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麦克白》读后感

时间:2024-07-27 11:16:5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麦克白》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麦克白》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读后感1

  这部书是四大悲剧里最短的,同样,也是最没有知名度的。

  麦克白斯和他的一个朋友从国外凯旋归来,途中遇上了一位女巫,女巫预言,麦克白可以当上国王,那位朋友的后代可以当上国王。回到国内,麦克白在家中设宴宴请国王。受自己妻子的怂恿,麦克白轼君自立,验证了预言。同时他又担心自己的那位朋友,于是找个借口也把他给杀了。后麦克白德暴行激起各路人马的反抗。麦克白不得不去镇压义军,途中又遇到了女巫,女巫说,除非某某森林(森林怎么可能会自己移动?)移动,麦克白的政权才会灭亡。又说,没有女人所生的人(难道世上还有男人所生的人?)能杀死麦克白。

  为了掩人耳目,义军把某某森林的树枝砍下来拿在手上作伪装,远远看上去就像某某森林移动了一样。被义军逼得节节败退,最后陷入绝境的麦克白遇到了墨脱客,墨脱客说自己要杀了麦克白,麦克白说,没有女人所生的人能杀死我。墨脱客说,那就是天意了,你的死期到了,我并不是正常分娩生的`,而是剖腹产生的。结果麦克白就被自己的贪念和欲望弄得身败名裂,并且死不瞑目。其实本来麦克白还是一个好人,不过麦克白夫人确实心如蛇蝎,看来不少的人都是被枕边风吹坏的。最后那个被麦克白杀了的朋友的后代当了国王。预言一一实现,带来的却是灾祸。

《麦克白》读后感2

  从《威尼斯商人》读到《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成了悲剧,再到《麦克白》,命运的悲剧变成了人性的悲剧。它已经不再是由某种冥冥中的手在掌控,而是人成为自己的敌人。

  文艺复兴高举人性来反对神学和理性,到了莎士比亚的时代,距但丁和薄伽丘已近两个世纪。我想莎翁最终感到的不是人的高贵,虽然在《哈姆雷特》中他慷慨激昂了一番“人是最高贵的生物,是万物的灵长”,但对他来说,更多的是失望。人性解放走向了纵欲的反面,莎翁笔下的人物大多身份高贵,也摆脱不了心灵的烂泥。

  我认识的麦克白有很多,安分守己,唯唯诺诺,温驯善良。日常中作为一个好儿子,一个欢脱而幼稚的弟弟,一个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他终于被一些欲望驱使,与过去告别,执着而坚定地追求野心。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一度犹豫不定,像麦克白和哈姆雷特一样,他在追求欲望的时候,过去那些经验告诉他这样是错的,应该追求平和而温润的'情感,但他终于没能割离欲望,在一次次内心争斗中,逐渐狠下心来,无情而绝望远离了过去,远离高贵的自己,那些仿佛存在于彼岸中的温情。他于是坚定不移,执着追求野心,同时对一切随之而来的缺乏坦然接受。他深知,既然做出这种选择,就必须接受它的后果。像很多清醒者一样,他痛苦地活在泥沼中。

《麦克白》读后感3

  重温了《麦克白》,联想到“女巫预言”和《俄狄浦斯王》中巫师预言的比较。古代人(东方或者西方)似乎挺喜欢在预言上面做文章。两者的主人公的行为都受到了预言的影响,最终都没有逃出预言的魔咒。但是《俄狄浦斯王》给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在违抗神的意志时,再刚强的个体也可能被摧毁。俄狄浦斯王犯下的罪行是无妄之灾,很难去避免。

  而《麦克白》中,麦克白登上王位也选择不相信预言中的“森林移动之日是僭主被杀之时”,最后预言应验。但是这并没有让人感到神力的强大和不可逆转,只能说这一切都是他的`个人意志一手造成的。没有无力感,麦克白在此前对自己命运有很强的掌控感,有因必有果。这也反应了文艺复兴时期一种科学的理性的精神,即人的命运追根溯源都是他的行为造成的后果。

  有什么样的意志,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也是一种对神性的去魅。人可以对自己的命运负责,掌控权在自己手里。这个观点就和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了,再加上近几个世纪的全球化过程,我们已经分不清人性的哪一部分是文艺复兴塑造的,但确信自己也在其中。《俄狄浦斯王》的魅力在于古典时代赋予人神秘和不可解释的命运,《麦克白》的魅力在于它拥有现代人高贵的理性精神。

《麦克白》读后感4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戏剧家、诗人,他一生共写了三十七部诗剧,而《麦克白》是最短也是最悲惨的一部。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笔下“最深刻和最成熟的邪恶形象”,他的灵魂原本有善与美的一面,他善良的本性渐渐泯灭,他一面作恶,但是野心和欲望占了上风,导致了麦克白悲剧的命运。作者却不惜浓墨重彩,从而把笔锋从残忍的谋杀转到“诛心”上来,身陷痛苦而不能自拔,揭露了人性的丑恶和阴暗,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意象烘托剧情。麦克白在暗杀国王后冷酷而狂妄地说:“大洋里所有的水,恐怕我这一手的血,”整个剧本充沛着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痛苦,然而光明终归要冲破黑暗,正义的力量浩浩荡荡,这个故事虽然情节悲惨。

  莎士比亚运用高超的描写手法,麦克白自己造成了自己的悲剧。是善与恶的斗争,是理智与欲望的斗争。面对诱惑,内心相矛盾的两个“自我”也会斗争,做一个从善的人。《麦克白》给我的感想不是那么深刻——可能是因为没有触及我的痛点?嗯,因为我这个人,所以对于野心造成的悲剧。

  其实我并不讨厌野心,两者在我看来是一样的。一个人有了野心就是有了梦想,才会有努力的`动力、指引前进的方向,我觉得野心丝毫没有坏处。过犹不及,而过多的野心恐怕就会招致毁灭,人生在世,而这偏偏又是最难的。我觉得是想告诉我们膨胀的野心会带来怎么样可怕的后果吧,可偏偏他的不知足、对国王之位的觊觎让他做出了许多违背良心道德事情。

  所以我在想,但是为了达成野心所选择的手段、做出的事情。

  用合理的手段做正确的事,那就并没有任何罪恶;而一旦走了弯路,那就是错了。也要有道德的约束,那边皆大欢喜。

  而麦克白和他的夫人,麦克白夫人的野心比麦克白更厉害、罪恶感更少,而最后这种相似导致了悲剧——我在想,莎翁也在探求一种和谐,到底是性格相似的还是性格互补的?

  从故事的发展可以看出来,麦克白对夫人的感情很深,大概也正是因为他们天性中的相似,但是也因为这种相似,所以到最后感情磨灭的也特别快。结果阴阳两隔)、里甘和康沃尔公爵(恶的相似,而若说互补的好,性格互补,有时候甚至相处不到一起去,比如《李尔王》里面戈纳瑞和奥尔巴尼公爵,一直都是同床异梦,

  所以,才能得到幸福?我觉得我大概得去再研究下喜剧再来得出结论了,所有的都是悲剧。比起《李尔王》和《奥赛罗》,到有几分正剧的感觉,看到结局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悲凉。再回头是百年身。一旦走错路,误入歧途,只能自食其果。一个人的失足,天性要作恶,在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

  悲剧《麦克白》约写于162019年,该剧中主要寓意了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的潜在祸患;野心和利欲的存在,当然,也有外围因素的影响与蛊惑。最终的恶之暴戾会受到惩罚的。在一次征战回国途中,女巫预言他将成为国王,而这三女巫只是因为受到一个村妇的气而把这些秘密对他们说了罢了,可是,麦克白他那还只是蒙昧的野心一下子被唤醒了开始膨胀,他被眼前浮起的可怕的幻象吓得毛骨悚然、心惊肉跳,其实他的人性还是在的,内心也在进行着一场可怕的争斗,又非常渴望着封建王国的最高权势。在其夫人的鼓动和教唆下,取得王权。为了稳固王位传续子孙,本想了断女巫的另一个预言,麦克白自登上王位后,滥杀无辜,最终可悲而死。麦克白夫人能够抓住这关键时刻,帮助他恢复内心的平衡,他就可以守住人生的正道,他们仍将是受举国上下尊敬的一对好夫妻享受着荣华美誉,甚至用“懦夫”这一使男人承受不了的词去嘲弄、刺激他,直到被煽旺的野心燃烧起来。可是那女人的气质与他的丈夫完全不一样“……解除我女性的柔弱,不要让悔恨通过我的心头,你们这些杀人的助手,到处找寻为非所恶的机会,把我的乳水当作胆汁吧!来!阴沉的黑夜,让我的锐利的刀瞧不见它自己切下的伤口,高喊着‘住手,可那还是埋在心底的一个私密,就算他碰上了能知过去未来的女巫也没有甘心堕落,他既不是天生的坏人,可是他的身边还有这么一个女人,留给她来完成,他终于为了他的政治野心而抛弃一切、牺牲一切,

  麦克白夫人本是女人,为了自己能够享有更高的地位、权利,她失去了女人善良的本性,事后若无其事地伸出一又血手,开导那也是一双血手的丈夫“只消一点儿水就可以把我们洗刷得干干净净,后面还会有更多想杀他们和他们想杀的人,想了断女巫的另一个预言而杀了班戈,而国王的两个儿子也同样活着并逃到了海外。终于使她垮了下来,只落得成为一个精神分裂症、一个梦游者,她那双小手就算用上所有的香料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香起来了,而麦克白为了巩固地位最终成了人人唾弃的暴君,

  那两位王子刚开始的时候或许会认为他们逃跑而让人觉得他们懦弱、胆小怕事,在明知道自己斗不过别人的时候又何必逞一时之强而葬送自己呢?不正是因为他们逃到海外而最终报了仇同时也夺回了自己的国家吗?其实更多的时候一个国家、一个家庭的灭亡并不是毁于外人之人,

  其实他们遭受到这样的结果也都是一个“欲”字和不满足现状而引起的,看到别人好的生活、好的东西不眼红。婴儿声声呼唤的奶水是欲望,人们辛勤劳作的果实是欲望,罪犯刀下的亡魂也是欲望……欲望就是我们活着的目的。我们正因为有了“欲”才会努力、才会付出自己的劳动来换取这一个“欲”的满足后那星星点点的喜悦,幸福是我们生活的动力,没有“欲”的人生,只是活着,它不再是一个过程,

《麦克白》读后感5

  在我看来这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杰出的一部悲剧。书中最经典的就是麦克白夫妇,尤其是麦克白夫人。在这部剧中,人的欲望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成为一切罪恶的根源。麦克白的悲剧不是命运的原因,就算没有三个女巫的预言,我想还是有别的诱因会让他做出一系列发指的'行为。因为深埋在他心底的欲|望,一定很早就有。魔由心生,是心里强大的欲|望魔力战胜了道德,人伦,最终把他推上了不归之路。

  与其说Macbeth受了三个女巫的引诱,不如说是三个女巫的预言与他内心的想法刚好相吻合,成为了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如果没有那个预言,事件同样会以另一种方式进行,由另一个导火索引发。人的欲|望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确实像一个黑洞,吸引着你一直往里走,等你懊悔,回头时,才发现已无力挽回,对于macbeth夫妇都是这样,不过他们的结局,读完之后,一方面为他们罪有应得大快人心;另一方面,可怜他们用最后那仅存的王位来不断安抚自己早已冰冷了的内心。突然想到了“命运”这个词,我相信命运,但不是迷信。命运要用事实来说话,而不是预知猜测。

  野心驱使着匕首在黑暗中挥动,高贵的品德却将它阻拦。

  若不是因为妇人的怂恿,你怎会在凄厉寒风中独自神伤。

  可惜,要责备的并不是可怜的妇人,她只是你的影子和附庸,她受你的蛊惑而蛊惑你

  驱使你的是你自己勃勃的野心。

  她用毒汁浸泡良知当做武器献给你,而你却用软弱当做匕首刺向她。

  他的死,你是祸首。

  她的死,你仍是元凶。

  当你不敢用血腥来镇压愧疚,软弱和罪恶会变得比凶残更加凶残,比-陰-险更加-陰-险。

  他们不仅消磨你的精神,而且最后吸干你的生命。

  我不禁要问这世界究竟怎么了,犯罪的君子要自己惩罚自己,而双倍的凶残配上双倍的卑劣竟成了功名的利器。

《麦克白》读后感6

  相对于《奥赛罗》和《李尔王》,《麦克白》给我的感想不是那么深刻——可能是因为没有触及我的痛点?嗯,应该是这样,因为我这个人,平庸又没有野心,所以对于野心造成的悲剧,感想就不是那么深刻吧。

  其实我并不讨厌野心,野心换个字眼其实就是梦想,两者在我看来是一样的。

  所以野心在我看来并不是坏事,一个人有了野心就是有了梦想,有了这样的东西,才会有努力的动力、指引前进的方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野心丝毫没有坏处。

  只是,过犹不及,适度的野心让人发奋,而过多的野心恐怕就会招致毁灭,而太没有野心的人则不会有什么成就——又应了中庸的道理,人生在世,所追寻的永远都是中庸,而这偏偏又是最难的。

  《麦克白》这个故事,我觉得是想告诉我们膨胀的野心会带来怎么样可怕的后果吧,麦克白本身就已经够尊贵、拥有的够多了,可偏偏他的不知足、对国王之位的觊觎让他做出了许多违背良心道德事情,而最终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所以我在想,野心本身无罪,但是为了达成野心所选择的手段、做出的事情,却是有善恶对错之分的。

  用合理的手段做正确的事,通过正确的方式达成野心,那就并没有任何罪恶;而一旦走了弯路,用了错误的方法、罪恶的手段去达成野心,那就是错了。

  做人要有野心,也要有道德的约束,在道德的约束下用合法合理合情的手段去达成自己的野心,那边皆大欢喜,大概如是而已。

  而麦克白和他的夫人,应该是一类人,麦克白夫人的野心比麦克白更厉害、罪恶感更少,但他们其实是相似的,而最后这种相似导致了悲剧——我在想,是否在这对夫妻的.身上,莎翁也在探求一种和谐,怎样的夫妻能够更长久更幸福,到底是性格相似的还是性格互补的?

  从故事的发展可以看出来,在故事最初,麦克白对夫人的感情很深,什么事情都可以跟夫人商量,大概也正是因为他们天性中的相似,他们的感情更好、相处更合得来,但是也因为这种相似,他们太清楚对方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到最后感情磨灭的也特别快。

  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李尔王》中的法兰西国王和科迪莉亚(善的相似,结果阴阳两隔)、里甘和康沃尔公爵(恶的相似,最后双双殒命)身上。

  而若说互补的好,似乎也不尽然。

  性格互补,就是性格天差地别,有时候甚至相处不到一起去,连感情都很难培养,比如《李尔王》里面戈纳瑞和奥尔巴尼公爵,就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一直都是同床异梦,最后也是悲剧收场。

  所以,到底怎样的两个人,才能得到幸福?我觉得我大概得去再研究下喜剧再来得出结论了,悲剧故事里,所有的都是悲剧。

  不过套用小鱼一句话,比起《李尔王》和《奥赛罗》,《麦克白》的结局我觉得不算悲,到有几分正剧的感觉,就是那种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胜利感,看到结局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悲凉。

《麦克白》读后感7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笔下“最深刻和最成熟的形象”,他的性格具有双重性和复杂性,他的灵魂原本有善与美的一面,然而在野心和不断吞噬下,他善良的本性渐渐泯灭,取而代之的是心底不断滋长的念头。他一面作恶,一面恐惧、悔恨,但是野心还是占了上风,最终“正不压邪”,导致了麦克白悲剧的命运。

  《麦克白》情节较为简单,作者却不惜浓墨重彩,在剧本中使用大量的独白来刻画麦克白的心理活动,从而把笔锋从残忍的谋杀转到“诛心”上来,通过对麦克白日夜饱受良心的谴责,身陷痛苦而不能自拔,直至精神失常这一过程的描写,揭露了人性的丑恶和阴暗,发人深省。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意象烘托剧情。这出悲剧的主导意象是血和黑暗。麦克白在暗杀国王后冷酷而狂妄地说:“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望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虹呢。”整个剧本充满着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痛苦,笼罩着黑暗。然而光明终归要冲破黑暗,善终归要战胜恶。正义的力量浩浩荡荡,最终x了暴君的.统治。这个故事虽然情节悲惨,但结局却较作者其他悲剧更让人看到正义和希望。

  莎士比亚运用高超的描写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原本尚存善念的人堕落为恶魔的过程。麦克白自己造成了自己的悲剧。每一幕独白即是他内心的斗争,是善与恶的斗争,是良心与野心的斗争,是理智与自己的斗争。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面对诱惑,我们良心的天平也会左右摇摆,内心相矛盾的两个“自我”也会斗争,我们应该坚持善良的本性,做一个从善的人。

《麦克白》读后感8

  相对于《奥赛罗》和《李尔王》,我们应该坚持善良的本性,我们良心的天平也会左右摇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是良心与野心的斗争,每一幕独白即是他内心的斗争,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原本尚存善念的.人堕落为杀人恶魔的过程。但结局却较作者其他悲剧更让人看到正义和希望。最终推翻了暴君的统治。善终归要战胜恶。笼罩着黑暗和邪恶。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虹呢。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这出悲剧的主导意象是血和黑暗。发人深省。直至精神失常这一过程的描写,通过对麦克白日夜饱受良心的谴责,在据本中使用大量的独白来刻画麦克白的心理活动。

  《麦克白》情节较为简单,最终“正不压邪”,一面恐惧、悔恨,取而代之的是心底不断滋长的邪恶念头。然而在野心和欲望的不断吞噬下,他的性格具有双重性和复杂性,讲述了一位战争英雄在妻子的挑唆下沦为懊悔无及的罪人的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被称为“时代的灵魂”。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不然迎接自己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麦克白》告诉我们不能利欲熏心,我们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内心。

《麦克白》读后感9

  大二的假期把莎士比亚的悲剧喜剧都看了一遍,但现在大体的情节都忘光光了,真的惭愧啊,于是我拿起kindle下载了莎士比亚经典作品,现在再认真看看,看完写读后感,不然五年后我又忘记自己读过什么了。好在,莎翁的作品在kindle上是免费的。我还花了4.99块钱买了他的十四行诗,朱生豪先生把他们翻译得很美,我曾经抄录过一些,现在都不知道扔去哪里啦。

  麦克白打了胜仗立了功,在归途中遇到三个女巫,这三个女巫语言他会当上国王,但是他只能当一代,而同行班柯的世代子孙都是国王。麦克白回来与夫人讲了这件事情,于是趁国王在麦克白家做客的时候,杀死了邓肯国王,从而取而代之。一步错,步步错,接下来,他畏惧女巫的预言,杀了班柯,杀了麦克特夫的妻儿。最后,麦克白夫人精神失常自杀了,麦克白毫无悲伤之情,最后自己也被麦克特夫杀了。

  麦克白刚愎自用,有野心无计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麦克白夫人。她是帮凶,她是弑君的`间接凶手,是麦克白动手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他的丈夫无法提供她渴望的东西,于是会做丈夫的军师,指挥丈夫的行动。钱老的《围城》中有一段很经典的话,方鸿渐说他不会娶苏小姐,一旦娶了她,他就成了达成苏小姐愿望的人,在这样的女人身边,根本停不下来。

  那么麦克白夫人和下木夫人有什么不一样呢?他们的丈夫类型不一样,下木先生是城府很深的人,有勇有谋,并且下木夫妇内心强大,杀人坑人毫无惧色,这样的人能获得所谓的成功,并且非常可怕。

  我们都是平凡的女子,好好工作,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就好。

《麦克白》读后感10

  “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那种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胜利感,《麦克白》的结局我觉得不算悲,

  不过套用小鱼一句话,悲剧故事里,到底怎样的两个人,最后也是悲剧收场。就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连感情都很难培养,就是性格天差地别,似乎也不尽然。最后双双殒命)身上。

  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李尔王》中的法兰西国王和科迪莉亚(善的相似,他们太清楚对方的'弱点和缺陷,他们的感情更好、相处更合得来,什么事情都可以跟夫人商量,在故事最初,怎样的夫妻能够更长久更幸福,是否在这对夫妻的身上,但他们其实是相似的,应该是一类人,大概如是而已。在道德的约束下用合法合理合情的手段去达成自己的野心,

  做人要有野心,用了错误的方法、罪恶的手段去达成野心,通过正确的方式达成野心,却是有善恶对错之分的。野心本身无罪,而最终也为此付出了代价。麦克白本身就已经够尊贵、拥有的够多了,

  《麦克白》这个故事,所追寻的永远都是中庸,而太没有野心的人则不会有什么成就——又应了中庸的道理,适度的野心让人发奋,

  只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了这样的东西,

  所以野心在我看来并不是坏事,野心换个字眼其实就是梦想,感想就不是那么深刻吧。平庸又没有野心,应该是这样,

《麦克白》读后感11

  一般公认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和《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乃至文艺复兴时期最突出的四部悲剧,这一直被认为是悲剧的圭臬。

  在我看来这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杰出最-阴-郁最血腥的一部悲剧。书中最经典的就是麦克白夫妇,尤其是麦克白夫人。在这部剧中,人的欲望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成为一切罪恶的根源。麦克白的悲剧不是命运的原因,就算没有三个女巫的预言,我想还是有别的诱因会让他做出一系列发指的行为。因为深埋在他心底的欲望,一定很早就有。魔由心生,是心里强大的欲望魔力战胜了道德,人伦,最终把他推上了不归之路。

  与其说Macbeth受了三个女巫的引诱,不如说是三个女巫的预言与他内心的想法刚好相吻合,成为了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如果没有那个预言,事件同样会以另一种方式进行,由另一个导火索引发。人的欲望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确实像一个黑洞,吸引着你一直往里走,等你懊悔,回头时,才发现已无力挽回,对于macbeth夫妇都是这样,不过他们的'结局,读完之后,一方面为他们罪有应得大快人心;另一方面,可怜他们用最后那仅存的王位来不断安抚自己早已冰冷了的内心。突然想到了“命运”这个词,我相信命运,但不是迷信。命运要用事实来说话,而不是预知猜测。

  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削首的下场。《麦克白》的成功之处有三:其一,麦克白形象的特殊悲剧性,心理描写真实而细腻。在莎士比亚的笔下,麦克白由一个高贵前途无量的英雄人物,在野心与权力的诱惑下变成了一个举国声讨的历史罪人,展现出了麦克白形象的特殊悲剧性。女巫的预言、妻子的怂恿、野心的驱使使麦克白走上了弑君的邪途,坐上王位后,权势的贪恋使其人性彻底泯灭,不仅杀害了侍卫,就连班柯和麦克德夫的家人也惨遭毒手。可见麦克白的悲剧是由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剧本中作者通过大胆而文艺的言语表达深刻的展现了人物的心理。

  该剧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

  作品是当时社会的写照,这说得一点也不错,通过这部作品我就深刻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黑暗的笼罩,光明的渴望。看完这本剧,我深刻的明白了:一个人的可以有欲望,但却不能膨胀。一个人的野心会蒙蔽人性的双眼,终将导致一个人的灭亡。

《麦克白》读后感12

  《麦克白》被列为沙翁四大悲剧之一。在看《麦克白》的时候,本人自然而然地带着探询到底哪里体现悲剧的成分。或许,事先对沙翁的所谓的悲剧期望过高,看完后,了无悲痛怜惜的情绪。是我麻木了呢?还是没有体会到《麦克白》的悲剧成分。于是乎,看完后并没有立马写此剧的读后感。而是在空闲的时间里想想故事情节,想想沙翁笔下的主人公麦克白是如何成为悲剧的主角的。

  即使是现在的我,还没深切感受到悲剧,或者悲剧的思想。那么,便让我在对《麦克白》的些许感悟以及边写边想的过程,来好好体会其为何能够成为悲剧,还是沙翁笔下四大悲剧之一。

  请允许我以带找寻悲剧色彩为线索,分析我心中所疑惑的麦克白。

  首先,《麦克白》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作为男主人公的麦克白是苏格兰军中的一名大将。在大败叛徒的归途中,听信三位女巫的模糊的预言,随之而来的被封为考特爵士的事件得以应验女巫的预言。麦克白并没有感恩戴德,而是为了最高的预言——未来的君王,而起了歹心,并在麦克白夫人的怂恿下,合谋把苏格兰的国王邓肯刺杀于麦克白的城堡里,并稼祸给守卫国王的两名近身侍卫。当国王被谋杀的消息传到人们的耳中的时候,麦克白以诚挚的愤怒杀死了那两名冤枉的侍卫。在国王被刺杀的元凶还没找到的时候,国王邓肯的两名儿子马尔康以及道纳本为了自身安全分别逃亡英格兰和爱尔兰。不明真相的苏格兰贵族们,却给他两兄弟以谋杀国王的嫌疑定论。不久,为了巩固国王的地位,麦克白暗派了三名刺客,不惜代价地杀害了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友,同是苏格兰大将的班柯。与班柯同行的儿子弗里恩斯借着夜色成功套离了暗杀。

  不久,麦克白的所干所为得以败露,引起贵族们的内部意见不一。与此同时,另一方面苏格兰国王邓肯的两名儿子马尔康、道纳本以及班柯的儿子弗里恩斯连同英国军中大将西华德和其子小西华德带领一万精兵征讨麦克白。最终以麦克白夫人自杀,麦克白首级被取而拉下帷幕。

  悲剧体现在哪里呢?

  本来麦克白前途一片光明。苏格兰国王邓肯这样赞誉麦克白,“你的功劳太超越寻常了,飞得最快的报酬都追不上你;要是它再微小一点,那么也许我可以按照适当的名分,给你应得的感谢和酬劳;现在我只能这样说,一切的报酬都不能抵偿你的伟大的勋绩。”“我已经开始把你栽培,我要努力使你繁茂。”

  面对如此的赞誉,同是苏格兰大将的班柯与麦克白形成鲜明的对比。班柯是如此说的,“要是我能够在陛下的心头生长,那收获是属于陛下的。”而麦克白在得知国王宣布立他的长子马尔康为储君,册封为肯勃兰亲王,将来要继承国王的王位后。麦克白旁白道:“肯勃兰亲王!这是一块横在我的前途的阶石,我必须跳过这块阶石,否则就要颠仆在它的上面。星星啊,收起你们的火焰!不要让光亮照见我的黑暗幽深的欲望。眼睛啊,别望这双手吧;可是我仍要下手,不管干下的事会吓得眼睛不敢看。”从对比里我们可以看出,麦克白对于女巫的预言还是挺上心的。麦克白夫人是这样形容她的丈夫的,“你本是葛莱密斯爵士,现在又做了考特爵士,将来还会达到那预言所告诉你的那样高位。可是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它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一方面却又要作非分的攫夺;伟大的爵士,你想要的那东西正在喊:‘你要到手,就得这样干!’你也不是不肯这样干,而是怕干。”麦克白夫人评价其丈夫是很中肯、很妥切的。

  “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位成功的女人”,按照这样的说法,每个失败的男人背后都是一位失败的女人。使麦克白的道路从此不同的,引向罪恶深渊的,既有其内心魔鬼起的贪念成分,是内因。而外因,更多的在于,麦克白夫人的怂恿:“赶快回来吧,让我把我的`精神力量倾注在你的耳中;命运和玄奇的力量分明已经准备把黄金的宝冠罩在你的头上,让我用舌尖的勇气,把那阻止你得到那项王冠的一切障碍驱扫一空吧。”男人其实是懦弱的动物,要不是听信于其女人的话语或者说是意见,女人最喜欢把自己的一己之见,个人的好恶以甜言密语来强加于男人的身上。无论其后果是好是坏。最后的承担者只有一个,便是男人。俗语说得好,“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悲剧的色彩便由此铺开浓重的开端。试想,一位名誉与权利双收的大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必要为了更高的权利舞台而把自己的前路置于未解的黑洞中吗?果其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何许人也?曰麦克白夫人也。

  此悲剧一,悲剧二是麦克白及其夫人既然已把苏格兰国王邓肯给刺杀了,大权已握,凭着自我以往树立的威信及人脉,足可以服众,假以勤加朝政,笼络人心,王位之固指日可待。但是,心术不正的他,却认为班柯是其心中的一大患,除之而后快,便加害于他。伐戮便由此展开。“我要去突袭麦克德夫的城堡;把费辅攫取下来;把他的妻子儿女和一切跟他有血缘之亲的不幸的人们一齐杀死。”这便激起仇恨的果实,用以塞满敌人的喉咙。马尔康、道纳本和麦克德夫与少数贵族内应外合,打着除掉暴君的正义旗帜堂而皇之对战麦克白。

  悲剧三是麦克白当了国王后,对预言的深信不矣,想知道未来是如何,或者准确地说,如何防微杜渐。找到女巫后,麦克白“凭着你们的法术,我吩咐你们回答我,不管你们的秘法是从哪里得来的”,麦克白便认真听从女巫的主人——精灵的忠言警告:“你要残忍、勇敢、坚决;你可以把人类的力量付之一笑,因为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你要像狮子一样骄傲而无畏,不要关心人家的怨怒,也不要担忧有谁在算计你。麦克白永远不会给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冲着他向邓西嫩高山移动。”麦克白沾沾自喜,以为这便意味着其王位固若金汤。从故事的发展并不如他想。正义之师来到勃南森林附近的乡野,马尔康说道:“每一个兵士都砍下一根树枝来,把它举起在各人的面前;这样我们可以隐匿我们全军的人数,让敌人无从知道我们的实力。”另一头的邓西嫩城堡内,使者说道:“当我站在山头守望的时候,我向勃南一眼望去,好象那边的树木都在开始行动了。”麦克白回应:“要是你说了谎话,我要把你活活吊在最近的一株树上,让你饿死;要是你的话是真的,我也希望你把我吊死了吧。我的决心已经有些动摇了,我开始怀疑起那魔鬼所说的似是而非的暧昧的谎话了。”当正义之师攻打到邓西嫩城堡时,麦克德夫与麦克白的对话,也同样让人有所同感:

  麦克白你不过白费了气力;你要使我流血,正像用你锐利的剑锋在空气上划一道痕迹一样困难。让你的刀刃降落在别人的头上吧;我的生命是有魔法保护的,没有一个妇人所生的人可以把它伤害。

  麦克德夫不要再信任你的魔法了吧;让你所信奉的神告诉你,麦克德夫是没有足月就从他母亲的腹中剖出来的。

  麦克白愿那告诉我这样的话的舌头永受诅咒,因为它使我失去了男子汉的勇气!愿这些欺人的魔鬼再也不要被人相信,他们用模棱两可的话愚弄我们,听来好象大有希望,结果却完全和我们原来的期望相反。我不愿跟你交战。

  悲剧色彩便从此体现出来,对于女巫的预言,正如麦克白所说,“听来好象大有希望,结果却完全和我们原来的期望相反。”或许,麦克白根本就不应该听信于女巫,更深层的是,或许女巫在此剧的开头就不应该出现。可是,要是没有了女巫的预言,要是没有了内心贪念的麦克白,要是没有妇人之道的麦克白夫人,那么,《麦克白》也就成不了沙翁的四大悲剧之一,那么,也就成不了我此次的作业。

  整篇文章文笔并不是很悲伤,说它是悲剧,应该是因为人性的泯灭而导致的这个国家的悲哀。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

  作品是当时社会的写照,这说得一点也不错,通过这部作品我就深刻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黑暗的笼罩,光明的渴望。看完这本剧,我深刻的明白了:一个人的可以有欲望,但却不能膨胀。一个人的野心会蒙蔽人性的双眼,终将导致一个人的灭亡。

《麦克白》读后感13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笨拙的怜人,登场片刻,便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一无所指。”这是麦克白夫人在自杀前所说的一句话。《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经典悲剧之一。该剧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

  全文围绕麦克白的一生经历展开。麦克白曾经是一个英勇、有野心的人,身为杀敌功臣的他在凯旋而归后,因巫师的预言和国王过分的赞誉使他改变了,他从一个忠实的臣子变成了一个弑君的逆贼,他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登上王位。他当上国王后开始了他的暴—政,他先后杀害了他的好友、臣子及他们的家人,最终使他走向灭亡。

  《麦克白》巧妙地向读者展现了命运、志向、野心、人性及迷信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麦克白相信了女巫口中的命运,在心中埋下了夺权篡位的种子。面对权利的诱惑,最为重要的是内心的坚定。麦克白虽原本是一位屡获奇功的将军,而面对权利和他人的教唆时却不能坚定自己的内心。他挣扎过,迷茫过,害怕过,但正义的曙光并不能将他照耀,将他唤醒。从此,我们失去了一位忠心的将军,多了一个残忍的暴君。

  “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类似于“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掩盖”,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如果有野心,却缺少相应的奸恶;欲望大,但又不屑于宵小的手段;不愿玩弄机诈,却又想作非分的攫夺;没有麦克白夫人那样的“政委”,那么还是偃旗息鼓,做一个平庸的充满“人情的乳臭”味儿的好人吧。

  忽然想起纪伯伦曾说过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通过这部作品我深刻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黑暗笼罩下的城市,以及人们对光明的渴望。更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可以有欲望,但却不能膨胀。一个人的野心会蒙蔽人性的双眼,终将导致一个人的灭亡。足够大的野心甚至可以毁灭世界,我们所能做的是在欲望面前把握尺寸,控制住自己。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冲破黑暗的决心,我们应该控制自身的欲望,不忘初心,不让野心控制住我们。

《麦克白》读后感14

  麦克白讲了一个关于欲望的故事,欲望大到让人成了恶魔!

  有时候人们非常渴望得到命运的启示,就像麦克白渴望三个女巫跟他多说一些。

  三个女巫给了麦克白一些命运的启示,刚开始我很难去判断,到底是女巫给麦克白种下了欲望的种子,还是女巫仅仅是打开了麦克白遏制欲望的枷锁。

  随着故事的推进,我越来越相信,女巫只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麦克白遏制欲望的枷锁而已。

  因为麦克白夫人去世的消息都无法勾起麦克白内心的一点涟漪,可见麦克白内心的欲望大到了蒙蔽他作为人的感情、感受的程度,他的整颗心都倾注在对权利的渴望与保护上。

  文中我对马尔康对自我的诽谤那里很受启发——在巨大的权利面前,有几人能够保持不贪婪不嗜血呢?所以,我当即就对马尔康成为国王以后的样子产生了怀疑。

  另外文中代表马尔康打败麦克白的是麦克德夫,麦克德夫被灭门一事让我想起了《水浒传》里的秦明。

  刚好,造成他们灭门的都和弑君篡位有关联。麦克白是一个成功的弑君篡位者,而宋江一首反诗也露出了他有弑君篡位的嫌疑。

  面对真正的弑君篡位者麦克白,麦克德夫因复仇的'怒火和内心的忠义,毫不畏惧的斩杀了麦克白。

  反观秦明则只是吐槽宋江太毒了,就接受了花荣的妹子作为补偿,归顺了宋江,而宋江最后也没有勇气真的去弑君篡位。

  读《麦克白》的时候,突然让我想到了《水浒传》也是出乎我的意料,麦克白和宋江对比,我觉得也很有意思。

  麦克白代表了不合法的君权,其不但代表了不忠不义,也代表了暴政和弑杀,其被合理的推翻表现了一种世人对其毫不妥协的态度。

  宋江则暧昧了很多,宋江对于当时腐败昏庸的帝王有不满,甚至于有想要取而代之的嫌疑,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妥协,是给自己找一个忠义的正统社会定位。

  读书就是这么有意思,两个毫不关联的著作,因为我头脑中的一个闪念,麦克白和宋江就有了联系,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麦克白》的结尾我觉得也很有意思,让我想到了轮回,就是马尔康也表达出了他上位后的一系列打算——这无不显示出历史惊人的相似性。马尔康虽然君权磊落,但他可能依然无法改变君王的贪婪与残酷的本性。

《麦克白》读后感15

  品读完麦克白,我不禁掩卷长思:究竟是什么酿造了这场悲剧?如果说女巫的预言是导火索,夫人的煽动是催化剂,那么麦克白自身的私欲,贪婪与狂妄便是悲剧的根源。

  按道理来说,篡位后的麦克白是不折不扣的暴君,让国家血流成河,他的灭亡,是罪有应得,为什么却被世人称为悲剧呢?究其原因,我认为,在麦克白身上,有着不可调和的人性矛盾:野心与良心的搏斗。

  首先,麦克白的一生,是充满勃勃野心的罪恶一生。黑格尔曾说过:“女巫们的预言正是麦克白私心里的愿望,这个愿望只是采取这种显然外在的方式达到他的意识,使他明白。”他为了实施自己罪恶的欲望,弑杀国王邓肯篡位,杀害苏格兰大将班柯,屠杀人民,犯下累累罪行。麦克白通过血腥的双手登上了权力与欲望的顶峰,他的理想之塔是用层层的白骨堆叠而成。“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呢。”这句台词恐怕就是最好的注释。

  其次,麦克白又在悔恨与恐惧中痛苦挣扎。在他的身体中好像寄生着两个灵魂,一个是凶神恶煞充满野心的杀戮,一个是风度迷人内心善良的悔恨。他怕违背人伦道德,陷入不忠不义的境地,甚至劝说自己的夫人放弃对国王的刺杀,却又抵挡不住权力的欲望,“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地蹑步前进,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所有的昨天,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直到此时,我们也许才真正明白,麦克白早就清楚自己的一生,注定是荒唐、丑陋、无趣的一生。

  内心的挣扎是良心未泯的表现,可当野心像黑夜一样,麦克白的良心只是一只风雨中的烛光。可当所有灯光熄灭,是这微弱的烛光,才觉得它的美好与难得,才让这个悲剧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野心”与“良心”,真的是矛盾不可统一的吗?

  无论何时,作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不甘人后,砥砺前行,心中有理想,立志奔四方,这是我们的“雄心”,“野心”。但不能忘记使命,忘记人生的根本,牢记初心,要用我们爱人民爱祖国的“良心”,要用一腔热血,书写正直质朴、顶天立地、无怨无悔的人生。

【《麦克白》读后感】相关文章:

麦克白读后感09-20

麦克白读后感11-30

《麦克白》读后感02-11

名著麦克白读后感09-10

《麦克白》读后感优秀11-07

麦克白读后感范文06-06

《麦克白》读后感【集合12篇】10-19

麦克白读后感1000字(精选12篇)06-20

寒假读后感_读后感01-10

读后感获奖_获奖读后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