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书籍《失控》读后感
【文章导读】 由渥卓斯基兄弟拍摄的“骇客帝国”得益于一系列的哲学,思想和艺术。灵感来自各种不同的激发,所以对那些想要深究骇客帝国哲学而刨根问底寻找后的这些灵感来源的“骇客迷”们,这的确是一次“愉快的挑战”。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失控》读后感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失控》读后感
书名《失控》,英文《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听起来挺唬人,再加上黑黄色的封面,让人以为又是一本写于90年代的末日论著作。
实际上这是一本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书。它描述了随着逐步放弃对机器的精确控制,到逐步引入生物技术和进化的思想,让机器产生自适应,自学习,自我进化的能力,为了更好的世界。把机器想成生物一样的东西,他们可以形成群落,互相共生,自我进化成更好的机器。
人类始终掌控机器进化的过程,但如何获得更好的进化,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还是要像自然学习。学习到第一点就是回归简单。「我最终发现,想要得到和生命真正类似的行为,不是设法创造出真正复杂的生物,而是给简单的生物提供一个极其丰饶的变异环境。」因此,建造机器的思想,也从最初的给机器建立一个“中央大脑”思想,演进成制造许多简单而成本低廉的小机器,让他们去完成简单的任务。比如最近新片《普罗米修斯》里,走进迷宫时,宇航员放出了N多个小型探测器,它们只要发射红外波并且做到不触碰其他物体为原则,就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并不需要由一个机器去控制所有小探测器,它们只要傻傻的无休止的飞来飞去,就能完整的探索出地下迷宫地图。
以下是由布鲁克斯的移动机器人实验室开发出来的一套普适分布式控制方法: 先做简单的事。学会准确无误地做简单的事。 在简单任务的成果之上添加新的活动层级。 不要改变简单事物。 让新层级像简单层级那样准确无误地工作。 重复以上步骤,无限类推。
生物是”无我“的,你的意识是由许多混沌杂乱的细胞活动产生的结果。同一时间,你的身体在发出”我饿了,我渴了,我在写文章,我在听音乐,我想这个字的拼音这么打“等成百上千的想法,每个功能都在各司其职的发出信号,但最终汇总在一起的,对当前重要的想法,汇成了”我“。这个和佛教中无我有点像,本身是没有”我“的,觉得有”我“,是意识在活动的结果。
机器单独功能的思想建立后,一个更大机器的内部,或者机器群落之间,是什么样的形式相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推进进化,又要到自然去找答案。美国以前为了太空移民计划,在荒野建立了一个封闭的生态圈,计划为期2年,里面只能有几个科学家,封闭之前整个项目来决定要带进去什么植物,动物,哪里建水池,哪里种食物,如何保证封闭的这两年他们能活下来。(甚至封闭圈内需要人工造雨)。结果是勉强活下来了,也有许多外部能量的帮助。这个实验挺有意思,积累了非常多的生态学的经验。
联想到苹果的成功是在单个机器的体验上更接近生物化,打造了封闭的app生态体系。但更广来讲,它不能与非苹果的机器"交流呼吸"。这点上安卓系统虽然现在乱象不挣钱,但是将来基于开源系统的硬件会越来越多,机器生态建立起来韧性,生命力,多样性更强。比如以后家里的冰箱,钟表,吸尘器,都可以装上安卓的系统,机器之间互相交流共生,非常美丽。
之后书中花了很多篇幅来讲自然界和计算机世界中的共同进化的例子,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在启迪我们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再认识。传统的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就把一堆生物往环境里一放,他们会产生各种乱七八糟的变异,最后适应生活的就活下来了,生物就进化了。但需要质疑的是:1)为什么他们就长成那个样子了?长颈鹿脖子是后来变长的,那一开始它是怎么形成的?海洋里的鱼最后都活下来了,为什么有的细胞就变成了这种鱼,有的变成了那种?2)定向进化有可能吗?生物不是随便变异的,它有可能迎合所在环境产生变异,比如你会更多看到长了六个指头的人,却很少看到在后背长了一个头的人。(有点恶心,为了证明请见谅)
所以,人们对进化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不是一句简单的物竞天择就能解释的。「所有的进化都是对自然选择组合的扩展。虽说这有一点点道理,但它阻绝了我们对更为复杂事物的理解和接受。乘法确实就是某种连加运算,但从这种快捷运算中涌现出了全新的力量,如果我们只把乘法看成是加法的重复,就永远也不可能掌握这种力量。只满足于加法,你就永远得不到E=mc2。 我相信存在一种生命的数学。自然选择也许就是这种数学中的加法。要想充分解释生命的起源、复杂性的趋势以及智能的产生,不仅仅需要加法,还需要一门丰富的数学,由各种互为基础的复杂函数所组成。它需要更为深入的进化。单凭自然选择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大有作为,就必须融入更富创造力和生产力的过程。除去自然选择,它必须有更多的手段。」
结合生物学联合计算机对进化的研究(虽然目前科学家在这个区域很小心,也难见有成果的研究,因为他们都不愿意碰到“上帝”这个词。),作者期待着在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创造力的人工进化中看到以下特性: 共生——便捷的信息交换以允许不同的进化路径汇聚在一起;定向变异——非随机变异以及与环境的直接交流和互换机制;跳变——功能聚类、控制的层级结构、组成部分的模块化,以及同时改变许多特性的适应过程 自组织——偏向于某种特定形态(譬如四轮)并使之成为普遍标准的发展过程。
书中对网络的演进非常有远见,虽然涉及不多,但想到这是95年写的书,已经成功预测了未来近20年的趋势。比如云端数据存储,人们原先把东西存在自己的.硬盘里,未来所有东西都在云端,人们得到的是接触到数据的许可权。
【篇二】《失控》读后感
在一个书面阅读能力严重退化的时代,我很怀疑有多少人能坚持读完这本《失控》,它厚达700页,价格88元,但它的确是一本有深度的好书。
《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被人亲昵称为KK,他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人,在创办《连线》之前,他是《全球概览》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这可是当年乔布斯最喜欢的一本杂志,1984年,他发起了全球第一起黑客大会。但是在这本《失控》里,KK和你探讨的视角不是计算机,而是进化。
KK的观点归结为一句话:在群体进化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要事先计划好,进化的代价就是失控,允许每一个个体愚蠢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却能获得你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结果。
想一想蚂蚁,蚂蚁的大脑连下下一步该怎么走都无法思考,但是一群蚂蚁却总能找到通往食物的最短路径,这是如何做到的?
每个蚂蚁都会在移动过程中留下一张特殊的化学物质“信息素”,离食物越短的路径,信息素浓度就越高,所以无数只蚂蚁的盲目尝试,却可以让群体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最短的觅食路径。
同样的行为也发生在蜂群,蜂群在分家的时候,并非由蜂后指挥,而是排出一群工蜂寻求地点,当它们看到一个好地点,就回到蜂群用蜜蜂之间的舞蹈告诉大家:有一个好地方,然后更多蜜蜂会跟去看,如果它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好地方,又会回到蜂群中告诉大家这一信息,这个信息不断强化,不断和其它蜜蜂反馈的信息竞争,最后最大的蜂群获胜。
这就是一个白痴选举的大厅,由白痴选举白痴,但其产生的效果却极为惊人。人类的民主制度的真髓,白痴一样的蜜蜂早就明白了。
这也很容易联想到,在一切人类群体组织中,比如人类的市场,每个人的逐利行为却可以导致市场的均衡,虽然它总是摇摇欲坠,但总是能回复平衡。
《失控》这本书就是告诉你,在生态进化学家的眼里,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逻辑?
假如你对如下话题很有兴趣,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1、生命的进化终点在哪里?
2、机器终有一天会进化成生命吗?
3、人类真的是万物之灵,又或者是一如自然界的进化,一种生物的短暂诞生,只是为了创造更高级的生命诞生的环境?比如机器人类?
4、为什么说最稳定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总是摇摇欲坠?
5、生物圈一号,二号的尝试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6、网络到底改变了人类的什么思维模式,进而让人类回到和原来完全不同的世界?
7、大千世界--《阿凡达》的潘多拉星球是通过怎样的技术创造出来的?
8、迪士尼创造的动画人物虚拟化以后具有自己的性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