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声音读后感(精选10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类的声音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的声音读后感 篇1
人们终于结束了几个世纪之久的封建制度,于是在欧洲兴起了一场资产阶级的风波,这使“人权”这个概念第一次在所有人的脑际中形成,并且逐渐在整个社会上占据中心位置。为了追求和保障各种权利,人们又建立了政府,人类向自己的同伴们呼吁着和平、自由、独立、幸福等崇高理想。人们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人的存在,并且人生来就具有尊严和各种人的权利。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神圣的法律之上,法律支持了我们的生命、财产、名誉和各种义务。法律提供给我们安全和公正,我们作为人,就应当去享有自己的权利,同样也有相对应的义务要去履行。那时的人们,正渐渐走出蒙昧,文明也同时跨向了新的历史阶程。
当然,凡事都是双面的。又一个世纪过后,人们的意识随着环境不足的不断暴露又有了新的转变。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有人认为,这打破了自然原本的宁静和谐的面貌,一切关系都只能用金钱来衡量,这样的社会下隐藏着一幅野心勃勃的面目,使弱者从属于强者。于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掀起了无产阶级的浪潮,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存环境,不能说它是完美的,但它提出的自由是人们所向往。至今,共产主义还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目标。说不清文明是在失去原本的光泽,还是在继续膨胀。总之,凡事都有双面性。
培根与叔本华用他们的经验来和大家探讨了一些读书之后的心得。身体方面,人靠吃东西来维持;精神方面,人靠读书来补充,每个人都读书,文人英雄们和一般人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擅长读书,能够用慧眼望穿事物的本质,从人们的文字中吸取最精华的知识,哪怕这些知识只是一本书当中的千分之一。论读书,如今的人真的已经远远落后于从前了。让人觉得颇为有趣的是,早在两个世纪前,在叔本华锋芒的思想中已经阐明了许多人只是因为潮流而去读一些毫无价值的书,特别是一些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思想大家的书,在他看来这样的行为是愚蠢的,这样等于说是让一些没有意义的书和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去控制另外一些对这个世界表现出很无知态度的人的思想。没有创新的文字,只有一堆庸俗不堪的废料,只会让大家的思想越来越浅薄。然而一直到现在,这种情况依然围绕在身边,这只能说是人们给自己创造的巨大悲哀了。
我们的文明从古至今一直在进步,并且变得丰盈饱满,那是因为在时间的转盘上屹立着一位位文学巨匠。文学是他们用尽所有的心血为人类为和自己创立的。有时候,一个文人的精神力量就足可以颠覆整个世界,那就像一场空前的暴风雨,呼啸着刮去了天空上一切杂质,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快感和清新和一次庞大的精神洗礼。然后,有一大部分伟大的文人都生活在一个身不由己、不公平的时代,靠着仅剩的精神食粮来维持生命、振奋意志。这个群体看似是整个社会最柔弱的一批,但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他们从不畏惧在任何时刻失去生命。因为人为他人而活在世上,才体现了生命真正的意义。这些人的到来就具有着重大的意义,他们要抓住生命中每个从微小至重大的镜头,并把它们融入自己的精神中去。
还有一群值得所有人都肃然起敬的人,他们仿佛与世隔绝,永远沉浸在科学的世界里永不停歇地探索万物的奥秘,科学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他们而变得更具有价值。科学家不仅具有比一般人流畅的逻辑,还有非常理性的思维,从他们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任何问题经科学家之手都变得很清晰,很理智,爱因斯坦说: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作用于人类的心灵。身为科学家,不仅为人类发展生活中的科学技术,也是引导人们的心灵走向科学的道路的使者。这世上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灭亡的最大威胁,也是能够拯救现代人类的唯一良药。
漫长的历史,一路的风景。不同时期,人们都在不断尝试走向平坦的道路,但总是有一群人毅然选择了走向荆棘、走向坎坷,为人类开辟出了一条条大道,这才是真正的平坦。他们高呼和平、自由,像牛一样倔强地不服从专制、暴政;他们向着个世界表达自己的信念,无论这个世界是否在认真地倾听;他们特立独行,毫不在乎旁人的眼光,不顾一切冲向生命之颠,为全人类发现了生命的价值。我想,只有他们,才听的到文明的呼唤。
世界上有几十亿的人,今后也许会更多,产生的思想更是千奇百怪。没有一个人会与另一个人重复,可以说我们是独立的,当然依照事实来看,这么庞大的人口走到今天这一步,创造了如此雄厚的文明,靠的还是携手共进,万众一心。我们之间有着肤色的差异,语言的隔阂,信仰的不一,我们彼此看似真的相隔很远。但无论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光荣与耻辱,伟大与渺小,乃至每一个日出和日落都将我们紧紧牵连在一起。无论我们面对的是什么,都有着坚强的内心力量做后盾。毕竟人类已经遭遇过这么多,为了我们的文明,值得去冒一次险。文明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从地心一直蔓延到每个人的心中。我们仿佛听到了文明的呼唤,这种感觉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振奋和激动,但也是一种沉重的责任,那个尖锐的声音像是在提醒每一个人,无论在何时,哪怕是内心的一点点微妙的变化,都足以改变文明。
人类的声音读后感 篇2
倘若上帝让世间有了光,或是盘古开辟天地,没有思想与躯体的进化,也就没有文明的出现。尽管人类文明拥有血腥野蛮的一面,但正因如此才能衬托出其奇迹般的另一面。“第一个以辱骂性语言代替拳头的人是文明的创造者”,弗洛伊德如是说。文明不是一种自恃无畏的资本,而是象征着一个种群的进步。这种进步无可避免会沾有陈腐的气息,人类正是从过往的尸体中汲取经验,化腐朽为养料,供给新生的思想力量。
从自然崇拜,到原始社会,古希腊、古希伯来、古印度、古中国……古典文明的奠基,集合了自然法则与人文道德,通过逐步筑建完善的制度保护个人。我们的祖先怀着相似的理想,开垦大地。只是地域的偏差,使得通天塔的传说开始上演,并在千年后显露矛盾。
当少数人为满足欲望而探求,继而为更深层的满足压榨、剥夺他人的权利;当大多数人意识到人类生而平等,不公正的制度可以由双手推翻,再一次的“觉醒”使人类站上了另一顶峰。一篇篇凝结着血与汗的宣言,汇聚了智慧与理想,宣示人权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无论是何种阶级,肤色,性别,都依照法律追寻自由。用简洁干练的语言编排而成的新秩序,却成为最为感人的篇章。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即将收获的是一个并非乌托邦的家园,它不甚完美,却是人存在的意义。
艺术和科学,是织卷上的线,将文明丰满,绽放出各异的花纹。科学让人类更为贴近自然,从某一角度而言。它可以改变时代,可以改变人的生活、社会观、价值取向……当然这并非只与科学有关,但科学是人类手中的一盏火,既可照亮前路,亦可引燃灾难。艺术包括很多形式,而文学无疑是影响最深远的。歌颂生活或梦想,批判讽刺不公正,故作迷乱以昭示真相……栖居在大地上的方式千变万化,而我选择了诗意地栖居。文字之源远流长,可以如化石般隽永,只要不被人为地破坏。个人的行为与思想,往往只有通过文字的传递,才可以成为对后人的影响,成为不死的凭证。一只蝴蝶的起舞不足以说明什么,但千万,甚至上亿只蝴蝶扇动翅膀,便能掀起大洋上的风暴。
每一步,每一个行为,我们都在孕育着自己的未来。人类中的璀璨明星教导着仍然懵懂的年青一辈,我们像是生于深海中的鱼族,“若不自燃,便只有漆黑一片”。启示及鼓舞,经典不应沦为陈腔滥调。我们扬帆破浪,听见的是我们的声音,属于人类的声音。
人类的声音读后感 篇3
当柳条随风飘起,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时,我听不到,但是我看到,我知道那是春天的声音;当睡莲吐露芬芳,月光在夜晚的荷塘萦绕时,我听不到,但是我看到,我知道那是夏天的声音;当田地一片金色,农民在奋力的抢收丰盛的果实时,我听不到,但是我看到,我知道那是秋天的声音;当西北风阵阵,北半球的大陆银装素裹的时候,我听不到,但是我看到,我知道那是冬天的声音。既然四季都有属于它们的声音,那么人类的声音呢?
那该是婴儿呱呱坠地的声音么,是那各国人民唱出国歌时的呐喊么,还是伟人们为了独立的自由从写下的铿锵有力的文字间迸发出的宣言呢?
是吧,这些都是啊!这些才是人类最真切的声音,才是我从本书中读到的最震撼的气势。
在读这套书的过程中,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经典文献”这一章。从独立宣言到人权宣言,从共产党宣言到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在这些历史有名的宣言中,在字里行间的条例中,无不感受到当时的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向往和平的愿望。那句:每个人都当得到人道的对待!让我意识到:自由,是一种不可让渡的和不可侵犯的尊严。
或许人类正是这样的真切的意识,才让我们都走进了现代社会文明。
在“历史文本”这一章中,我不光从丘吉尔的演讲中读到“热血、辛劳、汗水、眼泪”;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中读到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坚定意志;从马丁路德金的着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读到他为黑人族的祈福和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更多的该是精神上的洗礼和重新审视的世界观、人生观。
世界文化的阶梯正是从这样强烈文字的背后所建立起来的。
在“巨人之声”的章节中,玛丽·居里的两篇文章让我从以前的教科书上读到了更加不同的一位伟大女性,她不仅是一名科学界最崇高的女科学家,在生活上她对已故的丈夫的怀念之情更让人觉得她是所有女性的代表。在爱因斯坦的文章里,我有又见识到人类的科学文明正是从他们的对孤独人生的执着,对科学的热爱中诞生的。
伟人们留下的篇章,更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又一铺垫。
声音,或许是耳聋者毕生最渴望得到的气息,或许是盲者和这世界沟通的唯一条件。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正常的人们来说,我们不只是能用耳朵听见声音,还能用眼睛、鼻子、嘴巴、双手甚至是内心去感受人类最伟大的声音存在。
不只是从这套书中能听到,更能从那身边的一点一滴中获得对世界文化的感怀!
人类的声音读后感 篇4
从万物沉寂到众声喧哗,人类将他们的声音无限散发出来,使得人类的眼神从某一刻开始,变得复杂起来,那承载着智慧的呼唤,充实着人类的心灵,使人类获得思想,而思想,把人类推到一层更高的境界,构筑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人类,从此刻开始变得尊贵,变得伟大,开始上升,文明,在人类的心里播下了希望的火种,在我们演绎生活的同时,它被无意地点燃,这是一道永不熄灭的熊熊火光,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
对于浩渺的宇宙来讲,人类似乎显得很微不足道。但是这对于人类自己,对于地球来讲,是一群有智慧的高级生物在一个小小的星球,在自己的家园上,用尽自己的力量和汗水来铸造的一场文明的奇迹,这是美的表达,也是对自己最高的奖赏。这是一种质的飞跃,人类塑造了自己,装点了地球,无限创造,无限进步,追求自由,平等,和平,每一种力量,都是人类自己都不敢想象的潜力所在。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何种力量所引起的?又或者说,是从何种方式开始的?
答案很明确,是的,所有的所有,都是源于人类的呼唤,发出了人类最为真实的声音和最具创造力的想法,从而开始了交流,实践,反思等一系列优质循环当中,并一步一步地催发人类心灵的成熟,和文明的进程。
这种灵性的声音在古希腊神话中即可寻觅。普罗米修斯说:“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你奴隶般的命运;我宁愿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人性"在古希腊神话中得以充分体现,人和神的关系其实并不复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神即是人最初的企盼。那位人类到货为人类受罪的英雄,普罗米修斯,不正是每个民族所希望的用不落的太阳吗?因而马克思推崇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而献身的精神,称他为“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对于神的`想象,人类呼唤出了最为纯洁的声音,呐喊出了心中的辽阔。
在时代继续前进的摇桨中,旋出了一批优秀的哲学家,他们无时不在思考,无时不在探索,最终探索出了一条可供人类迈开大步向前走的林荫大道。他们的声音也被时代记录了下来,这些思想中的精髓就体现在他们的著作之中,时隐时现。培根在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方面有十分精辟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方法上培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而读书之道,叔本华也有他的门户之见,读书的方法可以深刻领会。“不读坏书,是读好书的一个条件:因为人生短促,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精辟的叙述中有不乏真理“你要读古书,就读古人的原著”在不朽的艺术中,严肃而静默的阅读,汲取书中最为精澈的精华,便可使自身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催生进步。
而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中,人类的声音同样此起彼伏,星光熠熠。加缪的《阿尔及尔之夏》中可以看出在整个青春年华中,人们在此寻到一个和自身美丽成正比的生命。然后呢?是下坡路和幽暗的境况。他们明知自己会输,却仍以肉体作赌注。在阿尔及尔,任何年轻有活力的人,都能随处奋斗和胜利的机会:在海湾里,阳光下,临海阳台上的玩乐游戏中,百花争荣,芳菲灿烂。意大利式的阳台,欧洲式的寺院,以及普罗望沙群峦的侧影——在所有这些地方,人们都能解脱人性的束缚,温文地自我解放。加缪告诉我们生命是激情的,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要将生命像烟火般焚烧,在大地上屹立,去见证生命的骄傲。
从《创世纪》到《古希腊神话》,从《人权宣言》到《联合国宪章》,从《沉思录》到《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类,将自己的声音散发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也将人类文明传播到每一寸土地,从人开始张嘴的那一刻起,世界就知道,那些月明之色的神奇想像,那些群星之灿的美丽思想,那些散发生命之光的自尊倔强,无不指引着人类生存演进,无一不遥指着日出般光亮的未来。
人类的声音读后感 篇5
人类的文明史相对于浩大的宇宙来讲,似乎显得很微不足道。但是这对于人类自己,对于地球来讲,是一群有智慧的高级生物在一个小小的星球,在自己的家园上,用尽自己的力量和汗水来铸造的一场文化的奇迹,这是美的表达,也是对自己最高的奖赏。这也许也是人类跟自己的游戏,带来美好的,同样也带来灾难的,就连所谓人类自己也不知道为何要这样行进。
弗洛伊德说:“第一个以辱骂性语言代替拳头的人是文明的创造者。”所以说,文明虽然宏大绚丽,但并不代表它的创造者就像它本身一样高尚。文明取代野蛮,也仅仅在于这至关重要的短暂一瞬,这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生存发展。无论是文明还是野蛮,我们都没有资格,也不会有勇气去用言语去辱骂任何一种生存方式。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是否可以说,是这些才使人形成了思维的模式,甚至是把它们表现出来。
人类最初的文明是建立在神话故事和世界上诸多的宗教派别上的。上帝,这万物之主,至今还被千千万万虔诚的教徒所信奉,这是人类最庞大、悠远的文明基础;古代希腊的神话故事总是那么典雅迷人并且轩昂,它在无形之中默默地吸引了我,这些故事播下了美好、希望的种子,每一个人都期盼它的茁壮成长;至于印度的佛教,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虚幻境界,指示人们走向光明,幸福的道路;中国的儒家思想则已经开始趋向现实社会了,在以“仁爱”为核心的思想中涉及到了政治这个概念。人们还非常注重礼节,开始运用自然法则,把人文与环境联系在一起。所有的想法,都是人类的智慧所凝结而成的,或许这些真的存在过,或许只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引发的各种联想,但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文明因人类的聪颖而存在。如果神话故事和宗教信仰都只是虚无的,但这种文明造就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填补了我们智力上的空白,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人类把自己的精神家园建立在这些上面,同时寄托了人类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在如今看来,这可能已经成为了永久的历史,成为我们再也无法实现的理想、和谐社会了。可以想象,人类的祖先是何等伟大啊,在没有任何依靠的情况下竟为人类几千年的生存留下了最开始的痕迹,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使得人们在生活中愈演愈烈。这是心灵空间上的搏斗,人类的祖先凭借着一种毫无来源却又异常坚毅的力量战胜了自己!文明无时不刻在呼唤人类,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它的发展快慢取决于我们的意志,虽然有些事情不是仅靠意志就能成功,但只要我们克服了所有障碍,便会在一次次成功中获取解决的方法。
当人们真正开始学会融会贯通自己的思想和周围的环境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人与人之间也有了全新的沟通模式。这是人类发展最迅速的一段,我们都为之骄傲的一段历史。期间,法律建立了,虽然它可能永远不可能做到对每个人、每件事都做出完全正确、完全公平的判断,也有无数人为之愤慨,甚至牺牲。但起码我们看到了它是一种人对自己的尊敬,人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了。我们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智理,并努力去完善它,尽管有着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真的很欣慰地看到人类对自己有了新一轮的要求和目标。文明总好像有着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时刻都在牵引着我们向前进。
人类的声音读后感 篇6
读完《人类的声音》,放下这本书,我不禁长吁直叹,被人类非凡的创造力所深深触动,海陆沧桑,斗转星移,地球从古至今历经多少次生命的演替,历经多少次灾难浩劫,才孕育出拥有奥秘智慧的生命结晶——人类。人类在苍茫的原野搭建文明的体系,用思想智慧区分其他地球上的五种,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演变到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将腐朽化为传奇,把诸多荒诞甚至难以想象的事情活灵活现,人类铿锵的步伐正逐步逼近真理的殿堂,解开世界的面纱。
人类的声音是对生命尊贵的呐喊,是对价值创造的彰扬,是对思想智慧的歌颂。
从书中,我学会了应对生命敬重并敬畏。仰望好汉群星,他们都是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恒星,发光发热,更有甚者的体积是地球的数百倍,相较而言,地球只不过是宇宙渺小的尘埃,但如果你调整焦距,将光圈放大,你便会发现这些星球表面是如此苍白,一片死寂,没有一片雨云,没有一抹新绿,残留的只是被硕大运势猛烈撞击后坑坑洼洼的巨坑,相较之下,地球因其满载生命而成为宇宙沙浪中一块黄金。人类佐为万物的灵长,智慧的载体,琪生命也更显得尊贵,我们在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模式中繁殖了60亿的人口,有哪种动物能够像人类这般横穿干旱燥热的沙漠,在寒风呼啸的南极中心插上飘扬的旗帜,在数千米的昏暗深海投射探险的光束,在现象迭生的悬崖峭壁上征服世界之巅。人类开拓荒野,披荆斩棘,欣欣向荣的农作物紧密排布,饱满丰硕的麦穗濡养着我们的心脾,我们搭钩屋舍,裹被取暖,而非风餐露宿在篝火堆旁蜷缩身子,我们在平坦沃野上铺展人类的文明,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庞大的社会,严密的组织分工维系着社会齿轮的运转,我们规划城市蓝图,划定国家边界;我们制定制定法律章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编策典籍记载社会的兴衰枯荣,我们用美妙的音符将人类间心环牢牢相扣。身为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尊贵的,都拥有符合道德律令的权利,正如约翰逊所说:“每个人都有权说出他认为正确的东西,其他每一个人也有权对前者进行驳斥。”与伏尔泰:“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人生存最起码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与维护,因为人生而平等,都活跃在同一片蓝天下,汲取大地的养料。
人类的声音是对价值创造的彰扬。人在文学,科技,建筑,绘画,声乐,雕塑,书法都有造诣。纪德曾说过:“把自己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我们虽然已经赤裸裸地来到世上,但难道又要悄无声息地化作尘泥?那岂不是枉费了这一遭旅程,愧对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副健实的骨肉,流星是宇宙的尘埃,但它在生命的尽头燃烧自己的身躯,发出凛冽的寒光,高洁的天鹅在临死前奏响了悲壮的生命绝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让世界因为你而发生改变,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变化,成为一个无法替代的人,我认为这并非是去创造奇迹建立丰功伟绩,名垂千古,载入史册,而是在生活的我点滴中用行动去诠释美。川端康成曰:“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来就绝不会泯灭。”生命易逝,但美的瞬间却不会随风涣散,而回定格在时光的框架上,成为一种正能量,感染后人,启迪心智。美,本身必须是真的,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美不是华而不实的装缀,居里夫人说:“我认为科学本身就是最伟大的美。”对于她而言,她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为人类造福的科学事业上,居里夫人追求的美是内在精神的愉悦,而非姣好的面貌与贵重的奖章和名誉。对美的创造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形式,再普通的人都拥有没的我缔造能力,例如在飞沙走石的戈壁摊开凿油田的集油先锋;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人名警察;在重症急救室救济世救人将病人妙手回春的白褂医者。他们美丽的身影升华了庸常的人生。没本身是必须的,生命在彰显美丽的同时变得灵动而迷人。
人类的声音是对思想智慧的歌颂。如果我整天躲在阁楼的一角,像一只蜘蛛一样,只要我还能思想,世界对于我还是一样大的。思想的背后是一片辽阔的苍穹,是一片只属于你的我异样世界。拥有智慧的人,拥有开启真理之门的钥匙,改造自然的魔力。人类拥有智慧而成为王五之灵。大地因人类的智慧而迥乎不同。都江堰通过一个分向鱼嘴巧妙地分流,避免了洪灾,有利于灌溉航运,使四川成了天府之国;埋葬着法老王的墓穴埃及金字塔由于其玄妙的机关设计至今许多科学还望而生畏;凝结着诸多雕塑家智慧与心力的巴黎圣母院,庄重而肃穆地与上帝对话。春秋战国单位孔子孟子荀子开创的儒家思想至今扔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与行为观念。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成为各个科技领域的理论根基;传统的京剧与现代的电子乐完美的结合成了脍炙人口的嘻哈歌谣。是人类的智慧创造了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给天空涂抹靛蓝,给鸟儿插上劲翅。
我们每个人都应重视生命,尊重生命,创造人生的价值,激发智慧,向世界呐喊你的存在。
人类的声音读后感 篇7
你的脚步很轻,轻得悄无声息,如你走时决绝的突然,我耳畔回响的声音,是你离开时心失去了旋律的跳动。
童话,是美丽且纯真的,里面的日子总是很轻盈很自由,若拨动着公主瀑布般长发的调皮的风。勇敢的年轻人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完成国王发给他的艰巨人物,虽然过程有一些曲折,结局却是完美而顺利的。最后的完美,是年轻人和美丽的公主成婚时,国王才知道平昔很“卑贱”的年轻人是邻国的王子。我们的童话,却是天使与孩子。你是一个很“坏得可爱”的天使,潜意识里没有悲伤,而我是那个一直呆在黑色角落守护忧伤的孩子,唯一看见的亮便是那从指尖一次又一次滑过的时光。在我们还未遇见对方时,我们一直生活在各自的世界,你过着天堂没有日子的日子,我数着黑色没有光亮的时光。可最终你还是飞到这个无名的角落,停留在我目光所能达到的地方,那一刻四目相对,黑暗的角落处出现了它从出生以来的第一束阳光。是的,至今我还一直相信它是童话里的光环。
我们一直都认为天使是不曾流泪的,可是你说我走的那天你莫名地掉了泪珠,我笑,不安心地笑,因为我们都知道彼此的世界有一个小小的回归。现实总是太残忍了自己,日子却静静流着,洗涤着记忆中的一切,让梦淡忘。师父说,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你都永远是师父的徒弟!可他忘记了时间会改变一切,而人是这一切中最易被改变的动物,当他最担心的担心变成现实时,他才终于相信心有时候脆弱得可以在一刹那碎裂一地。徒弟开心地笑,直到泪越过心房爬上眼眸最后挂在睫毛开出凄美的花,因为她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
师父很傻,徒弟悄悄偷走装着忧伤的黑木匣,当她怀着最激烈的心跳打开匣子的瞬间,才终于知道自己的师父为什么会放弃去爱。耳畔想起曾经的“学会好好爱自己”,徒弟关上木匣,以为谁也不知道她做了一件“坏得可爱”的事,角落里却亮着那束蓝紫色的光。那是谁的眼睛?不是生物的,时间以又走了。
孩子终于知道了天使降临时为什么没有声音,那是她踏着风的翅膀,天使的脚步,一步一步印在风的怀抱。孩子笑了。
我一页一页地翻着童话,发现字里行间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流动,似我的指尖到掌心,开始一团一团地缠绕着我,是不是这些日子我一直是一个人谱写自己的童话?在等你的日子里,窗外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停留在角落的黑色,那无数的树叶中有一片属于我的叶子,它被阳光照射得映出了条条叶脉折纹,那是相思发了芽。
童话里的结局是孩子枕着公主的肩看浪漫开花,时间定格,日子忘记上砝码。我合上书听火车开过的声音想像童话里的马,最后终于明白缠绕在指尖到掌心的丝来自自己的心崖,那无形的东西叫习惯了想你。
起风了,我知道你会很快回家,数数从指尖滑过的时光,你的脚步再次在我耳畔回响。我想孩子已经在树下等你拥抱,你没旋律的心跳让他忧伤的脸上出现安心的笑。
人类的声音读后感 篇8
读完这本书,脑中的思维早已被灵动的声音卷成一个漩涡,这旋窝看似混乱不清,实则有序,因为混沌的中心始终是一个字——人。
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数十万的篇幅仅仅只为展示一个写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得人。我从未读过任何一本书从如此之多的角度与层次,集百家之长地来叙述人的一切。这本书从人类的起源(包括肉体与灵魂)讲起,叙述了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人是怎样诞生与成长的。
这本书没有不负责任地直接告诉我们认识什么。它更进一步,告诉我们人可不可以知道自己是什么,以及有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体系来阐述我们与这个世界。萨特的存在主义自豪地告诉人们:人是要对自己的“本质”负责的!他把一些以有神论为幌子的懒虫们从暖窝中一把揪起,将他们可耻的懒惰公之于世。他警戒着每一个人不再把自己往一个早已出现的“人”的模子中套,而是成为真正的自己,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他大声地告诉所有人:一个人了解自己不仅是一项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这本书首先确立了人类有义务与权力了解自己这一大前提,从而使其它的解释更加易于接受。然后,一个人须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以及一个人想要成为怎样的人都是严肃的问题。
集大家之言,一个真正的人必不只为自己而活着,他必将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馈社会与人类,他一定会让自己成为一个被世界所需要的存在。然后,一个人必须有思考与思想,否则,“他长了一个脑袋,但这纯粹出于错误,一根脊柱就能满足他的全部需要”。而且,作为一个人,无论他从事何种事业。如果他人性本质上的成就与伟大不及其工作,那么他就绝不会真正的伟大。伟人之大并不需要对外界的极强凭依,那种只凭借外界物质式的“伟大”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垮为一抹黄土,唯有人内心的坚韧与强大是不会的。这种内心的力量从未以一种完全具象化的事物呈现在世界上,但也正因如此,世上没有任何物质能跑破坏它,它是一种无形的,超越的强大。
至于人们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理想的人对于每个人来说也许可以分为几类。但人们是怎样的人,却是千差万别。也就是说理想的人格往往可数,但实际的人格却几近无限。这是为何?因为人在内心深处从未希望把自己按照那些理想人格丝毫不差地去雕刻(实际上人类也做不到这点),所以既生为人,可以向“理想”靠拢,但不可奢望成为“理想”,因为遍地皆是“产品”的社会未免也太可怕了。正如卢梭所说,“上帝把造我的模子打破了”,也许就是为了避免世界的无聊吧。
在读这本书时,除了惊叹之外,也有不少悲叹。《经典文献》中的条约与规定是如此的美好。它们所规划的未来是如此的美好而令人向往。但是,就拿联合国的一些条约来说,似乎不止一次地成为某些国家左右世界的有力工具,为它们纯粹的,低级的暴力找到了一个好听的借口,难道条约成立之初的目的就在于此吗(也许就在于此)?难道条约是用来将不合法的手段包装为合法手段的装饰物吗?这种行径令人痛心疾首,可悲可叹,它玷污了神圣的文本。一个条约签订之后,所有的国家都会按自己的意志去“落实”它。人是有欺骗性的,所以国家也是有欺骗性的。而且这种欺骗性从不赤裸裸,但有一定会被其他国家的民众所发现,因而令人更加厌恶这种恶心的行径。但国家的欺骗性并不是最可怕的。在条约的实行中阵营的分配标注必定是利益与阶级。对于追求不同利益的各集团来说,条约就是猛烈的竞争,是无硝烟的战争。各集团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它们都代表着自己这一方的“正义”。当两种正义相撞,弱者便会被当作邪恶打倒,并不的反驳。因为我们人类并没有一个共同认同的“伟大意识”来帮助我们判断何为正确何为错误。当然“伟大意识”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要我们还是人,真正的人。所以我们自己的道路必须要自己去开辟。我们人类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去判断一个事物,这常令我们痛苦不已。我相信这种痛苦就是智慧的代价,是人类所特有的。我们无力做出绝对的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此而胡乱判断,那样是因噎废食。我们必须上各阵营都冷静下来,将谈判利益的参考标准定位人类而非狭隘的某民。这样我们才可能开辟出一条未必正确但求尽可能合理的道路。但是这样的谈判迟迟没有出现,大概是因为它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环境与极高的文化水平作为温床吧。所以,世界需要和平,需要文化。
在这本书中,我们不难发现,伟大的心灵从不抛弃世界,但也绝不逢迎世界,他们会与世界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以免被世界同化,丧失自己。所谓距离产生美,孤独产生思考与思想。作为一个人,必须要学会享受孤独,并在孤独中思考。孤独的时候就是我们从内心挖掘力量的绝佳机会,善于利用这一时期的人便是智者。
总之,浩浩十万字,也不过是写出了人的大部分。因为人是丰富而且不断发展的,所以任何时候对人的任何阐述都是不完整的。人到底是什么,实践出真理,得先做了才知道。所以,我们应努力地协调自身与理想,努力地去成为一个为世界所认同但决不与世界同化的人。因为人本应如此。
人类的声音读后感 篇9
弗洛伊德说:“第一个以辱骂性语言代替拳头的人是文明的创造者。”万物沉寂,人类说话了,人由自然的生存演进为文化的生存。因而,每一现代人身上,不仅保留着人种的基因密码,也负载着远祖的文化遗传。
应该有一种更好的生活,用真、善、美洗刷过的生活。人们在文学的长河中,寻觅她摇曳多姿的倒影。荷兰德林曾说:“劬劳功烈,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若我们只是一味劳累、一味追求劳绩,纵有丰硕的穗粒、甜美的饭食,却依旧只是匍匐在地的生灵。若当真如此,我亦要赞美人类谦卑的神态与丰厚的劳绩,却哀伤于灵魂的羁旅无依。灵魂难道是大地的异乡者?海德格尔说,灵魂乃是涌向天空、追逐上帝的狂飙。是文学创造了无限可能!人类对内在生命的无数次的重生与再造,无不是以美为明亮的焰火,善为摆渡的舟手,真为手中的拄杖,以人类以前的声音为鉴,构建真、善、美洗刷过的灵魂诗意栖居的文明生活,从而发出新的声音。
人的骨肉最终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的声音、伟大的精神却可以三世乃至万世地传递下去。人类说话了,这便是人类伟大之处的体现。人类的声音凝成文字,文字运载着思想,思想把人类推入加速进化的时光隧道,文明得以传递。人间代谢,众声喧哗,这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不正式因为他们的声音犹萦绕在我们耳畔吗?他们的声音,像是剥开石榴时往外散的一颗颗透明果实,掉落在我们脚边,被阳光晒至褪色却始终青涩的粉红,重新拾起,生命温暖如昔。如今书绳早已断,书页早已黄,可人类的声音依然以独特的魅力、独样的灵魂延续着他们灿烂的生命。人类变了?人类没变!变得是更加丰富多彩,可没变的是灵魂。在先祖世代探索的基础上,人类不断添加新的声音,它们的有机结合让人类的声音有了更美的音调、更丰富的内涵!
北京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澳洲的袋鼠就要感冒。世界,是我们共有的世界;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一切的声音,都有我的音量。一切非本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它者”,而是我的一部分,我也应该对人类文化的创造作出自己的贡献。
文字承载着智慧,思想是人类尊贵,而心灵让人类伟大。人类的精神星空,一代代人熠熠生辉。先辈的声音,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用喧闹又宁静的力量熏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用其内在的魅力给予我们享受与思考。人类的声音,解放了大地的美,孵育了人间的梦想,抓住了我的心灵。世上能绵延最久的还是非物质——思想与精神,而我们能为自己做的就是聆听前人的声音,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人类的声音读后感 篇10
整个宇宙都沉寂的时候,人类说话了。发出了宇宙间仅有的,人类的声音。闪耀着人类的智慧光辉,承载着人的创造与思想,展示了人的伟大灵魂,这样的声音。
人类的声音久久回荡在时光的岸边,漂浮在大地上,有力、锋利又令人着迷。
康德发出了理性的声音:有两样事物是我心中不断充满惊奇和敬畏——在我头顶上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在我心中的道德观。
我们的时代是个非理性的时代,人们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下搔首扭腰,迷醉在灯红酒绿中,喧嚣的都市中找不到理性的痕迹却只布满了一种肆意。但我们不该找回我们的理性吗?没有了理性,也就没有了那份砝码,使天平来偏向明显真理的砝码。没有了理性,60年前的那幕惨剧就会重现: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而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可见理性是文明进步的要求,亦是人类找回内心一份祥和的要求。找回理性吧!
卢梭发出了自由的声音:放弃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义务!
我想问:我们自由吗?我们不敢呐喊,不敢放纵,不敢冲动,不敢不过那么格式的每一天……这“不敢”,大概是因为不自由吧。每个人都在社会上扮演者自己的角色,康德说,人非工具;但看看周围吧,任何人扮演着工具的角色,都没有被赋予情感;或者说,人,不过是制造工具的工具罢了。记得一个短片,叫《雇佣人生》,在那个神奇的世界,所有的工具都由人来完成,他们毫无怨言,组成了这个冷酷的世界重要的一部分……那,为什么不自由?我想大概是太多东西绑在腿上,走不动了。烫金名片、官位、高级职称、名车、豪宅……太多的东西散布在地上,人不停地啄食,渐渐的,人变成了鸡,飞不起来了。找回自由吧!
桑塔亚娜发出了关于怀疑的声音:怀疑态度是理智的贞洁,过早地放弃它或将其交付给第一个来者,是令人羞愧的;在一个长长的青春期中,冷峻傲慢地维持它,直到天性和辨别力成熟时,最终以其换取忠诚和幸福,这样才是高贵的。
人总是服从于权威,但世界上,总有完全相反的权威存在,所以,不要丢了心中的怀疑精神。怀疑总伴随着批判,正是怀疑和批判使得时代进步,正如古人云:“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当今并不乏些青年,相信书上写的便是真理,崇拜前人,迷信书本,不敢跨雷池半步;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只会停滞不前。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得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找回怀疑精神吧!
潘恩发出了独立的声音:当一个人已经堕落到出卖他圣洁的灵魂,到了公开宣称自己相信那些实际上并不相信的东西的地步,他已经可能犯一切错误。不忠实不在于相信与不相信,而在于声称自己相信那些自己并不相信的东西。
怎样才是幸福地活着呢?我想,就是不违背自己活着。顺从自己的本心,聆听内心的呓语。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听到自己的声音了。为了活,蒙上了自己的眼睛,对于愚昧无知的上司阿谀奉承,向所谓上流笑脸相迎,全然不顾心里即将涌出来的恶心,这样笑多了,脸上便渐渐泛起油脂,渐渐的变得与那些人相似了。此时,人已不再是他自己了,因为他那纯洁的灵魂已堕落至地狱中,出卖了自己的心,已然没有心了。没有心,怎么活?没有独立人格,怎么幸福?所以,找回自己的那份独立人格!
正是这些人类的声音,这些明亮的声音,唤醒了一代代混沌的人。
【人类的声音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类的声音读后感07-15
《人类的声音》读后感800字07-15
读《人类的声音》有感07-15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05-03
《人类简史》读后感03-04
《人类的“老师”》读后感03-01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范文05-02
人类的大地读后感范文04-06
动物人类的朋友的读后感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