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怎样读懂学生》有感

时间:2024-02-20 15:52: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怎样读懂学生》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怎样读懂学生》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怎样读懂学生》有感

  有幸品读了《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一书。通读全书,我深深被作者竟可以如此贴心陪伴着学生的喜、怒、哀、乐而深深感动,赞叹。细细研读书中的每个案例,我不禁连声称"妙"。作者就如一位穿针引线的高手,经由贴心的陪伴,默契的配合,灵活的指导,把一桩桩看似不幸的事件,一点点转换、升华,凝练成一颗颗璀璨的人生的珍珠,并用深情、爱意串联起来,重新戴回到学生的身上。

  在书中,心理老师就如一位"寻宝"高手,陪着学生去寻找。记得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认为教育的技巧和成功来源于教师真诚的爱心。这种爱会激发学生前进的信心,这种爱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还会帮助他们扬起远航的风帆。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了。只要我们用爱用心去阅读,一定会读懂每一个孩子的心。

  目前,许多教师一方面感叹不懂学生,另一方面却只研究教材而不研读学生,只研究教法而不研究学法。这种以教师的教为本位,忽视学生的学的片面做法,导致教师对学生了解甚少,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教学低效。读懂学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读懂学生的学情

  学生的学情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安排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都是教师教学之前应掌握的基本情况。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班级的整体特点,还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风格,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懂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兴趣,忽视学生的学的片面做法,兴趣点、读懂学生的需要尊重小学生的各种基本需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洞察学生的言行,另一方面却只研究教材而不研读学生,只研究教法而不研究学法。

  读懂学生的需要

  尊重小学生的各种基本需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洞察学生的言行,及时捕捉学生的细微的心理变化,解读学生的各种需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实况调整教学预设。

  读懂学生的困难

  包括词语理解上的困难要读懂学生,教师一方面要通过日常的课堂观察,学生的作业、交谈以及调查获得详实的资料,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努力读懂学生的知识起点,还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风格,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人说:“教育的最大学问是研究人。而这里的‘人’不仅是指教师,更是指学生。”的确,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学生教好,真正了解学生,从而因材施教。《怎样读懂学生》就是这样一本帮助我们研究学生,理解学生的一本书。要读懂学生,不仅需要我们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沟通能力,而且需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要真正理解: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以读书为主要任务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只要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这本书,给人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现在太需要有关方面的指导了。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多,懂得多,但是心里却很脆弱,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我认为这本书既适合作为教师的我们看,又适合家长们看。要读懂学生,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咨询能力,而且需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要真正理解: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以读书为主要任务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理解学生的情绪表达,分析学生的异常行为,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