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学区交流工作总结随笔

时间:2021-09-08 11:58:06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大学区交流工作总结随笔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区交流工作总结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区交流工作总结随笔

大学区交流工作总结随笔1

  我是西安市西郊一所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今年五月份学校响应区上的大学区交流活动,于是我被派往长安某中讲一节语文课,时间定在5月28日早上第二节课。经过反复权衡,我决定讲李贺的诗歌《李凭箜篌引》,虽然好几位老师告诫我这首诗歌是李贺在非常年轻时写的,内容很艰深很生僻,学生理解很有难度,但是,时间紧迫,学校要在不到一周的时间之内确定内容,做好教学设计,还要提前一天到那所学校熟悉环境,而这首诗歌我在我校刚刚讲过,备课时我参考了资料上的一份教学设计,这份教学设计我感觉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充满智慧,重点难点和我想的如出一辙,几乎设计到了我的心里,所以我将这份设计稍加变通,先在我所带的高二文科班讲了两遍,感觉效果还不错。

  但是学校领导召集我们几个要讲课的老师开会,让我们在本校再挑选一个程度一般的班级讲一遍,因为校领导说那边的学生整体程度跟这些学生比较相似。于是,我选择了我校一个这样的班讲了一遍,这节课的整体效果简直是一言难尽。因为后面有听课的老师,纪律还好,很安静,但是和所有的这类班级一样,总有一些颓废消沉的气息在教室里蔓延。从导入开始,老师问一个问题,哪怕是最简单问题,底下永远是无声的死寂,可怕的沉默,除非老师走到座位前叫某个同学起来,回答了,但是质量不高,或者仅仅回答了答案的皮毛。比如老师说请大家找一位班上朗读水平很高的学生示范朗读一下,他们推来推去,终于有一位同学起来了,朗读的程度还很一般。有时候老师将一个简单的问题抛出去了,底下鸦雀无声,好在有个很义气的男同学,脸庞黝黑,在我每次正尴尬的时候出来帮我救了“几场火” ……一节课下来,真是窝囊透顶、贻笑大方。

大学区交流工作总结随笔2

  我们提前一天来到长安区的这所学校,这所学校离我们学校太远了,那两天还下着大雨,地上积水很深,我们绕道问了好多人才找到了这所学校。据教导主任讲,我要讲课的班级是一个理科重点班,高二年级最好的班级。在班主任的带领和简单介绍下,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进了教室,没想到学生出奇地的热情,“老师,我们一定好好配合,我们一定支持你!”我瞬间感到了一股热情和友善,惶恐忐忑的心情顿时释然了,我及时夸赞了孩子们,表达了我的谢意,我给学生每人发了一张我之前精心设计好的预习提纲,让他们先查阅资料自己预习。

  在讲课的前一天晚上,我在心里把每个环节反复默念了好多遍,具体到每个词语的运用。整个晚上,睡觉都不踏实,但是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在焦灼不安中,讲课的时间终于来到了,我在课前五分钟放了一首美国当红女星泰勒的一首欢快的歌曲,很好地烘托了气氛。等师生都来齐了,刚好放完。上课的正式铃声响了,一开始有点紧张,可是后来渐渐进入了状态。一切都按预设环节进行。先是导入,然后是朗读、赏析(突破重点、难点),最后是课外拓展。每一个环节都从学生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虽然孩子们的基础有点差,但是他们非常热情,全情投入,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乡村孩子身上特有的淳朴和热情的气息。虽然他们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是他们参与的热情非常高,他们非常尊重老师。

大学区交流工作总结随笔3

  我向几位听过我课的同行分别向他们请教问题所在,商讨改进的措施。之后,我把教学设计从头至尾反复推敲仔细修改,然后再向我校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贺老师请教,在她的指点下,我又熬夜将教学设计的一些环节大幅修改,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每个词语的措辞,改完之后,我又请贺老师给我指点,我记得在贺老师的办公室,我们共同修改,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琢磨(包含课件的制作),最后终于确定了这份设计。比如,贺老师看了我先前制作的课件给我说太死板了,重点和难点不够突出,幻灯片的背景要活泼新颖一些,但不要不加选择把教案搬上去等等,我吸 取了这些经验,将课件也进行大刀阔斧地修改,直到我们都满意为止。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是几易其稿,增删几次,呕心沥血,精益求精,我们的设计基于一个基础,就是这些学生的学习程度,所以既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要用一种轻松巧妙的'方式,又要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即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比如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的设计就进行了全盘否定的修改,一开始我设计的是“请用刚刚学过的音乐表现手法(如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来给大家介绍你所喜欢的一首歌曲,想着这个设计挺有时代感的,曾为这个灵感闪现而激动不已。可是等到在我校的较差的班级讲课时,学生也回答他所喜欢的歌曲了,也充满时代气息,可是喜欢的原因都是从歌词的内容上进行诠释,没有一个同学从音乐的技巧上进行解读,课下我听取了其他老师的意见,他们都说这个问题太难了,要专业人士才能回答。所以,在重新设计的时候,我将这个问题设计为“你所知道的或学过的有关音乐的古诗文或者故事有哪些?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事实证明,第二次设计难度大大降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