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万次旅行也救不了平庸的你》有感
刚看到一篇名为《一万次旅行也救不了平庸的你》的文章,心顿时被震撼,戚戚然,遏制不住诉诸笔端的冲动。
一位旅行摄影师以他亲身经历,对现在流行的旅行提出了质疑和独到的见解。
他说,我们都声称自己热爱旅行,时不时有着放弃学业和工作去旅行的念头,但却从来没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去旅行。
“人们去旅行应该是为了获得安慰与力量,受到陌生世界的治愈。”可是,当你看到人山人海的长城与故宫,当你排队几小时登上黄山泰山雁荡山,当你在曼谷大皇宫的宫殿内着急寻找厕所,这种旅行并不会改变你。
“我们应该找到与自己契合的旅游路线,找到能与自己深层次交流的旅行同伴,然后,把自己抛在脑后,用心感受,享受陌生与遥远带来的新奇与魔力。”
“太多的人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或飞机,排队在当地地标前花三小时拍一张自拍照,分享到朋友圈以供炫耀。太多的人,在出发前兴奋难耐,却在到达目的地后情绪一落千丈,在酒店里吃泡面,换个地方继续宅着。而这些,怎么可能改变一个人,怎么可能带给人力量?”
“你说你想去卢浮宫的金字塔博物馆,看到了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的画作,可你对欧洲艺术又有多少了解?你说,你想去布达拉宫拨动转经轮,可是你并没有任何信仰,你觉得你去了西藏真的会受到心灵的洗礼?”
……
读到这里,我不禁会意心戚,点头微笑。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面对同一个景致、同一片风景,我们的感受、感悟是千差万别的。如果,你对一个景致没有多少文化内涵的了解,你很难在旅行中有多少深刻的收获。
比如,同样面对避暑山庄的美景,我就听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声音。
那天,我去离宫游玩,从小在承德长大,避暑山庄就如同我自己的“家”一样,再熟悉不过。我眷恋她,深爱她,每一次走近她都有一种真切的感动。可是,当我在“芝径云堤”流连的时候,一个旅行团从身边经过,一行十几个人。只听一个操着浓重“天津卫”口音的男人说:“这有嘛看的啊?不就是一洼水池子吗?”
我听到,不觉笑了。我没有过多批评他的意思,只是觉得,如果,你花费了这么多时间和金钱来旅游,可是到了目的地后,你的心灵却无法领略景致所带给你的美感和震撼,那么,你确实是白来了一趟!套用《红楼梦》里宝玉的一句话就是:不仅美景的心白费了,就连你自己渴望旅行、渴望改变的心也被辜负了……
“难得的片刻清宁,我陪着儿子来山庄转转。心情却怎么也无法像这三百多年的离宫,静谧而富有内涵。也许,是她看惯了人间沧桑巨变,人情冷暖。她宽广的胸怀和殷实的文化底蕴,让我毕生崇敬!”这是一位承德市民的话。
我知道,如果,你对某一个景点、某一处风光有所留恋、有所触动的话,那么你的心就是鲜活的,你从中受到了来自大自然和人文底蕴的感化和训诫,你是有灵性和悟性的,在欣赏景致的同时,你的心灵境界得到了提升,心灵创伤得到了治愈。
我们总说,人必须在路上。或者身体,或者心灵。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即使你的身体在路上,而心灵没有跟着在路上的话,那其实,你依然生活在原地,没有任何的进步!正如有人所说,“如果没有发现美的眼睛,走遍世界,累的只是自己的脚,心却丝毫没有愉悦。”
你渴望在旅途中,遇到你所没有遇到过的一切,你期待某种“艳遇”,渴望新鲜的人与事带给自己刺激,让自己逐渐麻木的心,循规蹈矩、波澜不惊的生活能充满点活力,让自己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想一想自己到底追求的东西是什么,自己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自己疲惫困顿的心灵在旅途中获得重生。我想这是每一个人所期待、所渴望的,这也许就是我们旅行的原因和理由。
可是,我们越来越会发现,没有心灵的旅程是苍白的,其实最终上路的终究是我们的心灵。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妈妈带我到北京历史博物馆参观。那是我难忘的一次旅行。当我们走在长长的博物馆展厅里,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现代一直到现在……一路走来,我激动不已,拉着妈妈的手,兴奋地给妈妈讲解每一个细节。那时学校里正好开了历史课程,当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变成实物,在眼前一一展现的时候,我的心就被深深感动了。
我的目光被一个破烂的草鞋吸引了,仔细一看,草鞋下面的标签上写着“楼兰草鞋”四个字。一种从未感受到的沧桑感油然而生。妈妈也看到了那四个字,就笑着说:“这草鞋要是在咱们家,早就给扔了,哪里知道它是‘楼兰草鞋’啊?那城市不是辉煌过一时,后来就被沙漠吞噬掉了吗?”我也笑了,“是啊,曾经的辉煌,终埋地下,只剩下这破破烂烂的草鞋,记录着风雨沧桑……”我又突然联想到《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注解》的第一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顿时间,年幼的心灵领悟了什么叫沧桑,什么叫转瞬即逝,不禁唏嘘,不禁感慨……
我们在旅途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在景点的观摩中了解到了历史,这些都是再好不过了。但是,是不是凡是随团购物的时候,就是纯粹的浪费时间,毫无收获呢?这个问题恐怕是大多数人遭遇到的现实问题。问题的答案要因人而异,要问一问自己是抱有怎样的心态,有着怎样的心灵。就我个人来言,这期间也未必没有收获,甚至是更大的收获。
记得前两年我去云南的一次旅行,那是我第一次跟团旅游。报的是最贵的纯玩团,但其实,不可能是纯玩,一周时间,三天时间被动花费在购物上。我心里并没有太大的抵触,因为我不想因此而扫兴,顺其自然地跟随导游的引领,随团走进了一家西双版纳的珠宝店。
导游把我们引领到一个柜台前,让女售货员拿出一块玉,然后仔细努力地向我们讲解:
“这是黑玉。你们看,它浑身上下是遍体通黑的。黑玉是‘万玉之王’,是玉中的精品,也是在所有的玉中价格最贵的。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你外表看它的颜色是黑色的,但如果你把它对着光再一看,它就变成了翠绿色,在黑色的包围下,那翠绿隐含其中,熠熠生光,非常漂亮!黑玉的高贵就在于此,它的美丽是含蓄的,内敛的。”
我听导游如此说,便好奇地拿起那块玉,仔细端详了一下,又对着灯光看,果然黑色的玉立刻就变成了翠绿色,宛如一位高贵淑雅的皇后端坐在其中,不禁令人心动。
导游以为我有意要买,便和我谈价格,说什么几万元虽然价格不菲,但绝对值得。这黑玉值得每一个高贵的女人一生拥有。我没有在意导游的说辞,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领悟了一个问题,这使我感到莫大的欢喜!
我突然领悟到为什么曹雪芹要把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起名为“黛玉”的原因了。
其一、《红楼梦》里一共有“四个玉”:贾宝玉、林黛玉、妙玉、小红(原名:林红玉。因犯了林黛玉的姓,和宝玉与黛玉的‘玉’字,所以改名为‘小红’),在这“四玉”中,林黛玉是最高贵的。这高贵与身份地位无关,与心灵有关。“黛”即黑色的意思。所谓的“黛玉”就是“黑玉”,“美玉中的'美玉”,“玉中之王”!
其二,曹公以黑玉含蓄内敛的美来写黛玉本身的底蕴和内涵。黛玉的美从来不在外在,她的美就在于直击心灵的灵性与诗意!你或许读完整部红楼,都不记得她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饰,她给你的印象更多的是内在气质与心灵的感受。而其他人,你却可以详细地说出她们的穿戴,或者虽然说不出却深深记得,比如王熙凤一出场那一身富贵致极金色的穿戴,贾宝玉那大红猩猩的斗篷,“怡红公子”的潇洒,薛宝钗一身蜜合色的“蘅芜君”的端庄。你要问黛玉是什么颜色?我想,大概就应该是和她所居住的潇湘馆一样的颜色,青色、翠绿色。而这宜人的翠绿色却是隐含在她外表的“尖刻”、“小性儿”的“黑色”中,不为一般人所见。只有当有缘人拿起她对着阳光照的时候,才能发现她惊人的美丽!而那个有缘人就是贾宝玉。只有他能读懂黛玉的心思,只有他懂得黛玉的价值,只有他能欣赏她独特出尘的美丽,也只有他“拿得起却再也放不下”!
……
想到这里,我几乎一阵狂喜,感激导游带我来这里购物,感谢导游在讲解中无意说的一番话,让我对“红楼”有了更深刻的领悟。虽然最终我没有购买黑玉(因为没那么多钱),但它的美丽,它的内涵却永远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如果你的心在路上,你的生命将永远鲜活,世界就在你宽广的格局中……
【读《一万次旅行也救不了平庸的你》有感】相关文章:
读《谁把你拉向平庸》有感04-18
读《远水救不了近火》有感04-29
你不改变,谁也救不了你01-03
读去,你的旅行后有感散文04-30
读《沉香救母》有感02-16
读《爱迪生救妈妈》有感06-08
读《你也可以做上帝》有感范文04-25
读《褚橙你也学不会》有感05-08
人生励志文章:你不改变,谁也救不了你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