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家乡农民生计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1-08-16 10:37:28 工作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家乡农民生计的调研报告

  导语:一天天的调查,每天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下面是关于家乡农民生计的调研报告,欢迎参考。

关于家乡农民生计的调研报告

  【关于家乡农民生计的调研报告】

  201X年寒假,为了增长自身见识,我回到家乡通过走访农户的方式对我们家乡农村现在的一些基本情况和问题进行了调查。一路做下来,我发现我真的收获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让我们这个闭塞的村落对中国农业大学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我调查的村落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沩山乡沩山村(社区)。有1120户人家,4420人。沩山属于雪峰山的一支,海拔较高,所以这里种植的作物基本只能一年一熟,而且由于山地丘陵地形的原因,这里的土地较为分散,无法实现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在2005年前,这里一直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但是自2005年沩山风景名胜区设立直到现在,政府部门一直在致力于发展旅游业,在公共设施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最终只是带动了部分人的发展,其他大部分农民的经济状况并没有较大好转。另外,在2008年沩山湘茗茶业有限公司对村上农户的田以600斤原粮/亩/年的价钱进行租用用于种植茶叶。自此,村上便少有人种植水稻,大部分农户都以种茶为主要农业经济来源,还有部分农户从事水产,土鸡,肉猪等养殖。这些在这次调查中都有涉及到,在接下来的内容中都会有仔细说明。

  自201X年1月28日起,我便开始了走访。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问卷内容,我首先向我爸进行了采访。我爸对我的这次行动表示非常的支持,同时通过对我爸的采访,我发现村上对社会化服务的供应几乎为0。而且在接下来的调查中,农户对这些社会化服务也反应说没有。但是在最后和村干部交流中,部分服务像信用等级证明、介绍贷款、病虫害防治、农业保险都是有的,可能因为大部分农户都不需要,所以没有了解到。在农业补贴方面,村上涉及的补贴包括三项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但是农户反应,这些补贴钱数似乎越来越少,而且201X年的补贴资金甚至没有给出具体的数额,而是一并纳入“工资”这一项,这一做法使得大部分农户以为这些补贴已经没有了,引起了大部分人的不满。

  在接下来的调查过程中,我发现村上基本没有农户参加过农业生产经营培训或者说没有这个机会,在生产经营上遇到问题时,也没有专业人员提供建议。因此经常会走很多弯路,赔了许多钱。有个农户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话,“农民伯伯种田要贴本”,道出了农民的无奈。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现在的农村新技术的推广现状时时,像测土配方技术,农户反应的都是没有听说过,但是在政府办公厅外面的宣传栏里,却有着关于这方面信息的海报,这一点让我有点奇怪,是不是中间出现了信息传递的断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销售环节最为严重,无论是普通农户,还是专业大户,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在这一环节都遇到了许多问题。而据农户反应,最希望受到的帮助还是政府的引导,其次才是资金的扶持。接下来我将对专业大户的访谈做出一些整理。

  1 黄阿姨

  和我走访的其他农户不一样的是,在我印象里,黄阿姨是一名对生活充满激情,勇于进行探索的农村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她家还不算专业大户,但是也离专业大户不远了。她家在201X年养了5000多只土鸡,另外还有鸭子和猪,并建起了专门的鸡舍,还买了专门孵蛋的机器,而且黄阿姨还对从山东买来的大豆进行了试种。她表示在未来两年内她准备进一步扩大鸡舍的规模,同时她准备再租用土地试着种植果树。她说从事规模化生产主要是她自己有兴趣,同时这也是致富养生的好方法。

  在家人方面,黄XX表示并没有人帮忙,儿子只是嘴头上支持,而丈夫则出门打工,主要就是靠她自己一人在坚持。因为没有技术,加上人手不够,所以刚开始确实遇到了不少问题。在201X年6月大部分鸡仔离奇死亡,损失近万元,后来查明原因是因为平时她把鸡赶在茶田里放养,正好那个时候茶打了药,加上给鸡喂食时未掺水,造成了这次巨大的损失。但是她并没有气馁,发现问题来源后及时改进,最后她养的鸡在年末大卖。

  黄阿姨告诉我说她经常关注中央台的致富农经节目,受到了许多启发,但是由于学历不高,不懂得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查找资料进行学习,所以很大程度上限制她家的规模化生产。另外黄XX说她想搞一个养鸡合作社,但是苦于没有人参与进来,难于扩大规模。 最后阿姨还大方的分享了她养殖种植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比如说,种玉米时,肥料和农药不能接触种子,高温时不能施药,早晨干露水后施药最佳等。

  2彭大伯

  彭大伯一直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积累了许多经验。在2013年,村上外出打工劳动力人数大量增多,相应的荒地也增多了,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大量租用他们的土地,从此开始创业之路。他说在创业路上,政府的帮助不大,政府不重视农业,而主要搞得是开发建设。他得到的帮助主要来自于社会人士以及家人的支持。叶伯有两个儿子,都读了大学。他们工作之后出资金支持彭大伯。家里进行决策的主要就是他们父子三人。

  在201X年,彭大伯家经营规模有45亩,主要是对茶叶和药材以及红薯的种植。具体来说,茶叶有20亩,药材有10亩,红薯有10亩。另外他家还有一个大池塘,一年下来,能有1500斤左右的鱼。彭大伯觉得,目前的经营情况不容乐观。种出来的药材没有销路。就算卖出去,价钱也上不去,缺少质量认证以及自己的品牌。同时由于地形原因,无法实现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而雇工的价钱越来越高,因此能得到的利润其实非常小。他希望政府可以引导他们做一个网络平台,专门介绍农户的农产品,为大家解决销路问题。

  彭大伯说政府几乎没有过帮助,都是靠自己慢慢闯。同时由于信息的不流通,那些惠农新政策也无从了解,也没有听见过政府的宣传。但是不管怎么样,彭大伯表示还是会坚持下去,当然还是希望政府能起到引导作用。

  我发现彭大伯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做得很好,他经常关注低碳环保之类的知识,在农田中,他还采取了秸秆还田的方式,做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同时施药时他用的是生物农药。另外与其他农户不同的是,他对自家的收入支出都有详细的记录,对作物的净收入等一清二楚,而其他农户往往只能估计出一个数字,最终的收入并不是很清楚。

  在未来,彭大伯还想继续扩大规模,成立一个合作社。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同时缺少资金和信息。最后他衷心的希望政府能做到“关注农民,以农为本”。

  一天天的调查,每天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从农户那里我也了解到了更多切实关于农民利益的问题。下面我也浅显的说一下我了解到的一些问题。

  一、土地问题

  从小就听我妈说,我没有分到土地,那时候我也不以为然,直到这一次回到家乡深入调查,我才真正了解到这件事情的由来。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1980年,我们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到1995年12月31日,村上又举行了一次分地的大会议。当时的分法是以0.6亩/人的分法来分的,当时你们家有多少人,就用0.6乘以几。而我是1996年出生的,自然没有分到土地,而且自那以后出生的小孩都没有土地。另外,死去的人的土地是继承给自己儿女,嫁出去的女儿的土地不能带走,还是留在原来的家里。

  这样的分法到现在就造成了这样的`问题,有些95年人口少的家庭分到的土地少,而到现在其人口多了,可是土地却还是那么少,无法养活一个家庭。在农村,土地就是命啊,因为没有土地而且外面的挣钱机会更多,造成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这次调查我就遇到了这样的实例。陈正钦家,95年他家只分到1个人的田土,但是到现在他家有12个人了,靠那1亩来地根本就养不活一大家子,所以只能外出打工。

  因此农户们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大部分农户担心的都是自己的儿女将来没有土地,这在农村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表示希望可以在死去的老人和出生的小孩之间的土地尽可能达到一个平衡。

  二、价格问题

  小时候的印象中,茶叶分自家和大队共同的。自家的茶往往能卖到10几元每斤,而在大队摘的茶只能买3,4元每斤(我们那边把这种帮别人摘得茶叫“包茶”)。因为这中间巨大的差价,所以大家的生产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但是自从2008年湘茗公司对农户的田地进行大规模租用,然后到其培育的茶叶可以采摘的时候,他们这种包茶的价钱也是10几元一斤,而且农户只用去帮他们摘,摘完就会有专人过来收,但是自己家的茶叶,在一年之中要打药治虫,要提前施肥,要修剪,还有一定的自然风险,而且最后茶叶还是得销往其公司,而价格却和他们的包茶差不多,并且自己家的茶叶他们可能要都不要。茶叶的价钱几乎都被垄断了,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这样就大大的影响了农户种植茶叶的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大部分农户都不去管理其土地,土地肥力下降,其他作物也长不好,最后都变成了荒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X年湘茗公司的土地租用费用一直没有给农户,所以大部分农户猜测湘茗公司的运营已经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如果公司倒闭,原来的土地再回到农户手中的话,重新种回水稻肯定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继续种植茶叶也有许多问题,这终将成为一个隐患。

  三、留守儿童

  我基本上都是和爸妈一起生活,所以我一直觉得我们村上没有留守儿童这一问题,或者说没有像电视报纸上说的那么严重。但是经过这次调查,我才发现,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

  在我走访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农户家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或者说已经50好几了。而他们的儿女几乎不回家一直在外面打工,他们就在家带着孙子孙女做些农业劳动。而随着近几年土地的减少,茶叶价格被垄断,村上外出打工的劳动力越来越多,而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严重。

  四、灾害问题

  我们村位于山沟沟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阳光充足。但是由于地处深山,经常会有野猪出没。尽管农户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 ,但还是深受野猪之害。庄稼经常被毁的一塌糊涂。而且农户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尽管政府曾承诺会帮忙,但是最后农户也没有得到什么补助,也没有人前来帮他们赶野猪。

  以上这些问题是我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的。这也是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就在我身边的切实关于农村农民的问题。

  另外,在调查过程中我和一位70多岁的共产党员进行了交流。他对村上的现状有着自己的看法。

  他说政府现在是放弃农业搞景区建设,但是做开发区没有特产,只靠一个佛文化(我们沩山有一个千年古寺密印寺,那里还修建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千手观音,并在201X年9月进行了佛像开光,从此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并不能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另外,政府近来主要是注意环保,卫生,这是科学健康的也是对外的形象固然很重要,但是却没有看到根本,现在正是发展的好时机,应该多面化,多方面抓。同时引进新技术,开动脑筋,像当年改革开放引进新能源一样,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特色的特产。另外,万万不能抛弃农业,在农村,最终百姓们富裕还是离不开农业。

  另外,他在经营生产上面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农村有个谚语叫“延时阳春未乱种,背时阳春不能丢”,大概意思是今年如果辣椒卖的价钱好,明年不能盲目的跟种。如果今年辣椒卖的不好,那么明年不能就不种辣椒了。利用这一规律,在2013年,天气干旱,没有姜,因此姜的价钱卖的特别好,后来2014,201X年价钱也不错,老伯得意的说着,就自己家那么一点点田,还赚了不少钱呢。

  但是农民种田就像是开露天工厂,是没有保障的。而且土地在解放前就分了等级,像我们这种山区里的田地,不是很值钱,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出去打工寻找出路。老伯的一席话让我又对农村的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看到老人身上的豁达和睿智。

  随着调研接近尾声,我走访的农户越来越多,我对村上的现状有了更多的认识。这种感觉给我真实。不再像以前那样在书上看的,听别人说的,即使感触再多,也没有这次调研带给我的更深更让我看清明白。

  通过这次调研,我更加了解到了农村的问题,农民的难处,包括其衣食住行,或者是生产生活的上遇到的问题。作为一名农大学子,秉着“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在走访过程中,我和农户们说,“你们有什么农业生产或者经营的问题的话,可以和我说,我现在的知识可能还不够,无法帮到你们,但是我现在会记录下来,等我回到学校,可以去询问我们学校的老师,一旦有了消息,我就会给你们反馈”。当时我还想着办一个“问题会”,通过村干部把农户都集中起来,大家有什么农业问题的话,在我能力范围之内的都会进行反馈,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行动。只是收集了我调查的一些农户遇到的问题,这学期我会去找老师询问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解决办法。

  另外,通过这次调研,我更加坚定了我要扎根农村,发展家乡的想法。因为从小就特别喜欢摘水果,喜欢在山里面转,我很小就确定了我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做一个农场主。我觉得家乡有很多特别的东西,我感觉都很有发展前景。而且这次回去之后,我深深的感受到家乡人都需要像我们这样的人才,需要信息技术。而我现在在学校也感觉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同时也觉得更加有了动力,有了目标,感谢这次经历,我将会创造属于我的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家乡农民生计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04-05

有关家乡的变化调研报告07-25

2017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报告04-05

乡镇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报告05-18

农民05-30

政治轮训调研报告04-06

全域旅游调研报告04-07

从农民伯伯到农民兄弟散文03-22

勤劳的农民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