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3-08-10 12:42: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后感【汇编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读后感【汇编15篇】

红楼梦读后感1

  近日读完《红楼梦》,才明白到其妙处所在。

  《红梦楼》以贾、史、王、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的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了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 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机其真实地,生动的描写了十八世纪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回味,鉴赏。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歌,歌赋,音乐等各类的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毛,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养出来的。从而是她在十二金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的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账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的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他写的“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了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的研究,有法国评论家陈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西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红楼梦》是一本韵味悠然的书,是一本让人懂得不断反思的书。

红楼梦读后感2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书中人物的悲剧,一部作者的悲剧。曹雪芹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

  在大观园里可称得上是美女如云,可她自有一种与别人不同的美。清秀,优雅,还有些许孤傲。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论文学修养这自然不输给众姊妹。其实林妹妹也是个热心肠的姑娘,只是她很少把她的热心,和善摆在桌子上供大家赞赏罢了。 我一直很佩服她的文学修养。先暂且不说她的诗作,单是平时说话那一语双关的词句就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这么含蓄又丝毫不减语言的效力妙语也就只有她才能说的这般动人。她的《咏白海棠》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联想丰富自然,堪称是佳句。她的诗总给人一种风流别致的美感。但也有深沉悲伤的。《葬花吟》中“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道出了人生青春的短暂,对未来时光无限的忧愁。“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唱出了高洁的志向,不屈的.性情。每每读到这总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瘦弱的女子独自站在树旁轻声叹息,落花纷纷扬扬的和着她的泪花一起飘落。这落花的命运和她的命运竟如此的相似!她的见解是高于这个社会的,她的思想是先进的。可惜没有人去重视。只有一个宝玉和自己是知己。在这样的社会里又怎能让这个高洁的姑娘得到幸福呢?而这一切又岂是她能够改变的呢?所以她的一生注定是悲剧。可悲!可叹!

  林黛玉算是曹雪芹塑造十分成功的人物,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人们的心。没有人能否认她的美貌,很少有人不折服于她的才情,但总有一些人说起她的性格就用小心眼儿、刻薄、娇气来形容。我认为这有一些不公平。人们总会忽略她的身世,她现在所处的是怎样的一个家庭。一个孤儿,这是对她最真实地评价。我们还能要求她做到毫不设防的去关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吗?权势之争、家中亲人之间的争吵、主子和仆人之间微妙难言的关系等等,谁能保证这一切没有给她原本敏感的心带来负担呢?想想那个乐于教香菱学诗的黛玉,那个待紫鹃如同姐妹的黛玉,那个性情率真的黛玉。她的坚强让人感动,她的爱情和结局让人心痛。不是吗?

红楼梦读后感3

  一本红楼梦,一部旷世奇书,使多少痴情儿女因情而醉,因多少断肠人因感而伤。一个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一对痴情儿女的悲欢离合。在这“假来真去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轻轻切切,皆使我步入红楼。

  红楼的夜,皆融在了阑珊的灯火里,一轮醉月在冷凝出悬吟,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溶溶的明月在淡淡的晚风中亦真亦幻,我却一眼望到了潇湘馆,望到了那细细的龙吟,森森的凤尾;望到了它那“一带粉坦,里面数楹修舍。”通过窗棂,我望见了黛玉,她这时散着发,卧在榻上,静静地看着那些诗与纸在盈盈的火光中化为点点灰烬。

  最终,纤弱的手将一对儿旧帕也送入了火里,她的手颤抖着,深切的眸子里平静地倒映着火光,随后便将眼里蒸得水汽朦胧。她终是闭上了眼,嘴里念着:“宝玉,你好……你好……”终是静声,那位女子,如烟花,芳华刹那。

  黛玉,你在那人生的最后几瞬时,在想些什么?

  尘世里的初相见,他是贾府的嫡孙,你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他无忧无虑像一尾活泼的鱼,你心灰意冷像一头受惊的鹿。你们的相遇,像紫藤花与风的相见。紫藤花开,轻轻地放着香,随后一阵风来,吹过了花的心,也沾了一身花的香气。

  你们也曾书生意气去,挥斥方遒;也曾嬉戏欢笑,温言软语。是他让你从葬花的伤中走出,将贾府真正当成自己的家;他也曾在挨打之后送你一双旧手帕,你机敏聪慧,又怎会不知他的情意。你们男欢女爱,他不读,不考,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宝钗和袭人劝他,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他与你骨子里都有一种叛逆。

  你在贾府极端奢侈的生活中感到了一种不安,但你与他得这一生,只有那半生的缘分,你们彼此心心相印,是一对诗人,也是一对知己,你们追寻自由恋爱,你对他的爱冰洁透明,爱得一尘不染,但你们的.爱在那个封建的时代终究是一场悲剧。

  黛玉,你悔否?我想你不悔。你在最美的时光与他相遇,周身越是污秽不堪,他便越发得晶莹剔透,只不过明媚姣好的日子逐渐被封建的矛戳得千疮百孔。

  丁立梅曾说:“最好的爱情,原不是长厢厮守,而是爱而不得,怅然相望,无法牵手。是把彼此嵌进灵魂里,用一辈子去想、去念、去追忆。”这样的爱情很遗憾、很凄美,却也因此变得恒久,永生永世占据心头,开出一簇不败的相思花。

  所以宝玉在知黛玉死后,一身僧袍离开了家,削发为僧,了却尘缘,重振家业,最后和一僧一道出走。

  爱像水墨青花,尘缘相误,流年偷换,谁是谁的劫,这也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君生我亦生,君去我心亦归去。

红楼梦读后感4

  我始终的认为曹雪芹本身不是想表达那种形而上的所谓出世哲学,或者说他是为了表达一种个人信仰观点,也许我今天所分析的也并不是他当时内心所要表达的,但却会是他骨子里,灵魂里有这么一种潜意识的存在。

  就像我认识一个人要和他成为朋友,通过他和我的交流去洞察他这个人的本性,是我交朋友前必须要做的,这其实是一个道理,红楼梦这本书是曹雪芹的语言,我们不能只理解他语言的含义,而不去认识他内心的灵魂,有人说读书就是交朋友,书就是你要结交的朋友,想结交一个朋友,你不能只懂得他的语言,而要透过语言,了解他的本性。这就是白先勇和蒋勋他们解读的特点,他们只是了解了语言,没有深入到曹雪芹的灵魂中去,也许会误解,也许会歪曲你这个“朋友”的`意思,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仅供大家评断。

  红楼梦开篇曹雪芹其实是设计了这两个神话,一个是神瑛侍者,一个是石头,神瑛侍者的浇灌绛珠仙草和凡心偶炙我觉得是一种代表“情”的灵魂,于是这种灵魂最终给了贾宝玉,但同时给予贾宝玉的还有一块受到历炼而无才补天的石头,带着去温柔乡享福的欲望,这块石头也自然成了宝玉身体的一部分,他们和宝玉一起降生到凡间,这两者的结合就是一个真正的贾宝玉,他之后屡次的摔石头,其实本质就是一种情与欲望的偶尔冲突。

  来到凡间,通过贾宝玉的逐渐成熟,他受到警幻仙姑的告诫,这都是为了让他觉悟,觉悟这种“情”的不可依赖,当然点醒最终没有成功,因为人生往往是需要去经历,于是贾宝玉经历了人生,最终在晴雯死的时候,开始逐渐的醒悟,当晴雯尸体被焚烧的那一刻,他写出了“及闻櫘棺被焚,惭违共穴之盟”的《芙蓉女儿诔》,压垮宝玉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之后林黛玉的死,彻底的让宝玉“悬崖撒手”。

  但曹雪芹在开篇,为什么要设计一出让石头回归的戏?我们都知道,最后石头回归了大荒山,其实这才是一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重点,曹雪芹最后是把宝玉的那块有欲望的石头,让它回归到了石头的本真,而不是要诠释贾宝玉的出世,因为这块无才补天的石头,才是曹雪芹一开始寄托的灵魂,石头从无欲到历炼产生了欲望,最后通过温柔乡的经历,又回到了大荒山无稽崖,成为一块没有欲望的石头,一个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循环,最终无欲才是自己的灵魂解脱,这就是曹雪芹赋予石头所要表达的人生哲学。

  这让我想起《庄子》里的一种人生智慧,延伸出我们今天能理解的意思,就是你的幸福,源于你自己把你的欲望控制在你的获取能力之下,也就是说你的欲望要小于你的获取能力,你就是幸福的!这也许恰恰是曹雪芹的一种最后灵魂的回归,用石头来告诉我们,欲的缘起缘灭,而不是让我们出家当和尚,所以,贾宝玉只是一个皮囊,无才补天的石头才是曹雪芹,往往我们最先知道的,却是最后容易忽略的!

红楼梦读后感5

  名著自有名著的魅力,我初读红楼梦是在高中毕业的时候,那时候的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纠葛是我最感兴趣的;再读红楼梦是在参加工作之后不久,那时候书中人物关系是我最感兴趣的;三读红楼梦是教学工作中强调学生读名著的时候,故事情节是我最感兴趣的,这次读红楼梦是闲来无事的时候,这时候细品书中的语言是我最感兴趣的。

  缘起于我读了一本叫《宋词,我的忧郁抗体》,这本书的编者是陈梓伶和星佑,它是长沙岳麓书社20xx年出版的诗疗馆丛书。在书的第一辑冥想你的人生中的地首词是苏轼的西江月,我把原词写下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酒凄然北望。

  编者选了这首词是为了表现当时的苏轼为人生困扰,借曹雪芹的《好了歌》来排解忧愁。那好了歌引起了我的记忆,我把他背下来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女谁见了。

  这功名娇妻儿女都是人生中遇到的,牵引着自己努力经营的东西。我不谈它的内容,仅仅谈它的每句七字的表述,就让我难以割舍。再接下来的另一本书教《妙引宋词好口才》里引用了红楼梦里的“聪明累”又使我不舍。我还得说说这本《巧引宋词好口才,它是康林主编的,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xx年2月出版。这个“聪明累”就在该书的`205页下面,编者是在事理篇哲理中的弄巧成拙这个成语中的引用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句话的,它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的聪明累。

  我将“聪明累”内容呈上: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夫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邑悬悬半世心,好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曹雪芹的七字句吸引着我又读红楼梦。

  你看在第一回里,曹雪芹描写王熙凤的的时候,从外貌到内心写了个淋漓尽致,都是用的七字句。你看她头上戴的,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身上穿的缕金百蝶穿花袄,大红阳段窄裉袄,袄外面罩着五彩刻丝石青掛,褂子质地是银鼠,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粉面韩春伟不露,朱唇未起笑先闻“。”

  黛玉的描写更是恰如其分,宝玉的描写也是入木三分。

  我真是服了曹氏语言。

红楼梦读后感6

  《红楼梦》是一部我国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是清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这是一本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自古红楼一梦,痴了多少用情之人?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我只偏爱黛玉一人。

  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呵,竟是个可怜之人啊。一开始就如此,往后呢?含笑不语了。

  对我来说,黛玉葬花是最动情的一处。因晴雯置气,没听清是黛玉,便以宝玉的名义说话,将黛玉拒之门外。但黛玉却听到宝玉和宝钗的交谈声,并看到他们同行,躲起来暗自神伤。第二天宝玉找她,她去找其他姐妹,看见落花就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花落亦如人飘零,花柔亦如女儿柔。与花成为知音,惺惺相惜。与土一体,随土而化。

  不再说什么痴情怨女,这首葬花词的的确确是黛玉一生的写照。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全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已是消逝之花,在她心中依旧难能珍贵,这不仅是葬花,更是将自己身在这个社会的迷茫一同埋下。

  翻阅这《红楼梦》,再也没找到令我心动之人。黛玉啊黛玉,你可知你是如此的令人难舍。

  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可我偏爱这凄美犹怜的‘颦颦’。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心忧,她柔弱,但她又要强。海棠诗社大放光彩,家庭聚会不落人之后,用诗词书写着自己的`多情善感。

  黛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不喜封建束缚,甚哉!

  一段葬花吟,一曲流觞,成就一段属于潇湘妃子的传奇!

红楼梦读后感7

  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时间完整的读完了一本《红楼梦》。心里却难过到了极点,黛玉的那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也一直在我耳边回荡。红楼女儿悲惨的下场,令我感叹到叹息不已,而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堂”的惊天之变更让我沉思许久!

  想当初,宁荣二府繁华至极,不说别的,单是那一座大观园,就极尽奢华,正如刘姥姥说的“比画里画的还美”,可最后呢?大观园变成了衰草枯场,而曾经居住这里面那些美好的人物,也是死的死,走的走,一片凄凉。

  他们之所以导致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无止境的贪婪和欲望;是因为过度追求金钱与权势;是因为妄想不劳而获;是因为那吃人的封建礼制。若不是这些,大观园还是一座繁花似锦的世外桃源!

  想一想那些可爱的女孩: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沉稳乖巧的薛宝钗、精明能干的王熙凤、温柔善良的迎春、志气清高的探春、孤僻冷傲的惜春、宽宏豁达的湘云……

  每一个都那么的冰雪聪明,例如:“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每当看到关于黛玉的情景,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落泪。这个“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女孩,令我产生了无限的怜爱。无论是离愁别恨,还是草木枯荣,都会让她默然泪下。这个敏感细腻的女孩,或许她真是那株美丽的绛珠仙草,来到世间只为“还泪”吧。

  就像宝玉说的“这些女儿都是谁做的”,可到头来,黛玉泪尽而亡,宝钗独守空房,迎春受虐致死,探春远嫁他乡,惜春遁入空门,湘云不知所归……这其中的辛酸和悲哀,有谁能懂得,有谁能理解?

  而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贾宝玉,同样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通灵宝玉的化身,清灵、纯洁,他不喜欢读书,因为他不想考取功名,不想混迹于污浊的官场;他口无遮拦,因为他不愿意为封建礼数所束缚。宝玉于大观园中众姐妹的关系都很好,因为他懂得这些女孩的内心,能看到她们水一样清澈的心灵,但到后来,她们一个个离他而去……

  我已经不再把《红楼梦》看成是一部普通的小说了,它更像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写满了人间悲欢离合、社会百态。都说《红楼梦》所展现的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的悲剧,但无论如何,这曲红楼悲歌,仍旧让我感叹,让我不忍,让我深思!

  这本书是原著的精编版,章回经典,脉络清晰,是亲少年读者领略《红楼梦》艺术魅力的最佳版本。值得一提的是还在书中增加了名师导读,名师解析,好词好句,写作借鉴延伸,以供读者回味和借鉴,深刻领悟作品内涵,书中感人的情节,生动的人物配以精彩的场景美绘图。三春尽去,牡丹免不了凋零的命运,但其绝世芳华却成了永不抹去的经典,值得我们品味与回味!

红楼梦读后感8

  对于人生的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贾府往事一一列举在读者眼前。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一生历尽沧桑,就因如此,才写出了传唱千古,震慑人心的《红楼梦》。以《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推上了顶峰,给我们讲述了贾府从繁荣昌盛到抄家破亡的故事,从而又写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凄婉爱恋,把人生旅途中酸甜苦辣,变幻万千都跃然纸上。

  正是因为《红楼梦》这般精彩,所以让我们对人生有更多了体会,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们的人生,正是如诗如歌般的岁月,有过开心的笑容,有过伤心地泪水,有过真心的悔责。谁都有过失败,曹雪芹笔下的宁国公也如同所说。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部多姿多彩的小说,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只不过作者是我们自己罢了。人生如戏,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

  人生像一场旅途,正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说过:"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对啊,虽然有难关,但不怕的人才能挺过去。《红楼梦》中,钟鸣鼎食的宁荣府,最终也一蹶不振。人生几何,何必留恋人世繁华,不如努力拼一生,潇洒走一回。以免来去匆匆,白白流逝人生时光!想必这正是《红楼梦》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红楼梦章节阅读感悟读后感5

  《红楼梦》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和高鹗呕心沥血,把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跃然在纸上。《红楼梦》造就了众多不朽的艺术典型。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480余人,其中能给人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而宝玉、黛玉、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红楼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作者善于根据人物的`不同地位,以不同的手法,对人物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他们的特征。特别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他们往往具有复杂、多面的性格,不要说宝钗、袭人,即使像豪爽单纯的史湘云、道貌岸然的贾政,也不是由单一特征所构成的。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全书的主要内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也超出了”才子佳人“的模式。贾宝玉不是才高八斗、金榜题名的状元郎,而是蔑视功名利禄、”于国于家无望“的情痴林黛玉爱贾宝玉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从不曾劝贾宝玉去求什么功名利禄。正是在超脱了世俗偏见的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宝黛之间建立起相互爱慕高于其他一切的纯真爱情。

  这种爱情支持贾宝玉在冲破封建思想束缚的路上走得更远,爱情的毁灭使他割断了同封建家族的最后联系。贾宝玉最终弃世出家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彻底绝望实际上表达了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无情否定。

红楼梦读后感9

  红楼梦这部书,我看了数遍,从高中第一次拿到书,那么多年过去,这是为数不多还留的我身旁的书之一。86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是我在大学百看不厌的剧集,每一帧都是世间最唯美的画面。每每看书和电视剧,就是满心赞叹文字的细腻,画面的唯美,随着书中戏中主人翁的喜怒哀乐,也是而满心欢喜,时而悲戚,心有戚戚焉。

  两个月前,经朋友介绍,偶遇蒋勋细说红楼梦,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只要有时间,无论上下班路上还是去见客户的路上。甚至国庆节回家路上,面对十数公里的堵车长龙,披星戴月,在蒋勋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述中,体味着十二三岁少男少女的细腻心思,竟然没有了我贯有的浮躁和抱怨,反而非常享受这片刻的'宁静,甚至带着乐乐赏星赏月,异常觉得这个时刻的可贵和值得珍惜。

  通过蒋勋老师细说红楼梦,我才看到了红楼梦的宏大和伟大。通过细说红楼,我看到了曹雪芹的佛心,蒋勋老师的慈悲心。红楼梦通过蒋勋老师的讲解给我展现了:人际交往学,人性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学,以及电影脚本的角度,曹雪芹的蒙太奇写法。我能那么实质地感受到曹雪芹书写时的那种包容,那种心底的细腻,那种经过奢华后家族没落,又经过人情冷暖的那种悲凉。虽然我也爱红楼,喜欢红楼,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过可以通过蒋老师的眼睛看到这本书那么丰富的层面,可以那么慢的看一本书,那么细腻的捉摸每个人物的小心思,每个人物的角度,每个画面的细节,那一帧帧一面面,都是在向我展现人生的各种不同,人性的各种内在外在。

  蒋勋老师曾经说过,如果用一个字来说红楼梦,那就是“空”。曹雪芹那种容纳万物的心境来书写笔下的这三百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没有重叠,每个人都可以从他/她一出场一直到这个书的结束(前80回)都始终保留他自己的那个唯一的个性。在写作中曹雪芹化身成了这三百多个人物,即是大富大贵的显官达贵,又是身份卑微的赵姨娘,小红和道婆,所以曹雪芹就是那活生生地千面菩萨啊。蒋勋老师在一次次在细细解读时,那由衷发出的一次次赞叹,都让我感动,感动我可以通过蒋勋老师的解读可以那么深地触碰到曹雪芹的那种宽广无边的佛心,又被蒋勋老师的慈悲心所感动,没有蒋勋老师的慈悲心,我怎会有机会在我32岁这年就可以触碰到曹雪芹的佛心?曹雪芹的佛性和蒋勋的慈悲心,才能让我们体会到我们自己可能看不出来的那些文字背后隐藏的真实情感。

  带着阅历来读书,可以从书中找到感动自己心底的那一帧那一幕。

  把自己的阅读与大家分享,可能让听者看到自己眼中的读者和文字,可以没有阅历但是也可以经历。这可能就是大家一起读书的真正意义。

红楼梦读后感10

  “花开花落,花开满天。谁怜惜红色的芬芳,你埋花时认识谁?试着去看看春天花朵的凋谢,那是美死的时候。春天一过,我就不知道是不是花落人亡了!”

  水女人有水的感觉,黛玉,你把所有的悲伤都聚集在你的眉毛上,用眼泪。三月,所有的花都盛开了,你却用锄头轻轻地把一朵桃花放进锦囊,把一片青春的碎片连同你的眼泪一起埋进了土里。你唱得轻声细语,你的诗总是美丽的背后隐藏着一缕忧伤,淡淡的,却伤感到骨子里,开不开,剪不断。

  前世界情绪

  红楼梦是你今生的创伤。

  你是前世的一株深红色珍珠仙草。你徘徊在死亡的边缘。有了沈英侍者的浇水,你可以延年益寿。当他要去世界上散步时,你也会变成一个女性身体跟随。世界嘲笑你的愚蠢,嘲笑你的愚蠢,但谁知道,洒在你身上的露水已经渗入你的心,成为你沉重的承诺,这意味着一辈子的回报,一辈子的等待

  现代命运

  遇见他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巧合。如果我认识他几千年,那次会面是徒劳的。

  你离开了平静的生活,走进了豪华的大花园。好衣服好食物,贵重的器皿和宝物都不能平静你多愁善感的心。黛玉,你追求的是悠远祥和的生活,就像潇湘堂的竹影。在这座充满世俗气息的深宅大院里,你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但就是在这个花园里,你今生遇见了他。这一瞥就像千年的思念,未知的情感缠绕着你的心。也许爱的根源就是生命中的那一刻。深情千年,几次绕线。

  梦的'记忆

  往事的花瓣一朵接一朵地落下。是你的心随波逐流而去,是你对他的爱充满了隐藏。

  他走进你的生活,让你寂寞的心海多了一条你在乎的船,挥动你的心海。他欣赏你的芬芳和孤独。他理解你的悲伤和泪水。他成了黑暗中游荡的阳光,你成了他不可或缺的肋骨。从那时起,在这个宏伟的花园里,有一颗心可以紧紧依靠你。你可以一起吟诗、画画、嬉戏、看花木下的西厢。

  你的爱情就像一个清泉,没有任何污染,但面对世俗和封建势力,你只能烧掉手稿,打破迷恋,流干眼泪。屋外的笑声呼唤你内心的寒冷。红色充满了无情的地方,眼泪是你内心唯一的温暖。你的愚蠢是为了什么?你害怕你害怕你,直到最后一颗心死去。凡人世界尽头的界线被打破了。你还在犹豫什么?烧掉旧手稿,不是为了毁掉你和他的记忆。打破迷恋,不能打破手上的爱。最后?只有我想快点死,但我不能用你所有的眼泪洗心革面。当你死的时候,你低声说“宝玉,宝玉,你好…”

  黛玉,你的生命代表着最凄美的悲伤。叶子一般随风升起,盘旋,然后消失。当你用一生的眼泪来回报以前的甜蜜爱情后,你选择了带走记忆,留下牵挂。春天的花落了,人们埋葬了它们,枯叶落了,没有人收集它们。

  爱情引领红楼梦。带着泪水,你可以回到过去的世界。往事如梦千年。玉泪醒来,人的灵魂破碎。

红楼梦读后感11

  今夜,月淡,云浓,风啸,雨急。小院在几番风雨侵袭后,即转萧条。花又开了花又谢,云又涨了云又落,几番轮休,罗衾不耐复更寒,转眼满是怅惶。竹林疏疏,绵雨滴沥,于是竹叶一地,花瓣一地。我触摸着月光的痕迹,又一次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你。紫鹃刚刚抹泪出去,我便提笔写给你,一封可有可无,却嘱咐紫鹃一定要给你的,你却不一定会收到的信。

  我刚刚去了桃花林,又是春了,桃花开遍。我轻轻悄悄拂过每一个枝梢。一个人的黄昏,两个人的.桃花林。记得那些花瓣吗,那些我不忍悲伤而葬了的花瓣?那堆葬花的土壤上开花了,依旧是桃花“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桃花林,一个注定伤心地。花魂葬,情思断,东风泣,人心死。我起身离开,欲走却欲留,那是记忆不开回首,甚是,不堪回首。我们的爱情注定是一个悲剧。记得《西厢记》吗?我羡于莺莺与张生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更慕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我,注定是一个悲剧,注定飘泊,注定与宝玉有缘无份的薄命人,“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如今的我宁愿回去几年前,哪怕为此,我独卧青灯古佛旁,独燃青灯诵黄卷,但是,又如何回到原先的几年前,进贾府这几年,有你陪伴,再回去,早已不是原先的原先了。“光阴荏苒须当借,风雨阴晴任变迁”。

  曾,夏夜,独倚斜日栏杆,凝望院门空掩,想象倘若你非贾府少爷,我非颦儿,只是一介平民,也许会美好吧!幻想终归幻想,一切早已真!宝玉,既然一切无力挽转,我也只能任泪倘,任心碎。当丫头们议论你将与宝姑娘共结连理,我呆坐,呆望……紫鹃找到我,我才发现我来到你院落前,敲了半晌门,只是无人应,只是你不在……

  我,恰是走在风中,那麽艰难,那麽悲伤,风中夹杂你的声音,夹杂你我的画面,夹杂你的眼神,夹杂我流不尽的泪。进府前,风会稍稍让人寒蝉:遇到你之后,风和煦了,当那一句让我痛彻心扉的话语传来,一瞬,风大了,雨也来了,是泪是雨早已不清,任他点点与斑斑,只是旧人与旧迹模糊了……我,一直在风中,累了,该休息了。就像一只没有脚的鸟,永远在风中穿行,唯一一次下地就是死亡时候。

  ……

  我又吟出一口血,绽放在地上。我问紫鹃它像什么,紫鹃哭着不作声,在我再三询问下,她说“像一滴泪,一滴心碎的泪”。我却摇了摇头,“不,它是一片桃花,像我一样,一生在风中,却顽强的立在梢头,而今,它累了,该落了,该落了。”我多想葬了它,却无力。

  泪淌,心碎……

  魂断魂断,魂断桃花林,

  梦湮梦湮,梦湮月夜阴。

  颦儿

  后记:写罢此信,黛玉伤痛欲绝,弥留之际,泪焚诗稿与衾帕,却将夹杂在诗稿中的此信烧毁。真如在风中,风大了,最后一丝情也卷走。黛玉,艰难在风中踱过,却恰是一切都没留下。关于宝玉之情,被风吹尽,了无痕迹,一片凄白。

红楼梦读后感12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红楼梦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叮铛文中明确指出,宝玉是荣国府的当然继承者,这个观点是错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继承制度一向是嫡长子继承制。父亲的爵位等不可分的东西是由正妻的长子继承,父亲的财产的主要部分也都由他一人继承,其余兄弟只能分得一小部分而已。(您说不公平?我也觉得不公平,不过总算有明确的规定,比一笔糊涂帐要好些。)如果嫡长子不幸先死了怎么办?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所得,若他没有儿子,才轮到其他的兄弟,按先嫡庶,后长幼(女的不算)的原则顺次排序,冠军通吃,亚军没份。您可别小看了这规定,它可是封建社会能够存在两千多年的基石之一,历朝历代对这一点都是大力维护的。就连皇帝也不例外。

  再看看红楼梦中的荣国府。顾名思义,荣国府是荣国公的府第,贾赦(宝玉的伯父)继承了先辈的爵位和财产,成为第三任荣国公,并拥有荣国府的所有权。若贾赦去世,荣国公和荣国府的继承顺序是:贾链(贾赦独子),贾政(贾赦之弟,宝玉之父),贾兰(贾政嫡长子贾珠之独子),宝玉(贾政嫡次子),贾环(贾政第三子)。也就是说,宝玉在继承顺序中只排位第四,这还不算贾链随时可能生儿子(生一个他往后挪一位),忘了,贾赦也可能生(一样在他前)呵呵。在正常的情况下,贾链会有儿子,贾兰也比宝玉年轻,所以宝玉永远没有机会取得荣国府。祖母疼他,只不过多给他一点私房钱罢了。至于他姐姐是贵妃所以对他有利就更可笑了,元春是宝玉的姐姐不假,可她不也是贾兰的亲姑姑吗?贾兰从小没父亲,元春对他难道不会多一份同情吗?退一万步说,元春要帮宝玉,她能怎么帮呢?封建社会的铁律她一个妃子是改不了的,除非要她怂恿皇帝治贾链,贾兰的罪,这,可能吗?所以,再次强调,当时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看得出来,贾宝玉要取得荣国府,是接近不可能。

  至于为什么有几个人看上了宝玉,非嫁给他不可,呵呵,我小人家对红楼不熟,不好瞎猜,能肯定的是,绝不是因为他是荣国府的继承者。

红楼梦读后感13

  第一次接触红楼是在我刚上初中时期,作为我小升初的礼物。《红楼梦》中,在众多神采飞扬、个性特征鲜明、充满血肉与情感的女性当中,两位女主角薛宝钗和林黛玉可谓平分秋色。两位女主在和贾宝玉的爱情纠葛中,虽然宝钗在贾府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权威人物贾母的首肯同意下,李代桃僵替代黛玉与宝玉圆房成亲,确立了荣国府二奶奶的地位;而黛玉因相思病卧床榻到绝望分高断痴情,忧郁悲愤殉情而死,一缕香魂绝尘而去,给后世的为读者留下无可奈何的辛酸和遗憾。就如同鲁迅所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当时迫不及待的、如饥似渴的就把它读完了,书中黛玉的纯真和宝钗的世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当时的我的世界观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存在灰色地带。可以说我一下就喜欢上了黛玉,喜欢她的真性情,喜欢她的风华绝代;而相对于宝钗讨厌她的事故,讨厌她的做作。而在现在回想起来,不禁为年少青春的我感到好笑和可爱。

  随着年龄长大和思想成熟,现在又一次看红楼却有了不同发现。若黛玉与宝钗穿越到现代,谁又更能立足于当下呢?同为大家闺秀,二人容貌出众、才学相当,但二人性格截然相反。在世人眼中,黛玉虽生性多疑敏感苛刻,但是可以看到她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一个真字。相比之下,宝钗的温柔敦厚大方,却总个昂人感觉做作造假之姿。假的东西总不及真的能够打动人心,黛玉的真心可以掩盖她的性格瑕疵,宝钗的.假意则遮住她在其他方面的光辉。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黛玉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又是书香世家,然父母相继去世只能与龙蛇混杂的荣国府看别人的眼色生活,所以她的孤高自诩、目下无尘更源于她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如果说书香世家讲究满腹诗书、诗词歌赋,那么皇商讲的则是生意人际的交往。宝钗生于这样的皇商家庭,学到的是人心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还有着和黛玉一较高下的才华,着实不易。宝钗奉行中庸,重现实讲实际。宝钗懂得明哲保生,困境中不忘给自己留有生存的余地。宝钗在评画世说过:该藏得要藏,该露的要露。而黛玉凡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往往一时口快与人发生矛盾与误会,为自己埋下祸根。

  在当今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一个人走的更远。黛玉才华横溢,风华绝代,固然让人怜惜,然宝钗大气也让人折服。她温柔贤淑,言辞谨慎,态度谦和,宽容大度。她能够对自己喜爱的亲近,对自己不喜爱的也不会断人拒绝,这正是当今大多数的我们要学习的。说宝钗圆滑也好,工于心计也罢,她却实是体贴入微、善于观察,而且她出事不张扬,春风细雨般帮助了很多人。她对香菱的庇护,对史湘云的慷慨仗义,对邢岫烟的体贴相助,以及对黛玉的殷殷教导。她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她人,只是所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

  虽然有些时候人们会更同情弱者,但生活是世故的,唯有坚强独立才能活下去。毕竟职场是强者的天下,适者生存是社会的淘汰法则。作者:蔡志华

红楼梦读后感14

  我恨生前未积缘,诗山书海伴流年无端坠入诗书梦,阅却三千烦恼文。——题记

  曾有人说过,将一本书,搁于小窗,任清风翻阅,亦是流年中的浓醉,醇香而清洒,而于我,独坐有风的幽窗畔,静心闲翻,亦是铭在岁月中的惊艳。

  世人俱赞《红楼梦》中诗词皆佳,然而又有多少人,入心地读过,入骨地思过,清浅地访过曹雪芹的心呢?惟有细细品来,才会显出别样的韵味。

  沁芳溪联曰:“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人赞之妙,妙于何处?此联不着一个“水”字,但笔起笔落之间,满纸便溢满了碧波漾漾。又如咏白海棠,林沁芳溪联曰:“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人赞之妙,妙于何处?此联不着一个“水”字,但笔起笔落之间,满纸便溢满了碧波漾漾。又如咏白海棠,林黛玉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被多少读者奉为绝唱,此诗之风骨,三分柔情七分愁,字字叩心,仿佛那一株白海棠就在那里,素白如雪,又凝了淡淡的幽怨,仿佛林黛玉也就在那里,如芙蓉含露,眉宇间是化不开的忧愁。反观咏絮之词,薛宝钗词尾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短短十个字,却是字字珠玑,完美概括了薛宝钗的人物心性。人曰:“以我手,写我心。”然而曹雪芹,一生筑一梦,“以我手,写众心。”却亦能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境界。纵有“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的用心,却更因曹雪芹广览群书,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书,都是他的.“掌上花,心头好”,所以,这一梦,才会穿越百年,令多少人沉于梦中,再难醒转。

  再读《红楼梦》,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牡丹亭》杜丽娘词云:“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多少人为红楼女儿的悲苦拿去扼腕叹息,清灵美玉陷泥淖,如一场戏,猜得着开头,却猜不到结尾。

  看似这不是命——若是真正坚强有才,就应当在府中变故之际明哲保身,免受泥淖之污。

  然实则这确是命——在吃人的封建礼教下,她们仅会吟风弄月,多愁善感,在家族靡溃之际,所能做的,仅是耳耳,有的流浪四方,无处为家,有的香消玉殒,魂归离根,锦绣年华付与断壁残垣……

  有多少人,沉醉于这一梦中,就这样眷了一生,念了一生,反却韶华空落,生了那满腹愁肠。只有书读百遍,其义方得“犹抱琵琶半掩面”,多少人穷极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信手翻书,浅吟而铭的,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那么,请托起一本书,无惧于波涛汹涌,自有山水相迎,读书,缘何?不过个中冷暖君自知,若有至淳、至真的气质与作为,便可在菲薄的流年,给自己找一方憩息的天地。

  潇湘馆联云:“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也不知林黛玉独坐潇湘幽窗是一种怎样的心境,然而我不必去想,在暖暖的落阳下,只是独坐一方角落,“幽窗读罢心已静。”

红楼梦读后感15

  我最喜欢的名著是《红楼梦》,这本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示了贾府的由兴到衰,更妙的是故事的开始以一个美好的神话为首,为这部古典名著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这部古典名著在华丽的文字下,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一曲《枉凝眉》唱尽了人间悲欢。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尤其是黛玉葬花更深深地打动了我,林黛玉有着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世俗之人难以理解她的心思,“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

  《红楼梦》不愧是经典名著,读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感人至深。

《红楼梦读后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里梦红楼——读《红楼梦》有感06-28

《红楼梦》的读后感02-20

《 红楼梦》读后感11-09

《红楼梦》读后感06-14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05

红楼梦读后感06-25

《红楼梦》读后感07-04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9-19

《红楼梦》读后感06-23

《红楼梦》读后感06-27

在线咨询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红楼梦读后感【汇编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读后感【汇编15篇】

红楼梦读后感1

  近日读完《红楼梦》,才明白到其妙处所在。

  《红梦楼》以贾、史、王、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的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了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 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机其真实地,生动的描写了十八世纪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回味,鉴赏。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歌,歌赋,音乐等各类的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毛,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养出来的。从而是她在十二金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的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账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的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他写的“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了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的研究,有法国评论家陈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西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红楼梦》是一本韵味悠然的书,是一本让人懂得不断反思的书。

红楼梦读后感2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书中人物的悲剧,一部作者的悲剧。曹雪芹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

  在大观园里可称得上是美女如云,可她自有一种与别人不同的美。清秀,优雅,还有些许孤傲。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论文学修养这自然不输给众姊妹。其实林妹妹也是个热心肠的姑娘,只是她很少把她的热心,和善摆在桌子上供大家赞赏罢了。 我一直很佩服她的文学修养。先暂且不说她的诗作,单是平时说话那一语双关的词句就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这么含蓄又丝毫不减语言的效力妙语也就只有她才能说的这般动人。她的《咏白海棠》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联想丰富自然,堪称是佳句。她的诗总给人一种风流别致的美感。但也有深沉悲伤的。《葬花吟》中“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道出了人生青春的短暂,对未来时光无限的忧愁。“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唱出了高洁的志向,不屈的.性情。每每读到这总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瘦弱的女子独自站在树旁轻声叹息,落花纷纷扬扬的和着她的泪花一起飘落。这落花的命运和她的命运竟如此的相似!她的见解是高于这个社会的,她的思想是先进的。可惜没有人去重视。只有一个宝玉和自己是知己。在这样的社会里又怎能让这个高洁的姑娘得到幸福呢?而这一切又岂是她能够改变的呢?所以她的一生注定是悲剧。可悲!可叹!

  林黛玉算是曹雪芹塑造十分成功的人物,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人们的心。没有人能否认她的美貌,很少有人不折服于她的才情,但总有一些人说起她的性格就用小心眼儿、刻薄、娇气来形容。我认为这有一些不公平。人们总会忽略她的身世,她现在所处的是怎样的一个家庭。一个孤儿,这是对她最真实地评价。我们还能要求她做到毫不设防的去关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吗?权势之争、家中亲人之间的争吵、主子和仆人之间微妙难言的关系等等,谁能保证这一切没有给她原本敏感的心带来负担呢?想想那个乐于教香菱学诗的黛玉,那个待紫鹃如同姐妹的黛玉,那个性情率真的黛玉。她的坚强让人感动,她的爱情和结局让人心痛。不是吗?

红楼梦读后感3

  一本红楼梦,一部旷世奇书,使多少痴情儿女因情而醉,因多少断肠人因感而伤。一个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一对痴情儿女的悲欢离合。在这“假来真去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轻轻切切,皆使我步入红楼。

  红楼的夜,皆融在了阑珊的灯火里,一轮醉月在冷凝出悬吟,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溶溶的明月在淡淡的晚风中亦真亦幻,我却一眼望到了潇湘馆,望到了那细细的龙吟,森森的凤尾;望到了它那“一带粉坦,里面数楹修舍。”通过窗棂,我望见了黛玉,她这时散着发,卧在榻上,静静地看着那些诗与纸在盈盈的火光中化为点点灰烬。

  最终,纤弱的手将一对儿旧帕也送入了火里,她的手颤抖着,深切的眸子里平静地倒映着火光,随后便将眼里蒸得水汽朦胧。她终是闭上了眼,嘴里念着:“宝玉,你好……你好……”终是静声,那位女子,如烟花,芳华刹那。

  黛玉,你在那人生的最后几瞬时,在想些什么?

  尘世里的初相见,他是贾府的嫡孙,你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他无忧无虑像一尾活泼的鱼,你心灰意冷像一头受惊的鹿。你们的相遇,像紫藤花与风的相见。紫藤花开,轻轻地放着香,随后一阵风来,吹过了花的心,也沾了一身花的香气。

  你们也曾书生意气去,挥斥方遒;也曾嬉戏欢笑,温言软语。是他让你从葬花的伤中走出,将贾府真正当成自己的家;他也曾在挨打之后送你一双旧手帕,你机敏聪慧,又怎会不知他的情意。你们男欢女爱,他不读,不考,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宝钗和袭人劝他,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他与你骨子里都有一种叛逆。

  你在贾府极端奢侈的生活中感到了一种不安,但你与他得这一生,只有那半生的缘分,你们彼此心心相印,是一对诗人,也是一对知己,你们追寻自由恋爱,你对他的爱冰洁透明,爱得一尘不染,但你们的.爱在那个封建的时代终究是一场悲剧。

  黛玉,你悔否?我想你不悔。你在最美的时光与他相遇,周身越是污秽不堪,他便越发得晶莹剔透,只不过明媚姣好的日子逐渐被封建的矛戳得千疮百孔。

  丁立梅曾说:“最好的爱情,原不是长厢厮守,而是爱而不得,怅然相望,无法牵手。是把彼此嵌进灵魂里,用一辈子去想、去念、去追忆。”这样的爱情很遗憾、很凄美,却也因此变得恒久,永生永世占据心头,开出一簇不败的相思花。

  所以宝玉在知黛玉死后,一身僧袍离开了家,削发为僧,了却尘缘,重振家业,最后和一僧一道出走。

  爱像水墨青花,尘缘相误,流年偷换,谁是谁的劫,这也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君生我亦生,君去我心亦归去。

红楼梦读后感4

  我始终的认为曹雪芹本身不是想表达那种形而上的所谓出世哲学,或者说他是为了表达一种个人信仰观点,也许我今天所分析的也并不是他当时内心所要表达的,但却会是他骨子里,灵魂里有这么一种潜意识的存在。

  就像我认识一个人要和他成为朋友,通过他和我的交流去洞察他这个人的本性,是我交朋友前必须要做的,这其实是一个道理,红楼梦这本书是曹雪芹的语言,我们不能只理解他语言的含义,而不去认识他内心的灵魂,有人说读书就是交朋友,书就是你要结交的朋友,想结交一个朋友,你不能只懂得他的语言,而要透过语言,了解他的本性。这就是白先勇和蒋勋他们解读的特点,他们只是了解了语言,没有深入到曹雪芹的灵魂中去,也许会误解,也许会歪曲你这个“朋友”的`意思,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仅供大家评断。

  红楼梦开篇曹雪芹其实是设计了这两个神话,一个是神瑛侍者,一个是石头,神瑛侍者的浇灌绛珠仙草和凡心偶炙我觉得是一种代表“情”的灵魂,于是这种灵魂最终给了贾宝玉,但同时给予贾宝玉的还有一块受到历炼而无才补天的石头,带着去温柔乡享福的欲望,这块石头也自然成了宝玉身体的一部分,他们和宝玉一起降生到凡间,这两者的结合就是一个真正的贾宝玉,他之后屡次的摔石头,其实本质就是一种情与欲望的偶尔冲突。

  来到凡间,通过贾宝玉的逐渐成熟,他受到警幻仙姑的告诫,这都是为了让他觉悟,觉悟这种“情”的不可依赖,当然点醒最终没有成功,因为人生往往是需要去经历,于是贾宝玉经历了人生,最终在晴雯死的时候,开始逐渐的醒悟,当晴雯尸体被焚烧的那一刻,他写出了“及闻櫘棺被焚,惭违共穴之盟”的《芙蓉女儿诔》,压垮宝玉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之后林黛玉的死,彻底的让宝玉“悬崖撒手”。

  但曹雪芹在开篇,为什么要设计一出让石头回归的戏?我们都知道,最后石头回归了大荒山,其实这才是一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重点,曹雪芹最后是把宝玉的那块有欲望的石头,让它回归到了石头的本真,而不是要诠释贾宝玉的出世,因为这块无才补天的石头,才是曹雪芹一开始寄托的灵魂,石头从无欲到历炼产生了欲望,最后通过温柔乡的经历,又回到了大荒山无稽崖,成为一块没有欲望的石头,一个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循环,最终无欲才是自己的灵魂解脱,这就是曹雪芹赋予石头所要表达的人生哲学。

  这让我想起《庄子》里的一种人生智慧,延伸出我们今天能理解的意思,就是你的幸福,源于你自己把你的欲望控制在你的获取能力之下,也就是说你的欲望要小于你的获取能力,你就是幸福的!这也许恰恰是曹雪芹的一种最后灵魂的回归,用石头来告诉我们,欲的缘起缘灭,而不是让我们出家当和尚,所以,贾宝玉只是一个皮囊,无才补天的石头才是曹雪芹,往往我们最先知道的,却是最后容易忽略的!

红楼梦读后感5

  名著自有名著的魅力,我初读红楼梦是在高中毕业的时候,那时候的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纠葛是我最感兴趣的;再读红楼梦是在参加工作之后不久,那时候书中人物关系是我最感兴趣的;三读红楼梦是教学工作中强调学生读名著的时候,故事情节是我最感兴趣的,这次读红楼梦是闲来无事的时候,这时候细品书中的语言是我最感兴趣的。

  缘起于我读了一本叫《宋词,我的忧郁抗体》,这本书的编者是陈梓伶和星佑,它是长沙岳麓书社20xx年出版的诗疗馆丛书。在书的第一辑冥想你的人生中的地首词是苏轼的西江月,我把原词写下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酒凄然北望。

  编者选了这首词是为了表现当时的苏轼为人生困扰,借曹雪芹的《好了歌》来排解忧愁。那好了歌引起了我的记忆,我把他背下来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女谁见了。

  这功名娇妻儿女都是人生中遇到的,牵引着自己努力经营的东西。我不谈它的内容,仅仅谈它的每句七字的表述,就让我难以割舍。再接下来的另一本书教《妙引宋词好口才》里引用了红楼梦里的“聪明累”又使我不舍。我还得说说这本《巧引宋词好口才,它是康林主编的,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xx年2月出版。这个“聪明累”就在该书的`205页下面,编者是在事理篇哲理中的弄巧成拙这个成语中的引用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句话的,它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的聪明累。

  我将“聪明累”内容呈上: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夫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邑悬悬半世心,好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曹雪芹的七字句吸引着我又读红楼梦。

  你看在第一回里,曹雪芹描写王熙凤的的时候,从外貌到内心写了个淋漓尽致,都是用的七字句。你看她头上戴的,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身上穿的缕金百蝶穿花袄,大红阳段窄裉袄,袄外面罩着五彩刻丝石青掛,褂子质地是银鼠,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粉面韩春伟不露,朱唇未起笑先闻“。”

  黛玉的描写更是恰如其分,宝玉的描写也是入木三分。

  我真是服了曹氏语言。

红楼梦读后感6

  《红楼梦》是一部我国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是清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这是一本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自古红楼一梦,痴了多少用情之人?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我只偏爱黛玉一人。

  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呵,竟是个可怜之人啊。一开始就如此,往后呢?含笑不语了。

  对我来说,黛玉葬花是最动情的一处。因晴雯置气,没听清是黛玉,便以宝玉的名义说话,将黛玉拒之门外。但黛玉却听到宝玉和宝钗的交谈声,并看到他们同行,躲起来暗自神伤。第二天宝玉找她,她去找其他姐妹,看见落花就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花落亦如人飘零,花柔亦如女儿柔。与花成为知音,惺惺相惜。与土一体,随土而化。

  不再说什么痴情怨女,这首葬花词的的确确是黛玉一生的写照。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全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已是消逝之花,在她心中依旧难能珍贵,这不仅是葬花,更是将自己身在这个社会的迷茫一同埋下。

  翻阅这《红楼梦》,再也没找到令我心动之人。黛玉啊黛玉,你可知你是如此的令人难舍。

  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可我偏爱这凄美犹怜的‘颦颦’。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心忧,她柔弱,但她又要强。海棠诗社大放光彩,家庭聚会不落人之后,用诗词书写着自己的`多情善感。

  黛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不喜封建束缚,甚哉!

  一段葬花吟,一曲流觞,成就一段属于潇湘妃子的传奇!

红楼梦读后感7

  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时间完整的读完了一本《红楼梦》。心里却难过到了极点,黛玉的那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也一直在我耳边回荡。红楼女儿悲惨的下场,令我感叹到叹息不已,而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堂”的惊天之变更让我沉思许久!

  想当初,宁荣二府繁华至极,不说别的,单是那一座大观园,就极尽奢华,正如刘姥姥说的“比画里画的还美”,可最后呢?大观园变成了衰草枯场,而曾经居住这里面那些美好的人物,也是死的死,走的走,一片凄凉。

  他们之所以导致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无止境的贪婪和欲望;是因为过度追求金钱与权势;是因为妄想不劳而获;是因为那吃人的封建礼制。若不是这些,大观园还是一座繁花似锦的世外桃源!

  想一想那些可爱的女孩: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沉稳乖巧的薛宝钗、精明能干的王熙凤、温柔善良的迎春、志气清高的探春、孤僻冷傲的惜春、宽宏豁达的湘云……

  每一个都那么的冰雪聪明,例如:“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每当看到关于黛玉的情景,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落泪。这个“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女孩,令我产生了无限的怜爱。无论是离愁别恨,还是草木枯荣,都会让她默然泪下。这个敏感细腻的女孩,或许她真是那株美丽的绛珠仙草,来到世间只为“还泪”吧。

  就像宝玉说的“这些女儿都是谁做的”,可到头来,黛玉泪尽而亡,宝钗独守空房,迎春受虐致死,探春远嫁他乡,惜春遁入空门,湘云不知所归……这其中的辛酸和悲哀,有谁能懂得,有谁能理解?

  而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贾宝玉,同样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通灵宝玉的化身,清灵、纯洁,他不喜欢读书,因为他不想考取功名,不想混迹于污浊的官场;他口无遮拦,因为他不愿意为封建礼数所束缚。宝玉于大观园中众姐妹的关系都很好,因为他懂得这些女孩的内心,能看到她们水一样清澈的心灵,但到后来,她们一个个离他而去……

  我已经不再把《红楼梦》看成是一部普通的小说了,它更像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写满了人间悲欢离合、社会百态。都说《红楼梦》所展现的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的悲剧,但无论如何,这曲红楼悲歌,仍旧让我感叹,让我不忍,让我深思!

  这本书是原著的精编版,章回经典,脉络清晰,是亲少年读者领略《红楼梦》艺术魅力的最佳版本。值得一提的是还在书中增加了名师导读,名师解析,好词好句,写作借鉴延伸,以供读者回味和借鉴,深刻领悟作品内涵,书中感人的情节,生动的人物配以精彩的场景美绘图。三春尽去,牡丹免不了凋零的命运,但其绝世芳华却成了永不抹去的经典,值得我们品味与回味!

红楼梦读后感8

  对于人生的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贾府往事一一列举在读者眼前。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一生历尽沧桑,就因如此,才写出了传唱千古,震慑人心的《红楼梦》。以《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推上了顶峰,给我们讲述了贾府从繁荣昌盛到抄家破亡的故事,从而又写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凄婉爱恋,把人生旅途中酸甜苦辣,变幻万千都跃然纸上。

  正是因为《红楼梦》这般精彩,所以让我们对人生有更多了体会,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们的人生,正是如诗如歌般的岁月,有过开心的笑容,有过伤心地泪水,有过真心的悔责。谁都有过失败,曹雪芹笔下的宁国公也如同所说。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部多姿多彩的小说,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只不过作者是我们自己罢了。人生如戏,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

  人生像一场旅途,正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说过:"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对啊,虽然有难关,但不怕的人才能挺过去。《红楼梦》中,钟鸣鼎食的宁荣府,最终也一蹶不振。人生几何,何必留恋人世繁华,不如努力拼一生,潇洒走一回。以免来去匆匆,白白流逝人生时光!想必这正是《红楼梦》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红楼梦章节阅读感悟读后感5

  《红楼梦》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和高鹗呕心沥血,把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跃然在纸上。《红楼梦》造就了众多不朽的艺术典型。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480余人,其中能给人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而宝玉、黛玉、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红楼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作者善于根据人物的`不同地位,以不同的手法,对人物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他们的特征。特别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他们往往具有复杂、多面的性格,不要说宝钗、袭人,即使像豪爽单纯的史湘云、道貌岸然的贾政,也不是由单一特征所构成的。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全书的主要内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也超出了”才子佳人“的模式。贾宝玉不是才高八斗、金榜题名的状元郎,而是蔑视功名利禄、”于国于家无望“的情痴林黛玉爱贾宝玉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从不曾劝贾宝玉去求什么功名利禄。正是在超脱了世俗偏见的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宝黛之间建立起相互爱慕高于其他一切的纯真爱情。

  这种爱情支持贾宝玉在冲破封建思想束缚的路上走得更远,爱情的毁灭使他割断了同封建家族的最后联系。贾宝玉最终弃世出家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彻底绝望实际上表达了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无情否定。

红楼梦读后感9

  红楼梦这部书,我看了数遍,从高中第一次拿到书,那么多年过去,这是为数不多还留的我身旁的书之一。86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是我在大学百看不厌的剧集,每一帧都是世间最唯美的画面。每每看书和电视剧,就是满心赞叹文字的细腻,画面的唯美,随着书中戏中主人翁的喜怒哀乐,也是而满心欢喜,时而悲戚,心有戚戚焉。

  两个月前,经朋友介绍,偶遇蒋勋细说红楼梦,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只要有时间,无论上下班路上还是去见客户的路上。甚至国庆节回家路上,面对十数公里的堵车长龙,披星戴月,在蒋勋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述中,体味着十二三岁少男少女的细腻心思,竟然没有了我贯有的浮躁和抱怨,反而非常享受这片刻的'宁静,甚至带着乐乐赏星赏月,异常觉得这个时刻的可贵和值得珍惜。

  通过蒋勋老师细说红楼梦,我才看到了红楼梦的宏大和伟大。通过细说红楼,我看到了曹雪芹的佛心,蒋勋老师的慈悲心。红楼梦通过蒋勋老师的讲解给我展现了:人际交往学,人性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学,以及电影脚本的角度,曹雪芹的蒙太奇写法。我能那么实质地感受到曹雪芹书写时的那种包容,那种心底的细腻,那种经过奢华后家族没落,又经过人情冷暖的那种悲凉。虽然我也爱红楼,喜欢红楼,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过可以通过蒋老师的眼睛看到这本书那么丰富的层面,可以那么慢的看一本书,那么细腻的捉摸每个人物的小心思,每个人物的角度,每个画面的细节,那一帧帧一面面,都是在向我展现人生的各种不同,人性的各种内在外在。

  蒋勋老师曾经说过,如果用一个字来说红楼梦,那就是“空”。曹雪芹那种容纳万物的心境来书写笔下的这三百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没有重叠,每个人都可以从他/她一出场一直到这个书的结束(前80回)都始终保留他自己的那个唯一的个性。在写作中曹雪芹化身成了这三百多个人物,即是大富大贵的显官达贵,又是身份卑微的赵姨娘,小红和道婆,所以曹雪芹就是那活生生地千面菩萨啊。蒋勋老师在一次次在细细解读时,那由衷发出的一次次赞叹,都让我感动,感动我可以通过蒋勋老师的解读可以那么深地触碰到曹雪芹的那种宽广无边的佛心,又被蒋勋老师的慈悲心所感动,没有蒋勋老师的慈悲心,我怎会有机会在我32岁这年就可以触碰到曹雪芹的佛心?曹雪芹的佛性和蒋勋的慈悲心,才能让我们体会到我们自己可能看不出来的那些文字背后隐藏的真实情感。

  带着阅历来读书,可以从书中找到感动自己心底的那一帧那一幕。

  把自己的阅读与大家分享,可能让听者看到自己眼中的读者和文字,可以没有阅历但是也可以经历。这可能就是大家一起读书的真正意义。

红楼梦读后感10

  “花开花落,花开满天。谁怜惜红色的芬芳,你埋花时认识谁?试着去看看春天花朵的凋谢,那是美死的时候。春天一过,我就不知道是不是花落人亡了!”

  水女人有水的感觉,黛玉,你把所有的悲伤都聚集在你的眉毛上,用眼泪。三月,所有的花都盛开了,你却用锄头轻轻地把一朵桃花放进锦囊,把一片青春的碎片连同你的眼泪一起埋进了土里。你唱得轻声细语,你的诗总是美丽的背后隐藏着一缕忧伤,淡淡的,却伤感到骨子里,开不开,剪不断。

  前世界情绪

  红楼梦是你今生的创伤。

  你是前世的一株深红色珍珠仙草。你徘徊在死亡的边缘。有了沈英侍者的浇水,你可以延年益寿。当他要去世界上散步时,你也会变成一个女性身体跟随。世界嘲笑你的愚蠢,嘲笑你的愚蠢,但谁知道,洒在你身上的露水已经渗入你的心,成为你沉重的承诺,这意味着一辈子的回报,一辈子的等待

  现代命运

  遇见他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巧合。如果我认识他几千年,那次会面是徒劳的。

  你离开了平静的生活,走进了豪华的大花园。好衣服好食物,贵重的器皿和宝物都不能平静你多愁善感的心。黛玉,你追求的是悠远祥和的生活,就像潇湘堂的竹影。在这座充满世俗气息的深宅大院里,你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但就是在这个花园里,你今生遇见了他。这一瞥就像千年的思念,未知的情感缠绕着你的心。也许爱的根源就是生命中的那一刻。深情千年,几次绕线。

  梦的'记忆

  往事的花瓣一朵接一朵地落下。是你的心随波逐流而去,是你对他的爱充满了隐藏。

  他走进你的生活,让你寂寞的心海多了一条你在乎的船,挥动你的心海。他欣赏你的芬芳和孤独。他理解你的悲伤和泪水。他成了黑暗中游荡的阳光,你成了他不可或缺的肋骨。从那时起,在这个宏伟的花园里,有一颗心可以紧紧依靠你。你可以一起吟诗、画画、嬉戏、看花木下的西厢。

  你的爱情就像一个清泉,没有任何污染,但面对世俗和封建势力,你只能烧掉手稿,打破迷恋,流干眼泪。屋外的笑声呼唤你内心的寒冷。红色充满了无情的地方,眼泪是你内心唯一的温暖。你的愚蠢是为了什么?你害怕你害怕你,直到最后一颗心死去。凡人世界尽头的界线被打破了。你还在犹豫什么?烧掉旧手稿,不是为了毁掉你和他的记忆。打破迷恋,不能打破手上的爱。最后?只有我想快点死,但我不能用你所有的眼泪洗心革面。当你死的时候,你低声说“宝玉,宝玉,你好…”

  黛玉,你的生命代表着最凄美的悲伤。叶子一般随风升起,盘旋,然后消失。当你用一生的眼泪来回报以前的甜蜜爱情后,你选择了带走记忆,留下牵挂。春天的花落了,人们埋葬了它们,枯叶落了,没有人收集它们。

  爱情引领红楼梦。带着泪水,你可以回到过去的世界。往事如梦千年。玉泪醒来,人的灵魂破碎。

红楼梦读后感11

  今夜,月淡,云浓,风啸,雨急。小院在几番风雨侵袭后,即转萧条。花又开了花又谢,云又涨了云又落,几番轮休,罗衾不耐复更寒,转眼满是怅惶。竹林疏疏,绵雨滴沥,于是竹叶一地,花瓣一地。我触摸着月光的痕迹,又一次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你。紫鹃刚刚抹泪出去,我便提笔写给你,一封可有可无,却嘱咐紫鹃一定要给你的,你却不一定会收到的信。

  我刚刚去了桃花林,又是春了,桃花开遍。我轻轻悄悄拂过每一个枝梢。一个人的黄昏,两个人的.桃花林。记得那些花瓣吗,那些我不忍悲伤而葬了的花瓣?那堆葬花的土壤上开花了,依旧是桃花“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桃花林,一个注定伤心地。花魂葬,情思断,东风泣,人心死。我起身离开,欲走却欲留,那是记忆不开回首,甚是,不堪回首。我们的爱情注定是一个悲剧。记得《西厢记》吗?我羡于莺莺与张生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更慕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我,注定是一个悲剧,注定飘泊,注定与宝玉有缘无份的薄命人,“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如今的我宁愿回去几年前,哪怕为此,我独卧青灯古佛旁,独燃青灯诵黄卷,但是,又如何回到原先的几年前,进贾府这几年,有你陪伴,再回去,早已不是原先的原先了。“光阴荏苒须当借,风雨阴晴任变迁”。

  曾,夏夜,独倚斜日栏杆,凝望院门空掩,想象倘若你非贾府少爷,我非颦儿,只是一介平民,也许会美好吧!幻想终归幻想,一切早已真!宝玉,既然一切无力挽转,我也只能任泪倘,任心碎。当丫头们议论你将与宝姑娘共结连理,我呆坐,呆望……紫鹃找到我,我才发现我来到你院落前,敲了半晌门,只是无人应,只是你不在……

  我,恰是走在风中,那麽艰难,那麽悲伤,风中夹杂你的声音,夹杂你我的画面,夹杂你的眼神,夹杂我流不尽的泪。进府前,风会稍稍让人寒蝉:遇到你之后,风和煦了,当那一句让我痛彻心扉的话语传来,一瞬,风大了,雨也来了,是泪是雨早已不清,任他点点与斑斑,只是旧人与旧迹模糊了……我,一直在风中,累了,该休息了。就像一只没有脚的鸟,永远在风中穿行,唯一一次下地就是死亡时候。

  ……

  我又吟出一口血,绽放在地上。我问紫鹃它像什么,紫鹃哭着不作声,在我再三询问下,她说“像一滴泪,一滴心碎的泪”。我却摇了摇头,“不,它是一片桃花,像我一样,一生在风中,却顽强的立在梢头,而今,它累了,该落了,该落了。”我多想葬了它,却无力。

  泪淌,心碎……

  魂断魂断,魂断桃花林,

  梦湮梦湮,梦湮月夜阴。

  颦儿

  后记:写罢此信,黛玉伤痛欲绝,弥留之际,泪焚诗稿与衾帕,却将夹杂在诗稿中的此信烧毁。真如在风中,风大了,最后一丝情也卷走。黛玉,艰难在风中踱过,却恰是一切都没留下。关于宝玉之情,被风吹尽,了无痕迹,一片凄白。

红楼梦读后感12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红楼梦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叮铛文中明确指出,宝玉是荣国府的当然继承者,这个观点是错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继承制度一向是嫡长子继承制。父亲的爵位等不可分的东西是由正妻的长子继承,父亲的财产的主要部分也都由他一人继承,其余兄弟只能分得一小部分而已。(您说不公平?我也觉得不公平,不过总算有明确的规定,比一笔糊涂帐要好些。)如果嫡长子不幸先死了怎么办?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所得,若他没有儿子,才轮到其他的兄弟,按先嫡庶,后长幼(女的不算)的原则顺次排序,冠军通吃,亚军没份。您可别小看了这规定,它可是封建社会能够存在两千多年的基石之一,历朝历代对这一点都是大力维护的。就连皇帝也不例外。

  再看看红楼梦中的荣国府。顾名思义,荣国府是荣国公的府第,贾赦(宝玉的伯父)继承了先辈的爵位和财产,成为第三任荣国公,并拥有荣国府的所有权。若贾赦去世,荣国公和荣国府的继承顺序是:贾链(贾赦独子),贾政(贾赦之弟,宝玉之父),贾兰(贾政嫡长子贾珠之独子),宝玉(贾政嫡次子),贾环(贾政第三子)。也就是说,宝玉在继承顺序中只排位第四,这还不算贾链随时可能生儿子(生一个他往后挪一位),忘了,贾赦也可能生(一样在他前)呵呵。在正常的情况下,贾链会有儿子,贾兰也比宝玉年轻,所以宝玉永远没有机会取得荣国府。祖母疼他,只不过多给他一点私房钱罢了。至于他姐姐是贵妃所以对他有利就更可笑了,元春是宝玉的姐姐不假,可她不也是贾兰的亲姑姑吗?贾兰从小没父亲,元春对他难道不会多一份同情吗?退一万步说,元春要帮宝玉,她能怎么帮呢?封建社会的铁律她一个妃子是改不了的,除非要她怂恿皇帝治贾链,贾兰的罪,这,可能吗?所以,再次强调,当时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看得出来,贾宝玉要取得荣国府,是接近不可能。

  至于为什么有几个人看上了宝玉,非嫁给他不可,呵呵,我小人家对红楼不熟,不好瞎猜,能肯定的是,绝不是因为他是荣国府的继承者。

红楼梦读后感13

  第一次接触红楼是在我刚上初中时期,作为我小升初的礼物。《红楼梦》中,在众多神采飞扬、个性特征鲜明、充满血肉与情感的女性当中,两位女主角薛宝钗和林黛玉可谓平分秋色。两位女主在和贾宝玉的爱情纠葛中,虽然宝钗在贾府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权威人物贾母的首肯同意下,李代桃僵替代黛玉与宝玉圆房成亲,确立了荣国府二奶奶的地位;而黛玉因相思病卧床榻到绝望分高断痴情,忧郁悲愤殉情而死,一缕香魂绝尘而去,给后世的为读者留下无可奈何的辛酸和遗憾。就如同鲁迅所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当时迫不及待的、如饥似渴的就把它读完了,书中黛玉的纯真和宝钗的世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当时的我的世界观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存在灰色地带。可以说我一下就喜欢上了黛玉,喜欢她的真性情,喜欢她的风华绝代;而相对于宝钗讨厌她的事故,讨厌她的做作。而在现在回想起来,不禁为年少青春的我感到好笑和可爱。

  随着年龄长大和思想成熟,现在又一次看红楼却有了不同发现。若黛玉与宝钗穿越到现代,谁又更能立足于当下呢?同为大家闺秀,二人容貌出众、才学相当,但二人性格截然相反。在世人眼中,黛玉虽生性多疑敏感苛刻,但是可以看到她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一个真字。相比之下,宝钗的温柔敦厚大方,却总个昂人感觉做作造假之姿。假的东西总不及真的能够打动人心,黛玉的真心可以掩盖她的性格瑕疵,宝钗的.假意则遮住她在其他方面的光辉。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黛玉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又是书香世家,然父母相继去世只能与龙蛇混杂的荣国府看别人的眼色生活,所以她的孤高自诩、目下无尘更源于她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如果说书香世家讲究满腹诗书、诗词歌赋,那么皇商讲的则是生意人际的交往。宝钗生于这样的皇商家庭,学到的是人心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还有着和黛玉一较高下的才华,着实不易。宝钗奉行中庸,重现实讲实际。宝钗懂得明哲保生,困境中不忘给自己留有生存的余地。宝钗在评画世说过:该藏得要藏,该露的要露。而黛玉凡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往往一时口快与人发生矛盾与误会,为自己埋下祸根。

  在当今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一个人走的更远。黛玉才华横溢,风华绝代,固然让人怜惜,然宝钗大气也让人折服。她温柔贤淑,言辞谨慎,态度谦和,宽容大度。她能够对自己喜爱的亲近,对自己不喜爱的也不会断人拒绝,这正是当今大多数的我们要学习的。说宝钗圆滑也好,工于心计也罢,她却实是体贴入微、善于观察,而且她出事不张扬,春风细雨般帮助了很多人。她对香菱的庇护,对史湘云的慷慨仗义,对邢岫烟的体贴相助,以及对黛玉的殷殷教导。她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她人,只是所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

  虽然有些时候人们会更同情弱者,但生活是世故的,唯有坚强独立才能活下去。毕竟职场是强者的天下,适者生存是社会的淘汰法则。作者:蔡志华

红楼梦读后感14

  我恨生前未积缘,诗山书海伴流年无端坠入诗书梦,阅却三千烦恼文。——题记

  曾有人说过,将一本书,搁于小窗,任清风翻阅,亦是流年中的浓醉,醇香而清洒,而于我,独坐有风的幽窗畔,静心闲翻,亦是铭在岁月中的惊艳。

  世人俱赞《红楼梦》中诗词皆佳,然而又有多少人,入心地读过,入骨地思过,清浅地访过曹雪芹的心呢?惟有细细品来,才会显出别样的韵味。

  沁芳溪联曰:“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人赞之妙,妙于何处?此联不着一个“水”字,但笔起笔落之间,满纸便溢满了碧波漾漾。又如咏白海棠,林沁芳溪联曰:“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人赞之妙,妙于何处?此联不着一个“水”字,但笔起笔落之间,满纸便溢满了碧波漾漾。又如咏白海棠,林黛玉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被多少读者奉为绝唱,此诗之风骨,三分柔情七分愁,字字叩心,仿佛那一株白海棠就在那里,素白如雪,又凝了淡淡的幽怨,仿佛林黛玉也就在那里,如芙蓉含露,眉宇间是化不开的忧愁。反观咏絮之词,薛宝钗词尾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短短十个字,却是字字珠玑,完美概括了薛宝钗的人物心性。人曰:“以我手,写我心。”然而曹雪芹,一生筑一梦,“以我手,写众心。”却亦能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境界。纵有“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的用心,却更因曹雪芹广览群书,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书,都是他的.“掌上花,心头好”,所以,这一梦,才会穿越百年,令多少人沉于梦中,再难醒转。

  再读《红楼梦》,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牡丹亭》杜丽娘词云:“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多少人为红楼女儿的悲苦拿去扼腕叹息,清灵美玉陷泥淖,如一场戏,猜得着开头,却猜不到结尾。

  看似这不是命——若是真正坚强有才,就应当在府中变故之际明哲保身,免受泥淖之污。

  然实则这确是命——在吃人的封建礼教下,她们仅会吟风弄月,多愁善感,在家族靡溃之际,所能做的,仅是耳耳,有的流浪四方,无处为家,有的香消玉殒,魂归离根,锦绣年华付与断壁残垣……

  有多少人,沉醉于这一梦中,就这样眷了一生,念了一生,反却韶华空落,生了那满腹愁肠。只有书读百遍,其义方得“犹抱琵琶半掩面”,多少人穷极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信手翻书,浅吟而铭的,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那么,请托起一本书,无惧于波涛汹涌,自有山水相迎,读书,缘何?不过个中冷暖君自知,若有至淳、至真的气质与作为,便可在菲薄的流年,给自己找一方憩息的天地。

  潇湘馆联云:“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也不知林黛玉独坐潇湘幽窗是一种怎样的心境,然而我不必去想,在暖暖的落阳下,只是独坐一方角落,“幽窗读罢心已静。”

红楼梦读后感15

  我最喜欢的名著是《红楼梦》,这本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示了贾府的由兴到衰,更妙的是故事的开始以一个美好的神话为首,为这部古典名著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这部古典名著在华丽的文字下,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一曲《枉凝眉》唱尽了人间悲欢。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尤其是黛玉葬花更深深地打动了我,林黛玉有着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世俗之人难以理解她的心思,“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

  《红楼梦》不愧是经典名著,读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