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屈原投江有感

时间:2023-11-21 20:10:03 美云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屈原投江有感范文(通用7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屈原投江有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屈原投江有感范文(通用7篇)

  读屈原投江有感 1

  楚国大夫屈原被楚王给革职了,并被逐到湘南。屈原要气疯了,他不吃不喝人也瘦了很多。他姐姐劝他不要那么伤心,还说他脾气太耿直了。屈原在这期间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发现他们有付出却得不到收获。面对这种悲惨的景象他就做了一首长诗叫《离骚》。每天晚上他都睡不着。十几年过去了,楚王还是没用召他回去。有一天屈原的一个朋友来看他,并让他到别的国家去,不要浪费了他的才华。可是他一定要留在楚国。公元二百七十八年,秦国派大将去打楚国,并攻下了楚国的首都。屈原知道后伤心的大哭,当时他已经是一个62岁的老人了。最后他就在五月初五抱着石头跳下了汨罗江。附近的人去找他,结果没找到,就把饭撒到水里,年年都这样。以后,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改成粽子,划小船改成赛龙舟,把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最后变成全中国的一种风俗了。

  读着读着,我感受到了伟大的爱过大诗人的作为,屈原的爱国精神感动了我,而楚王把忠臣革了职却重用小人,楚国灭亡也是早晚的事了。

  读屈原投江有感 2

  读了《屈原投江》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如果,再给屈原一次生命他会怎样做呢?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物,同样的事情。

  “楚怀王你不要再这样了,接受秦国张仪的贿赂,难道很好吗?我倒感觉这是一种侮辱,你如果没有银子花了,咱们可以继续挣。”屈原趾高气扬的`对着楚怀王说。

  可是,这个楚怀王不听劝,一样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哎!楚怀王把我的好意当成了驴肝肺,我到底欠他什么人情了。”

  几天过去了。

  “屈原宰相,屈原宰相,您要去哪?”楚国里的一位公公说。当时,屈原一下子转过头去,“你是叫我吗?”“是的。这几天楚怀王想了很多,今天,他想明白了你说的话,而且,把你给把您升为了宰相。您真是好福气呀!”“这是真的吗?”屈原大吃一惊的问。“当人是真的,看,这还有圣旨呢!”看到这圣旨屈原的手颤动起来。“您这是怎么了呀?”公公有礼貌的问。顿时,屈原一蹦“三尺”高,立即,兴冲冲的跑回自己的宰相府里了。从此,屈原和楚怀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像亲兄弟一样幸福生活着。

  这一切,都只是我的幻想,一切都只是梦。但是,屈原的形象在我心中仍然是那么令人崇拜。

  读屈原投江有感 3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做《屈原投江》的文章,读完以后我有很大的感想。

  屈原是楚国贵族中的杰出人才。精通历史、文学与神话,洞悉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人聪明,口才好。司马迁《史记》说他是“博闻强志”,“娴于辞令”。20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比楚国的令尹只低一级,他对内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付诸侯。楚王很信任他,还让他草拟法令,又让他出使齐国,联合齐国反抗秦国。足见屈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他的改革精神和措施,却招来了楚国贵族大臣们的反对和嫉妒。反对者的代表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这批人目光短浅,妒贤害能,只想维护自己的贵族特权,却把国家的长远利益置之脑后。可是他们的权势很大,整天围在楚怀王身边,左右怀王的言行。昏愦的'楚怀王,听信了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

  于是,就有了屈原投江的一幕。

  好死不如赖活,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两种态度都没有错的,不过现在看来更多的还是政治意义上的影响大一些,但也不能仅仅就当这是一场政治秀。死了名垂千古,不死就算他写出了离骚还是无用文人一个,往身后来看,死的却也值得。还有个问题,就是既然战国七雄都是属于华夏中国,那后世效忠哪个国家不都一样吗。回来看看屈原离骚之所以成为后世的榜样,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爱国投江的影响使人们衍生的了解并爱好,其实同时代的宋玉等人写的也很好,为什么就比屈原名气小呢?政治跟文学结合起来了啊。还有一个就是气质问题了,屈原爱国,所以写成离骚,如果他不爱国,或者说不爱的那么强烈,不去投江,也就不会写出那么好的作品了。有句话叫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因为楚国灭亡的最冤,而楚人性格上也比较强硬,现在的楚地有人说土话“不知周,大概那时候流传下的。我觉得屈原的死,也正好是一个心理上的刺激,所以秦朝灭的也那么快,败也由楚。

  有些人没事就说什么屈原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自杀的人,不管出与什么样的原因,都很难联想到伟大,就算他爱国……

  读屈原投江有感 4

  读了林汉达写的屈原投江,我深有感想。楚怀王听内奸的话,把自己的命都丢了,楚顷襄王做了王之后,不但把屈原的官职抹掉,还重用了内奸,公元前278年,秦国把楚国的国都打下,屈原知道楚国没救了,就投江了。

  我觉得屈原这样做是错的,他犯了两个错误,第一,直接指出楚王的错误,楚王听了肯定不高兴,也不会听取他的意见,相比《不受蒙蔽》中的琴师,跟屈原表达方式完全不同,他用弹琴的道理指出了齐王不管国事的`问题,劝服了齐王,把国事治理得井井有条。换一种表达的方法,有时会更有用的。第二,他跳江是错误的选择,这时候,他应该到列国去,请求列国的国王重用他,侧面救国,而不在那儿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说楚王,因为这时候楚王什么都听不进去,到时什么都晚了。

  我认为楚王也不对,他跟齐桓公一样,齐桓公固执已见,讳疾忌医,楚王也一样,不听取忠臣的劝告,只听内奸的话,从这故事中,我明白一个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微杜渐。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就是为什么这时候,楚国没有其他的忠臣帮助屈原,难道当时就只有屈原最爱国吗?在我反复阅读这后,才发现大臣们都变成内奸小人了,楚国的民心也变了,特别是在楚国被秦国打败了以后,逃的逃,躲的躲,这时的楚国已经是个废国,屈原知道楚国没有救了,就投江自杀了。

  林汉达爷爷的故事就是那么生动有趣,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历史,还让我们学到了怎么组织语言。

  读屈原投江有感 5

  最近,我读了一篇司马迁写的名著——《史记》。其中,我有一篇记忆深刻的故事:屈原投江。

  屈原投江,这讲的是一位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当时,屈原的国家快灭亡了,于是,爱国的他,便向皇帝传上了他的几个改革方法。不料,皇上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反而将他降了职,屈原十分愤怒。过了一段日子,他们的国家国土沦落,屈原满怀悲愤,投江自尽了。人们非常怀念屈原,他们怕小鱼吃掉了屈原的尸体,便每天往江里仍粽子,这便成了现在的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很是感动。屈原的这种爱国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么?故事中,屈原向皇上提出他的改革方法,昏庸的皇上居然不知采纳,还降了屈原的职,能不让他愤怒么?尤其是最后国土沦落,这让爱国的他怎么接受得住?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位爱国诗人表示无限的敬佩。

  联系现在想一想,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我们的爱国之情不能变,我们也不用向屈原一样,我们只要好好学习,回报祖国,这就是我们爱国的表现。

  读屈原投江有感 6

  读完《屈原投江》这篇文章,我对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他的坚持原则、不畏权贵的精神令人感动,他以死明志的决心更让人震撼。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但因为他的忠诚和清廉,受到了小人的排挤和诽谤。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坚决反对腐败和暴政。然而,他的忠言逆耳,最终被楚王疏远,流放到了荒凉的边疆。

  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离骚》。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国之情和对人民的深深关怀。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情厚意和高尚情操,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当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的消息时,屈原痛心疾首,他知道自己的祖国已经无法挽回,于是选择了投江自尽,以此表达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总的来说,《屈原投江》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即使面临死亡,他也毫不畏惧。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坚守自己的原则,无私奉献,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读屈原投江有感 7

  读完《屈原投江》这篇作品,我的内心深受触动。屈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政治家,却因秉持正义和热爱国家的理想,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和挫折,最终选择以身殉国,表现出了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屈原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危机的时代,他虽然才智出众,但是却遭到了朝中小人的陷害和排挤,失去了权力和地位。面对这样的困境,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是选择了坚守到底,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真理和公正。

  屈原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谊,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力量,表达了他的忧国之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的诗歌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屈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并且为之奋斗到底,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也不应放弃。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让我们牢记历史,珍惜现在,为实现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读屈原投江有感】相关文章:

屈原投江的故事05-16

屈原投江的故事02-24

爱国故事屈原投江09-08

屈原投江新编作文09-29

历史名人屈原投江的故事07-16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尽07-05

八女投江06-30

屈原07-14

屈原07-15

《八女投江》读后感范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