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论语有感

时间:2022-11-12 08:00: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论语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

  《论语》这本书主要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对话的内容,它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部重要典籍。在《论语》简短的语言中,体现了儒家深刻的思想内容,对后代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等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的“圣经”。书中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借鉴、学习。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儒学所倡导的那种品德和功能,于今亦有积极效用。

  其实一开始读《论语》时,我自身的感受就是:看不懂,头大。就算看了注释也很焦躁,不想看。

  第一节语文课读《论语》时,我便浪费了12分钟多。

  但慢慢抚平自己的情绪后,慢慢地、细细地品读,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拿自己的行为对比书中的行为,进而获得一个很有用的道理,并把此道理铭记于心。并且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本书真正读进去了,才会发现自己的一些毛病渐渐地被这本书磨的消失了。

  《论语》对我而言是一本十分神圣的书,因此我对它充满了敬畏之心。所以我每次在读它之前都会先深吸一口气,再长呼一口气,来抚平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没有任何杂念了再来读这本书。

  《论语》真的带给了我很多感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次的读《论语》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会一直温习这本书中的道理,让它来指点我的生活中的行为。我与《论语》同行,一生同行!

读论语有感2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世界独一无二,墨色与宣纸的幻化中千山万壑一笔呼出。蒋勋对这一门黑白的艺术说过这样的话:“全世界都在用颜色画画,我想中国人有一天一定要解答,为什么我们大胆到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来画。我想其原因在于:彩色的东西比如彩色的照片常常是当下的,黑白的照片给人的感觉是回忆的。因为繁华去尽之后,在回忆中,生命有一个安静下来的力量来看山、看水、看自己……”这种安静的力量只有智者与仁者才能拥有,他们懂得:万物静观皆自得,他们懂得在万籁俱寂之中修炼儒雅、修炼智慧、修炼仁德,因而他们才能在一动一静中拥有乐于寿。

  对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既可以分开来解释,也可以理解为“智者”与“仁者”是同爱山水的。我更认同第二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有如此深重浓厚的山水情怀呢?我想,最直白的原因是华夏大地山河壮丽,山川秀美,大河滔滔,峰峦迤逦,无论古人走到哪里,俯仰之间尽是碧水黛山,诗意的情怀便喷薄而出。再者,山水附着着中国人太多敏感的心灵和微妙的哲学:深山中的寺庙满院禅意芬芳;竹篁中的陋室主人弹琴长啸;仁人智者“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山水与仁人智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仁人智者也在山水之间悠然闲适地享受生活,释放着生命最沉静的光芒。

读论语有感3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书中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和广泛。

  《论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语言质朴精练。其中有许多传诵至今的名言,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任重而道远”。它们所蕴涵的深邃的寓意脍炙人口。

  读《论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道晶亮跳跃、清澈见底的小溪,而是一条辽阔、深不可及的滚滚大江,它磅礴的气势深深打动了我们,让人久久地沉思。

  孔子将“礼”作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同时,他又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被着重表达。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其中体现之一为“仁者先难而后获”,意思是:仁人是难事做在人前,收获退居人后。相当于我们今天常说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也是当今社会衡量人的道德水准、精神品质的尺度之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由此可见《论语》对现实社会的积极的影响和它强旺的生命力。

  《论语》中有与当代思想相悖谬的地方,应该芟除。但它的菁华必然陶铸我们。

读论语有感4

  在暑假里,我读了《学庸论语》。《学庸论语》包括大学、中庸和论语。我觉得这本书里包含的的道理太浓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的,要你细细地去品味,去理解,去反复阅读才会明白其中的含义。

  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他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长,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的,不冒犯长辈而爱作乱的是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他是仁的根本。

  还比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孔子说,一个人丢了诚信,他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呢?就好似打车没有輗,小车就没有軏一样。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谦虚的人,孔子在述而第七中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论语》中国文化导读之一,值得我们用我们的一生去读。

读论语有感5

  这个寒假,我拿出了妈妈给我买的“中华国学经典”这套书。其中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六本书,每一本书都使我受益匪浅。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这本《论语》也根据当中的典故和内容。选配了相应的故事、解释。使我更好地弄通《论语》的意思,懂得其中的道理。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生活中言行举止、学习态度要怎样做到最好。比如里面的“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孔子说:古人不轻易开口许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言语不相符合是可耻的。又举了赵括“纸上谈兵”这个事例,使我懂得了言出必行的道理。以前我总是制定了计划而不切实实行,当我读了这句论语后,我改掉了这个坏习惯,做事也勤快起来了。还有一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懂得:不能死读书,也不能不读书而冥思苦想。意思是:只是读书,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学从不读书,就会疑惑而一无所得。看了这句话,我读书时都会边思考边读,从中获得了不少知识。

  《论语》这本书还给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得更好了。

读论语有感6

  在《论语·宪问》中有这么一句话:“不怨天,不尤人。”它的大意是,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不埋怨天命,也不责怪别人。这仅有六个字的一句话,告诉我们的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深刻哲理,所以,我们应更深的去体会它其中的含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一遇到困难、挫折或麻烦,就牢骚满腹,埋怨上天不给自己好运气,抱怨他人有过错,可就是不自查自己有什么过错和责任。这就是典型的怨天尤人的表现。而孔子却认为,我们应当“不怨天,不尤人。”这实际上就是把对自己的要求提高到一个更严格的标准上,即苛责的应该是自身。

  记得我曾经有过这样一次经历。有一次,省里举行作文大赛,我也报名参加了。我非常认真的对待这次比赛,用了一个星期来构思,还上网、翻书查阅了很多资料,并用了三个小时认真地写了这篇文章。当我拿到学校给同学们看时,大家也是啧啧称赞,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原以为这篇文章可以受到老师的好评,但很可惜的是,老师仅仅给了我85分。当我看到这个灼眼的分数是,心里“咯噔”一下,随即,一种沉重的失落涌上心头。看着别的同学拿着90分、95分、97分的作文欢呼雀跃时,我的心情跌落谷底。我很郁闷,也非常想不通:为什么我这么用心写的作文老师会觉得有问题,为什么?而后,在当天下午的一节班会课上,老师讲到这么一句话:“我们在生活中,应学会‘不怨天,不尤人’,当事情不是依你所想时,先不要怨天、怨地、怨别人,先好好反思自己,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听了这番话,我觉得心里很惭愧,为我在作文得了低分时抱怨老师而惭愧,为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惭愧。我当即拿出我的作文,仔细的看了5遍,发现我的措辞、结构安排等方面存在着缺陷;我又询问了老师后,决定再写一篇。真没想到,这篇作文竟获得了作文大赛的二等奖!我很感谢这句“不怨天,不尤人”,它不仅让我获得了荣誉,更令我明白了待人处事的深刻道理。

  这句话不仅在我的身上得到了验证,在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身上也可以体现。海伦凯勒——一位被世人广为传颂的伟人,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她用失明的双目、失聪的双耳谱写了灿烂的生命乐章!当命运向她伸去可怕的魔爪后,她怨天尤人了吗?没有。她用她坚强的意志,克服先天的不足,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终于成为一位影响全球的传奇女性!从《星光大道》走出的歌手杨光,虽然是从来没有见过阳光为何物的盲人,但他却用歌声唱出了对人生幸福的追求与热爱。他同样没有埋怨上天的不公,没有埋怨父母给他的残缺的身体,凭着自身的努力,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试问:我们相对一些身体有残缺的人们,有着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埋怨生活的不公呢?

  我还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它讲的是一位名牌大学生因求职屡屡碰壁,想要跳海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但被一位老者救下的故事。这位老者在最后的劝说时所说的话让我颇为感动:“一粒沙掉到沙堆中就很难再找到,但一粒珍珠掉到沙堆中,却更能令它显得熠熠生辉。”所以,我们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如果遇到不顺或障碍、阻力,首先应从自身找出结症所在,而不是抱怨没有合适的机会,没有赏识自己的“伯乐”。当我们真正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时,我们就会蜕变成那颗美丽的珍珠,很多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不怨天,不尤人”。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百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成为生活的强者!

读论语有感7

  不得不承认,我对孔子的认识总是被历史强烈地影响着。只因为孔子先生真的应了那句话: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秦到汉,他的主张被改造,被消灭,到最后成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期间儒学变化了多少,适应了多少;再到后来在新文化运动中“被打到”,历史不断强调着儒学对于政治的适应,一谈到儒学,也无非是两三句话带过:他的主张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当年的“克己复礼”是多么的不符合时代潮流……历史会告诉我们时代,却从来不会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儒学。种种原因,孔子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么地模糊,是个恪守旧礼的老人?还是真正的圣人?直到读了谢然的书,我对孔子的看法才有了很大的改变。

  对于孔子在历史中不断地被改造,以及现在国学热的浪潮,谢然用了“发烧”的说法,“新文化的影响也在病态地膨胀,发烧。”但只是发烧是不够的,谢然还说了“高烧后,发发汗,一定要给足够的时间来发发汗!”,用这样的一个角度说社会上由于文化断层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看完这篇,咂味许久,我禁不住地想再读下去。还有那“克己复礼”的古板,“因为周礼能使天下安定!”再在一篇篇中让人渐渐了解到孔子为什么如此崇尚周礼……

  是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了。谢然提醒着我。

  谢然并非在一个有多么高远的角度来对待孔子,她很真诚,真诚地就像把孔子把圣坛上请了下来,坐在你的旁边,但这样的`孔子又不是浅薄的,他哪怕说一句话,也是一句有利的话,让你思索良久。又因为他坐在你的身边,所以他的话可以很贴近生活,又可以是“治国平天下”用的。在生活中,孔子可以是“天下第一情圣”,可以是“帅哥”,是个好学者,是个会火大骂人的老头,是那个不想见别人而耍小心思的人,但这小心思耍的,又是那么的有意思。而孔子关于社会、关于人际的大道理呢,谢然放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如孔子的“敬鬼神”,谢然不那么简单地看,她把孔子的“敬”和现代人的“敬”分开,孔子的“敬”是心中敬畏,不是历史讲的逃避、恐惧,相比起现代人的“敬”,那不是真正的“敬”,而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书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暗示着我们,孔子的话到今天依旧是格言,依旧有着它无穷大的作用。

  也正是这种真诚,谢然在整本书中也并没有对一些正处于变化中的事物做很肯定的判断,她不强求你知道,她做的只是引起你的思考,而这不也恰恰切合着孔子“中庸”的道理?正如谢然说的:“这一个‘中庸’之道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的行事和处世”。

  孔子在论语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他的思想核心“仁”到底是什么,谢然也没有告诉我们,而只是用她的笔,让我们渐渐地接近答案,但与此同时,我们却更产生无穷尽的思考,就像一次次回到原点,却又是新的原点,每一个结束都像是开始。我对孔子的误解,对《论语》的不了解,像一条冰封的河,因为谢然的书而开始解冻,重新认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我对孔子理解的入门级,推着我去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年,只因为《不读论语枉少年》。

读论语有感8

  《论语》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所著。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而《论语》所讲的全都是儒教中的精华。

  孔子基于亲身体会,他提出学习首先要有学而不厌的精神。而要做到学而不厌,首先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端正的学习态度又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做学问的第一条就是诚实,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二条学习要谦虚,不耻下问,就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有许多人值得自己虚心求教。而三呢,就是要敢于自我反省,学习“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这样才能发现并改正自身缺点,促进自我完善。孔子还注意到了时光飞逝,就像日夜奔腾不息的河水,转瞬即逝,人们一定要抓紧时间,珍惜时光。

  《论语》这本书,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意味。而其中提出的观点也很正确。可是为什么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陈独秀他们又有反儒思想呢?原来,孔夫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都拼命宣扬这个教育主张,从而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西汉的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而,到了明代,儒家思想便与八股制度结合起来。与孔夫子时的儒学不同,这时已成为封建主义束缚人们思想的教条。而当时的中国人追求民主,当然要反对这种儒家思想了。

  可见,每种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只看你把这剑锋用在什么地方。

读论语有感9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说: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为耻。今天我喜欢这一句话,感觉孔子说的很有道理,对自己也有帮助,而且还可以在平常通过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并加以反省。

  在这句话中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个字耻,这个字的意思是羞愧,惭愧,指有缺点但是未能尽责而感到羞耻。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给我的第一感受和懂得的道理是:不要把决心下在嘴皮子上,而是要付出真实的行动,就像孔子说的,说的多而做得少的人,君子认为这是很耻辱的。我也把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这也让我反省了以前每次考完试后在作文里下的决心,可最后碌碌无为一个月过去了,期中考试来临了,可这次结果又让人失落,于是再一次下定决心期末要考好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下次用实力来证明自己。这样一系列的话相信大家都见过、读过也听过,但是毕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承诺的很好,结果啪啪打脸,这些也都是我之前的老路,也用自嘲的一种方式来告诫大家要靠行动去证明自己,而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

  也许当你努力去想奋斗时,会被某些人翻出以前的旧历史来打击你,给你泼凉水,但是请一定不要气馁,因为通往成功的路没有哪一条很通畅,都要经历磨难,只有经过风雨才能有阳光出现,而且努力分解开来拼成的是成功二字,也让我们知道努力背后是成功,决心背后要靠行动,我们一定要少说多做就如孔子所说,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读论语有感10

  《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孔子的论著《论语》,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论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够教给我们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务必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悦。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知。这句话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它的意思是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用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让我明白了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是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别人的缺点呢,就用来当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缺点,有,就要把它及时改正。没有,就用来告诫自己,以后不要犯这些错误。这句话一向伴着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无时无刻的给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论语》应当是阶梯中十分重要的一级,学习《论语》,收获的不仅仅仅是知识,还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读论语有感11

  我读完《论语译注》,也算是对《论语译注》侑了些了解,还侑了些兴趣,感孔老夫子既侑学问又侑思想,一部《论语注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被人们捧若圣经,怪不得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都说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欢的莫过于德行优异的颜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样。我喜欢的既不是以德行见长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语见长宰我、自贡,更不是大政治家冉侑、季路和文学家——老挨批评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华了。别看祂的笔墨不多,但祂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一位了。孔子对祂的评价是: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说公西华很善言辞,如果祂生活在现代,应该是一茖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当尙外交部长了。据说祂当年白净的脸尙长着侑型好看的络腮胡子,比现在的电影明星还帅啊。像祂這样仪表堂堂能说会道的男人,即使没侑得孔子的重用,在当时,怎么着也算得尙是特别得体的了吧。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从這段故事里可看出,当年公西华在那茖大家庭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了吧。受欢迎,那是不用说的。不然分米的人怎么主动要求给祂家那么多米?富贵,那更是显而易见的。既然祂已经了“乘肥马,衣轻裘”的程度,在那时还侑几茖比祂更富的?现在又侑多少人开着宝马穿着裘皮大衣的?在史书尙,似乎没侑记载公西华家世的。也就是说,祂绝对不是“富二代”。公西华的富贵,应该与祂的能力与才干是分不开的吧。

  “自贡问曰:‘乡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下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這是我在這本《论语译注》中最喜欢的一段话。像颜渊那样,唯唯诺诺,谁都喜欢的弟子虽然缺乏争议,但是过得很是不爽。倒是公西华,淋漓尽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我更像公西华,反正也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何必那样束缚自己呢?

读论语有感12

  《论语》,是一本由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着作的文学著作。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其对当时的社会和人类以及当今的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文学价值之高,实用性之强,影响之久远,无可比拟。《论语》的原文是古文,本来我们小学生是不容易看懂的,而现在,于丹老师把它用白话文的形式进行了寓意解释,使我们对《论语》里面蕴藏的深奥的哲理有了通俗的理解。于丹老师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开卷第一页便是一句于丹心语:“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她把“半部《论语》治天下”转意为“半部《论语》修自身”,给我们娓娓讲述了《论语》里面包含的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比如在“天地人之道”中,让我懂得了我们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要尽自己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的道理;在“君子之道”中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职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在“处世之道”中让我懂得了:“言寡尤,行寡悔”这六个字的含义,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在说话时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行为中少一些让自己后悔的经验,那么我们做人做事就离成功不远了。里面于丹老师举例了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犯了错误往篱笆上钉钉子的事例,用不犯错误一天拔掉一个钉子的方法改掉了坏脾气。然而钉子留在上面的洞洞好象我们向亲人、朋友心里打了一个洞一样,不容易消除,她告诉了我们这个六字做人道理:做人做事一定要多想后果;在“交友之道”中,让我懂得了人要谨慎交友。不能交《论语》中的三种损友: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夸夸其谈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只会让我们迷失,甚至带来惨重的代价;在“人生之道”中,让我懂得了:当所有好的规矩都已经成为你生命里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是我们每个人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让我有一种被清洗心灵的感觉,也改变了我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习惯:读书的习惯、与老师同学相处的习惯、言行的习惯。使我怀抱理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说话做事三思而后行,不做不说伤害他人的事和话。读了此书,我的心态平和了许多,我还推荐给妈妈一起和我读,《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使我和我的家人都受益匪浅。感谢于丹老师!让我们多读好书!

读论语有感13

  中华文化一直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存在,历史风尘不断地洗涤和冲刷,但那汉字里墨香温存的一笔一划,那世代传承的表达,仍然矢志不渝地坚持流传,我相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华文化有一种人性的支撑——中华美德。说孝,自有“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论语别裁》的作者南怀瑾先生也忍不住要问一句:“孝道是怎样一个东西?”它是中华美德的根本,一个人如果连父母也不爱,我们还奢望他去爱别人?说师,自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都说尊师重道尊师重道,又怎能让它仅仅成为一个口号?

  尊师重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想每一个在我们生命中走过的老师,我时常会想,如果没有他们,如今的我们会长成怎样的人?老师的恩情,不只是教师节的一张贺卡就能作为感恩的体现,老师有那么多的学生,我只是那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可是师恩如山,无论对于我,还是对于那茫茫众生,老师,总是左右我们人生轨迹,领你走向更为成功的终点的那个始终无怨无悔的人,所以尊师重道,应是在中华美德熏陶下的一种本能。说义,自有赵氏孤儿的震人心魄,也有东汉末年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感人至深。中华儿女骨子里都有一种义薄云天的豪气。孔子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灾难中,我们看到的一次又一次义气儿女的冒险救人,深海,火房……他们不是不怕危险,他们不是不珍惜生命,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舍生取义,那是刻在他们骨血里的“义”让他们选择了比生更华美更动人的死亡。说利,自有泰伯“弃天下如敝履,薄帝王将相而不为”的那份超脱……说韧,自有谢婉“永初十年冬,周帝崩,朝野翻覆,诸王皆谋自立。时有乱军夜袭,见婉披发执枪于城上,肝胆俱裂,乃退。”的这份坚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成了亘古千年的不可磨灭的存在,它随着长江黄河奔流不息,随着喜马拉雅山逼视太阳的光芒,最重要的是,它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血液里跳动的神话,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读论语有感14

  《论语》的经典语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的就是君子之道。

  先说学习了知识,时常回来温习,难道不是快乐的一件事情吗?这句话就充分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获得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这个良好习惯,便能够提升自我的气质。

  同时,孔子也并不提倡韩非、荀子等人的思想,而是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趣,赋予自己所习得知识的价值,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孔子又说有朋友从远方道来,这难道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吗?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总会有三两个是好友。曾子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说的也就是此意,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共同学习探讨,这也就是孔子所广为推崇的一种朋友之道。

  孔子还说别人不怎么了解你你也不生气,这样难道不才是君子吗?

  这里就提出了君子的核心概念,孔子希望人能够做到温柔、谦逊、和气,别时常跟人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别人不是很了解你,那又如何?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总要如玉,有更高的生活趣味、更广的视野眼界,终有伯乐。

  经读这部儒家思想经典著作《论语》,个人阅读收获良多,受益匪浅,让我领探出了其中隐隐暗含的许多人生大道和智慧,更加坚定了我们学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坚定信心和奋斗决心。

  《陋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当年孔子称赞他的弟子颜回的话。揭不开锅的困境,被升华为一种浪漫的想象。在安贫乐道中,把贫苦的生活过得情趣情趣盎然。如今身临其境,看到当年颜回居住的街道,却怎么也抵挡不住那份穿越千年的温情和安宁。在寒冷的冬季,街道干净而整洁,人平静而温暖。

读论语有感15

  小时候,很小我们就开始接触启蒙教育读本,从“人之初,性本善”,背到“弟子规,圣人训”,有接触了《千字文》、《论语》等等。然而,在这众多书中,《论语》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论语》可是一部经典著作,大家都知道这部书。可是,你真的了解这部书吗?

  《论语》,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死后,由其弟子编写,是一部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言行和思想的书。而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此部经典。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这部书,是边读边悟的,小学时,只是摇头晃脑地看似津津有味地读,其实心里一点想法也没有。而现在,已经长大,自然对这部书的理解更深了,这本书,从学习,到人格的修养,再到政治,都予以读者深刻的道理,无论是从做一个君子,还是做各种职业,无论是教书,还是做各种事情,孔子的思想,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堪称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现在透过这部书,更多的是学习孔子教学中的学问。

  记得小学期末考试前的一次国旗下讲话,有我来介绍一些学习上的方法,而现在学子们也都在为中考,高考忙这忙那。在学习中,孔子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我们最熟悉不过,我们要做到预习,复习等等。还有“吾日三省吾身……”等等,都使我收获颇多,所以,孔子也是我们的最好的老师

  孔子这位伟大的人,提出了许多思想,最主要的两个字就是“仁”和“礼”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而这和如今一点也不矛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为了治国。我相信将来,会振兴中华!

  不管怎样,记住“仁”。

【读论语有感】相关文章:

读《论语》有感11-03

读《论语》有感11-19

读论语有感10-27

读《论语》有感12-13

读《论语》有感04-28

读《论语》有感12-26

读《论语》有感08-23

读论语有感09-01

读《论语》有感08-09

读《论语》有感08-12