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学会享受孤独-《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

时间:2021-08-12 11:16: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学会享受孤独-《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

  【文章导读】 孤独,却不孤单,孤独只是一个代名词,那是只有自己能懂的一片小世界,自己与自己心灵上的对话,一次心灵上的洗礼与提升。 以下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 ,供您欣赏。

学会享受孤独-《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

  【篇一】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

  梁实秋先生在《闲暇处才是生活》里写到:寂寞是一种清福。他说人在一生中,不管是谁,或多或少都有个寂寞的体验,它不等同于孤独。而我觉得孤独也是百味人生中重要的一味,它不等同于苦涩、迷失、怅然,在更多的时候它是独自一人听歌的清闲,是独自一人旅行的悠然。

  刘同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里描写了33种孤独,有亲情的孤独,爱情的孤独,少年的孤独,成年的孤独,梦想的孤独。。。用一支笔来直抵内心深处,用简单的叙述,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来告诉你,不要害怕,未来就在来的路上,只要你勇敢,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他说: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紧,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谁也不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背后极其努力,我们没有改变不了的未来,只有不想改变的过去。

  这一些我们都感同身受,在困难面前,只有自己拥抱自己,在所有的光鲜亮丽面前,我们隐藏了那个努力奔跑的自己,其实一直都在努力,其实一直都有加油,只有这样才能一直展现出好的一面在所有人面前,这是一种大家都有的深切的孤独,形单影只的自己做着不为人知的努力只为看上去的轻松自如,光鲜亮丽。

  ——你累吗?想找个肩膀依靠吗?

  ——谁都想要,可不是谁都可以得到。于是得到的人幸福甜蜜,得不到的也不怨天怨地,只是因为属于自己的刚好迟来了,只要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的还是会奔过来。

  微博上有这么一段话:收买人心很简单,对这个女孩说:“你这个人啊,表面阳光灿烂,没心没肺,自强自立,其实内心深处也很害怕寂寞,渴望保护吧,来,抱抱!”;对男生就说:“你这个人啊,表面吊儿郎当,胸无大志,其实城府很深,想法很多,只是在等一个机会吧,来,喝!”对方基本就会泪流满面:“你怎么这么懂我”,然后敞开心扉。

  是啊,孤独是种体会,说不定是迷茫时的不知所措,说不定是沉到谷底的怨怼愤懑,但也有可能是一个人吃饭也要吃饱,一个人睡觉也要深沉,一个人走路也要优雅,一个人做任何事也可以骄傲,只是这些时候都渴望有那么一个人能够读懂你。

  刘同的书名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孤独不是一种失败,它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激励,刚好因为这个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开始向上,开始优秀。然而我们努力的撇开它,却又在撇开之后会重新回顾这个阶段,也许会摇摇头笑笑自己,其实不过就是孤独,哪有那么可怕。

  所以我们享受就好了。

  【篇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

  也许你现在仍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睡觉,一个人乘地铁

  然而你却能,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睡觉,一个人乘地铁 ”

  喜欢刘同是因为他总是能说出让我感同身受的言语。一语倾心里夹杂着释怀感。那些想写却写不出来的话居然会被别人那样正确表达。不止是我,身边的姐姐也都喜欢他,说是有正能量。早在微博看见了这本书,便被书名吸引。得到书之后先是把那些写在每篇文字前和每张图片旁的话语翻看了一遍,依旧有各种重击心灵的句子。

  我想还有一种孤独是,想说的太多,却不知如何表述出来,心里满满的言语,想出来了便憋住,憋住了又想出来,反反复复。

  最后只能在别人的文字里找到你自己,然后你发现,原来那样失落过难受过的不止是你,竟然有个人在陪着你。尽管你不知晓对方的经历,却为有这样似曾相识的感觉而获得安慰。

  他33岁,书里写了33种孤独,有关友情的,有关爱情的,有关亲情的,亦有关梦想是否被理解的孤独,但更多是关乎自己内心的。虽然觉得里面的一些故事看进去是看进去了,却无关过深的孤独,但我想他或许只是想说给有类似经历的人听,有太多的篇章看似只是叙事,或许说出来总有作者想要表达的更深刻的东西。

  “其实我们都一样,偶尔会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孤单。”

  刘同曾在微博上提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所理解的孤独是什么?各种各样的答案放置在评论之中。而说起这个话题,总觉得自己亦有太多话想吐诉,也许是不知从何说起,也许是觉得不能用太过简略的一句话去表达。孤独是遇见新浪之后才放在心里的词语,估计之前只是不了解它的深意,之后才知道这或许是自己一直在历经的,从出生到现在。小时候总想:为什么朋友那么少,他们在玩些什么都不带我玩,是自己不懂得交流还是被别人隔离。后来也断断续续和鲜少的人做过一段时间的朋友:为什么想说话却不知道说些什么?不想两个人在一起玩的时候突然冷场,又可是为什么朋友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是那样的开心,感觉会有说不完的话。这些问题我至今耿耿于怀。哈,原来这些都是孤独啊。

  即便从小就个性较孤僻,无人交流,可有一只渴望热切交谈的心至今没有让我变成淡然、享受孤独的人,然而生活至今也没有给我太过可以交流的平台。长时间待在家中,没有太多的所谓人际交往,遇见的一些新朋友也是通过新浪都置身远方。我也不知道这几年的光景是怎么被一个不喜孤独的人度过的。或许是因为这些朋友吧。而有时最冷清不过热闹之后发现自己面对的不过是突然不再跳动的屏幕,以及身边实则无人的寂寞。这种孤独感也会在与家人聚会与朋友相见过后呈现出来。是不是应该庆幸那些温暖不是幻觉,就像书中说的:“少数人的温暖,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孤独。”觉得再寂寥也应该会有种安慰感。可为什么却感觉到了更深更浓的寂寥。我想起了那句话:“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我总是喜欢和自己说话,说的多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未来,在故事里我可是有许多朋友的人啊。偶尔被父母发现骂我太神经,我也没有改掉不好不坏的习惯。可时间长了,突然发觉某一刻世界是那样的安静,再大的音乐声也无法打破这可怕的安静,终于你发现自己的身边没有一个人,只有你的言语在空气中传播着,你感觉到尴尬,可笑,你不再说话,亦不知所措的不知怎么办才好。那应该也是孤独吧。很多个晚上,有时低沉的音乐让我感觉自己在梦游,有时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有时也不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有解的事情郁闷着。那种时刻只是在不断的刷新刷新,我总想找一个人说说话让自己心情平静,却无人可找,而心情越发低落。这应该也是孤独吧。

  “孤独就是自己都忘记了与自己对话;孤独是自己居然就能成一个世界。”

  写字的人爱说孤独,年轻的人爱说孤独,而孤独的却是所有人。昨天妈妈拿起这本书翻了两页又放下,我说:“你怎么不看,觉得太青春么?”片刻又问:“你会觉得孤独么?”这不是我第一次问她这个问题了,她却每次都沉默不答。我想,每天都有我在家说好多话,他们应该不孤独吧。而又想:可是我为什么会觉得孤独呢。清晰的记得,妈妈总是和爸爸说:“要是孩子不在家,得有多么冷清呀。”还有外公外婆也常常说冷清,“孩子们都走了两个人在家干瞪眼,真冷清。”……他们从来不提孤独,却总是把无聊冷清挂在口头,眼中透露着一丝寂寥。

  孤独不止是人,是所有生灵。住在邻镇的姨妈亦在这个厂里上班,每天在两个小镇之间穿梭。每次到这总爱说起来富,那是她家养了不够一年的小狗。她说,每次过来的时候它总是在后面追着跑,跑到岔路口才回头;在家的时候老是跟在自己身后,一刻也不愿离开;以前没它的时候感觉生活得蛮孤寂,现在好多了等等……说着说着我能感觉到她心酸极了,她在家的时候自个不再那么孤独,因为有它陪着;而她过来上班之后,它却孤独的守在家里。

  “有一种孤独是你需要依靠的时候,发现四周黑暗无人,只剩自己,只能被迫拔节的成长。”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孤独是必须的,每个人都逃不开,你所感觉到的那些寂寥的不知所措,其实是每个生灵都在经历的。也许不该再继续以为是所有人遗忘了你,其实是每个人都被禁锢在自己的空间里,面对着一个人的时光。即便是想要挣脱这牢笼之地,也总有一天会学着静静享受这分分秒秒,学着自己和自己对话,接受孤独。

  而我,还在这样的成长之中~~

  【篇三】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

  今天去出版社送稿子,还没开门,于是去旁边的新华书店溜达,其实还蛮享受这样的忙里偷闲,就像以前做策划,做线下要出去跑盘或者别的时候,经过书店,会进去看会儿书,悠然过个把小时,然后再出来,妆模作样继续回办公室工作。

  书店不大,每一类书似乎就只有那么一架子,翻的是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说实话,这个名字很不错。至少很戳人。我翻了下,事实上,从两点到三点,等出版社开门的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翻这本书,希望从中找到一些惊喜吧,但是没有。

  除了几个句子,全书其实很难说跟孤独扯上什么关系。即便是不停在强调孤独,但也完全感觉不出孤独的味道。反而觉得像是一种曲解。

  毕竟看过《孤独六讲》,看过《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看过《孤独及其创造的》,看过许多讲孤独的书之后,再看这本,会觉得太浅太白了。以至于你都不愿意将其归类于这是一本关于孤独的书。

  还是只算得一本畅销励志书吧。

  翻了一个小时,没有特别触动人心的文章。有点流水,有点杂,不是很走心,反正是没什么戳中的感动。毫无惊喜感地来到最后,心里忽然有种平衡感,果然人不会什么都得到。这几年刘同越来越红,大概也正如他所说,越来越忙,可是他的字,还真是没什么长进。

  文学这种东西,果然不是你一边做着高强度的工作一边顺便写一写,就能与日俱增的。没有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带着一本正经的态度去雕琢,你的止步不前,甚至退步,谁都看得出来。

  认识刘同是因为《职来职往》。一开始他跟其他嘉宾没有太多不同,说话犀利,模样还周正,都是不错的优点,但是也不到让人格外留心的地步。直到有一次偶然得知,他还是写小说的。从那一刻起,在我眼里,他就独特起来了。模糊记得是一个求职者,也是有写作梦,但是当然并不成熟,总之是得到了各路嘉宾的抨击,自然也未能得到留灯,而刘同说了一段很长的话,大意是说这个求职者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他那时也喜欢写小说,也觉得自己的'梦想无敌,相信自己一定会发光。他送了那个求职者一本他自己写的小说,鼓励他坚持写作梦想。

  其实我已经忘了他具体是怎么说的了。总之当时我特别感动,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并且跟我很像,因为我们都喜欢写小说嘛。所以其实他鼓励那个求职者,也像是在鼓励我一般。

  从那之后,我就开始格外留意他。之前是听闺蜜说这个节目好看,偶尔才找了两期来看,自从我喜欢上刘同之后,我就是奔着他去的了。还在跟闺蜜开玩笑,说以后毕业,也要去那里求职,我想亲眼看看这个帅哥。写小说的帅哥。

  我特意去查了他写的小说,发现还出了好几本,兴致勃勃找来看,一本忘了叫什么名字了,写的真是不怎样。还有一本是《五十米深蓝》,属于还行的那种,情节什么的一般,但胜在语言,够幽默,所以阅读感不错,并且有少年的气。总之就还可以了。不过看了两本之后,也没什么兴趣再看他其他的小说了。

  但还是觉得很崇拜他,三观很正,长得对味,还会写小说,虽然写的不怎样,但好歹也是出了好几本,那么年轻的时候就出版了小说,在当时致力于写稿还一无所得的我看来,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呢。

  总之就是觉得他很厉害,很喜欢他,很崇拜他。

  每次看《职来职往》镜头切到他,就眼冒桃心,每当他发表演说,我就在电脑屏幕前恨不得点断了头,觉得说的真好。后来还加了他微博,他总时不时发点年少的照片,灰色调,老旧味,寸板头,白衬衣,眼神清亮,又天真又认真,简直就是我想要的男朋友的模样嘛。多想自己是跟他同一时代的人啊,最好能在同一个校园,那我应该要跟他表白才好呢。

  好吧脑残少女的回忆到此为止……

  我大学生活的重心当然不是看帅哥刷剧,而是写小说,还有实习,为今后简历上添几笔色彩。大概就这样过来了,写小说慢慢有点起色,终于开始发表,实习经历也开始丰富,干一行恨一行,当然排除掉自己不适合的工作也是在朝喜欢的工作靠近。

  总之就大学毕业了。现在做着一份文字相关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写作。当然在我心底里,工作自然是没有写作的重要的。否则也不会因为之前的工作加班太严重而干脆辞职换成了现在一份双休不加班的工作。

  我对工作只能算尽职,而对写作,则依旧是带着十分的虔诚和认真。

  可能对生活啊以后啊什么的,还算明晰,知道自己未来想去哪里,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所以现在也不会像大学和刚毕业那一年那样,感到迷茫了。所以也不会再看任何励志书,什么慢慢来,什么不迷茫,都不太需要了。也不太刷微博了。因为工作需要微博上关注了好几百人,大多数人都不熟,我也没兴趣知道他们的动态,于是连带着以前关注的一些喜欢的人,都不看了。

  知道这本书是在“一个”上。貌似是哪天在上面发了篇文章吧,。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其实这真的是句蛮漂亮的话呢,至少真的有打动我,还有那句两颗星星之间的距离啥的。真挺好的。

  可是拿来书一翻:啥?就这玩意儿啊?

  此刻距离当年特别关注刘同的年纪,已经有两三年了吧。

  看着三十三岁的他写出的作品,我恍然惊觉,那个曾以写小说为梦想的少年,终究还是跟梦想说了再见吧。没错,他还在写,如他所说加班达旦也抽出时间写,时不时出本书,还很畅销,但是你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他离“写作”已经很远了。我猜他现在也写不出《五十米深蓝》那样的小说了。

  我更多的还是感慨,上天终究是公平的。要是他又是职场达人,青年偶像,媒体红人,还能写出特别动人的文学作品,那才叫拉仇恨呢。正是这样的写作水平,让我感觉到,嗯,有舍有得。

  工作上投入全副精力,所以你成了特别厉害的媒体人,但是也因为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这里,所以你的大概不能再成为一个好作家了吧。

  挺公平的。

  其实我依旧喜欢他,非常喜欢,他越来越成功,越来越被更多人所熟知,他不仅出书,还被改编电视剧,不仅做管理,还做主持人,他做了很多不一样的尝试,看起来也越来越精英范儿了,还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年轻人,谁的青春不迷茫啊,虽败犹荣啊什么的,真的很好,非常好。

  他应该是在往自己选择的路很清晰地出发吧。

  而我选择的是与他相反的方向。如果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件事情的话,那对我来说一定是写作。比起他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我简直是保留太多了。

  我不愿意在工作上耗费太多时间,我也无意于在工作上取得怎样的成功,因为我全身心投入的只有写作而已。我想坚持这件事,用一种非常认真的态度,就像大学时我还从未有作品发表过一样认真努力,像年少时也曾将其视为唯一的刘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