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情况报告

时间:2022-11-02 19:33:41 工作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情况报告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情况报告一

  上半年,全市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改善学生营养健康为重点,以推进学校食堂供餐为突破口,以确保营养食品质量安全为抓手,全面贯彻执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教育牵头、学校实施”的工作思路,强抓管理、重抓落实,学生营养改善实施惠民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农村义务段学生营养改善全覆盖,率先实现了刘延东副总理提出的“让学生吃得即营养又安全”的目标,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2017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渭南市各县市区不属国家连片贫困地区,学生营养改善不在国家试点范围,属陕西省地方试点县。全市学生营养健康提升由过去的陕西“蛋奶工程”全部并轨为现在的全国“营养改善”计划。今年,全市享受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学生33.77万名,标准执行陕西省每生每天4元每学期100天的规定,补助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承担,共投入2.3亿元用于学生营养改善,其中,省级财政拨付8314万元、市级财政配套255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3亿元。通过实施,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达到了全覆盖,其中,潼关、华县、韩城、合阳、澄城、大荔、白水、高新、经开9个县市区达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

  二、重点工作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建设、供餐模式、营养食品、规范管理构成了学生营养改善新框架,形成了新常态。一是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由原来以承包模式经营的已全部收回到学校自主经营,学校食堂管理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实施学生供餐,学校食堂由学校自主管理、食药监部门监督管理构成长效管理机制;二是新建学校食堂连年增加,学校食堂条件不断改善,供餐为主、加餐为辅、配餐为次的三种就餐模式形成了学生营养改善新的供餐机制。三是依据国家对西北地区学生营养成份需求指南,以蛋奶类、肉类、蔬菜类、水果类和米面油类“五大类”食品丰富了学生营养的需要。四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依照国家“五个配套”政策和新《食品安全法》实施规范化管理,重点推进了《陕西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推行了“四统一四公开五加强”的管理模式,(即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公开实施学生人数、公开学生营养食谱、公开补助资金、公开举报电话;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加强食品采购管理、加强资金安全管理、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实现了学生营养改善食品质量、资金管理“双安全”,到目前为止,全市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和无违规违纪问题,达到了暨营养又安全的目标要求,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稳步推进,实施顺利。

  三、存在问题

  1.各县市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广、涉及学生人数多,属于教育扶贫一项重点工作。目前,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主要工作由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的勤工俭学办公室负责,但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扶贫脱贫工作的要求,需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人力、加强财力保障,高度重视这一惠民政策、民生工程的'贯彻落实。

  2.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的从业人员几乎大多数为聘用人员,据统计,全市聘用3200余人为学生做营养餐,其工资全部由学校经费承担,没有专项经费支持炊事人员水平的培训提高和劳动报酬工资,完全满足学生营养改善存在困难,但外地一些市县已由本级财政向学生每天拨付1元生活加工费来确保学生吃上营养餐。

  3.个别学校食堂条件满足不了学生就餐需要,存在食堂小、设施差的问题,按照陕西省学校食堂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和安全隐患,一些城区学校无食堂,推进城区学校实施学生营养餐困难较大,需要专项经费改善学校食堂就餐条件。

  4.全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全覆盖,除渭南城区外(国家政策规定,城区学生可以暂缓或依据财力情况实施),蒲城、富平、华阴城区学生应全面实施,但因城区学校学生多、食堂条件不具备,达到义务段全覆盖还需要较大的财力来支持保障。

  四、今后工作设想

  后半年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我们将按照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4月份在宁夏考察调研时强调的“要提高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监督评估和信息公开,严守食品和资金‘两个安全’底线,精准落实营养膳食补助,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指示精神,认真思考和研究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和办法,加强管理,推进实施,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县级政府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和学校实施主体责任的“三个”责任主体,推进营养餐实施工作。二是推进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企业配餐为辅、加餐模式为次的“三个供餐机制”,扩大营养餐实施范围。三是继续推行“四统一四公开五加强”管理模式,全面开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促进学生营养改善再上新台阶。四是采用实名制信息系统、营养餐双月报信息系统、营养餐网络平台和渭南教育网“四个”网络平台,精准实施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五是突出抓学习抓教育,促进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抓培训抓制度,促进学生营养餐工作能力提高,抓管理抓落实,促进学生营养餐顺利实施,抓扶贫抓脱贫,促进城乡学生营养均衡提升,用“四抓四促进”措施,确保学生吃的暨营养又安全。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情况报告二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实施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3个中央部门和试点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工作进展

  五年来,中央有关部门与试点地区将营养改善计划作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科学谋划,统筹安排,上下联动,真抓实干,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加大资金投入,补助标准不断提高。2014年11月,中央财政对699个国家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4元(全年按在校时间200天计算),寄宿生加上“一补”后达到每天8-9元。同时,中央财政对地方试点给予奖励性补助。从2011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591亿元,用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二)推进食堂供餐,就餐条件不断改善。中央财政安排3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试点地区学校食堂建设,现已完成食堂建设项目6.85万个,新建、改造面积2563万平方米,购置了价值21.97亿元的厨房设施设备,为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的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切实加强监管,保障“两个安全”。各地各校以食品和资金“两个安全”为重点,通过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份营养餐都吃得安全,每一块钱都吃到学生嘴里。同时,通过专项督导,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得到整改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全国没有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事故,个别偶发事故都得到了及时处置,“两个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四)促进公开公示,努力打造阳光工程。制定专门办法,要求各地及时公开公示营养改善计划的有关政策措施、推进情况。教育部门户网站设立了营养改善计划专题网页,解答有关政策、介绍工作动态、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并展示各地实施情况,先后展播了699个国家试点县工作视频。会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阳光校餐”项目试点,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实时监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扩大地方试点,推进贫困县全覆盖。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范围实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的`意见》。2016年12月,教育部又分别与相关10个省份人民政府签署了启动实施8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协议书,确保2017年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让这项民生工程惠及更多的贫困家庭学生。

  二、主要成效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使试点地区农村学生上学饿肚子、吃凉饭现象基本消除,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影响深远,成效显著。

  (一)受益学生覆盖面广、人数规模大。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9个省(京、津、鲁单独开展了学生供餐项目)1590个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其中,699个县开展了国家试点, 891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覆盖学校13.4万所,受益学生总数达到3600多万人。全国超过1/2的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超过1/2的义务教育学校提供营养餐,近1/4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营养膳食补助。

  (二)学生营养状况确有改善,社会反响良好。营养改善计划主要包括学校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托餐三种供餐模式,其中,学校食堂供餐因安全、卫生、规范,最受学生欢迎。截至目前,全国实行食堂供餐的试点学校比例达到71%,国家试点县达到76.6%(比2012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供应安全、卫生、营养饮食的能力。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连续四年(2012—2015年)的跟踪监测表明,试点地区学生每天吃到三餐的比例由2012年的89.6%上升到2015年的93.6%,营养知识水平得分提高16.7个百分点。2015年,男、女生各年龄段的平均身高比2012年高1.2cm-1.4cm,平均体重多0.7kg和0.8kg,高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增长速度。贫血率从2012年的17.0%,降低到2015年的7.8%,营养不良问题得到缓解,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缺课率明显下降,广大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对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这项惠民工程、德政工程给予高度认可和热烈拥护。

  (三)对试点地区发展起到了有效带动作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有力地支持了教育事业发展,解决了贫困学生在校吃饭问题,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不少地方一方面鼓励试点学校就地取材,另一方面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带动了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营养改善计划覆盖面广、涉及环节多,从最困难的地区起步,基础条件比较差,地方管理能力比较弱,没有先例可循,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规范管理问题。个别地方招标不到位,食材质量得不到保证;资金管理不严,挤占挪用、虚报人数套取补助的情况偶有发生; 执行标准不严格,供餐内容单一,影响了营养改善的效果。二是食品安全问题。营养改善计划食品采购链条长、环节多,县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有限。部分试点地区没有将运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不能按照标准配备工勤人员,临聘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专业营养膳食知识,也给食品安全带来较大隐患。三是教师负担加重。基层学校普遍反映,学校供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用餐,用餐后学生留在校园,教师负有监护责任,个别人数较少的农村学校,教师要轮流为学生做饭,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和责任。

  四、下一步工作考虑

  “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将会同中央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精准施策,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切实把营养改善计划这项民心工程办好,造福更广大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

  (一)大力推动学校食堂供餐。督促各地根据本地实际,统筹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和资金,新建和改、扩建一批设施齐全、功能齐备、卫生达标的学校标准化食堂,逐步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比例。推动地方按照标准配备食堂工勤人员,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严格落实食堂管理相关规定,主动公开公示各项政策措施、规定要求等,确保学校食堂供餐质量得到提高,满足学生就餐需求。

  (二)抓住“两个安全”不放松。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督导检查,加大问责力度,推动各地各校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继续巩固和提高食品和资金安全成效,确保国家营养膳食补助“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严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守住食品安全“红线”和资金安全“底线”。

  (三)建立责任落实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发改、财政、卫生计生、食药监、质检等部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将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投入保障、膳食指导、宣传教育、体质监测、监督检查、公开公示等长效机制,督促地方积极推进营养改善计划精细化管理。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情况报告】相关文章:

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总结10-14

学生资助情况调研报告(精选15篇)09-25

营养科服务计划11-25

营养师述职报告01-27

学生营养日活动方案03-12

学生营养日活动总结02-05

学生营养日的活动总结01-27

个人改善工作计划(精选9篇)01-11

学生营养日的宣传活动总结12-20

全国学生营养日策划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