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3-09-18 18:09: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必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一直知道这本书,包括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也引用过,大致猜测是关于梦想和现实的故事,但最近才突然开始找来读。很少一口气把一本书给读完,愣是熬夜看完(得亏不是很长),很是喜欢。

  读的快就难免囫囵吞枣,没有那么细致深入的理解。因为是第一主人公的口吻在读的时候很有代入感,作者笔下的人物也都性格鲜明立体真实,很诡异的是,即便是被描述的如此怪异自私残忍冷漠无赖的.天才画家斯特里克兰,也有那些让人发笑甚至觉得很可爱的瞬间。看很多评论比较各个人物的性格,如何如何不喜欢斯特里克兰,而我却奇怪地透过文字像布兰奇或是阿塔莫名被这个天才画家吸引。可能因为极度真实的一面对现实的讽刺,也可能因为那追寻梦想的坚定和超凡意志,也可能只是因为他是天才画家而自动忽略那些性格和行为上的不足。所以对天才画家的结局还是有点唏嘘和可惜。那幅人与自然的巨作像是生命最后的挽歌,却像布兰奇的画像那样对斯特里克兰来说画完后就毫无作用,实现精神涅槃后的付之一炬,有点儿悲壮意味。

  嗯,最后,我只能说“红毛”是天选之人。现实的我们无法做到斯特里克兰那般放弃一切和无视一切甚至做出有违道德伦理的事,只为心中的梦想而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命,斯特里克兰的天命就是成为伟大的艺术画家,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天命都是这般远不可及难以实现的存在,也可能如最后那个医生所说某种程度来说他也是某方面的艺术家——生活,大多数人的天命可能大多一致,成为一个普通人过好这普通的一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毛姆在书中对人性的复杂有着深刻的解析与描述。

  斯特里克兰那份对艺术的理想追求的坚毅,以及他那种不在意外界的一切眼光与议论,摈弃远离文明社会,只追求自己心里想要做的事,寻求灵魂的解脱,他的这种坚毅追求确实让人敬佩。但是正因如此,他不食人间烟火,残酷冷心,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而几乎伤害每一个人,包括善待他的人,这实在难以让人喜欢。他的坚毅与那种‘绝世而独立’(未必合适,差不多那意思)也值得‘择其善者而存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学习借鉴一些也需丢弃一些。

  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做人的方式,没有谁的生活方式就一定是好的,也没有谁做人的方式就一定是对的,是好的。好与坏的界限不过也是人类从原始状态到现在文明社会的过程中才出现的可以约束人的道德标准,这个道德标准因为从出生便开始往我们的脑子里灌输,所以当有人的行为偏离了我们的这个道德标准时,我们便难以接受,认为这就是不好的,不对的,事实上我们无法说清对与错。所谓的对错不过只是建立在文明社会的'道德标准上。如果没有这个道德标准,那我们怎么才能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呢?

  这世上大多数的人都是平凡人,无法有像斯特里克兰这种人的思想境界,然而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人正因为有七情六欲、善恶美丑、喜怒哀乐,有现实的追求,才能称之为人,才算完整?若人人都如斯特里克兰那般,那这世上也同样会缺少别样的精彩?

  这世界需要像斯特里克兰那般孤独独特而又不凡的人,也更需要所谓的“俗人”。我想每个出现在世间的人,都一定都会有他存在的意义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曾经在某部电影中看到过一句话:我不是只要生存,我要活得有意义。我想,这也是毛姆这本书的精华所在。事业小成的斯特里克兰离开妻子和孩子,放弃已有的安稳工作,只身一人前往巴黎学习绘画,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却从未放弃追求心中的理想,在小木屋中完成光怪陆离的巨作后,心满意足地将它付之一炬。

  一生很长,请抬头望一望月亮。

  在很多人眼里,放弃现有的安稳生活,离开相处多年的亲人,去追求虚无缥缈的“幻想”,甚至为其献身,这些行为十分可笑,甚至令人鄙夷和不理解。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我对阅读与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认为,这恰恰是“生活”二字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我时常想,倘若所有人都以出生、成长、成人、繁衍、死去,这个死板的程序来生存,那么人类的存在,和其他动物好似也并无差别。倘若没有理想,只是日复一日地做着相同的工作,我们究竟是在世间为理想奔走了两万多天,还是只是为了生活,原地踏步,一天重复了两万多遍?

  正是因为有理想有追求,我们与其它动物有了分野。《月亮与六便士》中有一句话: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望见了月亮。我想,六便士对应的是触手可及的现实,月亮是远在天边的`理想。书中的斯特里克兰显然是望月者、追月者。我想,我们也许只能偶尔在鸡毛遍地的生活中远观月亮,而没有揽星摘月的勇气,却始终对追月者留有几分尊重与欣赏。

  要始终怀拥一份对光洁理想的向往。滚滚红尘,我们只是其中最庸碌平凡的一粒。或许,我们在六便士堆里终生打滚,但我们每个夜晚都有梦可做。

  人静月明的夜里,理想还醒着,我们也可以轻悄地推开窗,抬起头,望一望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物质生活,二者可共语,也可分开而论。但我确实没有想到斯朱兰竟可以把它们分得如此之开,以致于我对他充满了愤怒、厌恶与不解,只是最终是不可名状的敬佩。

  美,给漫不经心的人顺手拾捡,失去了尊严;美,字用得太滥跟千万个不值一提的俗物共用一名,也丧失了尊严。可能“美”得划分个等级,像这样按笔画“一笔,两笔……九笔‘美’”,而这个等级,在每个人自己心里。斯朱兰所追求的美可能真美,但我无法理解更做不到。他对任何都不屑一顾的样子,真的好讨打。而他对病魔的不屑以至最后不屑一顾一把火烧掉他的一切,先是震惊,再是敬佩。

  我可能抓住了中心思想,但我还想说说我喜欢的细节。

  “爱情中的.傲气只是因为你其实更爱自己。”暂不论德克对妻子对自己的背叛所作的反应到底是因为爱还是因为自卑,或是二者共驱,他已然没有了傲气。爱情当中互相有爱(划重点)的两个人总有一个更爱对方,而另一个其实是更爱自己的,或许这样的爱情才走得更远。(德克对妻子的爱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自己用情既深,对方不能不报以深情。”愚蠢至极的幼稚观点。倘若对方毫无同情之心,感恩之心,何来深情?就算有,又何以见得深情即爱情?

  “生活保障的满足,家财在手的骄傲,受人宠爱的快乐,有家可归的欣慰”确是舒适安逸,我可能有点自私,但好像缺了什么,我大概真的有爱吧!(算不上无私,怎么说也是隐藏得很好的自私:柔弱感、保护欲、善待和取悦对方的冲动)

  说这些,都源于,我是一个俗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非常有意思,首先叙述手法就很有趣,以身为作家的第一人称”我“,来回忆与死后才名声大噪的著名画家在生前的一些交集。

  小说的描述非常写实,很多回忆特意形容得不那么确定,更增添了一种真实感。这就好像是仿古的画,有了模糊斑驳的痕迹,更容易被人信服。我甚至还上网查,是否真的有“斯特里克兰”这个画家,因为拿不准这是一部小说,还是真实的回忆文了。

  另外,毛姆将书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异常鲜明,你在他身上总能感受到强烈的对撞与冲突。就像书名“月亮与六便士”,代表的是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我、感性与理智或者其他充斥在我们人生中的纠结选题,许多人会随着成长,找到矛盾关系中的平衡,甚至妥协。

  但已步入中年、生活安定、家庭美满的斯特里克兰,却突然离家出走,只为了实现画画的梦想。这就好像心中一直沉睡的野兽,不知道是什么因素使它突然觉醒,然后整个人就再也不受控制了,被这股莫名的力量攫住,发了疯地往前跑,顾不上理会搞砸的事情、周围诧异的'眼神,也顾不上窘迫潦倒的自己。

  所以在旁观者的角度看,斯特里克兰应该是非常讨厌的,他抛妻弃子、忘恩负义、自私冷漠、粗鲁无礼。这样一个人设,完全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越是沉浸,就越能理解,他的世界,只有创作。

  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裹挟着巨大的勇气与魄力。

  月亮很美,但义无反顾去追逐的,能有几个?

  读完这本书,就像在内心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荡起层层涟漪,让你意识到自己曾经也是有追求的吧?或者意识到当下,噢原来有一天,我们还会这样平淡无奇、了无生趣地度过一生。

  这就是真实世界的残酷,鸡毛蒜皮终究打败了你的天马行空。

  我们不时抬头望一望月亮,低头捡起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以印象派大师高更为原型创造的小说,高更的一生就是解构主义最好的注脚,生于巴黎,23岁成为股票经纪人,娶了一位丹麦美人,生活优渥,但误入印象主义天地,在37岁这年响应内心的创作呼唤,辞去工作,与家人决裂,前往异国,最终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找到心灵归宿。高更的作品单纯朴实,形象简洁,构图层次分明,用色鲜艳,画作具有强烈的冲击感;高更的人生经历也正如他的作品一样,追求摆脱世俗束缚,回归原始、本真。

  和高更舍弃凡人眼中“成功人生”,遵循内心呼唤的'真实生命的经历类似,毛姆走得也是弃医从文之路,但早年小说创作不算成功,没办法“使泰晤士河燃烧”。他转而创作戏剧,成为伦敦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但这种描绘上流社会风情的喜剧,令毛姆备受煎熬,因为他和高更一样,知道“真正的真实”对于生命本身的重要性。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借天才医生亚伯拉罕阐明了自己与高更的共性。这位天才医生自读书时起,便出类拔萃,在眼看要升任医院管理层时,却因为一次前往埃及亚历山大港的经历,找到了自己的最终归宿,和当地人结婚,日子过得紧巴巴。而接替亚拉伯罕医生,一路平步青云的却是平庸的阿莱克医生。阿莱克嘲笑亚拉伯罕的选择,但亚拉伯罕本人却过得平和快乐。阿莱克的快乐是六便士式的,俗世安宁,生活富裕,亚拉伯罕的快乐则是月亮,是某种根深蒂固的返祖诉求。那就像是,一个人偶然来到一个地方,莫名其妙地感觉自己属于那里,自己在出生地反而像是陌生人。遵从自己内心,选择月亮或者六便士,无疑都是幸福的。真正的痛苦反而是从未选择、追求,或者求而不得,守着错误的选择煎熬一生。

  月亮若是未竟的乡愁,那我们都是流落的异乡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斯特里克兰,一位在别人眼中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证券经纪人,突然抛下所有,远走他乡,只为在陌生城市,做自己热爱的事。

  他在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甚至勾引救命恩人的妻子,导致她自杀。这些麻木不仁的举动,从另一个侧面磨练了他对艺术的感知力以及坚定梦想的信念。他对家人朋友和情人都非常的残忍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的傲慢不屑,然而对自己热爱的艺术(画画)有着一种超越本能的、癫狂的痴恋乃至极致的追求。

  时光荏苒,他最终厌倦了繁华的大都市,直到与塔西提岛的`相遇,才让他彻底停留下来。这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岛屿,在那里,他娶妻生子,同时创作了很多伟大的作品。

  以上就是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故事梗概。个人觉得,理想和现实、崇高与卑贱,在这部小说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对现实生活粗俗麻木,同时也具有无人能及的超凡意志和精神追求,这一切都反映了人性当中的予盾。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喜欢随大流。斯特里克兰具备一种极端人格,世俗人情并不能容忍他,可是作为艺术家,他的疯狂与执着却如钻石一般珍贵,在他的宇宙里,美就是一切,因为那是上帝在人间投下的影子。(艺术家是仅次于上帝的存在,他们能了悟世间真理)

  读完整本书,似有所感,很庆幸,自己没有因为生活过得平庸,而去随波逐流。也没有因为心存梦想,而选择离群索居的生活。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梦想和现实,精神与物质,并非对立、两难选择,我们都可以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命意义来。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月亮与六便士》由被誉为“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所作。读了这本书,我被故事的主人公:查尔斯所感动。

  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最后创作出了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

  我们知道,查尔斯生活十分富足,可他为了梦想,丢下了这一切。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不断地努力。从一个很一般的画画爱好者进入画室创作,最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走出这个画室。他身上这种永不放弃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佩服。

  看到他的故事,我觉得以前的我真是太不懂事了。记得小时候,我学习钢琴,我喜欢钢琴的声音,可我却不能吃苦,放弃了我的爱好。而现在,每当我听到别人用钢琴弹奏出动听的音乐时,我在陶醉中开始后悔。

  本来我还可以继续学下去的,可不行了,我不爱护眼睛,现在眼睛近视了,医生说不能看五线谱,不然近视会越来越严重。比起来,身体更重要,因此我就再也没有学钢琴的机会了。

  每当别人在弹奏动人的音乐时,我也就只能在一旁倾听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莫及,坚持是多么重要的一种品格啊!在坚持的过程中,虽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付出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和汗水。如果避开了所有的考验,一个人就是一个无能的人。既然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为什么要浪费生命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混一辈子?因为这个缘故,加上主人公查尔斯的故事给我的激励,我以后再也没有中途放弃过自己的爱好。每次妈妈给我报兴趣班,我都一直坚持学习,从不放弃。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正是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感染着我一路前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不是天才,依然自由勇敢。——题记

  作为一本常年占据必读榜和弃读榜前十名的书,说实话,这本书很难让人爱起来。主线剧情也并不复杂,伦敦一位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在夜校学习一年绘画后,辞职并离开家,前往巴黎学画,后来在一个小岛病逝。生前并没有多少名气,死后成为著名画家,他的原型是高更,与梵高齐名。

  很多人将此书理解为: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

  如果将这样一个故事定义为一个中年男子为追梦,放弃事业和妻子,最后一举成名,从而反思理想与现实的话,不免有些遗憾。他追求的是艺术吗?仅仅如此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这个问题指引着我读完了这本书。

  克兰德在决定学画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天才啊,他之所以选择,是因为画得开心,他作为一个证券从业人士,理想却是创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长大的环境,自己渴望实现的目标,只是有时我们的'愿望和目标似乎有些遥遥无期,难道我们就要放弃吗?我们都是时代大潮中一粒微尘,我们活着,拼命奔向目标,不是为了到头来发现自己不是天才而放弃,而是书中想告诉我们的;不是天才依然可以自由勇敢,不负此生。

  理想是一把双刃剑,你要实现势必要放弃一些东西,很多人放弃了理想,因为我们活不成纯粹的人。只要月亮你就会饿死,只要六便士你就会活得庸俗。若想两手抓,又会发现,月亮够不着,六便士太少。

  只有极致纯粹的人,才能不顾一切的去追求理想。但这也是一种悲哀,伟大而孤独。

  上帝赋予一个人超常的才华,自然也要拿走一些,让贝多芬耳聋,莫奈失明,草间弥生出现幻觉,图灵自杀。上帝选中的天才,自有其痛苦和快乐,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披着一个理想的外衣,活在市井中。

  我们的生活很简单,很单纯,没有雄心壮志,也没有割肉喂鹰。因为平凡乃至平庸,所以才能拥有最简单的快乐,吃饭喝茶,看一花一树,满足于当下。

  这样活着不能说不是一种幸运,人最终都要归于尘土寻找平凡。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我未在书中明确看到作者强调“月亮”和“六便士”的比喻含义。甚至连这两个词汇都出现得不多。

  我并不喜欢这本书的主流主旨定位:“有多少人只是偶尔抬头胆怯地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生存的六便士呢?”应该说我是十分不喜欢这样概括这本书。因为这样的主旨定位似乎是在敲打我们这些庸庸碌碌的人,忙来忙去就为了世俗的几栋房子几万块钱;甚至有几分鼓动我们像斯特里克兰德学习的意味。

  斯特里克兰德的故事绝不是普通人的理想与现实之争,因为他是天才,他是极端,他是极度的自私。芸芸众生多少年,天才屈指可数。你、我都是凡人,鼓励普通人抛弃一切去追求理想,这是不负责任。“月亮”我们要时常抬头望望,但绝不应该抛弃“六便士”。“爱”才应该是普通人的生活主题,而情感也不是普通人追求美的绊脚石。

  所以,斯特里克兰德的故事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故事,我没有多少共鸣。我尊敬他,但也鄙视他,即使我有他一样的天分,我也不会愿意成为他。

  如果没有诸多善良人儿的帮助,我相信斯特里克兰德永远无法取得最后的艺术地位(虽然他自己毫不在乎),也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得到自己毕生追求的'东西(一种精神)。我相信一个世俗不通的天才必然需要许多世俗之人帮他打理世俗之事,造就天才的不只是天才自己。

  整个故事里,也没有什么坏人,有的只是某些性格弱点,而现实世界中也从未有完人。自以为是的,懦弱的,容易变心的,失去自我的……看得最通透的当属“我”了,一个年轻的作家。

  补一句,故事里的那个悲剧,完美诠释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合上扉页,我脑海里,都是他最后坐在屋子里以失明之目观自己终结之作的画面。

  他,不再需要表达,甚至要求土著妻子一把火烧掉,因为他根本不需要被认可、被理解。

  其实我不满意这个失明的设置。我希望他真的已经全部都画完了,脱离苦海了。可惜,原著没有交待,到底是画完了,还是画不了了。

  《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中,其实借画家为引线写了很多人的故事。有详有略,有的有结局有的没结局。套用佛教用语:众生皆苦。

  画家伦敦的妻子,到最后也还是原来的腔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设置?他为了嘲讽她吗?我想不是的,作者其实极其悲悯,众生皆苦,大家各自挣扎,各自纠缠。

  画家以自毁式的方式,体验了实打实的身体的物质的物理性的.苦楚。但画家不在乎!为什么?因为在画家看来,精神的苦楚才是苦楚。伦敦妻子、情妇、画家朋友对生活的舒适性都自己的要求,他们或多或少的被物理性物质性的苦所困扰,感情的困扰在这里归为物理性困扰。无论是物理性的还是精神性的,苦楚就是苦楚,所以众生皆苦。

  《月亮与六便士》是我喜欢的作品,作者只阐述,不评论。因为很多时候,如果自说自评,那么作品会没有生命。只说不评,作品才会活过来。活的作品,才可以千人千面,产生众多的精神火花。

  作者以画家的孩子做模糊处理进行结尾。我想,这是作者对于命运、人性、世事做的谦卑姿态——苦海无涯。

  无论是精神之苦还是物理之苦,脱离苦海是极难的。

  我们理解了苦,便可以更慈悲。我们便可以不评断、不攻击、不贪婪、不轻蔑、不索取……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银行家司朱兰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可以说他疯狂,执拗,冷血。但他深知: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在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他来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岛,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生子,成功创作出一系列惊世杰作。就在此时,他被绝症和双目失明击倒,临死之前,他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 有人见尘埃, 有人见星辰。司朱兰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我们一看到书名,可能就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是这个名字,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它充满了神秘感。我对它的书名感到非常的疑惑,百思不得其解。然后我看了译者傅惟慈写的译本序,他这样理解:“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了崇高。两者都是圆形、闪闪发光的,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或许它们就分别象征着现实和理想。”

  毛姆说:“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在想到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我们对别人既不嫉妒,更不怀恨。唉,我亲爱的先生,有人认为劳动的幸福是句空话,对我说来可不是这样。”

  汪国真有诗歌说:“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绘画对于主人公来说,就是那个能让他心甘情愿做俘虏的目标与理想。

  本书的作者毛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剖析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品味人物的性格与特点。他的笔锋就像是一把手术刀,能够挖掘出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活动。他秉持着一种冷静、公正的态度,从不指责、抨击人物的缺点,而是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判断、理解。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主要叙述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在不惑之年,抛弃事业和家庭,追求内心绘画的梦想,最后在一座孤岛——塔希提岛,找到了归宿,创作了诸多惊世杰作,也完成了对月亮的追逐。

  对于主人公离经叛道、抛妻弃子的行为我不予置评,因为生活在世俗中,牵绊太多;但他遵从内心、抛弃名利、追逐梦想的勇气让我非常震撼。当然主人公近乎疯狂的追求理想的方式并不适合我们大多数人,但他给了我们选择另一种生活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求得内心安宁,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你对社会、对个人的.要求。”

  在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之前,我以为作者想告诉我们应该仰头看看月亮,而不是低头捡六便士。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太偏颇了,作者深谙人性的复杂矛盾,多少惺惺作态包含在真挚中,多少卑鄙躲藏在高尚里。

  人生而不同,我们无权评判他人生活的意义。月亮是诗和远方,六便士是充满物质的俗世。你不能说世间无数温馨安逸的生活模式就是错的,也不能说满怀勇气探索追求梦想的步伐是错的。月亮或是六便士,并不必然对立,也没有正确答案。

  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天性就是事事都要先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说生活安稳最重要,别人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才是成功,别人说父母没实现的愿望你来实现才是孝顺,别人说一切都应该为了孩子……因为总是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总是随波逐流,无视了内心的想法。要知道你的人生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也不是别人的外篇。生活的意义,应该由你自己去探索寻找。

  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请成为你自己,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别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有些作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比如英国的毛姆。

  在遍地六便士的世界里,抬头看见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实在是名气太大了,已经到了如果不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读过书。

  第一次正式推荐这本书的是李东昆老师,那回在外国语小学举办的《人生最美读书时》活动中,东昆老师讲这本书对他影响很大,于是便记在心上。

  接下来那一年底,新乡撒哈拉书店开业,仿佛走到哪里都摆的《月亮与六便士》,于是便买了一本。

  书中讲述了一位英国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放弃了安稳的生活,抛下工作,以及家庭,只身来到巴黎追求梦想,学习绘画的故事,最好来到塔希提岛,并与当地女子结婚,病逝他乡的故事。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其中蕴藏着人性的探讨却极为深刻。在世俗的眼里思特里。克兰德简直渣到了极点,但从艺术的角度,他又是如此的勇敢。

  东昆老师曾经讲过语言的尽头是“艺术”,那么我想,真正的艺术家也不是用语言可以描述的吧。

  离开了伦敦来到巴黎,离开了巴黎又来到了塔希提,在这座被称为离天堂最近的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思特里。克兰德终于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家,于是他拿起画笔,描绘出它的`样子,世人无论当成杰作还是垃圾,应该与他都无关了。他只是画出眼睛看到的东西,划出了他的梦,于是他的心从此不用再流浪了。

  认为“金钱罪恶”的人是极端的,认为“梦想即一切”的人也是不成熟的。作为一个社会人,如何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平衡是一个难题,这恐怕也是本书大获成功的原因吧。

  推荐这本书的李东昆老师终于辞去了高校教师的职位,跑去北京读博士了,很多人感到诧异,我却一点也不奇怪。

  而我还整天在六便士中讨生活,有时趁着夜晚散步时,偶尔也抬头看看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前段时间把社交网络昵称全部改为“斯特里克兰”,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人充满深深的敬佩,羡慕那样的人,但自己却不敢成为那样的人,虽然自己一无所有,但抛弃所有,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事,真是太难了。

  这几天,单位来的来,走的走,围城啊,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到底想做什么,自己也一直找不到答案,但真心想改变,如果改变不了自己,就换个环境吧。读《月亮与六便士》是在那段特别颓废的时间,我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日记上写的满是挣扎。

  40多岁,我会在做什么,不敢想象,斯特里克兰在他40岁的.时候,抛弃家庭事业,独自一人去学画画,哪怕他画得并不好,甚至少有人买,都到了难以维持自己基本生活的地步,但他还是继续画,画画真的让他疯魔。前不久,一个硕士研究生重新参加高考,选择自己喜欢的医学专业,26岁,还可以有梦想,对比我这条咸鱼,真的太闲了。

  40岁以前,斯特里克兰是一个普通市井小民,按部就班的工作,为生活、事业奔波,跟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区别。40岁以后,他放弃所有,选择去画画,自私到了极点,对,完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对妻子完全不管不顾,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还是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唉,这真是个疯狂的世界。

  羡慕那些不顾一切追求自己所爱的人,我是做不到了,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但其实想想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可自己想得到的,也不知道啊。你得赚钱,你得养活自己啊!怪这个社会,不给人机会,那还是有那么多人把握住了机会。只能怪自己,真的所有东西都是自己做的决定,每次选择都有风险,做不到抛弃一切,就学会勇敢承担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和六便士经典语录01-07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经典语录11-11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02-15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03-27

月亮与六便士个人阅读心得范文06-13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9-1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6-27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6-16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02-06

《月亮与六便士》名著读后感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