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唐诗读后感

时间:2024-05-27 18:37: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热]唐诗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诗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唐诗读后感

唐诗读后感1

  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在唐代臻于极盛,李杜、王孟、元白……名家辈出,璀璨如星河。唐诗的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诗体有古体也有近体,“诗风或雄壮或纤秀,或平淡或秾丽,各种诗体异彩纷呈,各种风格争奇斗艳。”唐诗见证了唐帝国的兴盛与衰亡,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都远超前人。因此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唐诗都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如今相隔千年,加上世易时移之故,我们再接触这些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有时竟有雾里看花之感,不能尽得其妙。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术带头人戴建业老师在B站上开设的诗词课可谓适逢其时。戴老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讲解深受欢迎。这门网课教程经过脱胎换骨的整理,变成了这本《戴老师高能唐诗课》。

  唐诗一般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来分期,本书也照此编排,择其中牛人及其代表作品加以解读。初唐分三讲,从上官体讲到“初唐四杰”,陈子昂,初唐为盛唐诗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盛唐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分十五讲,历数杜甫、高适、王昌龄、王维、李白等人,讲述了当时流行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而李杜作为盛唐诗坛的`高峰,则是重中之重。随着唐王朝由盛转衰,诗风也为之一变。中晚唐约两讲,重点讲了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等人。可见,本书是以盛唐诗坛为重点,对中晚唐涉及相对较少,阅读感觉骤然收尾,对许多名家只是点到为止,其实中晚唐诗歌虽不如盛唐大开大合,但也多有佳作。

  唐代文人多以从军为进身之途,高适、岑参等人都曾至边地入幕,希望建功立业,博取功名。他们的笔下之诗记录了苍凉雄奇的边地风光,再现了戍边将士的征战生活,其中既有积极进取、报效祖国的豪情,也有对残酷战争的反思。边塞诗胜在气势和意境,透过边关生活展现了盛唐气象。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等句,大气深沉,至今读来也能感受到诗境的开阔。书中对王昌龄、王之涣、岑参等人的代表作一一加以分析,带读者品读其中声势场面,使人感受到其中昂扬的心态和诗人们遒劲的笔力。

  历经时光洗涤,唐诗这一文化瑰宝依然熠熠生辉。通过戴老师深入浅出的解读,我们得以细细品味文人的文思才情,亲近这些生动的灵魂和不朽的作品,感受这份独属于我们民族的浪漫。

唐诗读后感2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酒佣?不媚俗。一汪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完美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起,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应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我读《唐诗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人世情,我体世间人之挫……

唐诗读后感3

  历史是枯燥的, 这是很多人的心声。历史如此,何况唐诗? 那一个个的赏析,使人眼花缭乱。但是,<< 半小时漫画唐诗>>这本书, 用风趣幽默的方式讲出了唐诗的原意,深意,与诗意。

  这本书讲的是唐诗,可为了全面性,竟从古诗起源讲起,不可不为其深思熟虑。这本书的讲解方式也令人耳目一新—它用打分的方式,表现诗人的影响力; 用一条抛物线,表现一个王朝的兴衰; 用一个个潮流的段子描写一个个诗人的'发展历程与一首首诗的创作过程。使人捧腹之余即可烂熟于心。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体制上的不可避免的雄伟山峰,很多名句佳句总能张口就来,不受人群限制。但学习唐诗并不容易,毕竟很多意境需要反复揣测。诗歌其实是表达情感,直抒胸臆的表达形式。而古人与今人的理解差距,也造成其学习的困难,不知所云。

  于是乎,这本书给了我们新的学习方式,往下看,便令人忍俊不禁--李白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因为朝廷总不让他当大官, 而把他当吉祥物,还用他的诗撩妹,不给专利费,内心憋屈; 王之涣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是因为立志从军到边塞抒情,而是因为他家就在边塞,心里郁闷吼两嗓子, 没成想弄出来个4a级景区; 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之所以能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超境界,多少与他的豪华别墅与带薪休假有关。

  这本书对诗人的刻画同样淋漓尽致,比如说王绩,他三次当官都与酒有关,第一次因为喝酒误事被弹劾回家,第二次因为官员一天三斗酒的福利出山,第三次听说隔壁单位有酿酒高手,死活要跟人家当同事,最后干脆自己回家研究。如此奇葩,实在是令人无语。

  看完了,笑完了,知识也记住了。不得不说这本书抛开杂乱无章的注释 ,丢掉了公式化的赏析,从唐诗的创作故事着手,真正理解了这些千古名句背后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令人赞叹。

唐诗读后感4

  一阵阵秋风吹去,如同岁月,一去不返。从古至今,我们的前辈给我们就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读的这本唐诗三百首诵读本就是其中之一。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诉说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那是我国古代的历史,那是我们中国的成长足迹。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我们从小念到大。小时候我们不懂它的意思、意境,要说是懂,那也是似懂非懂。现在再读,虽然还是那短短几行文字,但是它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启示。

  《唐诗三百首诵读本》中有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李叔同的《送别》让我们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母别子》它其中蕴含着我们能体会到的母爱,和母亲为孩子的无私奉献。

  当你打开《唐诗三百首诵读本》的时候,你会感觉这本书像有魔力一样,让你百看不厌,里面的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当你合上书的那一刹那,觉得眼前是一幅山水名画。这幅画既淡雅又浓郁,既有别离也有相会,既有慈爱又有怨狠,这幅画是多么的真实啊!

  我爱《唐诗三百首诵读本》,也爱留传至今的古诗,更爱我们的中国,没有古代人们的智慧,没有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也就没有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唐诗读后感5

  今年暑假,老师推荐我们阅读《戴老师高能唐诗课》这本书,我读后大有收获。

  这本书光看书名平平无奇,甚至有些枯燥乏味,但当我翻开它之后,不一会就被吸引住了,书中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了各种各样的唐诗,从诗人的角度分析唐诗,显得自然生动,通俗易懂,在读懂唐诗的同时还能了解到诗人们的生平事迹,更深入地体会诗中意味。

  全书中,最让我感到记忆深刻的莫过于描写孟浩然的部分,先是简单地介绍了孟浩然,通过故事引出诗,从而体现出了他语言清淡的特点。写《春晓》时,作者通过代入自己的情况,轻松地解释出了孟浩然闲散的生活情调,接着就一句一句地细致分析,中间时不时穿插几句聊天似的语言,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同时也突出了孟浩然生活的悠闲,写“花落知多少”时,告诉我们这句话的实际意思,原来是“不知道花落了多少”,让人恍然大悟。又用疑问把读者代入情境,再次描写自身经历,告诉读者这是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还引出李清照的《如梦令》,说明了《春晓》中表现的并不是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很顺畅地分析好了整首诗,分析过程巧妙合理,让人茅塞顿开。后又举了两首诗,得出了孟浩然的空灵高雅,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讲解中还合理引入其他诗人的诗句,加强了读者对原诗的体会。

  片段最后,举了一首《过故人庄》,先从题目入手,写出故事大概,接着通过分析各个句子,描绘出了诗中画面,又介绍了古人习俗,从中分析出了孟浩然语言中的淳朴,思路清晰,结构明了,风趣但又不失理性分析,让人从寻常诗句中得到新体会。

  这本书,让我在轻松愉快中重新感受了唐诗,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分析,扩展了思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唐诗读后感6

  对于唐诗许多人都能当场背出几首,随口即来,但是如果让你把一首诗从头至尾详细讲解下来,恐怕很多人未必能阐释的通透明白。相信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毕竟我们只背诵了唐诗的内容,而没有对诗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或研究。我就是这种只会背诵几首的人,但不知其具体意义,也不明白唐诗到底美在哪里,只是觉得唐诗朗诵起来朗朗上口,非常惬意,甚至只是追求数量上的积累。

  读了《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之后,才发觉自己以前对唐诗的认识太过肤浅,好多地方甚至都是理解错误的。之前在学校里或书本上学过的唐诗,当时真的是不求甚解,只求背诵,然后背过去后也都不甚明了,经过通读蒙曼老师的《四时之诗》,果然通透明朗了许多。

  比如说到上元节,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元宵节,蒙曼老师以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为例,其中“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写出了上元节这天晚上长安城内张灯结彩的绚丽景色,一派盛世大唐的瑞祥跃然纸上,后两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则写出了上元节的重点习俗,即青年男女情窦初开之时,男儿身骑骏马来回奔驰,女儿浓妆淡抹宛若桃李,都在相互释放自己的个人魅力以此寻找意中人。这个活动在平常晚上根本没有的,但在今晚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大家都沉浸在这股融融的欢乐当中。最后一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一句描写了美好时光总是短暂易逝,虽然金吾卫这一天晚上也不用宵禁,但是时间的`玉漏已经提醒狂欢中的人们,夜已深,须早点回家。作者认为古代的上元节才是真的情人节,因为由上可知这晚上男男女女确实在相互吸引,而作为今日的情人节七夕,其实在古代并不是情人节。七夕又称乞巧节,确切的来说是女儿节,为什么是女儿节呢?有诗为证,杜牧的《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个生活在皇宫里的宫女,在七夕这天晚上,虽然身在富贵皇宫中,却只得孤零零的“小扇扑流萤”,最后在夜色中坐在“凉如水”的“天阶”上,呆呆地“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渴求而不得的凄凉景象,而这种现象恰好发生在七夕。当然也有唐诗《乞巧》,“七夕今宵望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一诗更是确切无疑的写出了女子望月乞巧的现象,而无一男子参加。

  蒙曼老师对于唐诗烂熟于心,她通常着手于一词一句便能描述出一个诗意美妙的大乾坤来,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她可以从容不迫地在一首诗中用多句不同的诗句来借以阐释此句在诗中的意思,而且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且引用的都恰如其分,十分贴切,这是让我十分佩服且可望不可及的。由此可见作者对于古诗词的深厚造诣和超强的理解力,以及渊博的诗词储备水平。

  通过蒙曼老师的解读,不仅让我们对这些流传千古的佳作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跟着唐代的岁月轮回,跟着唐人的生命轮回,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了一次更亲密的接触。 每个节气、每个节日都有属于它的绝美诗篇,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生活便可以过成诗、成画、成风景。

唐诗读后感7

  在遥远地古代,人们为了表达自己对家乡地思念,于是写下一首首思乡诗表达自己对家乡地思念。

  读到杜甫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都包含着作者对家乡地眷念之情。那些游子独自在他乡漂泊,每天都思念着家乡和亲人。夜晚,抬头仰望那明月,就会思念起家乡。在寂静地船内,看着那遥远地海岸,禁不住眼泪哗哗,想起了曾和父母之间发生地事。换做是我们,在这种时候,含着泪与父母和家乡告别,心里将会是多么寂静,会多么难受,会多么思念、想念家人……心里那种说不出地感受。

  就像《泊船瓜洲》,诗人王安石仅借明月来衬托出他对家乡地眷念,家和目地地一江之隔,在这么遥远地路途中,他希望明月照着他回到家乡;《秋思》,诗人张籍想写信给家人,因为心事重重,表达地感情太多太多,不知写什么好;《长相思》,诗人纳兰性德,将人们在寒烈地冷风之下,思念起故乡,睡不着觉。

  从这些诗中,我读到了一个道理:这些远离故土地游子,总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思念起自己地家乡,他们十分热爱自己地家乡,寸草不移!

唐诗读后感8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几行,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简洁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告诉我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唐诗选本,近两百年来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和流行已久。作为唐诗的代表作,它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选的诗风全面。五言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古诗、律诗、绝句、乐府,都在不同的类别中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第二,选诗作者太多。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族”,也有王子、和尚、歌手甚至无名氏等许多“小家族”。

  第三,选诗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唱唱和谐。从暮光老人到黄毛小子,他们张口就能背出几首这样永恒的天鹅之歌。

  第四,选诗取材广泛,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比如杜甫的《望岳》;还有田园的,比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不仅向民众暴露了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诗人送别友人的表达,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两者都描写回国时的复杂心情,如何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这本书包罗万象,从市井风情到边疆风光,从生活琐事到民族仇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每首诗都来自不同诗人的作品。就像海上的.泛光灯,风雪中的煤炭,时刻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像老师一样,它总是教我们,激励我们学习和工作。每一首诗都那么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那么深刻。我拿起《唐诗三百首》又看了一遍。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寓言,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读古诗可以帮助一个迷失的人找到光明的道路,帮助流浪的灵魂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

  总之,我认为这本书《唐诗三百首》将会把唐诗的精华永远留在中国几代人的心中。我非常感谢这本书的编辑给了我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读好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就唱”。

唐诗读后感9

  很久以前,有人在文学的土壤上播下了一颗种子——诗歌的种子。 后来经过一千多年的吸收营养,努力生长,终于开花结果。 这

  这朵花叫唐诗! 唐代是诗歌的盛世,是诗歌成就的巅峰。

  去年暑假读《姜寻谈宋词》,今年暑假读《姜寻谈唐诗》。 让我摸一摸文静的王维,狂妄的李白,淳朴的杜甫,耿直的白居易等等,但我更喜欢李白,和只爱菊花的陶渊明和只爱菊花的周敦颐是一样的。 喜欢莲花。

  我爱李,爱他大胆的创作,爱他的孤独。 李氏的诗无不流露出他高傲的寂寞。

  李白,他大胆创作。 比如《蜀道难》的前三个字:噫吼嚱! 据说翻译成白话就是啊啊啊! 我见过一个,两个,但我从来没有见过三个连续的。 我想李清照一连用了六七次,应该是李白三次的延续。 李白就是这样的先行者。

  李白,我觉得他也很孤独。 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的老套思维。 长久以来,他唯一的.伙伴就是大自然,百鸟齐飞,孤云独闲。 相望不厌,唯有敬亭山。 这样古老的绝句,就是他孤独的最好例证。

  世界那么大。 读他的诗,有一点失落,也有一点虚无。 暑假期间,我经常关门久留。 只有妈妈叫我吃饭的时候,我才开门与外界联系。 当然,这些行为引起了父母的强烈不满,但我还是我行我素。 当我把自己禁锢在只有几平方米的空间里时,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踏实。 在这里,我可以不受干扰地做我想做的事。 在这些日子里,我写下了我的宝塔诗——浮萍

  萍随风飘。 片飞,张张落。 不知何时,根将风停。 随水瓢而去,忘乎何年。 淡看春夏秋,看生长凋零。 无尽无尽,不知归期何时。

唐诗读后感10

  蒋勋大师是一位在美术上颇有成就的一位艺术大师,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想必于此,蒋大师才会将这位有山水田园诗人、画家称号的王维在他的《蒋勋说唐诗》中作为第三章节来讲,并且提到了李白之前。

  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这一成就其实是从他的中年才开始的,时至今日,恐年少的王维也难以想象那年安史之乱是他少年梦想的一个幻灭,同时也是他另一个山水田园诗派的一个开端。少年王维是一位有志青年,年少精通音律、好画作、通诗赋,并且如同所有年少之人一样,胸怀大致、傲视群雄、所向披靡。如《少年行》就是他年轻时的代表作,把他的个人壮志显现的淋漓尽致:好一个“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好一个“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身能擎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这首诗同时也是唐诗贵游文学和侠的精神的充分体现。

  王维人到中年时,隐居蓝田辋川,当时的他也许只想远离朝政、远离喧嚣、隐居山林、静心修行,没想有才之人却开辟了唐诗新派,并一举成为唐朝山水田园诗的鼻祖。初看这一时期的.力作,王维用他常有的五言和五律对自然山水进行了白描,但经过蒋大师的解读,让我们发现这山山水水的平淡背后,还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认识、对生命的领悟。如《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前一句是对新家孟城口衰柳的描写,后一句写出了王维觉得生命里面有种无奈,对生命有种哀伤,这种体验正是他经历过开元盛世,看过繁华之后的一种内心的感悟。再如《辛夷坞》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山中的辛夷花在绽放那红色的花萼,花开花落,本该是一种自然的常态,蒋大师的解读中,王维又向我们道出了一种人生的状态:我们能不能找回自己对自己发红萼的时刻,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在无人问津的时候,是不是一样可以花开花落?又如《栾家濑》中“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描写的依旧是简单的秋雨、急流、白鹭之景,但蒋先生却让我从中又悟出了文字背后诗人对起起落落的人生常态的认识,诗人在客观讲风景,却又深邃地带出了一种生命的状态。

  王维的《洛阳女儿行》一诗是典型的贵游文学的传统,诗作中“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写尽了唐初奢侈的贵族生活,印证了唐初的贵游文学继承了南朝王谢子弟传统,有一种奢侈、豪华的风尚。诗末一转:“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又道出了这一时期的阶级矛盾,如同杜甫有名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边塞诗也是王维诗的一大板块,如我们熟悉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此不一一赘述。

  王维的诗多是看山看水,看出山水的本质,看出生命的本质。王维是一位诗佛,在山水之中布道、明理、悟禅、省身。

唐诗读后感11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我国诗歌发展上最璀璨的瑰宝。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买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年幼的我也就是像唱儿歌一样一首首地去背诵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领悟到这本书的魅力,感受到唐诗的风采。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集合了唐代诗歌的精华,能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唐代诗歌的美。书中收录了在思想上、艺术上具有极高水平的诗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诗歌的全貌。在生活中,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令、不同的心情,都会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首首古诗,如:当我读到游子离乡的'文章时便会想起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当我看到那些虚度光阴、浪费时间、不愿学习的同学,就会想起颜真卿《劝学》中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当我送别远方的亲友时,就会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当我在春天的清水湾公园漫步时,则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也正是这些充满真挚情感的诗句,让我们的生活与内心世界变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每一首唐诗都蕴合着深刻的道理,倾诉着最朴实的情怀。走进唐诗,你会感觉到生命在体验中升华,人生在经历中丰实。我会一直与唐诗为伴,去感受中华民族那灿烂的文化!

唐诗读后感12

  一开始,我是不喜欢唐诗的,觉得它枯燥,故事性不强,没有其他它的书看起来有趣,所以不感兴趣。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很是着急,她就告诉我关于唐诗的一些故事。

  妈妈告诉我,今天的我们,能读到唐诗其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在古代,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出版社,印刷厂,图书馆,更没有什么电脑手机百度,想保留和传承这些优美的诗句,真的是很难很难,要把它们全部收集整理到一起,可能要翻阅无数本书,说不定还要跋涉千山万水去抄写记录。就像《春江花月夜》,这么了不起的唐诗,它的`作者叫张若虚,是“吴中四士”之一,到今天留了多少首诗给后人呢?你一定会猜,一百首?八十首?答案是让人震惊的,只有两首。还有我们都能脱口而出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它的作者是王之涣,而王之涣也仅仅只留下六首诗。一千多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好诗灭绝失传。如果大家都知道唐诗的来之不易,还会不好好读它吗?

  慢慢的,我开始接受唐诗,爱上唐诗,品味每一首诗特有的意境,让我不知觉陶醉其中。我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送别诗,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别的孤寂之情,而“一片冰心在玉壶”也表达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坚强的品质,为后人千古传诵。而孟浩然的一首《春晓》则构成了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情境,给我们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景!

  我从唐诗里读到了四季风景,读到了人性光芒,也读到了人间喜怒哀乐,《唐诗三百首》带我领略了大唐精彩绝伦,让我重温了最温暖,最风雅的唐诗记忆。那一首首妙趣横生的诗句,一定能够影响我的一生,帮助我一生。

唐诗读后感13

  唐诗,发出它无限的光芒,见证着中国文明。每一首诗都很简朴,只有短短几行字,但是却很优美,富有一种让人用多优美的语言都表达不出来的美好情感。

  唐诗,字字句句都温暖人心,总会给予我们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懂得生活中的大道理,让我们懂得珍惜。每一首诗跟诗人一样,有自己的光彩、风格。虽然诗人不在了,但是唐诗却永远存在!

  唐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去品读,这便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让我们一生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们对中国文明的`梦想,我们做为一个现代人,一定不能辜负古人的愿望,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单是为了祖国,还为了自己。

  最后,推荐大家看《唐诗三百首》,也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探索吧!

唐诗读后感14

  我们学校一直都在营造书香校园的气氛,古诗文诵读更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之一。在潜移默化中,我喜欢上了古诗,虽然它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但却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看,贾岛一边骑在毛驴上,一边还在不停地比划着什么,一不小心撞到了韩愈的轿子,原来是他正在为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犹豫不决呢?他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啊!

  看,桃花潭边,动听的歌声传来,原来是李白的好友汪伦在为李白送行呢?面对朋友的深情,诗仙李白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啊,与同学相处,也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啊!

  看,孟郊去远方求学,她的母亲很晚了还在灯下为他缝补衣裳,孟郊摸着衣服,想到母亲的恩情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写下了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拿起《唐诗三百首》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都会告诉你一个深刻的道理。朗读起来,抑扬顿挫,平仄押韵,会让你觉得它是那样的博大精深,正如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虽然我们现在还不会写诗,但是只要我们去学习那些诗人的精神,相信我们也会“下笔如有神”的。

唐诗读后感15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诗人所作的事,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唐诗三百首》的'作者是蘅塘退士。本名孙洙,字临西,江西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一生主要担任知县、官等。当时通过的《千家诗》“工拙莫辫”,次定编辑音了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另有《蘅塘漫稿》《异闻录》等著作传世。

  自从读了《唐诗三百首》我知道了一些诗人的称号,如:陈子昂是诗骨、王勃是诗杰、贺知章是诗狂、王昌龄是诗家天子,另一种说法是诗家夫子或七绝圣手、孟郊是诗囚、贾岛是诗奴、刘长卿是七言长城、芩参是诗雄;还有我们以前熟悉的,如: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刘禹锡是诗豪、王维是诗佛、李贺是诗鬼、苏轼是诗神、陆游是小李白、李商隐是七律圣手;其中李白和杜甫合称“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我还知道了一些诗人趣事逸闻——酒鬼和骗子的故事。说起桃花潭,确实很美,可是李白游历山川,什么绝美的风景没见过啊?汪伦邀请他去,李白去的话可没那么急切,可是汪伦一定要尽早见见李白。到底怎么才能让他尽快过来呢?汪伦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

  李白一看汪伦住的地方有十里桃花,有万家酒店,顿时欣然前往,可是到了桃花潭就傻了眼,说好的十里桃花呢,说好的万家酒店呢?见了汪伦,汪伦盛情款待,又拿出桃花酿造的美酒,郁闷也就一扫而光,也没有质问汪伦。

  二人把酒言欢,汪伦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自听后开怀大笑,没有认为自己被愚弄,而是被汪伦的盛情感动,适逢桃花盛开时节,李白居留数日,赏花饮酒,别时汪伦送李自名马八匹、官锦十缎,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正式因为这首诗,汪伦名留千古,妇孺千知。

  自从读了《唐诗三百首》我知道了许多唐诗宋词。

【唐诗读后感】相关文章:

全唐诗12-30

唐诗的由来05-19

唐诗《登高》01-12

李白的唐诗12-18

全唐诗05-23

[唐诗宋词总结] 唐诗宋词朗读04-14

唐诗和面包06-25

唐诗赏析及翻译04-12

唐诗《筝》的赏析04-13

《牡丹》唐诗鉴赏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