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读后感(集合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俗世奇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俗世奇人》读后感1
合上《俗世奇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又再一次浮现在我脑海中。“酒婆”的遭遇让我匪夷所思;“泥人张”智斗海张五的场面引我开怀大笑;李金鏊的义气使我心中泛起丝丝敬意。
当然,这一个个看似平凡的“俗世奇人”让我触动最深的是“死鸟”。起初读这个故事,不禁泛起万千个疑问:到底是写人的还是写鸟的?若是人,为什么叫这个名?读完,我不禁皱起眉头,油然而生的则是层层的罪恶感。文中的“死鸟”只会巴结、讨好上司,让上司把气撒在自己身上。别人都是以自己的能耐步步高升;他呢,凭的是一张只会拍马屁的嘴,一副阳奉阴违的姿态。即使升官发财,也只能遭到世人的白眼,让自己的自尊尽失。不过,应了那句古话“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死鸟”养的一只八哥学尽了他的.话,在上司来他家的时候报出了“死鸟”曾经咒骂上司的话,使上司大怒。读到这里,我拍手叫好,如果“死鸟”因这句话而官财尽失,有谁又会去同情他呢?“死鸟”为了报复那只八哥,把八哥抓了起来,大骂“死鸟”。不料八哥逃走了,并学会了刚才的那句话,因此,“死鸟”这个名称也从此传开了。
有让我厌恶的人物,那必然也有让我敬佩的人物——好嘴杨巴。一看这个绰号,想必你心里也知道了,这人定是巧舌如簧类的。不错,那你听我细细道来:中堂大人视察天津卫,为了让中堂大人高兴,知府特地让杨氏兄弟(杨七杨巴)进献香茶。但那茶上面撒了一通芝麻,却说中堂大人不知道,以为是脏东西,勃然大怒。这好嘴杨巴心知肚明,说他不知道中堂大人不喜欢吃芝麻。这句话简直妙不可言,即替知府解了围,又让中堂大人知道那是芝麻,给中堂大人台阶。
空前绝后的俗世奇人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满天津味且言语风趣的文字引我进入了民国初年的天津卫。由文字与人物组成的故事,使我牵肠挂肚、魂牵梦萦。
《俗世奇人》读后感2
大家看过《俗世奇人》这本书吗?它由冯骥才撰写,书中描写了很多奇人奇事,譬如:背头杨、刷子李、苏七块等等。其中,我对描写苏七块的这篇文章印象特别深刻。故事主要讲了有一位苏大夫,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他医术高明,但看病有个规矩,病人要支付七块银元,故人称之“苏七块”。
我们学校里也有这样的“俗世奇人”,有智多徐、大嘴翁、书虫茅等等。今天我们先来聊聊大嘴翁吧。大嘴翁长了一对黑溜溜的大眼睛,乌黑的眼珠总是在骨碌碌地转,大大的嘴巴红红的唇,长得一副伶牙利齿的模样。有一次学校晨跑,教官拿着话筒站在讲台上大声喊:“401班喊大声点!”刚开始大家使出了吃奶的劲,却还是比不过其他班级,突然一声清脆的.喊声直冲云霄,原来是我们的大嘴翁发威了,“一二三四……”随着大嘴翁一声声的叫喊声响起来,大家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响亮的口号声传遍了操场每个角落,最后我们401班受到了教官的表扬。
他的大嗓门还能用在大扫除中。那天大扫除,老师给我们分好了各自的工作,由大嘴翁来负责管理。大扫除期间,小周同学因为聊天被大嘴翁看见了,他走到小周前面说:“你怎么在偷懒呢?”但小周同学不甘示弱地回应着,两人开始唧唧咋咋的吵闹声仿佛在九天云霄都能听见,最后小周同学终于被大嘴翁的一阵“连珠炮”给打败了,乖乖地干起了活。大嘴翁很勤快,什么活都能干。有一次他一个人在教室打扫卫生,不到10分钟就将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都很佩服他。
暑假的时候我开始学习溜冰,但老是不受控制地摔倒在地上,很多时候我想放弃,但妈妈鼓励的话最终让我坚持了下来,现在我已能很熟练地掌握溜冰的技巧。想要学会真本事必须要经过不断磨练,这也是《俗世奇人》一书告诉我们的道理之一。亲爱的你,也翻开这本书看看吧。
《俗世奇人》读后感3
《俗世奇人》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是冯骥才老师笔下的经典作品。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多姿多彩。这本书讲述了在天津卫码头出现的各种人物,他们都是俗世俗人,却又个个显得独一无二,他们都有自己拿手的绝活,在码头上享有盛名,使原本平淡的生活多了份乐趣。
《俗世奇人》记录了许多空前绝后的奇人们。他们都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有刷墙不掉浆的刷子李、力大无穷的张大力、从来不笑的冷脸、捏泥好手泥人张、虽然立了规矩但还是拿出七银元的苏七块……冯骥才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惟妙惟肖,生动有趣的人物,令我爱不释手。
书中,我觉得最有侠肝义胆的.人物还属燕子李三。他是一个天下少见的飞贼,专偷富豪大户。每偷走一物,必在就近画下一只燕子做记号,因此得名燕子李三。他的功夫奇高,穿房越脊,如走平地。遇到河面还能用脚尖点着水波而行,这一手叫“蜻蜓点水”,轻功不到绝顶,绝对学不会这一手。燕子李三偷富,但济贫。有一家穷人欠着房租还不上,被房主逼得无奈,晚上在屋里哭啼,燕子李三就把一包钱币扔进了这家人的窗内,这家人打开包袱一看,是一袋钱币,急忙跑出去谢恩,但他早已走远。燕子李三虽然是一个飞贼,但是他劫富济贫的行为让人们赞不绝口。
《俗世奇人》中这些人是生来就有这些绝技吗?当然不是。这是他们勤学苦练的结果。他们生下来也和普通人一样,可他们却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肯吃苦、肯付出、不气馁、不放弃、所以收获的也更多。“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坚信每个人只要认定目标,并不懈努力,勤学苦练,就一定有所作为。
俗世奇人们用他们活灵活现的绝技把生活演绎得有滋有味。他们凭着一手好本领就让人们叹为观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论怎样,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技之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奋力地向前跑,就是最优秀的人。
《俗世奇人》读后感4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先生写的一部书,书中讲述了天津卫的一些平凡而又有才干的市井奇人。他们在冯骥才先生的笔下,个个都变的栩栩如生,看到书中所描述的他们,仿佛我现在就在天津卫,正在看他们展示各自的绝技呢!如力大无比的张大力,心灵手巧的泥人张等。在不可胜数的能人义士中,我最喜欢的是刷子李。
刷子李是专门干粉刷这一行的`,当时天津卫经常爱把一个人的姓氏和他所精通的专业连着一起,如机器王,泥人张等,他们的外号在天津都是响当当的。
刷子李有一手刷浆的绝活,而且还给自己立下了个规矩:刷浆时必穿一身黑色的衣服,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可当时人们都不相信,直到后来刷子李收了徒弟曹小三后,才向大家证明了刷子李名不虚传的故事。刷子李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告诫徒弟:手艺人必须要有真本事,有本事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而真本事需要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的努力。正所谓的“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看到这里,我就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是半途而废,结果总是碌碌无为。看看刷子李,对照自己,使我意识到了做任何事情,任何工作,要想成为一个佼佼者,需要我们对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要严格的要求自我,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努力进取的行动。告诉我不仅要做“语言上的巨人”,更要做“行动上的巨人”。
读了《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我不仅被刷子李的精湛的技艺所折服,更重要的让我明白了高超的背后是辛勤的耕耘,努力的拼搏,使我明白了做事要用心,要刻苦。作为一个学生,我也要有一个崇高的理想,我要努力的学习,持之以恒,不断进取。
《俗世奇人》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冯骥才写的名著《俗世奇人》,主要以天津各种技艺高超的人发生的事组成的短篇小说。天津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
我最刷子李。刷子李是一位刷墙工、粉刷匠,一般粉刷匠生意清淡,每天过着枯燥的生活,而且是干一天吃一天。可刷子李有一个本领:刷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做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可见他的`奇处。
刷子李能达到这个境界,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年累月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他要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如果刷子里偷一点儿懒,他就不会有如此高超的本领,生意也不会有现在那么好,也会和其他同行一样,干一天吃一天。
想到刷子李的经历,我不禁想起妈妈每天叫我练字,我对此不屑一顾。直到一次课堂作业,老师叫我们写生字。我的字依旧歪歪斜斜,受到了老师的严厉的批评与责罚。回到家后,我又郁闷又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练字,现在尝到了批评的滋味。妈妈看我失魂落魄的样子,说到:“好好练字啊!”唉,因为我偷懒不练字,尝到了苦果。和刷子李比起来,我真是自愧不如。他都能坚持下来,为什么我不能呢?
小说里的人都是俗世奇人,他们没有任何捷径,只有坚持不懈。想要成为那样的人,就必须要有惊人的毅力,这样,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俗世奇人》读后感6
寒假里,我又交了一个新“朋友”,大家一定很奇怪我的朋友为啥加了一个引号,那是我读了一本《俗世奇人》的好书,它让我了解了天津卫的奇人妙事,使我受益匪浅。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天津卫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有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手指一触,隔皮戳肉,就能了解伤情的'苏七块;有刷墙不沾衣服的刷子李;身强力蛮,力大无边的人称张大力;心高气傲,落笔生花的是冯五爷。
天津卫的买卖多如牛毛。其貌不扬,眼疾手快的小达子就有了用武之地。登堂入室的小混混就能浑水摸鱼,这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要数《绝盗》了。
《绝盗》讲的是一对新婚夫妻租了一间房。他们不在家时,来了一个老头和俩个小伙子冒充他的家人,骂他不孝,砸开门拿走了所有的东西,邻居都以为那个新郎是一个没良心的白眼狼,都没上去劝阻,任由那伙人在搬东西。老头子走了以后,新郎回来了,发现家里被偷了,急忙去报了案,但是这个案子查了十年也没找到那个“爹”。这个故事让人哭笑不得,很多小偷都是深夜进行偷窃,只要有一点响声,就吓得魂不附体,可是这伙小偷就不一样了,他事先在家里设计了一个完美的行窃方案,骗过了所有的邻居,大摇大摆地就偷走了很多的东西。当新郎诉苦时,却招不来同情的目光,反而被人取笑,这样的事情真是防不胜防,让人扼腕叹息。
我真希望自己也是一个拥有某种特殊技能的俗世奇人,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建议大家一定要用心阅读,仔细阅读,取其精华,为自己所用。
《俗世奇人》读后感7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书名叫作《俗世奇人》。这本书是由一篇篇的小故事组成的,读起来妙趣横生、不舍放手!现在,我就把我读了之后的感受写下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冯骥才先生,他是通过边回忆,边记录的方式写下这本有关各种天津奇人故事的一本书。他把这本书里所有人物的性格、动作写得惟妙惟肖,比如在“酒婆”这一章节,他把酒婆的外貌特征写得十分生动: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还有她喝酒后那种洒脱的动作"上摇下摆、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看看,冯骥才先生的语句是多么的具有表现力、将人物的.神态是描写得多么的生动啊!这个人物立刻就像活了一样站在我面前。
我最喜欢的故事还是得数“狗不理”那一章了,他把狗不理包子写得好像真的就摆在你眼前一样,咬一口,喷香流油,写得我口水直流了三千尺,已经迫不急待地想要买一个来尝尝了。“狗不理”包子除了包子有名,还有“狗不理”这个店名也很有名。据说,当时“狗不理”包子店并没有店名,但是包子做得好,生意也好,狗子—就是这个包子店的老板,他每天都太忙了,在做生意的时候忙得没有时间理人,久而久之别人就有了“狗子卖包子不理人”的说法,于是就得了这个店名—“狗不理”。又因为这个名字是骂名,很稀奇,便有了更多的生意上门。直到现在,“狗不理”包子的名气一直没有下降,好吃的包子流传至今。
这本书里的奇人个个都有有趣的故事,还有冯骥才老先生亲手绘出的画,通俗易懂。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天津市井民间的小故事,还学习了作者描写人物时的细致生动,值得一读!
《俗世奇人》读后感8
《俗世奇人》中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俗”和“奇”中。——这是我看完后最直观的想法。
确实,这本书妙就妙在“俗”和“奇”二字,更有特色的是作者用了当的特色方言来渲染,更是让人沉迷其中,而其中的`《泥人张》又是我最喜欢故事。
在《泥人张》中权贵义子海张五就是俗世的体现。文章中的海张五:耀武扬威、大脑袋、矮胖身,身后跟着的小跟班也不可一世似乎自己也很厉害似的。再看看饭点中的人,看见海张五来时个个闭上了嘴巴,唯恐得罪了海张五,海张五也乐得享受。哎,这一幕倒是让我看出了这世间的俗气!
偏偏在这俗世中就有那么些奇人不理会权贵的虚张声势。泥人张,本名张明山。那泥人张可不得了,看见海张五进店,也不起哄,像是聋了一样。照样自顾自的吃饭,还东张西望,观察着人们的表情。这些人都怕海张五,泥人张可不怕!为啥?因为泥人张是手艺人,这倒是让我知道了手艺人的好处。
嘿!这一来,海张五可不干了,开始和身边人谈起泥人张,谈论起泥人张的各种是非。都说“艺高人胆大”,泥人张还真是往鞋底一抠,抠下块泥,一下两下捏出个人形。嘴上倒是没停还吧吧唧唧吃着菜。良久,“啪”一声,泥人张把泥人按在桌上,结账,走人。海张五不忿:“这破手艺,贱卖都没人要!没想到,’第二天,街上还真出了一排海张五的泥人,旁写着”贱卖海张五”。
奇了!俗世间还有这等奇人!泥人张不仅手艺奇的精湛,行事风格也令人拍手叫好,大为解气。让我惊奇的是泥人张不论什么时候都平静如水的心态。也让我领略了什么叫奇人的滋味和心境。我觉得这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俗世奇人》读后感9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冯骥才写的《俗世奇人》,这里面写了清朝末年天津码头上各种奇人。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一般作家们都为大人物写传记,可冯骥才却为天津码头上的小人物写传。
我印象最深的是刷子李,他只干粉刷一行,他刷好的屋子什么都不放,单坐着就像天空一样美,他刷暗浆时穿一身黑,干完活后,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否则白刷不要钱。有一次,他干完活后徒弟发现他的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刷子李提起裤子一看,原来是一个洞,点烟时烧出来的,很像粉浆落下时的白点。这也太神奇了,刷子李太厉害了。
还有大回,他是个钓鱼高手,无论水中的鱼有多杂乱,他想钓哪种鱼就能钓哪种鱼,可以钓完公鱼钓母鱼,他钓的最大鱼比他自己还大,最小的鱼比鱼钩还小,天津人为求好运,会往活鲤鱼背鳍上拴一根红绳,再放生;如果有人又把这条鱼打捞上来了,又拴一根红绳,第三次也是。传说如果抓到了三条红绳的鲤鱼并放生,那么人间的福禄寿财就全有了。别人连一根红绳的鱼都很难钓,他却给两条绳的鲤鱼喂不带钩的面团,让鱼放松警剔再钓,用小孩的`巴巴做鱼食,钓三根绳的。他完全把鱼琢磨透了,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书中还有只认牙不认人的华大夫,把人臭骂一顿还光明正大抢、烧东西的绝盗;不到十字路口就醒酒的酒婆;卖家当卖出奇迹的蔡二少爷……,这些人都是奇人。
现在找工作越来越难,要想找一份好工作,可能还要像上述人那样,练出一门手艺吧!
《俗世奇人》读后感10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俗世奇人》里的那些技艺非凡,艺高人胆大的小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苏七块医术高超坚守原则;杨八巧舌如簧,临场反应。泥人张一双巧手智慧反击……这些不知名的市井人物,带给我无限的思考。
其中苏七块给我深深的启发,他性格倔强,却不失善良,医术高超却非七块银元不治,这看来似乎很吝啬,在我看来并不如此。这是一种原则的体现,他的身上有坚守原则的品质,这在如今是很珍贵的。苏七块并不是心地不善,但他也不是活菩萨。只有立了规矩,他才能在天津卫站稳脚跟。历史上的'包拯海瑞,他们公正严明,清正廉洁,守规矩,故流芳百世。现实生活中,国有国规,家有家规。法律是谁都不能违反的。倘若有人开了“后门”,还会有人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吗?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不只是为了生存,也不只是为了遵守,而是为了发展,为了遵守社会秩序的和谐。
刷子李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感染了我,他的故事诠释了什么叫做工匠精神。作为刷匠,他从来没有一点墨落在自己衣服上。一天,弟子瞅着一个黑点,以为他是浪得虚名,然而不过是裤子破了洞,黑色衬裤露出来罢了。所以学一门本事,学精了才是王道。永远秉持着热爱和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的精神,走的才会更长远。学习是一样的道理,踏实是根本只有像刷子李一样勤学苦练,才能获得学业有成,获得真本事。
《俗世奇人》中的各种奇人,吸引着我,我为他们的精神陶醉。放眼身边,定睛一看,也许我们会发现,奇人们就在我们身边。而奇人之所以奇特,是因为他们在俗世中保留自己的本色。
夏日漫长,书香为伴,让我们品着茶,翻开《俗世奇人》,度过一个静谧美好的午后吧!
《俗世奇人》读后感11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冯骥才著的《俗世奇人》,一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这本书讲得是清末民初天津卫作为一个水陆主要道,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为了生存练就一身精湛的绝活,成为了天津卫的奇人。
这本书写得非常好,每位奇人独立为一个章节,还配上了插图。冯骥才用了各种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突出了每位人物的神奇、奇异的特点,每读完一个章节后,奇人异事就像放电影般在我的脑海里呈现,作者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
苏七块是个神医,他给病人看病,眼疾手快,不等人觉得疼,骨头已经接上了,但他有他的规矩,看病时,必须拿出七元钱才能看病,不然的话,他就不管,苏七块就因此得名。但他并不是爱财如命,不然也不会还给华大夫的七块钱还有免掉张四药钱,因为他严守自己立下的`规矩不能破。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刷子李,他干活也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规矩,刷墙时必须身穿一身黑,如果干完活后身上有一个白点,就白刷不用钱。刷子李刷墙的时候,非常的仔细,就是坐下来休息的时候,他还在观察墙面有什么地方刷得不足,被刷子李刷过得墙,不放什么装饰品,呆在房子里,就像神仙一般美。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要象刷子李一样给自己订一套规矩,必须认真仔细,有不对的地方必须及时改正,做到完美无瑕。
书中还有捏得泥人栩栩如生的泥人张,还有识别正价的蓝眼以及只会啃书本的宁波人冯五爷……
作者冯骥才在书中说得好:“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所以我作为学生当前必须好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学得一技之长,为我们的将来打好基础。
《俗世奇人》读后感12
《俗世奇人》讲述了在天津当地的各类奇异人物,比如: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张大力无边的力气,还有大回拥有精湛的钓鱼技术……他们都各自怀揣着自己独特的能力,在这一所大都市中生存。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述: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这一书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位绰号为“张大力”的人。他的原名叫张金壁,身强力壮,力大无边,于是百姓们都称他为“大力”。在他的身上流传着一个故事:一家石材店的门口放着一把青石大锁,锁上刻着“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但因为这家店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自然没有人能够举起。有一次,张大力路过看到了这把锁,竟单手就把铁锁轻松举起,可当张大力举起之后,他竟看到锁底下还有一行字“唯张大力举起不算”,旁人见到了这行字都大笑——原来是店家在称赞张大力呢!于是,张大力便没有去索要那百两白银,扔了锁笑着扬长而去。你瞧!他的力气多不寻常呀!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难道只有不同于常人的手艺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奇人吗?其实不然,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无论有没有寻常的技能,只要你有颗敢去挑战,敢去创新的心,你就是名副其实的奇人!
就像在伦敦跑完最后一场比赛的刘翔,他明知道自己的脚受了伤,已经不能去争取夺奖牌。可是,他却不言放弃,依旧像个冠军一般踏上了起点。当他踏上那起点的一霎那,他就已经夺得了中国人们心中唯一的冠军了。虽然他没有跑完全程,但那超越常人的毅力同样使他成为了一位奇人。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只要我们曾经努力过,就会成为如同书中一样的奇人,即使没有他们的技术,但我们在俗世中的心永远不会变的平淡!只要有一技之长,我们同样是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读后感13
《俗世奇人》这本书不知曾经几时看过,只是依稀记得其中的几个人物,不巧,在考试阅读题上遇到了。假期来临,为了弥补之前的遗憾,我又去翻了几遍,着实让我体会到不一样的滋味。
有了前一次的积累,加上故事的简短,我很快读完了一遍。当我合上书本,看到书名“俗世奇人”四个大字时,不禁对书名产生了兴趣,“俗世奇人”意思应该是在平凡的世界里的功夫了得的奇人,虽有一身的本事,却默默无闻地干着平凡的事情,最奢华的名头也就是常人的几句夸赞。
这让我想到在我们班级中,不也有这样明明与众不同、有独特魅力的同学吗?他们有的记忆力超强,却只是用来背枯燥的单词、乏味的课文;有的是超级的体霸,却只能在运动会上发光;有的拥有一身韧劲,却只是在钻研题目上体现出来。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崇拜或去寻找更多的吗?这第二遍读得真是茅塞顿开!
在我们身边,有这些不凡之人,那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呢?难道只是这样吗?我有些疑问,于是,我就再来打开书本。
这一次,我边看边陷入深思:与其去羡慕他人的不平凡,为自己的平凡而感到自叹不如,为何不自己来当个不平凡的人呢?想到这里,我为自己的`想法而吃惊,从沉思中醒来。
当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回头想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何一定要去羡慕别人,而不花点时间来提高自己,让自己也能像别人一样的不凡呢?
几遍读完,深知其理。在这个平凡的世界,生活着许多不平凡的人,我想对身边那些整天浑浑噩噩的同龄人说:人应该有追求,是选择努力学习,还是尽兴玩闹?但是,读万卷书,读书要读出名堂,那么,你若想玩,为何不玩出点名堂来,做一个不平凡的“玩”人呢?
《俗世奇人》读后感14
今年学校发的《寒假特刊》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有《西游记》、《俗世奇人》、《班长下台》、《王子与贫儿》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俗世奇人》这本书。
《俗世奇人》特别有意思,里面说: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于是,冯骥才先生亲自把这些来自民间的故事一一生动地写了下来。
这本书里,有苏七块、张大力、蓝眼、刷子李、背头杨、黄金指、狗不理、泥人张等等,我喜欢的人就是泥人张。故事里,泥人张经常去北关口的饭馆,有一天他一个人在天庆馆里饮酒,这时张五爷进来了,大家都停住了筷子,唯独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没把张五爷当人物。张五爷便在边上取笑泥人张,泥人张便用鞋底下的泥巴捏出个张五爷,结账走人。张五爷说这破手艺贱卖也没人要。泥人张便用模子成批生产了泥人“海张五”,并写上“贱卖海张五”,最后张五爷不得不花大价钱把模具和泥人都买回家了。看得我心里直乐呵,脑袋里全是张五爷灰溜溜的样子,不停为泥人张叫好。
《俗世奇人》里讲的都是小人物,读的时候,我就感觉冯骥才先生正陪着我,在我的'对面和我聊天,讲讲这个能人,说说那个人物,听起来都是稀松平常的人和事,但这简简单单的故事中却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乐趣。这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而且都是看家本领,这让我想到,想要在世界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就得有自己的本事,并且与众不同。如果天天混日子的话,连这样的小人物都当不上。
《俗世奇人》读后感15
最近,笔者利用工作之余阅读了一本名为《俗世奇人》的书,读后感触颇深。
该书讲述了清朝末期天津卫一些市井人物的奇人妙事,既风趣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又耐人寻味,令人深思。比如开篇讲述了一个名叫苏金散的骨科医生,医术高超,因他看病立下规矩无论贫富亲疏患者都须拿七块银元才肯看病,故得不雅绰号“苏七块”。故事中讲述了他和三位好友打牌时,一个三轮车夫摔断了胳膊找他来看病,但因拿不出七块银元而“苏七块”对他不理不睬,全然不顾三轮车夫的疼痛难忍。乍一看让人觉得“苏七块”这人不近人情。后来,陪“苏七块”打牌的一位心地善良的牙医华大夫假装上厕所偷偷将七块银元塞给这个三轮车夫,“苏七块”见到七块银元后才立即给受伤的三轮车夫看病。看完病后,“苏七块”又接着打牌。最后,当打完牌后,“苏七块”叫住正欲离去的牙医华大夫,将七块银元交给他,说早已知是华大夫在暗中帮三轮车夫,只是其立下的规矩不能改。读罢,令人对“苏七块”敬佩不已。
该书还介绍了技术高超的“刷子李”、嗜酒如命的'“酒婆”、阿谀奉承的“死鸟”、力大无穷的“张大力”、经商失败的“冯五爷”、慧眼识画的“蓝眼”等等,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平民百姓,但是他们都有一技之长,被作者冯骥才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将人们带入了那个封建王朝走向没落的年代。通过阅读,使人在啼笑皆非中受到启发。最后一篇讲述了刘道元活出殡的故事,通过专替人打官司的刘道元假死出殡的描写,揭露了世态炎凉,揭示了当时社会人性丑恶的一面。
总之,本书篇幅不长,介绍了18个人物,每个人物性格不同,各有特色,每人一篇,各不相关。虽然文字不多,但简明扼要,个性鲜明,值得一读。
【《俗世奇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俗世奇人》说课稿08-08
俗世奇人好词好句01-17
俗世奇人教学反思03-19
俗世奇人好词好句05-26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04-05
俗世奇人阅读理解05-03
《俗世奇人》优质教案08-08
《俗世奇人》学案设计08-08
俗世奇人阅读心得03-24
俗世奇人读?后感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