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百年史读后感
《硅谷百年史》这本书,系统地讲述了硅谷的发展历程和硅谷的很多传奇故事,非常生动有趣,值得一读。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硅谷百年史读后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怎么来理解“生态”
关于“创新生态”的概念,现在有多种用法,有“创新生态系统”,有“创新生态体系”,有“创新生态环境”。长城所当时研究区域创新的时候,就用“网络”还是“系统”曾有过一番争论。我认为用系统肯定不对,只要一说系统,就容易变成工程式的理解,就把创新生态的活力给肢解了。如果用“创新生态环境”的话,我认为也不准确,因为环境像是外部,而生态则是一个内外交融的整体。当时研究区域创新时,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使用了“网络”概念。
而现在我认为就只用“生态”这个词本身,既没有系统,也不加环境。什么是生态?生态就是有很多看不见、说不清的道理在里面,生态中的非线性增长或引爆点是无法预期的。
二、硅谷创新生态能不能学习?
现在最大的背景就是全球化导致区域崛起,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硅谷的创新生态能不能被学习?我认为肯定能学习。这是中关村和中国高新区为人类新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机会。
赵慕兰说的让我感到最有意义的是区域创新生态的结果就是让区域远离平衡态。远离平衡态就是区域中的增长规模不受区域空间限制。中关村、武汉光谷、成都高新区已经大大远离平衡态,可以说中国发展比较好的高新区都已经远离平衡态。
凡是生态就是人类不可能全面掌握的,但是只要掌握其中的关键部分,就可以推动创新生态建设,使之远离平衡态。
三、长城所对创新生态研究的积累
长城所做过很多属于创新生态的'研究,出版了《区域创新》和《中国增长极》这两本书。《区域创新》对创新生态网络有了比较多的描述。
一、在“物种”方面,长城所原创了加速器,总结了苗圃在创新创业中的特殊地位。《中国增长极》对产业组织,尤其对“物种”培养有很多论述。打造“生态”最重要的就是物种多样性。物种足够多,生态性就越强。
二、在“种群”方面,这就是我们经常做的创新集群和产业集群。长城所的立所之本就是产业研究,这在生物学上叫种群,在高新区来说就是集群。中关村与浙江的集群不一样,其核心就是中关村的产业集群呈现更多创新性,更像创新集群,浙江更像产业集群。
三、在“群落”方面,在生态底下说群落,就是区域创新。区域创新可以说我们是最早的提倡者。我认为群落就应该理解成区域创新,现在区域创新也是我们比较重要的业务。下一步区域创新业务要更多的使用创新生态的概念。
这三个事情说明长城所对区域创新的认识比较深入,相对于硅谷创新生态的自发式成长,我们对中国高新区的创新生态的形成有很多理论上的支撑。
四、打造创新生态的几个关键
第一要重视思想的力量。在赵慕兰的报告中强调创新生态的能量是思想,听到这个说法我很激动,因为这些年我一直在强调思想的力量,原来思想是区域崛起的动力源。
第二要构建以远离平衡态为目标的创新生态。什么是平衡态?凡是能够预测出来的增长都是平衡态,凡是不能预测出来的增长都是远离平衡态。
第三要抓住非线性、爆发式增长的契机。在创新生态中非线性增长的关键是瞪羚企业,抓瞪羚就是抓非线性增长。
【硅谷百年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12-06
《硅谷之谜》读后感范文05-16
硅谷之谜读后感范文03-01
硅谷优势读后感范文01-27
《我在美国硅谷做CEO》读后感05-16
帆船史读后感03-20
《阅读史》读后感12-21
《自然史》读后感01-08
《镜子小史》的读后感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