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代英雄》有感1000字
不得不说莱蒙托夫的文笔有种莫名的吸引力,即使是读着译本思维也不由得被牵着走了。如果说在读“我”的叙述时还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到毕巧林的日记部分时我已经完全地融入进去了,把自己当成了当事人之一。一边看一边不断地问自己:如果我是毕巧林,我也会像他一样这般生活吗?
其实一开始并不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别之处,诚然它的文笔以及叙事手法细看都是无可挑剔的,但略长的前奏铺垫让我几乎把它当成了旅途札记来看了。而看到此处我就跟书中的“我”一样,听了马克西梅奇单方面的描述,看了后来他和毕巧林说不上是重逢的重逢,都已经先入为主地下了定论,认为毕巧林只是一个性情凉薄的人,再无其他想法。可是当我翻开他的日记时,情况就大大地改变了。
不知道是不是个人性格的问题,毕巧林有很多话我都觉得很有共鸣。一开始他在塔曼的小茅屋里就说到“我是常受偏见支配的”,后来他与医生交谈时说“我自己从来不公开我的秘密,但是我非常喜欢别人识破它”,以及他对幸福的定义——幸福“是得到了满足的骄傲。”除此还有一些零零散散夹杂在文章中的观点或句子,让我甚至有一种被正中红心的感觉。人也是动物,而动物的天性毫无疑问是自私的,是受自己主观意识支配的。古典主义中的所谓楷模圣人是不可能存在的,每个人都会有心里泛着恶毒念头的时候,当然我也是。所以毕巧林这个形象让我觉得非常的真实,没有距离感(即使他是异国旧时的人物)。即使作恶多端,他并不是生性鄙劣,而是被动地形成了一种人格上病态。外加他的种种内心独白让我更加无法彻底讨厌他,反而到后来慢慢有一种怜悯的心情。一种看待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的病人的心情。
毕巧林受过良好的教育,出身也不低,更是个有思想有文化有魅力的年轻人。这样一个人,竟然对人生的一切都已经不关心不好奇,把自己人生的目标定位在破坏别人的希望上,不是不可怕的。在他自己的日记里,随处可见他对自己性格的'剖析,深知自己的劣根所在,可是任由其发展,毫不作为,就像一个不愿长大喜欢捉弄人顽劣的小孩,不过他带给别人的苦痛远不止是绊倒后的跌伤而已。格鲁什尼茨基的死,公爵小姐的神经衰弱,薇拉的家庭破裂,无一不因他而起,事情过后他的内疚一瞬即逝,因为他至始至终在乎的人只有自己,他已经彻头彻尾成为了冷血动物。
相对于“多余人”这个概念,我更赞同他在书的后半部分对自己的评价——吸血鬼。他的人生路还甚为漫长,但他已经不知道何去何从,就像吸血鬼的不死之身,时间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停滞;他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楚上,就像吸血鬼需要无止尽地吸取生命的鲜血,赖以他人之命苟活。他就像吸血鬼,无论生命里曾与多少人同行,到最后还是只会剩下自己。
【读《当代英雄》有感】相关文章:
读当代侠士有感05-15
读《最后的英雄》有感06-01
读《英雄志》有感06-04
读《非典英雄》有感11-16
读英雄故事有感08-09
读《血性英雄》有感08-29
读《非典英雄》有感11-28
读《英雄中国》有感05-03
读《最后的英雄》有感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