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又想起了我的惠夏云老师有感杂文
惠老师是陕西省特级教师,自然有特别之处。我们从《又想起了我的惠夏云老师》一文可以看出,惠老师之所以能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首先因为上课富于激情。惠老师说,语文课一定是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的课,它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感情;如果一节语文课上得知识准确、环节完整、逻辑严密,还不是理想的,因为缺少神韵(感情、精神)。感情和精神正是语文课的魅力之所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此,我深有体会。没有激情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激情怎么能鼓舞人上进?只有激情才能产生激情!我以为,在一切的教学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激情。作为老师,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一般都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不一定有激情。
据我的经验,要想有激情,必须有良心、爱心、责任心、正义感、使命感、紧迫感、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等等。这些元素的获得,既有家庭的熏陶,环境的影响,也要个人不断地精心修养。而修养的过程既需广泛阅读,也要萃其精华不断自我完善。只要我们打开古代文选,认真阅读,细细品味,就不能不受到来自古圣先贤、忠臣义士、孝子烈女的尽孝道、忧黎民、爱国家之情绪的感染: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花木兰的替父从军的孝亲保国的壮举,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职业道德,魏征直谏唐太宗的勇气,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责任感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美好愿望,韩愈《祭十二郎文》中感人至深的亲情,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超人境界,岳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紧迫感,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热情,文天祥“凛然万古存”的正气,龚自珍“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殷切期盼,梁启超对少年中国的热情赞美……这其中的哪一个人物不令人敬仰?哪一个事迹不让人感动?哪一种精神不催人奋进?只要你有了这些人的美好品质和良好愿望,何愁没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激情!
就目前而言,如果我们的老师正在为我国许多企业因为没有技术专利、不得不替别人打工获取极少的报酬而觉得对不起祖宗的四大发明之传统感到羞耻,正在为需要经济转型却没有技术人才而感到着急,正在为看到美国及其同伙开着军机母舰在我们家门口耀武扬威、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进行围追堵截而感到气愤,正在为我们的教育跟不上祖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步伐而忧心忡忡时,那么,你在讲课时想没有激情都不行。我建议,老师不仅要心中有学生,着力当下,更要胸装全局、放眼未来。
如果我们的老师能真正理解“教育是百年大计”的重要性,能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联系起来,那么你一定会热爱自己的事业,全身心地备课、上课,用丰富而有用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欲望,用极大的热情激发和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美好感情。试想一下,一个把教书当作谋生手段的人,他上课时哪来的激情?我一直很“佩服”个别老师的涵养,眼睁睁地瞅着学生有的做别的课的作业、有的看课外书、有的甚至打呼噜,他还能从容镇定、滔滔不绝地讲课;更担心有的班主任竟然视学生送礼多少来安排座位的做法、会给学生留下怎样的后遗症。我以为,想高尚,就当老师;欲赚钱,就从商。因为教师的职业不仅关乎家庭,而且关乎社会,民众和国家对教师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只能拿着死工资,不能有额外的收入;经商就不同了,只要你不违法,可以凭本事想挣多少就挣多少,谁也不会说三道四。套用一句歌词:讲奉献的你快来,想发财的请走开!
惠老师不光上课有激情,而且衣着朴素又从容。一个女老师能做到衣着朴素,反映了她对物质生活没有太多的追求。很多人扛着“爱美之心人人皆有”的大旗,毫无愧色地追求物质享受。有些女老师穿金戴银,把自己打扮得像花蝴蝶一样,我觉得很不符合老师的身份。如果你不当老师,你穿什么,怎么穿,那是你自己的事,我都无话可说;但你只要走上讲台,就一定得注意影响,不能给学生养成只追求外表而不注重内在修养的坏毛病。虽然说老师漂亮能博得学生的喜爱,但这种审美毕竟是肤浅的,效果是短暂的;再说这只能养学生之眼,无益于或少益于学生的心灵美;领导者更不能把学校变成选美的平台。
爱慕虚荣的人如果穿着寒酸,她往往羞于见人。这使我想起法国大作家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一夜狂欢换来十年辛苦。现在社会的马蒂尔德也太多了,整天讲究吃穿,不读书,不注重内在修养,一身名牌或一身珠光宝气,和王熙凤一样俗气。在人们看惯了名牌之后,恐怕要追求的是内在气质吧。敢于着朴素衣从容地穿梭于花里胡哨的世界不为世俗所动的人,一定是身心健康、精神十分丰富的人。他们有责任心、有理想、有抱负,唯恐自己知识不多,眼界不开阔,见识不高,能力不强;如果因此没教好学生,误人子弟,就觉得有愧于国家和人民。这才是称职的“园丁”、真正的“人民教师”!
惠老师还自信、乐观。自信,即“信自”,相信自己。自信,有永不退缩的精神,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战胜挫折的勇气。自信来自于自我认识,来自满腹经纶,来自远见卓识。自信的人,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一个充满自信的人是不在乎别人的想法,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对自己没有信心、放弃成功的`机会。只有自信的人才可能乐观。乐观的人看到的都是阳光的一面,不会为后悔、不幸浪费时间;乐观的人很合群,走到哪里,都会很快的交到朋友,和他们打成一片,而且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正是因为惠老师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丰富的知识、饱满的激情、良好的修养和乐观的态度,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魅力,才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受到他们的爱戴;即使是过了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学生还念念不忘,难能可贵!作为一名教师,能有这样的待遇,还有何求?
【附原文】
又想起了我的惠夏师
老师的姓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写作“惠”,自然只能读huì了,但在我们陕西蒲富一带的方言里,老师的姓却是读xì音的,其写法是上面一个“亩”字,下面一个“心”字。老师本人在提及自己的姓时,读的也是xì音。这个xì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没有的。
我们是老师教的第一批学生。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我们刚刚初中毕业考入蒲城师范,老师也是刚刚大学毕业开始任教,年方二十岁。
老师给我们教的是《文选与写作》课。不知道现在的师范学校里还有无这门课;如有,我觉得学子们都应当去听听老师讲的《文选与写作》课。———那可是不仅仅用知识,而且更是用激情浇灌成的课啊!
一个冬天的早上,老师来上课时,穿的竟然是一双农村的布棉鞋,当地方言称之为“棉窝窝”。尽管那是一个贫穷的年代,但在蒲师那样的国立师范学校里,大学毕业的女教师穿高跟皮鞋的却并不少见,因而这平底的“棉窝窝”也就委实显得土气了。不过,在文桢的记忆里,老师那天的神情举止和往常相比并无丝毫差异,依然一如既往地自信,依然一如既往地从容。
十年后,我遇到了我的妻,见到了她中学时代和同学在校门前的合影。那是中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司空见惯的那种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妻,穿着农村的老棉袄和棉裤,老棉袄和棉裤的土气臃肿当中掩藏不住的是妻的自信,还有从容。
这世界上有一群人,名字叫“女性”。这女性当中,就有那样一部分女性,正如我的惠老师和我的妻,她们不但能享得福中福,她们也同样能吃得苦中苦;她们不拒绝财富和华丽,她们也同样不畏惧贫穷和土气;她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是那样的简单而朴素,她们对于人生的态度却永远是那样的自信和从容。
海明威有言:“所谓勇敢,乃是压力下的从容不迫。”的确,勇敢不仅仅意味着金戈铁马和大漠喋血,有的女性,因为她们面对贫穷时的依然自信和从容,她们无疑也同样可当勇敢之誉,正如我的妻,正如我的惠老师。
课外,在教室和寝室间的路上,在寝室里,尤其是在夜间的寝室里,和这世界上千千万万的学生一样,我们也会评论任课教师;作为男生,我们的评论自然也离不开女教师的长相。……歌词里这样唱:“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这么想。”那个年代,评论漂亮女性时,是不用“美女”这个词的,觉得俗。懵懂青涩而不解风情的我们,当时给惠老师的评语很简单,就两个字:“好看”。
记得少年时代读过高尔基的一段话:“美好的事物,终归是美好,哪怕它面临凋零的时光;我热爱的事物,我永远热爱,即使我明天就将死亡!”惠老师,虽然我们已有将近三十年没有见面,但是您在学生心中永远美好;不管岁月如何变换,您在学生文桢的心中,都永远美,永远好,永远美好。
这些年来,每每想起老师,脑海里浮现频率最高的情景,就是年方二十岁的惠老师走在蒲师教学楼后面那条通往学校食堂的小路上,拿着餐具,和同事一起边走,边说,边笑。
在一个明亮的南国的早上,望着窗外的绿树和蓝天,望着蓝天下缓缓飞去的一群雁,又一次想起老师时,蓦然间,我意识到:老师的笑,正是传说中女性的灿烂的笑;这笑所附丽于其上的,正是生命中最宝贵的火红的灿烂的青春。
【读又想起了我的惠夏云老师有感杂文】相关文章:
我又想起了他07-28
我又想起了他09-03
我又想起了他01-24
我又想起了那篇文章06-22
我又想起了那可爱的“桃儿”09-06
我又想起了那句话06-21
我又想起了什么作文范文01-07
教师节,我又想起了您07-21
教师节,我又想起了您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