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悲惨世界》有感
悲惨世界中的一点光
——读《悲惨世界》有感
法国作家雨果的旷世巨著《悲惨世界》,被称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三十年的心血构成了这部作品中的世界。苦难,铸就了文字的重量和深度,一个个书中的人物就像散落在沙滩上的颗颗珍珠和美丽的贝壳,待我们去体味和发掘。
主教是书中出场的第一位人物,受人尊敬的主教终身未婚,有着崇高而伟大的精神。身为高贵的主教,他本可以享受优裕的生活,而他却将这些捐给了穷人,用自己的力量去救助和感染周围的人们。对于主角冉阿让,他是十分重要的人物,在冉阿让最落魄的时候,主教给予了他最无私的帮助,在赠给冉阿让银烛台和盘子的时候,烛台的光芒也照亮了冉阿让的心灯。正是主教的仁慈与宽容,才有了后来的冉阿让。
本书的主角冉阿让经历十分曲折,有炼狱般的监狱生活,有浑浑噩噩的流浪,有功成名就的市长经历,有被追杀的逃亡时期,亦有隐居的时期。在他的生命中,做出了从一个犯人到一个让人尊敬的善良的为别人服务的人的转变,这是对人性的歌颂,是对人文精神的体现。
芳汀是一位极具悲剧色彩的女性,本善良而无知的她在虚伪的感情中受到了极大的创伤,而她无奈之下只好将女儿珂赛特交给德纳第夫妇寄养,无耻的德纳第夫妇一再抬高价钱,却虐待珂赛特,不知情的芳汀最后劳累而死。这是社会对女性的蹂躏和黑暗的真实写照。
芳汀之女珂赛特,从小被寄养在德纳第夫妇家,受尽了虐待和苦楚,被邻居称为“不会唱歌的百灵鸟”,虽然最终有了理想归宿,但是依旧无法冲淡其本身的悲剧色彩。
这些生活在《悲惨世界》里的人物们,用一段段故事和人生演绎了苦难的真实存在。三位主要人物:冉阿让、芳汀、珂赛特。他们实质是三类人的代表,男人、女人、孩子共同构成了一个交织着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并存的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的卷首上印着一句话:“只要这土地上有着无知和悲惨,像本书一样性质的书就不无裨益。”他们各自都是一类人的代表,是一种品质的代表,是一番机遇的代表,是一段社会时期的缩影。就如同主教代表慈悲,冉阿让代表自新,芳汀代表挣扎和苦难,珂赛特代表悲苦。透过一个个人物,看到了当时整个法国社会的缩影。
有人将《悲惨世界》定义为“爱”:人性的爱,人道的爱,更高意义上的革命的爱。而我认为“慈悲”这个词更为贴切,因为那是人更高境界的情感和世界观,就主人公冉阿让的际遇来看,如果主教对其施与的只是“爱”,而没有上升到更高意义上的“慈悲”,也便无法拯救一个人的灵魂;就冉阿让改过自新后的生活来看,他在当选市长过程中的善行无不体现着他对公众的慈悲,对芳汀女儿的救助同样是出自内心的“慈悲”;投身革命的青年同样是基于内心对社会对现实的“慈悲”,用自己的.行动和热血去推翻重压,去点亮黑暗。
悲惨人物的悲惨生活和命运构筑了当时人们所生活着的悲惨世界,而人们内心怀着的,是对光明和美好的希望和憧憬。主教赠与冉阿让的银烛台,直到他生命结束都一直燃着不灭的光辉,而冉阿让在新婚夫妇的怀抱中离去,这是一个悲喜交加的场景,毁灭与新生并存,暗夜与希望同在。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激烈的并行,让这悲惨染上了一层浪漫而回环的色彩,直达心底。
在《悲惨世界》中,没有完美的人,没有完美的性格,没有完美事情,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残缺而失衡的世界。而正是这种残缺,酝酿出了一坛辛辣的酒,溢出了另样的美。不论是冉阿让、芳汀、珂赛特,还是热血的青年、警察沙威,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悲惨世界中生存、挣扎,人性中既有阴暗面,也有善良光明的那一面。而在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启示后,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便散发出了光和热,无论大小,都在尽力去温暖、照亮这个黑暗的悲惨世界。正是这种力量,支持者这个世界里的人不断地去奋斗、去燃烧、去付出。
《悲惨世界》中的世界,是悲惨的,透过人物的悲惨命运,我们能看出当时社会的风雨飘摇,黑暗的阴霾笼罩着天空。而同时,《悲惨世界》中的世界,又不仅仅是悲惨的,黑暗与光明、人性的扭曲与正义、道德的沦丧与发扬、生命的毁灭与重生都交织存在,让人们在历史的甬道里跌撞地寻找出口和重生。印象最深的就是主教赠与冉阿让的那副银烛台,其实那也就是希望和重生的寄托之物,它不灭,悲惨世界中的光芒也就不灭,法国大革命的火焰燃烧了整个天空。
透过《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形象,我可以看到一个另样的悲惨世界,《悲惨世界》中的世界,留给心中一个深深的烙印,那是一片广阔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