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读书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读书心得1
这周读书俱乐部活动正式开始,同事帮我领回了吴非的名著《不跪着教师》。闲暇时摸过书,一下被里面精彩、真实、鲜活的教育故事吸引了。
书的第一辑开始部分,作者讲了一个苏霍姆林斯基与一个孩子的故事,大意是校园的花房里开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吸引了很多孩子和老师每天都去观赏。有一天早晨,他看到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摘下了那朵花,从容的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呵斥孩子,他弯下腰,亲切的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打算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的说:“奶奶病的很重,我告诉她学校有一朵很大的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领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读完之后,心里有说不出的震撼和感动。教育家的一颗慈爱之心像一屡春风拂面而来,在这乍暖还寒时节,又如地海深处的.股股暖流洋溢心间,叮叮咚咚,奏响了一支嘹亮、温馨的爱之歌。
这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用一颗“伟大”的心去呵护孩子一颗“小小”的爱心,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大教育。不禁为智慧者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拍案叫好。
爱孩子就要放下道德评判的“屠刀”。你能容忍一个私自采摘鲜花、神态自如的孩子走出花房吗?如果你不是老师,或许可以做到。但你是一位老师,你得摆出老师的尊严,实施你教育的特权,显示你育人的本领,于是在那大行其道的教育孩子不要乱攀乱折,要做一个爱护花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甚至于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孩子处罚一番。传统的道德绑架扼杀了孩子懵懵懂懂的那颗纯真的心,可怕的“道德”教育啊,举起大旗的刹那,其实你就已经失败了。
爱孩子就要对孩子的善举给予充分的肯定。光说不做假把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做说话的矮子,行动的巨人。苏霍姆斯基做到了,表扬孩子不仅仅是口头,他用两朵花对孩子的善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是怎样的认可和激励啊,或许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会留下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象。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孩子虽小,但他们每做一件事也都有自己的理由,在事情没弄明白之前不要武断的下结论。俯下身子,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师读书心得2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提议》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提议,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景,我会如故事中教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教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我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可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终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教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长,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师读书心得3
没错我也差点没弄懂作者的脑回路,一下子讲乡村教师,一下子又是讲什么宇宙什么星球,愣是啥都没看懂。不过越到结尾感觉越是恍然大悟。文中的有一句话我觉得很可悲。他们说教师是一个早已消失的太古文明词汇,很生僻,在一般的古词汇数据库中都查不到。在地球上在那个星球上唯独只有那位乡村教师还在坚持着。真是感谢他在多少的艰难困苦下,在病痛的折磨下却还在坚持住。他有着地球人很可贵的品质,他在坚持他认为对的'事“文明”,在他身体里,最后的那点烛光消失时,他还是希望孩子们可以好好读书。
读完整本书才发现除了书中那两个孩子外,好像其他人都是没有姓名的。
然后呢我觉得孩子们可能会永远记住牛顿的那三条定律吧。
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教师读书心得4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就是会大发雷霆,以自我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就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长,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就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就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师读书心得5
有效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综合起来讲,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
书中谈到首先要有效备课
。备课中讲到三种计划的制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这种能力。具体到日计划的制定,也提出要考虑三个要素(1)学习者,包括了解学生个别差异及学生需要(2)学科内容及其结构,在这里指出教师的责任,尽管教科书中规定了教学内容,但是教师还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再度开发。还提出了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即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3)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文中指出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目标既不至于太抽象而令学生无动于衷,又不至于太具体琐碎而令学生不得要领。具体教学目标应该以激励学生热情的学习为标准;教学方法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考虑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组合,很轻松地指出教师是一个象受欢迎的男女演员一样的复合型的天才。
其次,有效指导 。主要讲了有效讲授与有效提问与倾听。在有效讲授的论述中教了我们三种技巧,感觉很亲切,很实用。象一位长者在循循教导,我浏览了刘教授的博客,其中对加入的条件有几条要求很耐人寻味。这样写:接受我的新生活建议,1、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 2、把体育锻炼当成头等大事 3、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 4、不破坏、不挥霍自然资源 5、宽容他人的生活习惯,尊重文化多样性 6、保护动物,尊重生物多样性。感觉刘教授更加有血有肉,读起文章来更感觉亲切,似乎再听报告一样的感受,仿佛看到教授写书是的情景。文中关于保持节奏的策略也讲的很细致。如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学环节的过度及不同 主题间的'过度要重视,要保证过度数量不多,尽可能有条理,简洁等。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简单语文不简单》读书笔记:
三维教学目标、合作、探究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老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应该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应该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淡中体现神奇。
教师读书心得6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例如:我校设立了“心理广播站”,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了主题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学生“分数”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学校又开展主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
健康隐患,开展了集体指导讲座“沉溺网络的危害”,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等,而不是沉溺于网络游戏虚度年华,指导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方式。这些不同的主题教育都是根据学生不同时段可能发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意识的集体预防性干预途径,这些特定的集体干预内容,可以在不同时段疏导学生的心理,防范于未然,则能大大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目标中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达成目标,我们教师除了要从态度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教师读书心得7
为了丰富业务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我选择了《走进名师课堂——初中生物》这本书,翻开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吸引了我,一篇篇精彩的教学设计,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新颖的教学方法让人望尘莫及。读着这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她偱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名师们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并落实在课堂实践中,展示了他们如何理解、把握和处理生物学科新课程教学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广大初中生物教师提供一个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引领和示范。我如饥似渴,贪婪地读了一篇又一篇,感受颇深。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构建,他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新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对知识的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些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正体现了新课改的这种新理念。
一篇篇精彩的教学设计生动的诠释着新课标下的新课型,每一篇又不失个人风格、特色,亮点很多,如繁星闪烁,令我赞叹、钦佩。我的心中也荡漾着做老师的幸福,那就是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心灵感应”般的真情对话,呈现出和谐的、焕发生命光彩的课堂,产生着令人震撼的课堂生命力。我深深的感悟到在21世纪要如何做老师,如何做合格的老师,如何做优秀的老师,要走很长的路。
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演练,没有精美课件的渲染衬托,更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问答,他们大多凭借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般来说,一节课中,通常有三个容易走神的“关键时期”:一是刚开始上课时。这时,学生因为课间活动,心理和情绪往往处于兴奋或不稳定状态;二是一堂课大约进行到一半时,学生的神经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三是临近下课的几分钟,学生注意力分散,精神比较疲惫。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特别注意抓好这三个“关键时期”,设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每节课前,教师要提前一两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暗示学生马上就要上课了,学生会赶紧进入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上课开始,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的话语导入新课,力争开好头,尽快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当一节课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再通过新颖的、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的神经再次兴奋起来,从而实现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临近下课的时候,教师还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形成新的刺激,在其大脑中形成新的兴奋点,使教学活动又一次活跃起来。
有爱才有教育,教育不能没有爱,一个不能去爱自己学生的老师,任其有多么渊博的学识和超强的能力,也不能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好老师的。老师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受到无数人的尊敬和爱戴的老师,除了他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精湛的专业水平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师心中有爱,有着对自己的学生无私而博大的爱,这也是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在。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这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感觉、困惑、疑难等。这些理念,只有通过教师在实践中的全面贯彻,才能得以落实。从这些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这些新理念都能融入其中。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最后,我要做的就是赶紧行动起来,更认真的搞好教学工作,并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进行教研和教改活动,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我会尽我所能,取这些优秀教师之所长,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读书心得8
寒假布置了作业,是看书。这个作业我倒是很喜欢,学语文的人自然需要读很多课外的书籍来补充自己的思维。只是这次我没有在学校列举的书目之内选一个,而是在卓越亚马逊上网购了我一直想要的那本书《目送》。
很早就知道了这个作家——龙应台。很早就想拜读她别样风格的作品。只是这种渴求总是被繁杂的生活所湮灭,现在总算可以认真研读。书的扉页上写的是“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很温暖的话语呀。
带着一种欣赏的心情读完,读完却深深感动。感动于作者细腻的情思温暖的语调细细默默的话语无限深情的表白心中浓浓的亲情。从这本书里我也明白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也豁然也很多。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而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牵绊,而那个人,那些事却永远只是守候。文中说“我慢慢的,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说得多么心酸又无奈。
作者步入中年,拥有年轻时所向往、所追求的一切,名利、地位、资本,但是平静下来才发现父亲已经远去、母亲也在慢慢的老去、儿子们挣脱自己的保护要远行、朋友们在曲终之际渐渐散去、兄弟姐妹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拥有一切的“我”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环顾四周,惟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默默“目送”。有没有在这里找到你的影子,这里的“我”又是多少个我们的.写照?这本书与其说是龙应台女士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倒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他们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着一心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
父亲今年又去了上海,去了兄长那里,和母亲团聚。父亲去之前来我这里住了一晚,可是那晚我也没有好好陪父亲说说话,倒是父亲和我交代了很多事情,要我好好照顾自己,又默默的说“是不是你在新地方工作还要更累些?”我低头了,只是笑笑。当然生活的改变会让我要多分出一点心力。但是从这句话中我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而我却没有花更多的心力来陪陪他,这一去,父亲说要一年,一年才会和母亲回来,因为兄长的女儿出生了,没有人照顾。而母亲已经去上海一年了,这期间的两年,分分合合,来来回回。辛苦自然不用说,可你从来不说,连火车票都要自己去买,怕耽误我们的工作,而这么多的事情还要让你一个年过六旬的人来做,父亲,真的对不起。看了《目送》我想,我是明白了龙应台心中的那份感情,而我自己也是这么多年来承受着父母不求回报的爱。但愿我们对父母的爱还来得及,还能更好的相容。
学会爱父母,懂得感恩,懂得天下父母心,才会在自己为人妻为人母的时候明白要善待老人,要善待孩子。以前有一位老师说过:把自己的孩子当学生来教,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教。现在我想,或许真的可以如此了。父母要让孩子远走高飞,而教师也要让学生远走高飞,唯有好好的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体会人生酸甜,只有这样才不后悔为人师。
而在现在的学生们,体会父母的关爱似乎很少很少,甚至认为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感情的漠视,小悦悦不就是一个人间情感漠视的活生生的例子吗?重拾温情,重拾温馨,从亲情开始,从自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更多的向孩子们灌输一种情感,让他们在内心寻找自己的那份感动,《爸爸的那些花儿落了》,也是很温情,很感动的人情亲情的事例。爱,可能一直都在,但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改变,我们在逐渐放弃着,漠视着,冷漠着,被迫着,但其实我们内心都渴望有一份爱降临在自己身上,可那也是需要奇迹的,除非我们自己一直都在付出而不是等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要明白爱在那里,但也需要靠近,有一份爱,孩子才可以更快乐幸福成长,青年才可以更安心工作甜蜜生活,老人才可以从容看夕阳,一切都源于心中有爱。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书,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从书中明白更多人生的道理。《目送》浓浓亲情,让生活充满爱,充满幸福。
教师读书心得9
读了《有效教师》一书,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尔。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有了爱才能够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只有全身心地去爱孩子,爱教育,才能让孩子真正的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才能让孩子发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它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李镇西,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学生献上了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爱。这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追求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我全部的爱与热情献给我的学生,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书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颗未泯的童心,他们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有效教师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将放下老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当中去,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融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去,让那颗未泯的'童心生根发芽。
三、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
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象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向实践、向各种信息渠道学,引千道清泉、聚万座富矿、集百家之长,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的“活字典”和“百科书库”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做一个“有效的” 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
教师读书心得10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们有着朝气,有着向前冲的力量,唯一不足的就是教学经验,而经验获得的最快以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吸取其他优秀教师的长处,让自己有更大更快的进步,而《最牛的教师》这本书,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好的见解与思路。
这里有身为校长而继续不停研究学问的陈垣老师,他的学习精神与不断的反思值得我们学习;也有讲台上的幽默大师林语堂老师,他的课,形象生动,诙谐有趣,给世人留下了许多雅致隽永的佳话;有能让一个被众多老师拒绝、家长放弃、自己堕落沉沦、成绩全部倒数第一的学生考上北京大学的“高考战神”王金战老师……有太多的教师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细细推敲最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
读这本书,看看教育大师们的故事,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同时也让我明白,教师,是一种极具魅力和境界的职业。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才会愿意多亲近你,才会聆听你的教诲。
这种魅力是自己所独特的品格、修养,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与在教学中的不断发现所积累起来的。
教师的魅力源于境界,而教师的境界当是秉承光大文化之精神,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乐读书、善读书,以“书”之精华夯实自然之道,以“德”之品行涵养浩然之气,以广博的知识从教,以宽厚的胸襟育人。不管是魅力与境界都离不开学习、发现、反思以及反思后的实际行动,只要把这几点中都不辞辛苦的做好,那么你就已经成为了一位极具魅力的教师。
身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我们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书海之间。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教育智慧;读书,能使独创的方法闪耀睿智的光芒、充满创造的快乐;读书,能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教师读书心得11
我想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和教。但当我读着这本《傅雷家书》,感到的却是另一番教诲,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孩子一样在感受着,聆听着,铭记着。
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他在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什么是爱,我想他说出了世上所有父亲想说却又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深沉的爱。
傅雷身为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傅雷先生所写的这些书信不仅给傅聪上了精彩的人生一课,也让我这样的读者受益匪浅……特别是十月二日的书信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并且沉思良久“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是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慢慢养成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容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我想这也是身为教师的我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教师读书心得1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只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师读书心得13
这学期,当我读的是《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感受了李镇西老师的与众不同,从他自己的身边的故事举例说起,真实自然,每一节都让人感动。
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很多老师都是爱学生的,但是为什么还会不被一些学生喜欢呢?“爱学生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首先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童心才能滋润童心。当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时,我们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学生,当我们有了童心和爱心之后,自然我们就会很容易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块来分享快乐与烦恼,学生就会把你当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你的爱自然也就会流露出来,因为学生是最单纯、最可爱的,他们也是最容易感动的。
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就能个一个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当学生喜欢你的时候,他很自然的也就会喜欢你的课,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吧。
合上《做最好的老师》体会到: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很难,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今后,要把自己的爱很自然的贯穿在我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读书心得14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正是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给了我无限的感动,让我受益匪浅。
《孩子,你慢慢来》,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这句话。作者龙应台的文笔是那样的细腻,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爱的气息,读着读着,一股暖流慢慢飘进了我的心房。让我们慢慢来,让我们耐着性子学会等待。
读完这本书,我不断地反思了自我。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也会对学生大声训斥。记得期中考试前一天,我和x教师一齐从会议室回到北教学楼时,老远就听到哈哈大笑的声音从楼上传出来,我俩边走边猜测着这笑声是从何而来。当时的我虽没说出口,但心里早已断定是我们班。于是,上楼直奔教室。“教师,xxx给他的同桌讲笑话,他还大声地笑。”班长见我来了,立马站起来,气愤地说。听班长诉说的同时,我带着满脸的怒气瞥了xxx一眼,此时的他也许真正意识到自我错了,低着头,看着桌上的卷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如果今日不给他点严厉的教训,我怎能安心?”想到那里,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见他的卷上仅写了几个词,看到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去给你妈妈打电话,让她来盯着你写。”他一听,急了:“教师,别……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竟然这样对我说,我装出一幅很生气的样貌,走出教室,进了办公室,一会儿,他也跟了过来,说:“教师,对不起,我不应当讲笑话。”听他这么一说,我真想原谅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种种违反纪律的事,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时,说:“以前,我总是心平气和地跟你讲道理,你也总是不断地向我承认错误,这次我再也不给你机会,打吧!”
他见我这么坚定,拿起话筒,拨通了电话。不一会儿的工夫,她的妈妈赶了过来,明白他犯了错后,一向数落着:“这么长时间,x教师没给我打过电话,我还以为你表现得很好,没想到你这毛病还没改……”说罢,她看了看他手里的试卷,相当生气,此时的他再次认识到自我真得错了,赶紧写了起来。当我把学生带出学校回到办公室时,他已写完。我们一齐下楼、回家。
说实话,这样的结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从那天起,他那些过分的行为收敛了许多,也正是从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没被值日班长写在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内心深处并没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没有因我的胜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学着xx的妈妈,耐心地与他交流,让他愉快的.理解;如果我不冲动不叫家长,换一种方式教育;我就会带给他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上周四的一个课间,我让他下节课课后找我,他没有忘记,规规矩矩地进了办公室。我和他谈了好久,谈到他期中考试考得不错,三科都在九十分以上,表扬了他有写好作业的习惯;谈到了他的日记比以前大有长进,肯定了他有坚持阅读的习惯。并提醒他,如若能做到严格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教师相信他还会有大的提高。一句表扬,一次肯定,一种相信给了他莫大的自信,谈话结束,他准备回教室上课时,恭恭敬敬地说了一声:“教师,再见。”此时,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复着那句话:孩子,你慢慢来。教师对你有耐心。
事后,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来》细细品读。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当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齐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变化!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实!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长长的路,健康地走!
教师读书心得15
说实话,我一直有看书的习惯,但与教学有关的书,看的较少,然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却让我爱不释手。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我经常有一个疑惑:教师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时间从哪里来?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就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一直以来,我满足于做好教师的基本工作,对于学校要求的写教学反思,总是处于一种应付、畏难的状况。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和《我怎样写教育日记》的两条建议,对我触动很大。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作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科学论文,而且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而我每个月完成两篇教育随笔、一个教学案例有时候都觉得无从下手,没什么好写呀,写什么呢?不就是每天上课、下课、处理些鸡毛蒜皮的事吗?有时候浏览别人的教育博客,看到别人三天两天都有更新,有时上面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小事在她的笔下却变成了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我很敬佩,也很羡慕。同样是教师,我为什么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说呢?
现在看完这两条建议后再想想: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可写的东西。有时候同学间的一次争吵、一句话语和家长的一次交流,都可以点燃我们灵感的火花,只是我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到再想写时已不留痕迹了。再有我觉得善于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同事们在一起互相讨论的问题:哪篇课文课堂效果如何,哪个学生喜欢插嘴,哪个学生能回答比较有创意的问题。我时常看了别人写了以后才发觉,我也有这样的事呀,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写下来呢?原来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观察,教育随笔就无从写起,所以我们要写好教育随笔必须做个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迹,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会拥有很多的宝贵的财富。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启示,不是我一言半语所能说得完的。总之一句话: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书是不可缺少的。
说实话,我一直有看书的习惯,但与教学有关的书,看的较少,然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却让我爱不释手。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我经常有一个疑惑:教师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时间从哪里来?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就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一直以来,我满足于做好教师的.基本工作,对于学校要求的写教学反思,总是处于一种应付、畏难的状况。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和《我怎样写教育日记》的两条建议,对我触动很大。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作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科学论文,而且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而我每个月完成两篇教育随笔、一个教学案例有时候都觉得无从下手,没什么好写呀,写什么呢?不就是每天上课、下课、处理些鸡毛蒜皮的事吗?有时候浏览别人的教育博客,看到别人三天两天都有更新,有时上面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小事在她的笔下却变成了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我很敬佩,也很羡慕。同样是教师,我为什么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说呢?
现在看完这两条建议后再想想: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可写的东西。有时候同学间的一次争吵、一句话语和家长的一次交流,都可以点燃我们灵感的火花,只是我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到再想写时已不留痕迹了。再有我觉得善于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同事们在一起互相讨论的问题:哪篇课文课堂效果如何,哪个学生喜欢插嘴,哪个学生能回答比较有创意的问题。我时常看了别人写了以后才发觉,我也有这样的事呀,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写下来呢?原来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观察,教育随笔就无从写起,所以我们要写好教育随笔必须做个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迹,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会拥有很多的宝贵的财富。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启示,不是我一言半语所能说得完的。总之一句话: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书是不可缺少的。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颇深,启发非浅。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
教师的语言修炼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的教师,重要的标志是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发音准确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样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处.我想,这是一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自终要研究和雕琢!
再一个问题,那就是热爱学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我深深地感觉到师爱是阳光雨露,学生是花朵禾苗。对学生的爱既要象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又要对一些缺少爱的同学有所倾斜。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倘若为了某种利益去虚伪地爱学生,一旦目的达到便不管了,这样反而事与愿违,甚至扭曲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我想,爱对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的成长都有重要的作用。那么爱学生我们又应如何来爱呢?对于学习较差我总是责备他们没有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上进心不强。现在看来,原因是我对他们的关怀远远不够!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目录,我被第二十二条“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吸引了。我想每个老师,看到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总是很欣喜。不禁问自己,你的学生热爱你所教的学科吗?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教师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心情。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这是给我们提出的第二十三条建议了。通向这样一种精神状态的途径,就是知识要有现实性和积极性,对于我们老师,所知道的内容要比课标上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也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为自己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并优秀的教师。
【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的心得02-19
教师教师读书心得10-20
书香教师教师读书心得12-13
教师读书经典心得11-29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08-06
教师读书最新心得11-28
(精选)教师读书心得07-29
教师读书心得06-12
【经典】教师读书心得07-31
教师的读书心得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