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实用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雷:一位伟大的翻译家。这是我对他的最初印象。但当我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对他又有了新的了解,傅的雷同样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旨,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在这本书中到处都洋溢着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及爱。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形象,他不断用自己的经验教育着、激励着儿子。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十分严格、只知道批评儿子的父亲。但他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爱。只是他将严厉化作爱,将批评化作关心,将惩罚化作呵护。
世上哪有不爱儿子的父亲?只是他们对于爱的.表达方式不一样。有的父亲因过肚疼爱成了溺爱,让自己的该子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风雨雨;有的父亲过于严格,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犯一点错误,将孩子陪养成了追求完美者,因此他的孩子总交不到朋友;有的父亲老是和孩子嘻嘻哈哈的,因此在孩子心中失去了威信,使得孩子过于放松,以至于影响学业。
在《傅雷家书》中的父亲可不一样他是一位教子有方、循循善诱的一位父亲,他即懂得何时让孩子学习又懂得何时让孩子放松。但有时他也因他那代表爱的严厉不能让孩子欣然理解而感到十分悲哀与苦恼,但他从未在脸上流露的过,个性是在儿子面前,正因他是一位坚强的分亲,他要在儿子心中做个榜样。这也是他教育儿子的一种放式吧!
父亲是一种称呼,父亲是一种职责,父亲更是一种温暖。多么伟大的父亲啊!
傅雷家书读后感2
这是一篇专业性较强的家书。如果我和孩子讨论这些问题,我一定会非常为难。英文读的不好生硬、干涩,有一种羞于见人的愧疚感。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和孩子沟通需要和他们站在一个台阶上”。
孩子小的时候是仰望我们的,而孩子长大了,逐渐变成了,我们去仰望他们的高度。
在这封家书里,我们看到了作为父亲的傅雷,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朋友,也成为了倾诉的对象。看着傅聪一天天走向成熟,他毫不保留对儿子的称赞。对于儿子的来信就像感觉孩子回家了一样。这种感觉是对儿子的充分肯定,当然也有对儿子的无尽思念。
他丝毫不避讳的谈起对自己的另一个孩子的愧疚,和自己的忏悔的心情。觉得自己疏于对小儿子的管教,使他变成了自己不希望的样子,希望能弥补自己对他的愧欠。
可是,我却这样理解,人生是自己的,路也是自己走的,走成什么样子,完全是自己的`选择,没有必要去怪罪父母和别人。
所以,我经常说,“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吧!”就是这个意思。活着就不要迷茫,不要随波逐流,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最清楚。
还有,最后,傅雷告诫孩子,要多挤出时间,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多去能提高自己的地方,好好学习,这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生活方式。毕竟“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真的哲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3
我相信在读了《傅雷家书》后,就有许多同学敬佩傅雷是一个好父亲,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并且认为《傅雷家书》里承担的那一份父爱是多么的伟大。
可以在自己对孩子不舍的情况下,还能给傅聪写信宽慰儿子不要想家,要专心在波兰留学;可以在自己要工作的情况下,还能关心傅聪学琴期间的问题并帮他解决;可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挤出时间给儿子写信并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可以在自己工作十二小时后,还对儿子平时的坏习惯进行改正。
父爱呀!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的父亲对你也像傅雷对傅聪一样。当然我相信肯定有许多的同学不相信,等我说几件生活中的事,你回忆一下在你生活中有没有这一份父爱。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过,你的父亲把你送到学校后,总是等到看不到你的身影后再离开;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父亲总是在茶余饭后与你谈一些课外的知识;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你的父亲总是会在繁忙的工作中,关心你的生活起居问题;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父亲总是在空闲时给你传授着学习上的知识。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这些难道还不能证明,世间父爱一般大吗?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傅雷的家书是一本值得仔细阅读和咀嚼的书,也是一本罕见的好书。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值得尊敬和效仿。
经过这些信件,傅雷的父子不仅在两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联系,而且通过这种联系,使孩子们与远离祖国的感情牢牢建立起来。
既然是父子之间的家书,书中最突出的当然是深深的父爱。也许每个父亲都爱他们的孩子,但在爱的同时,他们不会忘记对他们进行音乐、艺术、哲学、历史、文学甚至健康的全方位教育。我不知道有多少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好家庭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决定了孩子的生活。傅磊教育孩子的方法很不寻常。他通过信件指导了远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并透露了他对儿子的关心和爱。
在信中,他警告儿子“人们必须经常强迫自己,不强迫不能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是抓住时间”;“做事要科学,要彻底”;“在外面的世界里不要尴尬,被别人随便多留,以免打乱事先设定的日程”;“修改小习惯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和气质”。这些不是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吗?
世界上父母的爱是一样的。虽然我的父母没有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让人们站起来做事的真相,但他们为我着想,无论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会先为我学习,为我计划。
《傅雷家书》中有很多生活原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的日常教导不是行动的标准吗?是的,许多家庭希望他们的孩子成功,但有多少家庭能很好地教育他们的孩子呢?在中国,父母没有仔细地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也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不玩,所以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孩子不仅不变得明智,而且更叛逆。因此,父母应该读傅雷的书,作为孩子,我们也应该读这本好书,因为它会感染我们,让我们意识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感恩,它让我们懂得欣赏艺术,在生活中,得到正确的指导。
无论多久,傅雷先生的影响将永远存在,因为他的教育方式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蓝图,傅雷的家书也会哭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忙忙碌碌过完了一年,终于在寒假有闲暇静下心来看完了《傅雷家书》。
读完之后,我很是意外。
本以为文学大家与子女的家书应该是十分严肃的繁文缛节,但看完书发现并不是如此。
书中的满是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关心以及沟通。
一封封家书,就像是一场场促膝的谈心。
傅雷在书中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让我不禁感叹有如此开明的父亲何愁子女没有出息。
傅雷先生的孩子们也没有让他失望,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番作为。
傅雷先生真的可以说是他儿子的良师益友。
他告诉儿子“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琼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博大的同情心。”
他以一种开阔的视角告诉儿子,人生免不了会经历挫折,但人不能被挫折打败,挫折、苦难都是成长为一个健全而有同情心的人要必经的。
当然傅雷先生也并不是绝对的.慈父,在书中他严肃对子女提出三个要求:不做对不起国家的事,不说对不起国家的话,不入他国籍。
读完《傅雷家书》我看到了一个严厉却又爱自己子女的可爱父亲,一个坚守自己原则热爱祖国的父亲。
我看到了真正的父爱,傅雷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好父亲。
傅雷家书读后感6
冬风凄冷。窗外的一枝红梅正徐徐开放,皑皑的白雪缀在红梅的花蕊里,淡淡然,悠悠然,清幽得像是一夜烟雨染却的。我静静地沉浸在墨香中,怎顾得红梅婷婷。清冷的屋内充斥着书香,呼吸间,只嗅得这淡淡的书香。屋外万紫千红,屋内只有这书香盈盈。我所得的一片清净,哪能不感恩于这至味书香?
沉浸在这一片书籍的海洋中,每一朵浪花都令我流连忘返,可我最难忘的一朵却是一本并不起眼的书。它不同于其他五彩斑斓的书籍,它是淡雅的,更是清新的。但它更与众不同的是,它凝结了一对父母对远在异乡的儿子发自肺腑的真挚的爱。其中的故事绝非虚构,感情也更不虚假,不论你是大声地朗读,或是静静地默读,你都会被字里行间的热忱话语所打动,所流泪。这本书便是《傅雷家书》。
这本书是我国著名作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与远在异国留学学琴的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所写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实录,由傅雷夫妇的儿子傅敏编辑整理。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整本书“是家人之间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间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
这本书最令我感动的,并不是傅雷夫妇俩不畏千辛万苦给儿子傅聪写信,而是夫妇俩一直从如何成人和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的角度来教育儿子。比如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赞成了儿子提前出国的计划,但也明确指出了儿子在独身一人外出留学时需要直视的困难:对所在国语言的不熟,对自己身体的照顾等。而且,傅雷不光重视儿子的成才,也关注到了儿子的品德和作风。傅雷曾在一封信中明确提出:“你谈太多次恋爱并不好”而儿子傅聪也虔心遵守父亲的教导,并身体力行去做。难怪有人评价:“傅雷和傅聪两父子不仅是生活中的朋友,更是艺术上的知音”。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我和我的母亲。因为打小父亲工作忙的缘故,我是母亲一手带大的。小的时候,母亲的教诲我总会用心铭记,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听不进去母亲的唠叨和叮嘱。时间的流逝,不光留下了豆蔻年华,也带走了青涩与快乐。有多少光阴我与母亲再没有一起度过了。读了这本书,我深感痛心,也更加理解母亲的辛苦和不易。母亲用她头上的黑发换来了我的青春与年华,我又怎可不管不顾她眉梢的白雪呢?
冬风萧瑟,我却不再感到寒冷了。袅娜的红梅被拥在即将到来的春光的怀抱里。我缓缓抬起头,只觉春光大好,书香依旧。回眸转身,仍觉书香溢溢,依稀发梢飘扬。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傅雷家书》是由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与长子傅聪的书信集,一气儿读完,我不禁为傅聪“我越弹越好”里的傲娇失笑,为傅雷“我们心神不安半个多月,都是邮局害的。”中的孩子气莞尔。这本书信集从文学艺术到家长里短,从为人处世到订正错字,无一不足,堪称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人间烟火,字里行间都凝聚着父母对子女深沉、质朴的爱。纵使万水千山也无法阻隔。
书中大量的篇幅是父子二人在音乐文学等艺术方面的讨论。让我大为吃惊的是傅雷虽是严父,却不摆父亲的款儿,常常在信中谈到自己对艺术的感悟、观点,虚心听取傅聪的意见。一次他在信中写道:“我很高兴,我从一般艺术上了解的音乐问题,居然与专门的艺术家毫无分别。”言语间的自得好像一个答对问题向大人讨糖吃的'孩童,让人忍俊不禁。这种口气真和母亲有几分相似。母亲在我学画四年后成为了我的“师妹”,我们常常一起去看展览,交流意见。记得一次我们去看现代艺术,刚进展厅,便见一件巨大的艺术品犹如四道连绵起伏的冷白“山脉”竖立在展台上,左看右看足有五分钟,不得其解。突然,母亲一拍脑瓜,兴奋得两眼放光,“竟然是四把砍豁了口的菜刀!它说得是滥捕滥杀后只剩下一座空山!”这时我发现角落里有个铭牌,上书“四把刀组合”。母亲心有不甘地嘟囔着,“不如‘鹿失空山’来的好。”我立刻附议,“你的解读更有温度!”母亲展颜一笑,拉着我继续观展。母爱似水,轻灵婉转常伴左右。她是母亲,更是知己。
“孩子,你为什么老叫人牵肠挂肚呢?预算你的信该到的时期,一天不到,我们精神上就一天不得安定。”两句话立时映照出一颗拳拳爱子之心。这样的语句整本书里随处可见,甚至会连用六个问句,三个感叹句。不光文字,连标点都承载了傅雷对爱子的患得患失。父亲工作很忙,无法经常陪伴我,难得有天下班早,进门见了我便会劈头就问:“今天过得咋样?午饭吃得好吗?上课举手了没?作业都会做吗?晚饭想吃点啥?单词背了没有?……”问得我张口结舌,却不知从何答起。父亲是个多面手,洗衣做饭修马桶样样顶呱呱,我和母亲碰到任何难题第一个想到就是他。每当生病最先想到就是父亲宽厚的肩膀。父亲也曾给我写过信,指出我的问题,点明我的缺点,为我指引努力的方向,一针见血却不失鼓励。父爱如山,深沉厚重,是最可信赖的依靠。他是父亲,更是榜样。
母爱似水,父爱如山,山水间有个小小的我。
傅雷家书读后感8
今年暑假我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其实严格意义上这不是一本书,而是拔傅雷给海外游学儿子的家信编在一起罢了。但这本不是书的书却给了我不一般的收获。比起小说它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毕竟父亲对儿子的话是我们最熟悉的;比起现在盛行的“成功秘笈”来,它不流于说教,并档次也高了不知不少。它用独特的方式(书信)展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成长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也表现了傅雷在生活中细致、严谨、认真的作风。
总的来说,《傅雷家书》主要写了傅雷对儿子生活、艺术上疑问的解答。在生活方面来说,傅雷不仅是拉家常,嘘寒问暖,而是与儿子谈怎样做人,修养,恋爱,甚至于儿子长期在国外而偶尔写错的汉字。诸多方面,都写得让人心悦诚服,入情入理。这也表现了傅雷渊博的学识,而更重要的,一个多年与儿子分离的人,竟能一投笔即写出儿子的心声,排驱儿子的烦恼,并在生活中处处细节中给以指导,不能不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体贴入微的关怀。
至于艺术方面,家信中也是诸多提起,处处可见,其中傅雷对不同种类不同类型艺术作品的批评,对儿子弹琴技巧的指导,及对小说中各色人等的`点评,更是显出了傅雷极高的修养,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其实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傅雷、傅聪父子之间像朋友一样真诚交流的状态。他们之间,虽然相隔万里,却能通过书信的方式像面对面一样无所不谈。试问有多少人能像他们父子一样。尤其是年纪与书中傅聪相去不远的我们,平日与父母的交流少得可怜,有的也大多像成绩、学习、生活琐事之流,缺乏深层次的,真诚的,有建树的交流。
握紧拳头,什么也没有;张开双手,我们却拥有了一切。 家书是家人之间所通的书信,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读过《傅雷家书》后,我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傅雷家书读后感9
厚重的墨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际,沧桑的照片沉沉地敲击着我的心扉。这里有父母对孩子的谆谆教诲,这里有亲密朋友之间的真诚沟通,这里有翻译家与钢琴大师之间的思想火花的碰撞。这是一本何等奇妙的著作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位家长不想让孩子永远陪伴在自身的身边尽享天伦之乐呢?可又有哪位父母会因为自身浓浓的舐犊之情而愿折断孩子远飞的翅膀?1954年,“狠心”的傅雷夫妇为了让儿子傅聪在钢琴演奏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将其送到欧洲学习,直至1966年XX月傅雷夫妇双双离世的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们与儿子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每次相聚时间也极其短暂。为了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双馨、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因此就有了这一封封漂洋过海、情深意浓的家书。
信中傅雷夫妇与儿子谈艺术,谈生活,谈做人。他们岂止是供子衣食的严父慈母,他们也是孩子艺术生涯上的领路人,他们还是孩子人生旅程中的好友。在信中,关于于钢琴演奏技巧的指导,关于于艺术修养培养的建议,关于于注意生活细节的提醒,关于于处理感情问题的指津。
尽管我对艺术并没有多深的理解,但读到傅雷的“静对艺术加强深度,也就是你的'艺术灵魂更坚强更广阔了,也就是你的整个的人格和心胸扩大了”,我悟出了人生亦如艺术,钻得深才会有更高境界的道理;我也感觉到,这样的话更像是一位艺术大师对学生高屋建瓴式的循循善诱。
尽管我也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但当读到傅雷说的“你素来有两个习惯:首先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了丝巾:第二是经常把衣服插在口袋里,切忌!切忌!但望你不要嫌我烦琐,而想到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更加完美。” 我悟出了一个完美的人不能不重视生活细节的道理;我也感觉到,这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对儿子发自内心的叮咛。
尽管我的感情观尚未成熟,但当读到傅聪妈妈朱梅馥女士说的“眼看你一天天的长大成熟,进步,了解的东西一天天的加多,精神领域也一天天的加阔,胸襟也一天天的宽大,感情也一天天的丰满深刻:这不是人生最美满的幸福是什么!这不是最隽永最迷人的诗歌是什么!”我悟出了成长原来才是人生最幸福事情的道理;我也感觉到这样的话语更像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之间促膝谈心式的沟通与鼓励。
如果说父亲傅雷的信是一座厚重的警钟,时刻提醒在他乡独自生活的儿子,那母亲的信则如一瓶清香的花露水,不断擦拭着在异国求学的儿子心灵的伤口。“孩子,多来信!”这样的话在信中屡见不鲜,无不渗透着父母对孩子的关切,可这薄薄的信件如何能载得动如此厚重的父母之爱? 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同学的父母。
我这位朋友,她勤奋、朴素、为人真诚、成绩也十分优异。这一切都源自于她平凡而伟大的父母。
她的父母是普通的职员,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不过两千元,但正是这样平凡的家庭造就了优秀的她。
她曾悄悄地告诉我:“我的父母都是小学毕业,没有什么文化,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地让我学习,我每学年都报好几个补习班,费用都在一千多块,差不多是全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为了让我能有更充足的学习时间,父母在学校对面租了一套月租费六百元的房子陪读。”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们用他们那春雨般的爱,悄无声息地浸润着我们每一位孩子。春雨汇成大海,在爱的海洋中,我们驾舟前行。无论舟有多大,却如何能载得动舟下的父母之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赤子孤独了,就会创造一个世界”我第一次翻开书时这句话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发现这句话是傅雷收到傅聪从波兰来的信,知道傅聪的老师、朋友、听众对傅聪的演奏的赞美后所写的回信上的文字。继续阅读了解到:这本书是傅雷的儿子傅聪出国留学和父母来往的家信的收录。鱼传尺素,父亲有含蓄的不舍和留恋跃然在家信上。
我看到家信上说“我们之间,除了“爱”之外,没有可说的了。只要常常写信来,只要看见你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已满足了。”在那个时候的中国,留学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傅聪和父母分别时间之长可见一斑。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只能通信。国际之间传达信件是费时费力又费钱。父母和孩子互相的思念之情也从信件上一行行的文字中涌出来。想到当我独自出门研学时,每天父母都打电话来的嘘寒问暖,不是和傅雷的爱子之情相仿吗。
“你要学习的不仅仅有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否则,我对你们也不会从小就管这管那,在种种礼节方面跟你烦了。但希望你不要嫌我繁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满,更受人欢喜!”这是信中的语句。傅聪来波兰有一年左右了,父亲、母亲仍是经常给他写信。作为一个父亲,傅雷事无巨细,又是指导傅聪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待人接物,又是提醒傅聪他身处西方上流社会,言行举止都是格外重视,融入西方礼仪,细致到一件件小事都仔细说明,父爱就张显在一点点的小事上。
傅雷的爱子之情让我心中也感到温暖无比。在自己远走高飞,去追寻自己新的生活时,父母就像这样在背后默默支持你,陪伴你。而傅雷还怕说多了傅聪会厌烦,还苦口婆心的解释,令人感动。我的父母不也是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导着我吗,可我还总因此跟他们吵架,看到傅雷剖析自己的内心,我不禁感到万分愧疚。
“以我们的感情来说,你一定懂得我们想见见你的心,不下于你想见我们的心。可是我们不能只顾感情,我们不能不硬压着个人的愿望,而且为你更远大的问题打算。”他们互相都想团聚,可是出于傅聪的事业考虑,现在这个时间点也不适宜回国。作为父亲傅雷也很矛盾,一方面自己已经许久未见到儿子,想要和儿子见一下,谈谈心,可客观情况不允许。所以傅雷抑制住了自己的思念,反过来又去劝说傅聪不要回国。还替他排忧解难,分析局势。含辛茹苦,一步步哺育成人的孩子,在成才之际,离开屋檐之时当然是充满不舍之情的,他们希望傅聪独立、自立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
现在来看傅雷已经逝世了,但他们的精神和他的贡献是永远也不可以磨没的,傅雷家书中所传达的人生道理和独特的傅雷家风将永远不朽。家书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傅雷对儿子深沉的爱,更是他精神的汇聚。
一天天地阅读《傅雷家书》真的好像同傅雷一家过了半个人生。每一页书都代表时光逝去,傅雷一家是如此,我亦是如此。体悟父子情深,我会带着傅雷的精神财富奔向未来。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傅雷对孩子们的施教是非常严厉的,他不让自己的`儿子去上小学,甚至反对孩子们去街头玩耍,他发现了傅聪音乐的天赋,便首先在家中担当起了教育的责任,一直环绕着音乐教育的中心培养。傅雷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求认真严肃,一丝不苟,而对待小孩子也一样。
傅聪受到父亲从小严肃的培养,变得文明礼貌,而他也是一个有着特异气质的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天赋,致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
人各爱其子,傅雷对自己的孩子几乎是毫不留情,但也正是这样一位父亲,培养出了伟大的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读完《傅雷家书》,不禁感叹父爱的伟大,这是在儿子傅聪出国留学期间,父亲和母亲教导、叮嘱儿子的书信。书中记录了多个年父亲对儿子教导的话,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同时用家常的语气,使得整本书读起来亲切温暖、朴素易懂。
就像在书中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短短几十字,就将自身实实在在的经历写了出来。
其实开篇的这些内容,也诠释了为什么会让父亲感到这么难过,一方面是离别之痛,担心儿子在外受苦;另一方面是悔恨之痛,因为那时父子还有些小矛盾,待父亲幡然醒悟时,却为时过晚,儿子已远在他乡。这本书里也有不少地方催人泪下,“真情实意”成了这本书中的一个重大特色。
说是教导孩子的家书,那么教育方式也是特别了。傅雷在家书中也常常开导儿子在音乐上的困惑,虽然父亲不擅长音乐,但父亲会教导儿子学会自我分析,明确下一步的目标,同时也经常鼓励儿子,让我首先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除了与他谈艺术,谈工作学习,也和他他谈思想,谈为人处世,向儿子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而母亲则更关注日常琐事,事无巨细的关心儿子的点点滴滴。
同时,我也在书中学到了许多哲理。
“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
“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
“‘学然后知不足’,只有不学无术或是浅尝即止的人才会自大自满。”
上百封信,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先生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命运的起伏。字里行间,凝聚着傅雷夫妇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在信息交流并不发达的年代,书信便成为与远在他乡的亲人交流的重要方式。由于运输技术的原因,很多时候,一封信难免需要翻山越岭,消耗许多时间才能送到对方手中。读傅雷夫妇写给孩子的家书,感受字里行间满满的爱。
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是傅雷夫妇在与孩子对话,与我们对话。傅雷与孩子对话,对远在他乡的孩子深表挂念,像每一位普通的中国父母一样,担心孩子的近况,担心孩子有没有受欺负,钱够不够花。但却又远远不止这些,更多的是傅雷凭借自身在音乐方面的高超造诣,对儿子傅聪进行学术上的指导;有时会安慰、鼓励,让傅聪在失落,疲倦时能够给足马力,继续前进。都说老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见,儿子傅聪后来在人格和学术上那些闪耀的亮光,离不开作为榜样的父亲背地里的悉心教导。
正因如此,《傅雷家书》也时常成为现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指明灯。书中饱含满腔爱意的语言和一个个沉稳有力的人生道理,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温馨,或许这也正是这一封封活灵活现的家书能够流传至今,每一丝傅雷让我们感受到的`精神都能够昂扬不灭的原因吧。
“一个人的修养是无尽的,不但在技术学问方面是无尽的,尤其在做人方面。说话与态度方面,也都是学不完的。”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要是把这句话放在以前,大多我只会把它当作一句前辈对于晚辈的教导便罢。时间是良药,总会治愈身体和心灵的不足,也便是成长。人的成长,也便像那句话所说的,进无止境。
我们总归得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虽然我们的父母不如傅雷那样知识渊博,大多数也无法给予我们像皇帝般的生活。但无可否定的是我们的父母会用尽他们的全部心血和全部精力,目的永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给我们更好的生活。又或许所有的父母都会想,该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未来过得比我们更好。他们的生活开始变得周而复始,对我们的期待也日渐增加。有时,我们在成长路上得到的小成功,父母会比我们还要高兴;要是跌倒,父母便会安慰、鼓励,但谁也不知道,在夜深人静时他们会有多心疼我们。
世间美好的情感莫过于亲情、友情、爱情,但血浓于水,只有父母是无时不刻都在为我们着想,虽然有时忠言逆耳。我得感谢这本《傅雷家书》,它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与力量。我相信,父母永远都会站在我的身后。
愿所有的雏鹰都展开双翅,终有一天,我们定在空中翱翔。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久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留意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必须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盼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适宜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期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我几乎是带着一种解脱的喜悦进入大学的,抛在身后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学业,还有日日夜夜相伴几乎到腻烦的父母。在我自以为是的长大中他们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壳,是我自以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旧时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书》准备指导一下他们的教育方法,却在读过之后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时光。
初读《傅雷家书》我几乎要再三确认作者,“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但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能够和你说,但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
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转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能够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应对此刻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这位父亲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阿。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这样严于律己教子的人,他却说:“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却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们不因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对成名成家的儿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当成年后,儿子应对感情的选取,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忙:“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用理智思考,勿被感情蒙蔽,服人的眼光---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这一着,必遭之后的无穷痛苦。“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在与傅聪意见不合激烈争吵后,他在信中这样说道:“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久对不起你,我永久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父亲是威严的代表,他们永久是正确的,在意见不合时他们能置之不理已是极限,傅雷却能放下父亲的尊严对自己的孩子低头,甚至于忏悔。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读懂那背后深沉的爱。
他们作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与爱戴之后不会去想拥有的,因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们并不完美,他们不明白教育孩子一百条,他们很少读书,他们不会要我提高艺术修养,他们与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个我。但他们爱我,那些我厌烦的唠叨,管束,斥责,都代表他们爱我。他们给了我一个家,让我无论何时都有所归;他们给了我他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不必经历他们经历的那些痛楚;他们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让我入每一个孩子般长大。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这是我的父母,天下间独一无二无可代替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诉他们你爱他们,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中国艺术最大的特色,从诗歌到绘画到戏剧,都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讲究典雅、自然;反对装腔作势和过火的恶趣,反对无目的地炫耀技巧。而这些也是世界一切高级艺术共同的准则。
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再若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一切的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
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和积聚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绝对不是盲目自我扩张。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04-19
傅雷家书阅读练习09-18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02-02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01-16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9-18
傅雷家书的优美句子12-01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3-25
阅读《傅雷家书》心得03-14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11-14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