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悲惨的世界读后感

时间:2021-03-16 19:31: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悲惨的世界读后感

  《悲惨世界》中没有提到一个“悲”字,可全书却处处被一层似有若无的悲伤笼罩着,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悲惨的世界读后感,欢迎阅读!

悲惨的世界读后感

  悲惨的世界读后感1

  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年冬天由于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他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后来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弃“恶”从善。他改名换姓埋头工作,终于成了大富翁,并且当上了市长。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执法者却不放过他。他为了不连累无辜的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为救助孤女而再次逃离监狱的魔爪。然而当局不容他,社会不容他,连他辛辛苦苦带大的孤女也误解他。他多次舍己救人,最后却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这无疑是当时黑暗世界的悲惨典型,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麻木了,被金钱和权利冲昏了头脑。这本书中,冉阿让的形象在我的面前高大起来,在当时的社会是多么巨大,但那时的统治者的行为和本质,导致了整个法国人民的品质低俗,思想的封建。冉阿让在一位主教的感化下弃恶从善,说明他的本质还是善良的,他也是为了救几个孩子而入狱的,但那无理荒谬的法律使他永远带上了苦役犯的罪名,狱中的铁门锁上了他的自由,同时也锁上了他的良知。那位主教的心胸是何等的宽广,试问当今社会能有几人像他那样用慈悲去对待一个苦役犯?他用慈悲融化了锁住冉阿让心中的那把锁。冉阿让的善良在黑暗的'社会面前是苍白无力的,他自身的改变最终并没能改变他的命运。他的精神是我所不能比的,他在我面前就是个巨人,他在误解中死去,却没有一句怨言。也许现在再也找不出这样的人了吧!我同情他,但我更敬佩他,我也怜悯当今社会的人们,为了利益可以不惜友情甚至是亲情来换取。在公交车上,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扶着扶手却无一人让坐。为什么呢?胆怯?不好意思?还是根本不当一回事?心里想着:别人都不让,我为什么要让啊,好不容易坐一会,还要让她坐?那请大家想想,当你白发苍苍的时候,也无一人让坐,你是什么感受?老人们已经为社会奉献了他们的青春,换了的却是这个吗?

  冉阿让的遭遇只是那是社会中众多穷困人民的一个,时代在变,我们也在变。但我不想看到“悲惨世界”在当今社会再度发生!

  悲惨的世界读后感2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着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重矛盾,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

  虽然是在这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里,却有一个始终与丑恶势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让。也许正是他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又重新唤回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而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在他25岁时,就因为打破一块玻璃偷拿了一个面包而被判19年的苦役。而当他经历长期牢狱之苦,终于获得自由时,却由于他曾经是个苦役犯而无法被社会所接受。但他却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一个苦役犯的伟大!

  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以至于他往往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到处访贫问苦。对于穷人而言,他就像一顶保护伞,一个正义的化身。

  悲惨的世界读后感3

  我深深地熟悉故事的章节,它就在我心中敲击,它是强烈的,深到无底,它是沉默的,像无梦的睡眠。

  书中的柯赛特,马吕斯是美好的,他们是那里最为真实的象征。每个人都有伪装,那伪装下的心正是当时社会的颜色——黑暗。可他们,却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具有着真诚与善良。我也只是在阐述,阐述着故事,而深深铭刻在心的,是冉阿让这个高大的形象。其实,很敬佩他,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对他肯定的赞美。

  当时统治的社会,是那么得惨不忍睹,冉阿让被迫无奈在面包铺里偷了一块面包,却被判了五年苦役,四次越狱都得不到自由,而是十九年的苦役。冉阿让进去的时候,青春年少,出来的时候,老气横秋。这是怎样的一种社会,他是如何挨过了这么多年的折磨,苦役生活使他灵魂一面上升,一面堕落。也许,改变他的正是那个主教,他偷了主教的东西,而主教却没有责备他,还送了他东西。主教说,他赎的是冉阿让的灵魂。十九年来冉阿让第一次流下眼泪。

  正是这样,那个囚犯冉阿让消失了,乐善好施的马德兰出现了。经市民推选,他成了市长。他的改变,他的坚持,却是那位主教非凡的宽厚,惊人的慈爱让他受到了巨大的震动。他的形象,在这一刻,成为了书中最为光辉的亮点。

  冉阿让不断地帮助一个又一个人,可在他遭遇劫难的时候真正帮助过,关心过他的人,竟还没有寥寥数人!透过冉阿让,让我想到了泰戈尔的一句诗:“我想我将为你忧伤,还将用金色的诗歌铸成你孤寂的形象,供养在我心里。”

  故事里,我看到了“寂寞”这两个字的影子,它不论何时都夹杂在里,那种压抑的感觉让我心口窒息。不是觉得冉阿让在那种美好而欢乐的气氛中逝去,不是最好的结局,而是觉得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让人更加沉湎于悲痛之中。他虽然是安详平静地逝去了,可他的内心还在孤独着,寂寞着,周围的一切,都是幸福而安逸,可他毕竟还是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人。心灵上的枷锁锁住的并不是观看幸福的双眼,真正封锁住的,是人内心的寂寞,把寂寞藏匿在心底,就永远都得不到了释放——

  《悲惨世界》中没有提到一个“悲”字,可全书却处处被一层似有若无的悲伤笼罩着,看似平静简单的语言,却让人心头所凉,这种情感从书的一开始就有。

  是真的,寂寞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可怕的东西,它是魔鬼手中用来交换青春的咒符。书中的冉阿让可以在自己苍老的身躯上背负起一个受伤的年轻人,穿过整个巴黎市区的下水道。那个时候,他健康得可以再活上一个六十年。他把柯赛特视为自已的女儿,让他这个,从没爱过,孤身一人,从未领略过父亲,朋友的感情的人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柯赛特成了他生命中的唯一亮光,唯一给他过欢乐,幸福,温暖的人。可是,当柯赛特与马吕斯结婚后,他却经受不住寂寞的侵袭,在那样舒适,富足,美好的家中迅速地衰老,逝去——

  真正催人老的不是无情的岁月,而是吞噬人灵魂的寂寞。

  当我们用心来观察周围的人时,是不是也突然觉得该给他们送与温情与安慰。往往是在人老的时候耐不住寂寞,耐不住安静,喜欢热闹,即便是不长时间,也让他们觉得满足。卞之琳有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何其不是,身在其中,自会感觉出与亲人之间的快乐,亲近于亲人,以欢笑送与他们,便是幸福。

  老人需要陪伴,还是那句‘常回家看看吧”。多陪陪你身边的人,趁他们正在的光阴,努力把欢笑传染给他们。

  其实,也并不是到了老的时候才会觉得寂寞,主要是那颗心,是经历的太多,痛苦的太久,才会饱受沧桑,才会越发寂寞。冉阿让不就是吗?他应该很早以前就觉得孤独了吧,只是熬到了晚年。什么叫风烛残年,这便是事实。

  久而久之,我们更要好好地充实自己的生活,让生命点亮。

【悲惨的世界读后感】相关文章: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03-25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03-25

悲惨世界读后感04-02

精选《悲惨世界》读后感04-13

《悲惨世界》读后感12-29

《悲惨世界》读后感12-19

《悲惨世界》读后感07-14

《悲惨世界》读后感07-14

《悲惨世界》读后感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