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教育常识》有感

时间:2024-03-12 08:35:55 诗琳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教育常识》有感1500字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教育常识》有感15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教育常识》有感1500字

  读《教育常识》有感 1

  读过李正涛老师的《教育常识》,都会被一幅禅意悠远的水墨画吸引,浮躁的心瞬间得到洗涤和净化!打开,细细阅读,不禁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下面就让我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从中的所思所得:

  一、心弦拨动,水到渠成

  先秦.周庄《庄子.养生主》当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骑。”庖丁解牛如此得心应手,归功于厨师对牛体构造有了确切的了解和把握;“油盐酱醋茶”,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便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茶文化自然源远流长:铁观音,沸水冲泡,质厚味醇,而,碧螺春,娇嫩柔美,宜采用80摄氏度的水空投冲泡,淡雅幽香。如此,不论饮食还是工作,我们都需要了解研究对象。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研究什么呢?毋庸置疑,自然是学生了!蹲下身子,你会发现每一朵花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即便是一株“含羞草 ”,也有自身独特的芬芳,难道你能否认这是种独一无二的“美”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只有给予绽放的希望,花才会在梦中成长;只有怀有一颗等待的心,你我才能惊喜的看到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小雏菊,更能满怀激动地品味出石缝中小草优美的姿态……

  让花绽放,让叶舒展,教师要学会对准孩子的心弦,将学生放在心中,处于第一位,才能水到渠成的谱写出或壮烈或婉约的完整乐章。但是该怎样扮演好调音师的角色呢?李正涛教授在书中提出以下五部曲:

  1.了解学生已经有什么。

  2.发现学生还缺什么。

  3.研究学生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

  4.寻找学生的差异是什么。

  5.追问学情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关系是什么。将抽象学生变成具体教育教学对象,读懂学生的实际状况,教育才有发生的前提和可能。

  二、缘溪前行,桃源胜地。

  东晋文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追随武陵渔人来到一处世外桃源,后为世人理想境地。教师潜心阅读学生,亦会觅得一处桃源圣境,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孩子宇宙”!这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孩子过了一周,会增加一周的伶俐。孩子一周之内,都能记住五十个新词……然而大人过了一周,却还是老样子。大人在一周之间,只翻同一本周刊杂志一周的时间,大人只会训斥孩子……”这就是不同成人宇宙的“孩子宇宙”。

  日本学者河合隼雄认为,“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这个独立特别的宇宙与成人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正如著名教育家皮亚杰在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研究时曾对低段儿童与高段儿童进行过一组实验,结果是今天我们都认识到的:年幼儿童倾向于根据损失的大小来评价过失的轻重;而年长儿童则更注意行为者的动机意向。

  至此,你我是否需要反思自己过去执着坚定的以为?是否需要凝视那个在过去也是孩童的自己,已重新面对眼前的学生?所以说,育人先育己,一个人始终停留在生命的过去式和现在时,又怎能全面认识自己的学生?所以教师,从我做起,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从认识到行动上进行自我创生才能对孩子的未来有所作为。

  缘溪前行,走进一座花园,这里春有娇羞嗔怒的杏花,夏有亭亭玉立的荷花,秋有金丝滚边的菊花,冬有暗香浮动的梅花…….世界因花而美,因你而四季如春。可以说,教师对孩子的期待是学生梦想的沃土。然而,当施肥过量,当土地的营养浓度大于根部毛细胞浓度时,植物却会因此脱水,出现“烧苗”现象。这样说来,“不正常期待”是对孩子的摧残!时下,何止是教师,社会也在躁动地呼唤我们的孩子“快快长大,快快成人”。

  事实上呢?为人推崇的东北大米之所以营养丰富正在于其生长周期长,最长周期可达半年之久。而被催熟的瓜果蔬菜也会因周期短失去原有滋味。可以想象,热切高速的期待给孩子带来的会是什么?顾明远老师曾表达过这样一种吁求:不要用果农使用的膨大剂催熟孩子,这样长大的儿童有爆裂的危险!今天社会上这样的案件已不是个案。高智商,低情商。学历高,素养低。

  一例例鲜活的学生案件震撼了社会,更鞭笞我们教师要将儿童当儿童,试图跨越孩子阶段尽早进入成人世界是得不偿失的。历史上不会因为谁童年吃了苦,成年时候生活就会减免对他的磨练!历史上也没有因为谁的童年是快乐的,就剥夺他成年的幸福!相反,童年不幸福的人,长大以后也多不幸福,因为痛苦挫折在他最娇弱无力时袭击了他,让他留下了无法对抗的阴影。所以,教师,我们要尊重生命轨迹,将儿童当儿童,悉心等待,让儿童拥有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将来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以此创建一片桃花源地!

  三、仁礼育人,勤勉成才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成才先成人”。人,定当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然而在当下,功利之心甚至蒙蔽了家长对孩子无私的爱,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将孩子当做工具和手段来炫耀自己“教子有方”“光宗耀祖”,以满足自我虚荣心。教师中也不乏有人为完成领导任务,获得认可,实现晋升将稚嫩弱小的生命当做“追逐名利”的工具。假仁义,假礼仪,又怎能培育出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呢?孩童生命的健康成长应是所有教育活动的最终指向和归宿。教师,应当用心真仁真礼用爱培育人。

  而“才”呢?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关于人才的的故事数不胜数,理由却无限循环的相似,那就是勤奋!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作,它不同于搬砖快,高频率的重复也不一定获得成功的垂怜。它是一项复杂精密的脑力体力合体劳动,他不同一般的苦,“头悬梁,锥刺股”是有力的证明。教师有责任有权利帮助学生寻找和体验学习的快乐,并积极努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能力和习惯。

  走近,肯定,关心,鞭策,教师当坦荡荡,于天地之间,以悠悠逍遥之心拨人间真善美。

  读《教育常识》有感 2

  老实说《教育常识》这本书我看了N遍,但由于它不是一本小说,有故事情节。容易记住它的内涵。所以我看了又看,还是难于下笔写下自己的感受。看完一遍只能记住一些零碎的东西凑不成篇。

  今天我决定看完一节就写一节。《教育常识》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工作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主任李政涛先生写的。作者一大堆的头衔加上作者的心声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籍。此书是写给天下所有教育者的。作者认为教师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道理和知识。也就是“教育常识”。“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无论教育之人还是教育之事,都要从懂得“最基本且简单的知识和道理”开始。所谓的“简单”就是表达方式清晰和精炼,运用方便具有可操作性。

  所谓的“基本”就是基础、本源或根本之意。作者认为“教育常识”理应是所有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动的本源,无论是教育的思想,教育的技术、技巧和方法,还是教育智慧,都是源发于“常识”这一“根本”并从中流淌出来的。我们判断一位教师及其教育活动是否有根基,是看其灵魂深处具有多少“教育常识”的基础,更要看他得每一个教育行为细节中展示了怎样的“教育常识”。

  钱理群先生曾言:“教育难,难就在回到常识。”难的症结在于我们对常识缺乏了解,更缺乏敬畏。我们总是以为自己知道很多,但实际情形却是“我不知道".教育中最可怕的缺失,是”对常识的敬畏“的缺失。当代中国各种教育改革给中国带来的首要改变就是让教育回到常识,把以往对教育常识的违背变成对常识的遵守,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底线,成为教育生活的基础。

  诸多新理念或新观念都是常识意义上的观念,是对长期被遗忘的教育常识的重新唤醒。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找回和确立常识、倾听和理解常识、再思考并创新常识成为我们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所以能够永恒,是因为它能以自己的方式,揭开人类共同和永恒的存在谜底和生存难题,教育以不容替代的方式触及到了这个难题的内核:生命生长的难题。

  人的存在之谜,是在自身的生长和发展中逐渐得以展现并得揭示的如果人生是一幅画卷,画卷徐徐展开的过程,就是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教育就是这幅生命画卷的书写者、描绘者和解释者。教育需要像意守丹田一样意守人世重大的精神难点,像打开天门一样打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发展和灵魂救赎之旅。

  人生的密码就是教育的密码,它们相互构成,彼此揭示。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对人的认识远未穷尽,对人的理解和认识,是教育常识得以产生的根源。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也就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看来,”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不符合或者无视人的天性的教育常识,是没有根基的教育常识。要获得合理的教育常识,前提是知晓有关人的常识。不懂人,就不懂得教育。作为哲理散文家的周国平先生说的得很中肯:”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碎和平庸“。对教育最透彻的理解,往往浸润着对人生最通透的感悟。

  教育透,则人生透。人生不透,教育也难免隔靴搔痒。我们不妨把教育的过程,变成体悟生命的过程。教育就是对人的存在之谜和成长之谜的勘探。自古流传至今的常识说: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因为河流中蕴涵的时间之流和空间之流永远在变化,正式这样的永恒之变,使人生充满了变数,充满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变出了不同的人生。每个人都有其命定的独特,一旦诞生,就是这个宇宙的独一无二,不管他多么聪明或愚钝,多么伟大或卑微,多么幸福或悲惨,都是不可替代的宇宙存在,因此对老师来说,应该去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允许他们的独特,爱每个孩子。爱的方式就是不知疲倦地发现、珍视,并通过教育的方式成全或造就他们的独一无二。就像卢梭说的那样:“把握个性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读《教育常识》有感 3

  拿到《教育常识》这本书时,我略有些吃惊:既然是常识,还有必要专门写书来讲吗?对于教育常识,即使一般的家长不懂,但那些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也不知道吗?这本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该书的“序言”回答了我的疑问:“在我看来,就是社会弥漫着的对常识的无知和漠视,是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的缺失……失却常识让世界惶然失措,深受其害。”在我看来,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到处充斥着烦躁情绪,引领我们的是所谓的创新。很多人眼里的创新,就是与众不同,与旧不同,这里的“众”和“旧”都是“创新”要打破的。常识无疑就具有“众”和“旧”的特点,因而也极容易被人们不加思索地放到“创新”的对立面。真正的创新,不能违背常识。恰如作者所言,常识是我们工作的底线。不止如此,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地思考:什么是常识?什么是真正的常识?什么是我们不可违背的、作为底线的常识?

  怀着反思教育常识的紧迫感,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书,就像作者说的:“我期待的读者,是能够在思考、质疑、实践中完成自我建构的读者。理想的阅读,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我抱着这样的态度,尽情地品味作者的智慧。

  该书语言具有散文的风格,每章分为数节,每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作者或从一个日常用语的释义开始,或从一个日常故事的讲述入手,娓娓道来,引领我们进入他要描绘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界里,他似乎又是一个隐者,需要思考的依旧是我们,是我们用自己的生活注释他的文字,而不是他的文字注释我们的生活。该书所讨论的,多是严肃的话题,但是并不显得生硬,反而因为散文化的语言,使它在严肃中透着轻灵。

  仔细观察该书,可以发现它的.编排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全书分为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7章。从各章标题来看,该书的论述体现了一个从大到小、从学理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依照这种逻辑,作者从人性的高度谈起,把教育内容、学生、教师、教学放到教育过程中去一一考量,最终认定教育的理想是“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如果把作者的哲学假设,即关于“人性常识”的探讨,归纳为几句简单的话,那就是: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人,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有着自己生长节律的人,是一个尚须依靠教师的帮助来用一生去自我完成的人;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也是一个人,是一个要在师生共同的成长中追寻自己幸福的人。

  当然,如果想在这本书中找到标准答案,那么你会失望。因为该书讨论的常识是作者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恰如“序言”中所表达的:“说到底,本书所讲的教育常识,首先是我自己眼中的教育常识,它绝非教育常识的全部,可能只是其中极少且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甚至有些是他人眼中的‘谬论’。我要努力做到讲出我思考过、体验过因而确信过的教育常识,是在和已有常识的对话中‘自己讲’和‘讲自己’。”的确,这样的“常识”里带有浓厚的个人气息,但正是这种经过个人经历、体悟、思考、提炼、验证的常识,才显得真实,才富有人情味。并且作者的指向也不在于提供一个标准的答案,在复杂的教育生活中也不可能提供这样的答案,作者所能做的只能是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思考去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

  如果你想在这本书中找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那么你也会失望。该书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也许这是个缺陷,但是我们不能苛求。因为现在的人类还没有认清自己,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复杂性,这样的复杂性让我们无法提出一劳永逸的方案。该书提供的是能够激发教育智慧的智慧,在这种智慧的引领下,广大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育情境做出切实有效的方案。在教育的生活中,我们必须“在路上”,在不断思索的路上,在不断探索的路上。我认为,该书所能做的和所要做的是,引起我们对教育常识的思索,从而让这样的思索引领我们充实自己的教育生活。

  该书用轻松的方式阐述严肃的话题,它是一本引发我们对教育常识乃至生活常识反思的书,是一本立意深远却可以轻松读懂的书,是一本读起来“有情、有趣、有味”的书。在我看来,一本真正的好书应该是能够用平实、清晰的语言去表达深刻的涵义,最重要的是能够唤醒我们的思考。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教育研究者,如果你想加深对教育常识的理解,如果你想唤醒自己对教育常识的思考,那么不妨来读读这本《教育常识》吧。

【读《教育常识》有感】相关文章:

幼儿园常识教育教案07-21

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优秀03-24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07-12

读《爱的教育》有感08-01

读《新教育》有感09-01

读《爱的教育》有感(经典)08-17

读爱的教育有感09-27

读爱的教育有感10-01

【精选】读《爱的教育》有感08-16

(精选)读《爱的教育》有感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