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

时间:2021-04-18 18:24: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1

  我非常喜欢读历史类的书,而在数不胜数的历史书中,我最喜欢《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里有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奸佞小人;有忠臣良将;也有乱臣贼子。

  我非常欣赏和敬仰关羽。关羽字云长,刘备义弟,跟随刘备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在蜀汉争夺荆州时,单刀赴会,夺回荆州;在与曹军的对战中,水淹七军,最后中了吕蒙之计败走麦城。

  还有诸葛孔明,他初出茅庐,就火烧博望坡、又大战新野,把曹操的二十万军队击败;又在江东,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都展现出了他的雄才大略。所以我就更喜欢《三国演义》了。

  我读完以后感慨万分。我觉得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关羽的忠心;学习赵云的功夫;学习刘备的仁德。这样我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2

  今年暑假我不光读了一本四大名著《西游记》,还读了一本《三国演义》。

  它的作者是罗贯中,他写的这本书虽然是打打杀杀的,但是仍然很精彩!里面的人物很多如:求贤若渴、善用人才的刘备。勇猛无比、忠心耿耿的关羽。胆大心细、忠心耿耿的张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关羽和诸葛亮。关羽神勇到做出一些普通人做不出的事情,如“刮骨疗毒”。关羽中了毒箭,华佗不请自来帮他疗伤,华佗都把他的肉刮开都能看见骨头,还刮上面的“乌头毒”他却在一边饮酒吃肉,一边与马良下棋、谈笑风生。而且到最后叫也没有一声还笑了。我真佩服他。诸葛亮神机妙算,谁要去世了他都能知道,还有关羽、张飞去打仗,他给他们出了计谋,每一步都料到了真厉害。而且最后虽然去世了,但是是病死的,也没有死在敌人的手上。这本书主要讲了吴国、魏国、蜀国(汉)三国在各自请军师出计谋互相发兵挑战各国抢夺地盘。最后魏国灭了蜀国和吴国,三国统一归为晋国,由司马炎掌管。这个结局还是很好的。

  这本书内容很精彩如果你读了,你会懂得更多的知识。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的名人都对书的作用有着极大的肯定。在当今社会上,只有拥有知识的人才拥有立足之地,可见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我读过所有书中,《三国演义》更是有着无可取代的意义,它引发了我对历史的思考,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了距今一千多年的东汉末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居军事,政治集团的斗争与矛盾。这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将处于同一时代却有着不同性格与理想的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人物性格的对立,引发人们对于人性与礼义的思考。如义薄云天的关羽和逢主必叛的吕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和不复汉室心不死的刘备等。

  作者借助刘备这一没落于民间仍不忘复兴汉室的皇叔形象,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渴望推翻元朝统治,复兴汉族的爱国思想。三国争雄,神州尽归司马,这一结局自古引得无数人嗟叹不已。三国归晋,意味着三国时代的结束,同时意味着统一时代的到来。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最终只能湮没于时代变革的洪流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4

  《三国演义》——这本书大家都不陌生吧。没错,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爱看的书之一。

  说起《三国演义》,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许多人物或事情:“胸怀大志的刘皇叔;鞠躬尽瘁的孔明;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的关羽;艺高勇猛,正气凛然的张飞……这一些人物让我佩服不已,还有那“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出神入化,好像变成了电影,在我的脑海里回放。”

  诸葛亮——他便是我最佩服的`人。他未出茅庐就先知“魏蜀吴分天下”,“博望坡”设计烧曹营;“新野”留空再败曹营;有以“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使东吴百官无言以对……

  孔明虽然一生短暂,但他的精神已经牢刻在我的心头。

  再一次上学途中,我屋意间发现了一块香蕉皮,正当要离开时,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可怕的画面:一个小朋友,因为不小心踩到香蕉皮而摔倒,膝盖上皮破了许多,血也留了许多……于是,我不再犹豫,大步走过去捡起香蕉皮,将它绳之以法——丢进垃圾桶,发出“砰砰”的呻吟声,我想这是香蕉皮发出对我的不满,同时,我猜我阻止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我明白:我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5

  我在暑假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家罗贯中写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故事,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的事组成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蜀、魏两国之间发生的故事。

  蜀国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五虎上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敬佩。他降汉不降曹,虽然曹操对他是百般诱惑,但他对刘备的忠心依然没有改变。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他忠于刘备,因战败,向曹操投了降,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得知刘备的消息,就日行千里去寻找刘备。我觉得他虽然降了曹操,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要算忠,而且还算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勇气。《三国演义》描述关羽勇猛的地方也很多:过五关斩六将、刮骨驱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手拿重八十二公斤的青龙偃月刀,骑着日行千里的赤兔马,几乎变得天下无敌、无人能比。

  关羽对任何人都忠义,就如他在华容道,放曹操的故事。蜀、魏两国势不两立但关羽为了报答曹操招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以自己的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了曹操,又放曹操。当初若不是关羽这样做,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关羽的气概,令人钦佩。华佗为他“刮骨疗伤”时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气概。当时华佗用刀为关羽刮骨疗伤,帐棚内的人全都敛声屏气,而关羽却没显现出任何痛苦的样子,仍旧与陪他下棋的人喝酒下棋。虽然华佗医术高明,但他说能忍受这种痛苦的人实在罕见。

  关羽虽然忠义、勇猛、武功盖世,但正是因为他武功盖世,他才会骄傲,使他失去了性命和荆襄九郡。

  当时,关羽正攻打樊城,不料却被吕蒙的军队偷袭,关羽父子俩赶快撤退到了麦城,最后因寡不敌众,关羽父子俩双双遇害,就这样当时的一代豪杰就牺牲了。

  读完三国里关羽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要学习关羽的勇敢、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同时不要养成关羽骄傲的坏习惯。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6

  《三国演义》是一部杰出的古典小说,文中讲述了三国时期发生的事。

  我最爱看《三国演义》中的“三绝”。关羽是“三绝”中的“义绝”,桃园三结义中,他与刘备、张飞拜为兄弟,从此生死与共。敌人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依然视死不归。我想,他们生死与共,而在平时,我和同学为了一点小事就争吵起来,破坏了我们的友谊,岂不可惜?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伤、单刀赴会这些事例让我十分敬佩,但他十分骄傲,这也是他致命的弱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为取得一点成功而自满,而骄傲。

  曹操是“三绝”中的“奸绝”,记得古人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他的,“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记得有一次曹操领军走入田地时,他下了一道死命令:谁踏到粮田就将谁斩首,走着走着,他与马一起踏入粮田,他为了保命,而对将士说:肤发乃父母所赐,不能丝毫损伤,他以发代首。曹操这个人多疑、狡诈,可以从“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看出。其实曹操本是英雄,可他所处的环境,与他所作的事,使大家对他有了看法。

  诸葛亮占“三绝”中的“智绝”,他善用兵将,巧用计谋,在危急的情况下依然沉着、冷静,是个少有的人才。我想,我一定要做一个像关羽、诸葛亮那样,做一个有情有义,有计有谋的人。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我从中懂得了很多道理,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值得一看。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7

  中国的名书多种多样,可其中最耀眼的几颗明珠就是《四大名著》了。最近,我读了之一的《三国演义》,这里头的知识与道理令我受益很深。

  故事的主要内容大概是:应皇帝无能,整天吃喝玩乐,不误正事,还鱼肉百姓,于是引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偶然与张飞、关羽结交为生死兄弟。渐渐地,刘备壮大了起来。最后,刘备建立了蜀国,曹操成立了魏国,而孙权盘踞在南方,建成了吴国。当时三国鼎立,而关、张、刘、赵相继死去,诸葛亮独自支撑着蜀国,可最后独木难支,疲倦十分,最后死而后已……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刘备。他胸怀大志。三国中,刘备仁义,孙权是霸,曹操乃雄。刘备求贤若渴,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去拜访诸葛先生,并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当刘表死去后,荆州便等于一座空城,用不着多少人马就可以轻松那下,可因为刘表生前对刘表十分仁义,他久久不敢攻打,由此可见,刘备十分仁义。可在最后一战中,我不能向他学习,因为他太顾忌士兵了,竟不能料到敌人会用火攻。看来,太过仁义会误大事。

  其中,我还喜欢忠勇的关羽。他最出名的:过五关,斩六将你不会不知道吧?因为他们不放关羽过关,所以才迫不得已杀了他们。不过你可不要以为他像吕布一样有勇无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可凭着自己水淹七军,令敌人闻风丧胆。

  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关羽要出去迎战华雄,曹操叫人温酒一杯,让关羽喝了好上战场,关羽说:“先把酒给我斟满,我去去就回。”然后提刀就出去了。一会外面鼓声如雷,喊声大响,大家都吓一跳,正准备出去看看外面的情况时,关羽都回到中军帐篷了,手提华雄的头颅,扔在地下,这时候看看开始斟满的酒都还是温热的。这一段说明关羽武功盖世,速战速决。

  《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要胸怀大志,做事要多做考虑,以大局为重,不能有勇无谋,要文武双全,方可成就大业。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8

  暑假里,你一定读了不少好书了吧?呵呵,我可是又把四大名著重温了一下呢!不瞒你说,今日读完《三国演义》,还真的是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描写了蜀国、魏国、吴国三足鼎立,各自称霸一方。然后便是三个国家之间不断产生的战争,特别是曹操的野心太大,竟想称霸世界。我就搞不懂了,都拥有那般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为何不满足?最后,司马家族夺了曹代的帝位,统一三国,改为晋代。如果曹操知道最后是司马家族掌握三国,一定会气得吹胡子瞪眼了吧!

  这本书还给了我无尽的启迪呢!你看,刘备三顾茅庐,用诚意打动诸葛亮,使这个能文不能武的大人物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个大人物可不了的呀,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知为蜀国出了多少谋略,出了多少力,他死后,全国上下的所有老百姓为他哭丧。如果不是他的出谋划策,赤胆忠心,想必蜀国也不知能不能发展到三国鼎立的情形?看来做事一定要坚持,刘备坚持拜访诸葛亮,得到了他的帮助,从此三足鼎立;李时珍坚持尝百草,编撰了《本草纲目》;数学家陈景润坚持用毕生精力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古往今来,哪位大人物不是因为坚持才成功的?

  诸葛亮的英雄事迹可多了!你看,《空城计》《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诸葛亮为什么就这么聪明呢?世人只知道,只要天地间有的,就没有诸葛亮不知道的,可见他是多么地聪明呀。要是放在现代,他一定是个大名人,才貌双全,大名一报,无人不晓,可是一个“万人迷”吆!

  我崇拜诸葛亮,不仅仅是因为他足智多谋,还因为他的诚信,如若不是与刘备有承诺,他可以取代刘禅当皇帝!我敬佩他,你呢?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9

  忽略的,有时是重要的。

  翻开三国演义,认真品读这由忽略带来的悲喜剧吧!

  曹操平定袁绐后,为了完成统一大业,挥师南下,收编刘表部队之后,号称80万铁骑,直抵赤壁江北。江南,孙刘联军不过区区三万,但滔滔长江水,阻隔了南北的交通。曹军虽然个个英勇善战,却不识水性,如何一战?无奈,曹操听了“风雏”庞统之计,但孰不知已入陷阱。

  串联几十艘大船,铺上木板,能从容作战了,但曹操身边谋士建言,此举危险,若有一处受敌牵制住,整个大军都会陷于崩溃,本应一语点醒梦中人,但曹操忽略了。最终落个火烧赤壁,败走化容的下场。

  真是无巧不成书,赤壁一战的胜利者刘备也没有料到,日后也会犯此等错误,落个火烧连营七百里。

  更有空城计。木案上青烟萦绕,香烛也静静地燃烧着,轻轻爷的鹅毛羽扇显出一份自信从容,也遮掩着孔明那流着虚汗的脸……远处马蹄踏出漫天飞舞的烟尘,司马大军兵临城下。司马懿本不相信探子的禀报,此时之见,不禁心中大疑:“孔明一生行事非常谨慎,他如此镇定自若,城内必有伏兵,我如果贸然出击,不正中了他诱敌的计谋吗?他只是迟疑,但没有仔细看,看孔明的额头上隐隐的汗珠,看那城门口挥舞着扫帚的军兵的惊慌。

  他最终引兵退去,就因为“忽略”,以致日后后悔。

  忽略的有时是重要的。在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大大小小的忽略,那就让我们尽量避免吧!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10

  观察玉的断面,虽有棱角但不伤人,读三国演义有感。教孩子要像玉一般做人做事有原则,但不会伤害他人,内方外圆,善修己行。

  同时,一个好老师在施教的时候,也要如同审玉一般,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长养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克服他们自身的瑕疵,孔老夫子就是这样因材施教的典范。在《论语》中记载,子路问孔子:「请问夫子,听到一个道理,马上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可以听了就做呢?」可当冉求也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的答复是:「听了马上就去做,不必请示父亲和兄长。」子路、冉求的问题相同,孔子的回答却不同,引起了另一个学生公西华的疑惑,他就向老师请教为什么。孔子对公西华说:「冉求的性格比较抑退,所以要对他加以引导推进。而子路性格比较急躁,一办事就想兼办两人的事,所以要抑退他。」

  因此,父母师长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特点。例如敏锐的学生反应快,却往往流于轻率,要教他们持重含蓄;对迟钝些的学生,要启发他的自信,补上他的不足;懦弱的,多鼓励他尝试,使他勇敢起来;刚强好胜的,拓展他成人之美、与人为善的心量。《礼记·学记》中还提出:教育的艺术,在于老师的态度温和,对学生引导而不牵强,使学生容易亲近;勉励而不压制,使学生全面发展;启发而不径直表达,给学生以思考和体悟的空间。

  在琢玉的时候,用的是水和金刚砂。这二者正是为师者的很好写照。水就像老师的心,善利所有的学生。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曾说过:「有二种人不会嫉妒你的成就,他们就是父母和老师」。金刚砂比玉要坚密,就意味着为师者应有更高的「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德能,用自己的身教,真正感动启发带动好学生,所以说老师要不断深入经典、义理,在人品上扎扎实实地落实,在道德修养上提升自己,才能达到正己化人的教学成效。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上所施,下所效」的教之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