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读后有感4000字
(一)离去与守侯
2010年的最后一个夜晚,该以如何的方式度过才对得起这个时代热闹非凡?15年来世间的日升月落,不论多少回沧桑变换,时过境迁,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像影子似的沉没下去,她的月亮,却还是悬在望月人心中的一滴湿晕的泪珠,沉沉地落在让人心酸流泪的往事之中,氤氲了旧上海的花好月圆,华丽的出场,朴素的落幕,凄美的远离,一样的弃绝人世,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夜风是冷的,吹远了那弯残月,我走在彩虹桥的左边,与欢喜的人流逆向而行,努力听清自己的脚步落地的声音,背包里是张爱玲的《流言》,远处是华灯初上的校园,内心是温暖而坚定的。我用围巾将自己围得严严实实,像只躲在妈妈怀里的小袋鼠,试探着碰触这个让我畏惧困惑的世界。有那么一个小孩子,是无处可躲的,父亲的古板与沉郁,母亲的新潮与疏朗,她渴望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爱,但他们一个像暴虐的昏君,一个像冷漠的皇后,满足不了她对丰润的感情生命的希冀,所以她只能紧紧地抱着自己取暖。这还不算最累的事情,最累的事情是自己的心碎了,还要一针一针地自己缝补。
有些事情你越是小心翼翼地爱护,越是会容易破碎,就像暖在手心里的凌霄花。那一天,那一刻,头一次,父亲巨大的手掌落在她稚嫩的脸颊,那个被惊恐的瞳孔逐渐放大的形状,带着从她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感情就这么一下子震开了一条裂纹。但父亲不准备去弥补,把女儿监禁在空房里,与世隔绝。那个屋子上了锁,突然变得生疏,蓝色的月光照在楼板上,暗含着静静的杀机,她生了严重的痢疾,差一点死去——她对父亲的依赖终于破碎了。一个隆冬的夜晚,她看到街灯下一片灰寒,空气中弥漫着寂寂的冷气,也许是巡警都懒得换班了吧,她终于逃了出来,就像每一个毛孔里都舒张着原始野性的小兽,她在街沿急急地走着,"咯噔"、"咯噔"地敲在阒静的路面,"每一脚踏在路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她叹道:"当真立在人行道上了!……多么可亲的世界啊!"(《私语》)
不管前方是更黑的夜还是更璀璨的黎明,她倔强坚定的目光是不曾回头的。她是坦坦荡荡无所畏惧的,但有时不紧不慢地走着,平地上也会摔跟头,何况是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远东地区第一名的成绩却因战事去不了伦敦大学。在香港读书的时候,她真的很发奋地读书了,偶尔偷空游山玩水、看人谈天都认为是糟蹋时间。她揣摩着每一个教授的心思,所以每一样功课总是考第一。后来战火把学校的文件记录统统烧掉了,她的努力就这样空口无凭了。在命运里颠沛流离,辛苦辗转,只有文字能给她想要的人生中安稳的一面。出身于书香世家、名门贵族的她对文学有一种本能的好感,她决心成就自己。冷雨敲窗的秋夜,摇曳的烛光下,流淌着暗藏的温润柔和的`感情,她在文字里守候着渐渐冰冻的心灵。"我一个人坐着,守着蜡烛,想到从前,想到现在,近两年来孜孜忙着的,是不是也注定要被打翻的——我应当有数。"(《我看苏青》)张爱玲有数,读者也有数,我们都心下了然。
(二)流逝与沉淀
张爱玲散文里有一种别样的韵致,就像河底被潺潺的流水磨洗得温厚光致的石头,只有那微微闪烁的光芒才能说得清,悠悠岁月中几多匆匆的流水在它的肩头漫过,才能以如此内敛含蓄的姿态将曾经的磨难与如今的骄傲一一收藏;或许她的散文更像一粒钻石,层层岩石压迫着,内在的含蕴终于凝结成最亮的光,她经受了生活的逼迫,笔端流淌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光彩夺目,摇曳生姿,闪射着浓缩于方寸之间的智慧。她忍受的苦难是比落进眼中沙子还要痛苦百倍的,但是她绝不会向人一一道出,只因那些伤害划过了她的天空,天色阴冷,月容惨淡,她不愿再让她构想中的的人生比她亲身经历的人生还要苦,不愿让她的作品也成为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戏外才是鲜活真实的人生,别人看起来热闹非凡,而其中的滋味只能一个人独自咀嚼的,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大概就是此意。隐忍就是即使咬破了嘴唇,也要把漫溢到眼眶的泪滴吞咽到肚子里,精致华美的妆容在别人眼中看起来,每一个角度都是那么的无懈可击。
【《流言》读后有感】相关文章:
读《流言》有感02-12
流言的读后感05-19
流言蜚语造句08-16
流言蜚语的近义词02-15
当流言平息的时候散文05-17
流言止于智者造句08-10
关于描写流言的成语及解释02-18
流言飞语的近义词及造句02-18
好多流言经典语录鉴赏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