一步细化课题研究步骤,做好责任落实工作。

  (3)督促、检查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并做好记录,做好课题材料的整理、积累。

  二、加强教师培训与考核。

  1.3月20日,高中教务处和科研处协同,组织参加省教育学院新课程培训教师在教研组内进行专项辅导。

  2.协同初中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理论学习答辩会、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3.3月27日,组织初中教师集中培训,由科研处主任刘务才主讲,内容为《构建教学模式的培训》。

  4.4月17日,组织了高中基础部教师进行学习《教育——为了人的幸福》的测试。

  5.5月15日,聘请市教育学院徐杰院长对全校教师进行课改通识理论培训。

  三、加强了高考研究工作,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认真研究复习备考的经验,在7月14日,高三每学科备课组长进行总结与反思汇报。

  四、布置教师撰写科研论文、教育案例,在期末收缴。

  五、在科研处指导下在初中部建立了部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小组,经过多次研讨,初步形成了较为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语文、数学、外语、生物学科的教学模式。

  六、出台了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和优秀课件、优秀教学案例的实施方案。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各教研组已初步建立了与本学科教学同步的课件资源库。

  七、做好其他各项常规工作:

  1.整理、编辑、印制第30、31期《课改快讯》。

  2.做好第四期《教改论坛》的材料收集工作,为下学期整理、印制做好铺垫。

  3.与初、高中教务处相配合推动课程改革,协同教务处组织好课改实验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

  4.及时收集和整理教师科研成果,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促进成果转化。

  5.认真完成了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及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

科研处工作总结7

  20xx年秋学期,承蒙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承蒙全体老师的支持和配合,承蒙各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组长的认真和努力,科研处工作得以正常有序的开展。下面对科研处本学期的主要工作进行回顾和反思,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备课组活动

  本学期,我们继续采取备课组长主持、领导蹲点和年级组长考勤制度。开学初,大部分备课组交了既详尽,又有创新的教研活动计划,在整个学期里也都得到了落实,组内老师都感觉到了组长的能力和责任心,因此组内老师的凝聚力和研讨愿望也越来越强。如七年级政治备课组虽然人数不多,但每次活动非常积极,讨论非常热烈(组长:宣守西);七年级英语备课组长认真要求,一丝不苟(组长:吴萍萍);七年级数学备课组长姚强老师每次活动提前一天短信通知所有老师活动内容,要求大家提前准备,李延勇老师主动要求给全组老师上白板展示课,谢启祥老师主动把自己准备的一个单元的课件拷给组内每位老师;八年级和九年级数学组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等等。教研活动既认真又有实效的备课组很多,因为时间关系,不一一列举了。还有少数组的教研活动仍停留在叙闲话甚至发牢骚占多数的状态,相信在组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下学期这种状况会改变。

  二、“学科氧吧”活动

  本学期,我们共开展了两轮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氧吧”活动,第一次活动的专题是“研课标”,第二次活动的专题是“研高效课堂”。每个教研组每次都请几位老师做了专题讲座,并制作了PPT,分发了学习资料。这里感谢几位教研组长能够提前谋划,积极组织,主动承担专题主讲任务:朱瑞丰、许静、朱以鸿、吴绪佳、盛永军、陶礼敬、朱仁举。在这些活动中,每次徐校长和陈校长都亲自到场,并作专题发言,同时我们还邀请了肥东杨塘中学的十几位老师参加了英语组的活动。这一活动我们会继续把它做实、做细、做出特色,我们也将邀请省市的专家走进这一活动,提高活动的效益。

  三、校本培训

  八月十六号开始,我校针对白板的使用进行了两轮共四天半的培训,并指派部分老师参加了区里的两轮共两天半的培训;我们邀请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陶继新老师、昌乐二中的何主任、袁乃玉局长,以及我校的刘魁梧和张仕春老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陈校长、许静等老师到肥东杨塘中学进行了送教交流活动,我们还组织了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到山东昌乐二中进行了参观学习,目前,七年级(16)班(班主任:程晋玉)已经率先进行了高效课堂实验,并带着学生进行了跑操活动。希望下学期开始老师们都能在高效课堂和生态教育上作积极的尝试和探索,解放学生,也解放自己,提高成绩。同时,我们也渴望着下学期开始学校能多组织老师到全国名校参观学习,增长见识,提升教育理念。

  四、校本教材

  开学初,我们编印了校本教材《和风》,并发给了七年级所有的学生。由光善慧主任负责组织七年级所有班级开展了学法研讨主题班会,并组织了《和风》学生读书心得评选和家长读书心得评选活动,由八年级李秀丽、余玉泉等老师负责,共评选出优秀组织奖六个班级,一、二、三等奖近百篇。

  这学期,我们精选老师编写了七、八年级的期中试卷和九年级三次段考的试卷。我们力求每次都能有一份高质量的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试卷展现给大家,当然,众口难调,我们会逐渐克服不足,尽力完善。

  另外,为了克服上学期单元试卷的问题,这学期我们还精选了一部分老师编写了单元试卷,这项工作主要由备课组长负责。

  这学期,我们继续编印了教育教学成果册。刘海燕老师负责封面设计,科研处的李震弘老师负责排版和编辑。考虑到节省费用和加强老师写作的力度和广度,我们节省了以往的一些版面,主要在老师的教育成果上进行宣传。

  五、白板使用

  这学期,学校给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白板,给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每个教室和办公室都疏通了网络,真正实现了教学和办公的现代化与数字化。对于白板的维护主要由科研处的马俊老师负责。马老师经常利用中午和周末的时间,一间间教室排查,遇到问题,即时联系维修人员,真的非常辛苦。另请各班级在使用中能主动做好维护工作。

  六、读书活动

  开学初,我们给老师每人发了《做一流教学能手》,期中考试后又发了《论语注释》。部分教研组购买了学科《课标》。我们的出发点是通过全体老师共读一本理论书籍,全组老师共读一本学科书籍,提升大家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寒假里,我们将开展《论语》诵读活动,让经典伴随我们每一天。

  七、评选优秀教师

  本学期,我们举行了第二届“恒盛奖教助教优秀教师”评选,召开了颁奖大会。同时,协助办公室对评选出的'部分优秀教师在《合肥晚报》上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提高我校老师的知名度。

  八、课堂教学评比

  九至十月份,我们在两个校区安排了新进二十多位老师的公开课活动,并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总结。朱仁举、孙长石、李晶三位老师本学期在全国课题大赛上均获一等奖,他们又在全体老师面前进行了展示和汇报。从十月份开始,我校各学科老师陆续参加了省、市、区的课堂教学评比,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王慧获得了安徽省优质课比赛和实验技能比赛两项一等奖,代诗东、彭纯钢、陈思舞、张家云四位老师参加合肥市优质课评比,取得很好的成绩,宣守西、沈意、黄菲、陈博雅等在区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花絮:黄菲在比赛中需要一盆很名贵的绿色植物,合肥买不到,姜小凤老师专门请人从外地空运来,组内老师的团结互助精神多么感人!)

  期末,我们进行了白板评比,以此活动推进白板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下学期,我们将加大对年轻教师的考核力度,我们将采用多种形式,增加年轻教师锻炼的机会,让年轻教师能很快成长成熟起来,让年轻教师能走出学校,走出瑶海区,甚至走出合肥市和安徽省。

  九、完成上级任务、检查

  这学期,科研处主要完成了区里的“十一五”课题结题检查、汇报和校本教研检查、汇报,以及今年教育教学成果和近十年教育成果评比上报工作。我校作为“十一五”课题学校代表在全区大会上作了展示。这里,感谢申定宝、马俊和李震弘三位老师分别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真诚的辛苦。目前这几项检查的结果还没有消息。不管结果怎样,我们会继续努力。

科研处工作总结8

  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区教育局提出的工作重点和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努力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积极探索提高有效课堂的途径;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文化,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实践中提高了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逐步形成稳定的、科学的教科研的有效策略。现把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开展的工作回顾

  (一)继续做好教学常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抓教学常规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本学期继续以广州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柯木塱小学课堂教学常规》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以科组为管理单位,各科实行科组长负责制,科组长在学校教学工作框架下,把教学中的各环节要求动态的具体化,做到既规范管理,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提高了构建教师教学特色的意识。在教学中,优化过程管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评价时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

  2、建立“同课同构”和“同课异构”的课例研讨活动机制。

  其一,以行政听课和科组教研听课为载体。全体行政每周一第三节下班听课,分两个小组进行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把上课教师的课录制下来,教导处专门建立“互助角”共享文件夹,下分学科、教师子文件夹,每个教师在上完课后找听课的老师评课,完成后写反思和形成一个新的教学设计。最后把原教学设计初稿、评课后的第二稿、反思、上课的课件等材料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同时,各小组以书面的形式给上课老师提出优点和建议。以此提高了课例研讨的质量,积累了一线教师的基础资源,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二,各科组本学期安排了一到两次以学习方法或教学主题为研究对象的“同课同构”活动。在开展以课题为主导的模式基础上,探索以方法、主题为研究内容的"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的模式,为“同课异构”和“同课同构”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内涵。

  3、构建互助学习的平台,引领教师在互助中成长。

  本学期,继续鼓励教师参加科研自组织、“3+7”校际联盟、中小衔接等互助团体,并勇于承担团体的工作;校内以科组教研为单位,发挥科组教师的力量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学困生辅导等的互助行动;在教师专业发展上采用了“行政—科组—骨干教师—新手教师”及行政跟踪与辅导模式。

  (二)加强课堂教学和学习诊断研究,深化课程改革。

  1、以问题研究为主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备课和实施课堂教学时,要提高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多级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创新思考、培养兴趣,发展其高级思维。在设置问题时认真研究问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其高级思维。

  2、确实落实“一二一”教学模式。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能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和运用知识。讲课的总时间一般能控制在15-20分钟之内,课堂实施以学生讨论、学习活动、当堂训练、师生共同归纳整理知识规律等为主。但是要求课堂结束前用五分钟左右时间给学生质疑和布置预习作业,课后拓展以重点识记和分层探究练习为主等还需要加强。

  3、做好测试结果的分析,及时查漏补缺。

  本学期要求英语、语文教学质量精细测评价系统,数学用精细分析表,把成绩通过系统的统计分析,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具体策略,重点对期前、期中、期末的测试要把测试结果进行精细测评的分析,并把分析报告上交教导处的m盘相应文件夹里。针对每次的分析结果,要设计相对应梯级练习,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与提高。

  (三)加强课题研究,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机制。

  本学期,学校要求各课题实验人员把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课题研究草根化,常规化,使课题研究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师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本年度由朱越强老师负责的市青年专项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学工作的机制研究》,于9月份结题;现在正在开展的各级各类课题有:天河区一般课题2项、天河重点课题1项、广州市子课题1项、天河区小课题10项,天河区项目研究2项、项目研究2项;正在进行结题冲刺阶段的'2个。这学期开展较好的如下:《通过moodle学习卷,促进学生谈论生活学习作息时间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黄艳芬负责);《用数学语言表述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徐春霞负责);《小学四年级纸袋装饰的教学策略研究》(陈煜静负责);《小学五年级英语“一对一”数化游戏教学的策略研究》(贺元红负责);《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教学策略研究》(罗翠兰负责);《小学五年级记叙文对话描写的策略研究》(肖冬梅负责);天河区重点课题《国际背景下培养小学高年级英语学科素养的策略研究》(杨运娇负责)。这些课题都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了开题、过程研究、相关资料的整理,有些课题拍摄了研究课例,正在准备撰写结题报告。

  (四)其它

  1、继续贯彻“减负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各科教师继续贯彻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坚决按照教育局规定的作业量时限布置作业,各学科之间要注意协调作业总量。各科课外作业总量(包括预习)为: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控制在1小时以内的书面作业。休日布置以动脑与动手,书面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外作业,体现了活动性,趣味性,丰富性相结合的原则,留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2、以赛促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今年我校教师积极地参加了广州市计算机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此项活动中区、市、省、全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共同举行的比赛,在区的比赛中提交了10件作品。其中,徐春霞老师的作品获得了广州市和广东省的一等奖;陈启炎老师的作品获得了广州市和广东省的二等奖、全国三等奖;电子书包实验基本保持每周2节常规课,上半年英语科的课例获得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二个;科学科获得plt作品评比三等奖和优秀奖各一个;数学科获得三等奖一个、优秀奖四个。教师以参加比赛为突破口,进一步梳理知识结构,提升理念,增强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及展望

  继续开展项目学习活动(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项目的学习通过专题来综合各学科己学的知识,安排围绕专题的真实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并通过作品呈现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使学生不仅能学到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也能获得如何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强调信息技术在项目学习中作为搜寻信息和知识的工具,处理和分析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和知识的工具,以及交流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工具。强调应用多媒体来呈现和传播项目学习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项目学习活动和多媒体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发展研究、表达和交流能力。通过项目学习,促进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下学期重点开展科学科的项目学习研究,同时数学和英语科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资源的运用研究活动。

科研处工作总结9

  科研处在学校的领导下,市教育学院、市教科所的指导下,在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下,完成了以下任务:

  一、“十一五”省级和市级课题研究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1.对已经审批的省级课题《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组织开展研究。

  (1)XX年6月7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艺体楼三楼小会议室,召开了课题开题预备会议,对课题研究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了研讨,并决定成立10个子课题组。

  (2)XX 年6月19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子课题全体成员在实验楼二楼小会议室举行“十一五”规划省级重点课题开题仪式,市教科所曹兴吉所长参加了会议。会上曹兴吉所长宣读《研究任务下达书》,科研处主任刘务才宣读《开题报告书》,姜育孝校长宣读《研究任务责任书》并对课题研究提出总体要求,曹兴吉所长对课题研究作了重要指导。

  (3)XX年6月23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在艺体楼三楼小会议室召开了会议,对每个子课题组的课题名称、研究内容进行商讨。

  2.对申报的18项市级科研课题做好研究的督促和检查工作。

  (1)3月6日组织市级课题负责人会议,指导填报好《研究项目议定书》。

  (2)组织课题负责人根据任务下达书,进一步细化课题研究步骤,做好责任落实工作。

  (3)督促、检查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并做好记录,做好课题材料的整理、积累。

  二、加强教师培训与考核。

  1.3月20日,高中教务处和科研处协同,组织参加省教育学院新课程培训教师在教研组内进行专项辅导。

  2.协同初中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理论学习答辩会、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3.3月27日,组织初中教师集中培训,由科研处主任刘务才主讲,内容为《构建教学模式的'培训》。

  4.4月17日,组织了高中基础部教师进行学习《教育——为了人的幸福》的测试。

  5.5月15日,聘请市教育学院徐杰院长对全校教师进行课改通识理论培训。

  四、加强了高考研究工作,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认真研究复习备考的经验,在7月14日,高三每学科备课组长进行总结与反思汇报。

  五、布置教师撰写科研论文、教育案例,在期末收缴。

  六、在科研处指导下在初中部建立了部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小组,经过多次研讨,初步形成了较为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语文、数学、外语、生物学科的教学模式。

  七、出台了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和优秀课件、优秀教学案例的实施方案。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各教研组已初步建立了与本学科教学同步的课件资源库。

  八、做好其他各项常规工作:

  1.整理、编辑、印制第30、31期《课改快讯》。

  2.做好第四期《教改论坛》的材料收集工作,为下学期整理、印制做好铺垫。

  3.与初、高中教务处相配合推动课程改革,协同教务处组织好课改实验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

  4.及时收集和整理教师科研成果,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促进成果转化。

  5.认真完成了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及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

科研处工作总结10

  本学期,在校委会的领导下,科研处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为宗旨,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的方针,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通过卓有成效的教研教改活动,教师们特别是一批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中保驾护航。

  一、指导思想

  科研处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政策,切实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开展科研服务与管理工作。科研处树立“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校服务”的三个服务观念,树立人本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各项工作方法和手段,明确教学中心地位,主动为教师、教学服务。

  二、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

  1、开好“两个”会。本学期,科研处及时召开了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议,强调了教研活动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及课堂效率的重要性,集体讨论制订了本学期科研计划。通过本次会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为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打好了基础。

  2、积极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成立了11个有效教学活动小组,由组长负责,成员参与,从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方面认真落实《马庄中学有效教学实施方案》。并由组长统一管理,做好有效教学活动记录,每周上交科研处。

  3、积极开展赛教、评教活动。

  在10月份开展了马庄中学第五届“青蓝杯”青年教师赛教活动。我校处在教学一线的全体教师参加了比赛,经过两轮七名评委的听课、评课、打分之后,评出王娜、王广林等一批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青年骨干教师。

  4、认真组织《秦都区有效教学成果展评活动》。

  在11月份,根据文件精神,积极开展《马庄中学有效教学活动展评》工作,从有效教学安排、教育教学叙事、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案例、教研论文、优秀作业等几方面展出了我校开展实施有效教学活动以来的优秀成果。共收到27篇教学论文、11篇教学叙事、和21篇教学设计。积极组织评委对上交的优秀成果进行评比。科研处在此次活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李振、李凡、王胜武等五位老师得教学成果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并及时推荐教育组参加本年度教育教学成果评比活动。

  5、加强学科竞赛辅导工作。

  10月初,选拔50多名学生参加了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赛;45名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竞赛;55名参加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整个活动周密部署、科学安排,王嘉同学顺利参加了数学能力竞赛全国总决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的学习氛围空前活跃,为学生的期末评价打下了良好基础。

  6、扎扎实实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效果较好。

  宣传报道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喉舌,是提升学校知名度的有效载体。针对学校过去该项工作较为薄弱的现实,本学期科研处着重抓了宣传报道工作的落实。在平时努力挖掘新闻线索,注意上交的.稿件的质量,及时与《咸阳日报·教育周刊》联系。本学期宣传报道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共有2篇有关学校的报道发表。

  7、积极完成论文集的印刷工作

  。在12月份,成功的将近几年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和教学成果评比中的获奖之作结集,汇编成教育教学成果集《莽塬秋实》,印刷成册,正式与全体师生见面。该成果集从课改视窗、教学在线、班级管理、环境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辅导、教学设计等七个方面共收录教育教学论文共三十五篇,记录了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全校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学习心得、教学反思,教育教学中得到的有益启示,各学科教学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探究等内容。文章内容广泛,思考深入,行文朴实,充分展示了教师博学善思、创新高效的良好教风和诚信求真的治学态度。该成果集的出版,有助于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力的推动了有效教学课改工作在我校的开展。

  8、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国培计划”。

  “国培计划”其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xx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科研处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为了让教师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将考核计划张贴到签到室门前,更有效地督促教师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三、经验与存在的不足:

  1、校本课程需进一步开发。

  2、有的工作指导不到位,没有为老师们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和推广检验的平台:如备课组的集体讨论、优秀教学案例的经验推广等。

  3、科研处直接进入课堂太少,与教师主动交流、了解困惑、提供帮助方面做得还不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发挥科研工作理论方面的指导作用,并要积极走出去,向科研工作成效好的兄弟学校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型经验,使我校科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实现科研兴校的远大目标。

科研处工作总结11

  20xx年是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启动实施的开局年,是我校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的关键年,是科研处和全校科研人员的立项年。20xx年初,科研处对我校十五科研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根据国内外科技发展态势和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新方针,紧密结合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支撑要求,制定了学校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围绕学科建设主线,不断提高我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切实抓好创新基地、科技人才、研究任务三个支撑体系建设,努力争取在科研经费、高水平论文、重大科研成果和专利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的总体思路。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怀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校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一道,度过了异常紧张、繁忙的一年,实现了科研立项工作的重要突破,条件平台建设和科研成果产出等各项工作也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20xx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科研立项与管理

  科研立项是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的源头。做好20xx年的科研立项工作对于提升我校十一五期间项目争取的持续竞争力,对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促进众多科研人员的事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科研立项实现大跨越,争取经费自千万元水平直破2亿元大关

  全年申报各类项目883项,408项获得资助,争取经费22024.3万元。争取经费是十五同期(20xx年7660.5万元)的287.5%,是十五最好年份(20xx年8939万元)的246.4%。为十一五我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学科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抢抓机遇,汇聚力量,开拓渠道,积极争取科研项目

  20xx年是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启动实施的开局年,也是科研立项的关键年份,大多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都要在今年启动。科研处紧抓这一立项机遇,团结全校科研人员,汇聚一切力量,抓住一切机会,通过一切可能的渠道争取项目。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深入开展工作:

  首先是积极搜集最新信息,抢占立项先机。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我们克服了远离都市、京城的不利因素,及时获取了各种重要的立项信息,在项目申报中争取了主动。

  其次,积极组织撰写项目建议书,主动影响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设置。组织我校专家撰写重大项目建议书66份,分别呈报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力争使我校有竞争优势的研究内容纳入国家科技计划课题。

  第三,积极推荐我校各领域专家30余人次进入国家有关科技计划专家库,尽可能介入项目咨询、论证和评审等环节,为我校科技项目的争取支招助力。

  第四,先后组织各类科研人员和学院科研管理人员召开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信息通报会、申报动员会27次;编印了《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文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简介》等指导材料,及时向各学院和有关科研人员通报最新立项动态,研讨申报形势,全面动员,积极争取。

  第五,我们按照全面部署,重点突破的思路,围绕我校科技优势及十一五科研工作规划,先后近50次赴京,就十一五项目的争取向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等项目主管部门进行专门汇报;邀请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负责人10余次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使他们充分了解我校的研究基础和优势,从而在科技计划编制和承担单位选择中得以体现。

  第六,在十一五科技项目集中申报时期,项目科从7月到12月初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关注指南发布,并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学院,分析形势,合理布局,整合优势,协调校内外力量,做好项目申报组织工作;科研处先后召开了20余次申报协调会,办理项目申报材料4万余份;自8月份至12月初,科研处保证项目科有1人常驻北京,全程跟踪办理项目申报相关事宜。

  3、重大科研计划项目申报取得重要突破

  经过全校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20xx年我校十一五重大科研计划项目申报取得重要突破,为我校十一五科研工作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973计划项目,申报的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经过激烈的竞争和多次评审答辩,获准立项,批准经费2900万元。实现了我校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零的突破。组织申报的2项973计划前期预研项目均获批准,是今年获得该项目支持数量最多的单位,为后续973项目的争取打下了基础。

  科技支撑计划,组织投标29项课题,参与投标25项课题,获批主持课题11项,主持子课题26项,获准资助经费总额为6080万元。获准项目数在陕西高校中排名第一,在京外农口高校中排名第一,在京外高校中排名第二,在全国985院校中排名第五。

  863计划,申报项目56项,批准7项,批准经费2600万元。其中,申报863计划重大项目13项,获批4项,资助经费2450万元。

  初步统计,今年获批项目中经费逾百万的项目共有28项,其中昝林森教授申请的西北地区生态型奶业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获资助1000万元,汪有科研究员申请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项目获资助1000万元。

  4、规范科研项目管理

  20xx年共对160个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报相关主管部门项目进展报告120余份;结题项目150个,有70个项目进行了验收。

  5、到位科研经费连续第三年逾亿元

  20xx年到位科研经费总数为10010万元,其中纵向经费7745.5万元,占总经费的77.4%;横向经费2264.5万元,占总经费的22.6%。总经费中来源于科技部1404.69万元(占1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1141.81万元(占11.4%),陕西省1218.11万元(占12.17%),中科院1988.5万元(占19.9%),其它共计4256.89万元。到位经费逾千万的学院(所)分别是水保所3560万元,农学院1254.17万元,水建学院1239.63万元。

  20xx年经费连续突破亿元,标志着我校年到位科研经费稳定在亿元水平。每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是科研经费的断档年,到位科研经费一般有较大幅度滑落。因为上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项目已结题,经费已经到位,新一个五年计划重大项目还未实施,经费亦无划拨。我校前三年到位经费中源于科技部的经费分别是2453.81万元、3354万元、3547.86万元,今年只有1404.69万元,这一规律决定了一般单位今年到位科研经费必将大幅滑落。

  另外,这种情况下,我校今年到位经费和十五到位经费最多的20xx年基本持平,表明我校开拓经费渠道工作取得成效,改变了科研立项渠道结构单一,科研经费增长过分依赖个别部门的局面。

  (二)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

  1、成果奖励再结硕果

  获厅局级以上奖励46项。其中,国家奖励2项(正在公示),分别是杀虫活性物质苦皮藤素的发现与应用研究(吴文君,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北地区农业高效用水原理与技术研究及应用(康绍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省级奖励24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获厅局级奖励20项。鉴定科技成果17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2项,国际先进水平13项。

  2、三大检索机构收录论文数量显著增长

  截至12月27日,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收录我校署名科技论文384篇,其中SCI收录175篇,EI收录165篇,ISTp收录44篇;第一作者收录数为199篇(占总数的52%)。

  3、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申请专利103件,其中发明专利98件(占申请总数的95.1%),实用新型4件。获得授权专利37件,其中发明专利27件(占授权总数的73%),实用新型专利10件。显示我校专利的申报逐渐走向以发明专利为主的良性发展方向。

  4、新品种审定与保护情况

  审定(认定)植物新品种36个,其中通过国家级审定的品种有西农9718小麦(王辉)等20个,通过省级审定16个。有17个小杂粮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凸现了我校特色小杂粮研究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厚积薄发,已走在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前列。有6个植物新品种获得了保护。

  5、技术转移工作成绩突出

  20xx年7月学校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挂靠科研处。中心成立半年来,有效地规范了业已存在的各种技术转移活动,对于保护我校知识产权,促进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至今已完成8项技术成果的`转化,合同金额240万元,到位金额158万元。已签订意向协议8项,尚有十余项技术转移项目正在洽谈中。

  (三)科研基地建设与管理

  1、加大重点研究基地申报力度,喜获3个国家级野外台站

  20xx年申报国家级研究基地13个,申报省部级研究基地5个。获批建设和通过评估认证国家级研究基地3个,即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站、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批建设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截至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科研基地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31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台站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野外台站1个。

  2、6个重点研究基地参加了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等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估、检查、验收,均顺利通过

  参加第四轮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期评估的4个实验室均被评为优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组织的验收中,得到专家组组长魏江春院士等专家的高度评价,为下一步争取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校内研究机构建设规范推进

  20xx年受理申报校内研究机构23个,其中已经学校研究批准成立2个,通过论证后待上报研究的10个。

  (四)985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1、编制年度资金预算,争取中央专项资金5000万元

  4月份教育部下达我校本年度预算控制数5500万元。985办公室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与相关学院充分沟通,会同计财处精心完成了我校20xx年985工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申报文本,预算资金总额为792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5500万元,自筹2420万元。7月中旬,财政部、教育部委托北京中天宏国际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对我校预算进行为期2天的实地评审,最后核定预算总额为7863.7万元,其中建议中央拨款5443.7万元,核减金额只有56.3万元。12月,20xx年度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已下达学校。目前,我校累计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已到位9000万元。

  2、创新平台建设平稳、有序进行

  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多次对平台人员招聘、经费使用、人员待遇等问题进行研究,正式任命了各创新平台主任。目前,各平台的方向专家、秘术以及研究人员等都已招聘到位,成立了平台学术委员会,启动了本年度仪器购置任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3、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和新体制、新机制探索

  按照985创新平台建设目标,在上年工作的基础上,985办公室组织编写了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国家实验室申请报告,报送科技部积极争取支持。为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我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今年年初,985办公室和示范区科技局共同编写了陕西农业科学研究院建设方案建议书,由示范区牵头向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寻求支持。

  (五)学术交流与学会、期刊管理

  1、共组织学术交流活动13次。其中,国际学术交流活动3次,国内学术交流活动9次,有效地开拓了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促进了研究水平的提高。

  2、20xx年推荐担任各级各类学会理事以上学术职务人选11人,推荐会员2人。学校现挂靠有各级各类学会15个,其中一级学会1个,二级学会11个,学会分会3个。有13人在全国各类二级以上学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或理事等重要学术职务。

  3、学校现办有21种学术刊物,其中20种对外公开发行,10种为中文核心期刊。有6种刊物由挂靠科研处的杂志社直接管理,其它刊物在杂志社的指导下由各相关学院、部门管理。据中国科技期刊评价与科技论文统计的权威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报告,20xx年我校学术刊物的影响因子较上年普遍有所上升,影响因子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水土保持学报》(1.388)、麦类作物学报(0.989)、西北植物学报(0.863)。20xx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获殊荣,继在11月被教育部评为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后,又在12月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的20xx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此次获得百杰称号的全国高校学报共有12种,其中陕西省高校学报有3种,全国农林院校学报有2种。

  (六)制度建设与规范化管理

  1、按照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文件要求,规范我校科技经费管理,修订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并经20xx年第八次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2、为规范科研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水平,科研处出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学术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草拟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系)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规章制度,待学校研究通过后执行。

  3、科研网站运行良好,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务平台,极大地提高了科研管理水平和效率。截至12月中旬,共上传通知170余条,更新信息上千条。全年浏览次数达6.6万余次,连续两年(20xx年、20xx年)在学校网站评比中被评为优秀。

  4、20xx年,学校获得陕西省十五期间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成为陕西省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之一;科研处被教育部评为十五全国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家科技方针的转变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这给我们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

  国家科技方针从以前的依靠、面向、攀高峰转变为十五期间的创新与产业化,十一五期间又提出新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超前部署,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科技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而我校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方面比较薄弱,从与兄弟院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和十一五高技术探索研究计划(863计划)项目的差距就充分反映了这一问题。

  2、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统一

  虽然我校已进入985工程建设序列,并明确提出将学校初步建设成为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人员对科学研究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还是认识不足,忽视科学研究在争创一流大学、提高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方面的重要性,对科研工作对学校整体发展和战略目标实现的推动作用认识不统一。

  3、部分人员缺乏协作精神,对外交流联系不够

  部分科技人员依然存在小集体思想和个人主义,缺乏协作精神,难以形成优势团队,削弱了科研立项的竞争力。另外,一些科技人员和国内同行联系不密切,在重大科技项目争取中需要整合优势力量、联合申报时,由于平常联系交流不够,难以切入。

  4、缺乏科研领军人物

  科研领军人物在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学科发展、创新团队建设中的作用愈显重要。这一点在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的设计和实施中已得到充分体现。在某种程度上,科研领军人物缺乏将成为制约我校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的核心因素。

  三、20xx年的主要工作

  1、深入学习科技政策,理解好、把握好、运用好国家和陕西省科技改革新政策、新举措

  2、继续做好项目的策划和申报工作

  3、认真做好基础研究项目和人才的培育工作

  4、继续做好科研基地规划、申报和管理工作

  5、继续做好成果产出、管理和转化工作

  6、继续做好985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7、继续做好学术交流、学会和期刊管理工作

科研处工作总结12

  20xx年度,在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硅藻土小组组长秦邦国先生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小组试验工作基本上完成本年度预期计划和课题指标。现将20xx年度工作状况报告如下:

  1、工作思维

  求真务实的试验工作是硅藻土试验小组工作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小组试验人员工作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试验成果”的重要条件。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硅藻土小组的试验工作,多次强调小组试验作的重要性,在小雨公司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硅藻土小组的试验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

  2、营造氛围,鼓励交流:

  为浓厚小组试验工作的兴趣和科学的学术氛围,开拓视野,活跃试验气氛,优化所学互补所长的学习环境,先后多次组织硅藻小组例会,认真做好每一次试验报告并及时转发给小组各位成员,积极组织每次例会,认真讨论每次试验报告,发挥小组成员的主动能动性,制定下次试验方案,目前硅藻土小组工作的成效均归功于公司总经理硅藻土小组组长的.领导与支持。

  3、健全试验数据的积累制度,试验数据规范化:

  建立、健全试验数据管理制度和二级试验数据存档等,完成每次试验方案的制定和编制修改的管理工作;并根据试验实际情况部署安排试验工作的时间与进程。

  4、主要问题:

  本部门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相互交流需要加强,试验数据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今后硅藻土小组要加强学习,健全和完善各种试验小组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素质,使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推动工作持续发展。

科研处工作总结13

  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在学校工作中,教师的学习研究成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动力之一,是教师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就必须做好教育教学研究。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为了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处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推动校本教研,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1、完善校本研究工作制度,形成以教研组为中的“专题研究”活动。

  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题,进行专题研究,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坚持每周一次的继续教育学习制度。

  在本学期初,我校就规定明确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具体内容,既以《新课程标准》、《新课程实施纲要》《新教学模式》为主要学习内容,进一步加深教师对于新课程和新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在加深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落实新的标准和模式。

  进一步健全了校本教研组织,建立了以学科与年级相结合的组织网络,为更好的实施校本教研构建了平台。

  在学习过程中,教研组长都能够积极组织本组教师按时进行学习活动,并且做好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考勤记录,广大教师也都能够积极参加学习认真做好笔记,其中语文组,英语组、历史组等教研组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笔记十分工整,而且详细体现了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的认真态度。

  3、坚持每周一次的听课活动。

  教师之间的交流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我校要求教师每周必须听一节课并且有相应的点评。现在我校基本形成了互学互助的良好的教研风气,教师在相互听课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中周站,张会红,刘瑛、等教师的听课笔记不但节数多而且十分工整,并有相应的点评,体现了教师认真,严谨的治学精神。

  二、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本学期还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了区文教局组织的教学大赛活动。

  在比赛中,我校教师侯宝军,郑丽红,李静,潜心研究教材,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通过认真准备在教学大赛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区文教局的好评。为我校赢得了荣誉。在本学期,张会红老师还承担了我区新课程语文示范课的任务,为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三、积极推动落实新课程标准,落实新教学模式。

  1、在要求教师在继续教育学习时间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同时,我校还鼓励教师积极自学,并在教学实践中体会落实。通过听课和检查等方式,来督促检查教师的具体落实情况。

  2、要求教师必须在备课中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落实新教学模式。符合“三段六步”要求。

  3、要求教师在学期初必须制定“落实新课程标准,实施新课堂教学模式”计划。

  在学期末必须对一学期“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课堂教学模式”工作进行书面总结。并统一上交教研处,备案检查。

  四、科研课题的总结工作。

  本学期共有一项国家级课题《建立校本教研基地,推进人教版教材改革的研究》课题结题工作。

  承担课题研究工作的.教师汪永明,左昆,李素琴在实验中都能够积极探索,不断积累认真总结,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的积累,使科研课题得以顺利的结题,获得国家级结题证书。

  五、广大教师在上一个学期内也积极投入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来,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王红撰写的论文《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获辽宁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崔力良撰写的《浅析在跳远教学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戴静撰写的论文《初步探讨韵律操在快乐体育教学中的效应的调查分析》获东三省第五届中小学学校体育科学论文二等奖

  周站在盘锦市初中英语学科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朱学军在化学说课比赛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化学教学设计评比中设计的《化学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被评为一等奖。

  此外,我校教师顾桂芝连续4年被评为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张红玲,李春清,汪永明侯宝军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这些教师在教学和教研工作中都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当然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教育科研工作还存在这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认真落实,还需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的细化,务必使教育科研工作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科研处工作总结14

  科研处全体工作人员在院党委和院行政的正确领导下,

  勤奋工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使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新拟订了《学术委员会章程》、《科研机构管理办法》;配合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拟订了《校院两级科研管理职责细则》;另外,修改了《教师科研工作量考核与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4份文件。

  二、加强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使我院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和经费再创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国家基金项目获得了新的突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获得零的突破。20xx年我院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257项,获得资助169项,资助经费达367.4万元,其中争取外来经费132.7万元(横向项目15万元)。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高校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计划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3项,人文社科类项目23项,横向协作项目4项,市科技局项目11项,院级各类项目101项,其它项目6项。

  三、切实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努力提升项目研究质量。全年共受理83项课题结题,并对11项院级创新团队进行了验收。另外给125位老师下达了科研项目立项通知书,告知其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配合省科技厅项目申报系统建设对全校理工科系部249人的个人信息进行了采集并在线录入系统;配合省教育厅和市科技局对20xx年省教育厅重大项目、创新团队和市科技局的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12月份对全校历年来各级各类项目经费使用和结余情况进行了清查,并对20xx年项目经费的使用作出了安排。

  四、积极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人文社科基地建设方面,经过我们反复研讨论证,召开院内各相关部门协调会,组织专家填写申报材料,申报了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通过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现已通过教育厅专家组材料评审阶段,顺利进入答辩阶段。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我们协调了各方关系,组织填写了上报评审的补充材料,为正式评审做好了准备工作。

  五、切实做好科研成果的统计、审核工作和各种奖项的`申报工作,科研成果更加丰硕,科研奖项获得历史性突破。科研成果方面,全院教师共发表论文1199篇,其中省级609篇,核心590篇,被SCI收录56篇,EI收录24篇,人大复印10篇,出版著作11部。科研奖项方面,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科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项。

  六、注重推动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20xx年伊始,我们召开了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如何推动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随后,我院与山区分别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化环、计科、生物等系与相关企业分别签订了技术开发协议。10月份组团参加省产、学、研科技成果展览会,11月份赴南宁参加产、学、研工作会议。

  七、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全年共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80场,其中外请专家讲学52场,学校教授、博士讲座28场。

  八、积极配合省、市科协做好各项工作,成功承办了黄石市经济(科技)论坛。

  九、圆满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科技统计和人文社科统计和录入工作,全院教职工科研成果的统计、录入和评分工作,迎评工作,科技建档等学院其他部门交给我们的相关工作。

  科研处20xx年12月28日

科研处工作总结15

  本学年本处坚决贯彻学校决议,积极围绕学校工作重点,结合本处室工作实际,以“加强队伍建设,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效果”为出发点,以“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系统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使用,推动学校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完成好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工作意识,强化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岗位目标管理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网上报务、公开办公、师生监督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本处室的“目标考核办法”。强化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完善了常规工作的服务流程,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管理和服务运行机制。

  2、进一步完善处室各项管理制度与条例,如多媒体及教师报修制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可以经费发放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等。通过更加规范与科学地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3、推行本处室专业队伍培训和目标管理的建设,本年度派处室相关专业人员外出参与相应专业技术培训,培训重点放在校园数据化平台建设、微视频制作以及新技术新装备校园网设计应用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处室专业人员岗位意识与专业技能。

  二、紧抓日常工作,注重工作细节

  1、严格按照学期工作计划,按步骤完成工作任务。在各项活动前,及时完成多媒体检查和维修工作、顺利保证学校大型活动及会议、按时办理上级来文、认真采集和编辑学校相关活动、丰富学校课程视频资源库、保障校园网的畅通与及时发布我校相关新闻。

  2、本学年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相关工作转移到我处进行管理,收集并整理各类培训的方案、参培人员、会议记录与活动照片等,其中国家级培训2次,省级培训8次,市级培训10余次,逐步实现档案电子化,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3、各处室组团管理人员常利用午休时间到各班检查并维修设备,及时排除故障,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学年共接到全校班级多媒体设备报修621次,其中高一221次、高二202次、高三198次。更换灯泡29个,更换电视盒22个,未出现过一次违规操作;学期结束前,均对班级电脑全面检查、统计设备硬软件故障情况,并安排维修人员假期进行维修;由于高三年级假期补课,处室在假期安排专业人员每周两天值班,保障高三年级补课期间教室多媒体设备顺利使用。

  4、为保障教师办公与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处室专职管理人员及时维修教师办公电脑与阶梯教室设备。据统计,本学年共维修教师机200多次,维修阶梯教室20余次。

  5、全年日常维修广播34次,维修功放12台,更换功放8台。

  6、检查灯光54次,维修灯光29次,调试灯光33次。

  7、做好校园网站管理与维护工作,包括及时发布校园新闻、回复网站留言与定期备份后台数据等,并对各处室信息员进行培训与技术服务支持。本学年共在校园网上发布130余条新闻与公告,回复网站留言482条,备份后台数据5次。

  8、为保证校园网络地畅通,先后应急抢修学校核心交换机达30余次,一卡通设备应急处理达20次;为保障正常办公,控制教师机流量,认真做好教师与班级上网帐号管理,处理违规用户近10人,及时排除一切网络故障。进行校园网与交换机大型清洗1次,建立校园新型网管系统并在试用阶段。

  9、积极推进科研工作

  (1)建立了“阳贵一中教育科研课题经费审批与管理条例”,20xx新申报课题启用该条例进行经费管理。

  (2)完善了“阳贵一中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与考核办法”。

  (3)20xx年以前申报课题共46个,到20xx年到期并成功结题的'课题共18,加有2个课题按规定获准延期、终止。结题和未结题课题档案资料完整。

  (4)20xx年新申报并已立项研究课题情况共22个,经校课题研究学术委员会和学校研究获得一定的科研支持经费,已遵照“阳贵一中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条例”有关要求纳入常规管理和考核。

  (5)为进一步抓好研究中课题的常规管理工作,在网站的“科研专栏”中体现着推行的“月反馈、月公示”制度;建立了科研管理的兼职管理制度、科研组长例会制度、课题研究的定期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并完善科研专题活动制,促进个人课题研究的有序、有效进行,也进一步规范学校科研管理。

  10、抓好校报与《杏坛》校刊工作

  本学年编辑出版校报5期,《杏坛》3期,刊载原创新闻稿件10余篇,图片数30张,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宣传,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有利平台。

  三、配合其它处室,做好服务工作

  在协助其它处室工作时,均有活动方案与总结,工作不推委、不拖沓,有始有终,确保各大活动的正常运行,没出现过一次重大失误。

  1、本学期配合学校各处室完成各类新闻事件的拍摄、录制与编写,全年拍摄数据600G,其中涉及校园活动事件100余件,录制公开课与优质课60节,《校园新闻》16期。其中整理并刻录“三地十校同课异构”九学科教学光盘四十套,共计360张课程实录视频与学科专家讲座。

  2、协助团委、学生会、办公室等部门,为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做好音响、话筒、灯光、摄像与照相等服务工作,成功地保障了开学典礼、校园文化节、科协年会、市政府论坛、创新大赛、全省科技大赛、学生家长会、高三毕业成人礼等大型活动。本学期保障完成各类会议设备保障17场、学校大型活动和对外演出共35场。

  3、协助学校各类活动校园广播586次,协助教学处保障英语听力考试49场,听力训练25次,上课考试铃声变更15次。

【科研处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科研处的工作总结04-01

下学期科研处工作总结06-05

下学期信息科研处工作总结05-12

秋季学期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05-14

科研处的工作计划03-31

2021年科研处工作总结(精选7篇)12-08

大学科研处年度工作总结12-11

高中科研处的工作计划02-04

科研处副处长的工作计划02-20

第一学期科研处工作计划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