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汇报
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了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省级政府统筹的体制后,对推动义务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搜集的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汇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汇报】
目 前,我省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要求接受更加公平 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省政府研究室组织相关人员,就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掌握基本情况、分析困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及对策建议。
一、云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情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在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素质、教育质量等方面大致平衡和相当,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依法、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2006年以来,我省切实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夯实义务教育发展基础,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 2006年开始,按照国务院要求,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按规划稳步推进。到2008年秋季学期,全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生100%实现“两 免”。到2009年秋季学期,有203.63万名学生享受小学500元、初中750元的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藏区学生全部享受标准为1000元的生活补 贴,全省享受生活补贴的学生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2%。从2009年春季学期起,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了小学300元、初中 500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由各级政府财政承担。除昆明、曲靖、玉溪、红河4个州市承担了不到总量的5%当地保障经费外,其余地方配套资金全部由省级 财政承担。2009年,全省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总量达到41.4亿元,是2006年的4.5倍。学费的减免和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 了物质保证和经费保障。
(二)推进基础教育建设项目,缩小地区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异。 近几年,我省先后实施了两期“贫义”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边境学校建设工程、中英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世行贷款贫困地区义务 教育发展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基础教育建设项目,重点改善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一线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2009年 又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部排除现有中小学低级危房。目前,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师比、生均固定 资产值等指标已经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加强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稳步推进。通过开展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等师资培训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全省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2006 年以来,又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计划,该计划从2006年到2009年共招聘特岗教师20696名,优先满足“普九”攻坚县、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 的需要。这些高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基层学校,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学历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2009年,第一批“特岗计划”教师服务期 满,有97%的教师志愿继续在农村学校教书育人。从2009年1月开始,全省中小学教师全部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教师工资水平大幅提高。
(四)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统一制定城乡一体的课程标准。 从2001年起,按照国家总体部署,云南与全国同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2008年秋季学期,新课程覆盖全省义务教育七至九年级所有学生。2010年 秋季学期,新课程将在全省所有县(市、区)义务教育年级实施。积极开展多层次教师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未培训、不上岗”的要求,通过国家、省、 州、县4级全员培训教师。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主动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并把新课程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任务。义务教育课程改 革的稳步推进,有力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工作,教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五)以“减负提质”为突破口,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减负”工作的要求,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在全省普通中小学统一实行严格的工作制度,规范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办学行为。制定了 《云南省减轻中小学负担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规定》,对中小学规范办学提出了区域统一、内外结合、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 和经济负担。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思想,转变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学生主体观和质量效益观。省、州(市)、县三级成立“减负体质”特派 监察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特派监察员队伍,承担督导、检查和日常监察工作,切实提高各地及中小学执行政策规定的能力。
(六)改革评价考试制度,引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01年以来,全省各地按照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要求,对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等进行了积极探 索。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我省全面实施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进一步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高中招生考试制度。从2010年开始,取 消全省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取消不利于素质教育实施、不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违背教育规律和影响教育公平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加分政策及项 目。同时,实行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制度,并逐年扩大比例,昆明市四城区比例不少于30%,市属其他县、市、区不少于 20%;其余15个州市的比例不少于20%。义务教育阶段非划片入学的学生,不得享受本校的定向择优招生政策。昆明市等升学竞争压力集中的地区,实行了优 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学生不享受相关政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招收特长生等普通高中招生的办法,积极探索高中阶 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引导义务教育科学发展。
(七)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如:开办寄宿制、半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在全国率先对少数民族地区 实施“三免费”义务教育;在没有民族中学的33个贫困县一中设立民族班等。通过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改革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试点并实施“双语教 学”,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希望小学”,实施东西部及省内教育对口帮扶、“春蕾计划”、“逸夫项目”等措施,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 2009年,全省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普通初中为33.63%,职业初中为55.09%,普通小学为33.79%,均达到或超过了少数民族人口 的`比例。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义务教育基本“硬件”条件还不能满足均衡发展的基本需要。我 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长期投入不足,尤其农村中小学装备发展缓慢,一些学校原有仪器设备使用消耗后得不到补充,学校实验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按照新颁发的 《云南省初级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和《小学数学科学仪器配备目录》配齐实验仪器,全省初中实验仪器资金缺口2.5亿元,小学资金缺口5.9亿元。由 于许多农村中小学受基本办学条件的限制,教学实验开出率不足,教学效果不佳,很多农村学校无法开设实验课,或者在黑板上讲实验。另外,图书馆(室)建设滞 后,全省只有52%的小学拥有图书馆(室),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为12.6册和9.4册,在西部地区也居于后位。大多数农村学校现有 图书资料陈旧、种类单一。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对现有教育资源的配置机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义务教育基本“软件”水平也不能适应均衡发展的客观需求。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的差异,具 有较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极少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师范院校毕业的优秀农村学生也很少回乡任教,大多数进入县城以上的单位和学校。这使得优秀教师高 度集中在县城以上的学校,高度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区域、城乡和学校之间教师队伍(包括校长队伍)的数量、质量、结构、能力等方 面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需求,导致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和提高。
(三)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且极不平衡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随 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资源逐渐丰富,学校之间的本质差异日益凸显出来。突出表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精神面貌、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和领导方 式、学校制度的更新与完善、学校文化生态的形成与优化等差异。这些差异最终表现为义务教育质量的差距,这种本质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三、促进云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基本思路
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以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目标,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整体提高教育水平,促进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均衡发展。以大力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 区、边疆地区和薄弱学校义务教育水平为中心,以县级行政区域内率先实现均衡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区域内学校与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鼓励有条件的 地方努力推进区域与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经 过努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更加健全,素质教育取得积极成果,努力 满足人民群众对较高质量义务教育的需求。力争在2015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办学条件均等化。学校数量、规模满足生源变化的需求,教学设施设备配置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师资配备均衡化。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师编制配备,确保教师补充渠道畅通、科学。进一步完善县域内教师定期交流机制和培养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育质量均匀化。建立健全学校、学生、教师、教学四位一体的评价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生源得到均衡分布,办学质量差距逐步缩小,整体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学生择校就读现象明显减少。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汇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