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了这本书后,我获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而是未看郑杰著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之前,我心里有这样的想法,这莫不是又一本“正确的废话”的集合体吧,看着看着,发现其中还是有些内容触动我的内心,是“无害”的,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这越发激励我想从书中找到其中能有助于我教学的内容。接下来我就谈谈读了这本书之后一些感想:
一、学会赞美他人。
书中写到:“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淡泊名利,虚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
二、学会把握机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学会享受生活
我们活着,似乎成天在赶路,整天脚步匆匆,不敢稍停一下,生怕一旦懈怠便再也赶不上别人的步伐。我们耳边一直回响着两个字“竞争”,将我们的生活“糟蹋”为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世界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角斗场,自己则是一台疲于工作的机器,我们似乎根本没有闲心去享受生活。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怎能教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怎么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妨碍教师享受生活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教师自己。”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文书深刻的谈到“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从我的二十几年教学生涯中,我也从中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上课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经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如玩笔、抓耳挠腮等;2)不听 从老师的指令,不能遵守课堂纪律;3)上课时常想与同座位说话,不能专心做作业,影响别人;4)行为较为急躁冲动;5)小组讨论中不能像别人一样遵守规则,不能等待,表现为急不可耐。对于这部分孩子,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对那些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多加关注。
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坏习惯呢?
第一、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干着这个,想着那个;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教师要从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给幼儿看图书时,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给予幼儿玩具,也不要一下子太多。如果玩具成堆、书成堆,容易使他们养成注意力分散的习惯。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体会到完成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愉快也能帮助他们继续学习,保持注意力。
第二、对孩子讲话不要老是重复。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重复几遍。漫不经心地听课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第三、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因为学校里老师是以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课余时间听小说连播、听音乐。鼓励孩子复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本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新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通过阅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借此机会将我的心得体会和各位进行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著。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许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建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
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这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希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
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作为一名父亲,这个问题一直是我研究的对象。书中提到诱使儿童自觉地、刻苦地从事恼力劳动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使他感到愿意给自己的亲人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
虽然我们接触的不是儿童,是青少年了,但道理是一样的。一个心地善良、关心别人的孩子,他能够在那种初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恶劣行为的地方感觉出不好的'事来。他们的乐观精神、对自己力量的信心,这是一条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的牢固的绳索,是一块吸引父母亲心向学校的磁石。 为了保持这种乐观主义的火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母亲和父亲也能参与对孩子的教学,跟他一起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关心他的成功和忧愁。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
我们在面对个别总是学不好的学生,只要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就要对他们的付出给予肯定,即使他们的成绩为C(及格)或者是D,我们仍然要看到他们的付出,肯定他们的努力。我们不应该用同一个标准一量到底,处处总是拿他们和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相比。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得个A并不很难,学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甚至是一种乐趣。然而对于某些后进生来说,不要说B,就是C,都让他们可望而不可及,尽管他们内心也十分希望自己也能考出优异的成绩。而且也有学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但如果我们能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能多加鼓励,用简单的习题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通过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评定学生的成绩,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学生,相信他们也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而不仅仅只是试卷上的不及格。对于这些孩子我们需要耐心,更需要细心,能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寻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能从众多的错题中看出漂亮的书写,从值日时看出对劳动的热爱,从体育比赛中看到他们独有的长处,从自己的内心多一份对他们欣赏。
我们要努力做到让他们始终对自己充满自信,经常体验到努力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用成就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他们产生低落情绪,丧失信心。并且善于从他们的优点入手,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动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超过自己的前一名,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让自己学有所获。一旦他们真正从内心产生了学习的渴望,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
上学期,学校分享了《给教师的建议》让我们新老师学习借鉴,读了以后感觉受益匪浅,略有所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但教师要想教好,那须得一桶水,一池水。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储备自己的知识。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中,每个学生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股,只是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差异性以及特殊性。如何将这差异性以对的时间用对的方法得以解决,这就需要老师的能力使然。
我们班级中的学生大多处于中段,肉段多,两端少,而对于班级所采取的最直接的策略就是直接带动后进生,以重点补差,持续提优,提升班级整体水平。如何补差,如何对后进生实施切合有效的方法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里所提出的观点: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班级在二年级之初就成立了班级的读书角,孩子们将自己觉得好的`图书捐献到班级,我在班级中选了图书管理员管理图书以及中午看书时班级的纪律。吃过饭后,先吃好的孩子们可以问图书管理员借阅图书,并在图书管理员那边进行登记,所以每次中午,班级的读书氛围都比较好,而管理员也特别负责。但是也存在不同的差异,有的孩子看书只看图片,一本书几秒钟就翻过一遍换另一本,根本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熏陶。所以,在阅读方面的提高上,还是有差异性的,这就需要老师的介入进行整班阅读。
对于阅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系列练习,"读"是理解的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课堂就应该是书声琅琅的。功利性太强,今后,还是我会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有理解地阅读",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阅读才是一把最实用的"金钥匙",让我们铭记"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从阅读开始".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
优秀的教师采取什么手段保证课堂一丝不苟,井然有序?他们的秘诀在于预防,严格的课堂管理方案、亲切的态度和时时掌控的主动权。有效的纪律体系可以预防学生的规范行为!
站着讲课是一个教师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不锻炼身体,你是没有办法坚持站着讲课的;每天站到教室门口面带微笑的迎接学生开始早读,是一种习惯;微笑,站立都是微小但过硬的基本功,必须得天天用心的去做,才能贯彻“你还好吧策略”!和学生相互之间每天简单的问候,上课学生才会“买你的`账”。能让你轻松赢取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一声真诚的“欢迎”,为你和学生一整天融洽的相处开了一个好头,学生喜欢那些欢迎他们的地方,而且,只有在积极健康的环境里他们才能取得成功,想让他们成为快乐、成功的学生吗?那么,别忘了说上一声:“嘿,你好!”其实,学生成功时给学生一个拥抱,她们会感受到,她们是受欢迎的,被需要的,而且是与众不同的!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说:“朋友,背着人可以责怪,当着人要赞扬!”实际上,每一位老师拥有一间自己的“私人办公室”,而且这办公室就在离班级不远的地方,这样的可以谨慎行事,和孩子们私密的解决纪律问题……老师要做的,是走到犯错误的孩子身边,俯下身子和他低声的讲几句话。远离其他同学,一对一的进行谈话指导,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那么的“桀骜不驯,”相反,乖巧听话的很!做老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修炼自己的脾气。虚怀若谷、大智若愚、宠辱不惊!私下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做教育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其实,一个小小的赞扬“谢谢你举手”、“感谢大家的合作”、“你坐下来听听别人的答案”……会有神奇的效果。学生渴望我们的关注,会不遗余力地来争取他们想要的东西,一旦他们意识到乖一点就能得到你的关注,就会自觉自愿的乖起来。注意好行为的老师遇到的课堂纪律问题,要比那些只关注学生淘气行为的老师少得多。正如高金英老师说的:“要变着法儿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即“夸”学生,只是惭愧没有高老师的情商,她夸学生的水平很高,我也一直努力的坚持学习,可有时“夸”的时候,总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不是时机不成熟,就是情感表达的不透彻。只读书,不写感悟,是没有收获的,每天坚持做到写几句话,这是自己对自己读书的最基本的要求!坚持自己内心深处最细微的东西,自己会变得更很踏实。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7
读一本书时,我总是喜欢从书皮开始读,然后是目录和序言。从目录里我会粗略选取自己喜欢的篇节去读,在序言里,我看到作者说“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我想对于做教师的我们而言,这是很有用的书吧!
书的序言里面有一个词“好管闲事”,经过提升和修饰之后可美称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好管闲事这个词,于我有深深的感悟,在我们这样一所寄宿制学校,无时无刻不在与学生打着交道,我们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那么简单,更多的是给予学生精神的陪伴,班主任更是要多管闲事,约束学生的各种不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纠正和教导,俨然父母在身边一样。对于学生在去寝室的路上、去饭堂、去教室的路上,遇到在楼梯间打闹的学生,我都会处于多管闲事的角色,对他们进行提醒和教导。慢慢地整个年级认识我的学生也就多了,每次见到我出现总会不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走廊上抄起课本,装作读书的样子也让人忍俊不禁!
另外书中有一段语言文字也很打动我。说教师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你面对的是孩子,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这些美,那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赋予。所以享受职业幸福,就要对美好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诚然,开始在这些方面,我也走了一些弯路。因为琐碎的班主任工作让我一度对孩子们失去了耐心,面对成绩的压力,我和我的孩子们开始陷入了上课、下课、吃饭、睡觉枯燥的死循环中,孩子们的体音美课也成了我和课任老师用来提高成绩的牺牲品,这时候的我忽视了孩子们的感受,忽视了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忽视了孩子渴望的眼神,忽视了孩子对知识的探索,对自由的向往,一味地对他们进行知识的'灌输,要求他们读背,把原本纯真善良美好的童年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课堂。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太高涨,反而对课堂产生了一些厌倦,学习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我开始反思。我发现,我与孩子们玩耍放松的过程,孩子们也并不是不愿意去学,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于是每到考试前,我就会带着孩子们去操场上玩耍,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谈心。变要求为沟通,变责备为玩耍,和孩子们做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反而孩子们与我很亲近,也变得愿意去学了。所以我觉得世间并不缺乏美好的事物,缺乏的只是我们的心境和胸怀。当了班主任以后,对此更有深刻的体悟。
读完整本书以后,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悟,同时从书中也学到了很多的经验,对自己的未来也多了些许思考和规划!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
前段时间读了李希贵老师的《做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收获颇多,最近在读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让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其中有两点让我感悟很深,一是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书中说,一个享受现世幸福的人,就要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这样你才会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不是缺乏美好的事物,也许缺乏的只是我们的心境和胸怀。
确实如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时候可能会因为学生的表现不好,成绩不好而对这个学生的评价不太好,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们只是看到了事情的其中一面,而没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没有发现那些“美好的事物”。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去看我们的学生,接纳我们学生的一切,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优秀的一面,我们应该敏感地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利用”,使其更好的适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敞开胸怀,让我们置身于一个充满美好事物的世界中。
二是要继续学习。书中说,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生亲近你,使你永葆活力,使你有魅力。最终,因为学习,你拥有你的工作,你将学习与工作合在了一起,甚至你的美好生活有一大半在工作中实现了。能胜任你现在的工作,是你继续学习的唯一重要的理由。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普通人都明白要一直学习的重要性,更何况是我们教师,曾经在教育界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就是让我们继续学习的最好解释。在信息高速发达,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这句话更加适用。
如果老师没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教师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应该说,都已经把自己的一桶水装满了,装满了这桶水并不表示万事大吉,新时期的教师更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随时“添水”、“换水”,不要使自己的一桶水成为“陈年老水”。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老师仅仅满足于原有的一桶“陈年老水”,不及时的对自己的一桶水更换更有营养价值的“优质矿泉水”和“活水”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努力继续学习,更好地胜任我们现有的工作。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的精神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这本书中,一名普通教师的我,读出了很多人生哲理,教育智慧,也让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了这本书,作为教师,你是快乐的,作为你的学生,他们的生命也会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
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
寒假里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得到了很大启发。这些建议使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一样,指引着我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前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学生关怀。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使我深切感受到在当前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爱学生,须知如何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友谊。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交流。
二、爱学生,就须让他们爱上阅读。
作者提到:“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因此,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因此,可以看出他对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三、爱学生,就须引导他们去接近学好的发源地。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不偏爱分析能力强的优等生,不歧视具有实践创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努力使中等生和后进生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应该爱学生,这种爱是拿他们当朋友的朋友之爱。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学习善于锻造"优秀学生"的卓越人格;实施民主科学与个性化教学,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生"。
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待差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学生在我们的教导下会越来越进步。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1
幼儿教师在别人的眼中是一个轻松、简单的职业,但在这个外人看来轻松下面却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当这些压力无法得到适当的排解时,会影响到老师一天的工作情绪。一个人快乐的情绪可能会感染一大批人,而低沉、颓废的情绪也可能会使一群人情绪低落和感到沮丧。生活中,喜怒哀乐经常让我们控制不住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然后,在工作中,我们却不能如此,即使我们在家,在外省了很大的棋,带到幼儿园的也应该只有微笑。这一段是《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中给我带来所思所想的。每个人都有情绪,常常会为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而烦恼,然后从走进幼儿园那一刹那起,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一句:我做好准备了吗?
合理的装束:
虽说爱美是人的天性,但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诠释都是不同的,有人觉得简短暴露即为性感美,也有人认为简单端庄即为成熟美,那么,在孩子的眼中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美的?当我们准备打扮起一天的装束时,不访对着镜子中的自己问一问,孩子们会觉得我美吗?当心中有了答案时,想必我们的装束一定会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也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情绪的整理: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我们每个人都无法保证世间的'万物多变,但我们可以控制对一些事情所产生的情绪。当每天走进幼儿园的哪一瞬间,面对着孩子们一声声稚嫩的叫声和甜甜的微笑时,若是再有消极与悲观的情绪,也请把它们锁紧,放在心中的一角,因为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童真,这时不访问一下自己我的情绪整理好了吗?当脸上有了答案时,相信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童真,更多的是他们的信任与依赖!
教学工作的准备: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如果不把育人放在第一,那么做再多的准备也是徒劳。从走进班级那时起,我们承担着的是三十几个家长的信任与重托,更肩负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任。这时也不妨问自己一句,我对自己一天的教学工作准备好了吗?当有了自信的言语与表情时,相信我们能够更多的体会到“一份耕耘与一份收获”所带来的欣喜,感受到孩子们在成长中“那一节节的拔节声”。
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老师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当清晨的朝阳升起时,当我们开始一天的工作时,不妨问一下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2
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读了这本书后,我能够体会到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因为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将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的一个课题。这本书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要有个性。学生喜爱人性化教师。什么是人性化?人性化就是他的行为都符合人的特性。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反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虽然目前已经禁止了体罚,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进步,老式教育的4件宝:吓唬、激将、督促、冷漠,严重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教师要让“爱”象南风一样徐徐吹拂过孩子的心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学生成绩才会好起来。做一个现代化的老师,绝不在追求物质性的“现代时尚”,而是用理性“照亮”自己的人性,并让自己的人性焕发夺目的光彩。
同时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领导者。教师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者,而更是班级这一学习群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好教师的许多特质,特别是一些非权力特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领袖、偶像和领导。领导与管理者的区别在于,管理者的工作仅仅控制人的行为,而领导还将引导学生的心灵与精神的提升;管理者一般使用外部强化手段来控制人,领导则可以进入学生内心,使之自觉追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应兼具有真善美的人类精神气质。现在的学生比我们做学生时要见识丰富,他们的观念也要比我们更超前,视野也比我们开阔,并希望他们能够打心眼里产生崇敬,那简直是不可能的。教师与学生的隔膜其实是很深的。我认为教师征服学生并不一定要与学生一样时尚和前卫,教师征服学生的应该是人类永恒的极具吸引力的精神气质。这精神气质严格地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定要分的话,姑且能将它分为真、善和美。在教学中,要做一名理性的教育者,用个性吸引学生,带有一切人性的优点和弱点,这样的教师才是最有魅力。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3
进入教师行业8年。说来惭愧,早就知道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这本书,但从未想过去认真拜读,恰逢有这个读书活动的时机,我才能真正有幸拜读这本名著。
教师是真正的“灵魂工程师”这句话真可以概括这本书。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也只有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吧!书中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想必作为教师的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些体会,读了这本书更是令我们倍感亲切和深受启发!
虽然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也许不能完全体会到其中的奥义,但很多知识是相通的,加以应用加以改变,相信我们的教育生涯也能够在这一生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诸多的素质和条件。这些条件如下。
首先,必须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爱是什么?爱是包容!我们面对的几十个长相不同,性格不同,家庭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有成绩好的学生,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有运动好的学生,有运动不好的学生;有懂事乖巧的学生,也有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也许这一刻让你开怀大笑,下一刻就使你怒发冲冠,但他们都是孩子,有些事情只是他们的天性使然。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给孩子,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孩子的前面,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观察他们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其次,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不要期待每个孩子成为你眼中的乖孩子,也许他们的闪光点只是你还没用发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保持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让孩子感受到你是一颗大树,把绿荫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当然,对孩子也不能放任自由,宽严有度才是爱。
第三,丰富的学识、幽默的态度和强健的体魄。
让学生感受到你强大,丰富的学识是必要的条件,人都是有趋向性的,也是有好奇心的,现代的学生不会仅仅满足有限的知识。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态度自然而然地就会朝着一个好方向发展。体育老师在严格的同时,不能没有幽默的态度。强健的体魄,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基础,是教学技能得以展示的根本。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通晓八方,让对付学生自然也是信手拈来。
读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时勤读之,方能在教育上收到更大的启发!感谢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4
每个人都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而丰富人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和旅行。最近这段时间我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让我对孩子们的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书中深刻地谈到“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人人注重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我现在教的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活泼好动,上课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坏习惯呢?
第一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干着这个,想着那个;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教师要从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给孩子看图书时,看完一本,再换一本,容易使他们养成注意力分散的.习惯。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体会到完成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愉快也能帮助他们继续学习,保持注意力。
第二、对孩子讲话不要老是重复。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重复几遍。漫不经心地听课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第三、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因为学校里老师是以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课余时间听小说连播、听音乐。鼓励孩子复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对孩子来说,其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不断培养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要坚持21天,而一个好习惯的稳定形成最短也需要85天,所以只要能对孩子坚持要求,不断激励并加以督促引导,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就容易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
我以前就读过郑杰校长的一本书《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最近又大体翻了翻,对其中的一篇文章《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有些体会,也引起了自己的思考。
首先,郑杰校长提出: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有保障。人虽然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可是也离不开自然本性。生存是人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需要。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这一切怎么得来?要从劳动中得来,要有事可做,要去工作。工作是要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尤其是在工作时间里。你的物质基础从哪里来?是从你付出的自由代价中得来。要有一定的物质生活,就须好好干,读后感《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每个人有自己的`物质追求,是正常的,可不能贪多。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要有限度,否则人将迷失自我。
其次,郑杰校长提出:幸福的第二层楼是艺术生活。从狭义上说,音乐、美术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或引吭高歌,或挥毫泼墨,怡然自得。我们其他的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养几盆花,喂几条鱼,看看电视播出的小品和歌舞,用门外汉的眼光加以评头论足,不也轻松舒畅吗?林语堂写过一本书叫“生活的艺术”,认为人应该享受生活,不能放弃活着的每一秒,生活本身就是艺术。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其乐乐,众乐乐,与人乐乐。”单纯的物质生活其实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块绿洲,使人永葆年轻之心。”
第三,郑杰校长提出: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我很佩服有独到见解的人,他们的话令人闻所未闻,富有哲理,我怎么就没有呢?原来自己囿于旧的教育方法的束缚,疲于应付日常教学事务,再加上眼花缭乱的大量知识和信息的冲击,逐渐感觉迟钝,越来越不会思想了。其实,我们应该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最简单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应该做什么?我今天做得事情有意义吗?我怎样才能从工作中找到快乐?
对我们而言,怎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人云亦云,而有思想才是最重要的。做老师苦和累是当下一个不争的事实,既然选择了应该无怨无悔。可我们不能死教书,教死书,要开启大脑智慧的大门,高效率轻松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恬然生活氛围,在当前已经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用思想指导工作和生活,实现高质量的工作,诗一般的生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10-29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12-13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7-29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3-29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7-31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9-20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27
关于《给教师的建议》心得12-08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9-28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