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时间:2021-08-11 19:46: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文章导读】  “写给年轻人的拖延心理学----人生有限,拖延有害”亮黄色封面,显著地红黑字交替...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篇一】《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最近把《终结拖延症》这本书读了一遍,趁着新鲜度,赶紧分享一下书评。

  拖延,通俗来说就是:把事情不断延后,却迟迟不去做。在战拖会里,他们把拖延分为:”真性拖延“和”假性拖延“(也叫合理推迟),其中”真性拖延“是本可避免且后果消极的推迟行为或现象,而”假性拖延“则是后果无害的推迟。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方便归类和讨论,其次生活中所讲的拖延大多是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拖延行为或现象,即”真性拖延“。

  拖延之所以难以战胜,其障碍主要可以分为三种:

  1)短视近利的拖延思维阻碍迈开第一步;

  2)焦虑烦躁的拖延情绪阻碍行动的进行和坚持;

  3)缺乏行之有效的战拖技术;

  在《终结拖延症》里,作者威廉·克瑙斯(William Knaus)提出了”三管齐下“的方法,分别从思维认知、情绪管理和行为实践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破除这些障碍,如何有效战胜拖延。

  首先,先来看看,常见的拖延思维有哪些:

  1)”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开始“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句已经在义务教育里已经背的滚瓜烂熟的诗句,在计划和行动开始之初,总会被遗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总认为时间还很多,离最后期限还很远。尤其是面对那些我们认为会对自己有用,应该去做的事情时,总会把行动无限期往后推迟。

  2)”我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是先准备准备吧。“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准备充分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准备“也会成为一种逃避、开拓的借口,因为准备得越充分,内心对未来就越有把握,心中就越踏实,因而面对的恐惧和焦虑就会少点。这是人的本性,无法避免。可是,就算准备得越充分,也不能让我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把握感和操纵感,因为总会有不可预知的意外和干扰来打破行动和计划的进行。

  3)”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要准备得更充分。“

  这与上面一点类似,不过在完美主义者当中较为常见。但是我认为,相对于拖延思维来说,完美思维对完美主义者的思维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4)”我觉得我会失败.....“

  有些人拖延一些事情是为了不想面对失败的结果,因为一开始他们觉得就算努力去做,还是无法完成,会面临失败的局面。而他们的”成败价值观“是这样的控制他们:努力了还是会失败,这体现了自己的无能;而如果自己拖延不去做,或是到最后期限才去行动,那么即使面临失败的结果,他们觉得自己并非是一个Loser,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未使出全力,还有余地。

  不管你是否有拖延的行为,是否存在拖延思维,最重要的是觉察到自己正在拖延!对拖延的觉察是战拖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明明在拖延,却否认自己在拖延,并继续拖延下去,这才是最可怕,最自欺欺人的地方。而在本书当中,作者建议:通过写拖延日志增进对拖延的觉察。拖延日志就是记录拖延的详细情况,如拖延的事情,拖延的结果,拖延的借口(内心独白),拖延的情绪变化等等。当具备对自己思维的觉察力时,我们就可以在拖延思维出现之时,通过自己激励、自我辩论,同时利用新的思维模式去替代拖延思维。以坚持跑步为例,”今天先不跑吧,今晚恰好有好声音,先看完吧,明天再开始跑步吧!“→”没关系,好声音晚上9点30分才开始,我可以先出去跑30分钟,然后再回来,时间正好,而且我明天可以再看重播,这样就可以省去广告时间了,所以还是今天开始跑步吧!“

  其次,就算我们开始迈出了第一步,拖延也还是纠缠我们不放。在我们还未建立完全针对某个习惯的神经通路或是新的战拖思维时,旧有的拖延思维为了求生而挣扎,不断地给我们的情绪和内心增加压力,让我们烦躁不安、焦虑难耐,甚至它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在心中制造一个声音,强烈要求我们拖延或是停止手头上的事情,力求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然后趁虚而入,使拖延死灰复燃。

  针对拖延引发的焦虑、恐惧和厌恶的情绪,书中的建议就是培养对这些情绪的忍耐能力,进而锻炼出”情绪肌肉“,这确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却很痛苦,也很影响工作和生活。因为往往这些情绪出现时,我们越是强忍着,越是在心中做挣扎,做内心独白,自我激励,都会让我们分散对当下的注意力,如果那时恰好你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工作,你会因无法静下心来而抓狂。所以我认为,强忍不是通用的办法,适时地放下手头的工作,静下心,深呼吸,利用灵修的方法,去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同时在拖延日志上记录下来,待情绪稳定后回到工作中,这样的效果或许好很多。

  最后,书中提到的战胜拖延的行动技巧基本和之前分享的战拖技巧差不多,现在再来回顾一下:

  1)确定一个清晰、具体、可量化的目标;

  2)将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步骤来完成。如果是创造性的活动,就分解成机械性的活动;

  3)不必准备太充分,一旦发现自己在准备上花太多时间,就跳过准备,直接行动,Just do it;

  4)停下完美主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做,同时记录自己的改变和变化;

  5)消除一切干扰,如关掉手机,关掉电视、拔掉网线......集中注意力;

  6)利用仅有的10分钟时间;

  7)先做5分钟,再做5分钟.......继续这样下去,你会慢慢找到状态的;

  总得来说,这本书比《拖延心理学》更注重实践操作,但是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因为书中提倡通过记录和书写来觉察和反思自我,许多内容只有做了才会明白,才能理解,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另外,再补充一点,那就是时间管理和拖延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拖延并不属于时间管理的范畴,而且拖延的产生并不完全是时间管理里不到位,可以说时间管理在其中作用的很小。而时间管理只针对那些最不拖延的人有效,对于经常拖延,不经常管理时间和自己的人,无效。

  【篇二】《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哲学家说,绝大多数人的目标,是不动脑子的生活。

  的确,不拖延就意味着此刻就要动脑子、动手,拖延的时间我们在做什么呢,玩微信、打游戏还是浏览网页?

  以下几种拖延症比较常见,简单介绍一下。

  期限型拖延症,比如下周三要交报告,一直等到周二晚上,才开始做。

  个人实务拖延症,无比如自己想出去旅行,明知道临近再准备会错失便宜机票等,可就是懒得提前准备,没有明确期限,就是一直拖着。

  简单拖延,明明顺手就可以办完的`事,就在那拖着,回复一下简单意见,工作就可以继续进行,可就是不回复,让下属等。

  最终,我们要如何对付拖延呢,首先不要以自己有拖延症为借口,故意不去改正,应该更加直面拖延这个现实,正面去改正。

  克服失败恐惧,奉行立即行动的准则。不要太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不要完美主义,尽快去做,专注一件事情,马上解决。

  克服拖延症,相信对我们生活、工作品质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

  【篇三】《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拖延,通俗来说就是,把事情拖后去做。现代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都存在拖延的“症状”。

  书中将拖延分为四种:期限性拖延,个人事务拖延,简单拖延,自动拖延。个人事务拖延和期限性拖延,在生活中,是存在最多的。

  比如每周的音频学习分享,在打开音频的时候,原本听着音频的心一下子就被微信聊天的提示音吸引了,于是,又开始聊天,去做别的事情。心想:还有好几天的时间呢。于是,待会再做的拖延种子就在心里扎根,当这种习惯出现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就造成了不到最后不动手,不动脑的后果。这就是期限性的拖延。微信聊天看到朋友发来的消息,其实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或几个字就可以,总忍不住回头再回吧,等想起回的时候,可能就忘了,这就是个人事务的拖延。

  不管我们是否存在拖延的行为,最重要的就是察觉到自己在拖延,察觉到自己在拖延了,就去慢慢找到自己拖延的坏处和拖延带来的后果。

  战胜拖延就要监控自己的想法,做一个认识到拖延后果的检查,要学会接纳,容忍,改变,盯着自己的脚步去看,给予自己更多的正能量。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相关文章: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04-05

读了《终结拖延症》有感04-06

读《终结拖延症》有感06-17

《终结拖延症》的读后感(精选7篇)03-03

读《终结拖延症》有感作文05-05

读《终结拖延症》一书有感04-06

拖延症作文04-30

我的拖延症作文12-24

关于拖延症的作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