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1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波诡云谲的时代;三国,是一个铁马金戈、轰轰烈烈的时代。
我想,只要一提《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大家一定众说纷纭。有的会说:“关羽是一个仗义执言、豪爽、武艺高强、勇敢的人。”也有人说:“我喜欢张飞,他义气过人,胆量无人能比,而且有时还会用一点小计谋。”我想大部分人一定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但我却不喜欢他们,我最崇拜的人物就是曹操。大家一定大为惊讶,肯定会说,你怎么崇拜这样的奸雄呢?
以往,我也这么认为。可是后来,爸爸告诉我,《三国演义》的作者站在蜀国一边,对诸葛亮和刘关张特别喜欢,所以,与他们为敌的曹操就倒了大霉啦。其实我们的安徽老乡曹操是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他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甚至还是文学家。
接受爸爸的指点,我又一次重读了《三国演义》。这次,我不再像以往那样戴有色镜看曹操,越读越发现曹操令人起敬。
曹操!我为你的军事才能所折服,对你的人格魅力无比钦佩。更为你的生机勃发,勇于进取的政治家风度所赞叹!是你为统一乱世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你让多年的东征西战停止,让长江以北大片土地上的百姓摆脱了战乱之苦。还是你通过屯田制度解决了大部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你体恤百姓,保持农业生产,以民为本的思想,深得民心。在当时的乱世能给一方百姓统一安定的人,无论如何都应该受到尊敬。
曹操你求贤若渴,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你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经过不懈努力,你搜罗了大量人才。一时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对于有才干的人,你不计前嫌。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你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于你。你问他:“你从前为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请罪。你不仅不治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你值得我们敬仰,还因为你有着广阔的胸怀。赤壁之战惨败后,你并未一蹶不振,而是笑着说:“今北方仍由我所据。”甚至为此三次大笑,足见你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
曹操我欣赏你的文学素养,更喜欢你的诗赋文章,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据我查阅有关资料,你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甚至连你的两个儿子都深受你的影响,成为文学史上千古流芳的人物。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在诗词中写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可以说,曹操德才兼备,为国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尽管你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都无损于你的高大,你的雄才大略,你的才华横溢,你的名传千古。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曹操自己也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也的确如此。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它不能被当作历史去读。我感谢它的作者罗贯中老先生,尽管老先生不喜欢曹操,但还是高度肯定了曹操的大智大勇,曹操的坚韧不拔,曹操的气吞山河。我们中华民族一度沉沦多年,如今正处于全面复兴的新时期。让我们从老祖宗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身上汲取智慧,汲取道德素养,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2
现在我读完了《三国演义》,是公园前二百多年的故事,三个国分别是魏、吴、蜀。魏国是220年到265年;吴国是222年到280年;蜀国是221年到263年。
里面讲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斩了黄巾。随后又出现了曹操、孙权,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是蜀国被魏国灭掉,而魏国、吴国被晋国灭,晋国平定了天下。 里面最主要讲的就是蜀国。他们几乎打的全是胜仗,还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他们杀死的'别国将领最多,但是他们也没活多长时间,关羽是中了敌人的圈套;张飞是被两个小将杀的;赵云是老死的;马超是病死的;黄忠是中箭而死。不过诸葛亮很聪明,把许多人都归到他们国了。 魏国的王是曹操,他很奸诈,但因为不肯治病而死。曹丕接了王位,但不久病故。 吴国的王是孙权,他活了很长时间,而且吴国是最后一个灭亡的看来吴国还是真的很不错的。 还有一些人有一些品质:比如关羽很忠勇,张飞很正直,曹操很奸诈,典韦很粗暴等。 从里面我还学到了两个知识:光有勇不行,还要有谋和要团结协作。 里面的内容真精彩。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3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览,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赞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是曹操,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是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芳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底任用官史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立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才,巧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候,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荐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了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史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以前为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我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人才,有反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过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依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欲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符中的名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4
“滚滚长江东流,浪淘尽英雄。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青山依旧在,夕阳几次红。河边的白发隐士早已习惯了岁月的变迁。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许多事为笑点酬。”每当这个《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就会想起四大名作之一的——《三国演义》。
奸诈的曹操,仁慈的刘备,小心眼的周瑜,谨慎的孔明,勇敢的张飞,还有狄咸的昏庸。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其中,诸葛亮是我最喜欢的。
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文笔干练,足智多谋,这让周瑜非常嫉妒。于是对诸葛亮说:“水上作战最好的武器是弓箭。三天造不出十万箭,完不成就严惩。”但是诸葛亮没有慌。他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一个雾蒙蒙的早晨,我向曹操借了十几万支箭,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还有一次,诸葛亮因误用马谡而失去了战略要地——亭,魏将军司马懿乘势率领十五万大军涌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将领,只有一群文官,率领的`五千大军有一半去运粮草,城里只剩下两千五百兵。当他们听到司马懿的军队来了的消息时,他们惊慌失措,向前看去。只有诸葛亮很冷静。他爬上城楼观看后,对众大臣说:“不要慌,我可以用一点策略要求司马懿撤军。”后来诸葛亮叫人把旗子都藏起来,士兵们站着不动。如果有人私自出去,弄出很大的响声,立即斩首。他们还告诉士兵们打开四扇门,并派20名士兵装扮成人,清扫每扇门上方的街道。诸葛亮套上鹤,戴上高高的黑丝绶带围巾,领着两个小男生,拿来一架钢琴,在城内敌楼前的栏杆上坐下,慢慢地弹着钢琴。司马懿多疑的性格使他认为城中有埋伏,于是撤军。可见诸葛亮是多么聪明的利用敌人的性格去战斗!
其次,我喜欢关羽。
关羽,字云长。他勇敢足智多谋,技术惊人。“独骑千里”、“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都显示了关羽的勇敢。关羽的忠义惊天动地,泣鬼神。“身在,身在汉”的说法由来已久。书中记载:“曹操喜爱云长的武功才能,想为己所用,所以待之甚厚。”即便如此,他还是没能赢得关羽的心。后来有人叹了一句诗:“奸若蹉跎,虚礼相待。你知关羽不降曹?”关羽的气息惊心动魄。“刮骨疗伤”的非凡精神代代相传。书上说:“华佗用刀刮骨头,他知道声音。账户上的人都黯然失色。关公喝酒吃肉,说话下棋,没有痛苦。”虽然华佗医术高超,但能忍受这种痛苦而不露脸的真实数字却是凤毛麟角。
三国演义里,虽然有英雄的人,但也有奸诈的人。曹操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被称为叛徒,但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和刘备谈英雄时,他说:“当今世界,只有你和我两个英雄。”刘备吓得把筷子掉在地上,假装怕雷,蒙混过关。他统一魏,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的所有策略都可以统一整个世界。然而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之战中,他失去了蔡郅、张赟这样的好将军,只是因为周瑜的小计划,这也导致了他们缺乏水军的好将军,没有看穿庞统提供的一系列策略。结果他被打败了,全军覆没。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有风格,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三国演义》值得一读!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5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一定会觉得非常难过,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所以,我们要打开诚信的大门,要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提起这首《临江仙》,最先想起的,都是《三国演义》吧。那本裹挟着厚重的历史感,夹杂着尔虞我诈的战争阴谋,那无数个鲜活的人物,就如同这首词一般,演绎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在我心里,无愧于四大名著之首。首先便是那些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就如林俊杰在歌里唱道:“不是英雄不读三国”雄才大略如曹操,礼贤下士如刘备,江东霸主如孙权,神机妙算如诸葛亮……每一个,都令人神思,令人向往。
第一个自然是诸葛亮,试问哪个孩子不喜欢诸葛孔明?他的,草船借箭、智取华容、三气周瑜,他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以至于我们常常将他神化了——看吧,就这一段话,我便用了三四个神。可是这样一个神,他也会犯错,也会生老病死,这是多么难以置信的事!读到诸葛亮命陨五丈原的时候,我立刻就把书扔了,消沉了好几天,再读,也意兴阑珊。那种感觉,一个词来描述的话,大概是幻灭吧,偶像破灭的.失落。也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应该允许别人犯错,应该推己及人,毕竟,谁都不是神。
我想,作者所描写的,也有一个个现实的无奈与悲剧吧,如诸葛亮,如诸葛亮所代表的蜀国。哪怕是作者笔下的“主角”,也免不了鞠躬尽瘁的臣子病死他乡,最后一任帝王乐不思蜀,国土换一个新主,我们有太多的喜剧作品,可生活却是送上桌的食物,装在一个个餐具与杯具之中。可是,就像开篇说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自哀自叹也不过一世,是非成败转头空,倒不如满怀希望去迎接伤感。
有人说,三国中魏国最强,兵力最多,国土最大,曹操与司马懿更是双强联手。可我却觉得,魏国也只能强大一瞬,曹操与司马懿虽然都很厉害,可他们二人野心极大且生性多疑,各个怀疑这怀疑那,君臣之间不信任,国家又怎么会繁荣?在信任这点上,蜀国倒是一个榜样,君王刘备用人果敢,为了贤臣可以三顾茅庐;文有诸葛孔明,足智多谋自不必多说,武呢,关羽张飞赵子龙为蜀国打下多少国土,保护了刘备多少次?而君臣之间,他们互称兄弟,关羽死后,张飞气红了眼,刘备眼泪止不住,仁义之至。信任,是任何珍宝都抵不上的,如此美丽,如此重要。
可虽然刘备在信任这点上令人佩服,其人,我却不怎么喜欢,在我眼里,他甚至不敌曹操十分之一。曹操身为贵族,论文学论政治论军事自然比刘备强了不止一星半点,就如《短歌行》,刘备可能写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再说形象,一哭一笑。说实话,我最不能忍的还是刘备的哭,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为何要哭呢?为何不能向曹操一样笑呢?笑对人生,自信而豪气,难道不是更好的方式吗?但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许正因为刘备的哭,才造就了刘备的明与仁,宽厚与民心。
逝者如斯夫,那个战火纷飞的三国,也渐渐暗淡,只留下白纸黑字,凭我们各自抒发情怀,凭我们追忆那卧龙诸葛、奸雄曹操、那厚重的,我们的,精神宝典。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时代,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翻开《三国演义》,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很多身经百战和足智多谋的英雄,如刘备、关羽、张飞……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常山赵子龙和诸葛亮。赵子龙是英勇无比,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在孙权和曹操十万大军的夹击下还是保护了刘阿斗,杀死了很多敌军,逃回了蜀国。不幸的是他没有和诸葛亮一起“六出祁山”,当时赵子龙病逝后,诸葛亮说了一句话,“子龙病逝就像断了我的一臂”。诸葛孔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被请出了茅庐,协助刘备统一天下大事,他计谋多端,深谋远虑,他的病逝让人十分惋惜、悲叹,他的病逝让蜀国不能统一天下,但是人们铭记他的品德、智慧。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表达出了对诸葛亮深深的追思。
一位位英雄人物,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要做一个有胆有识的少年。
“胆”是在第一次走夜路中。记得以前我很怕一个人走夜路,有一次,老爸骗我去超市买东西,结果半路上没了影儿,我看着周围,一片漆黑。只有几户人家开着灯,这宛如星星之火的光亮无法给予我勇气,我本想要就原地等爸爸,可是我想:“等也没用,还不如找来的实际。”于是我在心里默念:“加油,你是最棒的。想想你的偶像赵云,他在万人中救一个婴儿,还毫发无伤,你就走个夜路,怕什么?”我鼓起勇气,想着超市的去路,终于在门口找到了“满载而归”的的爸爸。
而“识”则在一次“撕名牌大战”中。大家都知道,撕名牌已经成了一个红遍大江南北的游戏。于是我也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撕名牌。我是这一次的能力者,作为经验最丰富的人,撕名牌还不易如反掌?我潜伏在一个角落里,准备来个出其不备,一举撕掉所有人的名牌,突然,有两个人来了,是六号和四号,最强的两个,他们一转身,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撕拉”两个人被我撕掉了。我继续潜伏着,可其余的四个人竟然围成一个方阵,让我我无计可施。我一想,有了,板王平引过来,然后我各个击破。我扔出一根木棍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好机会,我冲上去撕掉了两个人的名牌。我在一个转身把另外两个给撕掉了。
看了《三国演义》,我就立志一定要做一个有胆有识的少年。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8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出的,是一本古代的历史的'一本书。书内有许许多多人物和国家,他们为了占领地盘,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有三个国家分别是蜀、魏、吴。每个国家都有领袖。领袖旁边,便是军师。蜀国的军师是最聪明的———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善知人,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战。
我最深刻的部分是:三顾茅庐,故事是这样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去拜见诸葛亮三次,但诸葛亮三次都不在。后来,刘备又去拜见他,张飞说:”如果,他不来,我就绑他来。”刘备说:”你们不懂得尊敬人才,你们这次就别去了。”关羽、张飞答应不再无礼。然后三人就去拜访了。离诸葛亮家还有三公里,刘备就下马步行了。到了诸葛亮家后一位童子出来,他说,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说,不要叫醒先生。刘备随后进了草堂。等了几个时辰后,诸葛亮把他请进屋里。
后来,诸葛亮下了山,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和他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对着张飞、关羽说:”我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如同鱼儿得到了水一样。”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9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受益匪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书中聊聊几笔就把英雄的非凡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故事也同样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战最为出色。使读者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三国演义》一书不愧为名著!值得一读啊!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10
读了《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书中200多个人物栩栩如生,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时统一的一系列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话让我对英雄的含义产生的新的理解,三国中诸葛亮的“智绝”,关羽的“义绝”,曹操的“奸绝”,刘备的忠于汉室,周瑜的心胸狭隘,张飞,鲁肃,姜维,赵云,庞统……各个特点鲜明。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世出英雄,刘备饮酒时结识了卖酒屠猪的张飞,逃难江湖的关羽,桃园三结义。他为匡扶汉室,剿灭黄巾。又遇董卓,郭汜,曹操等汉室奸臣,在走投无路之时遇到镜水先生为他出谋划策。三顾茅庐之后,孔明协助刘备讨贼匡扶汉室,夺得汉中,益州等地。在众将的逼迫之下,进位汉中王,正位续大统。关羽,张飞被杀,为血弟恨他兴兵伐吴。但他以为凭雄厚的兵力定能取胜,连营七百里。被陆逊烧尽。致使他白帝城托孤。他虽没有完成“匡扶汉室,攘除奸凶,还于旧都”的重任,但他一生中宽人爱民,礼贤下士,足智多谋,是一代“枭雄”,为很多人所敬服。
让我感悟最深的是关羽的“义绝”,他在败给曹操之后,为保证二位夫人的安全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屡立战功。曹操给他了无数的财富,但他丝毫没有动心。在知道兄长的消息后,得到赤兔马。不辞而别,不分日夜带着嫂嫂往刘备那赶去。因没有曹操的文凭,一路上历经坎坷。各关拒不放行,便只能五关斩六将。曹操在兵败之后,败走华容道。关羽为报曹操的`恩情,不顾立下军令状的杀头之罪,义释曹操。后来荆州失守,刮骨疗毒,败走麦城,最后被杀。他的一生可谓是壮烈的。
诸葛亮的“智绝”也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难得的一位忠臣,他为报刘备的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在白帝城受刘备托孤,帮扶庸主刘禅。从三顾茅庐起他就辅助刘备,在一旁出谋划策。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七星台祭风,三气周瑜,巧布八阵图,七擒孟获,空城计,以木像使司马懿丧胆……这都是他的所作所为,令人叹为观止。若没有他的辅助,刘备可能早以死于乱世之中,周瑜也不会有火烧赤壁的壮举。就是因为他超人的才智,才会引起心胸狭隘的周瑜的嫉妒之心,他曾多次想要杀害孔明,但却被孔明用智慧一一化解了。当他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之箭的难题来为难孔明时,他的野心已完全暴露了出来,但孔明早以预料三天后有大雾,将期限改为三天。于是,借雾草船借箭,令周瑜也为之折服。后来,孔明三气周瑜,周瑜气量狭小,智不如人。为置孔明于死地,他赔了夫人又折兵,自讨没趣,最后连自己都被诸葛亮给气死了。当陆逊凭智慧大破刘备的雄师之时,自己也陷入孔明早已布置好的八卦阵中,陆逊也自叹不如孔明。面对蛮横无理的南蛮王孟获,孔明是苦心感化,七擒七纵,孟获每次以不同的计谋来加害孔明,但都被识破,最后使得孟获心服口服。当孔明用计谋将司马懿困入陷境时,但天公不作美,天下大雨,浇灭了大火。诸葛亮一生操劳而死。在死之后他以木像退司马,用锦囊计杀魏延。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中人物有长有短,人物特点鲜明,各具其态。总的来说,真本书值得我们学习。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11
从今年寒假开始,我不仅粗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还细看了52集动漫版的`《三国演义》这部动画片,使我增长了见识。
其中桃园结义、连环计、草船借箭、单刀赴会、空城计等等故事真是精彩。其中还塑造了很多典型:正面人物是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是曹操,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器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关羽、黄忠、马超、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等等。其中最令我感动是那一身胆量的赵云,他为蜀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国演义》里对赵云的描写是:赵云,常山人,字子龙,初时跟随孙公瓒,后投靠刘备。赵云武力超群,在阳长阪恶战七进七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跟随诸葛亮北伐,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刘备称赞为“一身都是胆”。作为“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其英勇事迹数不胜数,但其中一次,至今让我仍记忆犹新,这就是“单骑救阿斗”。有一次,在阳长阪,赵云单枪匹马恶战曹军,杀得曹军四处逃窜、溃不成军。曹操对他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很想让赵云归顺于他,但赵云不但没有投降他,而且还杀了曹军的将领50余名,砍段曹军军旗5、6根,终于救出了主人阿斗。
从这故事里我知道了赵云武功超群、英勇善战、勇冠三军,真是智勇双全,同时很忠义于主人,不把金钱看得很重,不被诱惑所吸引,就算粉身碎骨,也要保护主人,其品德和气节真令人赞叹不已。赵云真不愧为好男儿,这种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1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千年的往事早已随江水逝去,存在的却是永恒的记忆。
千年的记忆虽然光辉灿烂,却如同过眼云烟,唯有你,能让驻足。回首千年,记忆中的你挥之不去,一如你的名字。
初识你,是在《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里,你被罗贯中披上了一件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外衣,我也曾被这件外衣蒙蔽了双眼。那诸葛孔明处处高于你,可你却容不下他,以至后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一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至今读来依旧如鞭子打在心头。在罗贯中笔下,你气量狭小,过于争强好胜,被孔明气的一连三次怒气填胸,箭疮迸发,最后只留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凉感慨便一命呜呼。可那孔明却亲赴东吴,在你的灵前伏地大哭,哀恸不已地吊丧,读来不禁让人感到可悲。
可我也知道,你是周瑜,“瑜”是美玉的光彩之。比喻君子的美好品德。那一件轻薄的'外衣哪里掩的了美玉的光彩呢?那时你正值弱冠之年,助孙策平定江东。凭借卓越的功勋,你被封为东吴的建威中郎将。可是老将程普自持功大不甘年轻的你的地位居于他之上,于是程普处处与你过不去。但你却没有与他计较,依旧以礼相待。后来程普感叹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看来不仅是程普,就连千万东吴将士也为你宽广的胸怀所深深折服。
“曲有误,周郎顾”,记忆中的你,总离不开音乐。那一曲曲泠泠切切的乐声从你的指尖下流淌而出,宛如高山流水,澄澈而不失深远,情越无比,沁人心胸。我总能想起英勇善战的你回眸顾曲,指挥若定的名将也时时流露出琴心雅致。古往今来,有多少好曲之人,可是又有谁像你一样名垂千古,青史留芳?
想当年,曹超挥师南下,想一举平定江东,一场赤壁之战将你推向历史前沿。战场上,你雅致依旧;记忆中,你坐在虎帐中抚琴。素手抚动的琴声伴着江水的涛声荡气回肠。那时,你的指尖勾托的不是琴弦,而是一段江水的故事,一段江水的传奇。曹操万万没想到,是你,在弹指间,叫风云变色;在琴曲之中,惹波澜壮阔。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雄兵片甲不留。那赤壁之火不仅让曹操不敢直视江东,更造就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你有王佐之才,是万人之英,但苍生却没有厚爱你。我永远也忘不了南郡城下浴血奋战的将军和那支离弦的毒箭。谁曾想到,是那支毒箭,使记忆永恒。记忆中,你总角之交追随孙策,弱冠立基辅定江东,三十麾水师治国。你是江东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可谁能料到,一曲未终,三尺青锋缓缓垂落,光芒渐渐消散,你壮志未酬,却英年早逝。
周瑜,每当想起你,我总有一些感叹。受伤、疾病、早逝留住了你的青春美貌,甚至使青春美貌之上的进取、谋略、胆识、大气、风流空前绝后地交融在一起,都变得美玉般无瑕无憾。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回首千年往事,感伤的眼泪潸然而落。
江水流逝无数个生命,浪花淘尽千百位英雄,唯有跨越千年的记忆让我为你驻足。在我心里,你永远是长壮有姿貌的东吴都督。公瑾,苍天将一切的优秀都给了你,留给后人的却是绵绵不尽的惋惜与哀叹。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13
刘备打江山靠的是兄弟,那么对这么一个好哭的人来说,无论是江山还是兄弟都是使其流泪的诱因,更何况两者还是紧密相连的,在为兄弟而哭主要突显的是作为“仁义之士”的刘备其真性情的一面。
《三国演义》写人物最重“义”的品质,许多与正面人物相关的事件也与“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开篇描写刘、关、张结盟叫做桃园三结“义”;三人失散,关、张二人相聚共寻刘备,被叫做古城聚“义”;再如彰显关羽刚直不阿的性格,也是使关羽备受读者争议的事件,叫做“义”释曹操,当关羽遭遇黄汉升,惺惺相惜到最终招降,源自的是关羽“义”释黄汉升;张飞“义”释严颜,并最后招降;更有马腾举兵讨伐曹操的举“义”;诸葛诞“义”讨司马昭,由始至终用“义”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而“刘备形象的生命是以桃园三结义相始终的`,离开了这个义,形象将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
在刘备的生命中“义”是第一位的,他是一个把“兄弟义气”看得高于一切的有情有义的皇帝,了解《三国演义》的人皆知,刘玄德重情重义。小说中刘、关、张三人结义时,刘备虽有汉室的高贵血统,过的却是“织履贩席”的生活;张飞的日子稍滋润些,不过也是卖酒屠猪辛苦所得;关羽最为凄惨,是个听人差遣的车夫,惹上了人命正欲投军。按三人当时的社会地位,都是属于艰苦为生的社会底层劳苦大众,他们的结义,纯属于是友谊的体现,感情的升华,相互间没有地位等级的差异,没有利益财富的驱使,更不是报着互相利用的目的,一时利害一致的冲动结合。毛评本写道: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桃园结义之后,三兄弟便形影不离“食则同桌,寝则同床,恩同兄弟”。最是难能可贵的是,三人贫贱时结下的情谊,一路走来有增无减,全始全终。作为大哥的刘备,兄弟之情更是在其占心中占据第一重要位置,能为了兄弟义气而舍江山,古往今来,刘备堪称第一人。
书中描写的“桃园结义”被后人传为佳话,并作为经典历史典故至今对中国人影响深远。三人虽不是一奶同胞但情胜兄弟,更是志同道合的创业盟友,关系自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君臣。张飞因酒醉使徐州失陷,而刘备的两位夫人也一并落入吕布之手,他羞愧难当亦欲拔剑自刎以谢罪。毛评本写道: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说罢大哭。关、张俱感泣。刘备这一哭一言煞是感人,使得两位弟弟也随之“感泣”。在如今的标准看来未免有些言语过激,但从封建文化的角度来看,此言此举恰是其大丈夫的优秀品格的彰显。
刘备登帝位后,与关、张仍然“名虽君臣,情同兄弟”。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14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雄伟无比,大气磅礴的开篇一词,引出了一部罗贯中所著空前绝后的历史演义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翻开泛黄的书页,字字细读,无数个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的形象饱满而立体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它的每一个情节都紧紧牵动着读者的心弦。勇于向命运宣战的,是坚毅的蜀汉。英才豪杰辈出的,是富庶的江东。胸怀凌云壮志的,是威武的曹魏。合上书本,仿佛置身于战鼓隆隆的沙场,硝烟弥漫,青山连着山外山,这不免生出种种豪情。三国鼎立,天下纷争。且看他们究竟如何将这历史的舞台点缀的五光十色,绚烂缤纷。
“遗庙近昭陵,问魏吴而今安在?万年垂汉统,看英雄此日何如。”三国演义中的蜀汉可谓是唯一一个忠心于中兴汉室,胸怀苍生苦与痛,心牵天下安与乐的国都。说到蜀汉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蜀汉的顶梁柱——乱世枭雄刘备刘玄德。书中道,他白手起家,礼贤下士,关爱百姓,知恩图报,用自己的努力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这难道不能给我们以启发吗?我们虽为凡人,但只要有雄心壮志,并像他一样永不言败,永远在向前看,永远奋斗,那么成功是必然的了。这是刘备的成功之路,是蜀汉的复兴之路,也是我们可借鉴、学习的成功之路。
三国演义中的东吴,真可谓是英杰辈出,“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洋洋洒洒一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道出了东吴少主孙权的气魄。正是英雄出少年。本该期待着这位年轻的贤君能有一番傲人的`作为,留下千古绝唱时,罗贯中却笔锋一转,写了孙权晚年的粗暴与嗜杀。贤君变身为暴君,英主变身为昏君,善始却不能善终,这怎能不使人警戒呢。“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要想有个完美的句号,有个理想的终结需要一颗冷静克制的心,需要持之以恒的行。
曹魏,一直是实力强劲,一个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国,为首的是一位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称的曹操曹孟德。“山不在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的诗文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帝王之气,辽阔之姿。曹操有一个特点,他爱笑。他笑对友人,笑对敌人,笑对磨难,笑对天下。赤壁之战,他败走华容道,性命堪忧之际,他却还“抚掌大笑”。这是坦然,也是胸怀。面对困难,如果能像曹操般对其一笑而过,勇于直面它,挑战它,这样我们定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强!
战火纷乱,智谋层出,群雄并起,这是三国演义,看大江东去,品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演义》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不可少的历史佳作。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15
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
街亭的失守,我认识到两个问题:
一是纸上谈兵。
马谡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但在打仗时,不听别人的劝告,执着地坚持自己的错误的决定,“山上屯兵”。让司马懿有机可乘,围攻马谡,夺取街亭。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轻率所致,他也难辞其咎,最终不得好下场。
其实在战国时期,就有前车可鉴。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历史总是在人们的不留意的时候重复着。
某招聘广场的部分摊位,除了学历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应聘者用英语与招聘人员交流。不少负责人告诉前来的记者,很多应聘者的学历高于要求,过了大学英语六级的不少,但能流利地与工作人员交谈的屈指可数,大多都是结结巴巴的,如果他们不说,都不知他们过了六级……这不是现代版的“纸上谈兵”吗?
二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街亭的失守,诸葛亮、马谡都验证了这句话的准确性。
“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若当初诸葛亮遵照刘备的遗言,不重用马谡,街亭就不会失;若街亭不失,或许蜀国的历史会截然不同。
马谡在实施行动前,若听取王将军的忠告,街亭就不会失。
古人所说的话总是很有道理的。
某商人在服装界里,大展鸿图,独占鳌头,让他挤进百万富翁。可后来,他认为既然在服装界能有如此辉煌成绩,那在其他行列必定也能占一席位。于是他决定挤身电子行业,他与合作伙伴商讨时,只得到绝对的'反对;与家人商量时,只得到零星的支持。他始终执着,成立了一家电子公司后,聘请了一批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他将他经营服装的方式硬搬到经营电子业中,也不顾公司里成员的反对,最终他一败涂地,连自己的家业也赔了大部分……
历史的长河,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反思。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07-03
读三国演义有感09-25
读三国演义有感08-11
读《三国演义》有感07-19
读《三国演义》有感01-22
读名著《三国演义》有感09-27
(优秀)读《三国演义》有感07-13
范文:读《三国演义》有感07-19
【优】读《三国演义》有感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