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把家变哈佛后有感

时间:2021-04-08 10:41: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把家变哈佛后有感

  昨天晚上心血来潮,在网上买了本书王为老师的《把家变哈佛》,《把家变哈佛》读后感。这是一本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比如酷二代啊,腌咸菜啊,精神胚胎的塑造等问题。我很变态的买了本育儿的书来读,但是我换了一个角度。我觉得这本书的受众不仅仅是家长和老师,我们这些个刚进入社会的成年人读读也很好,因为从这本书的分析力,我能够看到那个缺失且不完美的我自己。

   在我们每一个人那霜冷长河的生命里,前20多年都在父母的庇护下小心翼翼的长大。今天,我们20多岁了,无论是在社会上厮混,还是在学校里鬼混,各种缺点和问题都暴漏无疑。有人内向,有人孤僻,有人不善言谈,有人精神萎靡,有人浮躁,有人清高…..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阻碍着自己的发展和闯荡社会。愈到年纪增长,混迹社会的时间越长,就越发的能感到性格和内心的缺陷是导致每个人成功进步的最大原因,而远非能力大小态度多少的问题,而这些性格和内心缺陷的形成,躲在幼年和童年时候形成,但是很多都是无意间产生的,我们都不知道。

  我很惊悚的发现,我换到审视自己的角度来看这本书,让我感到惊异,甚至是恐慌。光看一遍目录,似乎就能解释很多我身上的问题,比如爱迟到,比如内心自卑,比如没有好习惯,比如思维跳跃过快而导致语言功能差。我忽而的想起很多同学写信给我,讲自己各种不好不对,但是很多时候知道这样不好不对,但是还是无法控制自己,无法得到任何的改善。其实这都是骨子里的性格和内心缺陷造成的,只是我们一味的觉得这些知识表面功夫,改一改应该就改掉了,可是很多东西,深在骨子里。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精神胚胎的分析。精神胚胎是神马呢?其实就是一个人内核方面的心理能量,比如一个人的胆识、专注、勇敢、坚韧、有毅力、有恒心这些东西。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长大后,学了很多知识,考了很高的成绩,会各种吹拉弹唱,但是内心不勇敢、没毅力、经常半途而废,遇到事情就慌张,容易推卸责任和逃避现实,这就是精神胚胎的缺失。尽管我们很努力的将外围打造的很完美,但是内核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们根本无法向前发展自己,这一步永远迈不开。所以,当我们本科硕士博士海归毕业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无法承担工作上的责任,常常感到压力很大,遇到事情就想要引咎辞职,生活中遇到一些小困难就觉得天要塌了……但是,我们又觉得自己读了那么多的书,认识那么多牛逼的人,会那么多种语言,于情于理不应该磕死在这等小事上,可是事实上,每当压力大或者出了问题的时候,内心的恐慌和害怕完全可以将自己整个放倒!是我们知识学的不多吗?是我们能力不强吗?其实都不是,是内核问题,骨子里就没有过胆识、勇敢、责任心这样的内在支柱。

  当我回想起我的幼年和童年,我总会想到,我的父亲经常带着我走十几站的公车来锻炼我的坚持,而他自己经常骑车而非公车去很远的地方。因此我的记忆里会被刻下“勇敢”和“坚持”的种子。当我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些品质会在我的'内心变得茁壮而坚挺,我会比同龄人更加勇敢和能坚持。当然,我小时候11岁离开父母去外面上学,长期的父母不在身边会导致我有任何问题都来不及和父母商量,因此容易自己做决定并承担后果,因此我的性格上非常独立,不容易受到影响,遇到问题喜欢自己思考而不是去慌忙问别人。但是不好的是我会非常缺乏安全感,这方面的缺失在日后的所有日子里无论怎样都无法补救回来了。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容易看出来性格缺陷带来的问题,到混迹社会以后,凡不能成事的,稍有接触,都可以从其性格找到明显的原因。所以深刻的认识自己的缺点,持之以恒的改正和提高自己,才能越走越宽。

  老实讲,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所有人都怀疑我是不是要生孩子了,我自己也觉得怎么是本育儿书啊,讲小朋友的。但是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视角和发现,让我觉得非常精准。我突然很想从心理学和教育学上研究一下我自己。到底,我是怎么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