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郁小简《流光向暖》有感

时间:2021-04-21 14:11: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郁小简《流光向暖》有感

  认识郁小简的时候,我已到江南八年,婚后六年,孩子五岁,写了四年小说,以龟速,读郁小简《流光向暖》有感。我看着郁小简的侧脸,美是美的,温婉端庄,还夹着憨憨的福相。放在古代必然是养在深闺里的淑女,不像是有故事会折腾的姑娘。我正忙着敬酒,勾三搭四的间隙问她,你是写散文还是——我故意停顿了一下。她答散文。我抿起一抹笑意,和旁边圆肚子的老头碰了一杯,老人家是写古诗词的,一看就像,就像郁小简一看就不像写小说的。

  美女作家:郁小简,江苏省作协会员。多篇小说在《飞天》、《雨花》、《太湖》、《翠苑》、《连云港文学》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集《流光向暖》入选2014年江苏省作协一丛书。获两届《洮湖》文学奖及多次征文奖项。

  《说一个夏天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平凡女人的生活状态。一个孤儿熬到了她人生的二十八岁,温衣饱食,生活安定,守着一份七年的恋爱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易学大师的一番预言打破了现有生活的平静。女主人公接连遭遇着生活的背叛:七年的男友移情别恋,付出的金钱与信任不翼而飞,网上偶遇的以为可以慰藉心灵的对象原来是个骗子。生活的种种不堪扑面而来,故事的结局,女主用冰凉的刀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一个简单的,俗套的,甚至是过时的故事。优秀的`小说家来写这样一个故事,会使用技巧做旧或者做新。说实话,我看不出这篇小说中的技巧,我只是看到了一个可以信任的故事,它是一个故事,但它又那么真实。这种似曾相识又似是而非的感觉很微妙,就像空山新雨后,你看着山亭上的一朵云,那么曼妙,那么飘渺,又那么触手可及。容不得我震惊,容不得我赞扬,容不得我想边喝点小酒边向郁讨教一点写小说的心得。郁的小说已经像雪片一样飞到了我的面前。《乡逝》,《给我一个吻》,《逃离》,《女朋友》,《香火》------

  郁出手极快,且一篇比一篇写的好。她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专注于女性的情感体验,一类则描写小人物的悲喜命运,读后感《读郁小简《流光向暖》有感》。我个人比较偏爱后者。《乡逝》里有一双冷静的眼睛,死亡、仪式、亲情,生活像扇面一样展开,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在乡村和每个人的心里上演着。《女朋友》则描写了两个女孩子的友谊,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两个女孩,不同的人生境遇下所表现的主次及不对等关系是本文的亮点。

  底层人物是很多作家都会关注和描写的一个群体。郁笔下的底层人物有着最原生态的味道,他们在文字中行走,你仿佛能嗅到他们身上的酸腐或者落寞。她的文字没有斧凿的痕迹,天籁之音从天上传来,就这么简单。她没有振振有词或高屋建瓴的讲述时代,哲学,思想,以及文化这些与小说有关也无关的东西。她只负责讲诉故事,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真实的故事。当《拆》里面的女主人想要开始她崭新的人生时(同学情基础上衍生的婚外恋,婚外恋衍生的好日子),车祸袭来,世界一片黑暗。故事的结尾,女主发出这样的惊叹:"电光火石之间,她本能的惊呼也被喉咙口一股腥浓的血腥味给压了回去——可她什么也没来得及做,她的世界就倏地黑了下去。"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郁笔下的大多数人物,《逃离》里的张菊英也好,《妥协》里的张晓兰也罢,她们都是被生活抛出既定轨道的人,当失重感,危机感,漂泊感袭来时,她们表现出了各自的抗争以及对于命运的妥协,这种宿命的皈依始终贯穿在郁的小说中。从郁的后记中不难看出,孤单饥饿的童年在她的生命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作为一个孩子,在她还没有掌握向生活抗争的技能时,她只能屈从于命运的摆布。幸好文学是她的精神食粮,也是她对抗生活的武器。

  成为郁的朋友,走进郁的世界,我会理解郁的第一篇小说,《说一个夏天的故事》中她为什么会给女主一个自杀的命运。郁与现实生活对抗的太久太累了,我想,她曾无数次的想要放弃对抗,又无数次的咬紧牙关,握紧了拳头。于是郁在她的第一篇小说中舒缓下来,她放弃了挣扎,让死亡结束了一切。

  就在这本名为《流光向暖》的小说集诞生之前,郁遭遇了一场无妄的车祸。至今车祸造成的后遗症仍旧折磨着她的身体和神经。命运是道难解的谜题,每个人都生活在无常的阴影下,似乎只有这样,人的故事才变得精彩了。而郁恰巧是那个经历着故事,又书写着故事的人。

  卡夫卡曾说:"你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儿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同时,用另一只手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

  我想郁不会喜欢我为她的小说添加任何理论性的标签,无论是"零度写作"还是"存在主义",她都会嗤之以鼻。因为她是一个愿意接受宿命安排的孩子,她坐在大海边织着一张渔网,她要出海打渔,她要活下去。迎击风浪还是葬身海底,这些都是明天的事情。她有一把织网的梭子,还有一只笔,这才是生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