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兔和猫读后感

时间:2023-08-10 12:30: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兔和猫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兔和猫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兔和猫读后感

兔和猫读后感1

  文中在前面描写了那一对大兔子的可爱之处与作者为何如此喜爱这一对大兔子,对兔子外貌的描写的出神入化,“竖一直了小小的通红的长耳朵,动着鼻子,眼睛里颇现惊疑的神色”,对兔子的动作习性也有具体的描写“孩子们时时捉他们玩耍;他们颇和气,竖一起耳朵,动着鼻子,驯良的站在小手的圈子里,但一有空,却也就溜开去了。”这句话主要写了孩子与兔子玩耍时,兔子所表现出来动作,行为特点。“他们忽而自己掘土了,掘得非常快,前脚一抓,后脚一踢,不到半天,已经掘成一个深洞,第二天,他们便将干草和树叶衔进洞里去。”在这句话中,我们看出兔的一种习性,喜爱掘土。也可以明白为什么有成语叫做“狡兔三窟”。在描写兔子如何掘洞时,作者刻意运用了许多动词,如“抓”,“踢”,“掘”等等,更能生动形象的让读者了解当时兔子掘洞的情景。

  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读出,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角:兔和猫。在前面,我们可以读出对兔子细微的描写。但猫在这里充当的是一个反面的'角色,是一个反面角色,是一个谋害兔子的凶手,最后被作者杀死,自然也就不会对猫本身有细致的描写,而是通过几个配角,如三太太,“我”,对猫的看法,来衬托出猫的恶毒。这种写作手法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杀死猫做为结尾,我个人认为,真是“天经地义”,反面角色得以恶惩,并展现了作者一种惩恶扬善的观念。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要学习作者对正面角色的细微描写,也要学习对反面角色进行衬托的描写手法!

兔和猫读后感2

  《兔和猫》这是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文章通过可恶的大猫吃掉了作者所喜爱的白兔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弱小的同情,对随意欺凌弱小者的憎恨;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反对无原则“修善”的主张。

  “这一对白兔,似乎离一娘一并不久,虽然是异类,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天真烂漫来。但也竖一直了小小得通红的耳朵,动着鼻子,眼睛里颇现些惊异的神色……”“这小院子里有一株野桑树,桑子落地,他们最爱吃,便连喂他们的菠菜也不吃了。乌鸦喜鹊想要下来时,他们便弓着身一子用后脚在地上使劲地一弹,嚯的一声直跳上去,像飞起了一一团一雪,鸦鹊吓得赶紧走,这样的几回,再也不敢来了……”

  确实后来这一对白兔的两个孩子被“可恶的'”“一匹大猫”吃掉了。所以鲁迅一直以来非常讨厌猫,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提到过;甚至后来起了要把这一批大猫用氰酸钾给毒死的念头!

  在现实社会中,难道可以一味“修善”而宽恕抉人吗?鲁迅之死都坚持这个主张,请看他那篇写于1936年9月5日,可以当作遗嘱来读的《死》,那上面斩钉截铁般的声明道:“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不恕敌,不“修善”,这是鲁迅的人生信条,他终生奉行并至死不移。

  鲁迅是那样的黑白分明,在他的眼睛里是没有灰色这种颜色存在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当然我是不能用鲁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更何况我也没有那么“高级”的敌人!虽然是这样,至少有一点我还可以学习并且做到,那就是——认真的态度。

兔和猫读后感3

  文中在前面描写了,那一对大兔子的可爱之处与作者为何如此喜爱这一对大兔子,对兔子外貌的描写的出神入化,“竖直了小小的通红的长耳朵,动着鼻子,眼睛里颇现惊疑的神色”,对兔子的动作习性也有具体的描写“孩子们时时捉他们玩耍;他们颇和气,竖起耳朵,动着鼻子,驯良的站在小手的`圈子里,但一有空,却也就溜开去了。”这句话主要写了孩子与兔子玩耍时,兔子所表现出来动作,行为特点。“他们忽而自己掘土了,掘得非常快,前脚一抓,后脚一踢,不到半天,已经掘成一个深洞,第二天,他们便将干草和树叶衔进洞里去。”在这句话中,我们看出兔的一种习性,喜爱掘土。也可以明白为什么有叫做“狡兔三窟”。在描写兔子如何掘洞时,作者刻意运用了许多动词,如“抓”,“踢”,“掘”等等,更能生动形象的让读者了解当时兔子掘洞的情景。

  从这篇的题目就可以读出,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角,《兔和猫》。在前面,我们可以读出对兔子细微的描写。但猫在这里充当的是一个反面的角色,是一个反面角色,是一个谋害兔子的凶手,最后被作者杀死,自然也就不会对猫本身有细致的描写,而是通过几个配角,如三太太,“我”,对猫的看法,来衬托出猫的恶毒。这种写作手法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杀死猫做为结尾,我个人认为,真是“天经地义”,反面角色得以恶惩,并展现了作者一种惩恶扬善的观念。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要学习作者对正面角色的细微描写,也要学习对反面角色进行衬托的描写手法!

兔和猫读后感4

  “这一对白兔,似乎离娘并不久,虽然是异类,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天真烂漫来。但也竖直了小小得通红的耳朵,动着鼻子,眼睛里颇现些惊异的神色……”“这小院子里有一株野桑树,桑子落地,他们最爱吃,便连喂他们的菠菜也不吃了。乌鸦喜鹊想要下来时,他们便弓着身子用后脚在地上使劲地一弹,嚯的一声直跳上去,像飞起了一团雪,鸦鹊吓得赶紧走,这样的几回,再也不敢来了……”

  “可恶的是一匹大猫,常在矮墙上恶狠狠的看……”

  确实后来这一对白兔的两个孩子被“可恶的”“一匹大猫”吃掉了。所以鲁迅一直以来非常讨厌猫,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提到过;甚至后来起了要把这一批大猫用氰酸钾给毒死的念头!

  这是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文章通过可恶的大猫吃掉了作者所喜爱的`白兔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弱小的同情,对随意欺凌弱小者的憎恨;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反对无原则“修善”的主张。在现实社会中,难道可以一味“修善”而宽恕恶人吗?鲁迅之死都坚持这个主张,请看他那篇写于1936年9月5日,可以当作遗嘱来读的《死》,那上面斩钉截铁般的声明道:“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不恕敌,不“修善”,这是鲁迅的人生信条,他终生奉行并至死不移。

  鲁迅是那样的黑白分明,在他的眼睛里是没有灰色这种颜色存在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当然我是不能用鲁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更何况我也没有那么“高级”的敌人!虽然是这样,至少有一点我还可以学习并且做到,那就是——认真的态度。

【兔和猫读后感】相关文章:

猫和兔的对话08-17

城里的猫和乡下的猫08-15

城市猫和乡村猫08-15

兔和花蛇08-15

松鼠和灰兔08-15

猫和狗06-28

猫和狗06-30

鱼和猫07-26

老鼠和猫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