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时间:2022-12-02 14:34: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精选10篇)

  导语:通本书中,关于普通股的价格折扣的事宜着墨不多(债券和优先股倒不少),不过加上市盈率的倒数(即收益率),也许可以当做价格折扣的一种例证。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的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篇1

  价值投资从单身以来,其令人困惑程度有增无减,其中有两个点是很多人搞不清楚,说不明白的。

  第一、价值投资是否包含成长性。

  第二、价值投资是否包含预测性。

  应该说,格雷厄姆非常可惜的没有将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完整的,毫无保留的告诉读者。不管是阅读《证券分析》还是《聪明的投资者》时,明显可以感觉到格雷厄姆的谨慎态度,他总是欲言又止,而他早起的一些文章反而更显直率。格雷厄姆愿意分享方法心得,但他却是一股脑的抛洒,拜读者往往是应接不暇,东挑西拣,无所适从。因此,后人写手便开始了重新诠释价值投资的工作。

  这样的结果就是一大堆讲述价值投资的书籍直接将自己置身于“心灵鸡汤”的地位。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格雷厄姆始终是忧心忡忡,随时穿插警告读者,让读者位于保守主义的区间,多学习技巧、方法,少定位,少做无谓的思辨。但是随后的著作则是放弃了格雷厄姆的干货,转而对价值投资进行“概念”炒作。结果和很多技术分析的书一样,读起来有种心灵鸡汤的感觉,写手们无时无刻不在兜售一种理念,他们不是教你投资,他们只是一个销售员,目的是在读者的心中塑造一种理念。结果就成了霸王硬上弓。和“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精神一样,只要你使用价值投资,你就能成为第二个巴菲特。

  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书籍,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抛弃了格雷厄姆分析的手法,或者对其进行简化再简化,然后用大量成功典范,将价值投资塑造成为一种科学的投资方法。甚至连我们的官方也会讲价值投资。尤其是郭树清上台的时候,满满的都是价值投资。

  这是格雷厄姆留下的后遗症。与现代金融理论不同的是,格雷厄姆没有纠结于严谨的定义和数理化,很多时候格雷厄姆的话有些许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格雷厄姆“希望读者能够建立度量或者量化的观念”,但他同时也认为任何使用深奥数学方法的人是在用理论去替代现实,必须警惕这种做法。问题就在于,这个量化的度在哪里,格雷厄姆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数学方法才算用理论替代现实,这个就因人而异了。

  由于格雷厄姆本身就是从学院中来,因此他也算是见证了现代金融理论的诞生,应该说他是非常了解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的。在《聪明的投资者》中,可以看出他在某种程度上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认同。正如他所说“普通投资者只需付出很小的努力和具备很小的能力,就可以取得一种可靠地成果;但是,要想提高这一可轻易获得的成果,却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非同小可的智慧。”这其实就是在说有效市场假说。你可以买指数基金,一点点的智力支出就可以拥有不错的回报,但是想要超出市场的回报,就算是1%,也是不容易的,尤其是长期而言,更是如此。如果你能保证20年战胜市场,甚至是绝对回报,那么你肯定已经是中国最富有的那一批人了。但这显然是非常难的,从各种富豪榜也可以看出,在中国,还没有谁能够靠在资本市场投资上榜,至少地产商首先就把投资者比下去了。再加上中国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和众所周知的原因,妄想靠“炒股”致富的想法真的是可以重新检讨检讨了。不过格雷厄姆还是认为,学院派的一些理论站不住脚,比如他尤其反对用波动率作为风险的定义,“比起高等级的债券,普通股的波动幅度会更大。但从实际意义上来看,我们认为这并非真正的风险”。格雷厄姆认为风险应该是价值的损失,而不是价格的波动。学院派总是将价值和价格等同,价格反映所有信息。但格雷厄姆却认为,“市场先生”总有不理性的时候,投资者应该主动去发现价格背离价值的机会。

  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格雷厄姆尽量避免吹嘘自己的方法,他总是用一些折中的口吻进行讲解。问题就在于,格雷厄姆的价值定义在随后的发展中发生了很多分歧,是公司的净资产呢?是股息吗?还是未来自由现金流呢?还是所谓的营运资本呢?又或是每股利润?上述几种其实是很多价值投资书籍或者论文提及的一些判定标准,学院派爱用自由现金流,这样他们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就可以派上用场了,畅销书作者喜欢用每股利润(当然还有市盈率和各种简单的比率),这样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阅读门槛。

  关于什么是一直股票的价值真可谓总说纷纭,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静态价值和动态价值。格雷厄姆拒绝进行预测,他更看中过去10年间公司的财务状况,在他看来,已发生的更可靠。而另一种则是所谓的GARP,其实就是一种融入成长性的做法,彼得林奇就是这一种方法的代表,还有那个毁誉参半的PEG指标。事实上,现在有一派所谓的价值投资拥趸认为不能仅仅捡烟头,而是要注重长期的可增长性。显然,格雷厄姆恰恰认为这是极具投机性的行为。但恰恰是他的门徒巴菲特做的股票早期有价值特性,后期有成长特性,使得很多“不明真相”的初学者一头雾水。

  甚至是连学院派的一些估值专家也宣称自己是价值投资。但是这些学院派方法无一不是靠预测吃饭。一堆估值模型,计算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这也算是一种“价值”投资。不过显然,格雷厄姆是不认同这种价值的,原因也是巨大的投机性。我看过很多估值案例和报告,无一例外的将现金流置于长期增长的状态。事实上,我们知道公司经营不可能很稳定,现金流不可能一直增长,但是诡异的是,所谓的估值模型往往是给一个时期的现金流增长进行贴现,我不禁要问,你怎么就知道以后的现金流就一定是增长的,万一是负增长呢?最经典的是记得贝因美13年屡创新高时,一券商报告用了FCFF模型估计贝因美至少有60元,而当时贝因美还是40多元,这也算“低估”了。结果贝因美三季度报大跌眼镜,之后股价是一蹶不振,60元价值不知道去哪了!

  可以很明显的感到,很多人想突破格雷厄姆的“禁区”。格雷厄姆说不要买超过15倍市盈率的股票。这就直接否决了很多科技股,传媒股。在13年的结构性牛市中,恰恰是这些格雷厄姆要你不要买的股票涨的最狠,而符合格雷厄姆标准的股票却萎靡不振。

  很多投资者到这里已经是貌合神离,对价值投资有点敬而远之。

  事实上,格雷厄姆从来没说他的方法能够赚很多钱,他只是告诉投资者,这样做可以保住你的财富,这些方法不是“下一个百万富翁”的致富秘籍。

  之所以说价值投资是摇摆不定的,其实还是那个古老的原因啦,人性的贪婪。许多读者一定会忘记格雷厄姆保守的口吻,而专研任何可能出现的所谓的致富秘籍。能坚持价值投资的人少之又少,不仅仅是因为很多人就知道价值投资,而不知道其分析技法(这和格雷厄姆散文般的文风有关,名曰鸡零狗碎写法),更因为中国是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价值投资,依然摇摆不定。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篇2

  《聪明的投资者》是股神巴菲特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结合自己投资实践、历尽几十年反复修订的一本经典投资书籍。

  《聪明的投资者》告诉我们投资,更重要的是投资自己、了解自己、控制自己,甚于外部环境、外部分析师的判断。认为自己是防御型投资者,还是进攻型定投资者,本身需要自我的一个聪明的自我认知。在投资成绩得乎所已是,认为自己是个进攻型,大肆满仓,最后损失惨重;在投资小有亏损时,认为自己是防御型,畏首畏尾,错失最佳入手时机;而这些都是格雷厄姆认为愚蠢的。

  聪明的投资者应有自己的投资思维和投资习惯,要建立自己定投资成功所需的心理约束。所谓投资和投机,或许就是拿捏不住自己,诱惑于外部,而区分出来的两种投资行为,前者一贯如一,后者千变万化。格雷厄姆对此下了个定义:”投资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而投机则不是,投机追求回报,而丧失了投资分析和本金安全意识。

  在中国,投机泛滥,股市成为”赌市“,造成美国理论不适用于中国。但由于估计没人喜欢被人成为投机,所以学习一下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还是有好处的。作者认为,聪明定投资者还应该善于学习历史经验,本书侧重分析了1920年到1970年五十年间美国股市跌宕起伏,典型公司案例,学会利用基本公司财务知识研判股票是虚高,还是潜力。其中本书另外一个编著者——贾森.兹威格结合1999年~2002年股市变化加以阐释更新,可以更好的理解格雷厄姆的20章论述。

  作为防御型投资者,应该认识到自己,自己没有时间深入分析股票,也不能承受高风险,应当满足于较低的投资回报,这是真理,我想也是大部分难以坚持的真理,毕竟高回报的故事在耳边经常刮起。格雷厄姆给这类投资者一个基本指导原则是股票投资资金不低于其流动资金总额的25%,但不能高于总额的75%,且不能轻易超过50%,也就给投资设定了一个谨慎上限。财务风险并非只存在于经济形势和投资品种,而且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相对于进攻型的投资者劳心劳力,防御型投资者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投资,将自己的资产区分不同帐户,严格限定自己的投资帐户占比,保留自己日常生活必须帐户占比,最好的防御就是有力的进攻。而这些就是格雷厄姆所说的”用约束取代猜想“的精髓。

  作为积极型投资者,有相当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和操作股票,相对也能承受相对较高的风险。投资债券、优先股、频繁的短线交易,对高收益的渴求,内外兼顾的对冲组合,打新股,这些积极进攻的姿态,似乎更诱惑人去认为自己是积极型的投资者。格雷厄姆强调,在股票分析和操作投入相当时间和精力的人才是,大部分工薪族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的不是。将个人资产区分投资帐户占比,也适用于积极型投资者,毕竟100%的资金满仓对任何个人生活是不可想像的,除非是赌徒。格雷厄姆给积极型投资者推荐的三个投资领域:1)股价偏低、市盈率不高、不太受欢迎的公司2)购买廉价证券,有足够的规模和盈利业绩3)有特殊情况的待重组公司。

  本书第8章《投资者与市场波动》和第12章《对每股利润的思考》是巴菲特建议读者好好详读的章节。前者强调市场的不可测波动的固有特征,让任何投资理论不可能一直有效,无论是道氏择时交易理论,还是估计方法,任何一个方法只要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投资的可靠性就越来越差。后者强调是可以利用财务分析手段,分析公司始终是要盈利才能持久经营,才能持续收到回报的原则,如何选择股票的基本方法。对于市场波动,投资者主要兴趣是在合适的价格购买并持有合适的股票;而投机者的主要兴趣在于预测市场波动,并从中获利。如何判断一个公司是个值得入手的潜力公司?看管理层、看财报。管理层的人员构成、对市场经营和股息分配的态度;现金流量表告诉我们一个公司年底了口袋还有多少现金,营业现金流量是否稳步增长、资产负债表查看企业有多少债务。在互联网的今天,用户对公司、对产品的评价也应该是选股的一大参考要素。

  最后,用这样的话小结一下,聪明的投资者更关注自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对于能控制的因素进行控制。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篇3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得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本书的目的在于,指导读者避免陷入严重的错误,并建立一套令其感到安全放心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能够指望的回报,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其承担的风险成正比的,对此我们不能苟同。投资者的目标收益率,更多地是由他们乐于且能够为其投资付出的智慧所决定的;图省事且注重安全性的消极投资者,理应得到最低的报酬,而那些精明且富有经验的投资者,由于他们付出了最大的智慧和技能,则理应得到最大的回报。

  如果你以60美分买进了1美元的东西,你承受的风险会比你仅用40美分买进时更大,但回报却是后一种情况更高。价值组合潜在的回报越大,其风险就越小。

  道氏理论……在某个时期表现得很好,或者它们似乎能够与以往的统计记录相适应。但是,随着它们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其可靠性一般会下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带来一些以前的方法无法适应的新情况。其次,在股市交易方面,某一理论广受欢迎这种现象本身会对市场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削弱这种理论的长期盈利能力。(价值投资也是?)

  首先,股票很大程度上使投资者得以免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而债券却完全不能提供这种保护。普通股的第二个优点在于,它可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多年平均回报;这不仅来自其较优质债券利息更高的平均红利水平,也来自因未分配利润的再投资而产生的市场价值上扬的长期趋势。

  如果投资者以过高的价格买进股票,这些优势就会烟消云散。

  普通股的投资规则:1、适当但不要过分的分散化,你的持股数应限制在最少10只,最多30只不同的股票之间。2、你挑选的每一家公司应该是大型的、知名的、在财务上是稳健的。3、每一家公司都应具有长期连续支付股息的历史。4、投资者应将其买入股票的价格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范围,其参照的每股利润,应取过去7年的平均数。

  无论证券价格出现怎样的波动,这种投资法都能使人满怀信心地取得最终的成功;迄今为止,尚无任何可与美元成本平均法相媲美的投资法问世。

  人们往往会把风险的概念,扩展到所持有的证券可能会出现下跌的情况,即使这种下跌只是周期性的和暂时性的,而且他无需在此时卖出。就真正的投资者而言,单是市场价格的下跌,并不会导致他的亏损;因此,市场可能出现下跌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他面临着实际的亏损风险。(风险是价值的损失,包括证券的实际售出、公司地位恶化、过高买价,而不是波动性)

  我们在普通股选择方面留下了很大的余地,这种余地使得那些对一般市场水平的风险或吸引力有强烈判断的人可以做出选择。

  股市上的任何赚钱方法,只要它容易理解并且被许多人采纳,那么,这种方法本身就会因太简单、太容易而无法持久。

  在华尔街,人们不能指望任何重要的东西会完全像以前那样再次发生。

  我们这么说的意思是,从长远看,大多数经纪公司客户的投机性业务都是不可能赚钱的。但是,如果他们的业务类似于真正的投资,那么其投资回报可能会超出投机性亏损。

  证券购买者不能轻易相信销售者的判断。

  只有当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于平均水平时,才能维持较高的市盈率。

  我们建议用安全边际这一概念为标准来区分投资业务和投机业务。

  我们认为,足够低的价格能够使得质量等级一般的证券变成稳健的投资机会。假如购买者了解信息,有一定的经验,并且能够做到适当的分散化。因为,如果价格低到足以提供很大的安全边际,那么这种证券就能达到我们的投资标准。

  这个故事对聪明的投资者有什么教育意义吗?一个明显的意义在于,华尔街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赚钱和投资方式。另一个不太明显的意义是,一次幸运的机会,或者说一次极其英明的决策(我们能将两者分开吗?)所获得的结果,有可能超过一个熟悉业务的人一辈子的努力。可是,在幸运或关键决策的背后,一般都必须存在着有准备和具备专业能力等条件。人们必须在打下足够的基础并获得足够的认可以后,这些机会之门才会向其敞开。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手段、判断力和勇气,才能去利用这些机会。

  通常,人们认为数学能够带来精确和可靠的结果,但是,在股市上,越使用复杂和深奥的数学,所得出的结论就越是不确定、越是具有投机性。每当有人用到微积分或高等代数时,你就应该保持警觉。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篇4

  本书旨在是授人以渔,目的是以适当的形式给外行提供投资策略的指导。本书主要介绍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基础,并强调投资者控制自身情绪,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本书开头第一个观点就是精神态度比技巧更加重要,当你做的事是大家都在做的,你就赚不到钱:“尽管交易条件可能变化,公司和证券可能变化,金融机构和规则可能变化,但人性基本是相同的。因此,慎重投资的重要和困难部分,与投资者的气质和态度相联系,而不太受过去的影响”。另外书中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本书旨在对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指导投资者避免陷入一些经常性的错误之中。

  以下为作者在每章开篇前面对章节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1)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2)每个人都知道,在市场交易中大多数人最后是赔钱的。那些不肯放弃的人要么不理智、要么想用金钱来换取其中的乐趣、要么具有超常的天赋,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并非投资者;

  (3)投资者与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

  (4)对待价格波动的正确的精神态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

  (5)对于投机者,时机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因为他想在短时间内获取大笔利润,在他的证券上升之前等待一年的想法是不适合他的,而等待的时间对投资者而言则无关紧要;

  (6)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的意义:但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买入的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的机会;

  (7)对廉价证券的定义:它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分析基础上,表现出持有比出售更有价值的证券;

  (8)经验表明在大多事例中,安全依赖于收益能力,如果收益能力不充分的话,资产就会丧失大部分的名誉(或帐面)价值;

  (9)在能够信赖的那些个别预测和受大众支配的那些个别预测之间事先做出区别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正是投资基金广泛多样化经营的一个原因。广泛多样化的流行本身就是"选择性"迷信被拒绝的过程。

  (10)任何关于一种股票比其余股票更值得购买的分析者的意见,都必须从他个人的偏好和期待的局限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同意一种特别的股票比其余的股票更好,那么这种股票会迅速提价到这样一种程度以抵消掉它先前的利益;

  (11)股票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理论收益并不是那些处于连续繁荣的公司所创造的,而是那些经历大起大落的公司创造的,是通过在股票低价时买进、高价时卖出创造出来的;

  (12)股市行为必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行为,否则稍懂一点知识的人就能获利。投资者必需着眼于价格水平与潜在或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市场上正在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的变化;

  (13)过去的数据并不能对未来发展提供保证,只是建议罢了;

  (14)投资方式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正确的概括必需始终将价格考虑进去;

  (15)在投资上处于根本地位的是分红和市场价,它们是外部股东收回投资的唯一具体的方式,诚然———收益、经济强大及资产增加这些因素对他们也很重要,但这些只有在立即或最终影响他们的分红和市场价时才显得那么重要;

  (16)在正常条件下,为投资而购买的一般普通股,其安全边际在于大大高于现行债券利率的期望获利能力;

  (17)获取收益所进行的操作不应基于信心而应基于算术;

  (18)很多投资人会把注意力由可见的固定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例如经营能力和企业的本质,而这会暗中为投资者带来具有风险的思考模式;

  (19)如果一只普通股被确定为良好的投资对象,那么这只股票同时也是良好的投机目标;

  (20)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之时,就是有眼光的投资者获利之时;

  (21)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行情机上,而要放在股权证明背后的企业身上。通过注意赢利情况,资产情况,未来远景等诸如此类的因素上,投资者可以对公司独立于其市场价格的内在价值形成一个概念;

  (22)股票市场并非一个能精确衡量价值的称重计,相反它是一个投票机,不计其数的人所做出的决定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掺杂物,有很多时候这些抉择和理性的价值评判相去甚远。投资的秘诀就是在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且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

  (23)投资者要以购买整家公司的态度来研究一种股票;

  (24)无法抑制的乐观主义能导致狂热的投机,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它无法汲取历史的教训;

  (25)做个有耐心的投资者,愿意等到企业的的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购买股票;

  (26)无论华尔街还是别的什么地方,都不存在确定的、轻松的致富之路;

  (27)对一家企业的状态,只有一半是事实,而另一半却是人们的观点;

  (28)只有在得到对企业的定性调查结果支持的前提下,量化的指标才是有用的。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篇5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很经典的投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师,《聪明的投资者》被誉为价值投资的圣经,文章讲述了很多投资方面的规律,这些看似浅显,真正实施却不容易。

  一、要投资而不要投机。

  投资就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以保证本金安全前提下(价值>价格),去争取满意的回报。而投机则完全试图从市场价格波动中牟利。

  投机主要是由于人的本性使然:“投资者潜意识和性格里,多半存在一种冲动,它常常在欲望的驱使下,未意识的去投机,去迅速且刺激的暴富。”格雷厄姆描述了投机者的特征:

  1、意识不到自己的投机行为;

  2、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巧。这两点是不是和A股中的“韭菜”很像?

  二、“市场先生”是你的仆人,而不是你的主人。

  格雷厄姆假设了一个喜怒无常的角色叫“市场先生”,他每天都会提供股票买卖的机会,而这些价格经常都是不合理的。

  “市场先生”的情绪不应该影响你对价格的看法。不过,他真的会一次又一次地提供低买高卖的机会。但是,普通人却会被市场先生所感染,“追高杀跌”。

  人性存在很多弱点,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要独立思考,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三、使用安全边际。

  正如巴菲特投资理念“一、不要亏损,二、记住第一条”。投资是建立在估计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之上的,大范围的安全边际保证了不会因为误差而导致失败。

  最重要的是,前进的方法是不要撤退。安全边际的概念,即市场价格高于评估价格的差额,安全边际=价值-价格。

  经济规律不复杂,坚持这些原则,相信投资之路会走的更加顺畅。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篇6

  《聪明的投资者》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雷厄姆创作的著作,起先我选择看这本书,是因为沃伦巴菲特对此书的评价:“有史以来,关于投资的最佳著作。”

  格雷厄姆不仅是巴菲特的导师,更是一名成功的投资者。

  通过他的书,我从中清楚地认识到投资与投机的本质区别:投资是建立在敏锐与数量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投机是试图在股价的跌涨中获利。格雷厄姆是一名成功的投资者,不仅在于成就,更在于他对待投资时的情绪。在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当中,他能保持自己不受到市场情绪的左右,所以他是一名成功投资者,我认为即使有超高的分析能力,如果被市场情绪所左右,也很难获得投资收益。

  书中用两则寓言故事去讲述了两种行为:一则是“市场先生”他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些人的愚蠢;另一则是“旅鼠投资”告诉我们投资者盲目投资的行为。

  我明白了一个公司的股价一般都是由业绩和财务状况支撑,因此在寻找一支好股票时,更重要的是准确衡量公司的绩效。在《聪明的投资者》中,以一家航空公司为例介绍了公司绩效的基本因素:收益性,稳定性,成长性,财务状况,股利以及发行价格等。从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从财务状况入手,着实分析是有效的。

  关于收益性,衡量一家公司收益性的指标最直接的便是每股的净收益,也可以考虑一下投资报酬率,公司的闲置资产怎么处理,能准确的分析出公司的获利能力。

  关于成长性一般从盈余增长率分析,每股的盈余,在反映出公司的生存能力,管理水平,竞争实力,发展速度的同时有刻画出公司从小到大的历史足迹。

  公司的财务状况决定公司的风险系数,也决定了公司的偿债能力。一个公司的偿债能力如果不过关,那么公司在面对财务危机时,导致破产是必不可免,这将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风险。

  股利的话,我认为,股利发放会显得公司生机勃勃,我们在选择一支股票的时候应该避免那些在过去有两三年停发或降低股息的股票。我认为股利并不能称得上衡量公司绩效的关键因素,但能反映营业状况和业绩好坏。

  我认为在进入股票市场时,要明白,市场像一个无底洞,他能给你带来财富的同时,也能让你跌入深渊。并不是每次交易都能做到低进高抛。

  我认为在市场处于低落的时候挣钱是我从书中学到的小技巧,这本书告诉我一个投资者要学会利用价格,无论最高还是最低,他都算得上是真正商业价值中较低的价格买进算得上真正的投资。

  我起先关注到格雷厄姆的这本书是因为巴菲特,巴菲特的成功是不可替代的,这点我认为即使是他的导师也不会,但我在研究后发现,巴菲特主张集中投资,但格雷厄姆主张分散投资,我在看这本书后明白,不得不佩服巴菲特,他通过格雷厄姆对公司问题排除之外,那些放心的公司然后直接抛进,极大程度降低了集中投资的风险性,也做到了导师那种风险越小越安全的思想。

  但是时代是在变化的,格雷厄姆的时代与我们是不同的,他的时代,石油钢铁为巨头,如果用他的算法去选购一支股票几乎选不出来,因为现在的公司垄断性很强。

  我认为如果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那一定赚不到钱。其次,股票市场并非能精确衡量出价值的,即使华尔街也没有准确并且轻松地致富之路,对于企业的状态,一半是事实,一半是观点,不能让消息迷茫自己。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着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希望有孩子;商人不会工作,如果不曾希望因此有收益。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篇7

  春节有空,买了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读完后,沉思了一下,的确这本书在投机盛行的年代,让投资者找到了方向,在那个年代他应该称得上是投资界不世出的奇人。

  这本书也明显有自己的缺陷,举了很多例子,让人看得有点杂乱无章的感觉,如果初学者看完这本书后,第一感觉就是投资要有安全边际,但随后就会感到上市公司有如此多的问题,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在安全边际的情况下,只能按照它的方法尽量分散投资,而分散投资就是为了降低风险。诚然这种方法可以让你立于不败之地,所以绝对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如果研究过巴菲特的人就知道,巴菲特说要集中投资,格雷厄姆说要分散投资;二者的思想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因在于巴菲特汲取老师的安全边际的思想上,提出啦要买有特许经营权,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集中投资然后长期持有。你把这思想理解彻透之后,再反过来思考《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你就不得不服巴菲特,因为通过巴菲特这一思想过滤,就能把格雷厄姆举例的那些有问题的公司排除在外,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性,从而可以去集中投资,而不是分散投资。

  我们的理论应建立在巨人思想的基础上即安全边际,再做进一步改善,下面不是评论二位大师的缺点,而是做一点改进,仅代表个人观点。

  1、时代在变化。

  格雷厄姆时代是以石油,钢铁,铁路等传统行业为巨头的时代,所以他的计算方法是算前三年或前七年的平均利润,来计算PE,这种方法我认为是有效的,而且现在依然可以用来吸收的计算方法,我未来也会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些防御性投资。但对于后期出些的一些行业,垄断性非常强的公司,即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公司,再用它这种计算方法,意味着很难买到这种公司。大家可以在前几年的经济危机中去验证一下。

  这里可以吸收一下基金经理的算法,即预期未来,但这种算法一定要保守估计,确定性一定要强。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盐湖钾肥,现在全世界粮食大涨同时不同的国家都发生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通货膨胀也以10%左右的上涨,在这种背景下,必然会推动钾肥的需求量增加或价格上的上涨,这种预见性很强的背景下,我们就不必拘泥于格雷厄姆的以过去的利润的计算方法,而改成将来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取得不错的回报率,大家可多举几个例子,用时间来检验我的推论是否正确,即使一个例子失败并不代表失败,因为格雷厄姆的方法也不能保证每个样本都是成功的,所以他要分散投资。

  再次强调一下,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在预见性很强的情况下,才能以未来计算,也要在安全边际下买入。至于传统性行业,不垄断的公司,还是以格雷厄姆的计算方法为准。

  2、关于净资产的问题。

  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是指低于净资产的2/3,同理时代在变化,格雷厄姆时代是以石油,钢铁,铁路等传统行业为巨头的时代,对于后期出些的一些行业,垄断性非常强的公司,即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公司,再用它这种计算方法,意味着几乎买不到这种公司。我个人意见是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下降1/3,我这种方法意味着风险比格雷厄姆的要大,但即使错了,由于垄断的特性,经过二年左右又会开始盈利,而且因为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特质,这一层过滤本身也降低了风险,我个人认为,这就相当于以前格雷厄姆要求的安全边际———低于净资产的2/3,有兴趣的可以在以前的熊市里去验证一下。

  3、反思巴菲特的投资思维。

  是他提出要买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但实际上他买的有些公司是没有特许经营权的,但是别人或他自己(我更倾向于是别人)要强加上去的特许经营权,比如银行公司,从定义上讲银行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但巴菲特确实买啦,买得还不少,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看完《聪明的投资者》后我恍然大悟,详见讲基金的那些章节。是因为巴菲特后期随着资金的宠大,他已很少有机会再遇见特许经营权,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在安全边际下买入的机会,所以他的思想只能倒退,退而求其次,回到格雷厄母的思想,即在安全边际下,买入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这就是投资大师的变通,但不能说这不对。

  别人总结巴菲特感兴趣的公司也是能力圈,护城河,安全边际,也可能是写书的人强加上巴菲特的思维,他买的公司就是有特许经营权的。个人观点,这是巴菲特资金巨大时不得已而为之的倒退投资方法,这也是巴菲特大师能变通之处,不拘泥于形式,只要基本原则不变通—即安全边际,这也是他的底线。但我们小散,不能把巴菲特倒退的方法拿来吸收,去投资银行股,如果你是格雷厄姆思想的追随者除外,毕竟这种方法也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方法。我们不仅要完全吸收巴菲特的.思想,还要对他的思想加严,即把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改为垄断的公司,这样一改,我们投资的范围就更加小,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的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结尾之时,再次强调一下上面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没有任何批评二位大师的意思,只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一些改进和总结。也许我年少轻狂,但我会用我一生来验证我改正的是否有效,如果你们觉得对可以吸收,觉得不对可以拍砖。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篇8

  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中阐述的是一种投资的思维理念,不是投机的技巧,更不是火速赚钱的公式。这本书主要有四个重点内容,这也是格雷厄姆投资理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个重点内容,投资和投机有什么区别;第二个重点内容,投资者应该如何面对市场波动,也就是说要如何应对股价难以预测的涨跌;第三个重点内容,安全边际,这是格雷厄姆投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最后,在开始投资后,怎么样才能获得稳定的回报。首先来看第一个重点:投资和投机有什么区别。这两件事最显著的区别是投资关注的是股票的内在价值,投资人会好好研究公司,最后才会决定买哪只股票。而投机的人其实是试图通过预测股票走势来获利,不会研究公司,因此购买股票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也就是股价涨跌的影响。格雷厄姆说股票并不是一张纸,它代表对企业的部分所有权,买股票实际上就是买公司。

  第二个重点,投资者该如何面对市场波动。买了股票就意味着你要不停地面对价格的波动和账户的盈亏,这是一件很考验心理素质的事情。格雷厄姆认为,股票之所以出现不合理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人类的恐惧和贪婪情绪。市场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产物,这意味着股票价格大幅波动难以避免。格雷厄姆的观点是请投资者不要将注意力放在市场波动上更不要在股价出现大幅上涨后立即购买股票,也不要在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后立即出售股票。格雷厄姆指出,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让投资者有机会在价格大幅下降时买入心仪的股票。大幅上涨到危险的高度时停止买入,甚至卖出股票,等到市场纠错的时候,便是投资者赚钱的时候。

  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格雷厄姆有两条半开玩笑的铁律,第一,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亏损?格雷厄姆给出的答案是四个字,安全边际。这是格雷厄姆投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安全边际是指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额。当一只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时候,它的安全边际就是正值。虽然,无论如何谨慎,每个投资者都免不了会犯错误,但格雷厄姆认为坚持安全性原则才能使犯错误的几率最小化。除此之外,格雷厄姆认为,要满足安全边际理论的公司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财务状况比较稳健,至少以后几年利润不会下降;第二,市盈率不能太高。市盈率是投资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每股价格和每股利润之间的比值。一般来说,市盈率越低,代表投资者能够以相对较低价格购入股票,比如一只股票的价格是24块钱儿,过去一年里它每股赚了三块钱,那么这只股票的市盈率就是24除以3等于8。

  最后,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聪明的投资者,获得稳定的回报呢?格雷厄姆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其实重要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力。投资成功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幕消息,历史上有许多伟人例如牛顿炒股亏损的例子,可见就是聪明人也未必能成为聪明的投资者。投资者所需要的只是正确的思维模式和理性的思考,并避免被市场股价涨跌情绪所影响。

  在这本书中,格雷厄姆始终在强调的是一种投资的理性思维也就是投资者需要驾驭自己的情绪,培养自己的约束力和勇气,不要让他人的情绪波动来左右自己的投资目标,避免进入市场的非理性狂热。比如在牛市中,当所有人都过分乐观的时候,你就应该小心谨慎了,熊市中,当市场充满悲观的时候,你都要以乐观的心态去发现被低估了的机会。当然,投资光有正确的思维模式以及理性态度也不够,你还需要真正下功夫去充分了解你想投资的企业。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花至少一年的时间去跟踪和挑选股票,先进行模拟购买,一年后将模拟投资结果与指数进行对比,看情况如何,也就是说,如果你打算要去买股票了,先不要着急掏钱,稳住了,先用一段时间来观察你心仪的股票,最后再行动。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篇9

  《聪明的投资者》1949年第一次出版,是格雷厄姆的第一部专著《有价证券分析》的普及版,专门写给个体投资者,被称为“简单的圣经”、“安全和价值的乐园”。

  巴菲特就是本书最早的受益者之一。“早在1950年这本书首次出版时我就阅读了此书,当时我19岁。那时我就认为这是所有投资方面最好的书。现在我依然这样认为。”

  本书在第一章首先提出要正确区分投资与投机:“投资操作是基于全面的分析,确保本金的安全和满意的投资回报。不符合这些要求的操作是投机性的。”

  投资以事实和透彻的数量分析为基础,而投机靠的则是奇思异想和猜测。

  第二章讨论了投资者对于变幻莫测的股票市场的态度:“从根本上讲,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当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购买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的机会。而其他时候,他如果忘记股票市场而把注意力放在股息收入和公司运作状况上,将会做得更好。”

  第五至第七章介绍了防御型投资者和进攻型投资者的通用组合策略,特别是在第十章重点介绍了关于如何廉价购进股票的技巧,提出了评估普通股的十一条规则,并提出了成长股价值计算的简单公式:价值=当前(普通)收益×(8.5加上预期年增长率的2倍)。

  在最后一章,他提出了投资的核心概念———“安全边际”。巴菲特后来说,“安全边际”是有关投资的最重要的字眼。通俗地讲,安全边际就是花五角钱购买一元钱人民币的哲学;就是饭吃八分饱;就是如果你离悬崖还有一公里,那么你肯定不会跌下悬崖。投资者忽视安全边际,就像天天暴饮暴食,最终会伤及肠胃;或者你一直在悬崖边上行走,总有一天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历久而弥新的投资者箴言。

  格雷厄姆文风平实流畅,深入浅出,从未自吹自擂。《聪明的投资者》里很多箴言式的字句,充满智慧,穿越变迁、周期和灾难,历久而弥新。试列举几例如下:

  1、典型的投资者将注重本金的安全;他将及时购买证券,一般将长时间持有这些证券;他将注重年收益,而非价格的迅速变化。

  2、法国人说,从崇高到荒谬仅一步之遥。从普通股投资到变通股投机似乎也只有一步之遥。

  3、在华尔街,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4、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5、投资成功与否应该用长期的收益或长期市场价格的增长来衡量,而非短时间内赚取的差价。

  6、真正的投资者很少被迫出售其股份,一般情况下,他不必关心其股票的现行牌价;只有在牌价适合其准则时,他才注意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7、投资者和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作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市场波动实际上对他也很重要,因为市场波动产生了较低的价格使他有机会聪明地购入股票,又产生了较高的价格使他不买进股票并有机会聪明地抛出股票。

  8、当人们对市场变动较少注意时,却往往获得利润,这与人们的一般常识是相反的。投资者必须着眼于价格水平与潜在或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市场上正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的变化。

  9、为了进行真正的投资,必须有一个真正的安全边际。并且,真正的安全边际可以由数据、有说服力的推理和很多实际经验得到证明。

  10、利用你的知识、经验和勇气。如果你已经从事实中得出一个结论,并且你知道你的判断是正确的,按照它行动,即使其他人可能怀疑或有不同意见。对大师的误解。世人对《聪明的投资者》和格雷厄姆的思想有很多误解。有人指责他晚年背叛了价值投资,改为信奉“有效市场理论”。始作俑者是约翰·特莱恩的《货币大师》。书中引用了格雷厄姆的一段话:“我不再坚持用复杂的分析技术寻找一流的价值机会。这种做法在40年前或许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我支持现在的教授们普遍认同的‘有效市场理论。’”事实上格雷厄姆并非对价值投资失去了信心,而是根据新的情况把早年复杂的技巧简单化,提出新的“低值股票的十大标准”。因为他认为“一些技巧和简单的原理已经完全可以保证成功了。”1974年,80高龄的格氏作过一次题目为“价值的复兴”的演讲。他依然坚定地说:“如果你和我一样相信价值投资是一种完善的、可行的、有利可图的方法,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坚持它,不要被华尔街的时尚、错觉和投机活动迷惑。”去世前几个月,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有效市场理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如果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中发现过什么特别之处的话,那就是没有人能成功地预测股市变化。巴菲特的新发展。格雷厄姆快80岁时因病需要巴菲特的帮助修订《聪明的投资者》的一个新版,巴菲特曾提议作一些改动,包括“多谈点通货膨胀,多谈点投资者应当如何分析企业。”但最终没有实现。2003年的英文修订版,巴菲特推荐并作了序,和汉译本相比,增加了通货膨胀、投资基金等独立章节,金融记者jasonZweig作了最新注释。

  格雷厄姆注重量化分析,是购买廉价证券的“雪茄烟蒂投资方法”,而巴菲特在他的基础上增加了费雪和芒格的思想,即对企业类型、企业特质、企业管理的质化分析,把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巴菲特说:“我现在要比20年前更愿意为好的行业和好的管理多支付一些钱。本倾向于单独地看统计数据。而我越来越看重的,是那些无形的东西作文。”正如威廉·拉恩所说,巴菲特把格雷厄姆的思想带进了另一个新阶段。“如果能把他们两人的观点结合起来,那么你就学全了。格氏写了我们所说的《圣经》,而巴菲特写的是《新约全书》。”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篇10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5年,10年)专门投资基金的人所获得的收益要优于直接购买普通股的人。

  很多人在开通投资账户的时候,都是奔着长期投资去的,但是受到股票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在交易操作上渐渐偏离之前的原则,进而就变成了一名投机者。失去理智地盲目操作,从而产生巨大的损失。相比而言,基金的的波动比较小,每次买卖操作的成本也比股票操作要高,因而投资者在买卖基金的时候,会进行比较慎重的考虑,反而会获得较好的收益。

  市场很容易产生对“业绩基金”的追捧,近一周收益,近一月收益,近半年收益,近一年收益……一般都是属于地位不稳固的基金。是由于部分基金管理者通过短期的激进操作来获取高额的收益,而这种高收益不具有持续性,但是却可以提升基金的知名度。总之,基金经理在寻求更好的业绩时,一般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的风险,风险的种类越多,高收益就越容易终止。

  购买基金充分了解基金的各种费用,费用越高,回报就越低;与股票交易一样,基金交易越频繁,其赚钱的机会也就越低;一般的人购买基金,首先看业绩,再看基金经理的声誉,再次是基金的风险状况,最后才是基金的相关费用。而真正的投资者是反过来看的。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相关文章:

读了《养花》有感04-03

读了《母鸡》有感04-05

读了《论语》有感04-30

读了亡羊补牢有感01-07

读了《生命生命》有感04-05

读了《乌塔》有感04-01

读了橘颂有感10-16

读了大国崛起有感10-16

读了目标执行有感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