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联例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对联吧,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那么一般对联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联例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联例析
一、1950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4周年,上海市市长陈毅编了一副对联,采撷先生之语,总结先生战斗一生,堪称奇联。要打叭儿落水狗,宁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二、①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上海城隍庙联
②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想下我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贵阳城隍庙联
③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莫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里哪知头上有青天。——安徽定远县城隍庙
④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评析:以上均是城隍庙联,读之妙趣横生,大都有警世醒人之意,剔除其迷信的糟粕,我们可深味其中“劝善”的目的。而
③五色对五味,痕迹不露,“手辣口甜”也罢,“眼红心黑”也罢,终无逃于“青天”之眼,无避于人间“苦海”。
④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即“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警告世人,莫存侥幸,莫去作恶害人。
三、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评析:该联妙在以六位文艺家的名字,联对,对仗工整,意境毕出,清新流丽,浑然不觉。
四、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成好著书。评析:这是圆学大师章太炎送给国学教授黄侃50岁生日的对联,黄侃师从章。章生平清高孤傲,对黄却颇多赞许,曾劝黄著书。黄却谓须待50岁后从事纸笔。1935年,在黄50岁生日之时,章写此联赠之。但黄不幸,当年10月吐血而死,有人认为此联有“绝命书”三字,联句成了谶语,章先生也悔痛不已。
五、诱我费尽殷勤,衣钵信真传,三绝不愁知己少,负公尤为期望,功名应无分,一生长笑折腰卑。评析:此乃1914年5月22日;被齐白石先生称为“半为知已半为师”的胡沁园不幸病逝,于是齐先生写此联,表达对恩师的深切哀悼之情,也用以自勉。
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评析:文学家蒲松龄四次应试举人不中,并未悲观失望,而是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为了用来自警自勉,他在压纸的铜尺上镌刻了这副对联。终于写成文学巨著《聊斋志异》。
七、过了七个狗年,老当益壮不可能,奋斗半个世纪,继续革命没问题。评析:这是现代作家马烽在其72岁时,自撰的一副寿联,其中有其对岁月匆匆易逝的慨叹,又有其志向弥坚的战斗情怀,颇让人感动。
上联下联该怎么区分
1、按字调平仄分。
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别扭。
2、按左右方位分。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按时序先后分。
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
4、按语言习惯分。
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5、按因果关系分。
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6、按场面范围分。
在时间、空间、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
对联上联在左边还是右边
我国古代对联一直是直行书写,从右到左排列。对联以楹柱室壁为主要张贴场所,更需要而且也一直是直行书写。尽管下联在一行写不完时,书写要从左至右排列,但两联张贴时,仍然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所谓左与右,应以面对对联所贴处来确定。有些对联贴反了,或者是由于根本不知道对联张贴要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或者是以背对对联所贴处为准而造成的。现在,由于书写习惯从左向右,所以也有把上联贴在门左边的。
大门的对联怎么贴
1、【按音调平仄分】
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2、【按因果关系分】
“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3、【按时间先后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4、【按空间范围分】
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4]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对联例析】相关文章:
《蝶恋花》全文简析09-06
《望江南》简析05-17
《儒学意蕴新析》阅读理解09-21
《史记》史记正义论例09-27
古代的“比”、“例”指的是什么?05-11
语文作文常用典故及简析11-08
韩愈的代表作《师说》讲析09-12
李清照词《如梦令》简析12-29
关于冬至的古诗“辛酉冬至”简析10-30
描写太行山的古诗及简析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