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

时间:2023-12-21 17:33: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1

  当朋友向我推荐这本书时,没有过多的言语,只递过日记本,上面写着:“一个人在荒野驰骋太久,他会向往一座城市,伊西多拉就是他的梦中之城。

  这里的建筑有着镶满海螺和贝壳的旋梯,盛产精致的望远镜与小提琴。每当在梦中他仍会想起这城市的一切,但是,当他向往时,他是英俊之年,而他到达时,他已是白发老朽。他与所有老人一样,坐在高高的白墙边凝视着走过的少年。欲望却早已成为回忆。”

  我能感觉到身体那一刻的颤动,立刻找来这本书《看不见的城市》。

  不是情节诱人的小说,亦不是感情激烈的诗歌,它差不多是作者的一本日记,记录下心情和思考。却又不是精致飘逸的散文。或者说,它就是一本书,内中的系列相互交替,相互交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常常迷路,找不到出口,完全被作者构建的许多城市的气息淹没,意识失去呼吸,很少会这样被书的思想俘虏。

  这或许是因为面对它时内心变得脆弱变得懒惰,亦可能是因为这就是我的思想,体验契合的意外和惊喜。对我们来说,今天的城市是什么?像作者在序里问的那样,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我们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作城市来生活,城市是一个牢固的壳,包裹着我们需要的人,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欲望。“你的辛苦会为欲望塑造出形态,而你的欲望也会为你的劳动塑造出形态。你以为自己在享受整个阿纳斯塔西亚(城市名),其实你只不过是她的奴隶。”

  这本书追寻幸运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的旅程,却讲述一些不可能存在的城市。作为倾听者的忽必烈大汗和读者我们,或许都明白,这个幻想的旅行者从这些不可生活的城市的.心中生长出来的无数梦想,亦或说,那些并不存在的城市存在于心间,旅行者是对灵魂的跋涉和探索,代替大汗审视无边的内心领土和权力。

  我们何尝不是那个有点荒谬的旅行者,我们有何尝不是那位忧郁的皇帝。

  这本书或许是要发现人们生活在这些城市的秘密理由,城市是众多事物的一个整体:记忆的整体,欲望的整体,一种言语的符号的整体;它交换的不仅仅是货物,它更是话语的交换,欲望的交换,记录的交换。游历一个又一个幸福城市,心门打开并合上。这些幸运城市不断地形成并消失,藏在不幸的城市之中。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2

  近日,我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镇安镇的书店里看到一本名为《看不见的城市》的书,城市为何看不见?怀着好奇心,我翻开书本开始阅读,很快就被书中的世界深深吸引。

  此书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他擅长在书中用童话描绘世间万象,用碎片拼凑人性,用奇特的角度分析社会。书中“看不见的城市”是不存在的城市,是幻想中的城市,却是最自由的城市。作者在书中借马可·波罗之口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城市,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奇妙无比的画卷。

  《看不见的城市》中一共描写了55座城市,每座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魅力,都蕴含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对城市进行分类,即对文化和思想进行分类。

  天马行空与荒诞离奇。天马行空与荒诞离奇都代表了某种不可思议与不现实的.存在,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想象出来的产物,当城市被赋予了这两种元素,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如梦似幻的物质与精神载体。人们被束缚太久了,人们需要这样的城市。在这里,有管道构成的城市阿尔米拉,有靠绳子建立和维系城市生命的艾尔西里亚,也有悬在深渊之上的蛛网之城奥塔维亚。

  秩序与混乱。秩序与混乱就像一对经常打闹却又密不可分的兄弟,一起构成了世界,构成了社会,构成了生活。在书里,作者通过描写不同的城市向我们具象化了秩序与混乱。比如,任何物品都有其象征意义的塔马拉城,一座完完全全由符号构成的秩序之城。

  幻想与现实。一个人如果长时间渴望什么,就会幻想什么,虚而不实,这就是梦。当梦碰到现实时,即使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也会被个人强烈的愿望驱使而使之变成真实存在的梦。比如,书中描写的伊西多拉城,书中写:“在他盼望着城市时,心里就会想到所有这一切。因此,伊西多拉便是他梦中的城市,但只有一点不同。在梦中的城市里,他正值青春,而到达伊西多拉城时,他已年老。”人都是在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而拼搏,为了想去的地方而奔跑,为了信念而努力活下去,穷尽一生都是在寻找一个与幻想很相似的现实。

  《看不见的城市》这部小说书名就已经告诉了读者所要讲述的故事,人类生活在城市中,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城市的气息,城市确实存在着,人类也确实存在着,人类却始终看不见最真实的城市,就像人类也始终看不清最真实的自己。有一天,当我们看见了所有的这些“看不见”,便真正看见了这个世界,在幻想中寻找真实、找到真实,我想,这也许就是卡尔维诺想要通过本书传达的主题。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3

  虽然这本书的每个章节都短小精悍,对我来说这却是一本永远都看不完的书。还依稀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坐在高铁上,无数相似又不相同的树木、远山和农舍在窗外掠过。

  《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本连目录都让人很惊艳不已的书,你甚至都可以在目录上停留很长的时间。这本书的故事背景借马可波罗与忽必烈的故事,讲一个大大的帝国,你走不到去不了的城市。”只有马可波罗的报告能让忽必烈汗穿越注定要坍塌的城墙和塔楼,看清一个图案精细、足以逃过白蚁蛀食的窗格子。这本书重新定义了城市。卡尔维诺说过:“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然而,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记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是的,在他眼中,城市在空间上是静止的,但是在时间上却是流动的。所谓的城市不仅是高楼大厦或是海量数据,也可能是在楼梯的扶手中或是街道的砖瓦之间。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年轮,它经得起你不断地定义,又不断的推翻再重建。

  《看不见的城市》描写了55座虚构的城市,你总能从某些篇章发现你所熟悉的那座城市。虽然每座城市短如诗篇,但我早已忘了大部分城市的名字,有什么特征,总之,我们带着过去的所有记忆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或主动或被动,过往的经历和现实的撞击,成就了我们心中一座座新的城市,发现了世界上有趣和美好的部分,带自己撑住生活的幻灭。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吧,“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这个世界上有着许多奇妙虚幻的故事,你会在书中发现一段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在期间漫游,迷失,又或者径自跑开。其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你也可以分享自己所到达过的那些城市,写下”看不见的故乡”。最后,我想说:我们都会通过已知和未知城市的交叠,重塑我们自己。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4

  无意中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在荒野驰骋太久,他会向往一座城市,伊西多拉就是他的梦中之城。这里的建筑有着镶满海螺和贝壳的旋梯,盛产精致的望远镜与小提琴。每当在梦中他仍会想起这城市的一切,但是,当他向往时,他是英俊之年,而他到达时,他已是白发老朽。他与所有老人一样,坐在高高的白墙边凝视着走过的少年。欲望却早已成为回忆。”刹那间,仿佛灵魂的那根弦被拨动了,于是立即找出这本书来细细品味。

  这部书的作者卡尔维诺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过去与现在相结合,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结合,幻想与现实相结合。对于卡尔维诺来说,支配客观世界的规律有它的随意性、破碎性和偶然性,所以他的小说的每篇故事都是重新发掘一种逻辑的结构,而作者的每一种思想就是每一篇故事的开端。所以卡尔维诺曾说过:“我与一个哲学家截然不同,我只是一个遵循故事内在逻辑的作家。”《看不见的城市》则是卡尔维诺风格的典型代表。 它不是情节诱人的小说,亦不是感情激烈的诗歌,感觉上就像是一本日记,记录下作者心情和思考。却又不是精致飘逸的散文。《看不见的城市》的`特殊之处在于,你无法为这本书描绘一张清晰的阅读地图。 五十五个城市,每个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小段篇章,这五十五座城市在篇章的编排上以一种几何式的错落的美感,互相插入对方的序列里,在一个城市序列结束之前,另一个城市序列早已不动声色地悄然插入。在目录页上我们仅能体会到几何之美,而在阅读过程中,城市与城市间貌似毫不关联,但却生生不息,环扣一环。而且篇章间的联系也以这种方式巧妙地切碎,并且在一定章节之间,插入整本书的大背景——引入马可波罗与忽必烈汗的对话,有时是思考,有时是提引,有时是归结,有时是与前后文无干的自说自话。这更增加了这本迷宫书的扑朔迷离。

  对排序方式,卡尔维诺自己在序言中给出了解释。“一本书我相信是某种有开始有结尾的东西。是一个空间,读者必须进入它,在它里面走动,也许还会在它里面迷路,但在某一个时刻,找到一个出口,或许是多个出口,找到一种打开一个走出来的道路的可能性?我想要这些系列相互交替,相互交织?” 有人说卡尔维诺一直在书中胡言乱语,而自己看完了也没有那种惊喜的感觉,但偶尔随意翻看书中的内容,才发觉这不是一本我一下子能读透的书。或许冲破迷雾找到出口,是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吧。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相关文章:

看不见的色彩06-10

看不见的风景04-21

看不见的“LOVE”06-06

看不见的伤害作文05-01

看不见的爱作文12-18

看不见的爱的阅读练习09-18

《看不见的爱》阅读练习09-18

看得见与看不见05-30

看不见的小姑娘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