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庭教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读后感1
读完这三期《家庭教育》对我的感受颇深。尤其读完这篇《溺爱》滋生了《啃老族》这篇文章,使我联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联想到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观念。每个父母心中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掌握更多的知识,去更高的学府深造来适应这个日趋发展的`社会。所以一些家长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偏激,以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可以忽略。在家帮助孩子打点一切,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不懂得体谅大人的艰辛以自己为中心。认为这样做理所当然,日久天长滋养了孩子的惰性和对家长的过分依赖,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还存在一种现象。有些孩子在学习上只要有成绩,家长就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其他方面也顺理成章同样优秀,而忽略了对孩子适应社会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到社会后很难适应难以独立生活。
家庭教育读后感2
读完《美国式家庭教育》后,有几点感想:
1、大人同孩子说话,必须蹲下来或是弯腰,《美国式家庭教育》读后感。大人与孩子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式关系,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强迫别人仰视自己。
2、让孩子从小就正确地对待金钱和使用金钱,并学会初步的理财知识和技能。引导孩子体会到用自己的存款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愉快和兴奋,并且培养孩子学会有计划地管理金钱的能力。
3、孩子做错了事,迷失了方向,最重要是帮他反省:错到哪里了,怎么改正,读后感《《美国式家庭教育》读后感》。不要不停地责怪孩子,那样除了增加孩子的心里负担外,没有任何用处。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大人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并加以引导。第一,相信孩子是好的;第二,相信孩子是聪明的;第三,永远鼓励孩子,从不挖苦孩子。
4、兴趣才是孩子成才的最佳引导者,它能够化懒惰为勤劳,化腐朽为神奇。小心地呵护孩子的兴趣,为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思想、千奇百怪的志向尽可能地提供发展的环境,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5、没有任何一本育儿书籍是适合所有的小孩子的,最适合自己子女的育儿经验还是要靠父母自己来尝试。
家庭教育读后感3
在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书籍都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而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书籍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提供了理解、接纳和尊重的智慧。以下是我关于家庭教育与读书的`心得。
首先,我深刻理解到,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导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有爱心的人。而书籍,特别是那些经典之作,正是我们传递价值观、道德观和情感观的工具。通过阅读,孩子们能够理解并接纳我们的价值观,从而塑造他们的世界观。
其次,我意识到阅读是一种强大的沟通工具。每一本书,都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取信息,还可以从中学习如何表达我们的观点,如何理解他人的观点。这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智力发展,也有助于他们的社交能力提升。
此外,阅读也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家长,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孩子。而阅读,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更好地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的需求、他们的困惑,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最后,我明白了阅读的价值并不只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书籍中的故事、人物和观点,都能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学会质疑,学会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总的来说,阅读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无法忽视的。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提供了理解、接纳和尊重的智慧。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阅读,引导他们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提升自我。
家庭教育读后感4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
我是王楚涵的家长,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么大的一个话题,看过的内容也很是受益匪浅,感觉家庭的教育相当的重要,我们是孩子的从出生后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们的终身教师,家庭是塑造性格、品德、意志、情感的重要场所。因而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文化水准、情感方面,都会对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我就简单分享个小事件与各位家长们共同讨论学习。
背书:
上四年级以来,我发现王楚涵的学习内容增多了,也常常会伴不自信,容易烦躁,前段时间放学回来做完作业,晚上吃完饭有一篇课文要背诵,还没背就说‘妈妈我这篇课文背不下来,好难背,记不住,真的记不住’说着就要哭出来了,我就说你还没背怎么就知道背不下来呢,小孩就接着说‘就是背不下来’,我没耐心了就说‘找你爸去背’。她爸爸比较有耐心,走到楚涵面前就说‘哪里能背不下来呢,我们家楚涵脑子这么好使怎么会背不下来呢,来爸爸跟你一起背,爸爸相信你一定能背下来,而且很快就背好了,你相信吗,‘我不信,我就是背不下来’楚涵说。他爸爸说,你一定行,而且会很快,小家伙半信半疑就跟着爸爸去背书了,
我就看到父女俩在阳台上,你一句我一句的背起来了,边背书边鼓励到最后是越来越兴奋,很快没20分钟就背好了,开开心心的收起书本去睡觉去了。
一件背书的小事情,不难发现孩子有个小问题:
烦躁不相信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对孩子的信任与支持非常重要,他爸爸做法我很赞成,我相信孩子们都是很聪明的,在家庭环境的干扰下,我们家长需要做的是给予孩子真正的帮助,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行。
看过这本书后,我想我会在家庭教育上会做的更好:
1)
对孩子要有耐心。要把孩子的当成朋友去沟通交流,让孩子把我当成他的知心朋友,而不是呼来喝去的`大人。这样我会更好,更有耐心的去引导她。
2)
发现优点,时刻鼓励。在家里需要交流的机会就会很多,碰到好的方面,及时鼓励,也要从每一件小事中寻找孩子的进步,引导到一个积极,阳光,正面的方向上面来。
3)
减少批评。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很多的进步,而不是很多的退步,尽量减少批评坏的,多夸奖些有益于好的事情。
4)
勇于尝试,参与社会实践。若一个机会,我会让孩子们走进社会,去体验社会,我想对她的人格方面会有很好的帮助
5)
要让孩子快乐。好心情从微笑开始,妈妈微笑了,孩子们会笑的的更灿烂。孩子们能感受到,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6)
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独立才能自立。平时我就是事事操心,最后反倒闹心。
以上就是我读完家庭教育这本书以后的一些感想,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们一起,为孩子们的成长来共同建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读后感5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保证一个家庭关系稳定、成员幸福和睦的关键。在《聚焦家庭教育》一书中,爱自己、爱配偶、无条件地爱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三原则;既关注孩子本身的状态,同时又限制孩子对其他人伤害,做一名权威型家长,是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而由于所处的年龄段的缘故,我常常受到情绪的困扰,此书中对于“如何调节情绪”论述令我收益颇多。
不论是父母对孩子的引导,还是家庭成员的相处,处处离不开情绪的调节。有些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巨大的情绪波动,或欢喜或愤怒,人们往往认为这样的情绪就是感受,本就应该得到表达和释放。“动力沟通认为,情绪是一种思想,是思想对感受的倾向性评价。”本书认为,情绪是思想的附庸,深陷情绪漩涡实际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中画地为牢,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最本质的感受已经经过思想的翻译变成了另外一番样子。
当读到这样的观点时,我不禁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的一个小例子,一个严重精神分裂患者,认为自己能看到街上很多外星人,别人看不到,外星人偷听他的思维,并且趴在每个人的耳边告诉别人,可是当他用那种奇怪的眼神看别人的时候,对方也觉得他奇怪,也会多看他两眼,他就更加认为别人已经知道他想什么了,会狂躁,会失常。简单地联想一下,也许这名患者为自己套上了一副思想的枷锁,既然已经认定这个“事实”,后面情绪崩溃就显得必然了,当然这样草率的分析无疑是片面而不专业的。
故而把书中读到的、自己感觉受益的精彩段落和王博士的观点金句不做删改,和盘托出,希望曾经带给我心灵震撼的观点也能带给其他人省悟和启迪。
关于家庭教育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教你一两个方法如何去应对孩子,也不是教你怎么说话让孩子听,而是家长与孩子相互学习,认识自己,认识对方,认识世界。然后,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那个人!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提升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权威型家长。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们倾尽全力培养、爱护我们的孩子,可是我们的做法是真的离“让自己的孩子,离开家长后能够独立生活,能够从周围的人那儿学习,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这个目标更近了吗?我们真正的在做着完成自己使命的事情吗?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家长是孩子的原型,家庭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关于孩子的自信
如果想让孩子更自信,那么就还给孩子选择的权利,玩耍的权利,让他体验到,真正的自信,在未来,他才能够自信的去选择自己的路,自信的坚持所爱的事业。
那些站在台前意气风发的人,那些带着团队激情澎湃的人,在人后,会不会像泄了气的皮球?那些看上去慷慨激昂的陈词,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成功学套路的背后,踩着多少被梦幻色彩迷惑的人。
而我们大部分人竟然相信了这就是自信。
我想,自信应该就是这样: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够欣赏别人的好,也能够欣赏自己不那么的好
-自己可以选择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能接受得不到
-自信,是一种从容的态度,在比赛前会紧张,赢的时候会开心,输的时候会难过,在大部分的时候都能让自己找到平和。
如果一直活在自己为自己创造的思想世界中,就永远无法找到自己,关注到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也会受到情绪无法宣泄的困扰。只有突破思想的壁垒,抛弃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别人,找回那颗婴儿般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走进现实,走进自己,走进他人。
向孩子学习
孩子的心灵是开放而灵动的,他们时时处处在学习着,只要有安全稳定的环境,他们都会按着自己的节奏茁壮成长。
家长却容易故步自封在自己已有的思想概念里,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孩子和外在环境与自己的思想地图不一样而产生焦虑、恐惧,所以随时准备打破自己的思想,向他人学习是我们要向孩子学习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6
爱孩子是天性,是与身俱来的,是连母鸡都会的事。但是教养好孩子却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渊博的知识与不断进取的心。
《家庭教育》这本书不但是我们家长的好帮手,里面所讲的故事,连孩子都非常喜欢阅读。每次,读到有趣的,感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时,我会及时与孩子一起分享交流,让她体验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可以得到重要的实例教育。
我非常感谢《家庭教育》这份家长刊物,它教育我如何向一位优秀的母亲靠拢;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配合老师的工作,做好互动;如何使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和谐更融洽。家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它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家庭教育》这份刊物将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再也不走弯路,走错路。我们爱这本书,从中我们学到了外国、中国的一些名人、古人、现代的一些好家长怎么样教育孩子的范例。
其中也有许多反面的教材,对我们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例如,以前我们教育孩子的态度粗暴,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打,便是骂,结果孩子是越打越不听你的话,经常和你讲“道理”认为是他做的对,和你唱对台戏,形成对立面。后来我们学习了这本书中的好多文章,怎样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使我们明确了教育孩子不能用粗暴的方法,应耐心说服教育,还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以后,我们要不断遵循《家庭教育》一书的道德行为准则,在平时要从“言行举止”、“待人处事”、“文明礼貌”、“宽厚待人”、“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等方面做好带头人,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做好孩子的第二任老师,使孩子健康向上。
家庭教育读后感7
看了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思考了很多,想到了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下面我就具体我的思考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记忆最深的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深。这句话我表示很赞同很赞同。我在生活中看到好多的例子就是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家庭环境好的人孩子相应的也文质彬彬,懂得礼貌;反之,家庭教育环境不太好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是自己努力克制,自检,才能做到与前者媲美的程度。我举个我看到的事例,我们家那边有许多其他地方过来打工的人,他们的父母都要工作,相应的孩子就疏于管教了,我看到他们平时在家里就是玩玩,然后出去转转,有点类似于混混的感觉,而且时不时地能听到父母之间的粗口,我在想:当他们的小孩子长大后,会是另一个“他们现在的父母”吗?然后代代相传,就像放牛郎的故事一样,薪口相传,永远延续下去,然后恶性循环,这样时代、社会、经济能进步吗?中国的学前教育能进步吗?
另外陈鹤琴先生说:“人好坏,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禀赋之优劣与后天环境及教育之好坏而已。”所以说,除了后天环境原因之外还有先天遗传的原因。遗传决定论的.支持者有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以及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而选择环境决定论的有洛克的“白板说”以及华生等人。而陈鹤琴先生是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我记得有次老师上什么课的时候说过,现在就要考虑后代的问题了,考虑基因,考虑家庭,考虑很多很多。所以啊,现在要从选男朋友开始了,虽然这是个玩笑话,但是也不失为一种验证基因的重要性的道理。环境就更不用说了。就如陈先生所言:环境、教育(学习)是起主要作用的,但遗传也不可忽视。还有要研究小孩子的心理,只有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所以研究儿童的心理是必不可少的......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所涉及的只是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我会更加努力地加油,为学好这个专业也为学前教育的发展为目标而奋斗!
家庭教育读后感8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都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而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孩子的综合素质。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我们需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友爱、宽容、助人为乐等美德,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品格和价值观。此外,我们还需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自律自重的能力。
家庭教育也需要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掘和培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天赋,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注意发现这些特长,给孩子提供相应的培养和支持,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家庭教育还需要注重沟通与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需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支持。只有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
总而言之,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注重孩子的品德、兴趣与特长的培养,同时也需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成长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充满责任心和自信的人。
家庭教育读后感9
这本书一共分六章,其中每一个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教育理念都是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引出来的。很庆幸我最近能读到这本好书,让自己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改变。
首先,在读这本书时,我再一次深深地认识到理解孩子的心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的。我们曾经都是孩子,都有着自己各种各样的小心思,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制造错误而犯的,很多时候是孩子的一种学习,一种对世界的探索,是孩子想得到肯定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却大多数时候在曲解孩子的用意,一味批评,这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我们小时候肯定也有过同样的心思,过一样的事,犯过一样的错误,也一样地期待过别人的理解,但是遭到的却是批评,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现在我们长大了,为什么却忘了当年的感觉,而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同样的情况呢?这实在没有理由可以说得过去!后来,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因为父母、长辈的教育方式,会深深地给后代烙上烙印。因此,我们在做父母以后,一定要去改变自己身上这些不好的`烙印,不要让它出来“作乱”!而对于我这样一名教育者更应该把这些从长辈那继承来的烙印去掉,因为,我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其次,教育孩子要有原则,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是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这样我们教育才能有效果。对孩子的爱要有度,我们现在提倡不要给孩子浇凉水,但是也不能给孩子浇开水,两者都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只有温水,才是真正适合的温度,才能教养出真正的能自律好孩子。但是讲究原则不是苦口婆心、长篇大论的说教。一来,孩子不能理解,说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二来,这样的说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是要讲究方法,要做到见招拆招的。教育别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之外,还需要不断的思考、总结,总之教育是一项集体力运动和强大的脑力运动于一身的充满智慧的活动,我们永远不要指望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存在这样思想的家长,往往要自食苦果。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道理也对我而言也同样适用。
再次,在书的结尾提到了学习动力的问题。是啊!最近看到这样一句话:做任何事,都得有一个让自己“心甘情愿”的理由。少了这个心甘情愿,什么努力都要打折扣。这就需要我们摸清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们要怎样给予指导才能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这是很难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是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孩子学习基本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其实,学习如果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的话,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连我们大人都难以坚持,更何况是孩子?因此,我们也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怎样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大人有张大脸,孩子也有张小脸。小孩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比我们大人还强,因此,不要随便指责孩子的不是,就算孩子有必要批评了,批评也只限于当时,而不应该在过后再提及。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不是损害孩子的自尊,不是吗?一旦孩子的自尊被损耗殆尽的时候,孩子对什么都油盐不进了,我们才真正难以教育他了!
家庭教育读后感10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家长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足以表明我们国家对未来,对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这是全社会的责任,关系到民族的发展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性格决定命运,积性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在家庭教育上,父母的陪伴很重要,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的榜样,对孩子加强教育,引导一个正确的方向,才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有着双重身份。既是自己孩子的家长,又是学生们的老师,可以说我们参与了更多孩子的成长,我们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校园里,我们关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家长学校的平台,更是老师和家长彼此沟通的宝贵机会,互相理解、支持对方的工作,为孩子们的成长凝心聚力。
无论在哪个角色里,我们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和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合格的家长,做孩子成长道路上优秀的引路人。
家庭教育读后感11
6月15日,我学习了家庭教育半月一讲的第62讲,李老师通过具体的案例,给我们讲述了家庭教育的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我懂得了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
一是为了给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我要把自己原来爱刷抖音的坏习惯给改掉了。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兴趣,让自己放下成人世界的手机,换成家中手捧纸书的常态。
二是陪孩子学习锻炼身体。
告诉孩子当下好好学习是他的责任,爸爸妈妈同样也在好好工作。为了我们幸福的家,大家要共同努力。
三是做一个学习型的家长。
想当厨师,先学厨艺;想当律师,先学法律;想当家长呢?要学爱的智慧。家长不学习,就像医生无证行医。水要不来先叠坝。面对孩子,每一个负责任的父母都应该重新学习。
四是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不退休的老师,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潜移默化。孩子是影子,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要想孩子改变,家长先要改变。表面上看是孩子和孩子的竞争,其实是家长与孩子在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读后感12
这两天,读了学校老师推荐的一本读物《苏州家庭教育读本》,收获还是不小的,这本书主要向我们介绍小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这本书分了很多章节,每一个章节都会讲一个主题。
读完这本书,有三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每一个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有这样的心理,才会衍生出那么多的兴趣班、辅导班。就拿我们来说,今年宝贝刚上一年级,兴趣班就报了很多,有英语、舞蹈等,上次跟同事聊了下,发现他们除了报这些,还报了钢琴、画画、跆拳道……听到这些,我心里也是一阵紧张:没学这些,是不是会落后了?所以也想摩拳擦掌给她也报上,这是什么心理呢?不想让宝贝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有时候,我们的这些想法,有可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我们给他们报了那么多的兴趣班,有几个最后能坚持下来的?我想更多的可能是图个心里安慰:反正报了,肯定比不报要好!有时候送娃去上兴趣班,饭都吃不好,自己跑下来都累的要死,更何况娃了,我们只是接送,他们在里面,可还是要上课的!现在想想,他们失去了好多我们那时候的快乐,我们小时候,可能生活条件比不上现在,但是非常的开心,因为有很多的玩伴,可以做各种有趣的游戏,可现在的'娃呢?除了学习,剩下的就是手机、平板电脑了,这真是他们想要的么?
第二:小孩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可能有各种反常的举动,比如不爱上学,喜欢撒谎,等等,这些可能都是小孩因为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些事儿了,在心理上产生的一些抵抗情绪,作为家长,可能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打骂,我们可能都不曾认真的听他们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简单粗暴的干涉他们应该怎么样,孰不知,小孩的心理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的,这也就需要我们能耐心的、细心的发现问题,及时的帮助她们解决这些困惑,这样,才不会适得其反。
第三:培养小孩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一点我觉得真的很重要,书籍是我们的好朋友,是很多经验的总结,以前我也不爱看书,但工作后,我发现专业技能方面需要提升了,也会去看一些电子书籍;历史方面的知识我觉得挺有趣的,我也会时不时的下载一些刊物,虽然是付费的,但我觉得很值。在介绍书籍的时候,我们真不应该太功利了,有句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不要什么事情都直奔主题,这样可能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就像兴趣班一样,一开始都有很高的性质,最后都不了了之。这本书的最后一段钢琴老师的话发人深省:如果不想毁了一个孩子,就不要用培养钢琴家的方式来训练他,这样只会让他最终很厌恶。
书中还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段落,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这本书的最后一段文字可谓深刻:小孩的教育需要一个村庄,意思就是我们培养小孩,需要群体性,需要让他们感受到他怎么去融入小孩子这个环境,而不是一味地灌输书本的知识。想想这句话,真的有道理,我们多少学生出来后,衣服不会叠,袜子不会洗,基本的文明礼仪都不知道,这些也是非常需要培养的。
最后,很感谢老师们给我们推荐的这本书籍,它让我们在以后的小孩教育中,更加的有侧重点,也提醒我们不可以只从我们的角度出发,去简单粗暴的干涉孩子,虽然,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他们好,但这其中的方式方法,真的需要做出改变,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家庭教育读后感13
人的一生在家里度过的时间大约占2/3,从他出生的第一时间起,家庭教育就已经在无形中产生了。家庭教育是伴随一生的教育,因此会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说法,想要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就必须经历连续、不间断的教育过程。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加具有连续性,家长是其终生的老师。
《家庭教育促进法》是将家庭、社会需要履行的职责、义务更加细化,指导性更强,实现家庭教育的可操作性。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对象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这部法律是希望家长能够成为培养未来我们国家需要的人才的家长,不是教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而是教家长如何做好家长。现在很多人说孩子不好养,孩子脆弱,容易叛逆。可我们是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孩子为什么叛逆?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变了,孩子变了,而我们的家长还没跟上。所以现在我们说: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渴望成为合格、成功的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使孩子能科学、健康的成长!
家庭教育读后感14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内容非常有感触,写下来分享一下。
这段内容主要讲了五个问号教孩子养成规划习惯。我家的哲凡同学时间观念不强,做什么都很慢条斯理的,看了以后觉得非常适合他做作业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规划时间。一问是假期有什么方案?二问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问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时间,你觉得够吗?四问是那你制定时间表吧,休息好又能提高?五问是如果没有完成,你觉得需要多久时间弥补?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划态度方面依照这样一个规律:询问并引导方案——制定方案——实施方案——监督检查——修正改善。在上次方案落实的根底上,下次适当的延长时间,逐步锻炼孩子的.规划能力,不唠叨只问了五个问题,这位家长就让孩子养成了规划的好习惯。通过学习觉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会继续学习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15
《家庭教育》 是一本帮助家长教育的好书, 书上有句话“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博大 ,知道了我做的还远远不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要不断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学习家庭教育增强了我教育孩子的信心,从这本书中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和相同的案例,帮助我更好的解决孩子的.坏毛病和坏习惯。
我的孩子在写作业时经常磨蹭,我就不断催促,结果越催促越慢,写出的作业质量也不好,我就更生气,经常责骂孩子,通过读《家庭教育》我的态度有所改变,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做父母的一定要鼓励他、赞赏他,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一定能帮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坏习惯。
此外,还有把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书和家长以身作则相结合,中华美德教育,()对孩子个人来说,是其做人基础,家长对待长辈也要做到孝道,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孩子,让孩子学会体谅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选择,感激父母的养育,在发展到能用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的实际行为来报答父母。
通过不断地学习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养,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坏习惯。
学习 《家庭教育》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的成长,家长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向上,这就是做父母最大的愿望。人民教育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无分数教育读后感
【家庭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读后感10-09
《家庭教育》读后感07-13
家庭教育的语录02-09
我的家庭教育03-20
经典家庭教育名言02-27
家庭教育征文11-07
家庭教育的误区08-15
家庭教育作文12-11
家庭教育征文01-24
家庭教育的心得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