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广芩的小说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叶广芩的小说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叶广芩的小说有感 篇1
什么样的小说才是好小说?我觉得,能让我读得有滋有味儿,徜徉其中不愿自拔的,就是好小说。叶广芩的京味儿家族小说,就是这样的好小说。
最早读的应该是《三岔口》。《三岔口》原是一出京剧传统剧目,说的是跟杨家将有关的故事。任堂惠奉了杨延昭之命,暗中保护发配的焦赞,住在三岔口的小店里,与店主刘利华在黑夜里打得出神入化。如果你经常看中央十一套戏曲栏目,会在这个栏目的宣传节目里看到这出戏的选段。一身白衣服的任堂惠和一身黑衣服的刘利华,在黑夜里窜上跳下,刀来剑往,好不惊险。叶广芩的小说《三岔口》,说的是“我”的父亲金四爷——一位曾经的清朝皇亲贵族八旗子弟,因躲避自己酿造的婚姻苦果,带着外甥小连到江西游历,并最终与小连分道扬镳的故事。
我当时便被小说的语言及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了。叶广芩的写作语言中,带着浓浓的京味儿,并把京味儿中那些干脆、幽默、调侃,甚至有点痞气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叙事则如行云流水,毫不迟滞。表面上看,故事讲得很随意,仿佛云随风走,实则节奏把握得极有分寸,该松的松该紧的紧,让读者在体味了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之后,恰到好处地收笔,仿佛瓜熟蒂落,仿佛水到渠成,没有一点牵强与造作之感。
从此喜欢上了叶广芩的小说,先后阅读了她早期写的长篇《采桑子》,及后来出版的一些中篇,并对作者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叶广芩,满族,原姓叶赫那拉,清慈禧太后的侄孙女,光绪帝的隆裕皇后的亲侄女。这样的家族背景,无疑给叶广芩的写作提供了肥沃的写作土壤,使她的小说中,处处透着以满族文化为基础的,浓浓的皇亲贵族气质。
长篇小说《状元媒》,以十一出传统京剧曲目为题,以叶广芩的`家族故事为背景,描写了自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以来,百余年的国运变迁,以及在这样的历史大局中,各类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小说第一章《状元媒》写的是“我”父亲母亲的故事。出身底层社会的母亲与出身皇族的父亲,经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的撮合,几经曲折结合在一起。心地善良果敢决绝的母亲,随遇而安养尊处优的父亲,以及大宅门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作者笔下一一展现。
以《状元媒》开头,《大登殿》、《三岔口》、《逍遥津》、《三击掌》、《拾玉镯》、《豆汁记》、《小放牛》、《盗御马》、《玉堂春》、《凤还巢》,紧随其后纷纷上演,每一部戏曲名称都对应着与其内容相关的一则故事。真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翻开《状元媒》的封面,一章一章细细读过,我仿佛随作者的笔,做了一次长长的游历。在这个游历过程中,我结识了“我”的贵族父亲,平民母亲,二娘张小姐,仆人刘妈,三姐五姐,五哥七哥,七舅爷,钮青雨,大秀,碟儿,看门老张,厨子老王,张安达,完姐夫,姑爸爸,大连小连……在另一个时空中,我随他们或欢喜或忧伤,或得意或失落,或果敢或纠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最喜欢的人物是《逍遥津》中的七舅爷、《豆汁记》中的莫姜,以及《小放牛》中的张安达。七舅爷是典型的八旗子弟的代表。他从满清时候的衣食无忧,变身为后来的落魄旗人,身份的变动并没有影响他的内心,他优哉游哉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斗虫玩鸟唱戏作画享乐人生,最后却死于日本人的迫害。莫姜本是一名宫女,出身卑微,命运悲苦,但她自尊自爱,静如秋水,待人仁厚,可亲可敬。张安达是太监出身,前半生恭谨谦卑,后半生心理复杂,其命运因时代的变迁跌宕起伏,内心世界更是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无论是七舅爷,还是莫姜还是张文顺,这些小人物被叶广芩刻画得活灵活现,仿佛就站立在读者眼前。
叶广芩的家族背景,为她提供了丰厚的写作素材的同时,也使她的前半生过得动荡不堪。她人生中的前十几年,生活在贵族式的大家庭中,受到父母兄姐的百般怜爱。自1968年起,她被迫告别双目失明绝症缠身的母亲到陕西插队落户,很多年后才再次返京。《状元媒》就是叶广芩以她的家族为写作背景,以小说为手段,以戏曲为引子,刻画市井众生人生百态的一部小说。
假作真时真亦假。小说就是这样,真真假假,真假难辨。而叶广岑本身的经历,比小说更加曲折。都说是人生如戏,我倒觉得戏如人生,因为很多时候,人生比戏更精彩。
读叶广芩的小说有感 篇2
叶广芩的新作《青木川》是我近期读到的一个很纯粹的小说文本。
它纯粹,首先在于它达到了形态的完备。在被局限化了的小说空间——陕、甘、川三省交界地“鸡鸣三省响”的小镇青木川,时间被最大化的延伸:从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半个多世纪的纪事沧桑。由于小说的主线索被设计为“故地寻梦”——解放初期在青木川担任三营教导员的冯明回青木川寻访他牺牲在故地战场上的初恋情人林岚。“寻梦”的线索使作家很轻易地打通了历史和当下,同时把握了两种现实并实现了自由转换。自然而然地,也就从《青木川》走出了一个个命运独特的人物:解放初在“杀害解放军的土匪”名下被枪毙的魏富堂和他的随从、副官、太太、女儿、子侄们。尘封的历史在知性优雅的笔墨下被复活,诸种小说元素的魅力被充分展示。
它纯粹,更在于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人性的深度开掘。这也许是更重要的小说精神。《青木川》肯定了冯明和他所代表的那个革命时代存在的合理性,但她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那些不存在的合理。魏富堂虽然是青木川威震一方的扯旗司令,但他在那时凭借种烟草获得财富为青木川引进了现代文明,美轮美奂的建筑群,西洋式学堂,聘校长邀名师让青木川的子弟上学、成材……这些居然泽被后人,成为今天青木川发展经济的旅游资源。而导致他被枪毙的罪名实际并不成立:面对解放军将进军青木川,本已决定配合解放军的魏富堂以“降”与“反”两个字的字条向他敬重的谢校长作进一步请教时,谢校长在“降”字上画的圆圈却因被茶水打湿,许副官在重描时却把圆圈划在了“反”字上,于是魏富堂的命运,青木川的历史便被改写了。本应是对青木川解放有功的魏富堂头顶“叛匪”被枪毙,他对青木川的贡献自然也就被一笔抹杀。历史在这里拐了弯,显示出它的非线性。但毕竟模糊的历史在今天清晰起来。小说最后的一段描写堪称神来之笔:已是海外华人的魏富堂的女儿魏金玉带儿子回青木川给爹修坟立碑,“其实大家一进来就看到了角落里的外孙,对方酷似魏富堂的相貌让在座的老人们感到不自在。魏富堂在临死的时候答应就是这个年纪,仿佛时光绕了一个圈,大家都变了,只有魏富堂还是原来,在一旁一言不发地看着大家。”历史在这里回到它的原点。正是这些使《青木川》能够得到恩格斯那个“非常高的、最高的标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的评价。
【读叶广芩的小说有感】相关文章:
读《父亲》有感08-31
读逃离有感07-29
读《基地》有感04-12
读《蝶恋花》有感04-06
读《寒号鸟》有感04-06
读《争论》有感12-24
读《永远的琥珀》有感10-26
读《执着的力量》有感,09-28
读《教育的威力》有感09-22
读《网络的利与弊》有感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