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守望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2-11-24 08:24: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守望教育》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守望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守望教育》读后感

《守望教育》读后感1

  在空闲时候读了《守望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

  《守望教育》一书中其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在幸福中的度过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不同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的热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其中一句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没有尽头的,每天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守望教育》读后感2

  在空闲时候我读了《守望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

  《守望教育》一书中其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在幸福中的`度过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不同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对自己的祖国的热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其中一句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没有尽头的,每天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

  “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守望教育》读后感3

  在刘铁芳的《守望教育》中有一篇《时刻守护做人的尊严》,主要介绍了作者在他家附近遇到一位吹笛子的艺人,和艺人之间的一番对话,在对话中知道这位艺人因生活窘迫出来谋生,现在是要筹满回家的路费才不得不出来卖艺,艺人的话中特别强调自己“不是要饭”的。

  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是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的,最起码的是生理的需要如吃饭和穿衣服,这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对尊严的渴望。“尽管现实的个人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特别是生存样式的差异,但每个人生存的底线,就是一个人作为人的生命的尊严,这是没有身份之别的。我们在小心地守护自身存在的尊严的同时,也要小心地守护他人,守护我们身边地每一个人,哪怕是流浪乞讨者的守住他们做人地那条底线。”

  现在城市里的乞讨者,又有多少是真正的乞讨者?像文中的这位艺人在我们这座城市好像没有吧?肯德基门口,饭店门前,天桥上,有多少人在乞讨,他们真的是无路可走,不能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吗?有好多还都是孩子,这些孩子现在就乞讨,以后怎么办?对那些生活的无奈者,“我们可以凭借我们内心的尊重,而给他人、给这个社会多付出一点善良,一点希望。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极其有限,但我们在给他人以希望和尊严的同时,我们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敞开一道人性的光泽。”可对另外那些人,我们又能怎么办?

《守望教育》读后感4

  看新闻报道:街头装可怜博取同情骗钱的;好心救助却被诬陷为造事者的……道德缺失现象比比即是,对青少年成长极为不利。那么,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弥补缺憾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让良好的道德教育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豁然开朗。

  标题“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并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

  书中提到的以美德教育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道德缺失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

  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使我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在教学活动中故事育人的力量,这些都将作为我以后教育学生的座右铭。

【《守望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守望教育》读后感08-10

守望教育的读后感10-10

《守望教育》的读后感01-03

守望教育初中读后感08-04

《守望教育》读后感范文04-01

有关《守望教育》的读后感03-30

名著守望教育读后感04-14

《守望教育》优秀读后感05-11

《守望教育》读后感700字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